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35932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终端,所述便携式终端利用连接部以可自由打开闭合的方式连接第1、第2壳体,且分别在第1、第2壳体上具有电路板, 所述便携式终端具有保护所述各构件的保护罩。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并使用多种便携式电话等便携式终端,除了开发出呈现为 简单的棒状的直板型便携式终端以外,也开发出各种通过铰链部可打开闭合 的折叠式便携式终端。所述折叠式便携式终端包括具有显示部的上壳体;具有操作部的下壳 体;以及铰链部,其以使显示部与操作部相对面的方式连接上下壳体且使上 下壳体可打开闭合,所述折叠式便携式终端具有上下壳体以铰链部的轴心为 中心相对旋转并折叠的构造。因此,所述铰链部成为大致圓筒形,其外径尺寸通常大于具有显示部或 操作部的上下壳体的厚度尺寸。由此,铰链部自上下壳体的上表面突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对所述折叠式便携式终端而言,存在如下情况,例如对具有长指曱的使 用者而言,在操作操作部时,指曱的前端将接触到突出的铰链部,无法顺利 地进行操作。基于所述情况,为了使例如即使是具有长指曱的使用者也可以容易地操 作,作为一个解决方法,考虑在操作部与铰链部之间确保预定的距离。然而,如果在操作部与铰链部之间确保预定的距离,那么也必然增大上 壳体到下壳体的壳体整体的长度,从而导致装置的大型化。而且,在上下壳体之中的一个上设置着可伸缩的天线,这是妨碍折叠式 便携式终端小型化的主要原因。此外,使天线可伸缩,以此较佳地确保天线特性。因此,例如,提出了如下的折叠式便携式终端,即,使具有显示部的上 壳体与具有操作部的下壳体连接的连接部,形成为比上下壳体的厚度薄的可 折叠的带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然而,即使是专利文献2的折叠式便携式终端,在安装天线时,也是将 天线设置在上下壳体之中的 一个上,这是妨碍折叠式便携式终端的小型化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所述问题,众所周知的是图8 (a)、 (b)所示的折叠式便携式 终端100。所述折叠式便携式终端100利用连接部103连接具有显示部的第1壳体 101、与具有操作部的第2壳体102,将第1基板104设置在第1壳体101 内,将第2基板105设置在第2壳体102内,将天线部106内置在连接部103 内,利用保护罩108覆盖第1壳体IOI、第2壳体102、以及连接部103。通过将天线部106内置在连接部103内,可以实现折叠式便携式终端100 的小型化。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1 - 451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 - 259656号公报然而,如果将天线106内置在连接部103内,那么天线部106会过于接 近第1基板104及第2基板105。因此,第1基板104及第2基板105成为 从天线部106发射的无线电波的阻碍,从而无法良好地确保天线性能。发明内容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开发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终 端,所迷便携式终端可以实现折叠式便携式终端的小型化,且可以较佳地确 保天线特性。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利用连接部以可自由打开闭合的方式连接第1、第 2壳体,分别在第1、第2壳体上具有第1、第2电路板,分别利用第1、第 2保护罩部覆盖第1、第2壳体,利用挠性部以可自由打开闭合的方式连接 第1、第2保护罩部,并且,利用所述挠性部覆盖所述连接部,所述便携式 终端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第2电路板之中的一个电路板上具有天线供 电板,天线部的始端通过所述天线供电板与所述一个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天 线部被收容在所述挠性部内。将天线部收容在挠性部内,以此无须在第1、第2壳体之中的一个上设 置天线部,因此可以实现便携式终端的小型化。
此外,将天线部收容在挠性部内,以此可以在打开保护罩的状态下,将 所述天线部配置在远离接合金属板或第1、第2电路板的位置上,从而可以使天线部远离接合金属板的接地部及第1、第2电路板的接地部。以此,可以^吏天线部远离/人天线部发射的无线电波的阻」碍,因此可以确 保高天线性能。而且,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的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部的末端配置在所述 挠性部的顶部。通过将天线部的末端配置在挠性部的顶部,可以使天线部的末端远离第 1、第2电路板的接地部。以此,可以使天线部远离从天线部发射的无线电波的阻碍,因此可以确 保高天线性能。而且,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个电路板上,且在与 所述天线供电板相反一侧的面上具有磁体,利用所述-兹体吸附所述天线部的 始端,以此使所述天线部的始端与所述天线供电板接触。通过利用/f兹体吸附天线部的始端,可以可靠地将天线部定位在天线供电 板上。以此,在装卸保护罩时,即使第1、第2电路板之中的一个电路板上的 天线供电板与天线部的始端发生位置偏移,也可以利用^f兹力对偏移进行修 正,从而稳定地进行供电。而且,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的特征在于,将对所述第1、第2电路板进 行电连接的接合金属板配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中央。此处,将天线部收容在挠性部,以此无须在连接部中设置天线部。因此, 可以将接合金属板配置在连接部的中央。所述接合金属板在闭合第1、第2壳体时,弹性变形为大致U字状。利 用已弹性变形的接合金属板的恢复力作用打开第1、第2壳体的力。如果使接合金属板偏离连接部的中央而配置,那么在闭合第1、第2壳 体时,接合金属板的恢复力仅作用于第1、第2壳体单侧,从而在第1、第2 壳体上产生扭力。因此,在打开第1、第2壳体时,产生第1、第2壳体单侧先打开,即, 所谓的单侧打开现象。因此,将接合金属板配置在连接部的中央。以此,在闭合第l、第2壳
体时,接合金属板的恢复力作用于第1、第2壳体的中央。因此,在打开第1、第2壳体时,可以使第1、第2壳体均匀地打开而 不是单侧打开,可以提高易用性。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如下效果通过将天线部收容在挠性部 内,可以实现便携式终端的小型化,且通过使天线部远离A^天线部发射的无 线电波的阻碍,可以较佳地确保高天线性能。


图l是表示打开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第1实施形态)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打开第1实施形态中的保护罩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1的A-A线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闭合第1实施形态中的便携式终端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闭合第1实施形态中的便携式终端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便携式终端的天线部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中的便携式终端(第2实施形态)的天线部的立体图。 图8U)是表示打开现有的折叠式便携式终端的状态的侧视图,图8(b) 是表示闭合现有的折叠式便携式终端的状态的侧视图。附图标记10便携式终端13上壳体15下壳体18连接部21上电路板(第1电路板)24下电路板(第2电路板)24a天线供电板的背面31上保护罩部(第1保护罩部)32下保护罩部(第2保护罩部)33挠性部38前侧屏蔽板(介电性低的物体)39后侧屏蔽板(介电性低的物体)40、 61天线部45a 天线部的末端49 供电端子(始端)51 天线供电板52 磁体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图1 ~图3所示的第1实施形态的便携式终端10,包括作为示例的折叠 式便携式电话等便携式终端本体11、以及保护所述便携式终端本体11的保 护罩12。便携式终端本体ll中,将上壳体(第1壳体)13安装在上壳体外壳14 上,将下壳体(第2壳体)15安装在下壳体外壳16上,利用连接部18连接 上下壳体外壳14、 16,在上壳体13中具有上电路板(第1电路板)21且具 有上固定构件22,在下壳体15中具有下电路板(第2电路板)24。通过利用可挠构件来形成连接部18,上下壳体13、 15以可自由打开闭 合的方式连接。在所述连接部18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中央)处设置着接合金属板26, 所述接合金属板26的两端部利用螺丝27等连接在上下壳体外壳14、 16上。将所述接合金属板26的两端部分别接地在接地部(连接元件)28上, 以此使上下电路板21、 24电连接。上壳体13中除收容着上电路板21之外,还收容着接听部(接收器)、 扬声器、以及显示部等。在上电路板21中,收容着构成显示部的LCD等。下壳体15中除收容着下电路板24之外,还收容着传送部(话筒)、操 作部、振动器部、照相机部、以及电池等。下电路板24中安装着收发部、数据转换部、声音处理部、图象处理部、 信息记录部、以及控制部等。图3所示的保护罩12是以可装卸于便携式终端本体11的形式构成的罩 体。为了保护便携式终端本体ll,其构成为利用上保护罩部(第l保护罩部) M覆盖上壳体外壳(上壳体)14,利用下保护罩部(第2保护罩部)32覆 盖下壳体外壳(下壳体)16,利用具有挠性的挠性部(即,剩余部)33连接
上下保护罩部31、 32,并且,利用所述挠性部33覆盖连接部18。所述保护罩12如图2所示,具有外侧保护罩部36以及内侧保护罩部37。 外侧保护罩部36具有外侧上盖部分36a、外侧下盖部分36b、以及外侧挠性 部分36c。内侧保护罩部37具有内侧上盖部分37a、内侧下盖部分37b、以及内侧 挠性部分37c。保护罩12中,使外侧上盖部分36a与内侧上盖部分37a叠层,且使外 侧下盖部分36b与内侧下盖部分37b叠层,此外,如图2所示,以如箭头所 示般被夹在外侧挠性部分36c与内侧挠性部分37c之间的状态,使前侧屏蔽 板(介电性低的物体)38、天线部40、以及后侧屏蔽板(介电性低的物体) 39叠层。而且,在保护罩12中,从外侧下盖部分36b与内侧下盖部分37b的叠 层的部分延伸出条带41 (参照图1、图3),在条带41的前端部具有下固定 构件42。在闭合便携式终端10时,即闭合上下壳体13、 15时,使下固定构件42与上壳体13的上固定构件22啮合,以此保持使上下壳体13、 15闭合的状 太以夹在外侧挠性部分36c与内侧挠性部分37c之间的状态下,使前侧屏 蔽板38、天线部40、以及后侧屏蔽板39叠层,由此构成挠性部33 (参照图3)。前侧屏蔽板38及后侧屏蔽板39是介电性低的构件,例如纸等。 天线部40在保护罩12内,被收容在挠性部33的内部,且由介电性低的前后屏蔽板38、 39夹持。由介电性低的前后屏蔽板38、 39夹持天线部40,以此利用前后屏蔽板38、 39电性保护天线部40。以此,可以减少由保护罩12而导致的介电损失,可以确保高天线性能。 此处,对如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即,通过由介电性低的前后屏蔽板38、39夹持天线部40,可以确保高天线性能。在测量条件为频率810 MHz与960 MHz时,对X-Z平面的PAG ((dBd)进行测量。
另外,所谓X-Z平面PAG测量是表示X-Z平面方向上的图案增益。所谓PAG是Pattern Average Gain (图案平均增益)的缩写。所谓dBd是表示以半波偶极天线为基准时的值(以具有半波偶极天线的发射图案的天线增益=0 [dBd]为基准)。以下,将不具有前后屏蔽板38、 39的情况称为r无屏蔽板」,将具有前后屏蔽板38、 39的情况称为「有屏蔽板」以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频率810 MHz。打开便携式终端IO的状态,即,打开上下壳体13、 15的状态下的X-Z平面PAG测量值为如下所述。r无屏蔽板」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4.9 ( dBd )。 r有屏蔽板」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4. 9 ( dBd )。 r无屏蔽板」与r有屏蔽板」时的X-Z平面PAG测量值的差为0 ( dBd ),基本上无差别。闭合便携式终端10的状态,即,闭合上下壳体13、 15的状态下的X-Z 平面PAG测量值为如下所述。「无屏蔽板」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9. 3 ( dBd )。 「有屏蔽板J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9. 0 ( dBd )。 r无屏蔽板」与「有屏蔽板」时的X-Z平面PAG测量值的差为+0. 3( dBd ), 「有屏蔽板」时的天线特性优异。 其次,说明频率960 MHz。打开上下壳体13、 15的状态的X-Z平面PAG测量值如下所述。 「无屏蔽板」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6. 1 (dBd)。 「有屏蔽板」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6. 2 (dBd)。 r无屏蔽板」与r有屏蔽板」时的X-Z平面PAG测量值的差为-O. l( dBd ), 基本上无差别。闭合上下壳体13、 15的状态的X-Z平面PAG测量值为如下所述。 r无屏蔽板」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12. 4 ( dBd )。 「有屏蔽板」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12. 0 ( dBd )。 r无屏蔽板J与「有屏蔽板」时的X-Z平面PAG测量值的差为+0. 4( dBd ), r有屏蔽板」时的天线特性优异。即,可明白「有屏蔽板」且闭合上下壳体13、 15的状态下,天线特性优异。天线部40如图6所示,将矩形的挠性板44形成为弯曲状,导体45从 所述板44的下侧端部44a沿长度方向延伸,且在板44的两端部44b、 44c 朝上侧端部44cH皮4斤叠为波紋状,以此,将导体45的末端(天线部的末端) 45a配置在板44的上侧端部44d。将导体45的末端45a配置在板44的上侧端部44d,由此从板44的上侧 端部44d传输无线电波。另外,如上所述,将天线部40收容在挠性部33,由此无须在连接部18 设置天线部40。因此,如图l所示,可以将接合金属板26配置在连接部18 的中央。所述接合金属板26如图4、图5所示,在闭合上下壳体13、 15时,弹 性变形为大致U字状。利用已弹性变形的接合金属板26的恢复力作用打开 上下壳体13、 15的力。如果使接合金属板26偏离连接部18的宽度方向的中央而配置,那么在 闭合第1、第2壳体时,接合金属板26的恢复力仅作用于第1、第2壳体的 一侧(例如,仅右侧),从而在上下壳体13、 15上产生扭力。因此,在打开上下壳体13、 15时,产生上下壳体13、 15—侧先打开, 即所谓单侧打开的现象。因此,将接合金属板26配置在连接部18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处。以此, 如图4、图5所示,在闭合上下壳体13、 15时,接合金属板26的恢复力作 用于上下壳体13、 15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处。因此,在打开上下壳体13、 15时,可以使上下壳体13、 15均匀地打开 而不是单侧打开,从而可以提高使用便利性。如图3所示,j吏天线部40的下侧端部44a面向下侧壳体外壳16的上端 部侧,且将天线部40的上侧端部44d配置在挠性部33的顶部33a。通过将天线部40的上侧端部44d配置在挠性部33的顶部33a上,可以 在保护罩12闭合或打开的状态下,将天线部40的上侧端部44a配置在距接 合金属板26或上下电路板21、 24最远的位置。以此,可以使天线部40的上侧端部44d远离接合金属板26的接地部28 及上下电路板21、 24的接地部(未图示),从而可使天线部40远离从天线 部40的上侧端部44d发射的无线电波48 (参照图3 )的阻碍,确保高天线性能。尤其,如图4、图5所示,可以在闭合保护罩12的状态下,使天线部 40的上侧端部44d有效地远离上下电路板21、 24的4妻地部。此处,详细说明将天线部40设置在挠性部33内的理由。在测量条件为频率810 MHz时,对X-Z平面的PAG ( dBd )进行测量。在将天线部40设置在接合金属板26上,且打开上下壳体13、 15的状 态下,X-Z平面PAG测量值为-IO. 9 (dBd)。在将天线部40设置在挠性部33内,且打开上下壳体13、 15的状态下, X-Z平面PAG测量值为-5. 1 ( dBd )。由此可知,通过将天线部40设置在挠性部33内,可以使X-Z平面PAG 测量值提高5. 8 (dBd),天线特性优异。所述天线部40具有与导体45电连接的供电端子(始端)49,且使供电 端子49为^f兹性体。通过使所述供电端子49与下部电路板24的天线供电板51 (参照图1、 图3)接触,使供电端子49与下部电路板24电连接。下部电路板24中,在天线供电板51的背面24a上设置着磁体52。磁体52,作为一例,具有长度x宽度x厚度为5 mm x 5 mm x 1 mm的形 状,且使磁力为1200高斯。利用所述石兹体52吸附供电端子49,以此在装卸保护罩12时,即使下部 电路板24的天线供电板49与天线部40的供电端子49发生位置偏移,也可 以利用磁体52的磁力对偏移进行修正,从而稳定地进行供.电。此处,说明在下部电路板24上未设置着磁体52时(称为r无磁体J)、 以及在下部电路板24上设置着磁体52时(称为「有磁体」)的天线特性。在测量条件为频率810 MHz下,对X-Z平面的PAG ( dBd )进行测量。首先,说明打开上下壳体13、 15的状态的X-Z平面PAG测量值。 r无磁体J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5. 1 ( dBd )。 r有磁体」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5. 0 ( dBd )。 r无磁体J与「有磁体J时的X-Z平面PAG测量值的差为+0. 1 ( dBd ), 基本上无差别。其次,说明闭合上下壳体13、 15的状态的X-Z平面PAG测量值。 r无石兹体」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8. 4 ( dBd )。r有磁体」时,X-Z平面PAG测量值为-8. 5 ( dBd )。 r无磁体」与「有磁体J时的X-Z平面PAG测量值的差为-0.1 (dBd ), 基本上无差别。即,可明白有无石兹体52对天线特性来i兌无差别。 因此,即使在下部电路板24上设置着磁体52,也不必担心对天线部40 的天线特性造成不良影响。 第2实施形态图7所示的第2实施形态的保护罩60中,除天线部61代替第1实施形 态的天线部40之外,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以下,第2实施形态的天线部61中,对与第1实施形态的天线部40相 同或类似的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且省略说明。天线部61中,将矩形的挠性板44形成为弯曲状,导体62在所述板44 的宽度方向上沿着其中一个端部44c延伸,且在^反44的上下侧的端部44d、 44a朝另一个端部44b祐:折叠为波紋状,以此,将导体62的末端62a配置在 板44的端部44b上。将导体62的末端62a配置在^反44的端部44b上,以此从^反44的端部 44b传输无线电波63。第2实施形态的天线部61也可以获得与第1实施形态的天线部40相同 的效果。此外,所述实施形态中,作为便携式终端,以能安装在便携式终端本体 11上及从便携式终端本体11卸下的保护罩1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 此,也可以是与便携式终端本体ll成一体的保护罩。而且,所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使用纸制屏蔽板38、 39作为夹持天线 部的介电性低的物体的示例,但并不限于此,只要为介电性低的物体便可以 获得相同的效果。而且,所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利用夹持天线部的前后屏蔽板38、 39 进行夹持的示例,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仅具有前后屏蔽板38、 39之中 的任一个屏蔽板。此处,当使用前后屏蔽板38、 39之中的任一个屏蔽板时,优选使用前 侧屏蔽板38。通过使用前侧屏蔽板38,可以在使用便携式终端10时,利用 前侧屏蔽板38屏蔽使用者的手与天线部40。
以此,可以抑制使用者的手对天线部40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可以获得 良好的天线特性。而且,本发明丝毫不限定在所述实施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 内,可以通过各种形态来实施本发明。本申请是根据2005年1月2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05 _014113)作出的,此处将其内容作为参考而编入本申请中。[产业上的适用性]本发明较佳地适用于如下便携式终端,所述便携式终端利用连接部以可 自由打开闭合的方式连接第1、第2壳体,且分别在第1、第2壳体中具有 电路板,所述便携式终端具有保护所述各构件的保护罩。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终端,利用连接部以可自由打开闭合的方式连接第1壳体和第2壳体,分别在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上具有第1电路板和第2电路板,分别利用第1保护罩部和第2保护罩部覆盖第1壳体和第2壳体,利用挠性部以可自由打开闭合的方式连接第1保护罩部和第2保护罩部,并且,利用所述挠性部覆盖所述连接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电路板和所述第2电路板之中的一个电路板上具有天线供电板,天线部的始端通过所述天线供电板与所述一个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天线部收容在所述挠性部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部的末端 配置在所述挠性部的顶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个电 路板上,且在与所述天线供电板相反一侧的面上具有磁体,利用所述石兹体吸附所述天线部的始端,从而使所述天线部的始端与所述 天线供电板接触。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将电连接所述 第1电路板和所述第2电路板的接合金属板配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中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所述便携式终端可以实现小型化,且可以较佳地确保天线特性。便携式终端(10)为下述结构利用连接部(18)以可自由打开闭合的方式连接上下壳体(13、15),在上下壳体(13、15)上具有上下电路板(21、24),利用上下保护罩部(31、32)覆盖上下壳体,利用挠性部(33)以可自由打开闭合的方式连接上下保护罩部,并且利用挠性部覆盖连接部。所述便携式终端(10)中,在上下电路板之中的一个上具有天线供电板(51),天线部(40)的供电端子(49)通过天线供电板与其中一个电路板电连接,天线部被收容在挠性部内。
文档编号H04M1/72GK101107835SQ20068000296
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1日
发明者平井昌义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