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送信令消息的方法和信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5104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传送信令消息的方法和信令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传送信令消息的方法和信令设备。
背景技术
信令是在用户设备与网络节点间,或网络节点间与网络节点间传送的控制信息。传统的电话网一般采用公共信道信令方式,信令传输通道与话路完全分开,将若干条话路的信令集中起来,在一条公共的高速数据链路上传送。
采用公共信道传送信令可以增加了信令系统的灵活性,传送速度快,呼叫建立时间大为缩短,适应各种新业务的要求等特点。
目前,全球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使得IP网络传送信令消息成为可能。
信令传输(SIGNALING TRANSPORTSIGTRAN)协议栈是支持通过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网络传输传统电路交换网信令的协议栈,包括No.7、V5等信令。该协议栈支持信令协议分层模型定义中的层间标准原语接口,将传统的传输底层转变成以SCTP/IP为基础的传输协议。SIGTRAN协议栈担负信令网关和媒体网关控制器间的通信,有两个主要功能适配和传输。与此对应,SIGTRAN协议栈包含两层协议,传输协议和适配协议。SIGTRAN是传统信令向IP演进的一种方式。
另一种演进方式是直接基于IP网络的会话控制信令,例如会话发起(Session Initial ProtocolSIP)协议。SIP协议可以基于无连接的传输协议如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传输,也可以基于有连接的传输协议如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SCTP)等传输。一些新型的电信网络如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采用信令面和用户面分层处理的思想,并且将SIP协议作为会话信令控制系统。从目前来看,以SIP为核心的会话控制协议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应用层协议,比如SIP协议,在基于有连接的传输协议如TCP、SCTP等传输时,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网元基于会话建立信令链路的。即一个SIP网元在发出会话请求前,首先在自身网元和目的网元之间建立一个信令链路,然后使用该信令链路发送应用消息。当会话结束后,释放该信令链路。
这种基于会话建立信令链路的方法会导致信令处理时延过长,网元需要为每个会话建立连接,不能够实现连接复用,每个网元需要管理大量的连接,导致网元处理能力下降,并且如果网元之间部署了防火墙,由于信令连接的地址和端口号不能事先确定,无法穿越防火墙。
方法二基于网元建立信令链路,如果发送消息的源和目的地址相同,则可以复用相同的信令链路。
这种基于网元建立信令链路的方法需要建立完整的网孔连接网络,每个网元需要维护的大量的信令链路,而信令链路只能实现简单复用。
如图1所示,四个网际协议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通过每个网络关口的互连边界控制功能(Inter-Border Control FunctionIBCF)建立网络之间的信令链路,如果需要支持全球IMS互通,则所有的IMS之间都需要建立信令链路,网络关口同样需要支持大量的信令链路,不能实现收敛。
方法三通过专门用于转发信令消息的转发网元组成一个信令网,各个应用处理网元首先和转发网元建立信令链路,然后通过信令网转发信令。
但是这种转发网元需要理解每个转发的应用层协议,并且解析应用层协议,使得转发效率降低,不能够快速处理每个转发请求。
综上所述,目前的IP网络传送信令消息,转发效率低,不能够快速处理每个转发请求,每个网元需要管理大量的连接,导致网元处理能力下降,不能提供信令链路的冗余备份、拥塞流控等机制,对于信令设备连接的收敛和复用无法满足电信级的信令组网的需求,无法穿越防火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令设备及其传送信令消息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信令消息转发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传送信令消息的方法,在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中设置通用信令传输协议,该方法包括所述通用信令传输协议接收应用层向下层或传输层向上层发送的信令消息,在收到所述信令消息,并且确定所述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时,选择信令链路,根据选择的所述信令链路将所述信令消息发送到网络中。
一种信令设备包括消息识别模块,用于接收应用层或传输层发送的信令消息,在收到所述信令消息,识别所述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地址;消息路由模块,用于在所述消息识别模块接收的所述信令消息中的所述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时,选择信令链路,根据选择的所述信令链路将所述信令消息发送到网络中。
本发明实施例在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中设置通用信令传输协议,所述通用信令传输协议接收应用层向下层或传输层向上层发送的信令消息,在收到所述信令消息,并且确定所述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时,选择信令链路,根据选择的所述信令链路将所述信令消息发送到网络中;所述通用信令传输协议收到来自所述应用层或所述传输层的所述信令消息,并且确定所述目的地址为本地地址时,将所述信令消息发送给所述应用层,从而在IP网络传送信令消息中,提高了信令消息的转发效率,增加了处理每个转发请求的速度,提高了网元处理的能力,并且提供了信令链路的冗余备份、拥塞流控等机制,满足电信级信令设备连接的收敛和复用,如果网元之间部署了防火墙,由于已经在信令网组网时,指定了信令链路的地址和端口号,可以穿越防火墙。


图1为现有技术基于网元建立信令链路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令设备的组成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通用信令传输协议(GSTP)后的协议构架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传送信令消息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令组网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令组网中传送信令消息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令组网中管理闭塞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令组网中流量控制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令组网和IMS结合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令组网和IMS结合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针对目前IP网络信令消息转发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在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中设置通用信令传输协议,所述通用信令传输协议接收应用层向下层或传输层向上层发送的信令消息,在收到所述信令消息,并且确定所述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时,选择信令链路,根据选择的所述信令链路将所述信令消息发送到网络中;所述通用信令传输协议收到来自所述应用层或所述传输层的所述信令消息,并且确定所述目的地址为本地地址时,将所述信令消息发送给所述应用层,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中设置GSTP,通用信令传输协议接收来自应用层或传输层的信令消息。
如果信令消息来自应用层,则信令消息为应用消息;如果信令消息来自传输层,则信令消息为传输消息。
信令链路为两个设备之间的有连接或者无连接的传输协议通道。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令设备包括消息识别模块10、消息路由模块20。
消息识别模块10,与消息路由模块20和消息分配模块30连接,用于接收应用层向下层或传输层向上层发送的信令消息,识别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地址。
消息路由模块20,与消息识别模块10连接,用于在消息识别模块10接收的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时,选择信令链路,根据选择的信令链路将信令消息发送到网络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信令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消息分配模块30。
消息分配模块30,与消息识别模块10连接,用于在消息识别模块10接收的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地址为本地地址时,将信令消息发送给应用层。
消息分配模块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应用模块300和转发模块310。
应用模块300,用于根据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和设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与应用层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应用层。
应用层协议端口号与应用层的对应关系是根据应用层协议接口设置的。
转发模块310,用于将信令消息发送给应用模块300确定的应用层。
本发明实施例中信令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路由选择模块40,链路组选择模块50和链路选择模块60。
路由选择模块40,与消息识别模块10和链路组选择模块50连接,用于在消息识别模块10收到信令消息后,根据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和路由选择信息选择对应的消息路由。
如果路由选择模块40不能选择对应的消息路由,则通过信令重定向点中保存的路由信息选择对应的消息路由。
链路组选择模块50,与路由选择模块40和链路选择模块60连接,用于根据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地址和路由选择模块40选择的消息路由,选择对应的链路组。
链路选择模块60,与消息路由模块20和路由选择模块50连接,用于根据链路组选择模块50选择的链路组,选择对应的信令链路。
链路选择模块60在选择了两条以上的信令链路时,根据负荷分担的方法将信令消息分配到选择的信令链路上。
其中,消息路由模块2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发送模块200。
发送模块200,用于根据链路选择模块60选择的信令链路将信令消息发送到网络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信令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传输接口模块70。
传输接口模块70,与消息路由模块20连接,用于提供与传输层的适配接口,针对不同传输层协议的能力,提供必要的传输协议的适配。
例如,为UDP协议提供可靠性保证、拥塞控制等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信令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链路管理模块80。
链路管理模块80,与消息路由模块20连接,用于对信令链路进行链路管理。
链路管理包括信令链路的倒换、倒回、重选路由、信令链路管理阻断、信令业务流量控制、信令路由查询、信令链路启用、恢复和/或退出。
消息路由模块20如果选择的信令链路状况发生异常时,则链路管理模块80选择至少一条替换链路,将信令消息分配到替换链路上。
管理人员还可以在需要管理链路时,通过链路管理模块80对链路进行管理。
发明实施例中信令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路由管理模块90。
路由管理模块90,与消息路由模块20连接,用于对消息路由进行路由管理。
路由管理包括
消息路由的阻断或解除阻断、禁止或允许传递、受控传递、路由测试和/或拥塞测试。
消息路由模块20如果选择的消息路由发生异常,选择一个替换路由,将信令消息分配到替换路由上。
管理人员还可以在需要管理路由时,通过路由管理模块90对消息路由进行管理。
发明实施例中信令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封装模块91。
封装模块91,与消息识别模块10连接,用于在消息识别模块10收到的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时,在信令消息中构造包含信令消息的目的地址、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和路由选择信息的GSTP包头。
解析模块92,与消息识别模块10连接,用于在消息识别模块10收到的信令消息来自传输层时,解析信令消息中的GSTP包头。
封装模块91还可以将消息名,源地址,源应用层协议端口号和/或优先级置于GSTP包头中。
则解析模块92还可以将GSTP包头中的消息名,源地址,源应用层协议端口号,目的地址,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优先级以及路由选择信息解析出来。
消息识别模块10根据消息名判断收到的消息类型。
应用模块300还可以根据源地址,源应用层协议端口号,目的地址,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以及路由选择信息,确定对应的应用层。
路由选择模块40还可以根据源地址,源应用层协议端口号,目的地址,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以及路由选择信息,选择对应的消息路由。
链路选择模块60还可以根据消息优先级,链路选择信息,链路状态和链路选择算法信息选择对应的信令链路。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GSTP后的协议构架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应用层中至少包括SIP,H.248,公共开放策略服务(Common Open PolicyServiceCOPS),直径层(Diameter);传输层中至少包括UDP,TCP,安全传送层(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安全传送数据层(Datagram TransportLayer SecurityDTLS),SCTP,数据包阻塞控制协议(Datagram CongestionControl ProtocolDCCP)。在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设置了GSTP层,将收到的属于本地的信令消息发送给对应的应用层,属于异地的信令消息根据选择的消息路由和信令链路,通过传输层转发到网络中,从而提供电信级的消息路由和网络管理。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传送信令消息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400、GSTP接收应用层向下层或传输层向上层发送的信令消息。
步骤401、GSTP在收到信令消息后,判断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地址是否为本地地址,如果是,则执行步骤402;否则,执行步骤403。
步骤402、GSTP将信令消息发送给应用层。
步骤403、GSTP选择信令链路,根据选择的信令链路将信令消息发送到网络中。
其中,步骤400之后,步骤401之前,GSTP还可以在收到来自传输层的消息后,从信令消息的GSTP包头中解析出消息名,源地址,源应用层协议端口号,目的地址,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优先级和路由选择信息,并根据消息名确定消息类型为信令消息。
则步骤401中,GSTP还可以在确定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时,在信令消息中构造包含目的地址,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和路由选择信息的GSTP包头,并且还可以将源地址,源应用层协议端口号和优先级置于GSTP包头中。
步骤402中,GSTP还可以根据源地址,源应用层协议端口号,目的地址,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以及路由选择信息,确定对应的应用层,将该信令消息发送给确定的应用层。
步骤403中,GSTP还可以根据消息优先级,链路选择信息,链路状态和链路选择算法信息选择对应的信令链路,根据选择的信令链路将信令消息发送到网络中。
GSTP在选择了两条以上的信令链路时,则根据负荷分担的方法将信令消息分配到选择的信令链路上。
GSTP查看选择的信令链路和消息路由的状况,在信令链路和/或消息路由状况发生异常时,选择至少一条替换链路和/或一个替换路由,将信令消息分配到替换链路和/或替换路由上。
GSTP在选择的信令链路发生异常时,对信令链路进行链路管理。
链路管理包括信令链路的倒换、倒回、重选路由、信令链路管理阻断、信令业务流量控制、信令路由查询、信令链路启用、恢复和/或退出。
管理人员还可以在需要管理链路时,通过GSTP对链路进行管理。
GSTP在选择的消息路由发生异常时,对消息路由进行路由管理。
路由管理包括消息路由的阻断或解除阻断、禁止或允许传递、受控传递、路由测试和/或拥塞测试。
管理人员还可以在需要管理路由时,通过GSTP对消息路由进行管理。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根据下面设定的一个信令组网的环境进行具体说明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令组网示意图中,信令端点2、信令端点3、信令端点4、信令端点5和信令重定向点根据网络路由规划,建立TCP信令链路,构成信令网络。
其中,信令端点2和信令端点3采用集中式路由管理,路由数据保存在信令重定向点上;信令端点1和信令端点6通过TCP信令链路连接到信令网中。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图5组建的信令组网中传送信令消息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600、信令端点1收到来自应用层的消息,根据消息名确定消息类型为信令消息,并且确定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后,根据本地地址、源应用层协议端口号、目的地址、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和消息优先级选择信令链路TCP1,在信令消息中构造包含消息名、本地地址、源应用层协议端口号、目的地址、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和消息优先级的GSTP包头。
步骤601、信令端点1将信令消息发送给传输层,传输层通过选择的信令链路TCP1将信令消息发送给信令端点2。
步骤602、信令端点2收到来自传输层的消息,根据GSTP包头中的消息名确定消息类型为信令消息,并确定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后,不能选择对应的消息路由,根据信令消息中的GSTP包头中的源地址、源应用层协议端口号、目的地址、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消息优先级、路由选择信息通过信令重定向点查询对应的消息路由。
步骤603、信令重定向点向信令端点2发送选择的消息路由的信息。
步骤604、信令端点2根据选择的路由和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地址选择对应的信令链路TCP5,将信令消息发送给传输层,传输层通过选择的信令链路TCP5将信令消息发送给信令端点4。
步骤605、信令端点4收到来自传输层的消息,根据GSTP包头中的消息名确定消息类型为信令消息,并确定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后,根据信令消息中的GSTP包头中的源地址、源应用层协议端口号、目的地址、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消息优先级、路由选择信息、链路状态和链路选择算法信息,选择到信令端点6的路由和TCP10链路,将信令消息发送给传输层,传输层通过选择的信令链路TCP10将信令消息发送给信令端点6。
步骤606、信令端点6在收到来自传输层的消息,根据GSTP包头中的消息名确定消息类型为信令消息,并确定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后,根据信令消息中的GSTP包头中的源地址、源应用层协议端口号、目的地址、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和路由选择信息确定对应的应用层协议,并将收到的信令消息发送给确定的应用层。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图5组建的信令组网中管理闭塞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700、信令端点6根据链路管理指示,向信令端点4发送包含TCP10的闭塞管理消息。
步骤701、信令端点4收到闭塞管理消息后,将信令链路TCP10的状态设置为闭塞状态,并向信令端点6发送闭塞管理响应消息。
步骤702、信令端点1收到来自应用层的消息,根据GSTP包头中的消息名确定消息类型为信令消息,并确定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后,根据信令消息GSTP包头中的本地地址、源应用层协议端口号、目的地址、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消息优先级和目的地址选择信令链路TCP1,在信令消息中构造包含信令消息中的消息名、本地地址、源应用层协议端口号、目的地址、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和消息优先级的GSTP包头。
步骤703、信令端点1将信令消息发送给传输层,传输层通过选择的信令链路TCP1将信令消息发送给信令端点2。
步骤704、信令端点2收到来自传输层的消息,根据GSTP包头中的消息名确定消息类型为信令消息,并确定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后,根据信令消息中的GSTP包头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消息优先级、路由选择信息选择对应的消息路由和信令链路TCP5,将信令消息发送给传输层,传输层通过选择的信令链路TCP5将信令消息发送给信令端点4。
步骤705、信令端点4收到来自传输层的消息,根据GSTP包头中的消息名确定消息类型为信令消息,并确定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后,根据信令消息中的GSTP包头中的源地址、源应用层协议端口号、目的地址、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消息优先级、路由选择信息选择对应的消息路由和信令链路TCP9,将信令消息发送给传输层,传输层通过选择的信令链路TCP9将信令消息发送给信令端点5。
步骤706、信令端点5收到来自传输层的消息,根据GSTP包头中的消息名确定消息类型为信令消息,并确定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后,根据信令消息中的GSTP包头中的源地址、源应用层协议端口号、目的地址、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消息优先级、路由选择信息、链路状态和链路选择算法信息,选择到信令端点6的路由和TCP11链路,将信令消息发送给传输层,传输层通过选择的信令链路TCP11将信令消息发送给信令端点6。
步骤707、信令端点6在收到来自传输层的消息,根据GSTP包头中的消息名确定消息类型为信令消息,并确定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后,根据信令消息中的GSTP包头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和路由选择信息确定对应的应用层协议,并将收到的信令消息发送给确定的应用层。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图5组建的信令组网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800、信令端点4根据信令链路的拥堵状态向信令端点2发送包含拥塞级别的流量控制管理信息。
步骤801、信令端点2收到流量控制管理信息后,根据拥塞级别对信令链路TCP5进行流量控制,减少信令链路TCP5发送信令消息的数量。
步骤802、信令端点2向信令端点4发送流量控制管理响应信息。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图5组建的信令组网和IMS结合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在IMS域间部署信令网,信令端点1和信令端点6可以用IMS域内的网络实体代替,比如当前所在地代理节点(P-CSCF)、注册地的归属域服务节点(S-CSCF)、问讯节点(I-CSCF)等等。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图9组建的信令组网和IMS结合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000、用户设备(UE)向P-CSCF发送注册请求消息。
步骤1001、P-CSCF对注册请求消息中的归属网络地址使用DNS协议解析,获得UE的归属网络I-CSCF的地址,通过图6所示的方法选择合适的信令链路,通过信令链路向I-CSCF转发注册请求消息。
步骤1002、I-CSCF收到注册请求消息后,通过HSS查询用户注册状态。
步骤1003、HSS向I-CSCF发送包含地址信息的注册消息。
步骤1004、I-CSCF向S-CSCF发送注册消息。
步骤1005、S-CSCF收到注册消息,确定UE是初次注册,通过HSS查询鉴权信息。
步骤1006、HSS向S-CSCF发送鉴权消息。
步骤1007、S-CSCF收到鉴权消息后,选取鉴权矢量,向I-CSCF发送鉴权挑战消息。
步骤1008、I-CSCF通过图6所示的方法选择合适的信令链路,通过信令链路向P-CSCF转发鉴权挑战消息。
步骤1009、P-CSCF向UE转发鉴权挑战消息。
步骤1010、UE计算鉴权响应,重新向P-CSCF发送注册请求消息。
步骤1011、P-CSCF对注册请求消息中的归属网络地址使用DNS协议解析,获得UE的归属网络I-CSCF的地址,通过图6所示的方法选择合适的信令链路,通过信令链路向I-CSCF转发注册请求消息。
步骤1012、I-CSCF收到注册请求消息后,通过HSS查询用户注册状态。
步骤1013、HSS向I-CSCF发送包含地址信息的注册消息。
步骤1014、I-CSCF向S-CSCF发送注册消息。
步骤1015、S-CSCF收到注册消息,检查UE提供的鉴权响应,如果匹配,则将用户的相关信息保存到HSS中,并更新HSS的注册信息,请求下载用户的签约数据。
步骤1016、HSS向S-CSCF发送签约数据。
步骤1017、S-CSCF收到签约数据后,向I-CSCF发送注册成功确认消息。
步骤1018、I-CSCF通过图6所示的方法选择合适的信令链路,通过信令链路向P-CSCF转发注册成功确认消息。
步骤1019、P-CSCF向UE转发注册成功确认消息。
从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在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中设置通用信令传输协议,所述通用信令传输协议接收应用层向下层或传输层向上层发送的信令消息,在收到所述信令消息,并且确定所述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时,选择信令链路,根据选择的所述信令链路将所述信令消息发送到网络中;所述通用信令传输协议收到来自所述应用层或所述传输层的所述信令消息,并且确定所述目的地址为本地地址时,将所述信令消息发送给所述应用层,从而在IP网络传送信令消息中,提高了信令消息的转发效率,增加了处理每个转发请求的速度,提高了网元处理的能力,并且提供了信令链路的冗余备份、拥塞流控等机制,满足电信级信令设备连接的收敛和复用,如果网元之间部署了防火墙,由于已经在信令网组网时,指定了信令链路的地址和端口号,可以穿越防火墙。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传送信令消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中在设置通用信令传输协议层,该方法包括所述通用信令传输协议接收应用层向下层或传输层向上层发送的信令消息,在收到所述信令消息,并且确定所述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时,选择信令链路,根据选择的所述信令链路将所述信令消息发送到网络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信令传输协议收到所述信令消息,并且确定所述信令消息中的所述目的地址为本地地址时还包括所述通用信令传输协议将所述信令消息发送给所述应用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信令传输协议是按照下列方法选择所述信令链路的A、所述通用信令传输协议根据所述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和路由选择信息选择对应的消息路由;B、所述通用信令传输协议根据所述目的地址和选择的所述消息路由,选择对应的链路组;C、所述通用信令传输协议从选择的所述链路组中,选择所述信令链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通用信令传输协议对所述信令链路进行链路管理;所述链路管理包括信令链路倒换、倒回、重选路由、信令链路管理阻断、信令业务流量控制、信令路由查询、信令链路启用、恢复和/或退出。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通用信令传输协议对所述消息路由进行路由管理;所述路由管理包括消息路由的阻断或解除阻断、禁止或允许传递、受控传递、路由测试和/或拥塞测试。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应用层协议接口设置应用层协议端口号与所述应用层的对应关系,则所述通用信令传输协议收到所述信令消息,并确定所述信令消息中的所述目的地址为本地地址后还包括根据所述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将所述信令消息发送给所述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对应的应用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信令传输协议将所述信令消息通过选择的所述信令链路对应的适配接口发送到网络中。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后,根据选择的所述信令链路将所述信令消息发送到网络中前还包括在所述信令消息中构造包含目的地址、所述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和所述路由选择信息的通用信令传输协议包头;如果所述信令消息来自传输层,则在收到信令消息后还包括解析所述信令消息中的所述通用信令传输协议包头。
9.一种信令设备,其特征在于,该信令设备包括消息识别模块,用于接收应用层向下层或传输层向上层发送的信令消息,识别所述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地址;消息路由模块,用于在所述消息识别模块接收的所述信令消息中的所述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时,选择信令链路,根据选择的所述信令链路将所述信令消息发送到网络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设备还包括消息分配模块,用于在所述消息识别模块接收的所述信令消息中的所述目的地址为本地地址时,将所述信令消息发送给所述应用层。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设备还包括路由选择模块,用于在所述消息识别模块收到所述信令消息后,根据所述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和路由选择信息选择对应的消息路由;链路组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的地址和所述路由选择模块选择的所述消息路由,选择对应的链路组;链路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链路组选择模块选择的所述链路组,选择对应的所述信令链路;所述消息路由模块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链路选择模块选择的所述信令链路将所述信令消息发送到网络中。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设备还包括链路管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信令链路进行链路管理;所述链路管理包括信令链路的倒换、倒回、重选路由、信令链路管理阻断、信令业务流量控制、信令路由查询、信令链路启用、恢复和/或退出。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设备还包括路由管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消息路由进行路由管理;所述路由管理包括消息路由的阻断或解除阻断、禁止或允许传递、受控传递、路由测试和/或拥塞测试。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分配模块还包括应用模块,用于根据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和设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与所述应用层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应用层;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信令消息发送给所述应用模块确定的所述应用层。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设备还包括传输接口模块,用于提供所述消息路由模块与传输层的适配接口。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设备还包括封装模块,用于在所述消息识别模块收到的所述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时,根据选择的所述信令链路将所述信令消息发送到网络中前,在所述信令消息中构造包含所述目的地址、所述目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和所述路由选择信息的通用信令传输协议包头;解析模块,用于在所述消息识别模块收到的所述信令消息来自传输层时,解析所述信令消息中的所述通用信令传输协议包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送信令消息的方法,在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中设置通用信令传输协议,该方法包括所述通用信令传输协议接收应用层向下层或传输层向上层发送的信令消息,在收到来自所述应用层或所述传输层的所述信令消息,并且确定所述信令消息中的目的地址为异地地址时,选择信令链路,根据选择的所述信令链路将所述信令消息发送到网络中。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网际协议网络信令消息转发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信令设备。
文档编号H04L12/54GK101022461SQ20071009095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8日
发明者李辉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