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型远端射频单元业务和通讯可分离复位的方法

文档序号:764937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链型远端射频单元业务和通讯可分离复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基站系统的链型远端 射频单元业务和通讯可分离复位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减少基站系统的占用面积、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基站系统的可靠性,
分体式基站系统将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简称"BBU")和远端射频单 元(Remote Radio Unit,简称"RRU")分离,并通过光纤等远距离传输手段 将BBU与RRU进行连接。分体式基站系统常用的拓朴结构是多个RRU组 成链型网与BBU连接,即如图l所示的组网方式,其典型的应用场景是范 围广且用户量小的区域,如高速公路等。
为保证系统业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分体式基站系统的RRU与BBU 之间的通讯是要尽可能保证的。然而,当RRU运行出现异常时,通常需要 对RRU进行复位。现有基站系统的RRU复位一般是由是软件主动发起的, 通过调用板支持包(Board Support Package,简称"BSP")函数写寄存器 来执行复位操作。现有的复位方式都是整板复位,其主要操作有复位CPU、 初始化CPU资源、复位并加载硬件逻辑等。分体式基站系统BBU与RRU 之间的信息转发是通过RRU硬件逻辑来透传的。如果使用现有的复位方法 复位RRU,不但RRU业务被中断,而且RRU的逻辑也失效进而导致RRU 与BBU的通讯中断。特别地,在RRU链型组网情况下,使用传统的复位 方法复位RRU会导致此RRU下挂的所有RRU和BBU的通讯被中断,进 而导致网络大面积瘫痪。然而,在基站各种需要复位的实际业务中,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复位整个RRU,如软件升级只单独复位CPU而不需要复位逻辑就能达到目的。
因此,需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复位方式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链型组网的分体式基站系统,提供一种远端射 频单元业务和通讯可区分不同的场景而单独复位的方法,同时兼容传统的
RRU复位方法,尽可能减少RRU复位操作对RRU自身业务和通讯的影响, 以及其级连的RRU与BBU之间通讯的影响,而且还4是供新的硬件调试和
问题定位的手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链型远端射频单元业务和通讯可分离复位的方法,其按照以 下步骤进行
A、 基站的故障检测系统对远端射频单元RRU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若该远端射频单元RRU只存在业务故障,则执行步骤B;若该远端射频单 元RRU只存在通讯故障,则执行步骤C;若判断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则 执行步骤D;
B、 单独复位所述远端射频单元RRU的CPU,并进行初始化CPU资源;
C、 单独复位位于所述远端射频单元RRU硬件逻辑上的、且用于与基 带单元进行通讯的通讯^^块,并加载逻辑;
D、 基站软件层主动发起复位命令,复位整个远端射频单元,其具体可 以通过调用板支持包BSP函数写所述远端射频单元RRU的寄存器来执行复 位整个远端射频单元RRU的操作。
其中,所述步骤C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加载逻辑前,进行校验现有 的逻辑是否和将要加载的逻辑版本一致,如果不一致,再进行重新下载逻 辑并更新操作。
其中,所述业务故障包括如下情况配置更改、地址请求超时、检测
到死循环等等。所述通讯故障包括如下情况远端射频单元RRU与基带单 元BBU的通讯经常不MJ'J的丟消息、BBU没有收到RRU及其下挂的所有 RRU的握手消息等等。
其中,所述步骤A中基站的故障检测系统对远端射频单元RRU的运行 状态进行检测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Al、 RRU的状态监控模块周期地检测 RRU的状态并向BBU上报;A2、 BBU主动周期去查询RRU的状态,RRU 接收到查询消息后给BBU反馈。Al和A2步骤不分先后顺序。
其中,所迷步骤B包括以下步骤Bl、基带单元BBU向所述远端射频 单元RRU下发单独复位CPU的命令;B2、所述远端射频单元RRU的硬件 逻辑接收到所述命令后进行解析,并根据所述命令由硬件逻辑执行单独复 位CPU的操作。所述步骤B中,若执行一次所述步骤B2的单独复位CPU 的操作后,不能消除业务故障,则再次执行该单独复位CPU的操作,如此 循环执行复位操作,直到达到预设循环次数时,则执行所述步骤D。
其中,所述步骤C包括以下步骤Cl、基带单元BBU向所述远端射频 单元RRU下发单独复位所述通讯模块的命令;C2、所述远端射频单元RRU 的硬件逻辑接收到所述命令后进行解析,并根据所述命令由硬件逻辑执行 单独复位通讯模块的操作。所述步骤C中,若执行一次所述步骤C2的单独 复位通讯模块的操作后,不能消除通讯故障,则再次执行该单独复位通讯 模块的操作,如此循环执行复位操作,直到达到预设循环次数时,则执行 所述步骤D。
采用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在兼容传统复位方法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减 少复位整个RRU的操作对RRU自身业务和通讯的影响,同时减少其级连 的RRU与BBU之间通讯的影响,不但提高基站系统的健壮性、可维护性、 兼容性和稳定性,而且也提供新的硬件调试和问题定位的手段。


图l为分体基站系统的RRU链型组网拓朴结构示意图2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较佳实施例。
如图l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方法应用于分体式基站系统,此系统通 常采用图1所示的链型拓朴结构。每个基站系统都配备各自独立的故障检 测与上报体系,BBU统一接收并分析来自各个下级单元的状态信息。RRU 的故障以下几种类型业务故障、通讯故障、其它故障,其中,业务故障 包括配置更改、地址请求超时、检测到死循环等情况;通讯故障包括远端 射频单元RRU与基带单元BBU的通讯经常不规则的丢消息、BBU没有收 到RRU及其下挂的所有RRU的握手消息等情况;其他故障包括逻辑升级 或硬件问题等。当RRU的状态监控模块在周期检测RRU的状态时发现RRU 出现业务故障,则RRU硬件逻辑会上报故障信号,BBU对接收的故障信号 进行判断,从而确认故障类型。BBU的状态监控模块周期地向RRU发出通 讯检测信号,RRU接收到检测信号后会反馈给BBU,若BBU接收不到RRU 反馈的信号,则表示RRU出现通讯故障。当然,故障的判断与检测不限于 上述两种方式。
本发明根据上述故障的类型,针对不同的场景对RRU的业务和通讯进 行单独复位。以下结合图2以RRU1出现故障为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方 法,其过程如下
步骤201:基站的故障检测系统对远端射频单元RRU1的运行状态进行 监控;若RRU1只存在业务故障,RRU1的硬件逻辑向BBU发业务故障消 息,则执行步骤202;若RRU1只存在通讯故障,则执行步骤203;若判断 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则执行步骤204;
步骤202:单独复位RRU1的CPU并进行初始化CPU资源。首先,基 带单元BBU向RRU1下发单独复位CPU的命令;然后,RRU1的硬件逻辑 接收到该命令后进行解析,并根据该命令由硬件逻辑执行单独复位CPU的操作。
如果进行上述一次单独复位操作时,未能解决问题,则再次执行单独 复位CPU的操作,如此循环执行,直到达到预设循环次数时,则执行步骤 204的复位整个RRU1的操作。这样做是为了尝试多次单独复位CPU,尽 量减少整个RRU].复位的次数,从而减少分体式基站系统的链型RRU复位 操作对RRU自身业务和通讯的影响,同时减少其级连的RRU与BBU之间 通讯的影响。在此过程中,RRU的业务处理虽被中断,但其承担RRU与 BBU'通讯任务的硬件逻辑模块依然有效,所以,并不会影响到其下级连的 RRU与BBU之间的通讯。
步骤203:单独复位RRU1硬件逻辑上承担与BBU通讯的通讯模块, 并加载逻辑。首先,基带单元BBU向RRU1下发单独复位所述通讯模块的 命令;然后,RRU1的硬件逻辑接收到该命令后进行解析,并根据该命令由 硬件逻辑执行单独复位通讯模块的操作。在上述加载逻辑前,需进行校验 现有的逻辑是否和将要加载的逻辑版本一致,如果不一致,再进行重新下 载逻辑更新操作,若一致则不进行更新,以减少逻辑下载操作对系统的影 响。'
上述过程中可以同步骤202,对执行通讯功能的通讯^^块可循环进行多 次单独复位操作,如果多次单独复位仍然不能消除故障,则执行步骤204 的复位整个RRU1的操作。其作用也是为了尝试多次单独复位硬件逻辑, 经量减少复位整个RRU1的次数,从而减少分体式基站系统的链型RRU复 位操作对RRU自身业务和通讯的影响,同时减少其级连的RRU与BBU之 间通讯的影响。在上述过程中,此RRU1的硬件逻辑上承担RRU1与BBU 通讯任务的模块虽失效,但其自身的业务处理不受影响。
步骤204:若步骤202、步骤203不能消除异常,或存在步骤202、 203 解决不了的问题如逻辑升级、出现硬件问题等时,则BBU给RRU1发送消 息复位整个RRU1, RRU1接收到消息后调用BSP函数写RRU1的寄存器 来复位RRU1并加载逻辑,从而实现传统的复位整个RRU1的操作。在加 载逻辑前,进行校验现有的逻辑是否和将要加载的逻辑版本一致,如果不 一致再进行重新下载逻辑更新操作,若一致则不进行更新,以减少逻辑下 载的操作对下级的影响。如果采用传统的复位整个RRU1的方法,且尝试 多次仍然不能解决问题,则可以采用延长复位周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 一延长复位周期的方式属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技术手段,这里所提到的复 位周期是指连续发送复位信号的间隔时间。
上述步骤202、 203、 204中执行复位操作时,均是由BBU向RRU发 送消息,RRU接收到消息后由硬件逻辑执行复位操作,RRU的硬件逻辑提 供不同的复位接口,当RRU接收到复位命令并解析后只要调用不同的接口 即可;如果出现通讯故障,BBU的消息通过物理电路层传送给RRU,然后 执行相应的操作。上述步骤202、 203、 204中均釆用了循环执行复位操作 的方式,其具体可以如下实现,当RRU1接收到复位命令时,开启一计数 器,如果复位不能消除异常,则计数器加一,如此循环直到恢复正常或者 计数器值超过阀值(也就是上述预设循环次数)。如果计数器值未超过阀 值,则表示消除故障,恢复正常。如果计数器值超过阀值,且仍未消除故 障,则存在两种情况其一,若此循环属于步骤202或203中的循环,则 转向执行步骤204;其二,若此循环属于步骤204中的循环,则延长复位周 期,按常规方法进行。依次类推,其他RRU出现异常则可以进行如RRU1 同样的操作;如果多个RRU出现故障,则先处理与BBU最接近的RRU, 然后再处理下一级的RRU。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兼容传统复位方法的同时,可以最低限度地减少 分体式基站系统的链型RRU复位操作对RRU自身业务和通讯的影响,同
时减少其级连的RRU与BBU之间通讯的影响,不但提高系统的健壮性、
可维护性、兼容性和稳定性,而且还提供新的硬件调试手段。
上述各具体步骤的举例说明较为具体,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发明 的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链型远端射频单元业务和通讯可分离复位的方法,其应用于分体式基站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A、基站的故障检测系统对远端射频单元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若该远端射频单元只存在业务故障,则执行步骤B;若该远端射频单元只存在通讯故障,则执行步骤C;若判断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则执行步骤D;B、单独复位所述远端射频单元的CPU,并进行初始化CPU资源;C、单独复位位于所述远端射频单元硬件逻辑上的、且用于与基带单元进行通讯的通讯模块,并加载逻辑;D、基站主动发起复位命令,复位整个远端射频单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还包括以 下步骤在加载逻辑前,进行校验现有的逻辑是否和将要加载的逻辑版本一致, 如果不一致,再进行重新下载逻辑并更新操作。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故障包括如下 情况配置更改、地址请求超时、检测到死循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故障包括如下 情况远端射频单元与基带单元的通讯经常不规则的丢消息、基带单元没 有收到远端射频单元及其下挂的所有远端射频单元的握手消息。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以下步骤Bl、基带单元向所述远端射频单元下发单独复位CPU的命令;B2、所述远端射频单元的硬件逻辑接收到所述命令后进行解析,并根 据所迷命令由硬件逻辑执行单独复位CPU的操作。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执行一次单独复位CPU 的操作后,不能消除业务故障,则再次执行该单独复位CPU的操作,如此 循环执行复位操作,直到达到预设循环次数时,则执行所述步骤D。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括以下步骤Cl、基带单元向所述远端射频单元下发单独复位所述通讯模块的命令;C2、所述远端射频单元的硬件逻辑接收到所述命令后进行解析,并根 据所述命令由硬件逻辑执行单独复位通讯模块的操作。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执行一次单独复位通 讯模块的操作后,不能消除通讯故障,则再次执行该单独复位通讯模块的 操作,如此循环执行复位操作,直到达到预设循环次数时,则执行所述步骤D。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基站的Al、远端射频单元的状态监控模块周期地;险测远端射频单元的状态、 并向基带单元上报;A2、基带单元主动周期去查询远端射频单元的状态,远端射频单元接 收到查询消息后给基带单元反馈。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通过 调用板支持包BSP函数写所述远端射频单元的寄存器,来执行复位整个远 端射频单元的操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链型远端射频单元业务和通讯可分离复位的方法,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基站对远端射频单元RRU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若该远端射频单元只存在业务故障,则单独复位所述远端射频单元的CPU,并进行初始化CPU资源;若该远端射频单元只存在通讯故障,则单独复位位于所述远端射频单元硬件逻辑上的、且用于与基带单元进行通讯的通讯模块,并加载逻辑。采用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复位整个RRU的操作对RRU自身通讯和业务的影响、以及其级连的RRU与BBU之间通讯的影响;同时兼容传统的复位方法,在提高基站系统的健壮性、可维护性、兼容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同时也提供新的硬件调试和问题定位的手段。
文档编号H04W24/04GK101203017SQ20071007755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8日
发明者康红辉, 邹伟松, 黄泽武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