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相机夹置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3221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网络相机夹置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络相机夹置架,尤其涉及一种夹设在一网络相机(webcam)的外壳体上,使网络相机可简易夹置在计算机面板上并可调整镜头角度,以利于网络相机的简易快速安置或收合携带的网络相机夹置架。
背景技术
在网络通讯日益频繁下,网络相机(或称网络摄影机,webcam或PCcamera)已成为一常用配备,而一般使用者大都将网络相机直接放置在计算机的显示器(monitor)或LCD面板上面,以使镜头能正对着使用者;而目前使用的面板厚度较薄,如笔记型计算机的面板仅约8mm~14mm,在有限厚度上不易稳固置放一网络相机并兼可调整镜头角度,尤其笔记型计算机是随身携带及使用,致针对相配合使用的网络相机也进一步有容易携带、不占空间、方便设立及易调整镜头角度的需求,然而目前习知网络相机却未能达成上述要求,造成使用者的麻烦及困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网络相机夹置架,其是利用金属线材一体弯制成型一U型框架体,其上设有一夹持部及一枢轴部,其中该夹持部配合计算机面板厚度而可简易夹置在面板边缘上,而该枢轴部是由U型左右二末端部构成,可夹设于网络相机外壳体的左右面上对称设置的第一凹孔内,使U型夹置架与外壳体间相对形成一枢轴,而可调整镜头角度,使网络相机达到方便设立且易调整镜头角度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相机夹置架,其中该网络相机外壳体的第一凹孔可向上延伸一导槽并连通至第二凹孔,使夹置架的枢轴部可弹性脱离第一凹孔并顺着导槽而移位至第二凹孔,再使夹置架枢转并贴置于外壳体上而形成收合状态;亦可反向操作,使枢轴部脱离第二凹孔顺着导槽移位至第一凹孔而形成使用状态;使网络相机及夹置架之间达到组装方便、不占空间且便于收合、携带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相机夹置架,该夹置架可利用一适当圆径的金属线材一体弯制成型,以简化结构并降低成本,而达成量产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相机夹置架,该夹置架在其夹持部及枢轴部的金属线材的支撑受力面上可设置一塑质或橡外套层,以增进夹持部及枢轴部的夹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网络相机夹置架,用以组装在一网络相机的外壳体上而配合使用,其是呈一U型框架,其上设有一夹持部及一枢轴部,其中夹持部,是分别成型在U型框架的左右二侧边上并左右对称,其宽度是配合计算机的面板厚度,使夹置架可提供夹持部而夹置在面板边缘上;枢轴部,是分别成型在U型框架的左右二末端上并左右对称,其是夹设于网络相机的外壳体左右面上对称设置的第一凹孔内,使U型夹置架与网络相机之间相对形成一枢轴;根据上述结构,夹置架可通过枢轴部而组装在网络相机的外壳体上,以形成一体使用,再通过夹持部以夹置在计算机的面板边缘上,使网络相机形成使用状态,并可由枢轴部以调整网络相机的镜头的拍摄角度。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明确详实,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附图,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技术特征详述如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的侧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在计算机面板上的使用状态立体图;图5是图4的一侧面示意图;
图5A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收合状态立体图;图7是6的操作状态侧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夹置架1;夹持部10;枢轴部11;外套层12、13;截面14;网络相机2;左(右)面21;第一凹孔22;镜头23;按键24;导线25;导槽26;第二凹孔27;凹槽28;底面29;计算机3。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2、3,本实用新型网络相机夹置架1是用以配合一网络相机2使用,该夹置架1是一U型框架,可利用一具适当圆径的金属线材一体弯制成型,其上设有一夹持部10及一枢轴部11,其中,该夹持部10是分别成型在U型框架的左右二侧边上并左右对称,而夹持部10的宽度是配合计算机3的面板31厚度如图5所示,使夹置架1可通过夹持部10而夹置在面板边缘上,使网络相机2形成使用状态如图4、5、5A所示;又该枢轴部11是分别成型在U型框架的左右二金属线材末端上并左右对称,供可夹设于网络相机2外壳体20的左右面21上对称设置的第一凹孔22内,使U型夹置架1与网络相机2之间相对形成一枢轴,供可调整网络相机2的镜头23的拍摄角度如图5、5A所示。
又在夹置架1的U型框架的金属线材底边或枢轴部11的金属线材末端上,可分别设置一外套层12、13,该外套层12、13可利用塑质或橡胶以射出成型方式与夹置架1结合成一体,以增进夹持部10及枢轴部11的夹持效果;其中,该外套层12可为半圆柱型,使截面14可贴覆在面板31边缘上如图5、5A所示。
又网络相机2一般包括一外壳体20供容装感光组件及相关电路、一镜头23、一快门键24(shutter key)及一外接用导线25如常用的USB导线以外接计算机集线器(hub),而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凹孔22是对称设置在外壳体20的左右面21的近底部处,而该网络相机2外壳体20的左右面21进一步可在第一凹孔22向上延伸设置一导槽26,并使导槽26连通至一第二凹孔27,使夹置架1的枢轴部11(外套层13)可通过金属线材的可伸张弹性而脱离第一凹孔22,并顺着导槽26而移位至第二凹孔27上,以形成收合状态如图6、7所示;亦可反向操作,使枢轴部11脱离第二凹孔26顺着导槽25移位至第一凹孔22而形成使用状态,以简便操作网络相机2的启用或收合。
又参考图1、7所示,上述第一凹孔22、导槽26及第二凹孔27是设置在左右面21上一较大的凹槽28内,而该凹槽28的外环形状是对应于夹置架1的U型框架左右二侧边形状,使夹置架1的U型框架左右二侧边可在枢转后(如图7中箭头所示)贴置于该凹槽28内,并使夹置架1的U型框架底边(外套层12)贴置于外壳体20的底面29上,使网络相机2形成收合状态如图6、7所示,以不占空间又便于携带,使本实用新型夹置架1与网络相机2配合使用达成结构简化、方便架设、不占空间、便于携带等多功能效果。
然而,上述所揭示的附图及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非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凡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士,其所依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范畴,所作的其它等效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以下本新型所请求保护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网络相机夹置架,其是组装在一网络相机的外壳体上而配合使用,其是呈一U型框架,其上设有一夹持部及一枢轴部,其特征在于夹持部,是分别成型在U型框架的左右二侧边上并左右对称,其宽度是配合计算机的面板厚度,使夹置架通过夹持部而夹置在面板边缘上;枢轴部,是分别成型在U型框架的左右二末端上并左右对称,其是夹设于网络相机的外壳体左右面上对称设置的第一凹孔内,使U型夹置架与网络相机之间相对形成一枢轴;根据上述结构,夹置架通过枢轴部而组装在网络相机的外壳体上,以形成一体使用,并由夹持部以夹置在计算机的面板边缘上,使网络相机形成使用状态,并可通过枢轴部以调整网络相机的镜头的拍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相机夹置架,其特征在于该夹置架是用金属线材一体弯制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相机夹置架,其特征在于该夹置架的U型框架的底边上可设置一适当厚度的外套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相机夹置架,其特征在于该外套层可为塑质或橡胶质,并可利用射出成型方式与夹置架结合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网络相机夹置架,其特征在于该外套层可为半圆柱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相机夹置架,其特征在于该夹置架的U型框架的枢轴部的金属线材末端上可设置一适当厚度的外套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相机夹置架,其特征在于该外套层可为塑质或橡胶质,并可利用射出成型方式与夹置架结合成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相机夹置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凹孔是对称设置在网络相机外壳体左右面的近底部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网络相机夹置架,其特征在于该网络相机的外壳体左右面上进一步可在其第一凹孔向上延伸一导槽,并使该导槽连通至一第二凹孔,使夹置架的枢轴部可脱离第一/二凹孔并顺着导槽而移位至第二/一凹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相机夹置架,其特征在于该网络相机的外壳体左右面上所设第一凹孔、导槽及第二凹孔是设置在一对应凹槽内,而该凹槽的外环形状是对应于夹置架的U型框架左右二侧边形状,使夹置架的U型框架左右二侧边可在枢转后贴置于该对应凹槽内,并使夹置架的U型框架底边贴置于外壳体的底面上,使网络相机形成收合状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络相机夹置架,其是一U型框架体,可由圆径的金属线材一体弯制成型,其上设有夹持部及枢轴部,其中该夹持部是配合计算机面板厚度供可夹置在面板边缘上,而枢轴部是由金属线材二末端部左右对称构成,供可夹设于网络相机外壳体的左右面上对称设置的第一凹孔内,使U型夹置架与外壳体之间相对形成枢轴,供可调整镜头的角度;又外壳体上第一凹孔向上延伸导槽并连通至第二凹孔,使夹置架的枢轴部可由金属线材弹性脱离第一凹孔并顺着导槽而移位至第二凹孔,使夹置架可枢转并贴置于外壳体上而形成收合状态,可反向操作,使枢轴部脱离第二凹孔顺着导槽移位至第一凹孔而形成使用状态,使结构简化而便于操作且又不占空间而便于携带。
文档编号H04N5/225GK2812436SQ20052010744
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6日
发明者黄世超, 朱贤儒 申请人:一品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