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元拓扑结构的生成方法

文档序号:765851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网元拓扑结构的生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网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网元拓朴结构的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网络层网管(NMS)是TMN中定义的网管分层体系中的一层,它基于网元层网管(EMS),实现电信网的集中监控和综合管理。NMS不直接接入设备,而是接入EMS,因此,NMS系统中的网元配置数据均从EMS上载获得。其组网关系如图l所示。集中监控是网络层网管的重要功能。通过将所接入的各EMS下的网元的数据上载,实现网元数据的汇总,从而提供全网的拓朴浏览和数据统计。其中,在生成全网拓朴时,面临着各EMS所辖网元坐标重复的问题。举例说明假如在EMS1中存在一个网元的坐标为(320,240),在EMS2中也存在一个网元坐标为(320,240),则在NMS中将这两个网元显示在同一拓朴上时,如果坐标不进行转换,其图标将会发生重叠,这给全网的拓朴浏览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网元拓朴结构的生成方法,可以避免图标重叠带来的全网拓朴浏览的不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元拓朴结构的生成方法,获得n个网元层网管EMS及其所辖网元的坐标后,将各个EMS所辖网元的X坐标和Y坐标分别转换到一设置的范围内,同一EMS所辖的网元至少有一个坐标不同,且不同EMS所辖网元的X坐标范围和Y坐标范围中至少有一个互不重叠,然后按照转换后的网元坐标生成全网的网元拓朴结构。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在转换时,同一EMS下各网元之间的X坐标和Y坐标的差值保持不变。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在转换时,各个EMS所辖的X坐标范围之间的间隔与相应EMS的X坐标的差值相等,各个EMS所辖的Y坐标范围之间的间隔和相应EMS的Y坐标的差值相等。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其中对各网元X坐标的转换包括以下步骤(a)按照EMS自身X坐标从小到大的顺序对n个EMS进行排序,记为EMS—1EMS—n;(b)对EMS—1所辖网元,4姿7>式Xjnew一l=Xjold_l-Xmin一l进4亍转换;其中,Xjnew—1为转换后的第j个网元的X坐标,Xjold—1为转换前的第j个网元的X坐标,Xmin一l为EMS—1所辖网元的X坐标的最小值;(c)对其它EMS—i所辖网元,i=2,3,...,n,按公式Xjnew—i=Xjold—i+Li-Xmin—i进行转换,其中,Xjnew—i和Xjold—i分别为EMS—i下第j个网元转换后和转换前的X坐标,Xmin_i为EMS—i所辖网元的X坐标的最小值;Li=L(i-l)+Ii+W(i-1),i>2,Ll=0,Ii为EMS—i的X坐标减去EMS—(i隱l)的X坐标得到的差值,W(i-l)为EMS_(i-1)所辖网元的X坐标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得到的差值。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其中对各网元Y坐标的转换包括以下步骤(a)按照EMS自身Y坐标从小到大的顺序对n个EMS进行排序,记为EMS—1~EMS—n;(b)对EMS—1所辖网元,按公式Yjnew一l=YjoldJ—Ymin_l进4亍转换;其中,Yjnew—1为转换后的第j个网元的Y坐标,Yjold—1为转换前的第j个网元的Y坐标,Ymin—1为EMS—1所辖网元的Y坐标的最小值;(c)对其它EMSj所辖网元,i二2,3,…,n,按公式Yjnew_i=Yjoldj+Li—Ymin—i进行转换,其中,Yjnew—i和Yjoldj分别为EMS一i下第j个网元转换后和转换前的Y坐标,Ymin_i为EMS—i所辖网元的Y坐标的最小值,Li=L(i隱l)+Ii+W(i-l),L1=0,Ii为EMS_i的Y坐标减去EMS—(i陽l)的Y坐标得到的差值,W(i-l)为EMS—(i-1)所辖网元的Y坐标最大值减去Y坐标最小值得到的差值。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网元拓朴结构是由网络层网管NMS运算生成的。本发明提供的坐标转换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使NMS上载的各EMS的网元显示在同一拓朴时,坐标不会发生重叠。2、同一EMS下各网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不变。3、各EMS网元群的相对位置关系,与NMS上创建各EMS管理节点时其相对位置关系一致。4、转换之后的全网拓朴清晰直观。图1是网络层网管、网元层网管与电信网关系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三个EMS的位置关系图;图3A、图3B和图3C是实施例中三个EMS内网元的位置关系图;图4是实施例中转换前的全网拓朴图;图5是实施例中转换后的全网拓朴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网元拓朴结构的生成方法,应用于网络层网管NMS与n个网元层网管EMS(n>l)连接的系统中,分别对网元的X、Y坐标进行转换,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n个EMS对应的管理节点按照EMS自身X坐标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并记录下排序结果;排序后的结果可以记录为EMS—1、EMS—2、...EMS_i...EMS一n;上述排序结果可以分别存入到各自的链表中;步骤二找出各个EMS所辖网元中,x坐标的最大值Xmax和最小值Xmin,由最大值Xmax减去最小值Xmin计算得出各EMS所辖网元坐标的横向跨度W;即横向跨度Wi=Xmax—i-Xmin—i;步骤三设置偏移指示器,用于记录坐标转换中当前EMS的整体偏移值L,并将指示器的初始值设置为0;步骤四按照步骤一中的排序结果对第1个EMS下各个网元的X坐标进行转换,即将每一个网元节点的X坐标减去该EMS所辖网元中的X坐标的Xmin值,得到新的X坐标值,根据此值对第1个EMS其下网元坐标进行转换;其转换公式为Xjnew—1=Xjold—1-Xmin—1;其中,Xjnew—1为转换后的第j个网元的X坐标,Xjold—1为转换前的第j个网元的X坐标,Xmin—1为第一个EMS下网元X坐标的最小值;步骤五按照步骤(a)中的排序结果对第2个EMS下各个网元的X坐标进行转换,转换前,需要先增加偏移指示器的值L,增加的值是横向跨度W和横向间距的相加值,即L2=I2+Wl其中,Wl是前一个EMS,即EMS—1所辖网元的X坐标的一黄向^争度;12是当前EMS,即EMS—2相对EMS—1的4黄向偏移,即EMS—2的X坐标减去EMS—1的X坐标得到的值。步骤六调整完偏移指示器后,对第2个EMS所辖网元的X坐标进行转换,其转换公式为Xjnew—2=Xjold一2+L2-Xmin—2;其中,Xjnew—2为转换后的第j个网元的X坐标,Xjold_2为转换前的第j个网元的X坐标,Xmin—2为EMS_2所辖网元的X坐标的最小值;步骤七依次对第3个、第4个直至到第n个EMS所辖网元的X坐标进行转换,完成全部网元X坐标的转换;其转换公式可以统一描述为Xjnew—i=Xjold—i+Li-Xmin—i。其中,Xjnew—i为EMS—i下第j个网元转换后的X坐标,Xjold—i为EMS—i下第j个网元转换前的X坐标,且有Li=L(i-l)+Ii+W(i-l),i^2,L(1)=0其中Ii为EMS—i相对EMS—(i-1)的横向偏移值即EMS—i的X坐标减1EMS—(i-1)的X坐标得到的差值,W(i-l)为EMS—(i-1)所辖网元的X坐标的横向跨度即所辖网元的X坐标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得到的差值,Xminj为EMS一i所辖网元的X坐标的最小值。步骤八完成X坐标的转换后,先将偏移指示器的值复位为0,再按照同样的方法对所有EMS所辖网元的Y坐标进^"转换,即可完成全部的坐标转换过程;在Y坐标转换过程中,只需将上面公式中的X替换为Y。此时公式中W表示的是各EMS所辖网元坐标的纵向跨度,I表示的是EMS之间的纵向偏移值。步骤九完成EMS所辖的X、Y坐标的转换,根据转换后的网元坐标生成拓朴结构,这样网元节点显示在同一拓朴中就不会重叠。为了使得转换方法在系统内更具普适性,系统首先抽象出具有坐标属性的标准节点4妄口,该^接口定义了获得和改变一个节点的X、Y坐标的方法。在此前提下,下面的坐标转换方法只需针对该接口进行处理即可。当然,待转换的网元节点需要实现该接口,才能适应上面的转换方法。实际的转换过程通过一个静态方法完成,该方法要求输入待转换的EMS管理节点对象链表,同时,每一个EMS管理节点下挂其所辖的网元节点链表。其中,如前面所述,所有EMS管理节点下的网元节点,都实现了标准节点4妄口。下面以某网络层网管的应用实例来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发明。该网管采用面向对象技术,使用java语言实现。转换过程由一个java的静态方法模拟完成,该方法要求输入待转换的若干个EMS管理节点的坐标及其所辖各网元节点的坐标,方法运行后,转换过程完成,输出转换后的各网元节点的坐标。其转换过程是假设待处理的EMS管理节点有三个,拓朴如图2所示,其所辖网元的拓朴如图3A图3C所示。各个节点的坐标值如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在不对网元节点坐标进行转换的情况下,若将三个EMS管理节点所辖网元全部显示在同一拓朴上,则由于坐标值相同,NE1—1、NE2—1、NE3—1重叠在一起,NE1—2、NE2—2、NE3—2重叠在一起,NE2—3、NE3—3重叠在一起,如图4所示,这给拓朴浏览带来很大不便。下面按照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步骤对网元节点进行转换。先对X坐标进行转换,转换过程如下步骤一首先按照X坐标从小到大的顺序对这三个EMS管理节点进行排序,排序结果为EMS2、EMS1、EMS3。步骤二计算各EMS管理节点所辖网元的X坐标的最大、最小值以及横向跨度。结果如下EMS1:Xmin=10,Xmax=210,W=200EMS2:Xmin=10,Xmax=210,W=200EMS3:Xmin=10,Xmax=210,W=200步骤三设置偏移指示器,并设置初始值为O。步骤四根据步骤一排序的结果对第1个EMS节点,即EMS2进行网元X坐标的转换,转换结果如下NE2—1转换后X坐标值=10-10=0NE2—2转换后X坐标值=210-10=200NE2—3转换后X坐标值=150-10=140步骤五调整偏移指示器的值。第一部分为EMS2的横向跨度200,第二部分为EMS1和EMS2的横向间距100-50=50。调整后,偏移指示器的值为200+50=250。步骤六对EMS1进行所辖网元X坐标的转换,转换结果如下NE11转换后X坐标值=10+250-10=250NE1—2转换后X坐标值=210+250-10=450步骤七调整偏移指示器的值。第一部分为EMS1的横向跨度200,第二部分为EMS3和EMS1的横向间距150-100=50。调整后,偏移指示器的值为250+200+50=500。步骤八对EMS3进行所辖网元X坐标的转换,转换结果如下NE3—1转换后X坐标值=10+500-10=500NE3—2转换后X坐标值=210+500-10=700NE3—3转换后X坐标值=150+500—10=640NE3—4转换后X坐标值=50+500-10=540接下来对Y坐标进行转换,转换过程如下步骤一首先按照Y坐标从小到大的顺序对这三个EMS管理节点进行排序,排序结果为EMS1、EMS2、EMS3。步骤二计算各EMS管理节点所辖网元的Y坐标的最大、最小值以及纵向跨度。结果如下EMS1:Ymin=10,Ymax=210,H=200EMS2:Ymin=10,Ymax=210,H=200EMS3:Ymin=10,Ymax=210,H=200步骤三设置偏移指示器,并设置初始值为O。步骤四根据步骤一排序的结果对第1个EMS节点,即EMS1进行网元Y坐标的转换,转换结果如下NE1—1转换后Y坐标值=10-10=0NE12转换后Y坐标值=210-10=200步骤五调整偏移指示器的值。第一部分为EMS1的纵向跨度200,第二部分为EMS2和EMS1的纵向间距120-20=100。调整后,偏移指示器的^f直为200+100=300。步骤六对EMS2进行网元Y坐标的转换,转换结果如下NE2—1转换后Y坐标值=10+300-10=300NE2—2转换后Y坐标值=210+300—10=500NE2—3转换后Y坐标值=10+300-10=300步骤七调整偏移指示器的值。第一部分为EMS2的纵向跨度200,第二部分为EMS3和EMS2的纵向间距120-120=0。调整后,偏移指示器的值为300+200+0=500。步骤八对EMS3进行网元Y坐标的转换,转换结果如下NE3—1转换后Y坐标值=10+500-10=500NE3—2转换后Y坐标值=210+500-10=700NE3—3转换后Y坐标值=10+500-10=500NE3—4转换后Y坐标值=180+500-10=670至此,完成全部转换过程,转换后的各网元坐标如下NE1—1:(250,0)NE1—2:(450,200)NE2—1:(0,300)NE2—2:(200,500)NE2—3:(140,300)NE3—1:(500,500)NE32:(700,700)NE3一3:(640,500)NE3一4:(540,670)转换后的网元节点显示在同一拓朴上如图5所示。各网元坐标不会发生重叠。并且,同一EMS下各网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不变。各EMS网元群的相对位置关系,与NMS上创建各EMS管理节点时其相对位置关系一致。从而使得转换之后的全网拓朴清晰直观。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例如,对于避免网元坐标重叠来说,在转换时,将各个EMS所辖网元的X坐标和/或Y坐标分别转换到一设置的范围内,且不同EMS所辖网元的X坐标范围和Y坐标范围互不重叠即可。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保证同一EMS下各网元之间的X坐标和Y坐标的差值保持不变,使得其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不变;和/或,在转换时,各个EMS所辖的X坐标范围和Y坐标范围之间的间隔与相应EMS的X坐标和Y坐标之间的间隔相等。使得各EMS网元群的相对位置关系与NMS上创建各EMS管理节点时其相对位置关系一致。权利要求1、一种网元拓朴结构的生成方法,获得n个网元层网管EMS及其所辖网元的坐标后,将各个EMS所辖网元的X坐标和Y坐标分别转换到一^L置的范围内,同一EMS所辖的网元至少有一个坐标不同,且不同EMS所辖网元的X坐标范围和Y坐标范围中至少有一个互不重叠,然后按照转换后的网元坐标生成全网的网元拓朴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换时,同一EMS下各网元之间的X坐标和Y坐标的差值保持不变。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换时,各个EMS所辖的X坐标范围之间的间隔与相应EMS的X坐标的差值相等,各个EMS所辖的Y坐标范围之间的间隔和相应EMS的Y坐标的差值相等。4、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对各网元X坐标的转换包括以下步骤(a)按照EMS自身X坐标从小到大的顺序对n个EMS进行排序,记为EMS—1EMS—n;(b)对EMSJ所辖网元,按公式Xjnew—1=Xjold_l-Xmin_l进行转换;其中,Xjnew—1为转换后的第j个网元的X坐标,Xjold—1为转换前的第j个网元的X坐标,Xmin—1为EMS—1所辖网元的X坐标的最小值;(c)对其它EMSj所辖网元,i=2,3,...,n,按公式Xjnewj=Xjoldj+Li-Xmin—i进行转换,其中,Xjnew—i和Xjold—i分别为EMS—i下第j个网元转换后和转换前的X坐标,Xmin一i为EMS—i所辖网元的X坐标的最小值;Li=L(i-l)+Ii+W(i-1),凶,L1=0,Ii为EMS—i的X坐标减去EMS—(i-1)的X坐标得到的差值,W(i-l)为EMS—(i-1)所辖网元的X坐标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得到的差值。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对各网元Y坐标的转换包括以下步骤(a)按照EMS自身Y坐标从小到大的顺序对n个EMS进行排序,记为EMS—1EMS—n;(b)对EMS—1所辖网元,按公式Yjnew—1=Yjold一l-Ymin一l进行转换;其中,Yjnew—1为转换后的第j个网元的Y坐标,Yjold—1为转换前的第j个网元的Y坐标,Ymin—1为EMS—1所辖网元的Y坐标的最小值;(c)对其它EMS_i所辖网元,i=2,3,...,n,按公式Yjnew一i=Yjold—i+Li—Ymin—i进行转换,其中,Yjnew—i和Yjold—i分别为EMS—i下第j个网元转换后和转换前的Y坐标,Ymin一i为EMS—i所辖网元的Y坐标的最小值,Li=L(i-l)+Ii+W(i-1),62,L1=0,Ii为EMS—i的Y坐标减去EMS—(i-1)的Y坐标得到的差值,W(i-l)为EMS_(i-1)所辖网元的Y坐标最大值减去Y坐标最小值得到的差值。6、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元拓朴结构是由网络层网管NMS运算生成的。全文摘要一种网元拓扑结构的生成方法,获得n个网元层网管EMS及其所辖网元的坐标后,将各个EMS所辖网元的X坐标和Y坐标分别转换到一设置的范围内,同一EMS所辖的网元至少有一个坐标不同,且不同EMS所辖网元的X坐标范围和Y坐标范围中至少有一个互不重叠,然后按照转换后的网元坐标生成全网的网元拓扑结构。本发明提供的网元拓扑结构的生成方法,可以避免图标重叠带来的全网拓扑浏览的不便。文档编号H04L12/24GK101145966SQ200710130288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申请日期2007年7月17日优先权日2007年7月17日发明者石浩鸿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