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吐量优化的载波分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51308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吞吐量优化的载波分配的制作方法
吞吐量优化的栽波分配技术领域所述发明涉及通信系统,例如码分复用(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高速分组)上行链路分组接入通信方面,例 如UMTS系统(W-CDMA)中的增强型上行链路业务(EUL)。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宽带直接序列CDMA系统中,信号由调制载波的 不同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组成。因此,信号的频谱在很宽的频率范围上 扩展,并为系统的许多信道所共用。由于直接序列编码,可以获到信 号之间的正交性,使共用频率范围的信号能够被单独译码。编码原理有很多优势。例如,直接序列扩展频谱编码大幅地降低 多径衰落的严重程度,得到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信号在频域/时域内占据相同的间隔,单个信道的精确功率调 节是CDMA系统的重要方面。CDMA系统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使用功率控制。功率控制的 目标之一是在基站接收器内调节每个移动台发射器的操作,这样不管 各个移动台的位置或传播损失如何,在基站接收器处,信号具有相同 的功率电平。应该注意到,每个用户实体(UE)的功率电平与传输数据 率成比例。当这样控制小区范围内的所有移动台发射器时,如果所有UE使 用相同的数据率,那么基站接收器处的总信号功率相等于标称接收功 率乘以移动台的数量。基站接收到的每个被选中的信号被转换为携带窄带数字信息的 信号,反之其它未被选中的信号构成宽带噪声信号。然而,根据解码过程完成的带宽降低将信噪比从负值提高到以可接受的误码率允许 操作的水平。整体系统容量,例如可以同时在小区内操作的用户数量,取决于 产生给定可接受误码率的最低信噪比。用于第三代移动电话系统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项目(3GPP)规 范标准为不同的用户支持不同的用户数据率。根据W-CDMA规范,如下执行上行链路分组数据会话尝试连接到网络的用户实体获悉各个小区的随机接入信道 RACH和可用载波。用户实体传输关于其标示和其现有传输上行功率 电平的信息。众所周知,为了避免突发变化,基站Node B根据TPC(传 输功率控制)环而逐步调节各个相应用户实体的输出功率。由于来自所有用户的上行链路业务共享RACH信道,过高的负载 可能产生拥塞。因此,数据吞吐量可能限制于这样的环境。所以,给定用户可能分配到专用分组信道DPCH,该信道根据特 定的哈达码编码(Hadamard code)而对用户实体来说是唯一的。相应小 区内和相应载波上的给定用户都可以-使用DPCH信道。作为选择,用 户实体可以保留在RACH信道上。从用户实体UE至Node B的第一个消息总是在RACH信道上传 送,而后续消息可以在RACH信道或DPCH信道上传送。因此,如果 不能传送RACH消息,UE不能启动网络接入。小区内的实际干扰级、用户数据率、信道质量和请求的数据传输 质量为用户确定需要的传输功率电平。上行链路传输-特别是在大型小 区内-经常是功率受限的,也就是,最大传输功率未高到达到所希望的 用户数据率或传输质量的程度。确定上行链路小区负载的一般方法是确定总接收功率电平与系 统噪声电平的比率。该度量经常^皮称为"热增量噪声(RoT)":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其中,N—T是基站接收器的热噪声。对于给定链接表现为C 一MAX(UEn) = P—MAX(UEn) - L(UEn)其中,C—MAX(UEn)是用户实体以其最大允许功率P—MAX和路 径损耗L传输时(L主要依赖于至Node B的距离)Node B处接收到的 最大功率。从给定用户实体(例如UE1)至Node B的接收信号信噪比可以如 下表示<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路径损耗(从UE至Node B)可能改变,而这种改变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UE和Node B之间的距离,也取决于UE是在室内或是在室外。 此外,本小区和邻近小区之间的隔离也因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UE 的位置而有所不同。由于很难估计路径损耗和初始小区规划特性,有效地分配频镨资 源是个问题。发明内容本申请的第一个目标是将用户实体有效地分配给各个载波信道, 使得至少优先优化吞吐量和接入。这个目标已经由权利要求1的主题而实现。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标是提出吞吐量优化的基站。 这个目标已经由权利要求9完成。本发明的第二个目标是提供吞吐量优化的小区规划操作。 这个目标已经由在权利要求10中提出的主题达到。 下列对发明的详细描述将体现更多的优势。


图l是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蜂窝式无线电系统的2个小区的第一实施例。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蜂窝式无线电系统的2个小区的第二个实施例。图3是^^艮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的第一分布例程的流程图。图4显示了根据发明的结果小区覆盖情况。图5是^f吏用图3中分布例程的第一场景的图示。图6是4吏用图3中分布例程的第二场景的图示。图7是^f吏用图3中分布例程的第三场景的图示。图8是^f吏用图3中分布例程的第四场景的图示。图9显示了根据发明的基站。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图1显示了根据发明的小区规划的第一个实施例,带有2个涉及 W-CDMA上行链路业务的小区A和B。载波频率Cl携带多个专用分 组信道DPCH和一个随机接入信道RACH,而载波频率C2携带多个 专用分组信道DPCH,以时分多工的方式获得用户实体的单独分配, 但没有随机接入信道RACH。 Cl和C2互相不干扰。区域中的UE1至UEn的所有用户实体N应该在不同信道上^支分 配或再分配给以上两个载波之一。两个小区可以为相同的用户实体提 供服务,在这个范围内由于使用相同的信道化(哈达码)编码而存在的 覆盖。从CDMA可清楚明白,处于软切换状态时,用户实体可以间 歇地或几乎同时地传输至小区A和B。在上面图1的小区规划中,单个用户实体所需的数据传输和用户 实体的实际位置随时间改变。因此,单个或多个小区的负载随时间改 变。就像上面陈述的,为了以给定的间隔优化吞吐量,本发明的目标 是完成用户实体的分配或再分配。从运营商角度看,收益和吞吐量是联系在一起的,应该-支最大化,虽然这不应该以恶化可接入性为代价。 在这方面,用户实体的输出功率最小化-可能导致延长单个用户实体的 电池寿命-是次要优先的考虑。在进一步涉及优选实施例前,我们应该讨论一些根据发明的参数 和定义。例如在图1中所示的,主要条件是小区内位置最差的UE总是可 以在RACH信道上传输。换句话说,应该控制传输功率分配或单个用 户实体和祐匸确认进入小区的潜在用户实体数量的功率需求,以使得作 为结果的实际负载满足这样的标准,即小区内位置最差的UE总是可 以在RACH信道上传输。根据发明,涉及在至少一个小区内相应普遍用户(prevalent user) 的噪声容忍能力(noise enduring capability)MAX—ROT(UEn)的度量祐^ 定义为为了传输能被基站成功接收而被特定UE接受的相关于给定位 置的给定真实普遍用户实体的最大载波负载。该值取决于相关于涉及 基站和为获得给定QoS(服务质量)所需的信噪比SIR的给定用户实体 的方位和环境与其它用户实体的位置和传输特性关系。 MAX一ROT(UEn)值可以根据下式来估计 MAX—ROT(UEn) = ((P—MAX(UEn) — P一MARGIN)[dBm]-(P—USED(UEn) - RSSI(UEn))[dBc]) — SIR(UEn)[dBc] 其中-RSSI(UEn):特定UE的由基站估计的测量的接收信号强度, -P—USED(UEn):特定UE的使用功率,该值由UE净良告至基站, -P—MARGIN:确保UE -基站的连接可以在调度间隔内处理信道变化的功率余量画SIR(UEn):特定UE的由基站估计的估计信噪比,根据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为了有效地分配或再分配资源,Node B为所有普遍用户实体实现MAX—ROT的迭代估计。图3显示相应的分配例程。就像上面提到的,载波上的总负载可以由ROT来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各个载波上的负载^4示为ROT一Cl和ROT—C2。然而,不能假定给定情况下的现行(prevalent)最坏用户实体(最小 MAX一ROT(UEn))代表可能的最坏情况。因此,出于小区规划的目的, 定义预定的最大负载-为保证RACH覆盖MRCR(例如,在前文的图1 中RACH载波C1的覆盖)。MRCR值以这样的方式设定,具有最大可能路径损耗的给定UE 可以传送其第一个RACH消息至Node B,该路径损耗纟皮预期在想要 的小区覆盖区域内发生。换句话说,应该这样选择MRCR,使有特定 最大路径损耗的UE总是可以以特定最低数据率传输。此外,应该这 样选择MRCR,使对邻近小区的干扰不超过给定的等级。为了限制实际负载ROT,有几个方面与确定适当的MRCR值相 联系。其中,注意到-给定小区的负载越高,小区内可达到的上行链路传输数据率上 限越高;-给定小区的负载越高,邻近小区内出现的干扰越高;-给定小区的负载越高,为了达到给定的数据率,UE必须使用 的上行功率越高。因此,如果MRCR设得太高,小区内有大路径损耗的UE(例如, 在小区边缘或室内的UE)可能不能够以想要的(最小-最大)数据率传 输,尽管UE使用其最大的传输功率。进一步的定义-N:小区内的UE数量-CJNDEX:单个用户实体(UEl-UEn)被分配到的每个信道的顺 序号(1-N),-i:例程迭代数-N—LEVEL(C):所用载波的热噪声系数。-IOC(C):给定载波的来自邻近小区的估计干扰。干扰可以通过 知道热噪声水平N一LEVEL和来自所有属于本小区的UE的接收信号强度来估计。-MRNCR:可以用于优先载波C2(例如图1无RACH载波)而在 小区内没有不稳定功率控制环的风险的最大RoT值。注意到, 一般 MRCR < = MRNCR。-TMP—ROT—Cn:临时计算负载值,可以这样计算在分配任何UE前,可以如下初始化ROT — C1 = (N _ LEVEL — C1 + IOC(l))/N LEVEL — C1 ROT _ C2 = (N _ LEVEL — C2 + IOC(2))/N — LEVEL — C2小区的临时ROT值可以在分配UE(CnJNDEX)时估计,通过执 行下列伪码。(注意'FOR UEJNDEX = 1 TO Cn—INDEX'对CI有效。 如果是C2,则该行应该改变为FOR UE—INDEX = N TO Cn—INDEX,, 其中N是被分配的UE数量。)TMP—ROT—Cn = ROT一CnUE一CARR(CnJNDEX) = ROT一Cn * N—LEVEL—Cn * SIR(CnJNDEX)TMP—ROT—Cn = TMP—ROT—Cn + UE誦CARR(Cn—INDEX) /N—LEVEL—Cn REPEATCONVERGENCE—ROT = TMP—ROT—Cn FOR UE—INDEX = 1 TO Cn—INDEXTMP—CARR = (TMP—ROT—Cn * N—LEVEL—Cn 國 UE—CARR(UE一INDEX) ) * SIR(UE一INDEX)TMP—ROT—Cn = TMP—ROT—Cn + (TMP一CARJR -UE—CARR(UE一腦EX》/N—LEVEL—CnUE—CARR(UE一INDEX) = TMP一CARRNEXT UE—INDEXUNTIL (TMP—ROT一Cn - CONVERGENCE—ROT) < CONVERGENCE—REQ基站图9显示了根据发明的基站(NodeB)的优选实施例。基站Node B包含下行链路用户实体处理器DL—UE—HANDLER, 调度器和多个上行链路用户实体处理器UL—UE—HANDLER。每个上 行处理器包含MAX—ROT确定单元和信道SIR和RSSI估计单元。下行链路数据被传送到下行链路处理器,并根据调度功能而祐:传 输到正涉及的(in question)不同用户实体。上行链路数据从用户实体被接收,通过上行链路处理器进一步传 送到中枢网络(没有显示)。上行处理器完成不同MAX—ROT的确定。此外,调度器使用 MRCR值和MRNCR值加之来自UL—UE—HANDLER的信息,来为每 个UE确定载波分配。最后,上行链路处理器和下行链路处理器执行 用户实体的断言分配(resolvedallocation)和再分配,就如调度器中计算 的那才羊。由相应单元执行的估计根据前述定义而完成,而执行优化分配的 例禾呈应该如下处理。例程图3显示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现在,所述方法应该由图5中给出的第一个典型方案来解释。为了优化网络中的吞吐量,用于载波(再)分配的例程在预定间隔 处发生。在步骤l,已经开始这样的间隔。在步骤2,涉及所有普遍用户实体1-N至少之一内的相应普遍用 户的噪声容忍能力(例如MAX —ROT(UEn))的相应度量的搜索接入信 息被搜集。此外,在步骤2,根据例如MAX-ROT(n)〉MAX—ROT(n+l)这样 的已知值,估计和分类涉及噪声容忍能力(MAX — ROT(UEn))的相应度量。在步骤3,将载波l的索引CI—INDEX设置为N,将载波2的索 引C2—INDEX设置为1。在步骤4,将迭代数i初始化为0。在步骤5 ,判断是否满足ROT(C1—INDEX) < ROT(C2—INDEX)。 在下面,通常可互换地将用户实体分配给载波1和载波2,如图5所 示,其中具有最低R0TMAX值的用户实体以升序被分配给C1,而具 有最高ROTMAX值的用户实体以降序被分配给C2。在本实例中,在 5次迭代后,用户实体UE#1 、 UE#11和UE#23 ^皮分配给Cl ,而UE#3 和UE針0纟皮分配给C2。在图3的左列,对应于步骤6至9,为了分配给载波C2而检查 候选的用户实体,而在右列,对应于步骤11至14,为了分配给载波 Cl而检查候选的用户实体。在步骤11,假设以YES回答步骤5,根据当前候选者用户实体 和早先被分配的候选者的负载,而计算临时估计负载值TMP—ROT。在步骤12,如果临时负载可比较于MAX一ROT(N),对应于最低 的普遍MAX—ROT值。如果不是,过程继续载波2的分配。在步骤13,临时负载值与预定的用于保证RACH载波操作的最 大负载进行比较。如果小于后者值,过程继续步骤14,如果不是,过 程继续步骤6。在步骤14,分配给定索引的用户实体到载波l,估计载波l的负 载ROT—Cl。就如从图6看到的,对UEN二UE存2,负载车史小。此外, 用于载波分配的索引值降低,Cl—INDEX按序降低,就是说,过程对 具有下一较高MAX—ROT的用户实体已经就绪。同样地,根据步骤7至9,具有最高可接受MAX—ROT值的用户 实体以降序一皮分配到非RACH载波C2。如果临时负载值TMP—ROT大于候选者用户的可接受负载值,步 骤7,没有更多的候选能够被分配给载波,并且就会检测到拥塞情况, 步骤10。相同地应用可选步骤8,其中为超过上面定义的值MRNCR而测试临时负载值。总之,例程涉及将用户实体分配给系统(Node B)的至少一个小区 (A; B)内的至少两个载波(C1, C2)上,第一载波(C1)至少有第一信道 (DPCH),第二载波(C2)至少有第二信道(DPCH),至少两个载波不会 导致相互干扰,其中,可以选择性地将用户实体(UE)分配给第一信道 和/或第二信道。例程包含步骤-收集相应度量信息,这些信息涉及至少一个小区内相应普遍用户的噪声容忍能力(MAX —ROT(UEn),-根据其相应噪声容忍能力(1S^X^ROT(UEn)JJE)排序(order)普 遍用户实体,-将具有低噪声容忍能力的用户实体分配或再分配给第一载波 (Cl)上的信道,而曙将具有高噪声容忍能力(MAX — ROT(UEn))的用户实体分配或 再分配给第二载波(C2)上的信道。根据图3所示的例程完成的UE分配可以实现,将那些只能处理 低ROT的UE分配到Cl,而将那些可以处理高ROT的UE分配到 C2。图4描述的场景对应于这样的场景,其中可以分配所有UE而Cl 中的负载无需受限于MRCR或MAX—ROT(UE#l)。在给定的方案中, 例程将生效,总负载将在Cl和C2之间平等分配。就像从单独 MAX—ROT(UEn)值见到的,通常,C2的覆盖小于Cl的覆盖,这是由 于具有最高优先级条件的用户被分配到C2,而具有最坏条件(也就是, 一般在小区的边缘)的用户被分配到Cl。应该注意的,信道(再)分配不需要在步骤14的特殊时刻实现,而 是在其他时间,例如步骤10或步骤17。因此,上面描述的分配过程 可以制定规划过程。而且,分配例程同时适合分配之前未^皮分配的用 户和再分配已^皮分配的用户。图6显示另一个场景。图6描述的场景对应于这样的场景,其中为了保证RACH的覆盖,由MRCR来限制C1的负载。只要C1的负载低于MRCR,即图3的 步骤13,例程实现UE的分配,所以临时负载最初平等地在C1和C2 间上升。当Cl的负载达到MRCR,所有剩余的UE;故分配到C2。在 这种情况下,所有UE被分配。Cl的负载受限于RACH覆盖要求。 图7仍然显示另一个场景。图7描述的情形对应于这样的场景,其中Cl的负载受限于具有 最低MAX—ROT值的UE(也就是MAX—ROT(N)),即图3的步骤12。 如果Cl的负载超过这个最低MAX—ROT值,相应的UE已经不在小 区的范围内。只要C1的负载低于最低MAX—ROT,系统分配UE,所 以负载平等地在Cl和C2间上升。那么,当Cl的负载达到MAX一ROT, 所有剩余的UE纟皮分配到C2。所有UE ;波分配。UE #2的允许MAX _ROT限制Cl的负载。图8仍然显示另一个场景。图8描述的情形对应于这样的场景,其中不是所有UE都能被分 配给小区。为了确保RACH覆盖,Cl的负载受限制于MRCR值,即 步骤13。此外,C2的负载达到对应于纟皮最后分配的UE的MAX—ROT 的水平。由于所有剩余的未被分配的UE有低于TMP一ROT—C2值的 MAX一ROT值,它们不能^皮分配。因此,检测到拥塞情况。只要Cl的负载低于MRCR,图3的例程实现负载最初平等地在 C1和C2间上升。当Cl的负载达到MRCR时,例程继续将UE分配 给C2。然而,C2的负载达到超过相应索引的用户实体的MAX一ROT 值的水平,则表示许多UE不能被分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网络的其它度量来限制单独用户实体的QoS。图2显示选择性的载波分配,其中第一载波C1至少有第一专用 信道DPCH,第二载波C2至少有第二专用信道DPCH,而第三载波 C3有随机接入信道RACH。随机接入载波C3被排序这样来运行以提 供完整的覆盖。 一旦有更多的小区,出于以上给出的理由,C3提供有利的连接区域。专用载波C1是用于大覆盖的强健载波,而优先载波 C2特别地被分配给带有高噪声容忍能力的用户实体。因此,上面陈述 的分配机制也可以用来将用户实体分配给两个专用信道。根据发明并和图1和图2相符合,载波C1也可以被称为强健载 波,而载波C2可以^皮称为优先载波。就像上面提及的,路经损耗(从UE到NodeB)可以改变,而这种 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UE和Node B之间的距离,也依赖于UE在 室内或室外。而且,本小区和邻近小区之间的分离将不同,而这种不 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UE的位置。在现有的描述中,本小区和邻近 小区之间的分离可以如下定义UE和邻近小区内的Node B之间的路 径损耗(以dB为单位)减去UE和本小区内Node B之间的路径损涛毛(以 dB为单位)。通过分离所有UE,具有高路经损耗的UE被分配给处理RACH 的载波,所有其它具有低路经损耗的UE被分配给另一载波,总数据 吞吐量可以大幅度提高。因此,根据发明的一个方面,至少一个随机接入信道RACH和至 少一个专用信道的小区半径-或覆盖-随小区当前负载情况而动态改 变。根据发明,从网络角度会发生下列限制/可能性誦对于载波Cl(带有MAX—ROT的保守设定),应该完整覆盖网 络,也就是,总是可以在两个邻近小区之间实现软切换。而且,这个 载波处理RACH。画对于载波C2(其中MAX—ROT适应于当前负载情况),小区覆盖 允许被限制到这样的程度,不可以实现小区A和B之间的软切换。因此,本发明也关系到包含至少一个小区(A; B)的系统的小区规 划操作,其中该至少一个小区包含至少两个载波,载波携带来自用户 实体的至少上行链路业务,载波不导致相互干扰,其中用户实体(UE) 可以选择性地被分配给笫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其中具有低噪声容忍能力的用户实体被分配给第一载波(C1)上的信道,而具有高噪声容忍 能力(MAX — ROT(UEn))的用户实体被分配给第二载波(C2)上的信道。 在小区规划中,第一载波(C1)的覆盖被控制为高于第二载波的覆盖。小区规划操作也关系到多个小区(A, B),在所有小区内至少具有 相同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其中第一载波(C1)的覆盖区域形成邻接 区域,而第二载波(C1)的覆盖区域形成多个分离小区的小区模式。通过将带有强健MAX—ROT(UEn)的用户实体分配给载波C2,可 以释放RACH载波C1上的资源,因而确保了载波C1的最大覆盖。 载波Cl将处理带有高路经损耗的UE,而载波C2将处理带有低路经 损耗的UE。因而,载波2的最大数据吞吐量可以高于载波1的最大 数据吞吐量。此外,通过在两个载波C1+C2上提供特定的UE分配, 可以最大化总吞吐量。与如果已经任意执行的UE分配相比,这导致 的高ROT可以由C2来使用。高ROT和高数据吞吐量联系在一起。通过为每个UE确定分离(isolation)和路径损耗,可以在给定时刻 单独将普遍UE优化到合适的载波。带有大分离和低路径损耗的UE 的载波能够使用较高的MAX—ROT。通过从能够建立较高C/I的UE 当中分离出需要"覆盖"的UE,与带有未执行此分离的载波的系统 相比,可以提高所有载波的总传输率。通过降低网络中的小区半径, 网络内小区之间的分离可以被增力口。较小半径也将达到较高的C/I值。 因而,可以建立较高的数据率。实例可以定义信道的最大利用对应于100%的接收功率是信号功率而 0%的接收功率是噪声。假设一个带有2个载波的传统系统,其中两个载波处理RACH和 DPCH。为了建立RACH覆盖,MAX —ROT^支选择为3dB。换句话说, 50%的接收功率是噪声而50%的接收功率是信号功率。这意味着,带 有2个载波的传统系统使用大约2 * 50% = 100%的传输能力。(用于两个载波的最大传输对应于2*100%=200%。)相反,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系统可以如下设置如图l所示,载波 1处理RACH。出于这个理由,必须在整个小区内保证覆盖。因此, 一般选择3dB的MAX —ROT。不处理RACH的载波2 ^皮控制来专门 处理带有低路径损耗的UE。就像上面显示的,MAX-ROT依赖于被 处理UE的实际路径损耗(和分离)而^皮适应性地设定。例如,MAX — ROT = 10dB, RoT=10dB对应于90%的信号和10%的噪声。根据发明 的给定简单化实例使用大约50% + 90% = 140%的给定数据吞吐量值。这意味着载波2的传输能力已经从50 %提高到90%。因此,与 传统系统相比,根据发明的系统大约提供40%的提高的传输能力。
权利要求
1.一种将用户实体分配给系统(Node B)的至少一个小区(A;B)中的至少两个载波(C1,C2)的例程,所述第一载波(C1)具有至少第一信道(DPCH),所述第二载波(C2)具有至少第二信道(DPCH),所述至少两个载波不会引起相互干扰,其中,可选择性地将用户实体(UE)分配给所述第一信道和/或所述第二信道,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收集涉及所述至少一个小区内的相应普遍用户的噪声容忍能力(MAX_ROT(UEn))的相应度量上的信息,-依照其相应噪声容忍能力(MAX_ROT(UEn)_UE)而排序所述普遍用户实体,-将具有低噪声容忍能力的用户实体分配或再分配给所述第一载波(C1)上的信道,而-将具有高噪声容忍能力(MAX_ROT(UEn))的用户实体分配或再分配给所述第二载波(C2)上的信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例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波(C1) 具有至少笫一专用信道(DPCH)和随机接入信道(RACH),所述第二载 波(C2)具有至少第二专用信道(DPCH)。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例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波(C1) 具有至少第一专用信道(DPCH),所述第二载波(C2)具有至少第二专用 信道(DPCH),且第三载波(C"具有随机接入信道(RACH)。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例程,其特征在于,根据正^支涉及的 候选者用户实体(11)以及在先^^分配的用户实体(UE)候选者的负载而 计算临时估计负载值(TMP—ROT)。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例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临时负载 值(TMP—ROT)大于所述候选者用户的可接受噪声容忍能力时(7),不再 有更多的候选者用户能够^^皮分配到所述栽波,并且检测到拥塞情况 (10)。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例程,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负载值 (TMP—ROT)与用于保证的(RACH)载波操作的预定最大负载相比较 (13)。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例程,其特征在于,在就绪状态(17) 或检测到拥塞的状态(10)完成后执行所述信道分配和再分配。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例程,其特征在于,涉及普遍用户实 体(UEn)的所述噪声容忍能力(MAX—ROT(UEn))的度量根据下式估 计MAX一ROT(UEn) = ((P—MAX(UEn) _ P一MARGIN)-(P-USED(UEn)國RSSI(UEn)))國SIR(UEn)其中,-RSSI(UEn)是特定UE的度量的接收信号强度,國P—USED(UEn)是特定UE的使用功率,及-P—MARGIN是确保连接能够在调度间隔内处理信道变化的功率余量。-SIR(UEn)是特定UE的度量的信噪比。
9. 一种基站(Node B),包括下行链路用户实体处理器 (DLJJE—HANDLER)、调度器和上行链路用户实体处理器 (UL—UE_HANDLER),上行链路处理器又包括MAX_ROT确定单元和 信道SIR和RSSI估计单元,其中,下行链路数据纟皮传送到所述下行链路处理器,并根据调度功能而 一嫂射到正被涉及的不同用户实体,上行链路数据从所述用户实体^支接收,并经过上行链3各处理器而 传送,其中,上行链路处理器执行-收集涉及至少一个小区内的相应普遍用户的噪声容忍能力 (MAX — ROT(UEn))的相应度量上的信息,-根据其相应噪声容忍能力(MAX—ROT(UEn)—UE)而排序所述普遍用户实体-将具有低噪声容忍能力的用户实体分配或再分配给所述第 一载波(C1)上的信道,國将具有高噪声容忍能力(MAX-ROT(UEn))的用户实体分 配或再分配给所述第二载波(C2)上的信道。
10. —种包括至少一个小区(A; B)的系统的小区规划操作,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小区包含至少两个载波,所述至少两个载波载送来自用 户实体的至少上行链路业务,所述载波不引起相互干扰,其中,用户 实体(UE)可选择性地被分配到所述第一信道和/或所述第二信道,其中具有低噪声容忍能力的用户实体被分配到所述第 一载波(C1)上 的信道,而具有高噪声容忍能力(MAX — ROT(UEn))的用户实体被分配到所 述第二载波(C2)上的信道。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小区规划操作,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载波(C1)包括由多个用户实体共享接入的至少随机接入信道 (RACH)和至少专用信道(DPCH),其中用户实体可以用时分多工方式 ^皮独立分配到所述至少专用信道(DPCH),所述第二载波(C2)包括至少 专用信道(DPCH)。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小区规划操作,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载波(C1)的覆盖^皮控制为高于所述第二载波的覆盖。
13. 根据权利要求10-12所述的小区规划操作,其特征在于,提 供多个小区(A, B),在所有小区中具有至少相同的第一载波和相同的 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C1)的覆盖区域形成相连区域,而所 述第二载波(C2)的覆盖区域形成多个隔离小区的小区模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小区规划操作、例程和基站,其中分配用户实体至系统(node B)的至少一个小区(A;B)内的至少两个载波(C1;C2),第一载波(C1)至少有第一信道(DPCH),第二载波(C2)至少有第二信道(DPCH),该至少两个载波不会导致相互干扰,其中,可以选择性地将用户实体(UE)分配给第一信道和/或第二信道。收集各个度量信息,这些信息涉及在至少一个小区内各个普遍用户的噪声容忍能力(MAX_ROT(UEn)_UE)。将具有低噪声容忍能力的用户实体分配给第一载波(C1)上的信道,而将具有高噪声容忍能力(MAX_ROT(UEn))的用户实体分配给第二载波(C2)上的信道。
文档编号H04W16/08GK101278584SQ200580051745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3日
发明者R·卡尔森 申请人: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