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产生无线通信的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7709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产生无线通信的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用于产生无线通信的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产生无线通信,尤其涉及产生信道质量信息。 信道质量信息能够以多种方式来表示,例如用于标识无线通信接收器 的有效信号质量的信道质量指示器。有效信号质量表示接收器可以提供的 任何干扰消除增益、分集合并增益、编码增益等的好处。换言之,给定接 收器的输出信号质量可能明显优于接收器的输入信号质量,所述输入信号
质量通常被表示为接收信号能量与背景噪声和干扰的"原始(raw)"未补 偿的比率。
无线通信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到根据输出信号质量而不是输入 信号质量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的价值,这是因为输出信号质量更好地表示 与解调质量和解码性能有关的实际信号质量。也就是说,假定信道质量信 息被用于链路适配(link adaptation),例如选择适合于向接收器传送的调 制和编码方案(MCS),使用输入信号质量而不是输出信号质量将会引起 长期对传输链路利用不足。
然而,对于某些类型的接收器而言,作为进行中的接收器操作的一部 分来准确地确定输出信号质量不是直接的建议。特别地,非线性接收器在 输入信号质量和输出信号质量之间通常具有复杂的关系。非线性接收器的 例子包括采用连续干扰消除的多级接收器以及联合检测接收器。
此外,即使假定输出信号质量的可计算性,这样的计算在一些情况下 也可能是不准确的。例如,给定接收器可达到的性能取决于多个变量,包 括传播信道条件。 一些信道条件与其他相比转化为更好的接收器性能。因 此,即使对于相同的接收器输入信号,接收器输出信号质量将会根据变化 的信道条件而改变。如果信道条件快速改变,或者输入信号太弱以至于无 法进行可靠的信道估计,则报告输出信号质量,或与输出信号质量有关的 某一度量(metric)可能会引起控制误差。
例如,支持基站可以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无线通信设备的信道质量信息 而执行传送链路适配,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用某一度量(例如信道质量指示 器、速率选择指示器等)来标识信道质量。因此,基站能够调整传送数据 速率,例如根据由设备所才艮告的信道质量指示器来调整。该控制机制在实
10际信道条件与链路适配控制滞后相比緩慢变化的情况下工作得很好。然 而,如果实际传播信道条件与链路适配控制定时相比快速变化,则在考虑 到那些条件的情况下执行链路适配变得不可靠。
概要
根据在此讲授的一个或多个方法和设备实施例,不同的操作模式被用 于根据例如无线通信设备的传播信道估计的可靠性来确定无线通信设备 的信道质量信息。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才莫式下,通过将接收器 输入信号质量映射到在传播信道实现的范围内能够以期望概率支持的数 椐速率来确定信道质量信息。所支持的数据速率可以被定义为能够在期望
的性能要求(例如误块率(BLER))的情况下达到的容许数据速率。此外, 在第二才莫式下,通过将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映射到就与无线通信设备所获 得的当前信道估计相对应的约束范围的传播信道条件而言能够支持的数 据速率或者就特定传播信道实现而言能够支持的数据速率来确定信道质 量信息。
因此,第一模式考虑到在短期传播信道估计不可靠时(例如在与传送 链路适配相关联的时滞与传播信道衰落的相干时间相比很大的情况下)根 据长期传播信道条件产生信道质量信息。相反地,第二才莫式考虑到在短期 传播信道估计可靠时根据短期传播信道条件产生信道质量信息。模态 (Modal)操作能够通过确定无线通信设备所产生的信道估计可靠与否来 驱动。可靠性可以通过评估(evaluate)无线通信设备的移动性(例如移动 速度、多普勒频率等)或通过评估信道估计来确定。
考虑到以上论述,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与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传 送传播信道的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模式下根椐不依赖于信道 估计的第一算法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以及在第二模式下,根据依赖于信 道估计的第二算法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表征与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接 收器类型的接收器性能的接收器性能数据可以被用于在第一和第二模式 下产生信道质量反馈,并且这种产生可以由无线通信设备自身或者由支持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来执行。
例如,无线通信设备或基站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所迷一个 或多个处理电路被配置成基于在第一模式下根据不依赖信道估计的第一 算法产生信道质量信息以及在第二模式下根据依赖于信道估计的第二算法产生信道质量信息来针对无线通信设备所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信号确定
信道质量信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处理电路(一个或多个);故配置 成根据信道估计是否可靠而有选择地在第一或第二模式下操作。
补充上述信道质量信息产生的方法,接收器性能表征方法的一个实施 例包括针对多个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中的每一个,计算多个传播信道实 现中每一个的预期误差率,以及针对所计算的每个误差率,针对每个接收 器输入信号质量计算就每个传播信道实现而言能够支持的数据速率,并且 针对每个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计算与传播信道实现相对应的所支持数据 速率的累积分布函数(CDF)。这样的性能表征数据可以由无线通信设备来 存储或者由支持无线通信网络来存储。通常,性能表征数据对于接收器类 型是特定的,并且能够为不同的接收器类型存储不同的数据。例如,特定 类型的广义RAKE (耙式)(G-RAKE)或者其他最小均方误差(MMSE) 接收器将具有与特定类型的联^^检测(JD)接收器不同的表征数据。类似 地,能够为不同的传iM7接收方式(MSO、 MMO等),甚至为相同的接收 器类型存储不同的性能表征数据。
用于把来自无线通信设备的速率适配反馈提供给支持无线通信网络 的相应方法通过根据与无线通信设备所获得的测量相对应的接收器输入 信号质量以及就传播信道实现的范围而言达到选定数据速率的期望概率、 使用接收器性能数据来选择所支持的数据速率而在第一^t式下操作。在笫 二才莫式下,通过根据与无线通信设备所获得的信道估计相对应的约束范围 的传播信道实现或特定传播信道实现以及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来选择所 支持的数据速率,从而使用接收器性能数据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
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特征和优势。实际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在 阅读以下详细描述时以及在观察附图时将会意识到另外的特征和优势。
附图简述
图l是基站和无线通信设备(例如移动站)的框图,其中根据在此所 讲授的 一个或多个方法实施例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
图2是用于信道质量信息的模态产生的处理逻辑的一个实施例的逻辑 流程图。
图3是用于在图2的环境(context)中选择操作模式的一个实施例的逻 辑流程图。图4是在图2的环境中选择操作才莫式的另 一个实施例的逻辑流程图。 图5是接收器性能表征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逻辑流程图。 图6和7是描绘针对不同类型的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器通过图5的接收器
性能表征方法所获得的接收器性能表征的曲线。
图8是通过使用接收器性能数据而模态地(Modally)产生信道质量信
息的 一个实施例的逻辑流程图。
图9是被配置成产生信道质量信息的无线通信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框图。


图10和图11是在产生信道质量信息的过程中使用的处理电路的实施 例的框图。
图12是被配置成根据无线通信设备的接收信道质量测量来产生信道 质量信息的基站的一个实施例的框图。
详细描述
图1图示了基站10和无线通信设备12,其中针对基站10和无线通信设 备12之间的下行链路而产生的信道质量信息在第一操作模式下不依赖于 当前传播信道估计,而在第二才莫式下依赖于当前传播信道估计。因此,产 生信道质量信息的第一模式可以在下行链路传播信道的估计不可靠的情 况下使用,例如当无线通信设备12相对于基站10高速移动时,或者经受快 衰落条件,或者当接收信号强度对于可靠信道估计而言过低。
在描述上述用于产生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的各种实施例之前,应该理 解的是与产生信道质量信息相关联的处理逻辑能够完全在无线通信设备 12中执行,完全在基站10中执行,或者通过使用基站10和无线通信设备12 这二者而协作地执行。在所有这样的情况下,伴随的处理可以采用硬件、 软件或其任意组合来实施。此外,应该理解的是基站10和无线通信设备12 不局限于任何特定配置,它们也不局限于任何特定无线通信标准或协议。
例如,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2包括蜂窝无线电话或 其他类型的移动站,其纟皮配置用于与包括基站10的支持无线通信网络一起 工作。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基站10可以包括被配置成提供高速下行链路分 组接入(HSDPA)服务的宽带CDMA (WCDMA)基站。
相应地,无线通信设备12可以包括基于WCDMA的接入终端,所述基 于WCDMA的接入终端被配置成向基站10提供信道质量信息或相关反馈,以支持对下行链路传送数据速率进行适配以改变无线通信设备12处的接 收条件。然而,通常无线通信i殳备12可以包括移动站或其他类型的手机、 寻呼机、便携式数字助理(PDA)、掌上型电脑或膝上型计算机,或供其 中使用的无线通信模块,或者基本上任何其他类型的通信设备。
考虑到所述方法的宽的适用性,图2图示了产生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 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应该理解的是所图示的处理步骤中的至少一些可以以 与所图示的次序不同的次序来执行。此外,虽然图示为串行处理,但是所 述方法的实际实施可以包括同时、并行处理,作为进行中的通信操作的一 部分。而且,应该理解的是,所图示的处理可以在基站IO、无线通信设备 12中或在其某一组合中实施。
处理"开始"于确定是否在产生信道质量信息的第一才莫式下操作(步 骤IOO)。如果第一模式被选择,则处理继续以根据不依赖信道估计的第一 算法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步骤102)。相反地,如果第一模式没有被选择, 即笫二操作模式被选择,则处理继续以根据依赖于信道估计的第二算法来 产生信道质量信息(步骤104)。
在此处所讲授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产生信道质量信息的第一才莫式在 快衰落条件期间使用,或者每当条件使得无线通信设备12所获得的短期信 道估计"不可靠"的时候。产生信道质量信息的第二才莫式在慢衰落条件期 间使用,或者更一般地说,每当信道估计可靠时使用。换言之,当信道的 短期估计不可靠时4艮据长期传播信道特性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相反地, 当信道估计可靠时根据短期传播信道特性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
应该理解的是,在此考虑到用于评价信道估计可靠性的各种方法,并 且应该理解的是在一个应用中被认为引起不可靠信道估计的条件在另一 个应用中可能不这样认为。例如,短期信道估计的可靠性可以用衰落速度 对链路适配控制滞后来审视。也就是说,可以根据信道条件相对于所进行 的传送链路适配变化多快而认为信道估计的可靠性更高或更低。在一些实 施例中,链路适配滞后-即报告的信道质量度量和相应的传送链路调整之间 的时间-可以被用于影响是否在产生信道质量信息的过程中考虑短期传 ^f言道条件或者在什么程度上考虑短期传播信道条件。
考虑到这样的变化,图3图示了用于确定是在图2的第一模式下还是在 第二模式下操作的处理逻辑的一个实施例。模态选择处理"开始"于评估
传播信道衰落条件(步骤106)。如将在稍后详细描迷的那样,评估可以包括评价信道估计的可靠性以确定快衰落条件是否适用。在其他实施例中,
快衰落可以通过评估移动性来识别,例如通过评估基站10和无线通信设备 12之间的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信道上的传输的多普勒频移。当然,与短 期信道估计的可靠性有关的其他指示器可以净皮使用,例如,某些服务区可 能会使得信道估计本来就可疑,例如商业区或市区中的无线电扇区。
如果快衰落条件适用(步骤108),则信道质量产生在第一模式下操作, 其中以不依赖于信道估计的方式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步骤110)。相反地, 如果快衰落条件不适用,则以依赖于信道估计的方式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 (步骤112)。
图4图示了用于确定是在图2的第一模式下还是在第二模式下操作的 处理逻辑的另一个实施例。才莫态选择处理"开始"于评估网络使用或负栽 条件(步骤114)。在轻负栽的无线网络中,信道估计的可靠性以及所得到 的信道质量信息能够折衷,即使传播信道衰落条件緩慢变化或者保持静 态。例如,由于作为轻负栽网络的特征的小区间干扰的突发和快速变化, 信道质量以及由此在数据的实际传输期间实现的可支持的数据速率会与 在传输之前所测量的可支持数椐速率大不相同。
因此,如果网络是轻负栽的(步骤116),则选择确定信道质量信息的 第一模式是有利的(步骤118)。相反地,如果网络是更重负载的,或负载 以另外方式更加稳定,则能够根据第二操作才莫式来确定信道质量信息(步 骤119 )。选择使用哪个操作模式用于信道质量信息确定能够被评估和/或应 用于单独的无线通信设备12,或者能够被应用于网络的给定扇区或小区内 的无线通信设备12的集合或子集。例如,第一冲莫式可以;故用于一些无线通 信设备12,而第二模式可以被用于其他。例如,可以根据单独无线通信设 备12的服务需求来设置对使用哪个模式的确定。
注意到,能够以对于无线通信设备12而言不透明或者透明的方式来实 施模态选择。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基站10能够指示多个无 线通信设备12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反々赍与优选操作才莫式相符合的信息。可 替换地,根据网络负栽a,基站10能够接收支持第二操作模式的信息, 但是能够选择忽略该信息中的支持在第一模式下操作的一些或全部。换言 之,基站10可以选择不使用它所接收的全部反馈。
在一些情况下,支持第二才莫式下的操作所需的无线电资源成本与第一 才莫式下的操作相比更高。比如,为了支持第二才莫式下的操作,与第一才莫式
15下的操作所需的相比,无线通信设备12必须更频繁地发送反馈以反映变化 的传播信道条件。反馈量还可能更大以足够详细地描述传播信道条件以用 于第二模式下的操作。反馈信道上的紧张(strain)还因以下事实而加剧 多个无线通信设备12同时向网络传送反馈信息。因此,仅仅基于传播信道 条件考虑,即使当第二模式下的操作可行时第 一操作模式也可能是优选 的。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信道质量信息确定考虑到与第二才莫式下的操 作相关联的反馈信道上的可能较高的无线电资源成本。更具体地,第二操 作模式能够为合同规定的特权(privileged)设备或服务而保留。给定通信 设备12的特权级别能够从具有设备标识号的数据库得到参考。
能够根据第二模式下的操作为具有较高特权的设备确定信道质量信 息。在考虑适当的操作模式中,服务的合同要求也会是一个因素。比如, 对于具有严格的延迟或抖动要求的服务(例如分组语音服务)而言,如果 根据第二模式下的操作来确定信道质量信息,则服务质量会更容易保持。
决定是根据第一还是第二操作模式来确定信道质量信息还可能适合 于包括可分离组件的传输方案。这些类型的传输方案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 多载波CDMA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传输。为了支持第二模式下的操 作,反馈量会直接取决于可分离组件的数目,例如对于四载波CDMA而言 有四个反馈值,或者对于具有80个频率资源单元的OFDM而言有80个值。 对于将会占椐全部组件或者大部分組件的大分组或数据单元,在第二冲莫式 而不是第一模式下操作的相对好处会明显小于就将占据小部分组件的小 分组或数据单元而言的好处。为了节省无线电资源,因此有利的是在操作 才莫式选择中将分组或数据单元长度作为因素包含进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这样的操作通过利用用于表征无线通信设备 的接收器类型在传播信道条件的范围内的性能的接收器性能数据而得以 支持,以使得性能数据指示接收器在传播信道条件的范围内以及就特定传 播信道条件而言的预期性能。针对信道质量信息确定(例如用于可支持的 速率计算)而确定信道传播制牛可能会被要求在第一和/或第二操作模式下
进行操作。对于第一操作才莫式,长期信道传播条件被确定,并且在一个或 多个实施例中,传播信道条件包括以下量中的一个或多个信道衰落速度 (例如,基于估计的多普勒频率、已知的移动速度、否定应答速率-即 NACK速率)的表征;以及对与无线通信设备12相关联的传播信道的功率延迟分布(power delay profile PDP)的估计,假定PDP不随时间快速改变。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长期传播信道条件的估计被用于以下处理动 作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构造可达到的(可支持的)数据速率的CDF;从 与估计的长期传播信道条件最紧密匹配的CDF曲线的表格选择可达到的数 据速率曲线CDF。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CDF曲 线可以被预定义。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与无线通信设备12相关联的传播信 道的长期表征和/或接收信号质量能够被用于沿预定义CDF曲线选择点或 范围以识别无线通信设备12的信道质量信息-例如以识别可达到的数据 速率。在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例中,所估计的长期传播信道条件^L部分地 或全部地用于构造一个或多个CDF曲线,所述CDF曲线然后能够被用于识 别可达到的数据速率,例如,根据在无线通信设备12处所测量的信号质量。
更详细地,为了CDF曲线构造,PDP被考虑以已知量,并且延迟抽头 (tap)(信道)系数值能够被产生并且被用于进一步确定给定PDP的传播 信道实现。至少一个实施例根据导频或其他测量来估计传播信道系数,以 便支持长期传播信道条件的表征。应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需要或期望来 使用用于传播信道估计的传统技术。注意到,信道系数的估计表示较长期 的估计,而不是通常在第二操作模式下使用的短期的(瞬时)估计。
然而,无论如何,应该理解的是,CDF曲线表征特定接收器类型(一 个或多个)的(预期)性能。图5图示了一种才艮据CDF曲线表征接收器性能 的方法,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其他方法可以被用于表征就长期和短期传播信 道条件而言的接收器性能。
更详细地,图5图示了可以通过使用经验性测试、软件冲莫拟、动态测 量或其任何组合来执行的接收器性能表征方法的实施例。因为不同的接收 器类型提供了不同的性能级别,所以这样的表征是针对与无线通信设备12 相关联的特定接收器类型而进行的。(如果信道质量信息是由无线通信设 备12产生的,则接收器性能数据能够被存储在无线通信设备12中。如果信 道质量信息是在基站10中产生的,则基站10可以存储不同类型的接收器的 表征数据,并且针对不同的无线通信设备使用适当的接收器性能数据集 合。)
无论如何,处理开始于针对多个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值中每一个、针 对多个调制和编码方案中的每一个以及针对多个传播信道实现中的每一 个计算预期误差率(步骤120 )。误差率可以^f支表示为例如误比特率(BER),误块率(BLER)、误帧率(FER)等等,并且表示误差率所采用的特定方 式可以基于所涉及的数据传输类型。
如在此所使用的,除非另作说明,术语"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表示 就每个码片(chip)而言所接收的总信号能量ET与噪声加干扰No之比。接 收器输入信号质量的测量表示就包含在无线通信设备12内的接收器而言 的"原始"输入信号质量,并且不依赖于接收器的干扰抑制和信号增益性 能,因此不依赖于短期传播信道估计的准确度。此外,接收器输入信号质 量测量对于筒单和复杂的接收器结构而言是一样的,例如不管设备的接收 器是简单的线性接收器还是复杂的非线性接收器都是一样的。
此外,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传播信道实现"表示传皿道抽头权 重的特定组合。例如,传播信道的多个三抽头表征包括与不同的传播信道 条件相对应的三个复抽头系数的不同组合。不同的传播信道实现可以基于 固定功率延迟分布(PDP)。可替换地,给定快衰落实现可以被用于不同的 PDP,并且不同的CDF可以被用于不同的PDP。
无论如何,每个传播信道实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基站10和无线通信设 备12之间的传送链路的实际传播信道条件的特定假设。对于相同的输入信 号质量,无线通信设备12对于不同的信道实现将表现出不同的输出信号质 量。
对于每个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和每个调制和编码方案,接收器性能表 征处理继续以针对所计算的每一个误差率,计算就每个传播信道实现而 言能够达到(支持)的数据速率(R)(步骤122)。可达到的数据速率,也 被称为所支持的数据速率,表示能够被用于向无线通信设备12进行传送且 同时仍满足限定的性能要求(例如BLER目标)的数据速率(R)。例如, 如果计算出的误差率小于目标BLER,即BLER〈BLER (目标),则与调制 和编码方案相对应的数据速率(Rmes )能够是所支持的数据速率(R = Rmcs )。 否则,所支持的数据速率会是0 (R-0)。如果ARQ被使用,则所支持的数 据速率(R)能够被计算为R-Rmcs (1 -BLER),其中Rmcs是与调制和编码 方案相对应的数据速率而BLER是计算出的误差率。如果HARQ被使用,则 所支持的数据速率能够被计算为Rmcs/(l+BLER)。
处理继续以针对每个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计算与传播信道实现相 对应的所支持数据速率的累积分布函数(CDF)(步骤124)。注意到,CDF 曲线的产生可以是一次(one-time)过程,或者可以全部地或部分地是动态过程。例如,如先前所指出的,对与用于无线通信设备12的较长期传播 信道条件有关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进行中的估计。同样,这样的参数能够 包括但不局限于PDP、估计的信道系数、当前数据服务类型和/或数据特性 (例如分组大小)、移动性/移动速率估计等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
图6用图表描绘了根据图5的方法为最小均方误差(MMSE)接收器类 型产生的接收器性能数据。更特别地,图6根据就假^没的传播信道实现集 合而言所支持数据速率的CDF而针对定义的数据速率点绘出了从-22 dB以 2 dB增量步进到+12犯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SNR)曲线。最左边的曲 线对应于-22 dB的输入SNR,而最右边的曲线对应于+12 dB的输入SNR。 图7描绘了联合检测(JD)接收器体系结构的类似性能表征数据,并且应 该理解的是,用于无线通信设备12的特定接收器性能数据将会与其特定接 收器类型相匹配。(此外,因为一些类型的接收器具有会引起不同性能特 性的不同接收模式,所以在每个这样的模式下可以使用不同的接收器性能 数据。)
在使用图6的性能曲线来确定信道质量信息的过程中,例如考虑较高 移动速率的情形,其中信道衰落条件在传播信道条件被估计时的测量时间 与基于那些信道估计的传送链路适配被执行时的传送时间之间在时间上 (temporally)更加不相关。如果信道条件变化得比链路适配控制能够跟得 上的速度更快,则链路适配-例如传送数据速率选择-应该基于通过路径增 益和阴影所确定的统计传播特性,而不是基于信道估计。
给定无线通信设备12所测量的信号质量,能够根据期望CDF级别从接 收器性能数据中的对应信号质量曲线中选择传送数据速率。例如,对于适 当的SNR曲线选择第十个百分位数对应于就假设的传播信道实现的百分 之九十而言能够达到的数据速率。要选择的特定值通常依赖于系统的特定 性能要求,例如通过限定的性能要求(例如最大可容许的BLER)来确定。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信号质量表示如由无线通信设备所测量的或者如 由网络求平均所得的长期信号质量-平均输入SNR。在其他实施例中,例 如在信道估计可靠的情况下,瞬时或短期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可以被使 用。
在这两种情况下,上迷方法有效地将性能表征曲线中的速率值量化为 由量化的输入信号质量测量所表示的速率,这对于快速变化信道中的慢速 链路适配而言是足够的。也就是,对于快衰落条件,信道质量信息可以作为数据速率选择来产生,所述数据速率选择基于从与无线通信设备12处的 长期测量信号质量相对应的曲线选择SNR曲线,然后识别就限定的性能要 求(例如限定的BLER限制)而言能够以期望概率达到的数据速率。实际 上,该方法相当于基于将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测量映射到在短期传播信道 特性的范围内能够以期望概率达到的数据速率选择、根据长期传4^f言道特 性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
当信道变得更加可靠时,例如当车辆速度变得更慢或者由于改进的路 径增益而引起在接收器处的实际输入SNR变得更大时,信道质量信息产生 过程能够被转变成其中产生更为精确的信息的模式,即这样的模式,其中 在无线通信设备12处占优势的短期传播信道条件被明确地予以考虑。在快 衰落期间被用于慢速适配的相同性能表征数据可以在慢衰落期间被用于 快速适配。换言之,能够以分层方式将相同的接收器性能曲线用于慢速和 快速链路适配。也就是说,信道质量度量能够被用于表征信道的长期特性, 当信道变得更加可靠时能够针对快速链路适配来对其进行进一步表征。
用于完成上述操作的一种方法是针对每个输入信号质量(SNR)对信 道状态值进行量化并且将量化值存储在码本中。对于在无线通信设备12处 获得的信道估计和特定输入SNR,能够在码本中查找量化值,并且对应的 数据速率被选择用于信道质量信息报告。
图8图示了分层的信道质量信息产生的一个实施例,其中用数据速率 报告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这样的处理可以在无线通信设备12处、在基站 IO处或者协作地执行。无论如何,处理开始于对传播信道条件进行评估(步 骤130 )。评估可以包括评估无线通信设备12所产生的短期传播信道估计以 作为确定估计是否可靠的方法,或者可以包括检查多普勒频移等。
如果信道估计不可靠(步骤132),则通过使用接收器性能数据来选择 所支持的数据速率,例如图6和7中所图示的那样。更特别地,如果信道估 计不可靠,则所测量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能够被映射到量化的SNR曲线 之一,并且所支持的相应数据速率能够根据在用于产生性能数据的传播信 道实现范围内达到该速率的期望概率来识别(步骤134)。笫十百分位数选 择意味着假设的传播信道实现的百分之九十都将以期望误差率性能支持 选定数据速率。
因而,如果信道估计不可靠,则以一定概率(probabilistically)选择 传送数据速率,而不是基于对在无线通信设备12处存在的短期传播信道条件的任何特定考虑。此外,在信道估计不可靠的情况下,用于选择适当的
量化SNR曲线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可以是长期(平均)接收器输入信号 质量。可以在无线通信设备12处进行求平均,或者可以通过网络对无线通 信设备12所才艮告的瞬时值求平均。
另一方面,如果信道估计可靠(步骤132),则所测量的接收器输入信 号质量可以表示较短期(例如瞬时)测量。当然,仍然可以使用平均值。 在两者中任一情况下,利用可靠信道估计的可用性,能够将接收器输入信 号质量映射到量化的SNR曲线之一以及与信道估计相对应的约束范围的 传播信道实现或特定传播信道实现(步骤136)。在该方法的一种变化中, 能够针对长期和短期的SNR测量而存储不同的SNR/CDF曲线,其中不同的 SNR曲线反映了不同的概率特性。然后,在操作中,根据是长期还是短期 的SNR值正被使用来选择待使用的曲线集,其中长期或短期的SNR值的使 用可以根据信道估计可靠性而转换。
该用于信道质量信息产生的分层法能够在无线通信设备12中实施,例 如通过在设备12中包括适当配置的处理电路以及存储适当的接收器性能 数据。图9图示了无线通信设备12的一个实施例,其被配置成用于执行通 过使用接收器性能数据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所图示的实施例包括 接收/发射天线20、开关(switch)/双工器21、接收器前端22、发射器24、 基带(BB)控制器26、系统控制器28、输A/输出(I/O)接口电路30和用 户接口 (UI) 32。
特别感兴趣的是信道质量信息产生,基带控制器26包括一个或多个处 理电路40,其被配置用于信道质量信息产生,并且其能够直接或间接访问 存储接收器性能数据的存储器42。所存储的数椐可以包括数据结构,所述 数据结构表示量化的SNR曲线以及就多个传播信道实现(例如1000个信道 实现的集合)而言所支持的速率的对应CDF,例如在图6或7中所示的那样。 然而,可以通过使用曲线拟合计算(例如多项式)来获得性能数据中的至 少一些,并且应该理解的是在此考虑到用于存储和表示接收器性能数据的 各种方法。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操作中,无线通信设备12保存接收器输入信号质 量的长期估计-平均SNR-并且还保存短期(瞬时)传播信道估计。如果 传播信道估计不可靠,则无线通信设备12在信道质量信息产生的第一模式 下操作。在第一才莫式下,无线通信设备12将所测量的平均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映射到以接收器性能数据表示的最紧密对应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
然后使用该SNR曲线来识别在传播信道实现的范围内能够以期望概率支 持的数据速率。因而,无线通信设备12采用以一定概率识别的更新的传送 数据速率选择的形式将信道质量信息返回到基站IO,而不考虑实际信道估
整用^向无线通信i殳备12发送业务的传送数据速率。 '《 '
如果传播信道估计可靠,则无线通信设备12在第二模式下操作。在第 二才莫式下,选择与无线通信设备12所测量的平均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最紧 密对应的接收器性能数据中的SNR值,并且还选择与当前信道估计最紧密 对应的接收器性能数据中的传播信道实现或约束范围的传儉f言道实现。无 线通信设备12因此使用接收器性能数据来识别就所测量的接收器输入信 号质量和相应的信道估计而言能够支持的数据速率,并且将所识别的数据 速率选择报告给基站IO。
在第 一和第二模式这二者下,基站IO接收数据速率选择形式的信道质 量信息,并且基站10针对去往无线通信设备12的前向链路传输而执行相应 的传送数据速率调整。因而,是否在考虑到当前信道估计的情况下产生信 道质量信息对于基站10而言可以是透明的。也就是说,从基站的角度看, 链路适配可以透明地在第 一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而不需要明确的用信号 通知(signaling)。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信道质量信息产生的模式可以 -故用信号通知或者以其他方式指示。例如,向基站10报告信道质量信息的 速率可以根据信道质量信息是在第 一还是在第二才莫式下产生而改变。
图10和图11图示了处理电路的实施例,所述处理电路可以被包含在无 线通信设备12的基带控制器40中或者与^目关联,并且被用于实施在第一 和第二才莫式下产生信道质量信息。特别地,图10图示了处理电路(一个或 多个)40包括信道质量信息产生电路44,其在第一和第二才莫式下产生信道 质量信息,例如速率选择数椐。电^44可以被配置成提供对正被产生的信 道质量信息的类型的指示,即,它可以指示它正在操作的;f莫式。
处理电路( 一个或多个)40还可以包括信道估计可靠性评估电路46和 信道估计电^48,或者还可以与"M目关联。信道估计可靠性评估电^46被 配置成估计正由信道估计电5M8产生的信道估计的可靠性,所述信道估计 电路48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和导频信息而产生瞬时传播信道估计。信道估计 可靠性评估电路46尤其可以接收导频值和/或来自信道估计电路48的信道估计。可以根据可靠性评估电446所输出的可靠性指示器输出来在第一和 第二冲莫式之间切换操作。
还注意到,信道质量信息产生电5M4可以被配置成执行接收器输入信 号质量测量,即ET/No计算,或者另一个功能电路可以被包含以用于处理 电路(一个或多个)40中的该用途。在该点上,应该理解的是处理电路(一 个或多个)40的图示可以表示功能元件而不是实际电路元件。例如,处理 电路(一个或多个)40可以包括基于微处理器的电路、FPGA、 ASIC等中 的全部或一部分。
继续对功能电路的描述,图11图示了在图10中描绘的信道质量信息产 生电糾4的一个实施例。能够很清楚看到,可靠性指示器驱动模式选择电 路50,所述模式选择电路50选择源电路,所述源电路用于正被输出的信道 质量信息。如果可靠性指示器指示信道估计不可靠,则模式选择电路50选 择长期信道质量信息估计电路52作为源电路。长期信道质量信息估计电路 52根据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的长期估计以及期望CDF概率通过使用接收器 性能数据来选择所支持的数据速率。
相反地,如果可靠性指示器指示信道估计可靠,则模式选择电路50选 择瞬时(短期的)信道质量信息估计电路54作为源电路。在一个实施例中, 瞬时信道质量信息估计电路54根据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的长期估计以及 信道估计通过使用接收器性能数据来选择所支持的数据速率。在另 一个实 施例中,通过计算接收器输出信号质量来产生瞬时信道质量信息。在这样 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模式下通过使用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来确定信道质量 信息,而在笫二模式下通过使用接收器输出信号质量来确定信道质量信 息。
无论如何,应该理解的是基站10能够被配置成基于无线通信设备反馈 通道质量测量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例如, 图12图示了可以被包含在基站10中的信道质量信息产生电路60和存储器 62。存储器62存储一个或多个接收器类型的接收器性能数据,其中至少一 个接收器性能数椐集与在无线通信设备12中实施的接收器类型相匹配。
一般地说,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基站1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所 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被配置成确定与无线通信设备12相对应的传送传 播信道的信道质量信息。这种产生可以基于在第一模式下,根据不依赖 于无线通信设备12的信道估计的第一算法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以及在第二才莫式下,根椐依赖于信道估计的第二算法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f莫式下,基站10至少接收无线通信设备12的 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信息。如所描述的,第一算法可以包括将接收器输入 信号质量映射到在传播信道实现的范围内能够以期望概率达到的数据速 率。对于第二操作模式,基站10接收来自无线通信设备12的接收器输入信 号质量信息和传插—言道信息,例如量化的长期SNR值和量化的短期传播信 道估计。
如果基站10存储了传播信道实现和SNR值的码本,则无线通信设备12 只需返回与其测量相对应的码本索引。无论如何,第二算法可以包括将接 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映射到与传播信道估计相对应的就约束范围的传播信 道实现而言或者就特定传播信道实现而言能够达到的数据速率。
因而,基站10能够被配置成在它接收到无线通信设备12的接收器输入 信号质量信息而没有接收到相应信道估计的情况下选择在第一模式下操 作。可替换地,无线通信设备12能够被配置成总是报告信道估计和信号质 量,并且基站10能够被配置成根据对信道估计可靠性的评估来选择在第一 或第二才莫式下操作。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0根据确定无线通信设备 12是否在快衰落条件下操作来选择模式。如果无线通信设备12在快衰落条 件下操作,则基站10在第一模式下操作。如果无线通信设备12不在快衰落 条件下操作,则基站10在第二模式下操作。当然,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针 对基站10所支持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单独设备而独立地管理第一和 第二操作模式。
此外,更一般地,应该理解的是如在此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所讲授的信道质量信息产生使用接收器性能数据基于对接收器性能数据 的使用来确定信道质量信息度量,例如所支持的数据速率。接收器性能数 据针对多个量化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中的每一个来表征就传播信道实 现而言所支持的数据速率。在第一操作模式下,在传播信道条件(例如所 有假设的传播信道实现)的范围内能够以期望概率达到的数据速率被选择 以用于与无线通信设备12所获得的测量相对应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值。 因而,不是在考虑到在无线通信设备12处占优势的瞬时信道条件的情况下 设置数据速率,而是在考虑到长期信道条件的情况下以 一定概率设置数据 速率。因而,每当不能获得可靠的信道估计时就能够选择第一操作模式。
在其中可获得可靠的信道估计的第二操作才莫式下,通过使用与在无线通信设备12处获得的测量相对应的传播信道实现和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 来选择数据速率。换言之,当短期传播信道条件的估计可靠时考虑那些条 件。在这点上,在使用或不使用当前传播信道估计的情况下相同的接收器 性能数据能够被用于产生信道质量信息度量。因而,便于修改传送链路适 配以在慢速链路适配(即第一操作模式)和快速链路适配(即第二操作模 式)之间进行切换。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论述,并且其也不受附图的限制。事实上, 本发明仅由以下权利要求以及它们的法定等同物来限定。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确定与无线通信设备(12)相关联的传送传播信道的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模式下,根据不依赖于当前传播信道估计的第一算法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以及在第二模式下,根据依赖于当前传播信道估计的第二算法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根据传播信道衰落 条件来确定是在第 一模式下还是第二模式下操作。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特征在于响应于无线通信设 备(12)所进行的对传播信道估计的可靠性的评估而确定是在第一;f莫式下 还是第二模式下操作。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不依赖于当前传播信道估计 的第一算法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包括将无线通信设备(12)的接收器输 入信号质量映射到在传播信道条件的范围内能够以期望概率达到的数据 速率选择。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无线通信设备(12)的接收器 输入信号质量映射到在传播信道条件的范围内能够以期望概率达到的数 据速率选择包括使用累积分布函数(CDF)和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来识 别在假设的传播信道实现的范围内就期望的误差限度而言能够达到的数 据速率。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累积分布函数(CDF)和接 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来识别在假设的传播信道实现的范围内就期望的误差 限度而言能够达到的数据速率包括选择用于将接收信号质量与在假设的 传播信道实现的集合范围内能够达到的数据速率相联系的CDF曲线。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根据估计与无线通 信设拟12 )相关联的传播信道的长期传播信道条件来产生一个或多个CDF 曲线以支持对接收信号质量的映射。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估计与无线通信设备(12) 相关联的传播信道的长期传播信道条件来产生 一个或多个CDF曲线以支持 对接收信号质量的映射包括根据长期传播信道估计、无线通信设备U2) 的移动速率、无线通信设备(12)所要求的数据服务类型或者就无线通信设备(12)而言有效的数据服务类型、分配给无线通信设备(12)的下行 链路带宽或者就无线通信设备(12)而言可用的下行链路带宽以及被用于 或期望用于无线通信设备(12)的调制和编码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来产生 一个或多个CDF曲线。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第二算法产生信道质量信息 包括将无线通信设备(12)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映射到就与当前传播 信道估计相对应的传播信道条件而言能够达到的数据速率选择。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中无线通信设备(12)产生信道质 量信息作为用于传送链路适配的反馈。
1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中无线通信设备(12)产生信道质 量测量,并且支持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基站(10)根据对信道质量测量的接 收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迷的方法,其中用于第一才莫式的信道质量测量 至少包括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测量,并且其中用于第二模式的信道质量测 量包括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测量和相应的传播信道估计。
1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特征在于存储接收器性能数 据以供在至少第一^^莫式下在产生信道质量信息的过程中使用,所述接收器 性能数据表征与无线通信设备(12)相对应的接收器类型并且针对多个接 收器输入信号质量中的每一个标识就多个传播信道实现而言所支持的数 据速率。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第一算法产生信道质量信 息包括选择与无线通信设备(12)所进行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测量相 对应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以及识别在传播信道实现的范围内就接收器 输入信号质量而言能够支持的数据速率。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第二算法产生信道质量信 息包括选择与无线通信设备(12)所进行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测量相 对应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选择与无线通信设备(12)所进行的传播信 道估计相对应的传播信道实现或约束范围的传播信道实现,以及识别就接 收器输入信号质量以及选定传播信道实现或约束范围的传播信道实现而 言能够支持的数据速率。
1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根据以下中的至少 一个而有选择地在第一和第二;f莫式下操作(a)要由无线通信设备(12)传送的数据的分組长度,(b)与要由无线通信设备(12)传送的分组数据 相关联的延迟要求,(c)与无线通信设备(12)处有效的通信服务相关联 的延迟要求,(d)无线通信设备(12)的标识,以及(e)网络使用或拥 塞级别。
17. —种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0)的无线通信设备(12),所述 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0);故配置成针对无线通信设备(12)所接收的一 个或多个信号来确定信道质量信息,用于确定信道质量信息的所述一个或 多个处理电路的操作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才莫式下,根据不依赖于当前传播信道估计的第一算法来产生信 道质量信息;以及在第二才莫式下,根据依赖于当前传播信道估计的第二算法来产生信道 质量信息。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U2),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 处理电路(40)包括信道质量信息产生电路(44),所述信道质量信息产 生电路(44)被配置成通过有选择地在第一和第二模式下操作而产生信道 质量信息。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U2),其中所迷一个或多个 处理电路(40)包括用于产生可靠性指示器的可靠性评估电路(46),所 述可靠性指示器指示在无线通信设备(12)处产生的传^f言道估计是否可 靠,并且其中信道质量信息产生电路(44)被配置成在可靠性指示器指示 传播信道估计不可靠的情况下选择第一操作才莫式,并且在可靠性指示器指 示信道估计可靠的情况下选择第二操作模式。
20.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U2),其中所迷一个或多个 处理电路(40)被配置成根据无线通信设备(12)所进行的传播信道估计 的可靠性来确定是在第一模式下还是第二模式下操作。
21.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12),其中第一算法包括 将无线通信设备(12)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映射到在传播信道条件的范 围内能够以期望概率达到的数椐速率选择。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U2),其中将无线通信设备 (12)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映射到在传播信道条件的范围内能够以期望概率达到的数据速率选择包括使用累积分布函数(CDF)和接收器输入 信号质量来识别在假设的传播信道实现的范围内就期望的误差P艮度而言能够达到的数据速率。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U2),其中使用累积分布函 数(CDF)和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来识别在假设的传播信道实现的范围内 就期望的误差限度而言能够达到的数据速率包括选择用于将接收信号质 量与在假设的传播信道实现的集合范围内能够达到的数据速率相联系的 CDF曲线。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12),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 处理电路(40)被配置成根据估计与无线通信设备(12)相关联的传播信 道的长期传播信道条件来产生 一个或多个CDF曲线以支持对接收信号质量 的映射。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U2),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 处理电路(4)被配置成通过以下操作根据估计与无线通信设备(12)相 关联的传播信道的长期传播信道条件来产生一个或多个CDF曲线以支持对 接收信号质量的映射根据长期传播信道估计、无线通信设备(12)的移 动速率、无线通信设备(12)所要求的数据服务类型或者就无线通信设备(12)而言有效的数据服务类型、分配给无线通信设备(12)的下行链路 带宽或者就无线通信设备(12)而言可用的下行链路带宽以及被用于或期 望用于无线通信设备(12)的调制和编码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来产生一个 或多个CDF曲线。
26.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12),其中第二算法包括 将无线通信,没备(12)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映射到就与当前传播信道估 计相对应的传播信道条件而言能够达到的数据速率选择。
27.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12),其中无线通信设备 (12)包括存储器(42),所述存储器(42)存储接收器性能数据以供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0)在至少第一4莫式下在产生信道质量信息的过 程中使用,所述接收器性能数据表征与无线通信设备(12 )相对应的接收 器类型并且针对多个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中的每一个来标识就多个传播 信道实现而言所支持的数据速率。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12),其中第一算法包括 选择与无线通信设备(12)所进行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测量相对应的接 收器输入信号质量,以及识别在传播信道实现的范围内就接收器输入信号 质量而言能够支持的数据速率。
29.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12),其中第二算法包括 选择与无线通信设备(12)所进行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测量相对应的接 收器输入信号质量,选择与无线通信设备(12)所进行的传播信道估计相 对应的传播信道实现或约束范围的传播信道实现,以及识别就接收器输入 信号质量以及选定传播信道实现或约束范围的传播信道实现而言能够支 持的数据速率。
30. —种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60)的基站(10),所述一个或多 个处理电路(60)被配置成确定与关联于基站(10)的无线通信设备(12) 相对应的传送传播信道的信道质量信息,基于在第一才莫式下,根据不依赖于无线通信设备(12)的当前传播信道估计的第一算法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以及在第二模式下,根据依赖于无线通信设备(12)的当前传播信道估计 的笫二算法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
31.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站(10),其中,在第一模式下,基站(10) 至少接收无线通信设备(12)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信息,并且其中第一 算法包括将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映射到在传播信道实现的范围内能够以 期望概率达到的数据速率。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基站(10),其中基站(10)被配置成将无 线通信设备(12)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映射到在传播信道条件的范围内 能够以期望概率达到的数据速率选择包括使用累积分布函数(CDF)和 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来识别在假设的传播信道实现的范围内就期望的误 差P艮度而言能够达到的数据速率。
33.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基站(10),其中使用累积分布函数(CDF) 和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来识别在假设的传播信道实现的范围内就期望的 误差P艮度而言能够达到的数据速率包括选择用于将接收信号质量与在假 设的传播信道实现的集合范围内能够达到的数据速率相联系的CDF曲线。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基站(10),其中基站(10)被配置成根据 估计与无线通信设备(12)相关联的传播信道的长期传播信道条件来产生 一个或多个CDF曲线以支持对接收信号质量的映射。
35. 根椐权利要求34所述的基站(10),其中基站(10)被配置成通过 以下操作根据估计与无线通信设备(12)相关联的传播信道的长期传播信 道条件来产生一个或多个CDF曲线以支持对接收信号质量的映射根据长期传播信道估计、无线通信设备(12)的移动速率、无线通信设备(12) 所要求的数据服务类型或者就无线通信设备(12)而言有效的数据服务类 型、分配给无线通信设备(12 )的下行链路带宽或者就无线通信设备(12) 而言可用的下行链路带宽以及被用于或期望用于无线通信设备(12)的调 制和编码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来产生一个或多个CDF曲线。
36.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站(10),其中,在第二才莫式下,基站(10)接收无线通信设备(12)的传播信道估计和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信息,并 且其中第二算法包括将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映射到就与传播信道估计相对应的特定传播信道实现或约束范围的传播信道实现而言能够达到的数 据速率。
37.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站(10),其中基站(10)被配置成在其 接收到无线通信设备(12)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信息而没有接收到无线 通信设备(12)的相应传播信道估计的情况下选择在第一模式下操作。
38.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站(10),其中基站(10)被配置成在其 确定无线通信设备(12)的传播信道估计不可靠的情况下选择在第一模式 下操作。
39.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站(10),其中基站(10)被配置成在无 线通信设备(12)在快衰落条件下操作的情况下选择在第一冲莫式下操作, 并且纟皮配置成在无线通信设备(12)不在快衰落条件下操作的情况下选择 在第二模式下操作。
40.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站(10 ),其中基站(10 )包括存储器(62 ), 所述存储器(62)存储接收器性能数据以供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60) 在至少第一才莫式下在产生信道质量信息的过程中使用,所述接收器性能数 据表征与无线通信设备(12)相对应的接收器类型并且针对多个接收器输 入信号质量中的每一个标识就多个传播信道实现而言所支持的数据速率。
41.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基站U0),其中第一算法包括使用接收 器性能数据来选择与无线通信设备(12)所进行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测 量相对应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以及识别在传播信道实现的范围内就接 收器输入信号质量而言能够支持的数据速率。
42.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基站(10),其中第二算法包括使用接收 器性能数据来选择与无线通信设备(12)所进行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测 量相对应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选择与无线通信设备(12)所进行的传播信道估计相对应的传播信道实现或约束范围的传播信道实现,以及识别 就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以及选定传播信道实现或约束范围的传播信道实 现而言能够支持的数据速率。
43. —种表征接收器性能的方法,所迷方法的特征在于针对多个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中的每一个以及多个调制和编码方案 中的每一个,计算多个传播信道实现中的每一个的预期误差率;针对所述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中的每一个以及所述调制和编码方案 中的每一个,计算就每个传播信道实现而言能够支持的数据速率;以及针对每个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计算与传播信道实现相对应的所支持 数据速率的累积分布函数。
44. 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中计算就每个传播信道实现而言 能够支持的数据速率包括根据与调制和编码方案相对应的数据速率(Rmes)以及传播信道实现的预期误块率(BLER)来确定能够支持的数据 速率(R)。
45.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与调制和编码方案相对应 的数据速率(Rmcs)以及传播信道实现的预期误块率(BLER)来确定能够 支持的数据速率(R)包括将R计算为R = Rmcs (l-BLER)。
46.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与调制和编码方案相对应 的数据速率(Rmcs)以及传播信道实现的预期误块率(BLER)来确定能够 支持的数据速率(R)包括将R计算为R = Rmcs/(l-BLER)。
47. 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中计算就每个传播信道实现而言 能够支持的数据速率包括根据与调制和编码方案相对应的数据速率(Rmes)、传播信道实现的预期误块率(BLER)以及目标误块率(BLER(目 标))来确定能够支持的数据速率(R)。
48. 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与调制和编码方案相对应 的数据速率(Rmcs)、传播信道实现的预期误块率(BLER)以及目标误块 率(BLER(目标))来确定能够支持的数据速率(R)包括在BLER < BLER(目标)的情况下将R确定为R-R^s,否则将R确定为R-O。
49. 一种用于把来自无线通信设备(12)的速率适配反馈提供给支持 无线通信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存储根据权利要求43的表征接收器性能 的方法而确定的接收器性能数据,以及在笫一操作;f莫式下,根据与无线通 信设备所进行的测量相对应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以及就传播信道实现的范围而言达到选定数据速率的期望概率、使用接收器性能数据来选择所 支持的数据速率,以及在笫二操作才莫式下,根据与无线通信设备所进行的测量相对应的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以及与无线通信设备(12)的传播信道 估计相对应的特定传播信道实现或约束范围的传播信道实现、使用接收器 性能数据来选择所支持的数据速率。
全文摘要
用于产生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和设备,例如可以被用于传送链路适配,提供不同的操作模式,例如可以在传播信道估计不可靠时使用的第一模式,以及可以在传播信道估计可靠时使用的第二模式。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针对在传播信道实现的范围内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的不同值、使用以限定的信道质量度量-例如所支持的数据速率-表征接收器性能的接收器性能信息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信道质量信息能够通过根据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和在传播信道实现的范围内满足所限定的性能要求的期望概率来选择信道质量度量,或者通过根据接收器输入信号质量和特定的传播信道实现来选择信道质量度量而产生。
文档编号H04L1/00GK101449503SQ200780018637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3日
发明者K·J·莫尔纳, L·克拉斯尼, S·J·格兰特, 王怡彬, 郑荣富 申请人: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