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ip的新结构模型及路由方法

文档序号:768644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移动ip的新结构模型及路由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网络的路由方法,特别是一种移动IP的新结构模型 及^各由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IP技术是针对固定节点之间的相互通信而言的,主机使用固定的IP地址和TCP端口号进^亍相互通信,通信期间它们的IP地址和TCP端 口号保持不变。而移动IP的基本问题是IP主机在通信期间可能需要在 网络上移动,它的IP地址也许经常会发生变化。由于Internet寻址依赖 于网络前缀路由,当节点从一条链路切换到另一条链路上时,它的IP地址 的网络前缀部分就不再与新链路的网络前缀相同了。这样,固定网络中 的网络前缀路由技术就没有办法将数据包发送到节点的新位置上,数据 通信就会中断。为了实现移动IP, IETF于2004年6月正式推出了 RFC3775和RFC3776,它们定义了移动IPv6 (MIPv6, Mobi le IP version 6)及其安全性方面的要求,2005年推出了 RFC4140,它定义了 HMIP的 方案。移动IPv6的逻辑结构图如图1所示。在Mobile IP中的通信模型中,存在下面四个关键实体移动节点 (MN), 归属代理(HA)和外区代理(FA),对端节点(CN )。移动节点即使 用Mobile IP进行通信的终端,它具有唯一的归属地址。归属地址所属 的子网称为该移动节点的归属网络,这个归属网络的边界路由器就是归 属代理。当移动节点移动到另一个子网时,这个子网就是外区网络,其 边界路由器称为外区代理。当移动节点移动到外区网络时,它将通过代理发现机制找到当地的外区代理,并从外区代理获得一个临时的转交地 址。归属代理维护一张归属地址和转交地址的映射表,移动节点获得转 交地址后,归属代理将更新映射表中的相应条目。此后,归属代理利用 转交地址使用隧道技术把数据转发给外区代理,外区代理进行转交地址 和归属地址的转换,将最初的数据包发送给移动节点。当丽从一个子网移到另 一个子网时就得釆用新子网的IP,从旧IP到 新IP的获得及能够正常工作为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切换过程。移动IPv6协议中没有说明如何优化移动节点在切换过程中的性能,但如何确保移动节点在切换过程中保持流畅、连续的通信是非常重要的。切换性能主要的衡量标准是切换延迟,切换延迟指應从PAR收到最后一个 数据包到顧从NAR收到第 一个数据包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造成延迟的 因素按照时间先后,可分为三部分① 切换顺序延迟由网络切换的固有顺序引起的,必须先发生二层 切换(Layer 2 Handover,又称链路层切换),再发生三层切换(Layer 3 Handover,又称网《各层切^灸)。② 接入发现延迟由移动节点的移动检测过程緩慢而引起的,这主 要是因为路由广播频率太低。为此,MIPv6中修改了路由广播间隔最小默 认值,从RFC2461中3秒调整为现在的0. 03秒。③ 绑定更新延迟指发送与确认绑定更新过程的延迟。这和互联网 上的延迟,HA与MN的距离,CN和MN的距离有关。为了实现快速切换,互联网工程攻坚组织主要从减小切换顺序延迟和绑 定更新延迟入手,才是出了层次化移动IPv6(HMIPv6, Hierarchical Mobile IPv6 )。解决方案,该方案引入了移动锚点(MAP, Mobility Anchor Point)这个新的实体,将切换过程的影响控制在子网范围内,既减小了地址绑 定更新过程的延时,又减小了信令消耗。其逻辑结构图如图2所示。当MN从PARI处移动到PAR2处的时候,为微观移动,由MAP充当本地的家 乡代理,此时绑定更新过程只需要在PAR1、 PAR2、 MAP、 MN之间进行, 并且绑定更新过程完全对HA和CN透明;而当MN继续从PAR2移动到NAR 管辖范围内的时,为宏观移动,此时绑定更新过程和移动IPv6—样,需 要HA、 CN的参与。快速切换移动IPv6 (FMIPv6, Mobile IPv6 with Fast Handover )。 其逻辑结构图和图2 —样。在丽进行链路层切换(从当前的AP2接入NAP) 时,在绑定更新完成前,在MAP和新MAP即NAR之间建立隧道,此时MAP 会把数据包传纟会NAR, NAR再通过NAP转给MN,这时即〗吏绑定更新没有完 成,MN的通信仍然不会中断,/人而减少了标准MIPv6和HMIPv6的切换 延时延。在画IPv6和FMIPv6的基础上,许多研究者还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 策略,将HMIPv6与FMIPv6结合,提出F随Pv6的改进方案;在FHMIPv6 协议中,在MAP域间为快速切换建立隧道。切换期间发自CN的数据包被 MAP经隧道传送到NAR (即新MAP),协议纟喿作过程和FMIPv6基本类似, 而只是通过MAP来取代了 NAR进4亍操作。移动IP将是3G , 4G, WIMAX等下一代网络的关4建技术,但是当前 的移动IP研究滞后,主要表现在IETF的标准移动IP性能无法满足现实 需求,不能满足实际应用。而目前提出的改进方案也只是停留在低性能 的应用上,没有结合实际工程经验来设计移动IP网络,有一定的理论研 究价值,但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优化标准移动IP及目前其它改进方案,使 移动IP趋近于满足实际应用的移动IP的新结构模型及路由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与RFC4140标准文档观点对比的方 式提出,其网络结构模型为1、在RFC4140中,整个MAP域由交换机组成,MAP为三层交换机, MAP也是交换机,MAP除了担负繁重的广域网路由外,还要处理RCOA和 LCOA的映射,隧道数据的封包解包。2、 在该结构中,丟掉了 LCOA,采用MNHA和RCOAl, RC0A2…绑定, MNHA和RC0A3, RC0A3和RC0A4, RC0A5…绑定的方案,而且绑定的映射将 通过MAP三层交换机来实现,实现一次路由,多次交换。3、 在该结构中,在MN的家乡代理里面绑定的是MNHA和MN每一次 宏切换时的RCOA,而在微切换时不必到HA去进行绑定更新,只需在MAP 上进行RC0A3和新获得的RCOA绑定。4、 在该结构中,路由解决方案是丽进行HA的绑定更新时,附带一 个网络前缀位差,MN的网络位减去这个位差就是MAP的网络前缀位数。本发明在上述网络结构模型下实现路由的方法是 第一步MN最开始在家乡MAPI域内移动时① 当在MN的注册地址子网内移动时,无需作任何更改,设定應 的家乡地址为MNHA;② 当MN离开丽HA的子网时,将会获得RC0A1,此时应该在MAP1上 进行MNHA和RC0A1的绑定;③ 当MN离开RC0A1的子网时,将会获得RC0A2,此时在MAPl上进74亍MNHA和RCOA2的绑定;第二步MN离开家乡MAPI域时① MN脱离家乡MAP1域,第一次移动进入MAP2的一个子网,获得 RC0A3,此时发出绑定更新到HA和CN,进行MNHA和RC0A3的绑定;② 在MAP2内进入另 一子网,获得RC0A4,此时发出绑定更新到MAP2, 进行RC0A3和RC0A4的绑定。本发明与当前主流的FHMIP方案相比,其优越性表现在 1、锚点由三层交换机担当,网络拓朴和现行网络拓朴一致,减轻了 核心路由器的负担,而在运营商的某一个域内,三层交换机采用一次路 由,多次交换的方案会极大提高网络带宽;2、采用发送网络位差的方法 来定位MAP,直接解决寻址MN的问题,不再使用传统的多级RCoA, LCoA 路由方案,避免了 RCOA地址的浪费,配合三层交换机类似VLAN间路由, 此方案高效简单,更加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本发明主要针对IETF的标准移动IP切换性能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 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移动IP实现拓朴及路由机制。将现行的三层网 络结构模型首次引入到了移动IP网络,减轻了广域网路由器的负担,显著提高MAP域内的带宽。同时,通过在绑定更新时发送网络位差的方法 来定位MAP,节省了大量的IP地址。


图l为现有MIPv6基本架构图。图2为现有HMIPv6基本架构图。图3为本发明网络结构模型图。图4为本发明路由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结合自己多年的网络设计经验和网络协议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移动IP实现拓朴及路由机制,改进了 IETF的标准移动IP及目前其它改进方案。技术方案流程如下1:采用三层交换机替换标准移动IP中定义的路由器MAP。2: MN在发送绑定更新时,附加发送一个网络位差异(NBD)参数。3:数据包路由时,MAP网络号为MN网络位减去NBD。4:采用新的3各由才几制实现数据包从MAP到MN转发。本发明采用与RFC4140标准文档观点对比的方式提出,其网络结构模型为1、在RFC4140中,整个MAP域由路由器组成,MAP也是路由器,MAP 除了担负繁重的广域网路由外,还要处理RCOA和LCOA的映射,隧道数 据的封包解包。事实上本发明可以把整个MAP域看成是一个局域网,假 如局域网的通信采用路由器来实现的话,那么带宽大打折扣。在此,本 发明采用当代现行的网络结构模型,采用核心交换机来担当MAP, MAP外 的路由由广域网路由器按传统方式完成,无需任何改动,而MAP只负责 转交地址间的映射,隧道数据的封包解包。MAP点下可采用三层交换机或 二层交换机都可以。这样可以显著提高MAP域带宽,这一点从传统的以 太网到今天现实中的三层网络模型已经得到证实。2、在RFC414Q中,RCOA是和LCOA绑定的,在RCOA到LCOA的映射 过程中,将通过路由器来寻址,受路由器转发性能影响,转发过程緩慢。 在此,本发明丢掉了 LCOA,采用的是MNHA(移动主机家乡地址)和RC0A1,RC0A2…绑定,MNHA和RCOA3,RCOA3和RCOA4,RCOA5…绑定的方案,而且 绑定的映射将通过MAP三层交换机来实现,类似如三层网绍4莫型中的VLAN 路由, 一次路由,多次交换,显著提高MAP点域带宽。3、 在RFC4140的方案中,每一个丽都有一个RCOA与LCOA与之对 应,^i殳有一万个MN,那么将要浪费一万个RCOA地址,而本发明的方案 是在匪的家乡代理里面绑定的是MNHA和MN每一次宏切换时的RC0A, 如RC0A3。而在微切换时不必到HA去进行绑定更新,只需在MAP上(如 MAP2)进行RC0A3和新获得的RCOA(如RC0A4 )绑定,相当于只用了 RFC4140 中的LCOA,所以此方案节省了大量的IP。4、 在RFC4140里,对每个节点来说RCOA是一定的,所以发往MN的 数据包很容易路由到MAP。本发明的路由解决方案是顧进行HA的绑定更 新时,附带一个网络前缀位差,MN的网络位减去这个位差就是MAP的网 络前缀位数。这样数据包在前往薩的过程中, 一旦到了此网络前缀号路 由器,可以把下一跳作为MAP,此MAP即为三层交换机。可见一个MAP负 责多少个子网,或说多大的网络规模,本发明是可以通过网络位差来控 制的。本发明实现^^由的方法是匪最开始在家乡MAP1域内移动时① 当在MN的注册地址子网内移动时,无需作任何更改,4艮i殳匪 的家乡地址为MNHA (即MN的注册地址);② 当MN离开MNHA的子网时,将会获得RC0A1,此时应该在MAPI上 进行MNHA和RC0A1的绑定;③ 当匪离开RC0A1的子网时,将会获得RC0A2,此时在MAPI上进行MNHA和RC0A2的绑定; MN离开家乡MAPI域时① 匪脱离家乡MAP1域,第一次移动进入MAP2的一个子网,获得 RC0A3,此时发出绑定更新到HA(即MAP1)和CN,进行丽HA和RC0A3的绑定;② 在MAP2内进入另 一子网,获得RC0A4,此时发出绑定更新到MAP2, 进行RC0A3和RC0A4的绑定。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 有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IP的新结构模型,采用与RFC4140标准文档观点对比的方式提出,其网络结构模型为A、在RFC4140中,整个MAP域由交换机组成,MAP为三层交换机,MAP也是交换机,MAP除了担负繁重的广域网路由外,还要处理RCOA和LCOA的映射,隧道数据的封包解包;B、在该结构中,丢掉了LCOA,采用MNHA和RCOA1,RCOA2...绑定,MNHA和RCOA3,RCOA3和RCOA4,RCOA5...绑定的方案,而且绑定的映射将通过MAP三层交换机来实现,实现一次路由,多次交换;C、在该结构中,在MN的家乡代理里面绑定的是MNHA和MN每一次宏切换时的RCOA,而在微切换时不必到HA去进行绑定更新,只需在MAP上进行RCOA3和新获得的RCOA绑定;D、在该结构中,路由解决方案是MN进行HA的绑定更新时,附带一个网络前缀位差,MN的网络位减去这个位差就是MAP的网络前缀位数。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IP的新结构模型,其实现路由的方法疋.第一步MN最开始在家乡MAPI域内移动时① 当在MN的注册地址子网内移动时,无需作任何更改,设定丽 的家乡地址为MNHA;② 当MN离开丽HA的子网时,将会获得RC0A1,此时应该在MAP1上 进行MNHA和RC0A1的绑定;③ 当MN离开RC0A1的子网时,将会获得RC0A2,此时在MAP1上进 行MNHA和RC0A2的绑定;第二步MN离开家乡MAPI域时① MN脱离家乡MAP1域,第一次移动进入MAP2的一个子网,获得 RC0A3,此时发出绑定更新到HA(即MAP1)和CN,进行MNHA和RC0A3的绑定;② 在MAP2内进入另 一子网,获得RC0A4,此时发出绑定更新到MAP2, 进^f亍RC0A3和RC0A4的绑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IP的新结构模型及路由方法,采用与RFC4140标准文档观点对比的方式提出,其网络结构模型为整个MAP域由交换机组成,MAP也是交换机;丢掉了LCOA,采用MNHA和RCOA1,RCOA2…绑定,MNHA和RCOA3,RCOA3和RCOA4,RCOA5…绑定的方案,而且绑定的映射将通过MAP三层交换机来实现;在MN的家乡代理里面绑定的是MNHA和MN每一次宏切换时的RCOA,而在微切换时不必到HA去进行绑定更新,只需在MAP上进行RCOA3和新获得的RCOA绑定;路由解决方案是MN进行HA的绑定更新时,附带一个网络前缀位差,MN的网络位减去这个位差就是MAP的网络前缀位数。本发明将现行的三层网络结构模型引入到了移动IP网络,显著提高MAP域内的带宽,节省了大量的IP地址。
文档编号H04L12/28GK101330460SQ20081004769
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3日
发明者李腊元, 王跃峰, 蔡英华, 袁俊春, 琳 郭 申请人:武汉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