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中内置高音单元的声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31442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音箱中内置高音单元的声透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多媒体的音箱声透结构,特别涉及声学音箱中的高音单元声透结构。
背景技术
在高品质的多媒体设备中,有时仅使用一个普通扬声器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音质效果,所以会同时采用一个低音扬声器和一个高音扬声器,但是高音扬声器有着其特殊的声学特点,一般采用普通的声透结构难以表现出完美的音质。
目前的电视机和多媒体等声学音箱中,广泛采用微孔面板遮住扬声器高音单元以达到外型美观的目的,微孔面板与高音单元的辐射面之间完全封闭,一般微孔面板与高音单元的辐射面之间形成高度在1cm左右的前腔,如

图1所示。这种声透结构有两个弊端,一是高音单元在安装时形成前腔,使频响曲线凸凹不平,二是如果面板透孔率过低,会导致高音频响在10KHZ左右急剧衰减,使音箱的频带变窄,达不到10KHZ以上。如果提高微孔面板的透孔率,虽然能使频响达到10KHZ以上,但会导致音箱的外观变差,不美观,同时音箱的频响曲线没有改善,也会凸凹不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音箱中内置高音单元的声透结构,减少因采用微孔面板遮住高音单元而导致高音产生的衰减,从而使音箱的频响达到10KHZ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箱中内置高音单元的声透结构,该结构改进原有结构中的前腔,使其能够开放,改善前腔对音箱频带以及频响曲线的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音箱中内置高音单元的声透结构,包括有扬声器高音单元、微孔面板,扬声器高音单元被连接于微孔面板后,其特征在于扬声器高音单元的声音辐射面和微孔面板之间不封闭,即扬声器高音单元的局部连接于微孔面板上。
所述的音箱中内置高音单元的声透结构,其扬声器高音单元的上下两端或者左右两侧固定于微孔面板上。
上述的扬声器高音单元,其是通过位于其上下两端或者左右两侧的固定板固定连接于微孔面板上。
所述的音箱中内置高音单元的声透结构,其微孔面板开孔面积要大于高音单元的辐射面积。
上述的微孔面板,其具有开孔的面积为高音单元有效振动面积的两倍。
所述的微孔面板的板厚不超过1.5毫米。
所述扬声器高音单元贴近微孔面板,但与微孔面板保持适当的间隙,不与微孔面板相接触。
上述的扬声器高音单元与微孔面板的间距为0.5-2mm。这种结构可基本上消除高音单元与微孔面板之间的前腔,有利于保持良好的频响曲线。
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上非常容易实现。仅仅通过设计开放的扬声器高音单元结构即可达到效果,其明显的效果是一、消除了高音单元在安装时形成的前腔,使频响曲线凸凹不平的现象得到改善,二是有效地减少了微孔面板对高音的衰减,使音响频响顺利达到10KHZ以上。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扬声器高音单元与微孔面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扬声器高音单元与微孔面板位置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扬声器高音单元与微孔面板位置的前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微孔面板的前腔打开前、后的频响曲线对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高声单元透声试验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2、图3所示扬声器高音单元与微孔面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可以看出,扬声器高音单元1(后面的内容中简称为高音单元)置于微孔面板2后侧,扬声器高音单元1由扬声单元11与两侧连接耳12构成,扬声单元11与两侧连接耳12为一个整体,连接耳12位于扬声单元11前端两侧,在连接耳12两侧各有一个螺孔13。相应地,在微孔面板2内侧,在两边各有一个固定筋21,固定筋21前端各有一个螺孔,其螺孔间距与扬声单元两侧连接耳12的螺孔间距相等,这样,该高音单元1就可以很好的定位于微孔面板2后侧。在安装时,应注意使高音单元1前侧尽量靠近微孔面板2后侧壁,但又不能与后侧壁相接触,一般留1毫米的安装公差即可。扬声器高音单元1的声音辐射面3和微孔面板2不封闭,除了固定筋21以外,应保证扬声单元与微孔面板所留的微孔之间之间无其它遮挡物。高音单元辐射面3前面的微孔面板2的开孔面积要尽量大些,一般达到高音单元1有效振动面积的两倍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由图4的频响曲线可以看出,当高音单元1与微孔面板2间有前腔时,由于受到前腔的阻隔作用,频响曲线在10K左右出现很明显的衰减。当把前腔移除后,频响曲线的波动仍然很大,显得不太稳定。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频响曲线图,当把前腔移除,并且减小高音单元1与微孔面板2的间距,一般情况下,扬声器高音单元1与微孔面板2的间距为0.5-2mm,本实施方式采用1mm的间距,改变微孔面板2的开孔面积后,可以看出,高音单元频响曲线可以顺利通过10K,并且显得比较稳定。
权利要求1.一种音箱中内置高音单元的声透结构,包括有扬声器高音单元、微孔面板,扬声器高音单元被连接于微孔面板后,其特征在于扬声器高音单元的声音辐射面和微孔面板之间不封闭,即扬声器高音单元的局部连接于微孔面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中内置高音单元的声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扬声器高音单元的上下两端或者左右两侧固定于微孔面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箱中内置高音单元的声透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扬声器高音单元,其是通过位于其上下两端或者左右两侧的固定板固定连接于微孔面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中内置高音单元的声透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微孔面板开孔面积要大于高音单元的辐射面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箱中内置高音单元的声透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微孔面板,其具有开孔的面积为高音单元有效振动面积的两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中内置高音单元的声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孔面板的板厚不超过1.5毫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中内置高音单元的声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高音单元贴近微孔面板,但与微孔面板保持适当的间隙,不与微孔面板相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箱中内置高音单元的声透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扬声器高音单元与微孔面板的间距为0.5-2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音箱中内置高音单元的声透结构,其包括有扬声器高音单元、微孔面板,扬声器高音单元的声音辐射面和微孔面板之间不封闭,即扬声器高音单元的局部连接于微孔面板上。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效果非常明显一是消除了高音单元在安装时形成的前腔,使频响曲线凸凹不平的现象得到改善,二是有效地减少了微孔面板对高音的衰减,使音响频响顺利达到10KHz以上。
文档编号H04R1/28GK2854985SQ20052005956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3日
发明者田永春 申请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