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蔡斯合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检测的多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7893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用蔡斯合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检测的多跳系统的制作方法
使用蔡斯合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检测的多跳系统
引言
当前,多跳技术在基于分组的无线和其它通信系统中的使用引起了巨 大的关注,据称这样的技术能够扩展覆盖范围并提高系统容量(吞吐量)。
在多跳通信系统中,在沿着从源设备经由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到目
的设备的通信路径(C)的通信方向上发送通信信号。图2示出了单小区 两跳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基站BS (在3G通信系统环境中称为"节 点B"NB)、中继节点RN (也称为中继站RS)以及用户设备UE (也称 为移动站MS或用户终端)。在从基站经由中继节点(RN)到目的用户设 备(UE)的下行链路(DL)上发送信号的情况下,基站包括源站(S) 而用户设备包括目的站(D)。在从用户设备(UE)经由中继节点到基站 的上行链路(UL)上发送通信信号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包括源站而基站 包括目的站。中继节点是中间设备(I)的示例,并且包括接收器,用 于接收来自源设备的数据;以及发送器,用于将该数据或其衍生数据发送 到目的i殳备。
已使用简单的模拟转发器或数字转发器作为中继,以改善或提供在盲 区中的覆盖。它们可以以与源站不同的传输频带来工作以防止源传输和转 发器传输之间的干扰,或者它们可以在没有来自源站的传输时工作。
图3示出了中继站的多种应用。对于固定M设施,由中继站所提供 的覆盖可以是"填满的(in-fill)"以允许移动站接入通信网络,否则该移 动站可能受到其它物体的遮蔽或者尽管在基站的正常范围内但不能从基 站接M够强度的信号。还示出了"范围扩展",其中当移动站处于基站的 正常数据传输范围以外时,中继站允许接入。在图3的右上部示出的填满 的一个示例是对游牧式中继站进行定位,以允许覆盖穿透到建筑物内,该 建筑物可以处于地平面上方、地平面处或地平面下方。
其它应用是游牧式中继站,其实施临时覆盖,在事件或紧急情况/灾 难期间提供接入。在图3的右下部示出的最终应用利用置于交通工具上的 中继来提供对网络的接入。
如以下所解释的,中继也可与先进的传输技^M目结合使用,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增益。
众所周知,由于无线电通信在通过空间传播时的散射或吸收而引起的 传播损耗或"路径损耗"使信号强度变小。影响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
损耗的因素包括发送器天线高度、接收器天线高度、载波频率、杂波类 型(城市、郊区、农村)、形态细节如高度、密度、间距、地形类型(丘 陵、平地)。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路径损耗L (dB)可通过以下公式来 建樣
其中d (米)^JL送器-接收器间距、b (db)和n是路径损耗参数, 并且绝对5MS损耗由/ = 10&州给出。
在间接链路SI + ID上经历的绝对路径损耗的总和可以小于在直接链 路SD上经历的^4圣损耗。换句话说,下式是可能的
L(SI)+L(ID)〈L(SD) (B)
因此,将单个传输链路分成两个较短的传输段利用了路径损耗和距离 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从利用等式(A)对路径损耗的简单理论分析可以认 识到,如果信号从源设备经由中间设备(例如中继结点)发送到目的设备 而不是从源设备直接发送到目的设备,则可以实现总游4圣损耗的减少(并 且因此实现信号强度的提高或增加,并由此实现数据吞吐量的提高或增 加)。如果实现得适当,则多跳通信系统可以使发送器的发送功率减小, 这使无线传输变得容易,导致干扰7jC平的减少并且也降低对电磁发射的暴
露。或者,可利用总路径损耗的减少来提高在接收器处的接收信号品质, 而不会增加传送信号所需的总辐射传输功率。
多跳系统适于与多载波传输一起使用。在诸如FDM (频分复用)、 OFDM (正交频分复用)或DMT (离散多音)的多载波传输系统中,单 个数据流被调制到N个并行的子载波上,每一个子载波信号具有自己的 频率范围。这使得总带宽(即在给定时间间隔内要发送的数据量)被分到 多个子载波上,从而增加每个数据符号的持续时间。由于每个子载波具有 更低的信息速率,因此多载波系统与单载波系统相比受益于对信道引起的 失真的增强的抗扰性。这通过确保每个子载波的传输速率以及因此的带宽 小于信道的相干带宽而成为可能。结果,在信号子载波上经历的信道失真 与频率无关,并且因此可以通过简单的相位和幅度校正因子来校正。因此 当系统带宽超过信道的相干带宽时,在多载波接收器内的信道失真校正实体具有比在单载波接收器内的对应实体明显更低的复杂度。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基于FDM的调制:技术。OFDM系统4吏 用多个在数学意义上正交的子载波频率,《吏得子栽波频i普因为相互独立而 可以无干扰地交叠。OFDM系统的正交性免除了对保护频带频率的需要, 并且因此提高了系统的频镨效率。OFDM已经被推荐和用于许多无线系 统。当前OFDM用于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 )连接、 一些无线LAN 应用(比如基于IEEE802.11a/g标准的WiFi设备)以及无线MAN应用 (比如基于IEEE802.16标准的WiMAX设备)。OFDM经常与信道编码 (一种餘溪纠正技术)相结合4吏用以产生编码的正交FDM或COFDM。 COFDM现在广泛用于数字通信系统以提高在多路径环境下基于OFDM 的系统的性能,在多路径环境下信道失真的变化可通过频域中的子载波和 时域中的符号看出。该系统已在诸如DVB和DAB的视频和音频广播以 及某些类型的计算机网^4支术中使用。
在OFDM系统中,通过使用离散傅里叶逆变换或快速傅里叶变换算 法(IDFT/IFFT )而将一组N个经调制的并行数据源信号映射到N个正 交的并行子载波,以在发送器上形成时域内称作"OFDM符号"的信号。 因此,"OFDM符号,,是所有N个子载波信号的复合信号。OFDM符号 可在数学上表示为
1W-l z 、
= 一 5> .e河',o s " 7; (1)
其中A/是以Hz为单位的子载波间距,Ts^/A/是以秒为单位的符
号时间间隔,而Cn是经调制的源信号。在(l)中每一个源信号被调制到
其上的子载波矢量c € Cn, cKc。,d,.c^)是来自有限星座的N个星座符号的 矢量。在接收器端,通过应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快速傅里叶变换 (FFT)算法而将接收到的时域信号变换回频域。
OFDMA (正交频分多址)是OFDM的多址变体。OFDMA通过给 单独用户分配子载波的子集而工作。这允许从几个用户同时传输,从而导 致更好的频镨效率。然而,仍然有允许无干扰的双向通信、即在上行链路 和下载方向上的双向通信的问题。
为了使在两个结点之间的双向通信成为可能,有两种众所周知的不同 方法用于复用两个通信銜洛(前向或下载链路以瓦良向或上行链路),以 克服设备不能同时在相同资源介质上进行发送和接收的物理限制。第 一种方法,即频分复用(FDD),包括通过将传输介质细分成两个不同的频带 ( 一个用于前向链路通信而另 一个用于反向M通信)而同时地但在不同 的频带上操作这两个链路。第二种方法,即时分复用(TDD),包括在同 一频带上操作这两个M,但是在时间上将对介质的接入进行细分,使得 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只有前向或反向链路在使用介质。这两种方法(TDD 和FDD)都有它们相应的优点,并且对于单跳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都是 应用良好的技术。例如,IEEE802.16标准结合了 FDD和TDD模式。IEEE 标准802.16-2004 "Air Interface for Fixed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及2005年修订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作为示例,图4图示了在IEEE802.16标准(WiMAX)的OFDMA 物理层模式中使用的单跳TDD帧结构。
每帧被分成DL子帧和UL子帧,每个子帧是离散的传输间隔。它们 由发iH/接收和接W发送转换保护间隔(分别为TTG和RTG)分隔开。 每个DL子帧以前导码开始,接下来是帧控制报头(FCH)、 DL-MAP和 UL國MAP。
FCH包含DL帧前缀(DLFP ),该DL帧前缀用以指定突发属性(Burst Profile)和DL-MAP的长度。DLFP是在每帧开始时发送的数据结构, 并且包含有关当前帧的信息;DLFP被映射到FCH。
同步DL分配可以被广播、多播和单播,并且它们还可以包括针对另 一个BS而不是正在服务的BS的分配。同步UL可以是数据分配以及测 距请求或带宽请求。
在下面将参考的独立权利要求中限定了本发明。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阐 述了有益的实施方式。
在传统的单跳系统(例如802.16-2004和802.16e-2005)中,在上行 和下行链路中均支持HARQ。 HARQ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是一种差错 控制方法,其中当检测到差错时进行自动重传请求。HARQ使用纠错码, 对该纠错码进行校验以扫描差错。如果在该纠错码中发现差错,则请求重 传。
在实践中,不正确地接收到的数据通常被存储在接收器处,并且重传 数据与旧数据相合并(蔡斯合并)。在被称为增量冗余的蔡斯合并的U 中,初始的传输和任何重传被不同地编码。
发明人已经有了惊人的发现,即可以在MS侧使用已知的蔡斯合并HARQ检测过程,但是使其适应于具有中继能力的网络的情况,在该具 有中继能力的网络中,MS可以检测到直接来自BS的传输并接收该传输 的经中继版本,或者可以接收多个经中继的信号。因此,两个合并的传输 来自不同的路径,而不是一个传输是另一个传输的重传。
当直接M在质量上不足以支持与BS的直接通信时,或者需要BS 提供过多的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结果,通信的主路 径经由RS。然而,可能MS仍可以检测到来自BS的传输。
也可能存在以下情况MS下行链路不能仅由一个RS或BS可靠地 支持,因此系统尝试通过经由一个或更多个RS对HARQ传输进行中继 来促进与MS的通信。
现在将仅以示例方式参考附图
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特征,在附图中
图la示出了在具有中继能力的网络中的MS HARQ类型操作的基本 过程;
图lb示出了适于使用该过程的网络配置; 图lc示出了适于使用该过程的可替选的网络配置; 图2示出了单小区两跳无线通信系统; 图3示出了中继站的应用;以及
图4示出了在IEEE802.16标准的OFDMA物理层模式中使用的单跳 TDD帧结构。
改进的"HARQ"操作
在控制被集中在BS端的透明中继系统中,BS将通知MS其可以预 期何时可能接收到打算发送到MS的信息的不同版本(即直接发送的或经 中继的)。因此,假定MSI^将利用该信息并且当使用改进的HARQ过 程时MS将执行以下操作(如图la中所示)
a. 从BS接收信息,该信息通知MS可以预期何时接收打算发送到它 的HARQ分组的不同传输;
b. 检测来自BS的初始传输,并且将接收到的HARQ编码的分组(或 者在IEEE802.16系统的情况下的子分组)存储在软緩冲器中而不 尝试解码;
c. 检测来自RS的经中继的传输,并且将接收到的经中继的HARQ编 码的分组(或者在IEEE802.16系统的情况下的子分组)添加到软緩冲器中;
d. 对緩冲器中的数据的循环冗余校验(CRC)序列进行校验,并且如 果该CRC正确则对该数据进行解码;以及
e. 在CRC校验之后,遵循在单跳系统的情况下采取的标准过程(即, 向BS发送肯定(ACK)确认消息或否定(NACK)确认消息,如 果该消息是NACK的,则保留软緩冲器的内容)。
由于直接传输可能具有低的可靠性,因此在阶段1之后不建议进行 CRC校验和数据解码,并且因此更好的是在执行解码之前等待经中继的 信号(无论直接传输是否成功,该经中继的信号都会到达)。结果,使用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建议的机制不会带来额外的解码复杂性。
还可以针对BS请求多于一个的RS在帧中对传输进行中继的情况而 扩展该机制。在这种情况下,MS在尝试解码之前将在一帧内可以接收到 的HARQ分组的所有不同版本进行合并。
有利地,所述不同版本都是在一个帧(或者更精确地,对于IEEE 802.16系统是一个下行链路子帧)内接收到的,该帧是仅用于下行链路传 输的离散时段。关于在多跳系统中如何可以在单个子帧中执行经过至少两 跳的传输,读者可以参考GB 0616477.6、 GB 0616481.8和GB 0616479.2, 所有这些申请通过引用合并于此,并且其副本随本申请一起递交。
还可以在MS处以与DL数据相类似的方式将ACK/NACK (即,当 在UL上使用HARQ时)以及(直接的或经由一个或更多个RS中继的) 来自MS的其它消息进行蔡斯合并,从而可能提高ACK/NACK及其它信 令的检测可靠性。
图lb和lc示出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一种网络(或系统)配 置。在图lb中,信息从基站直接发送到移动站,并且在同一下行链路子 帧中,信息从基站经由中继站而间接地发送到移动站。根据子帧格式和/ 或所发送的信息的类型,从基站到中继站的初始(第一跳)传输与从基站 到移动站的直接传输可以同时发生或在不同时间发生。第二跳传输(从中 继站到移动站)在中继站转向之后跟随第一跳传输而发生。如果网络不支 持单个子帧中的多跳传输,则第二跳传输和任何更多的跳可以在后续的下 行链路子帧中发生。所述站被示出为基站、中继站和移动站。但是,所示 出的特定链路可以是跨越更多M^的更长通信路径的一部分,4吏得被示出 为移动站和基站的节点中的任一个或两者都可以是中继站。
图lc示出了其中两个可替选路径都是经中继的路径的网络配置,这两个可替选路径的相同传输被合并。类似的考虑适用于针对图lb而阐述 的网络配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所涉及的特定传输定时因素。
所示出的两个网络配置示出了两个通信5M圣。合并来自三个或更多个 单独路径的传输也是可能的。
应注意到,如果检测到差错,则可以利用根据HARQ的重传来对来 自可替选路径的信息的合并进行补充。该重传可以沿着一个或更多个通信 路径,并且与先前合并的信息进行重新合并。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信息被合并(来自不同路径和/或重传),都可以利 用同一编码版本(按照正常的^^合并)来对该信息进行编码,或者可以 利用不同的编码版本来对该信息进行编码以提供增量冗余。对于示例实 现,读者可以参考IEEE标准802.16中对任一方法的使用。
优点
总之,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优点为
o提供了可以在支持HARQ的中继感知(relaying aware) MS中采 用的简单机制,以便在可以在同一帧中(利用多跳分集)检测到直 接信号和经中继的信号(或者两个经中继的信号)的情况下改善 HARQ分组接收的可靠性;
。结果,可以增大MS/SS范围,或者可以支持在另外的情况下不可靠 的下行M连接;
o减少了在不可靠銜洛的情况下BS为了实现成功的检测而必须进行 的重传的数量。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可以实现为在一个或更多个处 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或者可以以它们的组合来实现。也就是说,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实践中可以使用微处理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来实现实施本发明的发射器的一些或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被 实施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所有方法或部分方法的一个或更多个装置 程序或设备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施本发 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例如采用一个或更多个 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是可从互联网站点下载的、或在载波信号上 提供的、或以任何其它形式的数据信号。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在多跳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下行链路传输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源设备、目的设备以及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并且所述系统提供在所述源设备与所述目的设备之间延伸的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通信路径,所述源设备用于将信息沿着形成第一这种通信路径的一系列链路而间接地发送到所述目的设备,并且还用于将信息沿着形成第二这种通信路径的一个链路或一系列链路而发送到所述目的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路径经由所述中间设备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并且所述中间设备或每个中间设备用于接收来自沿着路径的前一设备的信息以及将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到沿着路径的下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将特定信息从所述源设备沿着所述第一通信路径、经由所述中间设备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而发送到所述目的设备;将同样的特定信息从所述源设备沿着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而发送到所述目的设备;以及在所述目的设备中,将沿着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和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而发送的同样的特定信息进行合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路径是直接通信 路径,并且所述同样的特定信息沿着所述第二路径从所述源设备直接发送 到所述目的设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路径是经由所述 中间设备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的间接通信路径,并且所述同样的特 定信息沿着所述第二路径从所述源设备经由这些中间设备中的每个中间 i殳备而发送到所述目的设备。
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系统还提供第 三这种通信路径,所述源设备用于将所述同样的特定信息沿着形成所述第 三通信路径的一系列链路间接地发送到所述目的设备,所述第三通信路径 经由所述中间设备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中间i殳备,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同样的特定信息从所述源设备沿着所述第三通信路径、经由这 些中间设备中的每个中间设备而发送到所述目的设备;在所述目的设备中,将沿着所述第一通信路径、第二通信路径和第三 通信路径而发送的所述同样的特定信息进行合并;以及对合并后的来自所述第一通信5^圣、第二通信路径和第三通信路径的 信息进行差错校验。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仅用于上行链路 传输的离散时段之前的、仅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离散时段中,所述同样的 特定信息根据具体情况,沿着全部两个所述通信路径或全部所述通信路径 而发送到所述目的设备。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特定信 息的传输之前,发送定时信息给所述目的设备,以指示将在何时沿着所述 通信路径发送所述特定信息。
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对合并后的来 自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和所述第二通信路径的信息进行差错校验。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果发现差错则发送差错 指示,和/或如果未发现差错则发送肯定指示。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差错指示包括对所述特定 信息的重传请求。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果发送了差错指示,则 沿着所述通信路径中的一个或更多个通信路径来重传所述特定信息,并且 将所述重传与先前合并的信息进行合并。
11.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发送所述特定信 息之前对所述特定信息进行编码。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每个所述通信路径利用 同样的编码版本来对所述特定信息进行编码。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每个所述通信路径利用 不同的编码版本来对所述特定信息进行编码。
14. 根据权利要求7-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传输之前将 差错检测序列添加到所述特定信息中,以及在所述目的设备中利用所述差 错检测序列来对合并后的信息进行差错^^验。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差错检测序列是循环冗 余校验(CRC )。
16. 根据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果未检测 到差错,则对编码的信息进行解码。
17. 根据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编码是混合 自动重传请求(HARQ )分组编码,并且所述根据具体情况沿着全部两个 所述通信路径或全部所述通信路径对所述同样信息的传输被处理为根据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传输和重传。
18. 根据权利要求5或从属于权利要求5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 法,其中所述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离散时段和所述用于上行链5$#输的离 散时段分别是时分复用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
19. 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系统是正交频分复 用(OFDM)或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
20. 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源设备是基站。
21. 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源设备是中继站。
22. 根据任一前ii^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的设备是用户终。
23. 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的设备是中继站。
24. 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间设备或每个所 述中间设备是中继站。
25. —种多跳无线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源设备、目的设备以及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并且所述系统提供在 所述源设备与所述目的设备之间延伸的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下行链路通 信路径,所述源设备用于将信息沿着形成第一这种通信路径的一系列链路 而间接地发送到所述目的设备,并且还用于将信息沿着形成第二这种通信 路径的一个銜洛或一系列銜洛而发送到所述目的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路径 经由所述中间设备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并且所述中间设备或每个 中间设备用于接收来自沿着路径的前一设备的信息以及将接收到的信息 发送到沿着路径的下一设备;传输装置,其用于将特定信息从所述源设备沿着所述第一通信路径、 经由所述中间设备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而发送到所述目的设备,以 及将同样的特定信息从所述源设备沿着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而发送到所述 目的i殳备;以及合并装置,其用于在所述目的设备中将沿着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和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而发送的同样的特定信息进行合并。
26. —种在多跳通信系统的目的设备中的用于改善接收可靠性的方 法,所述系统包括源设备、所述目的设备以及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并 且所述系统提供在所述源设备与所述目的设备之间延伸的两个或更多个 不同的下行M通信路径,所述源设备用于将信息沿着形成第一这种通信 路径的一系列銜洛而间接地发送到所述目的设备,并且还用于将信息沿着 形成第二这种通信路径的一个^或一 系列^而发送到所述目的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路径经由所述中间设备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并且所 述中间设备或每个中间设备用于接收来自沿着路径的前一设备的信息以 及将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到沿着路径的下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从所述源设备沿着所述第 一通信路径、经由所述中间设备中的一 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而发送的特定信息;接^所述源设备沿着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而发送的同样的特定信息; 以及将沿着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和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而发送的同样的特定 信息进行合并。
27. —种多跳通信系统中的目的设备,所述系统包括源设备、所述目 的设备以及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并且所述系统提供在所述源设备与所 述目的设备之间延伸的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下行M^通信路径,所述源设 备用于将信息沿着形成第 一这种通信路径的 一 系列链路而间接地发送到 所述目的设备,并且还用于将信息沿着形成第二这种通信i2M圣的一个链路 或一系列链路而发送到所述目的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路径经由所述中间设 备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并且所述中间设备或每个中间设备用于接 收来自沿着路径的前一设备的信息以及将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到沿着路径 的下一i更备;所述目的i殳备包括接收装置,其用于接^所述源设备沿着所述第一通信路径、经由所 述中间设备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而发送到所述目的设备的特定信 息,以及接i^所述源设备沿着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而发送到所述目的设备 的同样的特定信息;以及合并装置,其用于在所述目的设备中将沿着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和所述 第二通信路径而发送的同样的特定信息进行合并。
28. —套计算机程序,当在多跳无线通信系统的计算装置上被执行时,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系统执行一种下行旨降输方法,所述系统 包括源设备、目的设备以及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并且所述系统提供在 所述源设备与所述目的设备之间延伸的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通信路径,所 述源设备用于将信息沿着形成第一这种通信路径的一系列链路而间接地 发送到所述目的设备,并且还用于将信息沿着形成第二这种通信路径的一 个M或一系列链路而发送到所述目的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路径经由所述 中间设备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并且所述中间设备或每个中间设备 用于接收来自沿着路径的前一设备的信息以及将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到沿着路径的下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将特定信息从所述源设备沿着所述第一通信路径、经由所述中间设备 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而发送到所述目的设备;将同样的特定信息从所述源设备沿着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而发送到所 述目的i更备;以及在所述目的设备中,将沿着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和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而 发送的同样的特定信息进行合并。
29. —种计算机程序,当在通信系统中的目的设备的计算装置上被执行时,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目的设a行一种用于改4-^收可靠性的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源设备、所述目的该:备以及一个或更多个中间i殳备, 并且所述系统提供在所述源设备与所述目的设备之间延伸的两个或更多 个不同的下行M通信路径,所述源设备用于将信息沿着形成第一这种通 信路径的一系列炮咯而间接地发送到所述目的设备,并且还用于将信息沿 着形成第二这种通信路径的一个链路或一 系列链路而发送到所述目的设 备,所述第一通信路径经由所述中间设备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并 且所述中间设备或每个中间设备用于接收来自沿着路径的前一设备的信 息以及将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到沿着路径的下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i)^所述源设备沿着所述第 一通信路径、经由所述中间设备中的一 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而发送的特定信息;接^所述源设备沿着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而发送的同样的特定信息; 以及将沿着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和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而发送的同样的特定 信息进行合并。
30. —种传输方法,基本上根据在说明书中提出的和/或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
31. —种多跳无线通信系统,基本上根据在说明书中提出的和/或在附 图中示出的实施例。
32. —种计算M序或一套计算;tME序,基本上根据在说明书中提出 的和/或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
全文摘要
一种在多跳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下行链路传输方法,该系统包括基站(BS)、移动站(MS)以及一个或更多个中继站(RS),并且该系统提供在基站与移动站之间延伸的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通信路径,基站用于将信息沿着形成第一这种通信路径的一系列链路而间接地发送到移动站,并且还用于将信息沿着形成第二这种通信路径的一个链路或一系列链路而发送到移动站,该第一通信路径经由所述中继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中继;所述方法包括从基站沿着第一通信路径和第二通信路径而发送特定信息,在移动站中,将沿着第一通信路径和第二通信路径而发送的同样的特定信息进行蔡斯合并,并且在MS侧执行蔡斯合并HARQ检测,从而合并来自不同路径的两个传输,而不是在同一路径上进行重传。
文档编号H04L12/56GK101517989SQ200780034115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日
发明者周跃峰, 苏尼尔·凯沙夫吉·瓦德加马, 迈克尔·约翰·贝姆斯·哈特 申请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