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会议装置及音频会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7873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音频会议装置及音频会议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音频会议装置及音频会议系统,其使用由多个 传声器构成的传声器阵列的接收音频,检测发言者的方向,将照相机 的拍摄方向控制为朝向发言者方向。
背景技术
当前,作为在远程地点之间进行会议的方法,大多使用下述方 法在每个地点配置具有拍摄功能的会议系统,将该会议系统通过网 络等进行连接,发送/接收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并且,提出了多种 在上述会议中使用的音频会议系统的方案。
在专利文献1的会议用摄像装置中,公开了下述技术基于由 针对每一个参加者配置的指向性传声器接收到的音频信号,检测发言 者的位置,由照相机拍摄该发言者的位置方向上的图像。
专利文献l:特开昭61 — 1988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的发明需要针对每一个参加者配置指向性传 声器,必须与会议的参加人数对应而准备指向性传声器。
另外,由于用于声音接收和用于检测发言者位置的是同一个传 声器声束,所以存在下述问题如果接收较大范围的声音,则无法确 定发言者,如果对较小范围的声音进行录音,则虽然可以确定发言者, 但如果存在两个人或更多人同时进行发言,则只能接收一个人的发曰。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音频会议装置具有 传声器阵列,其具有以规定形式排列的多个传声器;
区域接收声束形成部,其基于由上述传声器阵列的各传声器接收到的多个接收音频信号,形成第1接收声束,其中,针对该第1 接收声束设定有本装置周围的第1接收范围;
点接收声束形成部,其基于由上述传声器阵列的各传声器接收
到的多个接收音频信号,形成第2接收声束,其中,针对该第2接收 声束设定有比上述第l接收范围小的第2接收范围;以及
拍摄方向检测部,其根据由上述点接收声束形成部形成的多个
第2接收声束,检测发言者方向,将该发言者方向作为拍摄方向而进 行检测。
根据该结构,音频会议装置使用由多个传声器构成的传声器阵 列进行声音接收。音频会议装置根据接收到的音频信号形成与较大范 围的区域对应的区域接收声束和与较小范围的多个点对应的点接收 声束。另外,音频会议装置基于区域接收声束生成音频数据并输出。 音频会议装置基于点接收声束控制照相机的拍摄方向。
由此,音频会议装置可以输出在较大范围内接收到的音频数据。 另外,音频会议装置可以使照相机的拍摄方向朝向主要发言者的方 向。此外,本发明的音频会议装置,由于如果主要发言者变化,则可 以自动变更照相机的拍摄方向,所以可以始终将主要发言者指定为拍 摄方向。
另外,点接收声束形成部仅使用上述接收音频信号的高频成分 而形成接收声束。
另外,音频会议装置还具有通信部,其经由网络与其它音频 会议装置连接,与该其它音频会议装置进行通信;以及控制部,其基 于由上述区域接收声束形成部形成的第1接收声束,生成音频数据, 经由上述通信部将该音频数据向上述其它音频会议装置发送。
根据该结构,用于控制照相机的拍摄方向的音频信号,仅使用 高频成分,由此形成指向性增强的接收声束。
由此,由于音频会议装置可以仅增强用于控制照相机的拍摄方 向的接收声束的指向性,所以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发言者的位置。
另外,音频会议系统具有
传声器阵列,其具有以规定形式排列的多个传声器;
5述传声器阵列的各传声器接 收到的多个接收音频信号,形成第1接收声束,其中,针对该第1 接收声束设定有本装置周围的第1接收范围;
点接收声束形成部,其基于由上述传声器阵列的各传声器接收 到的多个接收音频信号,形成第2接收声束,其中,针对该第2接收 声束设定有比上述第1接收范围小的第2接收范围;
拍摄方向检测部,其根据由该点接收声束形成部形成的多个第2 接收声束,检测发言者方向,将该发言者方向作为拍摄方向而进行检 测;以及
拍摄部,其按照由上述音频会议装置的拍摄方向检测部检测出 的拍摄方向进行拍摄,生成图像数据。
根据该结构,音频会议系统具有音频会议装置和照相机。音频 会议装置生成在较大范围内接收到的音频数据,同时将主要发言者作 为拍摄方向而控制照相机。照相机按照由音频会议装置指示的拍摄方 向进行拍摄,生成拍摄数据。
由此,音频会议系统可以一边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声音接收,一 边将主要发言者作为照相机的拍摄方向。另外,本发明的音频会议系 统,由于如果主要发言者改变,则可以自动变更照相机的拍摄方向, 所以照相机可以始终对主要发言者进行拍摄。
发明的效果
如上述所示,根据本发明,可以一边在较大范围内接收会议参 加者的发言, 一边对主要发言者进行拍摄。


图l是与远程地点之间进行音频会议的音频会议系统的说明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频会议装置1的三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频会议装置1的三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频会议系统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6图5是接收区域的说明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频会议装置的其他利用方法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频会议系统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8是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频会议系统的框图。
标号的说明 l一音频会议装置
2 —框体 3_脚部 4—操作部
5 —发光部
6 —下表面格栅
7 —照相机 8—显示终端 9一视频通信装置 IO —控制部
ll一输入输出连接器面板
12 —输入输出接口
13 —播放指向性控制部 14_D/ A变换器
15 —播放用放大器
16 —接收用放大器
17 —A/D变换器 19一接收声束选择部
20— 回声消除部
21— 自适应型回声消除器
22— 照相机控制部 71 —摄像部72、 82 —连接端子部 81 —显示部 91一输入输出接口 92—图像编码译码器 100—网络
IIO —输入输出连接器 181、 182 —接收声束生成部 191一发言者位置检测部 211—自适应型滤波器 212 —后置处理器
MIC101 MIC 116、 MIC201 MIC 216 —传声器 SP1 SP16 —扬声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频会议系统。图1 是与远程地点进行电视会议的音频会议系统的说明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音频会议系统由音频会议装置1、照相机 7、显示终端8、视频通信装置9构成。音频会议装置1与照相机7 连接。照相机7与视频通信装置9连接。视频通信装置9与显示终端 8连接。另外,在远程地点之间进行音频会议时,音频会议装置l和 视频通信装置9经由网络100,与位于远程地点处的音频会议系统连 接。
下面,说明构筑音频会议系统的照相机7、显示终端8、视频通 信装置9、音频会议装置l的结构。
照相机7用于对会议参加者进行拍摄,由摄像部71和连接端子 部72构成,从音频会议装置1经由连接端子部72接收输入信号(后 述的接收方向DS),通过使摄像部71上下左右(例如,上下约120 度,左右约200度)转动,朝向音频会议装置1所指示的方向进行拍 摄。照相机7经由连接端子部72将拍摄数据向视频通信装置9输出。 另外,作为连接端子部72,具有视频输出端子、复式连接器、电源端子等。
显示终端8用于显示经由网络100而从远程地点处的电视会议 系统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由显示部81和连接端子部82构成,从视频
通信装置9经由连接端子部82接收输入信号,在显示部81中显示。 另外,显示终端8是投影仪或液晶显示器等。
视频通信装置9是进行图像数据的压縮.展开及协议控制的装 置,经由网络100进行图像数据的发送/接收。具体地说,视频通信 装置9将从照相机7输入的拍摄数据进行压縮后,进行封装并向网络 100输出。另外,如果从网络100输入来图像数据,则视频通信装置 9通过将封装后的图像数据按时间序列排列并依次输出,位流化后进 行展开并向显示终端8输出。
下面,参照图2、 3说明音频会议装置1的结构。另外,本实施 方式所涉及的音频会议装置1,使用由以直线状排列的多个传声器构 成的传声器阵列。这样,通过分别将由各传声器接收到的声音施加延 迟并进行合成,形成接收指向性。该形成的接收指向性称为接收声束。 作为接收声束的种类,具有下述两种设定将接收声束的指向设定为 特定的接收点的较小范围设定;以及将在一定程度上较大的区域(例 如,音频会议装置1的各个侧面方向(发言区域))中产生的较大范 围的声音以高增益进行接收,同时抑制在其他区域中产生的声音(噪 声)的设定。
图2是表示音频会议装置的三视图。图2(A)是俯视图,图2 (B)是正视图,图2 (C)是右侧视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音 频会议装置的扬声器排列及传声器排列的图,图3 (A)表示上述正 面的传声器排列,图3 (B)表示底面的扬声器排列,图3 (C)表示 背面的传声器排列。
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图2 (B)所示的面称为正面,基于该图规 定装置的上下左右。
音频会议装置1具有由框体2及脚部3构成的外观,框体2具 有操作部4、发光部5和输入输出连接器面板11。框体2形成左右较 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在框体2的左右端部上,设置将框体2的底面
9从设置面抬起规定距离的脚部3。
在框体2的上表面右端部设置操作部4,其具有数字键等操作按
钮及显示画面。操作部4与设置在框体2内的控制部IO连接。操作 部4接收来自参加者的操作输入而向控制部IO输出,同时根据控制 部10的控制,在显示画面上显示操作内容或执行模式等。
在框体2的上表面中央部设置发光部5,其由以框体2的大致中 央为中心而以放射状配置的LED等发光元件构成。发光部5与来自 控制部10的发光控制对应而发光。控制部10向发光部5输入使接收 方向的LED点灯的发光控制信号。
在框体2的右侧面设置输入输出连接器面板11,其具有LAN接 口、模拟音频输入端子、模拟音频输出端子、数字音频输入输出端子、 串行端子等,该输入输出连接器面板11的各连接器(下面称为输入 输出连接器110),与设置在框体2内部的输入输出接口 12连接。 另外,在输入输出连接器面板11上还设置进行电源供给的DC插座。
在框体2的下表面设置相同规格的16个扬声器SP1 SP16。这 些扬声器SP1 SP16沿框体2的长度方向,隔着固定的间隔以直线 状配置,由这些扬声器构成扬声器阵列。在框体2的正面及背面,设 置相同规格的传声器MIC101 MIC116及传声器MIC201 MIC216。 这些传声器MIC101 MIC116、传声器MIC201 MIC216沿长度方 向以直线状配置,由这些传声器构成传声器阵列。
另外,在框体2的下表面及正面、背面侧安装下表面格栅6,其 覆盖上述扬声器阵列及传声器阵列,以剖面U字形状沿长度方向形 成槽状。该下表面格栅6由形成有穿孔网眼的金属板构成,保护扬声 器SP1 SP16、传声器MIC101 MIC116和MIC201 MIC216,同
时使播放及接收的声音通过。
该传声器MIC101 MIC116和接收声束生成部181形成正面侧 的接收声束,传声器MIC201 MIC216和接收声束生成部182形成 背面侧的接收声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扬声器阵列的扬声器数量为16个, 使各传声器阵列的传声器数量分别为16个,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根据规格而适当地设定扬声器及传声器的数量即可。另外,扬声器阵 列及传声器阵列的间隔为任意的。艮卩,可以具有固定间隔,也可以在 中央部密集地配置,随着靠近两端部而逐渐稀疏地配置。另外,在本 实施方式中,传声器阵列由线阵列构成,但传声器阵列并不限定于线 阵列,也可以是以矩阵状排列而成的阵列。
下面,参照图4、 5说明音频会议系统的功能。图4是表示音频
会议系统的功能构成的框图。图5是接收区域的说明图。图5(A) 表示声音接收用的接收区域,图5 (B)表示位置检测用的接收区域。
音频会议系统在功能上具有控制部10、输入输出连接器110、 音频会议装置1的输入输出接口 12、播放指向性控制部13、 D/A 变换器14、播放用放大器15、扬声器阵列(扬声器SP1 SP16)、 传声器阵列(传声器MIC101 MIC 116、 MIC201 MIC 216)、接 收用放大器16、 A/D变换器17、接收声束生成部181、 182、接收 声束选择部19、回声消除部20、照相机控制部22、照相机7、显示 终端8、视频通信装置9的输入输出接口 91、图像编码译码器92、 操作部4。
控制部10接收来自操作部4的输入而控制播放指向性控制部 13,接收来自发言者位置检测部191的输入而控制照相机控制部22。 关于控制的详细内容如后所述。
输入输出接口 12将从回声消除部20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封装, 向网络100输出。另外,将经由输入输出连接器IIO输入的音频信号 变换为位流的数字音频信号Sl而输出。数字音频信号Sl经由回声 消除部20供给至播放指向性控制部13。
更具体地说,在经由网络IOO及LAN连接器输入来音频信号的 情况下,输入输出接口 12通过将封装后的音频信号按时间序列排列 而依次输出,进行位流化并向播放指向性控制部13输出。另外,在 经由模拟音频输入端子输入来模拟信号的情况下,输入输出接口 12 将该信号数字化后向播放指向性控制部13输出。
播放指向性控制部13是下述的功能部根据控制部10的指示, 基于从输入输出接口 12供给的音频信号,生成向扬声器阵列的各扬声器SP1 SP16供给的单独播放信号。播放指向性控制部13生成向
各扬声器SP1 SP16供给的单独播放信号,以从扬声器阵列播放出 声束化的声音即播放声束。因此,播放指向性控制部13对输入来的
音频信号分别进行规定的延迟处理及规定的振幅处理等,生成单独播 放信号。另外,播放声束具有在较小范围内播放的播放声束及在较大
范围内播放的播放声束,可以分别通过由参加者对操作部4的操作而 进行的模式设定来进行切换。
然后,播放指向性控制部13将生成的单独播放信号,向针对每 个扬声器SP1 SP16设置的D/A变换器14输出。各D/A变换器 14将单独播放信号转换为模拟形式后向各播放用放大器15输出,各 播放用放大器15将单独播放信号放大而向扬声器SP1 SP16供给。
扬声器阵列的各扬声器SP1 SP16,将供给来的单独播放信号 进行音频变换后向外部播放。由于扬声器SP1 SP16在框体2的下 表面朝下设置,所以播放出的声音由设置音频会议装置1的桌子的设 置面反射,从参加者所处的装置的侧面朝斜上方传播。
传声器阵列的各传声器MIC101 MIC116、 MIC201 MIC216,
分别接收音频会议装置1的正面侧、背面侧的声音,变换为电信号即 音频信号,将该音频信号向各接收用放大器16输出。各接收用放大 器16将音频信号放大并分别向A/D变换器17供给,A/D变换器 17将模拟音频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并向接收声束生成部181、 182输 出。在这里,向接收声束生成部181中输入由设置在正面的传声器 MIC101 MIC116接收到的正面侧的音频信号,向接收声束生成部 182中输入由设置在背面的传声器MIC201 MIC216接收到的背面 侧的音频信号。
为了形成声音接收用的较大范围的接收声束及照相机7控制用 的较小范围的接收声束,接收声束生成部181、 182对各传声器 MIC101 MIC116、 MIC201 MIC216接收到的音频信号进行延迟处 理。
具体地说,为了在较大范围内接收声音,如图5 (A)所示,在 正面侧、背面侧均设定1个区域,形成对这些区域进行声音接收的接
12收声束MB1、 MB2,向接收声束选择部19输出。
另外,为了将照相机7控制为朝向主要发言者,如图5(B)所 示,同时针对多个点(在图5 (B)中为正面侧、背面侧各4个点) 形成接收声束MB11 MB14、 MB21 MB24,向接收声束选择部19 输出。
另外,由于在生成照相机7控制用的较小范围的接收声束时, 与进行声音接收的情况不同,不需要考虑音质,所以也可以将接收到 的音频信号使用高通滤波器进行滤波,仅使用指向性强的lkHz 3kHz程度的高频带信号,生成接收声束MB11 MB14、 MB21 MB 2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正面侧、背面侧分别形成4个点, 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多个点即可。
接收声束选择部19利用发言者位置检测部191,将利用8个接 收声束MB11 MB14、 MB21 MB24接收到的8个点的音频信号中 电平最高的音频信号,作为目的音频信号(即,不是噪声而是会议参 加者的发言),检测最高电平的音频信号的接收方向DS,将接收方 向DS向控制部IO输出。
另外,接收声束选择部19在2个接收声束MB1、 MB2中选择 包含接收方向DS的接收声束,作为音频信号MBO而向后段的回声 消除部20输出。
回声消除部20是用于防止回声现象的功能部,该回声现象是指 "由扬声器SP1 SP16播放从输入输出接口 12输入的音频信号,该 播放出的音频信号返回至传声器MIC101 MIC116、 MIC201 MIC216而再次从输入输出接口 12输出"。回声消除部20使用自适 应型滤波器211来推定上述路径的返回音,通过从传声器接收到的音 频信号中减去推定出的返回音而抑制回声。
具体地说,回声消除部20具有自适应型回声消除器21。自适应 型回声消除器21具有自适应型滤波器211和后置处理器212。自适 应型滤波器211基于向扬声器SP供给的音频信号,推定返回至传声 器MIC的音频信号成分,生成虚拟返回音信号。后置处理器212通
13过从接收声束选择部19输出的音频信号MB0中,减去与输入音频信 号Sl相对应的虚拟返回音信号,从而去除回声成分。将从该音频信 号MBO去除回声成分后的音频信号输入至输入输出接口 12。
通过进行上述的回声消除处理,可以准确地预测并去除从扬声 器SP返回至传声器MIC的音频信号,可以仅将由传声器MIC接收 到的音频信号从输入输出接口 12输出。
如果从控制部IO输入了接收方向DS,则照相机控制部22控制 照相机7的摄像部71的方向,以接收方向DS作为拍摄方向的中心。 由此,照相机7按照从音频会议装置1输入的接收方向DS,确定拍 摄方向。由此,可以自动对发言者进行拍摄。照相机7的拍摄数据输 出至图像编码译码器92。
图像编码译码器92对从照相机7输入的拍摄数据进行压縮,并 输出至输入输出接口91。另外,图像编码译码器92对从输入输出接 口 91输入的图像信号P1进行展开,并输出至显示终端8。
输入输出接口 91将从图像编码译码器92输入的拍摄数据进行 封装,向网络100输出。另外,输入输出接口 91将从网络IOO输入 的图像信号变换为位流的数字图像信号Pl并输出。数字图像信号Pl 经由图像编码译码器92向显示终端8供给。
更具体地说,在经由网络100输入了图像信息的情况下,输入 输出接口 91通过将封装后的图像信号按时间序列排列而依次输出, 进行位流化并向显示终端8输出。
如上述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音频会议系统中,生成声音接收 用和发言者位置检测用这2个不同的接收声束。另外,通过使用声音 接收用的接收声束,不接收相对于音频会议装置与主要发言者相反一 侧的声音,仅有效地接收主要发言者侧的声音,从而可以使主要发言 者的发言清晰化。另外,通过使用发言者位置检测用的接收声束,确 定主要发言者的位置,从而可以使照相机7朝向主要发言者而进行拍 摄。另外,如果主要发言者改变,则可以自动切换照相机7的方向。
另外,本发明的音频会议系统如图6所示,可以不利用视频通 信装置9而作为扩音装置在会议中使用。在此情况下,音频会议装置1与照相机7连接,照相机7与显示终端8连接。音频会议装置1将 接收到的声音放大并进行播放。另外,照相机7按照从音频会议装置 1输入的接收方向DS而决定拍摄方向,进行拍摄并生成拍摄数据。 照相机7将生成的拍摄数据向显示终端8输出,在显示终端8中显示 拍摄数据。
由此,可以将发言者的发言放大而进行播放,同时利用照相机7 对主要发言者进行拍摄并在显示终端8中显示。因此,即使在大会议 室等进行的会议中,参加者也可以容易地听到发言者的发言。另外, 由于可以将主要发言者显示在显示终端8中而进行会议,所以会议参 加者可以容易地知道主要发言者。
另外,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也可以是无论音频 信号的接收方向如何,接收声束选择部19都将2个接收声束MB1、 MB2合成而生成音频信号MB0,将该音频信号MBO向后段的回声 消除部20输出。
由此,由于合成2个接收声束MB1、MB2而生成音频信号MB0, 所以可以在利用照相机7可靠地对主要发言者进行拍摄的同时,通过 在较大范围内对声音进行接收,而不仅是对主要发言者侧进行接收, 从而有效地接收所有参加者的发言。
另外,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音频会议 装置1中设置音频及图像的通信部。可以通过该通信部与对方侧的音 频会议装置进行通信会议。在此情况下,利用照相机7拍摄到的拍摄 数据及利用传声器接收到的音频数据,经由音频会议装置1向网络 100输出。并且,从位于远程地点的其他音频会议装置经由网络100 输入的图像信号,经由音频会议装置1而显示在显示终端8中。对于 向其他音频会议装置发送的拍摄数据及音频数据,发送下述拍摄数 据将与根据多个较小范围的接收声束检测出的高电平的音频信号对 应的接收方向作为拍摄方向,对照相机7进行控制后,由照相机7 拍摄到的拍摄数据。另外,发送基于包含接收方向的较大范围的接收 声束而生成的音频数据,该接收方向是利用较小范围的接收声束检测 出的。另外,在此情况下,只要将图像信号的输入输出接口 91与音
15频信号的输入输出接口 12—体化,经由共通的输入输出连接器110 与网络100连接即可。
另外,图8是在图4的音频会议装置1中进一步设置图像通信 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图7的音频会议装置1中进一步设置 图像通信部。
权利要求
1. 一种音频会议装置,其具有传声器阵列,其具有以规定形式排列的多个传声器;区域接收声束形成部,其基于由上述传声器阵列的各传声器接收到的多个接收音频信号,形成第1接收声束,其中,针对该第1接收声束设定有本装置周围的第1接收范围;点接收声束形成部,其基于由上述传声器阵列的各传声器接收到的多个接收音频信号,形成第2接收声束,其中,针对该第2接收声束设定有比上述第1接收范围小的第2接收范围;以及拍摄方向检测部,其根据由上述点接收声束形成部形成的多个第2接收声束,检测发言者方向,将该发言者方向作为拍摄方向而进行检测。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音频会议装置,其中,点接收声束形成部仅使用上述接收音频信号的高频成分而形成 接收声束。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会议装置,其中,还具有 通信部,其经由网络与其它音频会议装置连接,与该其它音频会议装置进行通信;以及控制部,其基于由上述区域接收声束形成部形成的第1接收声 束,生成音频数据,经由上述通信部将该音频数据向上述其它音频会 议装置发送。
4. 一种音频会议系统,其具有传声器阵列,其具有以规定形式排列的多个传声器; 区域接收声束形成部,其基于由上述传声器阵列的各传声器接收到的多个接收音频信号,形成第1接收声束,其中,针对该第1接收声束设定有本装置周围的第1接收范围;点接收声束形成部,其基于由上述传声器阵列的各传声器接收到的多个接收音频信号,形成第2接收声束,其中,针对该第2接收声束设定有比上述第1接收范围小的第2接收范围;拍摄方向检测部,其根据由该点接收声束形成部形成的多个第2接收声束,检测发言者方向,将该发言者方向作为拍摄方向而进行检测;以及拍摄部,其按照由上述音频会议装置的拍摄方向检测部检测出 的拍摄方向进行拍摄,生成图像数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频会议系统,其中, 点接收声束形成部仅使用上述接收音频信号的高频成分而形成接收声束。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频会议系统,其中,还具有 通信部,其经由网络与其它音频会议装置连接,与该其它音频会议装置进行通信;以及控制部,其基于由上述区域接收声束形成部形成的第1接收声 束,生成音频数据,经由上述通信部将该音频数据向上述其它音频会 议装置发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视频会议系统,其一边在较大范围内接收会议参加者的发言,一边对主要发言者进行拍摄。本发明的音频会议装置(1)使用排列多个传声器(MIC)而构成的传声器阵列,接收较大范围的声音和分割为较小范围的声音。另外,将在较大范围内接收到的音频信号(MB1、MB2)用作声音接收用的音频信号(MB0)。另外,使用根据分成较小范围而接收到的音频信号(MB11~MB14、MB21~MB24)检测出的最高电平的音频信号,检测接收方向(DS),基于该接收方向(DS)控制照相机(7)的拍摄方向。
文档编号H04R3/00GK101513056SQ200780032128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17日
发明者田中良, 石桥利晃, 鹈饲训史 申请人:雅马哈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