多模有线网络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2264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模有线网络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模有线网络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组网建设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利用有线接入技术,覆盖同一个地域,需要针对该地域的地理环境、有线信道传输环境等因素进行新的模式的有线网络规划和优化,以确定有线设备的最佳建设位置。
例如,当利用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有线接入技术组建DSL(数字用户线)宽带接入网时,相应的DSLAM(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设备的网络规划选址如图1所示。同样,运营商若还希望采用新的模式的有线接入技术组建有线接入网,如采用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有线接入技术进行组网,则相应的接入设备的网络规划选址如图2所示。
目前,如果运营商希望采用两种有线接入技术进行组网建设,则需要分别建设两张有线接入网。例如一张DSL宽带接入网,一张HFC有线接入网;DSL宽带接入网按DSL网络规划方法优化,HFC有线接入网按HFC网络规划方法优化。
之所以需要分别建设两张基于不同模式的有线接入技术的有线接入网,是因为不同模式的有线接入技术之间存在网络规划中设备选址矛盾的问题,具体如图3所示。
假设为运营商B先利用A模(例如DSL)有线接入技术,建设了一张覆盖一个地域的A模有线接入网。之后,运营商B希望直接升级原已有的A模有线设备(例如,在原A模有线设备内增插B模有线接入卡)为多模有线综合接入设备,在同一个地域中,既支持原有的A模有线接入用户,又引入新的B模有线接入用户,在原A模有线接入网上叠加另一张B模(例如HFC)有线接入网。然而,如图3所示,由于不同模式接入网网络规划的差异,必然带来原A模有线设备与新增B模有线设备的选址矛盾问题,原A模有线设备与新增B模有线设备的最佳位置差异可能达几公里。
因此,升级后的多模有线综合接入设备如果按A模有线接入网络规划方法选址,则对于A模有线接入网是最优,对于B模有线接入网不是最优;如果按B模有线接入网络规划方法选址,虽然对于B模有线接入网是最优,但对于B模有线接入网不是最优。
基于上述原因,目前,当存在已有有线接入网络时,如果希望再增加建设一种新的有线接入模式的接入网络,则需要重新规划选址。
仍以前面描述的例子为例,如果分别建设两种模式的接入网,则A模有线接入设备和B模有线接入设备均需交流供电,均需蓄电池组、UPS、发电机组或是第二路市电做电源备份。而且,A模有线接入设备和B模有线接入设备通常都需要分别租用土地,各自建设机房。这就使得A模有线接入网和B模有线接入网的线缆资源得不到充分共享使用,从而导致针对新建设的接入网来说,相应的B模有线接入设备无法统一维护,使得维护成本大大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模有线网络通信系统,从而使得新增模式的接入网设备可以基于已有模式的接入网设备设置,共享已有的资源信息,从而有效节省建设新增模式的接入网的建设及维护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模有线网络通信系统,包括基于第一种模式的第一有线设备和基于第二种模式的第二有线设备,所述的第二有线设备具体包括有线近端装置和有线远端装置,所述的有线近端装置设置于第一有线设备中,所述的有线远端装置独立于第一有线设备设置。
所述的有线远端装置通过有线线缆与所述的有线近端装置拉远相连。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所述的有线近端装置包括供电单元和有线接入处理单元,所述的有线远端装置包括有线终端;或者,所述的有线近端装置包括供电单元,所述的有线远端装置包括有线终端和有线接入处理单元。
所述的供电单元包括中心电源供给单元和电源备份单元。
所述的有线远端装置中还包括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通过有线线缆与有线近端装置中的供电单元连接,从有线近端装置中的供电单元取得电能,用于为有线远端装置供电;或者,直接通过有线线缆与所述有线终端单元相连,为有线终端单元供电;或者,通过有线线缆与下一级有线远端装置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相连,为下一级有线远端装置供电。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所述的中心电源供给单元设置在第一有线设备中,为所述第一有线设备供电,和/或通过有线线缆与远端电源供给单元相连,为有线远端装置供电,和/或直接通过有线线缆与所述有线终端相连,为有线终端供电;所述的电源备份单元设置在第一有线设备中,用于作为中心电源供给单元的备份电源。
所述的有线近端装置和/或有线远端装置还包括汇聚单元,且所述汇聚单元设置在有线近端装置中,将所述有线远端装置的有线终端接收到的有线信号汇聚后接入所述有线近端装置中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有线近端装置中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或者,所述汇聚单元设置在有线远端装置中,通过有线线缆与有线近端装置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拉远相连,与所述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拉远相连;用于将多个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接收到的有线接入信号汇聚后发送给有线近端装置中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有线近端装置中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或者,所述汇聚单元设置在有线远端装置中,通过有线线缆与有线远端装置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相连,与所述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拉远相连;用于将多个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接收到的有线接入信号汇聚后发送给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所述的有线远端装置可以是带远程供电的综合接入设备IAD,所述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为以太网交换模块;或者,所述的有线远端设备可以是带远程供电的以太网交换机,所述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为路由器模块;或者,所述的有线远端设备可以是带远程供电的光网络单元ONU,所述的线接入处理单元为光线路终端OLT;或者,所述的有线远端设备可以是带远程供电的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室外机,所述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为DSLAM接入处理模块。
所述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为多个时,则所述的各个有线接入处理单元通过交换汇聚单元与有线终端连接通信,所述的各个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之间基于所述的交换汇聚单元相互备份。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所述交换汇聚单元设置在有线近端装置或有线远端装置中,将所述有线远端装置的有线终端接收到的有线信号汇聚后选择接入所述有线近端装置或有线远端装置中的一个有线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有线近端装置或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或者,所述交换汇聚单元分别设置在有线近端装置和有线远端装置中,设置于有线近端装置中的第一交换汇聚单元与设置于有线远端装置中的第二交换汇聚单元之间拉远相连,且所述第二交换汇聚单元与有线终端也拉远相连;第二交换汇聚单元用于将多个有线远端装置的有线终端接收到的有线接入信号汇聚后发送给第一交换汇聚单元,并由第一交换汇聚单元选择接入有线近端装置的一个有线接入处理单元,第一交换汇聚单元还将有线近端装置中的各个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交换汇聚单元,并由第二交换汇聚单元选择接入有线远端装置的一个有线终端。
本发明中,当所述的有线远端装置为多个时,则所述的各个有线远端装置之间采用星形、环形或网状结构进行互联。
所述的各个有线远端装置分别包含远端电源供给单元时,是各个远端电源供给单元之间采用星形、环形或共享总线的方式连接。
所述的各个远端电源供给单元之间还互为备份连接设置,当任一个有线终端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出现故障时,则切换到其他一个正常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为该有线终端供电。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分布式设备和远程供电技术,解决了A模有线网络规划与B模有线网络规划的矛盾问题。
本发明中,运营商B可以先按A模有线网络规划方法为A模有线设备选址,建设有线接入网。然后根据市场对有线接入的需求,再按B模有线网络规划方法为B模有线终端选址,通过对A模有线设备升级增加有线接入处理模块、汇聚模块、远程供电模块与B模有线终端互联,形成多模有线综合接入设备的完整结构,完成同一地域的多模有线接入网统一建设,保证A模有线网络规划和B模有线网络规划都能达到最优。
而且,在设置B模有线远端设备时,无需交流供电,无需蓄电池组、UPS、发电机组或是第二路市电做电源备份(电源备份在有线设备侧做)。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新建B模有线网络的建设及维护成本。


图1为DSL宽带接入网规划基站选址示意图;图2为HFC有线接入线网规划基站选址示意图;图3为图1和图2的接入设备选址矛盾问题示意图;图4为多模有线综合接入系统星形结构示意图1;图5为多模有线综合接入系统星形结构示意图2;图6为多模有线综合接入系统星形结构示意图3;图7为多模有线综合接入系统星形结构示意图4;图8为多模有线综合接入系统星形结构示意图5;
图9为多模有线综合接入系统树形结构示意图1;图10为多模有线综合接入系统树形结构示意图2;图11为多模有线综合接入系统树形结构示意图3;图12为多模有线综合接入系统树形结构示意图4;图13为多模有线综合接入系统树形结构示意图5;图14为多模有线综合接入系统环形结构示意图1;图15为多模有线综合接入系统环形结构示意图2;图16为多模有线综合接入系统环形结构示意图3;图17为多模有线综合接入系统网状结构示意图1;图18为多模有线综合接入系统网状结构示意图2。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提供一种多模有线综合接入分布式系统,通过该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不同模式接入网网络规划的差异而导致的原A模有线设备与新增B模有线设备的选址矛盾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主要是将新增的新模式的有线设备拆分成为有线近端装置和有线远端装置两部分,其中有线近端装置放置于已有的有线设备设置,即与已有的有线设备共址设置,利用已有的资源,而对于有线远端装置,则可以根据新模式下的网络规划选择最优的位置,之后,将所述的有线远端装置设置于相应的最优的位置上,从而保证新模式的网络的良好的通信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所述的有线近端装置部分至少包括供电单元,同时,还可以包括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与所述有线近端装置对应,所述的有线远端装置则为有线终端。其中
(1)所述的有线远端装置可以是带远程供电的IAD,而有线接入处理单元可以是以太网交换模块;(2)所述的有线远端装置可以是带远程供电的以太网交换机,而有线接入处理单元可以是路由器模块;(3)所述的有线远端装置也可以是带远程供电的光网络单元ONU,而有线接入处理单元可以是光线路终端OLT;(4)所述的有线远端设备还可以是带远程供电的小容量DSLAM(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室外机,而有线接入处理单元可以是DSLAM接入处理模块。
本发明中,所述的供电单元具体为中心电源供给单元,其作用是将市电输入(例如110V/220V交流)或直流电输入(例如-48V/-60V直流)转换成高压直流电输出(例如270V直流),通过有线线缆(例如双绞线),向远端的有线终端进行远程供电。远程供电的距离与有线线缆的线径、线对数量、有线终端的功耗、电源供给单元的输出电压有关,通常可以做到多达2~5公里的远程供电的距离。
所述的中心电源供给单元还支持与有线终端之间的相互通信,作为对有线终端的带外管理通道,可以实现正常与故障时的监控告警,便于设备的管理、故障定位、利于远程维护等。
另外,本发明中,所述的有线远端装置中还可以包括远端电源供给单元,所述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用于将来自中心电源供给单元的高压直流电输入(例如270V直流)转换为低压直流电,为远端电源供给单元所在的设备进行本地供电;还可将来自中心电源供给单元的高压直流电进行续传,通过有线线缆,向下一级远端的有线终端进行远程供电。
所述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还支持与有线终端之间的相互通信,作为对有线终端的带外管理通道,可以实现正常与故障时的监控告警,便于设备的管理、故障定位、利于远程维护等。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还包括汇聚单元,用于将多个有线终端接收到的接入信号汇聚后传给有线接入处理单元,将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分发给多个有线终端,进而传送给有线接入用户。
本发明中所述的汇聚单元可以设置于不同的设备中,下面将分别说明(1)所述汇聚单元设置在有线近端装置中,将所述有线远端装置的有线终端接收到的有线信号汇聚后接入所述有线近端装置中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有线近端装置中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2)所述汇聚单元设置在有线远端装置中,通过有线线缆与有线近端装置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拉远相连,与所述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拉远相连;用于将多个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接收到的有线接入信号汇聚后发送给有线近端装置中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有线近端装置中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3)所述汇聚单元设置在有线远端装置中,通过有线线缆与有线远端装置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相连,与所述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拉远相连;用于将多个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接收到的有线接入信号汇聚后发送给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当所述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为多个时,则所述的各个有线接入处理单元通过交换汇聚单元与有线终端连接通信,所述的各个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之间基于所述的交换汇聚单元相互备份。
所述交换汇聚单元设置在有线近端装置或有线远端装置中,将所述有线远端装置的有线终端接收到的有线信号汇聚后选择接入所述有线近端装置或有线远端装置中的一个有线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有线近端装置或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
另外,所述交换汇聚单元还可以分别设置在有线近端装置和有线远端装置中,设置于有线近端装置中的第一交换汇聚单元与设置于有线远端装置中的第二交换汇聚单元之间拉远相连,且所述第二交换汇聚单元与有线终端也拉远相连;第二交换汇聚单元用于将多个有线远端装置的有线终端接收到的有线接入信号汇聚后发送给第一交换汇聚单元,并由第一交换汇聚单元选择接入有线近端装置的一个有线接入处理单元,第一交换汇聚单元还将有线近端装置中的各个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交换汇聚单元,并由第二交换汇聚单元选择接入有线远端装置的一个有线终端。
下面将以具体的应用实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系统进行说明。
首先假设以下描述中A模有线接入网作为基础网络,B模有线接入网作为新增网络,设置在基础网络中的A模有线接入设备看作本地通信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如图4所示,包括本地A模有线设备、B模有线远端设备、汇聚单元、B模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中心电源供给单元、远端电源供给单元和电源备份单元。其中,本地设备包括原已有A模有线接入网的一些设备,所述的B模有线远端设备包括B模有线终端,或者B模有线终端和远端电源供给单元合一设备。
本发明将所述B模有线接入处理单元和汇聚单元设置在本地A模有线设备中,本地A模有线设备按照A模有线网络规划优化选址;所述B模有线终端设置在远端,按照B模有线网络规划优化选址,所述的B模有线终端设备通过有线线缆(例如光纤或双绞线)与本地A模有线设备星形拉远相连,当存在多个B模有线终端时,各个B模有线终端之间也可通过有线线缆拉远相连,例如,图4中的B模有线终端2和3便通过有线线缆拉远连接。
在所述的A模有线设备中设置的中心电源供给单元为所述B模有线接入处理单元1供电,同时还为远端的B模有线终端1供电。
B模有线远端设备中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2通过有线线缆与所述中心电源供给单元拉远相连,为所述B模有线终端2供电,以及通过有线线缆与下一级远端电源供给单元3拉远相连,为下一级B模有线终端3供电。
所述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与相应的B模有线终端逻辑上是分离的,但物理上可以分离或合一,例如,B模有线远端设备B2中两者便为合一设置。
图中本地A模有线设备和B模有线远端设备间设置有拉远的有线线缆,所述的A模有线设备和B模有线远端设备之间的信号线与电源线逻辑上是分离的,但物理上可以分离或共线,当共线时,则可以采用同一有线线缆。
所述的中心电源供给单元与B模有线终端或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可采用星形连接、环形连接或共享总线形式连接,如图4为星形连接,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也可采用星形连接、环形连接或共享总线形式连接。
所述的B模有线终端、B模有线接入处理单元共同完成有线接入处理。当包括多个B模有线终端时,则需要通过汇聚单元与所述的B模有线接入处理单元连接通信,即所述的汇聚单元将多个B模有线终端接收到的有线接入信号汇聚后传给B模有线接入处理单元,将B模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分发给多个B模有线终端,然后传送给B模有线接入用户。
中心电源供给单元将市电输入(例如110V/220V交流)或直流电输入(例如-48V/-60V直流)转换成高压直流电输出(例如270V直流),通过有线线缆(例如双绞线),向远端的B模有线终端供电。远程供电的距离与有线线缆的线径、线对数量、B模有线终端的功耗、电源供给单元的输出电压有关,通常可以做到多达2~5公里的远程供电的距离。
所述的中心电源供给单元还支持与B模有线终端之间的相互通信,作为对B模有线终端的带外管理通道,可以实现正常与故障时的监控告警,便于设备的管理、故障定位、利于远程维护等。电源备份单元可以是蓄电池组、UPS、发电机组或是第二路市电。
为保证电源供电的可靠性,在A模有线设备中设置电源备份单元,用于电源的备份,具体可以是蓄电池组、UPS、发电机组或是第二路市电。
本发明提供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如图5所示图5所示的系统与图4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图4中的汇聚单元用图6中的交换汇聚单元替代,本地A模有线设备引入多B模有线接入处理单元。通过交换汇聚单元,A模有线设备的B模有线接入处理单元间及B模有线终端间可以做“1+1”、“N+1”备份或用资源池的冗余方法备份。
本发明提供的第三个具体实施例如图6所示图6所示的系统与图4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图4中本地A模有线设备的汇聚单元放到了图6的B模有线终端中。B模有线远端设备包括汇聚单元和远端电源单元,例如,所述的汇聚单元和远端电源单元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带远程供电的交换机,通过它来节省A模有线设备与B模有线终端间的连线。
在图6中,A模有线设备按A模有线网络规划方法优化选址,而B模有线终端则按B模有线网络规划方法优化选址。B模有线终端经B模有线远端设备汇聚,通过有线线缆与A模有线设备拉远相连。A模有线设备中心电源单元向B模有线终端拉远直流供电(例如2~5公里);B模有线终端远端电源供给单元向B模有线终端或B模有线终端与远端电源供给单元的合一设备直流供电(可一定程度拉远,例如100~200米)。
本发明提供的第四种具体实施例如图7所示图7所示的系统与图6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图6中的汇聚单元用图7中的交换汇聚单元替代,本地A模有线设备与B模有线终端用多对信号或数据线连接。通过交换汇聚单元,A模有线设备的B模有线接入处理单元间、B模有线终端间及A模有线设备与B模有线终端间信号或数据线可以做“1+1”、“N+1”备份或用资源池的冗余方法备份。
本发明提供的第五种具体实施例如图8所示图8所示的系统与图6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图6中本地A模有线设备的B模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也放到了图8的B模有线终端中。B模有线远端设备由B模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交换汇聚单元和远端电源供给单元组成,即仅利用了已有的A模有线设备中的供电单元。
本发明提供的第六种具体实施例如图9所示图9所示的系统与图8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图8中的汇聚单元用图9中的交换汇聚单元替代,本地A模有线设备与B模有线终端用多对信号或数据线连接。通过交换汇聚单元,B模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之间及B模有线终端之间可以做“1+1”、“N+1”备份或用资源池的冗余方法备份,从而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第七种具体实施例如图10所示图10所示的系统与图4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图10所示的系统的本地A模有线设备与B模有线终端间采用树形拉远连接。例如,图10中,B模有线终端1和2a以频分复用或时分复用的共享同一条有线线缆与A模有线设备拉远相连,B模有线终端2b则为从B模有线终端2a拉出的另一树杈。
图10中,在本地A模有线设备和B模有线远端设备间设置有拉远的有线线缆,而且,在本地A模有线设备和B模有线远端设备间的信号线与电源线逻辑上是分离的,但物理上可以分离或共线。
图10中,所述的中心电源供给单元与B模有线终端或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可采用星形连接、环形连接或共享总线形式连接,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也可采用星形连接、环形连接或共享总线形式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第八种具体实施例如图11所示图11所示的系统与图10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图11系统引入多B模有线接入处理单元,本地A模有线设备与B模有线终端用多对信号或数据线树形连接。通过交换汇聚单元,A模有线设备的B模有线接入处理单元间及B模有线终端间可以做“1+1”、“N+1”备份或用资源池的冗余方法备份。
所述的中心电源供给单元与B模有线终端或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可采用星形连接、环形连接或共享总线形式连接,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也可采用星形连接、环形连接或共享总线形式连接。
如图11所示,在同一树杈或不同树杈上,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还可进行电源供给互助。例如,图11中的同一树杈上,远端电源供给单元1a和1b间进行电源供给互助,当中心电源供给单元与远端电源供给单元1a的有线线缆连接出现故障时,远端电源供给单元1a可通过远端电源供给单元1b进行远程供电;而当中心电源供给单元与远端电源供给单元1b的有线线缆连接出现故障时,远端电源供给单元1b可通过远端电源供给单元1a进行远程供电。
本发明提供的第九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2所示图12所示的系统与图11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图11中本地A模有线设备的交换汇聚单元同时还设置到了图12中的B模有线远端设备中,作为有线远端设备中的一部分,从而实现交换汇聚功能,简化和节省B模有线终端与A模有线设备之间的连线。
本发明提供的第十种具体实施例如图13所示图13所示的系统与图11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图11所示的系统中本地A模有线设备的B模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也放到了图13的B模有线远端设备中,即B模有线设备与A模有线设备之间仅共享电源供给单元和电源备份单元。
本发明提供的第十一种具体实施例如图14所示图14所示的系统与图11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图14系统本地A模有线设备与B模有线终端采用环形连接。例如,当B模有线终端1a与A模有线设备间的有线信号或数据线缆出现故障时,B模有线终端1a可以通过B模有线终端2b与A模有线设备间的有线信号或数据线缆同A模有线设备相连。
同样,所述的中心电源供给单元与B模有线终端或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可采用星形连接、环形连接或共享总线形式连接,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也可采用星形连接、环形连接或共享总线形式连接。
远端电源供给单元之间还可进行电源供给互助,当某一个B模有线终端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出现故障时,则可以切换到其他正常工作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上,由该正常工作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为所述的B模有线终端供电。
本发明提供的第十二种具体实施例如图15所示图15所示的系统与图14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图14所示的系统中本地A模有线设备的交换汇聚单元同时还设置于图15的B模有线终端中,即A模有线设备与B模有线远端设备之间通过第一交换汇聚单元和第二交换汇聚单元互通。
本发明提供的第十三种具体实施例如图16所示图16所示的系统与图14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图14中本地A模有线设备的B模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也放到了图16的B模有线远端设备中,也就是说,所述的A模有线设备与B模有线设备之间仅共享A模有线设备中的电源供给单元和电源备份单元。
本发明提供的第十四种具体实施例如图17所示图17所示的系统与图11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图17所示的系统中的B模有线终端间采用网状连接。例如,所述的B模有线终端B1a和B1b、B1b和B1c、B1c和B1d、B1d和B1a可以两两互连,B1a和B1c及B1b和B1d也可以两两互连。当B模有线终端1b与B模有线终端B1a间的有线信号或数据线缆出现故障时,B模有线终端1b可以通过B模有线终端1c和/或1d与B模有线终端B1a的交换汇聚单元1a相连,再通过B模有线终端B1a的交换汇聚单元1a与有线设备相连。
图17中,所述的中心电源供给单元与B模有线终端或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可采用星形连接、环形连接或共享总线形式连接,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间也可采用星形连接、环形连接或共享总线形式连接。
同时,远端电源供给单元之间还可进行电源供给互助,以提高远端电源供给单元工作的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第十五种具体实施例如图18所示图18所示的系统与图17所示的系统的区别在于图18所示的系统中引入多B模有线接入处理单元,本地A模有线设备与B模有线终端用多对信号或数据线网状连接。通过A模有线设备的交换汇聚单元,A模有线设备的B模有线接入处理单元间及B模有线终端间可以做“1+1”、“N+1”备份或用资源池的冗余方法备份。例如,当B模有线终端B1a与A模有线设备间的有线信号或数据线缆出现故障时,B模有线终端B1a、B1b、B1c和B1d可以通过B模有线终端B2c,再通过B模有线终端B2a和A模有线设备相连。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分布式设备和远程供电技术,解决了A模有线网络规划与B模有线网络规划的矛盾问题。
本发明中,运营商B可以先按A模有线网络规划方法为A模有线设备选址,建设有线接入网。然后根据市场对有线接入的需求,再按B模有线网络规划方法为B模有线终端选址,通过对A模有线设备升级增加有线接入处理模块、汇聚模块、远程供电模块与B模有线终端互联,形成多模有线综合接入设备的完整结构,完成同一地域的多模有线接入网统一建设,保证A模有线网络规划和B模有线网络规划都能达到最优。
而且,在设置B模有线远端设备时,无需交流供电,无需蓄电池组、UPS、发电机组或是第二路市电做电源备份(电源备份在有线设备侧做)。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新建B模有线网络的建设及维护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多模有线网络通信系统,包括基于第一种模式的第一有线设备和基于第二种模式的第二有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有线设备具体包括有线近端装置和有线远端装置,所述的有线近端装置设置于第一有线设备中,所述的有线远端装置独立于第一有线设备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有线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线远端装置通过有线线缆与所述的有线近端装置拉远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模有线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线近端装置包括供电单元和有线接入处理单元,所述的有线远端装置包括有线终端;或者,所述的有线近端装置包括供电单元,所述的有线远端装置包括有线终端和有线接入处理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有线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电单元包括中心电源供给单元和电源备份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有线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线远端装置中还包括远端电源供给单元,通过有线线缆与有线近端装置中的供电单元连接,从有线近端装置中的供电单元取得电能,用于为有线远端装置供电;或者,直接通过有线线缆与所述有线终端单元相连,为有线终端单元供电;或者,通过有线线缆与下一级有线远端装置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相连,为下一级有线远端装置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模有线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电源供给单元设置在第一有线设备中,为所述第一有线设备供电,和/或通过有线线缆与远端电源供给单元相连,为有线远端装置供电,和/或直接通过有线线缆与所述有线终端相连,为有线终端供电;所述的电源备份单元设置在第一有线设备中,用于作为中心电源供给单元的备份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有线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线近端装置和/或有线远端装置还包括汇聚单元,且所述汇聚单元设置在有线近端装置中,将所述有线远端装置的有线终端接收到的有线信号汇聚后接入所述有线近端装置中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有线近端装置中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或者,所述汇聚单元设置在有线远端装置中,通过有线线缆与有线近端装置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拉远相连,与所述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拉远相连;用于将多个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接收到的有线接入信号汇聚后发送给有线近端装置中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有线近端装置中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或者,所述汇聚单元设置在有线远端装置中,通过有线线缆与有线远端装置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相连,与所述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拉远相连;用于将多个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接收到的有线接入信号汇聚后发送给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有线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线远端装置可以是带远程供电的综合接入设备IAD,所述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为以太网交换模块;或者,所述的有线远端设备可以是带远程供电的以太网交换机,所述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为路由器模块;或者,所述的有线远端设备可以是带远程供电的光网络单元ONU,所述的线接入处理单元为光线路终端OLT;或者,所述的有线远端设备可以是带远程供电的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室外机,所述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为DSLAM接入处理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有线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为多个时,则所述的各个有线接入处理单元通过交换汇聚单元与有线终端连接通信,所述的各个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之间基于所述的交换汇聚单元相互备份。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有线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汇聚单元设置在有线近端装置或有线远端装置中,将所述有线远端装置的有线终端接收到的有线信号汇聚后选择接入所述有线近端装置或有线远端装置中的一个有线接入处理单元,并将所述有线近端装置或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有线远端装置中的有线终端;或者,所述交换汇聚单元分别设置在有线近端装置和有线远端装置中,设置于有线近端装置中的第一交换汇聚单元与设置于有线远端装置中的第二交换汇聚单元之间拉远相连,且所述第二交换汇聚单元与有线终端也拉远相连;第二交换汇聚单元用于将多个有线远端装置的有线终端接收到的有线接入信号汇聚后发送给第一交换汇聚单元,并由第一交换汇聚单元选择接入有线近端装置的一个有线接入处理单元,第一交换汇聚单元还将有线近端装置中的各个有线接入处理单元产生的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交换汇聚单元,并由第二交换汇聚单元选择接入有线远端装置的一个有线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2所述的多模有线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有线远端装置为多个时,则所述的各个有线远端装置之间采用星形、环形或网状结构进行互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模有线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个有线远端装置分别包含远端电源供给单元时,是各个远端电源供给单元之间采用星形、环形或共享总线的方式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模有线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个远端电源供给单元之间还互为备份连接设置,当任一个有线终端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出现故障时,则切换到其他一个正常的远端电源供给单元为该有线终端供电。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模有线网络通信系统。本发明包括基于第一种模式的第一有线设备和基于第二种模式的第二有线设备,而且,所述的第二有线设备具体包括有线近端装置和有线远端装置,所述的有线近端装置设置于第一有线设备中,所述的有线远端装置独立于第一有线设备设置。这样,当第一有线设备为已有模式的有线设备,第二有线设备为新增加模式的有线设备时,可以将第二有线设备的有线远端装置设置与第一有线设备共址,并共享相应的资源,第二有线设备的有线远端装置则可以设置于新的模式对应的最优位置。因此,本发明解决了由于网络规划差异而导致的新旧模式下的网络接入设备的选址矛盾问题。并且可以通过远程供电技术有效利用资源及降低维护成本。
文档编号H04L12/28GK1866890SQ20051009368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1日
发明者郑若滨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