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线通讯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73496阅读:9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线通讯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讯电路,尤其是关于一种实现两个MCU之间 通讯的通讯电路。
技术背景如图1所示,现有的用于两个MCU之间的通讯电路是采用两根数据 线进行通讯,每根数据线均由一个三极管推动,通讯电平一般都是5V。但 是,该种通讯电路具有如下缺点l)如果在数据线比较长的场合,通讯信 号就会衰减比较大,降低了抗干扰能力;2)利用两根数据线进行通讯,浪 费了线材。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 节约线材并且能够提高抗干扰能力的单线通讯电路。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线通讯电路,包括均具有发送端口和接收端口的第一 MCU和第二 MCU,该单线通讯电路 还包括一根数据线、第一电平放大电路、第一电平减小电路、第二电平放 大电路及第二电平减小电路,该数据线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该 第一 MCU的发送端口 、第一电平放大电路及第一连接端串接,该第二 MCU 的发送端口、第二电平放大电路及第二连接端串接,该第二连接端、第二 电平减小电路及第二 MCU的接收端口串接,该第一连接端、第一电平减 小电路及第一MCU的接收端口串接。所述的第一电平减小电路包括串接的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该第 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连接端耦合,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 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基极通过第二电阻连 接,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MCU的接收端口连接,第二电平减小 电路包括串接的第四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该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连 接端耦合,该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连接, 该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基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该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 MCU的接收端口连接。所述的第一电平放大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MCU的发送端口耦合,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连接端耦合,该 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电平放大电路包括第六三极管,该第六三 极管的基极与第二 MCU的发送端口耦合,该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 连接端耦合,该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该第二三极管、第三 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及第六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两个MCU仅通过一根数据线进行通讯,所以 节省了线材;通过电平放大电路将MCU发送的电平数据进行放大,然后 再进行传输,有效的减少了通讯信号的衰减,增强了抗干扰能力。

图1是现有通讯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单线通讯电路包括均具有发送端口和接收端 口的第一MCU1和第二MCU6,该发送端口用于向另外一个MCU发送数 据,该接收端口用于接收来自另一个MCU的数据。该单线通讯电路还包 括一根数据线7、第一电平放大电路3、第一电平减小电路2、第二电平放 大电路5及第二电平减小电路4,该数据线具有第一连接端CN1和第二连 接端CN2,该第一MCU的发送端口、第一电平放大电路及第一连接端串 接,该第二MCU的发送端口、第二电平放大电路及第二连接端串接,该 第二连接端、第二电平减小电路及第二MCU的接收端口串接,该第一连 接端、第一电平减小电路及第一 MCU的接收端口串接,该第一、第二电 平放大电路用于将5V的通讯电平放大为12V,该第一、第二电平减小电 路用于将12V的电平变换为5V的电平,以便于MCU读取。该第一电平减小电路包括串接的第一三极管TRl和第二三极管TR2,该第一三极管TR1的基极与第一连接端CN1耦合,该第一三极管TR1的 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TR2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3连接,该第二三极管 TR2的发射极和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12连接,该第二三极管TR2的集电极 与第一 MCU的接收端口 RX1连接。第二电平减小电路包括串接的第四三 极管TR4和第四五极管TR5,该第四三极管TR4的基极与第二连接端CN2耦合,该第四三极管TR4的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TR5的基极通过第三电 阻R23连接,该第五三极管TR5的发射极和基极通过第四电阻R22连接, 该第五三极管TR5的集电极与第二 MCU的接收端口 RX2连接。该第一电平放大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TR3,该第三三极管TR3的基极 与第一 MCU的发送端口 TX1耦合,该第三三极管TR3的集电极与第一连 接端CN1耦合,该第三三极管TR3的发射极接地。第二电平放大电路包 括第六三极管TR6,该第六三极管TR6的基极与第二 MCU的发送端口 TX2 耦合,该第六三极管TR6的集电极与第二连接端CN2耦合,该第六三极 管TR6的发射极接地。该第一三极管TR1和第四三极管TR4为PNP型三 极管,该第二三极管TR2、第三三极管TR3、第五三极管TR5.及第六三极 管TR6均为NPN型三极管。由于采用一根数据线进行通讯,所以通讯数据必须按照软件设定好的 规则进行传送,当一个MCU发送数据时,另外一个MCU必须将发送端 口置0或高阻状态,接收端口开始接收数据。反之亦同。没有数据传送的 时候,数据线处于高电平状态。假如第一 MCU要向第二 MCU发送数据,发送端口 TX2置0或高阻 状态,接收端口 RX2设置为输入状态,发送端口 TX1开始发送数据,5V 电平的数据通过三极管TR3放大后变成了 12V电平的数据,通过数据线传 送,三极管TR4随着信号电平的变化导通、截止,三极管TR4截止的时 候,三极管TR5截止;三极管TR4导通的时候,其集电极电流流经第三 电阻R23和第四电阻R22到地,第四电阻R22上的压降引起三极管TR5 导通,在三极管TR5的集电极产生的信号电平为5V,这个电平信号送到 接收端口 RX2供第二 MCU读取。假如第二 MCU要向第一 MCU发送数据,发送端口 TX1置0或高阻 状态,接收端口RX1设置为输入状态,发送端口 TX2开始发送数据,5V 电平的数据通过三极管TR6放大后变成了 12V电平的数据,该电平的数据 通过数据线传送,三极管TR1随着信号电平的变化导通、截止,三极管 TR1截止的时候,三极管TR2截止;三极管TR1导通的时候,其集电极 电流流经第一电阻R3和第二电阻R12到地,第二电阻R12上的压降引起 三极管TR2导通,在三极管TR5的集电极产生的信号电平为5V,这个电 平信号送到接收端口 RX1供第一MCU读取。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 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单线通讯电路,包括均具有发送端口和接收端口的第一MCU和第二MCU,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根数据线、第一电平放大电路、第一电平减小电路、第二电平放大电路及第二电平减小电路,该数据线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该第一MCU的发送端口、第一电平放大电路及第一连接端串接,该第二MCU的发送端口、第二电平放大电路及第二连接端串接,该第二连接端、第二电平减小电路及第二MCU的接收端口串接,该第一连接端、第一电平减小电路及第一MCU的接收端口串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线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 平减小电路包括串接的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 第一连接端耦合,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 阻连接,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基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该第二三极管 的集电极与第一 MCU的接收端口连接,第二电平减小电路包括串接的第 四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该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连接端耦合,该第四 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连接,该第五三极管的 发射极和基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该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 MCU的 接收端口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线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 平放大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 MCU的发送端 口耦合,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连接端耦合,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 极接地,第二电平放大电路包括第六三极管,该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 MCU的发送端口耦合,该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连接端耦合,该第 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线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 管和第四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该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五三极 管及第六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线通讯电路,它包括第一MCU、第二MCU、一根数据线、第一电平放大电路、第一电平减小电路、第二电平放大电路及第二电平减小电路,该数据线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该第一MCU的发送端口、第一电平放大电路及第一连接端串接,该第二MCU的发送端口、第二电平放大电路及第二连接端串接,该第二连接端、第二电平减小电路及第二MCU的接收端口串接,该第一连接端、第一电平减小电路及第一MCU的接收端口串接。两个MCU仅通过一根数据线进行通讯,所以节省了线材;通过电平放大电路将MCU发送的电平数据进行放大,然后再进行传输,有效的减少了通讯信号的衰减,增强了抗干扰能力。
文档编号H04L25/02GK201114157SQ20072017257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9日
发明者刘建伟, 杨勇练, 董晓勇 申请人: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