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内容递送系统及其方法

文档序号:791670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字内容递送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内容(服务)递送系统及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使用点对点网络(peer-to-peernetwork)的数字内容(服务)递送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基础建设的发展与可携式储存设备(例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上的记忆卡、随身盘)的普遍,使得从网络中接收数字内容/服务供应商所提供的数字内容/服务成为趋势。分布式的环境中多媒体文件是储存在远程服务器的媒体库中,而使用者必须通过搜索平台和分布式运算环境来获取视讯、声音、影像和文字的链接路径。然而,在网络带宽有限但网络的使用者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网络堵塞经常造成使用者无法顺利接收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内容发布网络(ContentDeliveryNetwork,CDN)提供能够解决网络堵塞的分布式多媒体系统方案。互联网内容发布网络是利用在因特网中增加一层新的网络架构,将网站的视讯、声音、影像等内容发布到最接近使用者的网络"边缘"(即中继点),让使用者可以就近取得所需的内容解决因特网堵塞的状况。然而,此种数字内容/服务的提供设计为客户/服务系统体系架构(client-server),在此架构下使用者必须知道来源服务器的位置及设定才能够与其链接并进行信息的交流,且无法直接由多个分布式数字内容/服务提供服务器同时提供单一接收端的数字内容递送。此外,此种内容递送网络需要建立大量固定的中继点,这样会大幅增加网络的构建成本。再者,在目前架设的数字内容/服务递送系统中,当使用者的终端装置被防火墙限制时,数字内容/服务提供服务器往往无法与用户的终端装置互联。综上所述,使用者要从数字内容/服务供应商中接收数字内容/服务必须经过繁琐的设定,对于不熟悉此类软件操作的使用者来说会阻碍其接收数字内容/服务的意愿。
发明内容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内容递送系统,其能够降低数字内容递送网络的构建成本,以使得使用者/数字内容供应商更容易地与有效率地接收/传递数字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内容递送方法,其能够更容易地与有效率地传递数字内容。'本发明提出一种数字内容递送系统,其包括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至少一终端设备、至少一中继服务器、一帐号管理服务器以及多个数字内容管理模块。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连接至点对点网络(peer-to-peernetwork)用以提供数字内容。终端设备连接至点对点网络用以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中接收数字内容。中继服务器连接至点对点网络并选择性地配置用以在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与终端设备之间传递数字内容。帐号管理服务器连接至点对点网络用以认证上述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终端设备与中继服务器并且管理这些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终端设备与中继服务器的网络位置。数字内容管理模块分别地配置在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终端设备、中继服务器中用以选择地登入至帐号管理服务器,并且用以连接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终端设备与中继服务器,其中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会从帐号管理服务器中接收终端设备的网络位置并且此终端设备的数字内容管理模块会判断是否能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直接互联,并且当判断能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直接互联时则直接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互联以接收数字内容,以及当判断无法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直接互联时则经由选择性提供的中继服务器间接地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互联以接收数字内容。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数字内容递送系统还包括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NAT)装置,其连接在终端设备与点对点网络之间以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DHCP)方式指派终端设备的网络位置。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终端设备通过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UDP)直接地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进行互联。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终端设备通过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TCP)经由中继服务器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间接地进行互联。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是使用文件传输协议(FileTransferProtocol)或以基于用户数据报协议的数据传输协议(UDP-basedDataTransferProtocol)来传递数字内容给终端设备。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帐号管理服务器会向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提出邀请以传递数字内容。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终端设备会向帐号管理服务器提出邀请以传递数字内容。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为多个时,多个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可同时传递终端设备所允许的数字内容。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帐号管理服务器会储存终端设备的接收记录以分析终端设备所需的数字内容。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会依据终端设备的识别码对所传递的数字内容进行加密。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会依据终端设备的识别码传递此终端设备所能接受的数字内容格式。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终端设备为个人计算机、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可连接上网络的U盘或可连接上网络的移动硬盘。本发明提出一种数字内容递送方法,此方法包括在终端设备上执行数字内容管理模块以登入至帐号管理服务器。此方法也包括帐号管理服务器完成登入的认证之后向上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请求其终端设备的网络位置,并且接收与储存此数字内容管理模块所传送的网络位置。此方法还包括帐号管理服务器将此数字内容管理模块的网络位置告知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并且由数字内容管理模块判断是否能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直接互联,其中当判断能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直接互联时则直接与此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进行互联,以及当判断无法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直接互联时则经由选择性提供的中继服务器间接地与此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进行互联。最后,在互联完成后,此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会传递此数字内容管理模块所允许的数字内容给此数字内容管理模块,其中数字内容管理模块、帐号管理服务器、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与中继服务器是以点对点网络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数字内容传递方法还包括通过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UDP)使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直接地与数字内容管理模块进行互联。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数字内容传递方法还包括通过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TCP)使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经由中继服务器与数字内容管理模块间接地进行互联。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数字内容传递方法还包括使用文件传输协议(FileTransferProtocol)或以基于用户数据报协议的数据传输协议(UDP-basedDataTransferProtocol)来传递数字内容。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数字内容传递方法还包括由帐号管理服务器向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提出邀请以传递数字内容。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数字内容传递方法还包括由数字内容管理模块向帐号管理服务器提出邀请以传递数字内容。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为多个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时,上述数字内容传递方法还包括同时传递多个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中上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所允许的数字内容。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数字内容传递方法还包括在帐号管理服务器中储存上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的接收记录以分析此终端设备所需的数字内容。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数字内容传递方法还包括依据执行上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的终端设备的识别码对所传递的数字内容进行加密。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数字内容传递方法还包括依据执行上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的终端设备的识别码传递此终端设备所能接受的数字内容格式。本发明藉由帐号管理服务器的中央帐号管理使得点对点网络上的终端设备都可以选择性地(optionally)作为中继服务器,由此数字内容提供商的服务器可直接与不同(InternetProtocol,IP)网段的使用者的终端设备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数字信息交流。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本发明的数字内容递送系统的结构框图2为本发明的数字内容递送方法的流程图3为本发明的数字内容递送过程中信息流的示意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字内容递送系统的结构框图。图中100—数字内容递送系统,112、114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22、124一终端设备,132、134—中继服务器,150—帐号管理服务器,160—点对点网络(peer-to-peernetwork),170—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NAT)装置,S201、S203、S205、S207、.S209、S211、S213、S215、S217、S219、S221、S223、S225—数字内容/服务递送的步骤。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发明的数字内容递送系统的结构框图。请参照图1,数字内容递送系统100包括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终端设备122与124、中继服务器132与134以及帐号管理服务器150,其中这些设备与服务器是通过点对点网络(peer-to-peernetwork)160来彼此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终端设备122与124、中继服务器132与134以及帐号管理服务器150是通过有线方式来彼此连接,然而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终端设备122与124、中继服务器132与134以及帐号管理服务器150亦可通过无线方式来彼此连接,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点对点网络(peer-to-peernetwork)160可以是有线环境、无线环境或其组合。具体来说,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终端设备122与124及中继服务器132与134中分别配置有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12a、114a、122a、124a、132a与134a。在本实施例中,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终端设备122与124及中继服务器132与134可分别通过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12a、114a、122a、124a、132a与134a选择性地登入至帐号管理服务器150,并且在帐号号管理服务器150的管理下通过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12a、114a、122a、124a、132a与134a使分散配置的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终端设备122与终端设备124及中继服务器132与134能够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数字内容传递。在本实施例中,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12a、114a、122a、124a、132a与134a是以一软件来实现,其主要分为操作界面与系统底层两部分,其中操作界面是以「DHTML」以及「JavaScript」两种程序语言来设计,以提供数字内容的接收、管理、存储加密等功能以及管理好友清单与程序相关设定,而系统底层则是以「C++」程序语言来设计以提供点对点网络互联功能与前端操作界面所需的进阶服务。然而,必须了解的是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12a、114a、122a、124a、132a与134a亦可以一硬件或一固件来实现。以下将分别地详细说明数字内容递送系统100中每一组件的结构与功能。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分别具有数字内容数据库,其用以储存数字内容。在本实施例中,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为分布式架构,其可在不同实体地点提供独立的数字内容/服务,并且可任意地决定是否互联来提供数字内容/服务。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可以是配置数字内容管理模块的任何数据服务器或符合硬件需求的个人计算机。当配置数字内容管理模块的任何数据服务器或符合硬件需求的个人计算机欲成为点对点网络160上的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以提供数字内容/服务时,只需在其上执行数字内容管理模块并向帐号管理服务器150登记即可。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当欲将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设定为点对点网络160上的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以提供数字内容/服务时,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上的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12a与114a会被执行来登入至帐号管理服务器150、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12a与114a会将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的网络位置告知帐号管理服务器150并且向帐号管理服务器150登记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为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在此网络位置包括因特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与端口(port)。换言之,在点对点网络160上的任何数据服务器或个人计算机只要通过数字内容管理模块皆可作为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在本发明的一个施例中,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所提供的传输协议包括文件传输协议(FileTransferProtocol,FTP)或以基于用户数据报协议的数据传输协议(UDP-basedDataTransferProtocol,UDT),其中UDT技术可以使非常庞大的资料进行快速且远距离的传输、增加高速网络传输数据的可靠度,进而将数据流失减少到最低。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以2个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来实施,然而这并非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本发明可应用于任何数量的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终端设备122与124用以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及/或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4中接收数字内容。终端设备122相同于终端设备124,以下将以终端设备122为例来进行说明。当使用者欲通过终端设备122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及/或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4中接收数字内容或服务时,使用者必须执行配置在终端设备122上的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以登入至帐号管理服务器150,并且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会将终端设备122所在的网络位置告知帐号管理服务器150,同时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会将所允许接收的数字内容/服务告知帐号管理服务器150。之后,帐号管理服务器150会将终端设备122所在的网络位置告知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及/或114,以使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及/或114向终端设备122的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请求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互联来传递数字内容/服务。也就是说,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及域114可以一对一互联方式传递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所允许的数字内容给终端设备122,或者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li2及/或114可以多对一方式同时传递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所允许的数字内容给终端设备122。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终端设备122必须通过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登入至帐号管理服务器150才能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及/或114中接收数字内容。因此,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可进一步依据终端设备122的识别码对欲传递的数字内容进行加密保护,以防止未授权者非法存取数字内容。此外,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进一步可依据终端设备122的识别码来传递终端设备122所能接受的数字内容格式,以使得终端设备122的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所接收与管理的数字内容可正常的在终端设备122上播放。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数字内容的传递在终端设备122登入至帐号管理服务器150后会由帐号管理服务器150主动邀请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及/或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4为终端设备122进行数字内容/服务的传递,此外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帐号管理服务器150亦可被动地在终端设备122提出要求后才邀请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及/或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4为终端设备122进行数字内容/服务的传递。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2与124是能够连接至网络的U盘(PenDrive)。也就是说,当使用者执行U盘122与124上的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与124a,或者当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与124a连接上具有网络互联的操作系统而自动执行后,数字内容/服务供货商的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可主动或被动地提供U盘122与124所允许接收的数字内容/服务至U盘122与124中储存与播放。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2与124亦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手机、个人数字助理或可连接上网络的记忆卡与移动硬盘(PortableHarddrive)。由于终端设备122与124在连接上点对点网络160时有设定防火墙,因此可能造成终端设备122与124和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4之间无法直接互联。由此,中继服务器132与134的设计用以在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和终端设备122与124之间传递数字内容。中继服务器132的结构与功能相同于中继服务器134,以下将以中继服务器132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假设中继服务器132位于终端设备122附近。具体来说,当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及/或114无法与终端设备122成功直接进行互联时,中继服务器140会作为双方数字内容传递的中继点。也就是说,当终端设备122无法通过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UDP)直接地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及/或114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互联时,则终端设备122会通过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TCP)经由中继服务器132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及/或114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互联。由此,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2与124和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4之间的互联在所配置的数字内容管理软件的协调下自动地找到可互联的方式,因此可提升使用者互联的便利性,而避免繁琐的设定。在本实施例中,中继服务器132与134可以是配置数字内容管理模块的任何服务器主机或个人计算机。当配置数字内容管理模块的任何服务器或符合硬件需求的个人计算机欲成为点对点网络160上的中继服务器以中继数字内容/服务时,只需在其上执行数字内容管理模块并向帐号管理服务器150登记即可。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欲将中继服务器132设定为点对点网络160上的中继服务器,中继服务器132上的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32a会被执行以登入至帐号管理服务器150、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32a会将中继服务器132的网络位置告知帐号管理服务器150并且向帐号管理服务器150登记中继服务器132为中继服务器。换言之,在点对点网络160上的任何服务器或个人计算机只要通过数字内容管理模块皆可作为中继服务器。例如,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22与124在接收数字内容/服务的同时亦可被选择性地作为其它终端设备的中继服务器。由此,在本实施例中无需如传统互联网内容发布网络(ContentDeliveryNetwork,CDN)大量布设固定的中继点,因此本实施例的数字内容递送系统100的构建成本与复杂度会相对较低。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以2个中继服务器132与134来实施,然而这并非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本发明可应用于任何数量的中继服务器。帐号管理服务器150用以接受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终端设备122与124及中继服务器132与134的登入,并且管理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终端设备122与124及中继服务器132与134的网络位置。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的帐号管理服务器150被用作为在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中通过中央帐号的管理来协调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终端设备122与124及中继服务器132与134之间的互联。帐号管理服务器150所提供的服务包括申请与建立使用者帐号、使用者登入认证及注销功能以及储存、修改与回传使用者相关信息(例如,数据读取记录、使用者名称、登入时间、好友名单、使用者的外部IP与使用者所属中继服务器的IP等)。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帐号管理服务器150进一步会储存终端设备122与124的接收记录(即,过去接收数字内容/服务的记录)以分析终端设备122与124喜好与所需的数字内容,作为之后终端设备122与124再次登入至帐号管理服务器150时可主动地提供终端设备122与124所需的数字内容/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帐号管理服务器150的功能可作用在上述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或114中,由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或114来执行上述帐号管理服务器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帐号管理服务器150是以「PHP」程序来设计并且搭配MySQL数据库架设于Linux平台上,其中帐号管理服务器150会提供系统程序界面让终端设备122的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通过可扩展标识语言-远程过程调用助、议(extensibleMarkupLanguage-RemoteProcedureCall,XML-RPC)来呼叫所需的服务。然而,必须了解的是这并非限制本发明,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帐号管理服务器150可以其它程序语言与数据库来架设。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数字内容递送系统IOO可进一步包括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NAT)装置170(如图4所示),其连接在终端设备122及/或124与点对点网络160之间以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DHCP)方式指派终端设备122及/或124的网络位置。一般为了降低IPv4地址消耗率,NAT被广泛应用于服务器、防火墙或路由器上。由于NAT装置170是以动态方式指派终端设备122及/或124的网络位置(即IP与端口),因此终端设备122及/或124隐藏在NAT装置170后不但难以辨识且当终端设备122及/或124重新互联时网络位置可能会改变。由此,本实施例的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会通过一动态网络地址转换穿越(DynamicNATTraversal)技术与终端设备122及/或124互联。动态网络地址转换穿越技术是提供封包串流传输服务在IP网络之间交替,并且使一个或多个公用网络(例如,点对点网络160)中的装置(例如,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与114)能够互联到一私用网络(NAT装置170所构成的网络)中的装置(例如,终端设备122与124)。特别是,在此实施例中由于是使用动态网络地址转换穿越技术,因此当使用者(即终端设备122与124)在不同网段或网络状态改变时,可保持互联通讯而不中断。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数字内容递送系统100,可在中央帐号管理下使分散的数字内容/服务提供者与不同IP网段的终端设备主动地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数字信息传递。以下配合图2与图3详细说明上述数字内容递送系统100执行数字内容传递的步骤。图2本发明的数字内容递送方法的流程图,图3本发明的数字内容递送过程中信息流的示意图。以下将以终端设备122登入至帐号管理服务器150来接收数字内容/服务为例进行说明。请参照图2与图3,首先在步骤S201中通过在终端设备122上执行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来登入至帐号管理服务器150。特别地,终端设备122的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是将用户帐号与密码以XML-RPC通过超文件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missionProtocol,HTTP)传送至帐号管理服务器150以请求登入。接着,在步骤S203中帐号管理服务器150会进行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的登入认证。倘若在步骤S203中帐号管理服务器150认证成功时,则在步骤S205中帐号管理服务器150会向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请求终端设备122的网络位置(即IP与端口)。倘若在步骤S203中帐号管理服务器150认证失败时,则在步骤S225中会传送错误信息给终端设备122的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并且此流程会结束而不传递数字内容/服务给终端设备122。也就是说,本系统对于数字内容/服务的提供会先验证使用者的身份,由此防止未授权者非法存取数字内容。在步骤S207中帐号管理服务器150会接收与储存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所传送的网络位置。在步骤S209中帐号管理服务器150会根据所接收的位置回传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的用户所属中继服务器IP、好友名单与好友上线状态。在步骤S211中帐号管理服务器150会依据登入帐号决定此帐号所同意接收的数字内容/服务,并且通知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及/或114此数字内容管理模fe122a所在的网络位置。接着,在步骤S213中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及域114会在接收到帐号管理服务器150的邀请后与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通知互联需求。在步骤S215中终端设备122会判断是否能通过UDP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及/或114直接地建立互联,倘若在步骤S215中判断可通过UDP互联时,则在步骤S217中会选择以UDP来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及/或114直接地建立互联。倘若在步骤S215中判断无法通过UDP互联时,则在步骤S219中会选择通过TCP并经由中继服务器132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及域114建立互联。特别地,在需要通过中继服务器132来间接地建立互联时,中继服务器132的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32a会储存设备终端130的网络位置便于以后提供中继服务。在互联建立完成后,在步骤S221中终端设备122的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会传送确认(acknowledge)信息给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及/或114来确认互联。换言之,就是依据步骤S215的判断以直接方式或间接方式传送确认信息。之后,在步骤S223中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及/或114接收到确认信息号后会开始使用FTP或UDT进行数字内容/服务的传递,也就是将数字内容/服务传递至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终端设备122的数字内容管理模块122a是先通过帐号服务器150进行登入验证,因此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数字内容传递的步骤可进一步包括在传递数字内容/服务之前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及/或114可将欲传递的数字内容/服务根据终端设备122的识别码进行加密,以保护所传递的数字内容/服务。此外,在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中,数字内容传递的步骤可进一步包括由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112及/或114依据终端设备122的识别码来传送终端设备122可接受的数字内容格式,以避免所传递的数字内容/服务无法在终端设备122上播放。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数字内容传递的步骤可进一步包括由帐号管理服务器150储存终端设备122的接收记录以分析终端设备122喜好或所需的数字内容/服务,以作为后续提供数字内容/服务的参考。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数字内容/服务递送系统通过帐号服务器来验证欲接收数字内容/服务的使用者(即终端设备)并且获取用户所在的网络位置,由此数字内容/服务提供商(即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可得知用户的正确网络位置而后与使用者进行数字信息交流。此外,在本发明中是通过在点对点网络上随意选择中继服务器,因此可降低数字内容/服务传递网络的建立成本。再者,在本发明中通过中继服务器的传递可避免使用者因防火墙设定而无法接收数字内容/服务,且通过中继服务器的传递可避免因网络堵塞而造成数字内容/服务传递的延迟。虽然本发明已经揭示了上述较佳的实施例,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
技术领域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数字内容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连接至一点对点网络用以提供数字内容;至少一终端设备,连接至所述点对点网络用以从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中接收这些数字内容;至少一中继服务器,连接至所述点对点网络并选择性地配置用以在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与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之间传递这些数字内容;一帐号管理服务器,连接至所述点对点网络用以认证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中继服务器并且管理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中继服务器的网络位置;以及多个数字内容管理模块,分别地配置在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所述至少一中继服务器中用以选择性地登入至所述帐号管理服务器,并且用以进行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中继服务器之间的互联,其中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会从所述帐号管理服务器中接收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的网络位置,其中当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的数字内容管理模块可与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直接地建立互联时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的数字内容管理模块会直接地与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互联以接收这些数字内容,并且当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的数字内容管理模块无法与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直接地建立互联时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的数字内容管理模块会经由选择性提供的所述至少一中继服务器间接地与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互联以接收这些数字内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内容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网络地址转换装置,连接在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点对点网络之间以一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方式指派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的网络位置。3、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数字内容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通过用户数据报协议直接地与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进行互联。4、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数字内容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通过传输控制协议经由所述至少一中继服务器间接地与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进行互联。5、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数字内容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是使用文件传输协议或以基于用户数据报协议的数据传输协议来传递这些数字内容给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内容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帐号管理服务器会向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提出邀请以传递这些数字内容。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内容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会向所述帐号管理服务器提出邀请以传递这些数字内容。8、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数字内容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为多个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时,这些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同时传递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所允许的这些数字内容。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内容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帐号管理服务器会储存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的接收记录以分析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所需的数字内容。10、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数字内容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会依据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的识别码对所传递的这些数字内容进行加密。11、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数字内容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会依据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的识别码传递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所能接受的数字内容格式。.1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数字内容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终端设备为个人计算机、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可连接上网络的U盘及可连接上网络的移动硬盘。13、一种数字内容递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在一终端设备上执行一数字内容管理模块以登入至一帐号管理服务器;所述帐号管理服务器完成所述登入的认证之后向所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请求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位置;所述帐号管理服务器接收与储存所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所传送的网络位置;所述帐号管理服务器告知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所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的网络位置;所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判断是否可与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进行直接地互联;当所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判断可与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进行直接互联时,所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会直接地与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进行互联;当所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判断无法与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进行直接互联时,所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会经由选择性提供的至少一中继服务器间接地与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进行互联;以及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传递所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所允许的数字内容给所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其中所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所述帐号管理服务器、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与所述至少一中继服务器是以一点对点网络连接。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字内容递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用户数据报协议使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直接地与所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直接地进行互联。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字内容递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传输控制协议使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经由所述至少一中继服务器与所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间接地进行互联。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字内容递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用文件传输协议或以基于用户数据报协议的数据传输协议来传递这些数字内容。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字内容递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所述帐号管理服务器向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提出邀请以传递这些数字内容。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字内容递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所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向所述帐号管理服务器提出邀请以传递这些数字内容。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字内容递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为多个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时,同时传递这些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中所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所允许的这些数字内容。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字内容递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帐号管理服务器中储存所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的接收记录以分析所述终端设备所需的数字内容。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字内容递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据执行所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的终端设备的识别码对所传递的这些数字内容进行加密。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字内容递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据执行所述数字内容管理模块的终端设备的识别码传递所述终端设备所能接受的数字内容格式。全文摘要一种数字内容递送系统,其包括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终端设备、中继服务器、帐号管理服务器以及多个数字内容管理模块。数字内容管理模块是分别地配置在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终端设备、中继服务器中用以选择地登入至帐号管理服务器,并且用以进行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终端设备与中继服务器之间的互联,其中在帐号管理服务器的管理下,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会从帐号管理服务器中接收终端设备的网络位置与提出互联需求,并且终端设备的数字内容管理模块可以直接方式或经由中继服务器的间接方式与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器互联来接收数字内容。文档编号H04L12/58GK101369988SQ20081013037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申请日期2008年7月11日优先权日2007年8月14日发明者姚舜晏,张家玮申请人:直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