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扫频仪仿真手机激活集变化的方法

文档序号:7646983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扫频仪仿真手机激活集变化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应用于第三代移动无线网络路测产品中利用扫频仪仿真手机激活集变化的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第三代无线网络路测系统是利用测试软件、测试手机、扫频仪、电子地图、GPS及测试车辆等工具对第三代网络进行规划和优化的系统。主要满足网络的小区站址选择、网络日常优化、射频质量评估等需要。
在网络的规划和优化中,移动用户在小区覆盖边缘区域进行通话时,如果当前测试小区覆盖不满足通话质量要求时,需要向周边覆盖信号较强的区域进行切换,以保证通话质量。如果切换不正常或者失败会使在该区域通话的用户出现大的噪音干扰或掉话。因而小区覆盖边缘区域是网络建设比较重要的部分。
目前对于小区覆盖边缘的测试方法主要是在建立无线网络之后,利用测试手机在实际区域进行长话测试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方法在网络建设完成之后,实现起来比较方便也很直观。该方法主要是利用路测软件在测试手机拨打的过程中查看通话质量和对应的切换信令来实现。这种方式需要第三代网络的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设备完全建设成功才可以实现,对于目前第三代网络的规划和起始铺设过程中实现起来就比较困难。如果等待建网之后进行测试,可能会造成建设区域存在多处覆盖盲区和切换成功率低下的情况,需要重新修改网络布局,造成建设成本的浪费。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分析,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第三代移动无线网络路测产品中利用扫频仪仿真手机激活集变化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在第三代网络处于规划或者是建设过程中,利用扫频仪与信号源或者真实的基站信号实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扫频仪仿真手机激活集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信号源仿真基站发送基站信号,根据扫频仪在对应的区域接收信号源发送的基站信号,或是接收已经建成的基站发送的信号,通过扫频仪扫描被测区域最强的多个导频信号,根据同频测量激活集1a,1b,1c,1d判定原则、设定的门限阈值、迟滞时间阈值、扫频仪上报的TOP N测量数据,判定出激活集1a,1b,1c,1d模拟事件;当符合1a事件的条件发生时,模拟一个主导频信道进入报告范围,将信号较好的小区加入激活集;当符合1b事件的条件发生时,模拟一个主导频信道离开激活集,将信号最差的小区从激活集中剔除;当符合1c事件的条件发生时,模拟一个不在激活集中主导频信道替换了激活集中信号差的小区;当符合1d事件的条件发生时,模拟主服务小区发生变更。
如上所述的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扫频仪接收到TopN导频信道扫描的数据,首先根据模拟的激活集中的状态,决定可能发生什么切换事件;当确定扫频仪数据满足可能发生的事件的门限域值时,认为该事件可能发生标注,等待检查迟滞时间;在满足事件发生门限域值之后,记录当前数据的时间,等待下一数据到来,首先检查门限域值是否满足,如果满足,那么根据扫频仪的采样时间和扫到的信道个数计算累计的迟滞时间,如果时间到达设定的域值那么判定事件发生,记录在仿真激活集中;如果累计时间没有达到迟滞时间域值,则继续累计时间进行观测;如果这次数据不满足门限域值,那么直接退出该事件的仿真,激活回到原始的状态。
通过此方法,可以利用扫频仪测量结果在网络没有建设完全的时候仿真手机测量结果,实时反映出激活集变化的情况,反映出网络在测试区域发生通话的切换情况。


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路测系统结构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利用扫频仪数据进行模拟手机激活集变化的结构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模拟事件1a判定流程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模拟事件1b判定流程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模拟事件1c判定流程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模拟事件1d判定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利用扫频仪仿真手机激活集变化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路测系统结构图。扫频仪(Scanner)101、路测软件102、全球定位系统(GPS)103、信号源104、基站105、a接口106、b接口107、c接口108和d接口109组成。
对应于扫频仪101,通过d接口108或者是c接口109接收到信号源104或者是基站105发射出的射频信号,d接口108和c接口109都是无线空中接口通过电磁波传输,不存在真正的物理连接线,然后扫频仪101将在d接口108或者是c接口109上扫描到的TopN数据通过a接口106向路测软件102发送,a接口106是各个扫频仪厂家的私有接口,路测软件102通过b接口107获取GPS中当前测试位置信息,b接口107承载的是串口RS232协议.路测软件结合扫频数据分析模拟对应位置的激活集变化的情况,最后在路测软件的界面上进行显示。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利用扫频仪数据进行模拟手机激活集变化的结构图。201为路测软件接收扫频仪数据,首先将接收到的数据进入202处理,判断数据分析激活集内是否存在最佳服务小区,如果没有,就以扫频仪上报的导频信道topN扫描中信号最强的小区作为最佳服务小区,模拟发生1d事件,记录在激活集中;如果已经存在最佳服务小区,将最佳服务小区的测量值和其他小区的测量值作比较,看是否满足最佳服务小区变更,如果符合条件,则模拟事件1d发生203;然后在204中检查激活集中是否有由于信号变弱需要从激活集中删除出去的小区,如果有则进行205模拟事件1b发生。接着在206中判断测量数据中是否存在满足条件需要加入激活集的小区,如果无,就继续读取数据进行分析,本次流程结束;如果有,则在207中检查激活集是否已满,如果没有满,那么模拟1a事件发生208,继续后续数据的分析,结束本次流程;如果激活集已经达到最大个数,则利用209检查检测激活集中最强的小区是否比激活集内最差的小区测量值持续小于预设条件,如果条件不满足则本次流程结束,继续后续数据处理,如果满足则模拟事件1c发生210,同时本次流程结束继续后续数据处理。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拟事件1a判定流程图。301通过软件界面获取用户设置1a事件相关的阈值,在这里给出一些经验值,这些值可以由用户自己设置,其中包括RSCP(接收信号码片功率)门限, RSCP门限一般可设置为-95db,认为只有超过这个值的信号才可以作为激活集事件模拟的有效信号数据;激活集事件报告门限,指扫频仪测量值波动范围的门限,一般设置为5d。迟滞值,是个迟滞常量,可设置为3;迟滞触发时间,指持续满足上面阈值的时间,例如可设置为0.64秒。
在302中,通过扫频仪扫描被测区域最强的前N个导频信号(即多个),将扫频仪导频信道TopN扫描数据进行解码,获取扫描到的小区数,在303中,判断没有经过分析的小区数是否小于等于0,如果是则结束处理,否则对每一个小区做进一步处理;在步骤305中,检查不在激活集中的小区的RSCP值是否大于RSCP门限,如果不大于RSCP门限值就进入步骤306,认为该小区的信号强度比较弱,不能做为激活集的参考,将软件中记录为没有经过检查的小区个数减一,把对应小区满足数据阈值的累计时间置为零,进行下一个小区的检查;如果符合条件,进行307步骤,激活集中小区的RSCP测量减去用户设置的激活集事件报告门限,然后加上激活集迟滞值,利用计算得到的值与该小区的RSCP进行比较,如果该小区的RSCP值小于计算的得到的值,那么进入步骤306;如果大于计算得到的值那么说明检查的小区符合事件1a的数据阈值,然后在步骤308中获取得到的扫频仪数据上报时刻的时间戳,与系统中保存的上次接收到的数据的时间戳做减法,获得这次数据的时间间隔;在309中将时间间隔直接和1a迟滞时间比较,如果间隔时间大,那么认为该小区的采集时间间隔,满足1a触发的数据阈值的持续时间已经达到迟滞时间;在步骤310中记录模拟事件1a发生,将该小区增加到激活集中。在步骤311中,保存当前时间戳,将该小区保存的上次满足1a事件RSCP阈值条件的时间值清空;转入312流程结束,如果在步骤309中,如果间隔时间小,那么就需要在步骤313中,将采集间隔时间和以前保存有该小区满足数据阈值的累计时间相加得到该小区的累计持续时间,然后和迟滞时间对比,如果累计持续时间比迟滞时间大,那么认为该累计持续时间比迟滞时间小,那么认为持续时间不够,继续等大下一次数据到来进行检查;进入步骤314,将计算的持续时间作为该小区的累计时间保存,进入步骤315,将未检查的小区个数减一进行下一个小区的检查。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拟事件1b判定流程图。401通过软件界面获取用户设置1b事件相关的阈值,其中包括激活集1b事件报告门限(5db)、1b事件迟滞值(3db),1b事件迟滞时间(0.64s),在这给出阈值一些经验值,这些值可以由用户自己设置。在402步骤中解码扫频仪数据;步骤403检查激活集中小区个数,如果激活集中没有小区,那么进入步骤404结束流程,否则进入步骤405,检查软件中保存激活集中最差小区记录的区域,查看是否有记录;如果没有,进入步骤406,将该小区作为激活集最差小区保存在对应的记录中,并将该小区上次保存的时间戳修改,将上次满足1b事件RSCP阈值条件时的时间置为零;如果有记录则进入步骤407,检查记录中的最差小区与当前测试结果中的激活集最差小区是不是同一个小区,如果不是相同小区那么进入步骤406;如果是相同的小区进入步骤408,利用当前测试的激活集最佳小区的RSCP测量值减去用户设置的1b激活集事件报告门限,接着减去1b激活集迟滞值得到判断数据,如果该小区的RSCP测量值大于该判断数据,那么进入步骤409,在激活集最差记录中将该小区对应的元素删除,保存这次时间戳,流程结束411。如果该小区的RSCP测量值小于判断数据,那么进入步骤410,获取事件时间间隔,由获取的测试数据时间戳和上次数据到来的时间戳相减得到。在步骤412将时间间隔直接和1b迟滞时间比较,如果间隔时间大,那么认为该小区的采集时间间隔满足1b触发的数据阈值的持续时间已经达到迟滞时间,在步骤416中记录模拟事件1b发生,将该小区从激活集中剔除出去,进入417步骤,保存当前时间戳,将该小区从激活集小区记录中删除,流程结束418。如果步骤413中条件不满足,进入414步骤,保存当前小区到激活集最差小区记录中,并在后续的417步骤中保存对应的时间戳,将该小区的1b事件累计时间修改为时间间隔与该小区上次满足1b事件的RSCP阈值条件时的时间之和,结束流程418。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拟事件1c判定流程图。501通过软件界面获取用户设置1c事件相关的阈值,其中包括RSCP门限(-95db)、激活集最佳服务小区变更迟滞值(3db)、迟滞时间(0.64s)和激活集最差小区迟滞值(3db),在这里给出一些经验值,这些值可以由用户自己设置。在502中将扫频仪导频信道TopN扫描数据进行解码,获取扫描到的小区数,在503中判断没有经过分析的小区数是否小于等于0,如果小于0则结束处理,否则对每一个小区做进一步处理,在步骤505中检查信道不在激活集中的小区的RSCP值是否大于RSCP门限,如果不大于RSCP门限值就进入步骤516,认为该小区的信号强度比较弱,不能做为激活集的参考,将未检查的小区个数减一,把对应小区的满足数据阈值的累计时间置为零,进行下一个小区的检查;如果符合条件则进行506步骤,激活集中小区的RSCP测量值减去用户设置的激活集事件报告门限加上激活集迟滞值,利用计算得到的值对该小区的RSCP进行比较,如果该小区的RSCP值小于计算的得到的值,那么进入步骤516;如果大于计算得到的值,那么说明检查的小区符合事件1c的一部分数据阈值,继续507步骤,用激活集中最差小区的RSCP测量值加上用户设置的激活集1c事件的迟滞值,利用计算得到的值与该小区的RSCP进行比较,如果该小区的RSCP值小于计算的得到的值,那么,进入步骤516;如果大于计算得到的值,那么说明检查的小区符合事件1c的数据阈值,然后在步骤508中获取得到的扫频仪数据上报时刻的时间戳,与系统中保存的上次接收到的数据的事件戳做减法,获得这次数据的时间间隔,在509中将时间间隔直接和1c迟滞时间比较,如果间隔时间大,那么认为该小区的采集时间间隔满足事件1c触发的数据阈值已经达到迟滞时间,在步骤510中记录模拟事件1c发生,将激活集最佳服务小区更新为该小区。在步骤511中,保存当前时间戳,将该小区保存上次满足1c事件的RSCP阈值条件时的时间值清空。转入512流程结束,如果在步骤509中,间隔时间小,那么就需要在步骤513中,将采集间隔时间与以前保存有该小区满足数据阈值的累计时间进行相加得到该小区的累计持续时间和迟滞时间对比,如果累计持续时间比迟滞时间大,那么认为该小区累计的持续时间已经满足迟滞时间条件,进入510步骤,模拟事件1c成生,如果累计持续时间比迟滞时间小,那么认为持续时间不够,继续等下一次数据到来进行检查,进入步骤514,将计算的持续时间作为该小区的累计时间保存,进入步骤515,将未检查的小区个数减一,进行下一个小区的检查。
图6是发明实施例的模拟事件1d判定流程图。601通过软件界面获取用户设置1d事件相关的阈值,其中包括RSCP门限(-95db)、激活集最佳服务小区变更迟滞值(3db)和迟滞时间(0.64s),在这里给出一些经验值,这些值可以由用户自己设置。在602中将扫频仪导频信道TopN扫描数据进行解码,获取扫描到的小区数,在603中判断没有经过分析的小区数是否小于等于0,如果是,则结束处理,否则对每一个小区做进一步处理,在步骤605中检查不在激活集中的小区的RSCP值是否大于RSCP门限,如果不大于RSCP门限值,就进入步骤606,认为该小区的信号强度比较弱,不能做为激活集的参考,将未检查的小区个数减一,把对应小区的满足数据阈值的累计时间置为零,进行下一个小区的检查;如果符合条件,进行607步骤,激活集中小区的RSCP测量减去用户设置的激活集事件报告门限,然后加上激活集迟滞值,利用计算得到的值对该小区的RSCP进行比较,如果该小区的RSCP值小于计算的得到的值,那么进入步骤606;如果大于计算得到的值,那么说明检查的小区符合事件1d的数据阈值,然后在步骤608中获取得到的扫频仪数据上报时刻的时间戳,和系统中保存的上次接收到的数据的时间戳做减法,获得这次数据的时间间隔,在609中将时间间隔直接和1d迟滞时间比较,如果间隔时间大,那么认为该小区的采集时间间隔,满足1d触发的数据阈值的持续时间已经达到迟滞时间;在步骤610中记录模拟事件1d发生,将激活集最佳服务小区更新为该小区。在步骤611中,保存当前时间戳,将该小区保存上次满足1d事件RSCP阈值条件的累计时间值清空。转入612流程结束,如果在步骤609中,间隔时间小,那么就需要在步骤613中,将采集间隔时间和以前保存有该小区满足数据阈值的累计时间进行相加,得到该小区的累计持续时间,与迟滞时间对比,如果比迟滞时间大那么认为该小区累计的持续时间已经满足迟滞时间条件,进入610步骤模拟事件1d成生,如果比迟滞时间小那么认为持续时间不够,继续等大下一次数据到来进行检查,进入步骤614,将计算的持续时间作为该小区的累计时间保存,进入步骤615,将未检查的小区个数减一进行下一个小区的检查。
以上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了说明,应指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各种形式的和细节上的改变,而不偏离由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扫频仪仿真手机激活集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信号源仿真基站发送基站信号,根据扫频仪在对应的区域接收信号源发送的基站信号,或是接收已经建成的基站发送的信号,通过扫频仪扫描被测区域最强的多个导频信号,根据同频测量激活集1a,1b,1c,1d判定原则、设定的门限阈值、迟滞时间阈值、扫频仪上报的TOP N测量数据,判定出激活集1a,1b,1c,1d模拟事件;当符合1a事件的条件发生时,模拟一个主导频信道进入报告范围,将信号较好的小区加入激活集;当符合1b事件的条件发生时,模拟一个主导频信道离开激活集,将信号最差的小区从激活集中剔除;当符合1c事件的条件发生时,模拟一个不在激活集中主导频信道替换了激活集中信号差的小区;当符合1d事件的条件发生时,模拟主服务小区发生变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扫频仪仿真手机激活集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扫频仪接收到TopN导频信道扫描的数据,首先根据模拟的激活集中的状态,决定可能发生什么切换事件;当确定扫频仪数据满足可能发生的事件的门限域值时,认为该事件可能发生标注,等待检查迟滞时间;在满足事件发生门限域值之后,记录当前数据的时间,等待下一数据到来,首先检查门限域值是否满足,如果满足,那么根据扫频仪的采样时间和扫到的信道个数计算累计的迟滞时间,如果时间到达设定的域值那么判定事件发生,记录在仿真激活集中;如果累计时间没有达到迟滞时间域值,则继续累计时间进行观测;如果这次数据不满足门限域值,那么直接退出该事件的仿真,激活回到原始的状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扫频仪仿真手机激活集变化的方法,本方法利用扫频仪与建设或规划过程中进行基站仿真的信号源进行实现。信号源仿真基站发送基站信号,利用扫频仪在对应的区域接收信号源发送的基站信号,也可以接收已经建成的基站发送的信号。通过扫频仪扫描被测区域最强的前N个导频信号,根据同频测量激活集1a,1b,1c,1d判定算法和设定的门限域值以及迟滞时间阈值,由扫频仪上报的TOP N测量数据,判定出激活集1a,1b,1c,1d模拟事件。通过这种方法,根据扫频仪测量的结果可以仿真手机激活集变化的情况,反映网络在测试区域发生通话的切换情况。
文档编号H04W16/22GK101083823SQ20071005265
公开日2007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6日
发明者明慧芳, 张运坡 申请人:武汉虹旭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