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5338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讯领域,特别关于包含传输装置的无线传输装置、系统及方法,以从一第一通信层到一第三通信层传送聚合(aggregated)数据, 并补填(padding)该传输。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无线局域网络包含三层第一通信层,即一主机,以传送数 据或信息帧,如一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AC Service Data Unit, MSDU),到第二通信层;第二通信层,用于缓冲从主机传送的数据或信息帧, 且传送该数据或信息帧到第三通信层。每一个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都 对应一描述,如一传送描述符(TX Descriptor),记录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 据单元的属性与储存地址。储存地址用以定位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的 地址。当第二通信层随机地获取传送机会(Transmission Opportunities, TX0P)以传送储存在一缓冲器中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时,除了储存在 如芯片等硬件外,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是储存在第二通信层的缓冲器 中。其中传送机会是用来从第一通信层传送数据单元到第三通信层。然后, 系统在本次传送机会期间传送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 一旦介质访问控 制服务数据单元被成功传送,缓冲器释放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如果 不成功,芯片重新获取一新传送机会且重新传送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 必须注意的是每一次只能传送一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在传输时,系统必须符合一临界时间需求,即连续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 数据单元在传输过程中,其延时不能超过一短帧间距(Short Inter Frame Space, SIFS)。如果超过,传送机会将会被强迫中止且系统将必须找寻另一 传送机会进行传输。通常短帧间距是10微秒。
图1为一现有无线局域网络传输的流程图。在步骤101,系统获取一传送 机会以传送数据。在步骤102, 一传送描述符被读取,且传送描述符所指向的 一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被储存于一缓冲器。此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是以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 Protocol Data Unit, MPDU)的格 式被传送。在步骤103中,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被传送到第三通信层。然后 执行步骤104以判断是否已接收第三通信层产生的一确认信号,其中确认信 号指出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成功地被第三通信层接收。如果判断是肯 定的,在步骤105中, 一传输状态被传回用以释放己成功传送的介质访问控 制服务数据单元。在步骤106中,读取一新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以 传输。在步骤104中,如果判断是否定的,则将再次执行步骤103且介质访 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将再次被重新传送。在执行步骤106后,执行步骤107 以判断该传送机会是否已终止,如果判断是否定的,则再次执行步骤102;如 果判断是肯定的,则执行步骤108以终止传输。一新的无线局域网络规格,如IEEE 802. IIN标准,支持一次传输多个介 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根据IEEE 802. IIN标准,多个介质访问控制服务 数据单元可以聚合成一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Aggregated MSDU, A-MSDU〉、 一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或者承载于一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 单元的一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且多个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 元可被聚合成 一 聚合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Aggregated MPDU, A-MPDU)。一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或者一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被 一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所承载。多个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可被 聚合成一聚合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与聚合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两者 均有数据长度的限制。在传输期间,第一通信层可连续地传送一新的介质访
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到第二通信层,且此新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可 与先前已经聚合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进行聚合,经过聚合而产生的 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在后续的传输中可被重新传送。然而,IEEE802. IIN标准并未定义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的传输。因此, 一个可以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单元且符合上述临界时间要求的无线 传输方法在此领域中是迫切需要的。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一第二通信层执行的无线传输方法,以自一第一通信层传输一数据至一第三通信层;无线传输方法包含自第一通信层撷取一与多个待传送信息帧有关的信息,以及根据此信息,将多个待传送信息帧聚合 在一预定长度内并传送至第三通信层,其中多个待传送信息帧形成此数据。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传输装置,位于一第二通信层,以自一第一通信层传输一数据至一第三通信层,无线传输装置包含一接收器及一处理器;接收 器自第一通信层撷取一与多个待传送信息帧有关的信息,处理器根据此信息, 将多个待传送信息帧聚合在一预定长度内并传送至第三通信层,其中多个待 传送信息帧形成此数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传输系统,无线传输系统包含一第一通信层、 一第 二通信层以及一第三通信层;第一通信层用以产生多个待传送信息帧,第二 通信层用以自第一通信层取得一数据,此数据与多个待传送信息帧有关,以 及根据该数据,在一预定长度内,聚合多个待传送信息帧,第三通信层用以 接收己聚合的信息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传输装置,位于一第二通信层,以自一第一通信 层传输一数据至一第三通信层,该无线传输装置包含 一自所述第一通信层 撷取一与多个待传送信息帧有关的信息的手段(means);以及一根据该信息, 聚合多个待传送信息帧于一预定长度内至该第三通信层的手段;其中待传送
信息帧形成该数据。本发明通过对待传送信息帧有关的信息进行撷取操作,并根据所撷取的 信息聚合待传送信息帧的方法,确保无线传输系统实时更新聚合参数;并且 多个信息帧可以同时被传送且符合临界时间的要求,进而定义了一种稳定、 高效的传输机制。


图1为一现有无线局域网络传输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图3a至图3e是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聚合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与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的聚合程序的示意图;图4a至图4b是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已聚合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 据单元的补填传输示意图;图5a至图5b是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提供已聚合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 据单元的补填传输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无线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是一种无线传输方法,通过第二通信层将数据 单元从第一通信层传送至第三通信层。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方 法流程图。在步骤201中,获取一个传送机会。数据单元为信息帧格式且可 以表示为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介 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及聚合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以下所提及的 数据单元等同于信息帧。在步骤202中,读取一传送描述符。传送描述符包含数据单元的属性及地址。地址指向一存储器的储存位置,其中,存储器用 于储存数据单元。且在步骤202中数据单元是为未确认的。在步骤203中, 更新一查询表的聚合参数。在此实施例中,聚合参数包含介质访问控制服务 数据单元的数目、总长度、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位图(bitmap)及
确认位图。査询表中为一聚合记录。在步骤204中,判断是否允许聚合。如 果允许,则执行步骤205,且根据确认位图,读取另一个传送描述符以撷取一 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加以聚合,其中确认位图记录每一个介质访问控 制服务数据单元先前的一次传输结果。在步骤204中,如果不允许聚合,则 执行步骤209。关于步骤209的详细叙述请参照后续说明。在步骤205之后, 执行步骤206以判断是否允许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聚合在步骤205 中所撷取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如果允许聚合,则执行步骤208以 更新查询表的聚合参数。如果不允许聚合,则执行步骤207以判断是否允许 聚合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聚合步骤205中所撷取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 数据单元。如果允许聚合,则执行步骤208以更新聚合参数。在步骤208之 后,再次执行步骤205以撷取另一个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在此实施例中,在步骤207中,如果不允许聚合,则表示聚合介质访问 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以及聚合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两者并不被允许聚合 更多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允许聚合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会 在传输期间根据査询表而被聚合。 一聚合记录是根据这些允许聚合的介质访 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的聚合参数所产生。在步骤208中,查询表的聚合介质 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位图储存这些允许传送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 的目标格式,其中目标格式代表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的传输格式。然 后执行步骤209,根据查询表(即为一聚合记录)传送已聚合的介质访问控制服 务数据单元至第三通信层,且这些已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被依序 传送。在步骤210中,从下一通信层回传的一传输确认信号会被撷取且査寻表 中的确认位图根据此确认信号而被更新,且确认信号至少与一信息帧有关。 在步骤211中,回传传输状态以释放已成功传输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 元,其中仅在这些连续聚合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的第一介质访问控 制服务数据单元被成功传输时,才会释放这些己成功传输的介质访问控制服
务数据单元。确认信号也指出传送失败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表示为 未确认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其由待传送信息帧形成。因此,确认 信号是关于多个信息帧的传输结果并指出这些信息帧是否连续。其中传送失 败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接着与从第一通信层接收的新的介质访问控 制服务数据单元聚合,且在下一次传输中再次被传送。在步骤212中,查询 表(聚合记录〉根据确认信号而被更新,且根据査询表,这些传送失败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可以被选取并加以聚合。然后执行步骤213,判断传送 机会是否己结束。如果未结束,则再次执行步骤202以读取另一传送描述符。 如果已结束,则执行步骤214以在本次传送机会中终止传输。必须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制上述步骤的执行顺序。例如,步骤206可 以在步骤207之后被执行。图3a至图3e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聚合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 元与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的聚合程序的示意图。聚合程序在第二 通信层中运作,且被聚合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会被传送到第三通信 层。此次聚合将一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解译为一数据单元,而多个介 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被聚合成一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且多 个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被聚合成一聚合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 更具体而言,如果确认位图是8个比特,则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 位图将需要16个比特,因为每一个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需要2个比特 来代表"0"、 "1"、 "2"以及"3"。这些比特的数量与值是用于清楚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确认位图比特可以为"o"或"i",其中比特'r表示一传送成功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而比特"0"表示一传送失败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 单元。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的位图比特可以为"0"、 "1"、 "2"或 "3"。其中,比特"0"意指一个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单独地包含比特"0"
所表示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比特"1"意指一个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数据单元包含一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且由比特"1"所表示的介 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是在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中的一第一 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比特"3"意指一个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包含一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且由比特"3"所表示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是为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中的一最后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比特"2"意指一个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包含一聚合介质访问控制 服务数据单元,且由比特"2"所表示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在聚合 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中为一中间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在第二实施例中,聚合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的预定长度是为10K 字节,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的预定长度是为4K字节,目前的确认 位图是为00111000且在聚合之前目前的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位图 是为00123000。第一比特与第二比特两者均为0,意指在上一次的传输中, 第一以及第二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以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的格 式分别传输,但传输失败。确认位图的第三比特到第五比特均为"1",意指在之前的传输期间,第 三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到第五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被聚合成另 一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并放入另一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 加以传输,且被成功地传送。在聚合前,从第一通信层所撷取的三个新的介 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分别被表示为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三303,介 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四304与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五305。因为最后聚合的第一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传送失败,这些已成功 传送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并未被释放。第一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 单元与第二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分别被表示为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 单元一 301与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二 302,且将再次以介质访问控制协
议数据单元的格式被传送并被表示为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一 3111与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二3112,以供后续传输。在一开始时,两个均有2K字节长度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一 301 与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二 302被读取,且被判断为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数据单元一 3111与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二 3112以供后续传输,如图 3a所示。然后,读取一具有2K字节长度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三303且放 入一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三322。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三322将 被判断是否可被聚合成一聚合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因为聚合介质访 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的预定长度为10K字节,故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 三322可被聚合成一聚合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且以聚合介质访问控 制协议数据单元3表示。在此时,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三322只包含 如图3b所示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三303。如此一来,介质访问控制 服务数据单元三303被表示成在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位图中的一 个"0",且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位图为00123000。然后, 一具有2K字节长度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四304被读取, 且判断是否与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三303聚合且形成一聚合介质访问 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因为一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的预定长度为4K 字节,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四304可被聚合成一具有介质访问控制服 务数据单元三303的一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32。此时,如图3c所 示,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三303以及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四304 被判断是否以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三322的格式传送。因此,介质访 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三303被表示为在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位图 中的一个"1",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四304被表示成"3",且聚合介 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位图为00123130。当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 元三303与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四304时,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 据单元32达到预定长度。最后,读取一具有2K字节长度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五305。根 据上述相同的原则,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五305可被放入一介质访问 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四333加以传输。此时,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四333 只包含如图3d所示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五305。因此,介质访问控 制服务数据单元五305被表示为在该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位图中 的一个"0"且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位图为00123130。介质访问控 制服务数据单元数量为5,总长度为IOK字节,且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 单元位图为00123130。如图3e所示,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一3111、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 据单元二 3112、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三322与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 单元四333被包含在聚合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3中加以传输。介质访 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三322包含聚合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32。然后, 读取聚合参数与确认位图,且这些聚合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以这些 目标格式,如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或聚合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 格式,被传送至第三通信层,其中目标格式代表已聚合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 数据单元的传输格式。为符合临界时间的要求,当第二通信层不能及时地传送这些已聚合待传 送信息帧的任何部分时,本发明提供一补填传输的方法。图4a至图4b是为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已聚合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的补填传输示意 图。在第三实施例中,在第二通信层中一缓冲器的容量是等于或大于一个介 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的长度,其意指一个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可 在被完全地缓冲且不会发生下溢的情况下,被传送至第三通信层。在第三实施例中,假设己获取一传送机会且五个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 单元41、 42、 43、 44、 45被聚合以便传输。在图4a中, 一聚合介质访问控 制协议数据单元40包含五个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41、 42、 43、 44、 45
以传输。如果没有下溢,这些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41、 42、 43、 44、 45可被传送至第三通信层。图4b显示一有下溢发生的传输。在时间tl时, 对一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一41的传输已结束,但下一个介质访问控制 协议数据单元二42尚未准备好。 一补填定界符(Padding Delimiter, PD) 401 随后被传输。此次补填将持续到时间t2,在时间t2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 元二42已准备好传输。同样地,在时间t3,在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三 43已传输后,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四44尚未准备好,所以补填定界符 402被传输。在时间t4,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四44已准备好传输。在 时间t5,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四44已被传输,但聚合介质访问控制协 议数据单元的剩余空间不足以传送一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五45。因此 一补填定界符403用来补填此空间。
在第三实施例中,当下溢发生时,虽然无法传送所有五个介质访问控制 服务数据单元,但通过补填传输的方式,五个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中 的四个仍然可以被传送,使传送机会保持有效状态。
图5a至图5b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提供已聚合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 单元的补填传输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信层的缓冲器的容量小于一 个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的长度。并且假设已获取一传送机会且五个介 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51、 52、 53、 54、 55已聚合以便传输。
在图5a中, 一聚合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50包含五个介质访问控 制协议数据单元51、 52、 53、 54、 55以便传输。如果没有发生下溢,这些介 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51、 52、 53、 54、 55可被传送至第三通信层。图5b 显示传输有下溢发生,在时间tl时,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一 51没有 被完整地传送,其意指储存在缓冲器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一 51的部 分已用尽且发生下溢。在此时,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一51的传输被略 过,且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一 51的剩余空间被一补填定界符501所补 填。在时间t2时, 一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二 52己准备好传输。在时
间t3时, 一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三53没有被完整地传送,且介质访 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三53的剩余空间被一补填定界符502所补填。在时间t4 时,传送一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四54。在时间t5时,传送一介质访问 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五55。
在第四实施例中,当每次下溢发生时,目前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 会被忽略。通过补填发生下溢的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的剩余空间,使 得其它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仍然可以被传送,保持传送机会有效状态。
图6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无线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 通信层中一无线传输装置用于从一第一通信层至一第三通信层传送数据。此 无线传输装置包含一接收器601、 一处理器603、 一选择电路605、 一更新电 路607、 一补填电路609、 一缓冲器611与一査询表613。接收器601用以从 第一通信层撷取关于待传送信息帧的信息,因此,接收器601读取包含在一 传送描述符615的信息602。处理器603用以根据信息602聚合这些待传送信 息帧,其中待传送信息帧被选择电路605选取。信息602也应用来更新查询 表613的聚合参数。选择电路605用以根据査询表613选取待传送信息帧。 更新电路607用以当从第三通信层接收到一确认信号604时更新査询表613。 在处理器603完成聚合之后,缓冲器611在传输之前缓冲待传送信息帧的内 容。补填电路609用以在下溢时补填该传输。接收器601、处理器603、选择 电路605、更新电路607、补填电路609、与缓冲器611的功能相似于在第一、 第二、第三、第四与第五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相应功能,且因此,可执行所有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步骤。
上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与第五实施例可被应用于从一第一通信 层至一第三通信层传送数据的一无线传输系统。
权利要求
1. 一种无线传输方法,执行于一第二通信层,以自一第一通信层传送一数据至一第三通信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传输方法包含自所述第一通信层撷取一信息,所述信息与多个待传送信息帧有关;以及根据所述信息,聚合所述多个待传送信息帧于一预定长度内,以传送至所述第三通信层;其中所述待传送信息帧形成所述数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根据一查询表,选取所述多个待传送信息帧以聚合。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接收 一确认信号自所述第三通讯层,其中所述确认信号与至少一信息帧有关,若 所述确认信号是关于一所述信息帧的传输结果,则更新所述查询表;若所述 确认信号是关于所述多个信息帧的传输结果,则更新所述查询表并指出所述 多个信息帧为连续或不连续。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多个待传 送信息帧为一数据单位。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含多个 地址,指向一存储器的储存位置,所述存储器储存所述多个待传送信息帧。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包含一目 标格式,以表示所述多个待传送信息帧中的至少一个。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一通信层 撷取一信息的一执行时间是在10微秒以内。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当所述第二通信层无法及时传输所述多个已聚合的待传送信息帧的任何 一部分时,补填所述传输。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提供一缓冲器,在传输所述数据之前,缓冲所述多个待传送信息帧。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的容量等于或大于一信息帧的长度。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的容量小于一信息帧的长度。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根据一査询表,选取所述多个待传送信息帧。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接 收一确认信号自所述第三通讯层,其中所述确认信号与至少一信息帧有关, 若所述确认信号是关于一所述信息帧的传输结果,则更新所述査询表;若所 述确认信号是关于所述多个信息帧的传输结果,则更新所述查询表并指出所 述多个信息帧为连续或不连续。
14.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多个待 传送信息帧为一数据单位,是由所述第一通信层所形成。
15.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含多 个地址,指向一存储器的储存位置,所述存储器储存所述多个待传送信息帧。
16.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含一 目标格式,以表示所述多个待传送信息帧中的至少一个。
17.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一通信 层撷取一信息的一执行时间是在io微秒以内。
18.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当所述 第二通信层无法及时传输所述多个已聚合的待传送信息帧中的任何一部分 时,补填所述传输。
19. 一种无线传输装置,位于一第二通信层,以自一第一通信层传送一数 据至一第三通信层,所述无线传输装置包含一接收器,以自所述第一通信层撷取一与多个待传送信息帧有关的信息;以及一处理器,根据所述信息,聚合所述多个待传送信息帧于一预定长度内,以传送至所述第三通信层;其中所述待传送信息帧形成所述数据。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选择电路,以根据一查询表,选取所述多个待传送信息帧以聚合。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更新电路,其中所述确认信号与至少一信息帧有关,若所述确认信号是关于一所述信息帧的传输结果,则更新所述查询表;若所述确认信号是关于所述多个信息帧的传输结果,则更新所述查询表并指出所述多个信息帧为连续或不 连续。
22.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多个待传送信息帧为一数据单位。
23.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含多个地址,指向一存储器的储存位置,所述存储器储存所述多个待传送信息帧。
24. 如权利要求19项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含一目标格式,以表示至少一个所述多个待传送信息帧。
25.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自所述第一通信层撷取所述信息的一执行时间是在io微秒以内。
26.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补填电路,当所述第二通信层无法及时传输所述多个已聚合的待传送信息帧中 的任何一部分时,补填所述传输。
27.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缓冲器,以在传输所述数据之前,缓冲所述多个待传送信息帧。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的容量等于或大于一信息帧的长度。
29.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的容 量小于一信息帧的长度。
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选 择电路,用以根据一查询表,选取所述多个待传送信息帧以聚合。
31.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更新电路,其中所述确认信号与至少一信息帧有关,若所述确认信号是关于一所述信息帧的传输结果,则更新所述查询表;若所述确认信号是关于所述多 个信息帧的传输结果,则更新所述查询表并指出所述多个信息帧为连续或不 连续。
32.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多个待传送信息帧为一数据单位。
33.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含多个地址,指向一存储器的储存位置,所述存储器储存所述多个待传送信息帧。
34.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含一 目标格式,以表示所述多个待传送信息帧中的至少一个。
35.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补 填电路,当所述第二通信层无法及时传输所述多个已聚合的待传送信息帧的 任何一部分时,补填所述传输。
36. —种无线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传输系统包含一第一通信层,用以产生多个待传送信息帧;一第二通信层,用以自所述第一通信层取得数据,所述数据与多个待传 送信息帧有关,以及根据所述数据,在一预定长度内,聚合所述多个待传送 信息帧;以及一第三通信层,以接收所述多个已聚合信息帧。
37.—种无线传输装置,位于一第二通信层,以自一第一通信层传输一数 据至一第三通信层,所述无线传输装置包含一自所述第一通信层撷取一与多个待传'送信息帧有关的信息的手段;以及一根据所述信息,聚合所述多个待传送信息帧于一预定长度内至所述第三通信层的手段;其中所述待传送信息帧形成所述数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一第一通信层至一第三通信层传送聚合数据单元的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无线传输系统包含一装置;该装置包含一接收器与一处理器;无线传输系统从第一通信层至第三通信层传输聚合数据单元;一种在一第二通信层执行的无线传输方法,以传送一数据自一第一通信层至一第三通信层,包含步骤自第一通信层撷取一信息;根据该信息,在一预定长度内聚合待传送信息帧,以传送至第三通信层;该多个待传送信息帧形成该数据。本发明通过对待传送信息帧的信息进行撷取操作,并根据所撷取信息聚合待传送信息帧的方法,确保无线传输系统实时更新聚合参数;并且多个信息帧可以同时被传送且符合临界时间要求,定义一种稳定高效的传输机制。
文档编号H04L12/28GK101212379SQ20071010554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8日
发明者曹文龙 申请人: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