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mbms点到点连接建立请求的方法

文档序号:7622926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响应mbms点到点连接建立请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特别涉及对点到点连接建立请求的响应方法。
背景技术
经过近几十年迅猛发展,移动通信普及的人群越来越广,但是其所提供的业务仍然以电话和消息为主。随着因特网(Internet)的迅猛发展,大量多媒体业务同步涌现,人们显然也要求移动通信也支持多媒体业务。因特网提供的有些多媒体业务应用要求多个用户同时接收相同数据,如视频点播、电视广播、视频会议、网上教育、互动游戏等,目前在有线网络上可以采用网间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组播和广播技术来实现,但是将这些业务移植到移动网上,与一般的数据相比,由于这些业务具有数据量大、持续时间长、时延敏感等特点,并且移动网具有特定的网络结构、功能实体和无线接口等,现有IP组播和广播技术并不能直接适用于移动网。
为了有效地利用移动网资源,实现移动多媒体业务的应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提出了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简称“MBMS”),用于在移动网中提供一个数据源向多个用户发送数据的点到多点业务。
就传输模式而言,MBMS业务在UTRAN和UE间传输时有两种模式点到多点(PTM)模式和点到点(PTP)模式。点到多点(PTM)模式通过MBMS点到多点业务信道(MBMS Point-to-Multipoint Traffic Channel,简称“MTCH”)发送相同的数据,所有加入组播业务或对广播业务感兴趣的UE都可以接收;点到点(PTP)模式通过DTCH(专用业务信道)逻辑信道发送数据,只有相应的一个UE可以接收到。对于一个业务开始初期,会有一个计数过程(counting procedure)去帮助网络侧决定此业务的传输模式。对于从开始就监听MCCH的用户,根据各自状态以不同形式响应计数,并根据网络侧的判决用点到多点(PTM)或点到点(PTP)模式接收。网络侧会定期进行重计数操作以判断现在的传输模式是否是最优的。对于业务已经开始传输后,选择加入用户,只需要根据已经定好的传输模式去建立连接就可以了。
图1示出MBMS系统的参考结构模型。如图所示,MBMS系统的参考模型与常规系统相比,新增了移动网功能实体,即广播组播业务中心(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Centre,简称“BM-SC”),它是内容提供者的入口,用于授权和在移动网中发起MBMS承载业务,并按照预定时间计划传送MBMS内容。此外,网络中其它相关功能实体也进行增强,增加了MBMS相关的功能。3GPP定义的MBMS不仅能实现纯文本低速率的消息类广播和组播,而且还能实现高速多媒体业务的广播和组播。
用户接收某个MBMS广播业务的完整流程如图2所示,首先,在步骤210,业务声明(Service announcement),通知用户MBMS业务的相关信息;在步骤220,会话开始(Session Start),BM-SC准备发送数据;然后,在步骤230,MBMS通知(Notification),即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Controller,简称“RNC”)通知用户MBMS组播数据传输;步骤240是数据传输过程;最后在步骤250,会话结束(Session Stop),BM-SC不准备发送数据了,承载资源可以释放掉。
用户接收某个MBMS组播业务的完整流程如图3所示,首先,在步骤310用户订阅(Subscription),由此建立用户和业务提供者之间的联系;在步骤320业务宣布(Service announcement),通知用户MBMS业务的相关信息;在步骤330加入(joining),即用户通知网络准备接收MBMS业务;此后,在步骤340会话开始(Session Start),BM-SC准备发送数据;在步骤350MBMS通知(MBMS Notification),即RNC通知用户MBMS组播数据传输。在本步骤中,网络侧向UE发送修正业务消息(MBMS modifiedservices information,简称“MSI”),其中,网络侧会根据UE的状态,相应地通过MCCH或DCCH发送该MSI,换句话说,不同状态下的UE以不同方式响应此过程来获得通知。
具体的说,如果是CELL_DCH(指正在使用点对点业务,而且占用小区DCCH信道)上的UE,通过接收DCCH或MCCH上的MSI来获得通知;如果UE原来正在接收MBMS业务,则通过MCCH接收MSI获得通知;如果UE原来没有接收MBMS业务,也没有监听MCCH,通过物理信道MICH接收通知指示,再通过监听MCCH接收MSI获得通知。
此后,如图3所示,在步骤360数据传输过程;在步骤370会话结束(Session Stop)BM-SC不准备发送数据了,承载资源可以释放掉;在步骤380离开(leaving),用户不再是MBMS组播组的成员了。
为了使本说明书更易于理解,下面进一步解释上述步骤350中提到的“MSI”,以及用户通过DCCH或MCCH接收MSI的方式。
MSI指出小区内所有变化的业务信息。MSI中有若干信息元素(Information Element,简称“IE”),主要包含每个业务ID、MBMS业务需要UE操作(包括获取计数信息、获取点到多点无线承载信息、要求建立点到点连接等等)、MBMS业务首选频率、继续获取MCCH、MBMS重新获取MCCH、MBMS邻小区个数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当一段时间后,变化的业务趋于稳定,则此业务信息将从MSI转到MBMS非变化业务消息(Unmodified Services Information,简称“USI”)中发送。由此可见,MSI和USI中所有的业务就此小区内提供给用户所有的MBMS业务。
如果用户通过MCCH接收MSI,则MCCH信道上的消息以一个modification period(MP)为单位周期发送,一个MP包含若干个repetitionperiod(RP),一个MP内的所有RP发送的关键消息内容一样,其中MSI作为关键信息,在每个RP开头发送。
与此同时,用户通过非连续接收机制监听MCCH或者DCCH,接收关键的MSI,当MSI中有用户感兴趣或者优先级高的业务发生变化,用户将继续读MCCH中其他控制消息,如USI,以获取接收MBMS业务的信息,并通过MTCH接收MBMS业务。
目前,MSI和USI中都包含若干个IE,通知用户不同业务的信息和接收方法,其中都有一个IE“要求用户操作”,用于针对每个业务通知用户如果想要接收此业务的接入方法。它包含多个选项,比如有“获取计数信息”、“获取PTM无线承载(PTM RB)信息”、“要求PTP无线承载”等等。其中,“要求PTP无线承载”用来通知用户此业务以点到点方式传输,不同状态下的用户以不同的方法响应这一指示建立连接。比如说,空闲状态下的用户,将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连接建立过程响应;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地面无线接入网注册区寻呼信道(UTRANRegistration Area Paging Channel,简称“URA-PCH”)和小区寻呼信道(CELLPaging Channel,简称“CELL_PCH”)状态下的用户,将通过小区更新过程响应;CELL_DCH状态下的用户,将通过建立包移动性管理(Packet MobilityManagement,简称“PMM”)连接过程响应。
以上所涉及的相关细节请参考3GPP TS25.331 V6.6.0《Radio ResourceControl(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暂译为《无线资源控制协议明细》)。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对于CELL_DCH状态下的用户在接收MBMS业务或者分组业务时,可能无法实现分组域(即PMM)的连接并且同时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导致无线承载(RB)重建或是重配置过程失败。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PMM连接是用户分组域的连接,用户通过PTP模式接收MBMS业务需要分组域的连接建立。对于CELL_DCH状态下的用户,可能在接收此MBMS业务之前,已接收了其他MBMS业务或者分组业务,也就是说,该用户已经处于PMM的连接状态。此时,再重新做一次PMM的连接是完全不必要的,而且也是无法实现的错误过程,不但浪费资源进行不必要的信令交互而且增加了时延,同时,也可能导致RB重建或是重配置过程失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响应MBMS点到点连接建立请求的方法,使得响应时避免发生错误,节约系统资源并且减少时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响应MBMS点到点连接建立请求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处于“CELL_DCH”状态的用户在收到要求建立点对点无线承载以接收MBMS业务的请求时,检查当前是否处于分组域连接状态,如果是则通过对已有的点对点无线承载重配置完成MBMS业务接收初始化过程。
其中,所述用户根据从专用控制信道或MBMS公共控制信道收取的MBMS修正业务消息或无修正业务消息中的信息元素“要求点到点无线承载”获知是否需要建立所述点对点无线承载。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处于“CELL_DCH”状态的用户在收到要求建立点对点无线承载以接收MBMS业务的请求时,如果未处于分组域连接状态,则通知高层进行包移动性管理连接过程以响应。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处于“CELL_DCH”状态的用户在收到要求建立点对点无线承载以接收MBMS业务的请求时,如果未处于分组域连接状态,则使用现有的电路交换域连接的数据通路传输点到点MBMS业务。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处于“CELL_DCH”状态的用户在收到要求建立PTP RB的请求时,检查当前是否处于分组域连接状态,如果是则对已有的PTP RB重配置,否则要求高层建立PMM连接以响应或通过现有的CS域连接的数据通路传输PTPMBMS业务。
这种技术方案上的区别,带来了较为明显的有益效果,即通过对已有分组域连接的利用,节省了不必要的信令流程,节约资源并且减少了时延。同时明确了“CELL_DCH”状态的用户的响应方法,避免了错误过程无法实现或是RB重配置过程中的错误发生。


图1示出MBMS系统的参考结构模型;图2示出现有技术中用户接收某个MBMS广播业务的完整流程;图3示出现有技术中用户接收某个MBMS组播业务的完整流程;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响应MBMS点到点连接建立请求的方法流程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响应MBMS点到点连接建立请求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总的来说,本发明的原理在于,当处于“CELL_DCH”状态的用户接收到要求建立点到点无线承载(PTP RB)的请求时,先对该用户当前是否已处于分组域连接的状态进行判断。如果该用户当前已处于分组域连接的状态,就通过对已有的PTP RB重配置来完成MBMS业务接收初始化过程,使得用户在响应时避免发生错误,节约了系统资源并且减少了时延;如果该用户当前尚未处于分组域连接的状态,就要求高层建立PMM连接以响应IE“要求用户操作”中“要求PTP RB”这一指示建立连接,或通过现有的电路交换(CS)域连接的数据通路传输PTP MBMS业务。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还有一种处理方式,即无论处于“CELL_DCH”状态的用户在收到要求建立PTP RB以接收MBMS业务的请求时,是否处于分组域连接的状态,都通过RB重建立过程来响应IE“要求用户操作”中“要求PTP RB”这一指示建立连接,避免出错。
下面结合附图4,详细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响应MBMS点到点连接建立请求的方法。
在步骤410中,用户监听DCCH或MCCH。用户由于其状态的不同而监听不同的信道,比如说,CELL_PCH、URA_PCH以及空闲模式下的用户通过监听MCCH来接收MSI或是USI;处于“CELL_DCH”状态的用户由于使用的是点对点业务,占用的是小区DCCH信道,因而通过监听DCCH或MCCH来接收MSI或是USI。
接着,进入步骤420,判断该用户是否接收到要求建立PTP RB的请求。具体的说,当一个业务(如语音业务、普通数据业务、传真业务或其他用PTP模式传输的MBMS业务等)需要用PTP模式传输时,网络侧就会将MSI或者USI中IE“要求用户行为”置为“要求PTP RB”,并将该MSI或者USI下发。因此,用户就可通过步骤410中监听DCCH或MCCH来判断该用户是否接收到要求建立PTP RB的请求。如果该用户接收到了要求建立PTP RB的请求,就进入步骤430;否则,结束本流程。
在步骤430中,判断该用户的状态。由于不同状态下的用户是以不同的方法来响应MSI或USI中的IE“要求PTP RB”这一指示建立连接,因此,在本步骤中,要对该用户的状态进行判断。如果该用户是处于空闲状态,就进入步骤460;如果该用户是处于“CELL_DCH”状态,就进入步骤440;如果该用户是处于“CELL_PCH”或“URA_PCH”状态,就进入步骤470。
在步骤440中,也就是对处于“CELL_DCH”状态下的用户,判断该用户是否已处于分组域连接状态,即判断该用户是否已经建立了PMM连接。在本步骤中,需要对该用户是否已处于分组域连接状态进行判断,是因为该用户在接收到此要求建立PTP RB的请求时,并不知道该用户是否在此之前已接收过其他要求建立PTP RB的请求并对该请求进行过响应。也就是说,用户在接收到一个要求建立PTP RB的请求时,并不知道是否已经接收了语音业务或其他用PTP模式传输的业务。如果该用户已经接收了语音业务或其他用PTP模式传输的业务,那么,该用户就已经建立了PMM连接,处于分组域连接状态。本步骤的判断就是为了根据用户分组域连接状态的不同对要求建立PTP RB的请求采取不同的响应方法,避免对已经建立过PMM连接的用户再次建立连接,节约了系统资源并减少了时延,同时,也防止了RB重建或重配置失败。
如果判定用户是处于分组域连接状态,也就是已经建立了PMM连接,就进入步骤480,否则,就进入步骤450。
在步骤450中,用户要求建立PMM连接。因为在现有协议中规定,处于“CELL_DCH”状态下的用户,将通过建立PMM连接过程来响应IE“要求PTP RB”这一指示。并且,由于用户尚未建立过PMM连接才会进入到本步骤,所以,不会因为重复建立PMM连接导致出错。
在步骤480中,进行PTP RB重配置。由于用户已经建立了PMM连接,因此,只需要对PTP RB进行重配置,即可完成对IE“要求PTP RB”这一指示的响应,而不必浪费资源进行信令交互,减少了时延,也防止了RB重建或重配置失败。
如果在步骤430中,当前的用户状态判断为空闲状态,就进入步骤460,通过RRC建立连接。因为在现有协议中规定,空闲状态下的用户,是通过RRC连接建立过程响应。
如果在步骤430中,当前的用户状态判断为“CELL_PCH”或“URA_PCH”状态,就进入步骤470,通过小区更新过程响应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处于“CELL_DCH”状态的用户在收到要求建立PTP RB的请求时,检查当前是否处于分组域连接状态,再根据分组域连接状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响应方法,避免了错误的发生,节约了系统资源并且减少了时延。
下面结合附图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步骤510中,用户监听DCCH或MCCH,同步骤410。
接着,进入步骤520,判断用户是否接收到要求建立PTP RB的请求,同步骤420。如果是,就进入步骤530;否则,结束本流程。
在步骤530中,判断该用户的状态。如果该用户是处于空闲状态,就进入步骤560;如果该用户是处于“CELL_DCH”状态,就进入步骤540;如果该用户是处于“CELL_CH”或“URA_PCH”状态,就进入步骤570。本步骤与步骤430完全相同。
在步骤540中,也就是对处于“CELL_DCH”状态下的用户,判断该用户是否已处于分组域连接状态,同步骤440。如果用户是处于分组域连接状态,也就是已经建立了PMM连接,就进入步骤580,否则,就进入步骤550。
在步骤550中,通过CS域连接的数据通路传输PTP模式的MBMS业务。
在步骤580中,进行PTP RB重配置,同步骤480。
如果在步骤530中,当前的用户状态判断为空闲状态,就进入步骤560,通过RRC建立连接。本步骤与步骤460完全相同。
如果在步骤530中,当前的用户状态判断为“CELL_PCH”或“URA_PCH”状态,就进入步骤570,通过小区更新过程响应连接。本步骤与步骤470完全相同。
可见,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当“CELL_DCH”状态下的用户接收到要求建立PTP RB的请求并且没有分组域连接时,对该请求的响应方法不同,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建立PMM连接使得用户处于分组域连接状态,从而接收MBMS业务。而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CS域连接的数据通路传输PTP模式的MBMS业务。因此,本实施例完全可以达到第一实施例的作用效果。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响应MBMS点到点连接建立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处于“CELL_DCH”状态的用户在收到要求建立点对点无线承载以接收MBMS业务的请求时,检查当前是否处于分组域连接状态,如果是则通过对已有的点对点无线承载重配置完成MBMS业务接收初始化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响应MBMS点到点连接建立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根据信息元素“要求点到点无线承载”获知是否需要建立所述点对点无线承载,该信息元素来自从专用控制信道或MBMS公共控制信道收取的MBMS修正业务消息或无修正业务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响应MBMS点到点连接建立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处于“CELL_DCH”状态的用户在收到要求建立点对点无线承载以接收MBMS业务的请求时,如果未处于分组域连接状态,则通知高层进行包移动性管理连接过程以响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响应MBMS点到点连接建立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处于“CELL_DCH”状态的用户在收到要求建立点对点无线承载以接收MBMS业务的请求时,如果未处于分组域连接状态,则使用现有的电路交换域连接的数据通路传输点到点MBMS业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公开了一种响应MBMS点到点连接建立请求的方法,使得响应时避免发生错误,节约系统资源并且减少时延。本发明中,处于“CELL DCH”状态的用户在收到要求建立PTP RB的请求时,检查当前是否处于分组域连接状态,如果是则对已有的PTP RB重配置,否则要求高层进行PMM建立PMM连接建立响应或通过现有的CS域连接的数据通路传输PTP MBMS业务。
文档编号H04L12/64GK1917485SQ20051009677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日
发明者郑潇潇, 胡灏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