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通信链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3678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立通信链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个人使用的用于与远程单元建立通信链路的移动 通信装置,并且尤其但不排他地适用于移动个人电信装置,用于与 诸如耳机的远程单元建立本地链路。
背景技术
公知的是,使用无线链路,可以在诸如移动电话手持机的移动 个人通信装置和诸如耳机的远程单元之间创建无线链路。通常,根据公知的蓝牙规范来建立无线链路,在www.bluetooth.org对该蓝牙规 范进行了详细描述。简要地,蓝牙使用加密的2.45 GHz信道跳频无 线链路,其可以在本地设备之间提供双工通信。每个设备配备有唯 一的标识码,在称作配对的过程中向其他设备传输该标识码,从而 在设备之间可以建立安全的无线链路。通常,可以按主控机和从属 机关系布置这些设备,并且主控机设备可以连续查找以与从属机建 立通信。已知其他无线链路,例如红外并且还有由Zigbee Alliance开发的 Zigbee, 详见www.Zigbee.org。这些已知装置的一个问题是,个人移动通信装置和远程单元通 常由电池供电,并且为了在设备之间提供自动无线连接,与无线链 路相关联的电路需要连续保持开启。然而,耳机不必配置为随时使 用。例如,耳机可以关闭或者没有部署在用户的头部上。另外,手 持机中用于无线链路的电路可以关闭,从而当由用户部署耳才几时, 可能不能建立从耳机到手持机的自动无线连接。另外,手持机的某些用户更喜欢保持无线链路电路关闭以避免 第三方向手持机形成不希望的连接,该连接可能允许从手持机的存 储器抽取数据。对于蓝牙来说,这称作"蓝牙攻击(bluesnarfing)"。还可出现另 一 问题,当在手持机和耳机之间建立无线链路时, 手持机釆纳这样的配置,通过该配置仅通过手持机和耳机之间的无 线链路来发送(route)用于通过无线电话网络的电话呼叫的通信。. 对于进入的呼叫,通过无线链路向耳机但不必向手持机的扬声器发 送警报信号,这是基于耳机处于用户耳朵附近的假设。然而,如果 实际上耳机没有放置在用户的耳朵处,而是戴在脖子周围或者紧靠 用户附近,则用户不能听到进入呼叫的警报信号。迄今,为了避免 此问题,可以定义由电话手持机采纳的配置,以便当呼叫发送至耳 机时电话手持机和耳机的扬声器两者都产生可听的警报信号。然而, 当用户戴好耳机以避免打扰其他人时,来自手持机的大声、可听的 警报信号可能是个问题。已经提出了可替换方法,用以在位于个人附近的设备之间提供 连接,该方法利用人体作为用于电信号的导体。授予Willians等人 的美国专利6,754, 472公开了一种装置,其借助于对人体提供电连 接的电极来在网络中连接单独的设备。授予Ident Technology AG的WO2003/100739专利公开了 一种系 统,其中通过发送经过人体的电信号来检测位于人体附近的对象, 通过使用将电信号电容地耦合至人体的电极来创建该信号。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在由个人使用的移动通信装置和远程单 元之间提供一种改进的无线通信链路,其可克服上述问题和缺点。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由个人使用的移动通信装置,其 包括第一通信设备,用于与远程单元建立第一无线链路;以及第 二通信设备,用于通过人体与远程单元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第 一通信设备可以配置为提供蓝牙无线链路。第二通信设备可 以包括发射器,用于向个人皮肤施加电流。发射器可以包括电极以 向个人的皮肤直接施加电流,或者可以静电地感应电流。 发射器可以包括脉冲生成器和调制器以由对应于移动通信装置 的识别码来调制由脉冲生成器所生成的脉冲。识别码可以用于将该 装置与远程单元配对。第二通信设备可以包括接收器,用以通过人体从远程单元接收 信号电流,并且该接收器可以包括电极,该电极通过与个人皮肤直 接接触接收信号电流、或者在电极和皮肤之间没有直接接触而静电 地感应信号。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移动通信装置包括电信设备,并且包括用 于为蜂窝移动网络提供电信链路的收发器。第二通信设备可操作以通过第二链路,即通过人体,从远程单 元接收信息,所述信息指示远程单元是否处于可操作状态来通过第 一无线链路通信。第二通信设备可以通过第二链路向远程单元发送 信号,用以将第一无线链路设置于可操作状态。另外,第二设备还 向远程单元发送装置的第 一通信设备将被断电的信号,由此以使得 远程单元降低其连接到第 一 通信链路的功率。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包括声换能器,用以提供可听的输出; 处理器,用以为换能器提供音频信号来产生可听输出;第二通信设 备,通过第二链路可操作以确定远程单元是否处于可操作条件来在 远程单元的声换能器处处理音频信号;以及,根据远程单元的可操 作条件,将音频信号选择性地发送至声换能器的至少 一 个的可操作 的处理。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移动通信装置包括耳机,而在另一实施方 式中包括移动电话手持机。本发明还包括在用于由个人使用的移动通信装置和远程单元之 间通信的方法,包括与远程单元建立第一无线通信链路,以及通 过人体与远程设备建立第二通信链路。


参考附图,借助于示意性例子,其中从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中,
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明了 ,在这些附图中图1是移动电话手持机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用于图1的手持机的无线耳机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示出了当部署在使用手持机和耳机的个人上时的手持机和 耳机;图4是手持机的主电路组件的示意性框图; 图5是耳机的电路组件的示意性框图;图6是在手持机和耳机两者中装备的体电流电路的示意性电路图;图7是关于手持机和耳机配对的示意性信令图;图8是处理的信令图,其中耳机指令手持机开启其无线链路, 用以支持在手持机和耳机之间进行的无线会话;图9是处理的信令图,其中耳机指令手持机来关闭其与耳机的 无线链3各;以及图IO是信令图,其示出了到耳机或者手持机的铃声警报信号的 选择性发送。
具体实施方式
概要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通信装置的第一例子,其是以用于例 如,GSM2.5G或者3G网络的蜂窝电信网络的移动电话手持机1的 形式。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通信装置的例子,其是以用于例 如,借助于蓝牙链路与手持机1建立无线通信链路的耳机2的形式, 蓝牙链路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图3示出了当由个人3使用时的手持机1和耳机2。可以将手持 机1与个人皮肤直接接触地部署,在此例子中是抓在人手之中,或 者可以部署手持机以便该手持机不与皮肤直接接触,例如在衣袋4中,这样在手持机1和用户的皮肤之间布置有一个或者多个织物层。 在衣袋4中以虛线示出了手持机r ,通过织物层而将手持机K与个人3的皮肤分隔开。图4示出了在图1中所示的手持机1的主电路组件。参考图1 和图4,手持机包括外部壳体5,该外部壳体5具有前部5a和背部 5b、麦克风6、听筒/扬声器7、天线8、用户标识模块(SIM卡)9 以及相关联的SIM卡读取器10。手持机1还包括包含小键盘12和 LCD显示面板13的用户界面11。移动手持机1的电路包括无线接 口电路14、编解码电^各15和RAM/ROM存储器16。这些电^各在微 控制器17的控制下操作,以便在蜂窝电信无线链路上通过天线8提 供语音和数据通信到移动网络,如现有技术公知的那样。图4的电 ^各由可再充电电池18供电。另外,手持机l包括蓝牙RF电路19形式的第一通信设备,其 可经由天线20与如图2所示的耳机2建立第一无线通信链^各。本领 域技术人员已公知蓝牙RF电路19的细节。电路19在微控制器17 的控制下操作以执行在www.bluetooth.org处详细描述的常用蓝牙功A匕 犯。手持机1的电路包括第二通信设备,其包括用于与耳机2建立 第二通信链路的体电流电^各21。体电流电路21耦合至电极对22a、 22b,如图1所示电极22a、 22b设置在背部盖部分5b的外部表面上, 用于直接接触使用手持机1的个人3的皮肤,如图3所示。这使得 将体电流直接施加到个人3的皮肤。如图l示意性地示出,体电流电路21还连接到布置在壳体5的 内部表面上的较大的电极23。电极23配置为当个人与电极22不直 接接触时对个人3的皮肤静电地感应电流。例如,手持机1可以位 于图3所示的位置l',其位于使用手持机的个人3的衣袋4中,并 且在电极23和个人的皮肤之间存在织物层。电极23与皮肤形成电 容性耦合以允许通过个人的皮肤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应该理解,手 持机不必位于个人的衣袋中,而是可以位于与个人相关的附近的其 他容器或者背包中,例如当在汽车中旅行的时候。在授予Ident Technology AG的WO2003/100739中更详细地描述了用于电极23的 电容性耦合技术。在图2中所示的耳机2具有图5所示的电路。耳机2具有模制 的塑料壳24,其包含可再充电电池25、麦克风26、听筒27、编解 码器28以及与存储器29a相关联的微控制器29。耳机2包括第一通 信设备,其是以蓝牙RF电路30的形式;相关联的天线31,用于与 相应的蓝牙电路和手持机1的天线19、 20建立第一通信链路,如图 4所示。另外,耳机2包括体电流电路32形式的第二通信设备,用 于通过个人3身体的皮肤向手持机1建立第二通信链路。体电流电 路32耦合至电极对33a、 33b,电极33a、 33b布置在壳体24的外表 面上,以便与使用耳机2的个人的皮肤进行接触,从而使得电流通 过个人3的皮肤流到手持机1。另外,体电流电路32连接至壳体24 的内部上的电极34,以i"更以类似于图4中对于电极33的方式、在电 极33a、 33b没有直接接触皮肤的情况下,例如如果个人头上戴了帽 子或个人的头发阻挡了电极33a、 33b,与〗吏用耳机2的个人3的皮 肤形成电容性耦合。图6示出了在图4和图5中所示的体电流电路的例子。在图6 中详细示出了对于手持才几1的体电流21, ^f旦是应该理解,在图5中 所示的耳机2的体电流电路32是类似的构造。具体参考图6,体电 流电路21包括发射器部件35和接收器部件36,每个都以虛线示出。 发射器部件35包括脉沖生成器37,其产生具有毫秒级别持续时间的 脉冲,周期性地处于传送控制器38的控制下,由微控制器17控制 该传送控制器38 ,如图4所示。在传送控制器38的控制下,调制 器39使用由代码生成器40所生成的数字标识码来调制来自脉沖生 成器37的脉冲。由代码生成器40所产生的标识码唯一地对应于标 识手持机1的代码。当电才及与皮肤接触时,向电极22a、 22b施加有适当的电压的由 调制器39所产生的调制脉冲,从而在使用手持机的个人皮肤上创建 信号电流。另外,向电极23施加有较高电压的来自调制器39的调
制的脉冲。如先前所解释,当电极22a、 22b没有与皮肤直接接触时, 电极2 3在使用手持机的个人3的皮肤中可以静电地感应调制的信号 电流。以此方式,发射器部件35可以开启先前所述的与耳机2的第 二通信链路。接收器部件36配置为从个人3的皮肤接收调制的脉沖,该脉沖 由对应于耳机2中的电流电路32的发射器产生。接收器部件36包 括连接到电极22a、 22b以及电极23的放大器41,用以放大从耳机 2的体电流电路32所接收的通过电极22a、 22b直接/人个人3的皮肤 接收的信号电流。可替换地,通过个人3的皮肤从耳机2发射的信 号电流可以在电极23中l争电地感应电压,并且由i文大器41所4全测。 由放大器41产生的放大信号馈送至解码器/解调器42,该解码器/解 调器42解调来自手持机2中体电流电路32的ID代码生成器的ID 代码,并将对应于手持机2的ID代码的数字信号馈送至控制器17。在发射器35操作期间,通过反相放大器43可以禁止放大器41, 以避免在发射器部件35操作期间接收器部件36检测由生成器40生 成的ID代码。在下文中,将通过在手持机1和耳机2之间通过个人3的身体 发送信号所形成的网络称作"身体网络"。配对图7是通过第二通信链路(即,借助于在手持机1和耳机2之 间形成的身体网络的信号通信)执行的配对处理的信令图。在步骤S7.1,开启耳机2以便由其可再充电电池25供电。首先, 控制器29支持体电流电路32的操作,但是禁止蓝牙RF电路30的 操作以便节约功率。然后,控制器29命令体电流电路32的传送控制器(38)将用 于耳机2的ID代码通过身体网络传送至手持机1。传送控制器(38) 命令脉冲生成器(37)和ID代码生成器(40),使得调制器(39) 产生由标识码所调制的脉沖。通过戴有耳机2的个人3身体的皮肤 来通过电极33或者电极34将该脉冲传送至手持机1,接收器部件36在这里检测该脉冲,如图6所示。由解码器42将对应于耳机2 的ID代码传递到手持机1的控制器17,如图4所示。在步骤S7.2,将用于耳机2的标识码传递到手持机1的控制器 17。如果用户希望建立配对,则个人3可适当地激活小键盘12以表 示ID代码的接受。然后,在步骤S7.3中将该代码存储在手持机1 中,例如在存储器16中。其后,在步骤S7.4,为了配对目的,将用于手持机l的唯一标 识码发送至耳机。在步骤S7.5,控制器17命令图6所示的传送控制器38来激活 发射器部件35,以便从生成器40生成由对应于手持机1的ID代码 调制的脉沖,然后,通过个人3的皮肤传送该调制的脉沖,以<更由 耳机2的电极33或者34接收,如图5所示。体电流电路32将用于手持机1的标识码解码并解调,并将其存 储在与手持机2的控制器29相关联的存储器29a中。由此,手持机 1和耳机2的每个设备均知道另一设备的标识码。在所述过程中,可 实现配对,而不必供电开启手持机1或者耳机2中的蓝牙电路。可替换地,通常可通过如蓝牙规范所述实现配对,但是通过身 体网络而不是通过常规的蓝牙无线链路。参考涉及vl.2版本的蓝牙 规范,为了全面讨论针对蓝牙配对和认证所使用的信号协议,通过 引用将其结合于此。可以在http:〃www,bluetooth.org/foundrv/adopters/document/Bluetooth Core—S pecification vl.2处找到该*见范。如现有一支术所^^知,蓝牙无线通信使用密钥进^f于加密,该密钥 在设备之间共享,称作链路密钥。为了发起通信,由一个设备(质 询者(challenger))向另 一响应设备以随机数的形式形成密码质询, 该响应设备使用链路密钥和随机数产生响应。将此响应与由质询者 使用用于认证目的的链路密钥产生的相应响应进行比较。如果设备没有共享链路密钥,则其通过在蓝牙规范中称为配对 的过程来创建。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身体网络来实现配对,而不 是通过蓝牙无线链路之上的空中接口 ,这使得通过身体网络来递送 常规地在无线链路上发送的用于配对的信号。就此目的,修改图6的发射器部件35,以便调制器39处于控制器38的直接控制之下, 其依次由控制器17所运行的传统蓝牙配对过程来控制。由此,可根 据在传统蓝牙配对过程中使用的质询和响应来调制由脉冲生成器37 产生的脉冲,而接收器部件36可处理接受响应并将相应的所接收数 据馈送到控制器17。一旦通过任何一种所述方法已经实现了配对,则可在手持才几1 的蓝牙电^各19和耳机2的蓝牙电路30之间开启第一通信链路(即, 蓝牙无线链路)。现在将参考图8描述此过程。支持和管理蓝牙会话首先,在步骤S8.1,用户3部署手持机1可随时使用。控制器 29,人电池18切换电源,以d更启动体电流电^各32, ^旦开始并不启动 蓝牙电^各30。然后在步骤S8.2,控制器29命令体电流电路32以通过个人3 的皮肤向手持机1发送质询。该质询可以包括如前所述的由生成器 (40)所生成的用于手持才几2的标识码。在手持机1处将质询解码和解调,并如前所述地将其馈送至手 持机1的控制器17,并且在步骤S8.3,由存储器16中保持的相应的 存储值来检查手持机的标识码,以便检查设备的配对并且认证用于 手持机1的耳机。假设认证成功,则在步骤S8.4处,控制器17确定手持机1的蓝 牙电路19的操作状态。应该理解,用户已经开启了蓝牙电路,以便 与其他外围设备建立蓝牙链路,或者用户已经关闭了蓝牙电路,以 便节约功率并最小化蓝牙攻击的风险。然后,在步骤S8.5处,控制器17命令体电流电路31的发射器 部件35 (图6 )由用于手持机1的ID代码和附加数据位一起来调制
来自脉沖生成器37的脉冲,所述附加数据位表示手持机1的蓝牙电路19的操作状态,即电路19是开启还是关闭。作为对步骤S8.2中 由耳机传送的质询的响应,在步骤S8.5,由手持机l通过身体网络 将调制的脉冲传送至耳机2。在步骤S8.6,耳机2从身体网络接收响应以及其中包含的信息, 并且因而控制器29接收手持机的ID代码和关于手持机1的蓝牙电 路19的操作状态的状态信息两者。为了认证目的,对照在存储器29a 中存储的数据来检查ID信息。在步骤S8.7检查手持机状态信息。如果状态信息指示手持机1 的蓝牙电路19将被关闭,则在步骤S8.8通过耳机2的体电流电路 32向手持机1传送请求开启蓝牙电路19的请求,接收器部件36在 这里接收该请求。请求可以包括由体电流电路32中的传送控制器 (28)向调制器(39)供给的附加位序列。由解码器42适当地解码 附加位序列,并且一旦手持机1中的接收器部件36接收到,则将其 馈送至控制器17。在步骤S8.9,控制器17命令手持机1的蓝牙电路19开启,并 且当成功完成此过程的时候,在步骤S8.5,通过体电流电路将新的 即"开启"状态从手持机1传送至耳机2。由此,如果手持机的用户. 先前已经关闭了蓝牙电路19,则由耳机2命令该手持机开启以便针 对蓝牙会话准备就绪。再次参考步骤S8.6和步骤S8.7,当手持机蓝牙电路19开启时, 在步骤S8.10,耳机2的控制器29命令蓝牙电路30开启。现在,当两个蓝牙电路19、 30都开启时,可在耳4几2和手持才几 1之间开始蓝牙无线会话,如步骤S8.ll和步骤S8.12所示。在蓝牙会话结束处,耳机2的控制器29可以关闭蓝牙电路30 以便节约功率。另外,手持机1的蓝牙电路还可选择性地关闭以提 供进一步的功率节约并保护免受蓝牙攻击。参考图9,在步骤S9.1, 控制器29关闭耳机2的蓝牙电路30。在步骤S9.2,控制器29指示 体电流电路30来通过使用耳机的个人3的身体向手持机1发送"关 闭,,命令。通过指令传送控制器(38)来创建适当的命令,用以在调制器(39)中使用除了由生成器(40)所生成的ID代码以外的特 定数字信号来调制由脉冲生成器(37)所生成的脉冲。手持机l中 的体电流电路21的接收器部件36将该命令解码和解调,并且将其 转发至手持机的控制器17。在步骤S9.3,控制器17检查并查看手持机1的蓝牙电路19是 否正在与耳机2以外的其他蓝牙设备进行会话。如果是,则电^各19 保持开启,使得会话可以继续,如步骤S9.4所示。然而,如果没有 进行其他会话,则控制器17命令电路19关闭并且由此节约功率。铃声传送如现有技术公知,可根据不同配置来操作移动手持机,这使得 当耳机可操作地连接到手持机时,响应于进入呼叫而产生的铃声警报可仅发送至耳机,而保持手持机的扬声器关闭。如果正在安静的 区域使用耳机,手持机自身不产生响亮的铃声,则这具有优点。然 而,如果实际上耳机没有戴在用户的头上,则用户不能听见铃声警 报。对此问题的部分方案是将铃声警报传送至手持机和耳机两者, 但是具有的缺点在于,由手持机产生的铃声警报可能干扰他人,例 如诸如在图书馆的安静的区域中。如图IO所示,可通过身体网络的执行检查以确定耳机2是否部 署就绪以便使用而解决此问题。更详细地参考图10,在步骤S10.1,手持机1的控制器17响应 于进入的呼叫(即,通过天线8和RF电路14接收的呼叫)产生铃 声警报信号。在步骤S10.2,控制器17指示体电流电路21以通过身 体网络向耳机2发送质询。通常,该质询类似于在步骤S8.2处创建 的质询。一旦接收到质询,则在步骤S10.3处,耳机2以先前所述方式认 证用于手持机1和耳机2的配对。另外,如果通过皮肤^l妄触电极33a、 33b接收到用于质询的体电流,则用于耳机2的体电流电路32的接
收器部件(36)在线44上提供输出。如果是这样,则耳机必须具有高度可能性是戴在耳朵上并且就绪以便使用。如果通过电极33a、 33b 即通过电容性耦合的电极34,没有检测到体电流,则可能耳机没有 戴在耳朵上,并且由此质询过程终止,向手持机指示耳机的布置不 能向用户递送铃声警报,如在下文中详细解释。假设耳机与皮肤接触地布置,即在耳朵上,则在步骤S10.4,耳 机1的控制器29检查蓝牙电路30的状态以确定其是开启还是关闭。 在步骤S10.5,响应于在步骤S10.2中发送的质询,通过身体网络将 电路30的状态报告返回手持机1。可以由与在手持机1处在步骤S8.5 中生成状态才艮告类似的方式,在耳才几2中生成该响应以及其中的蓝 牙状态〗言息。在步骤S10.6处,手持机检查以确定通过身体网络是否接收到对 于在步骤S10.2处发送的质询的响应。例如,手持冲几可以;险查以确定 在跟随质询的特定时间窗口以内是否接收到响应。如果在时间窗口 以内没有接收到响应,则假设耳机没有在耳朵处布置就绪以便使用。4艮设在时间窗口以内接收到响应,则从该响应解码耳才几2的蓝 牙操作状态,并在步骤S10.6处将其馈送至手持机1中的控制器17。 如果蓝牙电路30指示耳机电路是开启的,则这肯定意味着耳机部署 就绪以便使用,并且实际上安置在使用该耳机的个人的头上。在步 骤S10.7处检查用于耳机1的蓝牙电路状态,并且如果电路30是开 启的,则在步骤S10.8处通过蓝牙无线链路将呼叫警报铃声发送至耳 机。否则,在步骤S10.9处将呼叫警报铃声发送至手持机1的扬声器 7。另外,在步骤S10.6,如果在时间窗口以内没有/人耳4几2接收到 响应,由于这指示出耳机没有在耳朵上布置就绪以便使用,则在步 骤S10.9将呼叫警报铃声馈送至手持机1的扬声器。由此,在耳机部 署就绪以便使用的情况下,即当个人3能够听见来自耳机的铃声的 情况下,铃声警报信号仅馈送至耳机2。对通信装置的所述例子的许多修改和变形落入所要求发明的范围以内。例如,可以不由分离的电路来提供在附图中示出的发射器部件35和接收器部件36的功能性,并且该功能性可以集成到控制 器17、 29的功能性之中。尤其是,用于手持机1和耳机2的标识码 可存储在存储器16、 29a中,当需要时各个控制器17、 29可以对该 存储器进行访问。另外,本发明不将第一无线链路的实现局限于蓝牙,还可以使 用诸如Zigbee的其他无线链路。无线链路不必是无线电链路,而是 例如可以是例如红外的光链路。尽管本发明的所述例子包括电信手持机和耳机,还可以使用其 他设备,例如个人数字管理器(PDA)和用于靠近用户的眼睛使用 的视频观看设备,该视频观看设备通过无线链路从手持播放器设备 接收视频流。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通信装置还可以与由用户穿戴的 衣服的部分相结合。此外,参考图8和图9,所述蓝牙会话配对的发起不需要如参考 图7所述的那样通过身体网络来进行,而是可以通过在手持机和耳 机之间蓝牙无线链路的 一般方式来进行。另外,当手持机和耳机可通过身体网络通信,尤其是通过皮肤 接触电极22、 33进行通信的时候,可以假设手持机和耳机彼此可以 安全地进行通信,基于这样的假设,可以忽略参考图8至图10所述 的至少某些认证步骤,即使用手持机和耳机配对标识码的步骤。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由个人使用的移动通信装置(1;2),包括第一通信设备(19、20;30、31),用于与远程单元建立第一无线通信链路;以及第二通信设备(21、22、23;32、33、34),用于通过人体与所述远程单元建立第二通信链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包括控制器U7), 所述控制器(17)可操作以根据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通过所述人体 所执行的通信的输出来控制所述第 一通信设备的操作。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 通信设备配置为向所述远程单元提供蓝牙无线链路。
4.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者3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 二通信设备包括发射器(35),用于向个人的皮肤施加电流。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发射器包括 电才及(22、 23; 33、 34),用以向个人的皮肤施加电流。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电极(22;33) 配置为通过与皮肤直接接触施加电流。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电极(23;34) 配置为在身体中静电地感应电流,而在电极和皮肤之间没有直 接接触。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发射器包括 脉沖生成器(37)和调制器(39),用以由对应于所述移动通信装 置的标识码来调制由所述脉沖生成器所生成的脉冲。
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所述 第二通信设备包括接收器(36)以通过人体从所述远程单元接收信 号电流。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器包括 电才及(22、 23; 33、 34)以从个人的皮肤接收电流。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电极(23; 33) 配置为通过与皮肤直接接触接收电流。
12.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电极(23;34) 配置为使得所述信号由在身体中的电流在其中静电地感应,而 在所述电极和皮肤之间没有直接接触。
13.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发射器包括 解调器(41)以解调利用对应于所述远程单元的标识码所调制的脉 冲。
1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进一步包 括收发器(14),用于提供与蜂窝移动网络的电信链路。
1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所述 第二通信设备(21、 32)配置为发射和接收配对信息,以与所述远 程i殳备建立配对,所述配对信息包括分别用于所述装置和所述远程 单元的标识石马。
1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所述 第二通信设备(21、 32)可操作以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从所述远程单 元接收信息,所述信息指示所述远程单元是否处于可操作状态以通 过所述第一无线链路进行通信。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笫二通信 设备(21、 32)可操作以通过所述第二链路向所述远程单元发送信 号以将所述第 一 无线链路设置于可操作状态。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通信 设备(21、 32)可操作以向所述远程单元发送所述装置的所述第一 通信设备将被断电的信号,由此使得所述远程单元降低其连接到所 述第一通信链路的功率。
1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包括声换 能器(16),用以提供可听的输出;处理器(17),可操作以为所 述换能器提供音频信号以产生可听输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通过 所述第二链路可操作以确定所述远程单元是否处于可操作条件以在 所述远程单元的声换能器处处理音频信号;以及,所述处理器,才艮据所述远程单元的所述确定的可操作条件,可操作以将所述音频信 号选择性地发送至所述声换能器的至少一个。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音频信号向所述远程单元的所述声换能器的发送通过所述第一链路而发生。
21.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包括耳机 (2)。
22. 根据权利要求1至20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包括 移动电话手持机(1 )。
23. —种在用于由个人使用的移动通信装置和远程单元之间进行 通信的方法,包括与所述远程单元建立第一无线通信链路;以及 通过人体与所述远程单元建立第二通信链路。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第二链路在 移动通信装置和所述远程单元之间传输配对信息,并且将所述配对 信息存储在所述移动通信装置和所述远程单元之中,用于在所述移 动通信装置和所述远程单元之间进一步通信的认证。
25. 根据权利要求23或者24所述的方法,包括根据通过所述 第二链路执行的通信的输出来选择性地提供所述第一链路。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第二链路开启 所述远程单元以进4亍通信,通过所述第二《连路进行检查以确定所述 移动通信装置是否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链路进行通信,并且如果是, 则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开始通信。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从所 述远程单元发送指令,以指令所述移动通信装置来支持所述第一链 路。
28. 根据权利要求23至27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通过所述 第二链路从所述移动通信装置和所述远程单元的一个向其中的另一 个发送指令,所述指令指示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的通信将被断开。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包括一旦接收到所述指令, 则在所述移动通信装置和所述远程单元的所述另一个处降低所述第 一链路的功率。
30. 根据权利要求23至29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移 动通信装置中提供用于声换能器的音频信号以提供可听的输出,通 过所述第二链路确定所述远程单元是否处于可操作条件以在所述远 程单元的声换能器处处理所述音频信号,以及根据所述远程单元的 所述确定的可操作条件,将所述音频信号选择性地发送至所述声换 能器的至少一个。
31.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音频信号的所述发 送包括通过所述第一链路选择性地将所述音频信号发送至所述远程 单元的所述声换能器。
32. —种在移动通信装置中由处理器来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 计算机程序用以执行根据权利要求23至31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3. —种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数据载体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 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由用于由个人使用的移动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器运 行,以便与远程单元进行通信,从而控制所述装置的操作,以便与远程单元建立第一无线通信链路,以及 通过人体与所述远程单元建立第二通信链路。
全文摘要
通过诸如蓝牙的第一无线链路在移动电话手持机1和由使用该手持机的个人3戴有的耳机2之间提供无线通信。通过个人3的身体在手持机1和耳机2之间传递电流来建立第二通信链路。通过第二链路的通信用以控制该第一链路的操作。
文档编号H04B13/00GK101156338SQ200680011727
公开日2008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1日
发明者S·龙凯南, U·蒂奥默拉 申请人:诺基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