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带宽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5842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动态带宽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态带宽资源分配(DBA,Dynamic Bandwidth Assignment)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动态带宽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目前已经标准化的有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宽带无源光网络(BPON)和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三种协议,由于无源光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大的带宽和为运营商提供更大的覆盖范围,也因为光器件和光纤的成本近年来也逐步降低,因此无源光网络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无论哪种无源光网络,他们的网络结构和工作原理都是类似的。
参见图1,无源光网络由光终端设备(ONT)、光线路设备(OLT)和无源分路网络(ODN)构成,客户端设备(CPE)通过ONT接入网络,由于多个ONT通过ODN共享OLT的光纤资源,因此需要OLT统一调度ONT之间的资源分配,OLT对ONT的数据进行汇聚后根据策略传送到应用服务提供商(ASP)、网络服务提供商(N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等运营商的网络中。
OLT调度ONT之间的资源分配依赖一种通用的基于时分复用(TDM)的DBA机制,参见图2,其是DBA机制的一种实现方式S1、ONT接收到来自用户的数据或报文后向OLT发送报告(Report)报文,以请求分配相应的带宽;S2、OLT根据光接口上的资源使用情况给ONT分配相应的资源,并通过准许(Grant)消息通知ONT;S3、ONT根据Grant消息中指定的时隙发送数据或报文;S4、OLT从指定的时隙中提取用户的数据或报文发送到运营商的网络上。
图2是基于状态报告的DBA机制,在应用DBA机制时,还可以采用无状态报告的方式。在无状态报告方式下,无需ONT自动发送Report报文,OLT能够自动探测ONT是否有报文发送,如果有则根据流量分配相应的资源。无状态报告方式侧重基于公平的原则,而状态报告方式侧重基于按需分配的原则,但是,无论哪种方式都没有考虑业务之间对带宽、时延、优先级等要求的差异。无法满足“三网合一”对服务质量的要求。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三网合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无源光网络虽然也顺应了这个趋势对高带宽的要求,但是“三网合一”对不同的业务的服务质量有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DBA机制(无论哪种实现方式)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服务质量(QoS)要求时,根本无法保证业务的质量,如何让无源光网络有效保证业务的QoS,是无源光网络得以成功的关键。
以上说明虽然是针对无源光网络的,但对于其他适用于共享介质的网络,如WiMAX网络、WLAN网络等,其DBA机制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BA的实现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BA系统,以满足各种终端及服务的服务质量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动态带宽资源分配的方法,设置业务和用户的服务等级分别为有限个服务等级,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接入网中的汇聚点和接入点分别获取用户终端的业务的服务等级和用户的服务等级,并根据设置的等级转换策略,将用户的服务等级转换为业务的服务等级;接纳控制系统控制接入网为发起业务呼叫请求的用户终端分配预留资源和流管理策略;接入网中的接入点根据接收到的来自用户终端的待发送报文,确定该报文对应的流管理策略向接入网中的汇聚点请求资源;接入网中的汇聚点根据已经为该用户预留的资源和业务的服务等级调用预设的与该业务等级所对应的调度策略并启动,应用该调度策略发送来自用户终端的待发送报文。
较佳地,所述接入网中的汇聚点和接入点分别获取业务服务等级和用户服务等级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用户管理系统接收到来自用户终端的登陆请求后,从该登陆请求中获取该用户终端的用于资源分配管理的第一业务属性,并下发该第一业务属性到接入网汇聚点内的用户属性列表中,该汇聚点将该第一业务属性下发到接入点的业务属性列表中;所述第一业务属性包括已签约的业务属性和用户的服务等级;所述已签约的业务属性中包含业务的服务等级。
较佳地,所述发起业务呼叫请求的用户终端为成功登陆业务管理系统的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在业务管理系统中注册的过程包括业务管理系统检测到通过接入点登陆的用户终端发起注册请求时,选择与该用户终端已签约的业务属性相对应的配置模板,下发给接入网中的接入点,由该接入点判断该配置模块的业务属性与已经从接入网中的汇聚点获取的配置模板的业务属性是否冲突,且配置模块的配置要求是否均被授权,如果两者皆为是,则该用户终端在业务管理系统中注册成功,否则注册失败。
较佳地,所述接入网中的接入点从汇聚点获取的配置模板的过程包括接入点的基本认证注册成功后,将自身的基本属性和所能支持的能力信息发送给汇聚点,汇聚点根据接收到的信息为该接入点分配逻辑线路标识,同时根据该接入点的属性获取配置模板,并下发该配置模板给接入点进行相应配置。
较佳地,所述基本属性包括对外提供的接口属性和设备属性;所述所能支持的能力信息包括支持的业务能力、支持DBA调度机制的能力。
较佳地,所述对外提供的接口属性包括接口类型和数目、支持VLAN空间和层数、MAC表大小;所述设备属性包括单用户还是多用户、设备标识、设备类型。
较佳地,所述接纳控制系统控制接入网为发起业务呼叫请求的用户终端分配预留资源和流管理策略的过程包括接纳控制系统向接入网中的汇聚设备发起资源分配请求,通知其为该用户分配上联接口的资源,汇聚设备在分配上联接口资源之前,首先通知汇聚点进行资源分配,汇聚点根据接收到的资源分配请求通知接入点设置该用户的业务流的流分类规则、带宽属性和业务的服务等级;
接入点根据接收到的通知进行设置后,再根据用户的业务的服务等级得到与之对应的传输端口,根据用户的业务流的流分类规则设置相应的流分类配置和流量监管参数;汇聚点检测其与接入点之间的接口资源,汇聚点检查该接口存在可供使用的资源,且成功分配该接口资源给发起呼叫请求的用户后,给汇聚设备反馈资源分配成功的信息;汇聚设备接到来自汇聚点的成功反馈信息后,检查上联接口存在可供使用的资源并分配该资源,同时,根据资源分配请求中用户的业务流的信息设置汇聚点的用户的业务流调度参数,所述用户的业务流的信息包括带宽、时延、抖动参数,之后,汇聚设备给接纳控制系统返回成功分配资源的信息,接纳控制系统接收到该成功的反馈后认为接入网已为该发起呼叫请求的用户分配了对应的预留资源和流管理策略。
较佳地,所述根据用户的业务的服务等级得到与之对应的传输端口的过程是通过静态指定的方式得到,或者,通过动态分配的方式得到。
较佳地,所述流管理策略包括流分类规则和业务的服务等级。
较佳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接入网中的接入点为每个不同物理接口接入的或物理上隔离的用户终端单独在接入点的设备标识基础上构造子设备标识,所述子设备标识通过设备标识和不同用户的物理标识组合构成。
较佳地,所述已登陆用户终端为单用户终端,或多用户终端中每个不同物理接口接入的或物理上隔离的用户终端。
较佳地,所述与该业务等级所对应的调度策略为静态配置的方式,或增强型状态报告的方式,或无状态报告或状态报告方式。
较佳地,当所述方法用于无源光网络时,所述接入网中的接入点为光终端设备ONT,所述接入网中的汇聚点为光线路设备OLT;当所述方法用于WiMAX网络时,所述接入网中的接入点为用户站SS,所述接入网中的汇聚点为基站BS;当所述方法用于WLAN网络时,所述接入网中的接入点为WLAN客户端,所述接入网中的汇聚点为接入点AP。
一种动态带宽资源分配系统,包括业务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接纳控制系统、接入网中的接入点和汇聚点,以及接入汇聚设备,所述业务管理系统,用于负责将用户的业务属性下发到客户端,设置客户端上的用户的服务等级到业务的服务等级的映射策略;所述用户管理系统,用于将用户的属性下发到汇聚层服务器,设置汇聚层点上可见的用户服务等级;所述接纳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来自业务管理系统的业务请求管理汇聚层服务器到其上级设备接口的资源分配;所述接入网中的接入点,用于接收来自业务管理系统的管理,根据来自用户的业务请求中的业务参数设置工作模式;或者,根据来自用户管理系统的业务属性设置流分配方式;或者,设置接入用户的标识;所述接入网中的汇聚点,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管理系统和接纳控制系统的管理,根据来自用户管理系统的用户的服务等级、用户使用的业务的服务等级得到该业务在接入汇聚设备中的业务的服务等级,再根据已预先设置的业务的服务策略或接纳控制允许的资源对用户的业务流进行资源调度;所述接入汇聚设备,用于对汇聚点上报的业务服务等级进行调度。
较佳地,当所述DBA系统用于无源光网络时,所述接入网中的接入点为光终端设备ONT,所述接入网中的汇聚点为光线路设备OLT;当所述DBA系统用于WiMAX网络时,所述接入网中的接入点为用户站SS,所述接入网中的汇聚点为基站BS;当所述DBA系统用于WLAN网络时,所述接入网中的接入点为WLAN客户端,所述接入网中的汇聚点为接入点AP。
应用本发明,考虑了业务之间对带宽、时延、优先级等要求的差异,满足了各种终端及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保证了服务质量,并且更加有效地解决了最有效利用带宽和保证服务质量两者间的矛盾,同时解决了多样化用户终端的统一DBA调度机制的问题,满足了“三网合一”对服务质量的要求。


图1是无源光网络的网络结构示意图;图2是基于状态报告方式的DBA机制;图3是应用本发明的基于无源光网络的DBA系统构架示意图;
图4是应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实现动态带宽资源分配的流程示意图;图5是应用本发明的ONT DBA的调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思路是为了实现互操作,将业务所要求的服务质量划分为有限个等级,这样汇聚层设备只需针对有限个业务的服务等级进行调度即可,从而简化互操作的复杂度,让DBA互操作成为可能。
基于上述思路,根据各个用户的不同优先级,将用户也划分为有限个等级即用户的有限个服务等级,因而客户端具备也具备识别用户的不同服务等级的功能。而且,用户的服务等级和业务的服务等级之间是能够根据预设策略进行转化的。这样,本发明提供的DBA机制实际是针对业务和用户进行服务的,而不对客户端进行服务,通过统一定义用户和业务的服务等级及其属性,就可以提供互操作机制。下面仍以无源光网络为例,具体介绍本发明的DBA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图3所示为应用本发明的基于无源光网络的DBA系统构架示意图。该DBA系统包括业务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接纳控制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可管理的ONT、用户管理系统和接纳控制系统可管理的OLT、支持多个OLT汇聚的接入汇聚设备(AM)。
业务管理系统用于负责将用户的业务属性下发到ONT上,设置ONT将用户的服务等级到业务的服务等级的映射策略;用户管理系统用于负责将用户的属性下发到OLT上,设置OLT上可见的用户的服务等级;接纳控制系统用于负责根据来自用户管理系统的业务请求管理OLT到back Haul接口的资源分配,该back Haul接口指上联接口或网络侧接口;业务管理系统可管理的ONT用于负责根据业务参数设置工作模式、根据业务策略设置流分类方式;为了简化对同时接入多个用户的ONT的管理,本发明提出一个方法就是ONT为每个不同物理接口接入的或物理上隔离的用户单独在ONT的设备标识基础上构造子设备标识,OLT就可以通过设备标识和子设备标识对应到具体的用户,该子设备标识可以通过设备标识和不同用户的物理标识组合构成。
用户管理系统和接纳控制系统可管理的OLT用于负责根据用户的服务等级、用户使用的业务的服务等级得到该AM中的业务的服务等级,再根据业务的服务策略或接纳控制允许的资源对用户的业务流进行资源调度;支持多个OLT汇聚的AM用于负责对OLT上报的业务服务等级,对多个OLT之间进行调度。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动态带宽资源分配的方法。参见图3和图4,图4所示为应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实现动态带宽资源分配的流程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CPE和ONT可能是同一物理设备,也可能是不同的物理设备。图4所示实例中,假设CPE和ONT为不同的物理设备。
步骤401~402,ONT作为网络设备,其基本注册成功后,将自身的基本属性信息和所能支持的能力信息通过管理通道上报给OLT。其中,基本属性信息包括对外提供的接口属性和设备属性,而对外提供的接口属性包括接口类型和数目、支持VLAN空间和层数、MAC表大小等参数;设备属性包括单用户还是多用户、设备标识、设备类型等。所能支持的能力信息包括支持的业务能力、支持DBA调度机制的能力。而支持的业务能力包括流分类的深度和规则数目、可提供的业务类型、最多支持多少个服务等级的调度和支持Tr069或其他管理能力等;支持DBA调度机制的能力包括队列数目和大小、缓存大小等。
CPE也会通过ONT进行基本注册,上报自身的基本属性信息和所能支持的能力信息。
OLT根据接收到的上报信息,登记该ONT设备标识对应的基本属性信息和所能支持的能力信息,为该ONT设备分配相应的逻辑线路标识。同时OLT根据ONT的设备标识和ONT上报的基本属性信息从设备管理系统或设备内部配置库中获得ONT的配置模板,通知该ONT根据配置模板进行相应的配置。所述配置模板中包含缺省支持的业务、缺省VLAN配置、缺省的业务属性、缺省DBA调度策略、多用户ONT的用户划分策略和授予TR069或其他管理能力的权限等属性信息。如果ONT是多用户的,如MDU、MTU,那么ONT根据用户划分策略构造子设备标识,之后,应用子设备标识再次进行注册及上报,其过程与步骤1所述实现过程相同。为了简化对同时接入多个用户的ONT的管理,本发明提出的一个方法是ONT为每个不同物理接口接入的或物理上隔离的用户单独在ONT的设备标识基础上构造子设备标识,OLT就可以通过设备标识和子设备标识对应到具体的用户,该子设备标识可以通过设备标识和不同用户的物理标识组合构成。
步骤403~405,当用户终端通过无源光网络登陆网络时,OLT应该具备中继(Relay)能力,所谓中继能力为在地址分配协议报文中添加ONT的逻辑线路标识等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中可能还包含OLT本身的信息,以便用户管理系统唯一定位一个。
用户管理系统从用户的登陆请求中获取该用户的IP地址、ONT在接入网(AN)的物理端口号、逻辑线路标识以及该用户的已经签约的业务属性(以下将“已经签约的业务属性”简称为“业务属性”)的信息并记录,该业务属性中包含业务的服务等级信息。之后,建立并保存前述几项的关联关系,即建立该用户的IP地址、ONT在AN的物理端口号、逻辑线路标识和业务属性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后,用户管理系统根据已经获得的信息和系统中已存在的物理端口号、逻辑线路标识和OLT的管理接口的对应关系,获得该ONT所对应的OLT的管理接口,将业务属性和用户的服务等级、ONT的接口信息以及支持QOS调度能力等用户属性下发到OLT的用户属性表中,OLT获得ONT的业务属性后,通过与ONT之间的管理通道,该管理通道包括但不限于PLOAM或OMCI等,将该ONT的业务属性下发到ONT的业务属性表中。
再有,系统内将预设每个业务的服务等级与一个流容量器(TCONT)相对应,ONT根据业务属性中的业务的服务等级分别申请与之对应的TCONT,再根据属于系统的服务等级的业务参数细分出几个级别即子等级,分别申请对应的PORT ID。当属于同一服务等级的业务不多时,只要申请一个PORT ID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动态进行分配。然后ONT向OLT上报每个业务服务等级对应的TCONT Id和每个子等级对应的PORT ID。每个PORT ID只属于一个TCONT。
所谓属于系统的服务等级的业务参数细分出的几个级别是与具体的业务参数相关的,例如每个业务服务等级中都包含时延(delay)、抖动(jitter)、带宽(bandwidth)、丢失(loss)等参数,而针对每个参数又可以分为多个级别,如根据某一业务服务等级下的delay参数的取值,将该业务服务等级再分为多个级别即子等级,从而使得各个级别的延迟时间是不一致的,每个级别即子等级分别对应一个PORT ID。该子等级建议不要超过三级避免过于复杂。
步骤406~409,当用户向业务管理系统注册时即发起控制面的业务请求时,业务管理系统根据用户管理系统的业务属性选择对应的配置模板通知给ONT,由ONT进行相应的配置,该配置包括链路配置、带宽要求、业务的服务等级等。
在业务管理系统下发配置模板时可以有以下三种实现方式1)业务管理系统直接向系统中的网络附着系统(NASS)查询用户属性是否满足业务的要求,如满足,再下发配置模板,否则直接拒绝该用户接入不再下发配置模板。
2)业务管理系统不向NASS查询而直接向用户终端设置业务属性,当CPE和ONT为同一设备时,则ONT检查该CPE的业务属性和ONT的用户属性是否一致,如一致,再下发配置模板,否则直接拒绝该用户接入不再下发配置模板。
3)业务管理系统不向NASS查询而直接向用户终端设置业务属性,当CPE和ONT为不同设备时,则CPE检查ONT是否满足业务的属性,如满足,再下发配置模板,否则直接拒绝该用户接入不再下发配置模板。
ONT检查业务管理系统下发的配置模板的业务属性是否与OLT下发的业务属性冲突,并检查两个配置模板的配置要求是否都被授权,如果存在冲突或未充分授权,则通知业务管理系统网络无法支持该业务,随后业务管理系统会通知用户注册失败,否则通知业务管理系统注册成功,并设置相应链路配置等参数,随后业务管理系统会通知用户注册成功。
OLT在获得用户的业务属性和用户的服务等级之后,根据预设策略实现用户的服务等级到业务的服务等级的转化,也就是对外只有业务的服务等级;此后,OLT和AM就只需根据业务的服务等级就可综合不同用户和不同业务间的服务等级,从而简化了DBA和后续二级调度的调度机制。所谓二级调度用于保证按照业务的服务等级制定的策略对业务流进行调度。在实现用户的服务等级到业务的服务等级转化的中,既可以简单地认为用户的服务等级和用户的服务等级是等价的,这样,在确定某业务的服务等级时,直接取两者之间最大值即可,也可以认为用户的服务等级和用户的服务等级是不等价,并设置一些转换比率,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步骤410~414,当用户因需要使用业务而发起呼叫时即发起业务面的呼叫请求时,业务管理系统会通知接纳控制系统为用户的这个呼叫分配相应的资源和流管理策略,该流管理策略包括流分类规则、带宽、业务的服务等级等。接纳控制系统根据接收到的通知,令AM、OLT、ONT分别分配预留资源,具体的分配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接纳控制系统向接入网中的AM发起资源分配请求,通知其为该用户分配上联接口如BackHaul接口的资源,AM在分配BackHaul接口资源之前,首先通知OLT进行资源分配,OLT根据接收到的资源分配请求通知ONT设置该用户的业务流的流分类规则、带宽属性和业务的服务等级。
ONT根据接收到的通知进行相应设置后,再根据用户的业务的服务等级指定相应的或分配PORT ID,并根据已使用的PORT ID设置PORT ID的调度参数,如图4内WRR中的权重系数,根据用户的业务流的流分类规则设置相应的流分类配置和流量监管参数。之后,ONT将资源分配结果上报给OLT。所谓“指定”PORT ID是指在ONT注册过程中已经申请了PORT ID的情况下,此时只要静态指定即可;所谓“分配”PORT ID是指,ONT此时才向OLT申请对应的PORTID。
OLT检测其与ONT之间的PON接口的资源,OLT检查其PON接口存在可供使用的资源,且成功分配PON接口资源给发起呼叫请求的用户后,给AM反馈资源分配成功的信息。
AM接到来自OLT的成功的反馈信息后,检查到BackHaul接口存在可供使用的资源并分配该资源,同时,根据资源分配请求中用户的业务流的信息设置OLT的DBA用户的业务流调度参数,所述用户的业务流的信息包括带宽、时延、抖动参数等,并且还需对多个OLT之间进行调度即二级调度。之后,AM给接纳控制系统返回成功分配资源的信息,接纳控制系统接收到该成功的反馈后认为接入网已为该用户分配了对应的带宽资源。至此,达到了调整用户的业务流的流分类策略、带宽属性和服务质量属性的参数的目的。
步骤415~419,ONT经用户网络接口(UNI)接收到来自CPE的业务流即待传送报文后,ONT的DBA模块根据业务映射送来的报文和业务标识号(每个业务都有相应地业务标识号)找到对应业务属性,根据带宽要求进行流量控制,如进行监管、整形等,根据业务的服务等级、业务流标识等相关参数,确定对应的TCONT ID和PORT ID以及设置对应的PORT ID的调度参数,如图5内WRR中的权重系数,之后,将待传送报文即业务流,映射到对应的TCONT和PORT ID中,通过PON接口发送给OLT。参见图5,ONT中的DBA模块,根据接收到的业务的服务等级CoS ID以及该待传送业务流所对应的PORT ID,将接收到的待发送业务流映射到与之向对应的TCONT中即图5中的Adapter toTCont,并通过PON IF发送给OLT。当然,在发送之前,DBA还会根据具体业务的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进行采用加权轮询(WRR,Weighted RoundRobin)等调度算法进行参数调度,该计算结果会通过DBA Report送到OLT中的DBA模块中,当然,在实际传送中也是通过PON IF这个口实现上传的。图5中的粗实线表示业务流的实际传输过程,细线表示逻辑传输过程。上述具体业务的SLA包括该业务的CoSx、delay、jitter、bandwidth和loss。
OLT根据已经为该用户预留的资源,和业务的服务等级调用已经预设的与该业务等级所对应的调度策略并启动该调度策略;本例中假设有4个业务的服务器等级,分别为服务等级0(CoS0),CoS1,CoS2和CoS3,且CoS0为最高的业务服务等级,CoS3为最低的业务服务等级。各服务等级与调度策略之间的关系及各调度策略的具体内容如下CoS0所对应调度策略采用静态配置的方式,OLT无需ONT申请即可直接通过Grant消息分配给对应的TCONT相应的带宽;CoS1~2所对应调度策略采用增强型状态报告的方式,OLT根据用户实际带宽需求(Report)、接纳控制分配的资源、业务等级和子业务等级确定分配的资源结合业务流量突发、时延和抖动、丢包率要求,OLT可以采用预先分配带宽而ONT根据报告实际带宽的使用情况,OLT根据两者之间的差值和服务质量要求调整一个最佳的预先分配带宽的大小;
CoS3级对应调度策略采用无状态报告或状态报告的方式,OLT根据空闲资源公平地分配给所有的用户或ONT使用或根据ONT的Report消息上报的带宽需求结合当前资源的使用情况分配相应的带宽。
OLT启动相应调度策略,应用预留资源将所述待传送报文发送给AM,AM应用预留资源将接收到的待传送报文通过BackHau1传送给上一级设备。
至此,不但实现了动态分配资源,而且考虑了业务之间对带宽、时延、优先级等要求的差异,满足了各种终端及服务的服务质量要求,保证了服务质量要求,同时解决了多样化用户终端的统一DBA调度机制的问题,满足了“三网合一”对服务质量的要求。
由于ONT为每个不同物理接口接入的或物理上隔离的用户单独在ONT的设备标识基础上构造子设备标识,因而OLT就可以通过设备标识和子设备标识对应到具体的用户,所以,上述用户终端可能是单用户终端,也可能是多用户终端中每个不同物理接口接入的或物理上隔离的用户终端。
以上虽然是以光网络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还适用于其他网络,如WiMAX,WLAN等,光网络中的ONT分别相当于WiMAX的SS,WLAN中的客户端,光网络中的OLT分别相当于WiMAX中的BS和WLAN中的AP。也就是说,ONT相当于接入网中的接入点,OLT相当于接入网中的汇聚点。在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他网络时,只需进行名称的简单替换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动态带宽资源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业务和用户的服务等级分别为有限个服务等级,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接入网中的汇聚点和接入点分别获取用户终端的业务的服务等级和用户的服务等级,并根据设置的等级转换策略,将用户的服务等级转换为业务的服务等级;接纳控制系统控制接入网为发起业务呼叫请求的用户终端分配预留资源和流管理策略;接入网中的接入点根据接收到的来自用户终端的待发送报文,确定该报文对应的流管理策略向接入网中的汇聚点请求资源;接入网中的汇聚点根据已经为该用户预留的资源和业务的服务等级调用预设的与该业务等级所对应的调度策略并启动,应用该调度策略发送来自用户终端的待发送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中的汇聚点和接入点分别获取业务服务等级和用户服务等级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用户管理系统接收到来自用户终端的登陆请求后,从该登陆请求中获取该用户终端的用于资源分配管理的第一业务属性,并下发该第一业务属性到接入网汇聚点内的用户属性列表中,该汇聚点将该第一业务属性下发到接入点的业务属性列表中;所述第一业务属性包括已签约的业务属性和用户的服务等级;所述已签约的业务属性中包含业务的服务等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起业务呼叫请求的用户终端为成功登陆业务管理系统的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在业务管理系统中注册的过程包括业务管理系统检测到通过接入点登陆的用户终端发起注册请求时,选择与该用户终端已签约的业务属性相对应的配置模板,下发给接入网中的接入点,由该接入点判断该配置模块的业务属性与已经从接入网中的汇聚点获取的配置模板的业务属性是否冲突,且配置模块的配置要求是否均被授权,如果两者皆为是,则该用户终端在业务管理系统中注册成功,否则注册失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中的接入点从汇聚点获取的配置模板的过程包括接入点的基本认证注册成功后,将自身的基本属性和所能支持的能力信息发送给汇聚点,汇聚点根据接收到的信息为该接入点分配逻辑线路标识,同时根据该接入点的属性获取配置模板,并下发该配置模板给接入点进行相应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属性包括对外提供的接口属性和设备属性;所述所能支持的能力信息包括支持的业务能力、支持DBA调度机制的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外提供的接口属性包括接口类型和数目、支持VLAN空间和层数、MAC表大小;所述设备属性包括单用户还是多用户、设备标识、设备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纳控制系统控制接入网为发起业务呼叫请求的用户终端分配预留资源和流管理策略的过程包括接纳控制系统向接入网中的汇聚设备发起资源分配请求,通知其为该用户分配上联接口的资源,汇聚设备在分配上联接口资源之前,首先通知汇聚点进行资源分配,汇聚点根据接收到的资源分配请求通知接入点设置该用户的业务流的流分类规则、带宽属性和业务的服务等级;接入点根据接收到的通知进行设置后,再根据用户的业务的服务等级得到与之对应的传输端口,根据用户的业务流的流分类规则设置相应的流分类配置和流量监管参数;汇聚点检测其与接入点之间的接口资源,汇聚点检查该接口存在可供使用的资源,且成功分配该接口资源给发起呼叫请求的用户后,给汇聚设备反馈资源分配成功的信息;汇聚设备接到来自汇聚点的成功反馈信息后,检查上联接口存在可供使用的资源并分配该资源,同时,根据资源分配请求中用户的业务流的信息设置汇聚点的用户的业务流调度参数,所述用户的业务流的信息包括带宽、时延、抖动参数,之后,汇聚设备给接纳控制系统返回成功分配资源的信息,接纳控制系统接收到该成功的反馈后认为接入网已为该发起呼叫请求的用户分配了对应的预留资源和流管理策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的业务的服务等级得到与之对应的传输端口的过程是通过静态指定的方式得到,或者,通过动态分配的方式得到。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管理策略包括流分类规则和业务的服务等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接入网中的接入点为每个不同物理接口接入的或物理上隔离的用户终端单独在接入点的设备标识基础上构造子设备标识,所述子设备标识通过设备标识和不同用户的物理标识组合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已登陆用户终端为单用户终端,或多用户终端中每个不同物理接口接入的或物理上隔离的用户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该业务等级所对应的调度策略为静态配置的方式,或增强型状态报告的方式,或无状态报告或状态报告方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方法用于无源光网络时,所述接入网中的接入点为光终端设备ONT,所述接入网中的汇聚点为光线路设备OLT;当所述方法用于WiMAX网络时,所述接入网中的接入点为用户站SS,所述接入网中的汇聚点为基站BS;当所述方法用于WLAN网络时,所述接入网中的接入点为WLAN客户端,所述接入网中的汇聚点为接入点AP。
14.一种动态带宽资源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业务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接纳控制系统、接入网中的接入点和汇聚点,以及接入汇聚设备,所述业务管理系统,用于负责将用户的业务属性下发到客户端,设置客户端上的用户的服务等级到业务的服务等级的映射策略;所述用户管理系统,用于将用户的属性下发到汇聚层服务器,设置汇聚层点上可见的用户服务等级;所述接纳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来自业务管理系统的业务请求管理汇聚层服务器到其上级设备接口的资源分配;所述接入网中的接入点,用于接收来自业务管理系统的管理,根据来自用户的业务请求中的业务参数设置工作模式;或者,根据来自用户管理系统的业务属性设置流分配方式;或者,设置接入用户的标识;所述接入网中的汇聚点,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管理系统和接纳控制系统的管理,根据来自用户管理系统的用户的服务等级、用户使用的业务的服务等级得到该业务在接入汇聚设备中的业务的服务等级,再根据已预先设置的业务的服务策略或接纳控制允许的资源对用户的业务流进行资源调度;所述接入汇聚设备,用于对汇聚点上报的业务服务等级进行调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DBA系统用于无源光网络时,所述接入网中的接入点为光终端设备ONT,所述接入网中的汇聚点为光线路设备OLT;当所述DBA系统用于WiMAX网络时,所述接入网中的接入点为用户站SS,所述接入网中的汇聚点为基站BS;当所述DBA系统用于WLAN网络时,所述接入网中的接入点为WLAN客户端,所述接入网中的汇聚点为接入点AP。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带宽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应用本发明,考虑了业务之间对带宽、时延、优先级等要求的差异,满足了各种终端及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保证了业务的服务质量,并且更加有效地解决了最有效利用带宽和保证服务质量两者间的矛盾,同时解决了多样化用户终端统一DBA调度机制的问题,满足了“三网合一”对服务质量的要求。
文档编号H04L12/56GK101039214SQ20061006532
公开日2007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7日
发明者欧阳伟龙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