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系统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17013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系统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系统和设备。
背景技术
:广播和多播是重要的数据发送方式,都是由一个源设备发送,多个目的设备接收,单对多的发送。广播的目的设备是所有设备,而多播的目的设备是一组设备,这一组设备可能不是所有设备,一般是多个设备而且只是部分设备。相对来说,单播的源设备和目的设备都只有一个,即单对单的发送。广播和多播也是重要的应用类型,即应用的源是同一个,而应用的目的地有多个的情况,比如电台节目的广播,电台信号发射之后,凡是收听这个电台的设备都能接收到信号。一般来说,广播或多播的应用类型会使用广播或多播的数据发送方式。当然,使用单播的数据发送方式也可以实现广播或多播,但是存在一些缺点。因为用单播来实现广播或多播,需要对不同的目的设备进行多次单播,这样的多次传输耗费更多的能量,而且第一次单播和最后一次单播之间的间隔时间可能较长,导致某些目的设备接收时延过大,以及应用数据到达目的设备的时间差相差太大。比如有一些紧急命令的发送,对时延要求很高;又比如有些情况需要目的设备几乎同时能收到数据,像网络游戏,服务器对一些数据的发送最好要求目的设备能几乎同时收到,否则先收到数据的用户会先做出反应,对后收到数据的用户可能是不公平的。因此很多情况下,还是尽量使用广播或多播的数据发送方式来实现广播或多播的应用类型。广播或多播对于服务质量也有一些要求,除了时延之外,可靠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比如釆矿系统当中对矿工的跟踪监控,一旦发生危险,可能广播通知矿工采取必要的行动,这时候的可靠性就非常重要。当然可靠性也分为绝对的可靠和相对的可靠,绝对的可靠是要求没有例外情况的,或者说发生例外情况的概率非常小,而相对的可靠一般只是一种概率上的可靠,只要提高成功的概率即可。比如一般短信息的广播,只要能保证一定的可靠性,让用户在多数情况下能正确接收就可以了。当然,即使是相对的可靠性,一般也是越高越好的。为了保证广播或多播的可靠性,可采用自动请求重传的机制。即接收设备收到广播或多播数据后,需要给发送设备返回应答,正确收到来自某个接收设备的应答消息后,发送设备才认为该接收设备正确的收到了广播或多播数据。但现有的很多通信系统中,并没有考虑到广播或多播的可靠性问题。比如现有技术中存在对某些情况下的设备收到广播数据后不能返回应答的规定,使得广播失去了可靠性。其原因在于由于接收设备有多个,所以返回的应答也有多个,因此如果多个应答数据在发送设备处产生冲突,可能导致无法正确接收应答数据,使得应答数据失效。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广播或多播的可靠性,提供了一种方法,其要求接收设备无须返回应答,而发送设备无论接收设备是否能正确收到广播或多播数据,直接进行多次广播或多播数据发送。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发送设备无根据的多次发送数据将耗费过多的能量,并且影响其它设备的通信,降低网络吞吐量。例如在信道条件好,低冲突的情况下将浪费能量,降低网络吞吐量;在信道条件差,高冲突的情况下可能无法满足预期的可靠性要求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凝:据的发送方法、系统和设备,用于在实现数据发送可靠性的同时减少数据重传次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包括向邻设备发送数据;接收所述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获取所述邻设备的数据接收信息。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设备,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邻设备发送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获取所述邻设备的数据接收信息。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的发送系统,包括数据发送设备和应答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发送设备,用于向所述应答数据发送设备发送数据,接收所述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获取所述邻设备的数据接收信息。与现有4支术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数据发送设备接收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并根据叠加应答信息获取所述邻设备的数据接收信息,采用叠加应答信息不但能够避免多个应答之间的冲突,而且能够判断出各个邻设备的正确接收情况,更进一步根据叠加应答信息判断出各个邻设备对数据的接收情况,从而实现了数据发送的可靠性,并可减少数据重传次数。另外,邻设备在规定时间发送的应答信号产生叠加应答信息,根据规定时间的设置从而使每一邻设备的应答信号在能同时到达或在误差范围内到达数据发送设备,更进一步实现数据发送的可靠性。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减少不同应答数据到达广播设备的时间差的方法的流程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估计信号在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传播时间的场景示意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发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除了上述现有技术一中发送设备无论接收设备是否能正确收到广播或多播数据,直接进行多次广播或多播数据发送的方案之外,现有技术还提供了其他提高广播或多播的可靠性的技术方案。现有技术二中,要求每一个接收设备收到广播或多播数据后都要返回应答,通过合理安排应答的时间,尽量降低多个应答之间的冲突。通常使用的方法,接收设备通过随机接入信道、或时分复用接入信道返回应答。如果使用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返回应答,一般是设备在随机时刻监听信道,若信道空闲,则进行应答的发送,应答的沖突与用于应答的总时间有关,应答总时间越长冲突的可能性越低。如果使用时分复用的方法返回应答,一般是每个接收设备都会被分配一个返回应答的时隙,各自在规定的时隙当中返回应答。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二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二中的方法延长了等待应答的时间,特别是在接收节点较多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应答之间的冲突,需要安排较长的应答时间,从而增加了时延,也影响了其它设备的工作,降低了网络吞吐量。另外为了避免或减少沖突,需要一定的复杂机制。现有技术三中,采用被动应答的方法,即接收设备无需返回应答,但需要重新广播已经收到的广播数据,而发送广播数据的设备,只需要监听所有邻设备是否都进行了重新广播,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没有监听到所有邻设备的重新广播,则发送设备需要再次进行广播,否则认为所有邻设备都已经收到广播数据,因此不再广播。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三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三中的方法不适用于MAC(MediaAccessControl,々某体接入控制)层的广播,其涉及到多跳即多次中转传递的广播,对于单跳的情况,效果不好,因为重新广播的代价一般比应答还高。而且没有很好的解决广播冲突的问题,增加了广播的时延和广播的次数,因为各邻设备的重新广播仍然会发生冲突,而且通常重新广播的数据包比应答数据包大,因此冲突的情况更严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不是要避免多个应答之间的沖突,而是使得发送设备能够根据多个应答数据的叠加,判断出各个邻设备对数据的接收情况。具体的,如图l所示,包括步骤sl01,发送设备向邻设备发送数据。发送设备在发送广播数据或多播数据后,可以要求邻设备返回应答信号并等待邻设备的应答。在发送数据的帧头可以给出需要应答的标识,这样接收到发送数据后,邻设备获知应该向发送设备发送应答信号。发送设备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通知邻设备发送应答信号,比如另外再发送一次要求邻设备应答的指示。收到发送数据的邻设备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发送应答信号,如果有多个邻设备,就会有多个应答信号。步骤s102,发送设备接收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具体的,发送设备可以接收单一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或接收多个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其中所述多个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具有相同的内容。多个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应答数据在合理的时间差范围内到达发送设备即可产生叠加应答信息。步骤s103,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获取所述邻设备的数据接收信息。发送设备收到叠加的应答数据后,如果不能正确解析出应答数据,则认为数据发送失败;如果能正确解析出应答数据,则根据应答数据的能量、信噪比或链路质量等判断邻设备对数据的接收情况。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数据发送设备在特定时间差范围内接收到应答数据,并根据应答数据判断出各个邻设备对数据的接收情况,从而实现了凄t据发送的可靠性,并可减少数据重传次数。以下结合一个实施例,以发送设备为广播设备、发送广播数据为例,描述上述步骤s101~步骤s103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不是要避免多个应答之间的冲突,而是使得广播发送设备能够根据多个应答的叠加信号,判断出各个邻设备正确接收的情况。为了使应答帧产生叠加的效果,可以规定来自各邻设备的应答帧有相同的内容,并且尽量在相同的时刻到达发送设备。现有技术中,数据包发送的时候一般在帧头会带有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如果进行广播发送,源地址可以是发送设备的地址,目的地址可以是一个特殊的专门用于广播的地址,如用Oxffff表示广纟番地址。另外在帧头位置可以加上需要应答的指示。MAC帧才各式如表1中所示,MAC帧中的帧控制域的详细格式如表2所示。在需要发送广播数据的时候,目的地址域需要设为Oxffff,如果是对所有网络的广播,目的网络标识域也设为Oxffff。而帧控制域当中的需要应答比特可以置为"1",表示要求应答。<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邻设备收到这样的广播数据包,就会知道需要给发送设备返回一个应答。应答帧的格式如表3所示。对所有的邻设备返回的应答来说,物理层帧头信息是完全相同的,而MAC层格式的三个域一帧控制、序列号和校验符号,也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所有应答帧包含的比特信息完全相同。如果多个应答能够在同一时刻被广播发送设备接收到,那么发送设备就能够把应答帧解析出来。当然,应答帧可以带有更多的信息,如目的地址、目的网络标识等等,只要这些信息对于每个应答帧都相同,就有可能产生叠加效果并^fe正确解析。<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基于上述分析,本发明的实施例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使得将应答数据到达广播发送设备的时间差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这个合理范围应当是使得应答数据能够产生叠加效果的范围。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将各邻设备对广播数据的应答到达发送设备的时间差控制在一个合理时间差范围的方法。首先,设应答数据可能是n种符号之一,分别是&(t),&(t),&(t),这n种符号出现的概率分别是/V尸2,...,户。在高斯白噪声的情况下,接收信号为><0={&(1)或&(1)或...或&(t)}+7V(t)(1)其中7V(t)为高斯白噪声,能量谱密度为。设2(/)=《*exp{—丄厂LKO—S训2刮,其中/=1,2,…,n(2)根据最大似然判决准则,在g,(/)(其中/=1,2,…,n)这n个数中,若込《)最大,则判决为发送端发送的符号是S");即等价于在i,(f)(其中i=l,2,n)这n个数中,若^")最大,则判决为发送端发送的符号是S0),其中i,0)=2[><0S,(0^+"0lnS-j"柳&,z'=l,2,…,n(3)上述涉及的情况为单个发送信号且信号只包括了单个符号,在多个发送信号且信号包括多个符号的序列的情况下,需要使每个信号都能产生叠加的效果,即更有利于接收。以下以两个发送信号为例,其原始符号序列相同,但因为时延造成了到达接收端时符号的变形,以其中一个信号为基准,那么在第一个信号判决某个符号的时间段,第二个信号也应当能判决为此符号。设信号的表示为雄)=1>声-其中&")为符号集{&(0,&(0,…,&(0}中的一个,那么,延时的信号表示为z(")=(4)为达到每个符号都有叠加效果,为方便分析,只需要考查其中一个符号的判决时间Oo,^+7),因此根据(3)式应该使C/,0)-2f。+(卜r)S(0^十^一5,其中/=1,2,…,n,而且若^(0=&(0,H'J^="0lni\,且5=2£&(0、,,这些数当中,当^A时取最大值。为了求得最大时间差,可以求同时满足所有不等式(其中/,yt=l,2,…,w,但A:^/)当中的最大t值。一般情况下,各发送符号出现的概率相等,此时各Pi相同,可把[/,")简化为c/々卜2f(卜r)s(0^-£s,w2&;若同时各符号的能量相同,则进一步简化为(,)=2^—r)S,。根据上述方法,对于各种物理层都可以分析获得时间差的合理范围,下面举例进行说明。以在2.4GHz频段使用OQPSK(Offset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偏移正交相移4建控)调制方式为例,^使用的脉冲成型波形为/^)=&"0+),其中0<^<27;,其余情况;0)=0。此时,=S/"0+),其中0《f《2rc,其余情况=0;=一&"o+),其中o<^《2rc,其余情况=o因此根据上面的分析,时间差r需要满足下面不等式2fc與^Zl1]*》2fc*{—,其中。"<2rc;即〖、/"[^^]*河|]^0,其中(KK27;(5)求得o<t<rc。因此允许的时间差在rc,即一个码片时间以内。以2.4GHz频段的码片时间为0.5jas为例,因此要求时间差在0.5jas以内。又以在868/915MHz的频段使用BPSK(BinaryPhase-Shift-Keying,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方式为例,使用的脉冲成型函数为,w/rcl-4/2/rc2p(O=1,当f=0时(6)同理可以分析得到(Kt《rc/2,因为在868/915MHz频段使用BPSK调制方式时的码片时间可以是3.33jus和1.67his,因此要求的时间差分别在1.67jas和0.83|is以内。以上对信号到达时间差的合理范围所作的分析在实际应用当中可能会考虑其它因素而有所修正。比如为了达到更好的叠加效果,要求的时间差范围为上面分析结果的一半,或其它小于分析结果的合理值。其原因在于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多径效应为例,由于多径效应,每个到达的信号很可能受到不同物体的反射而分成多个子信号,直接到达的子信号还可能存在,但这多个子信号到达接收端的时间会不尽相同,采取更严格的限制,可以起到削弱多径效应影响的作用,因为此时比较强但延时最大的一个子信号跟参考信号相比时间差还是在合理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如果结合其它因素考虑,如扩频、编码、交织等,即不是只考虑单个符号的叠加,而是考虑一组符号的叠加,这时有可能得出更宽松的时间差范围,因为一组符号当中可能某些符号被削弱,但更多的符号被增强,因此总的效果还是增强的。以下对不同应答数据到达广播设备的时间差的获取方法进行描述。由于广播设备的广播数据只发送一次,因此该广播数据的发送时刻对所有邻设备是一致的。从这个广播数据的发送时刻起,直到不同邻设备的应答数据到达广播发送设备,有以下因素会导致不同邻设备的应答数据到达广播发送设备的时间不同(1)由于广播发送设备到每个邻设备的距离可能不同,导致广播数据到达不同邻"i殳备的时间不同,因此造成时间差;(2)广播数据在每个邻设备内部处理的时间可能不相同,因此造成时间差;(3)每个邻设备发送广播数据包的时间可能不相同,因此造成时间差;(4)由于广播发送设备到每个邻设备的距离可能不同,导致不同邻设备的应答数据到达广播发送设备所需的时间不同,因此造成时间差。为了消除第(2)类和第(3)类时间差,可以统一规定邻设备从接收到广播数据包到发送应答的时间,这个时间一般大于对信号的处理时间,因此各邻设备在处理完广播数据并产生应答数据之后,存储应答数据直至规定的时刻来临再发送应答数据。为了减少第(1)和第(4)类时间差,需要对距离产生的时间差进行补偿。上述消除或减少时间差的操作,其效果直接受到设备时钟计时精度和准确度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少不同应答数据到达广播i殳备的时间差的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01,选择合适的时钟。目前一般设备时钟晶振的准确度都能做到小于几万分之一的误差,因此由准确度带来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时钟计时的精度则是指时钟能表示的最小时间,如16MHz的时钟表示的最小时间为1/16jus,由此产生的最大计时误差即为最小计时时间,对16MHz的时钟来说最大计时误差就是1/16jas。基于上述分析,为了使时间差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最好能使用精度较高的时钟。但一般时钟精度越高成本会越高,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取一定精度的时钟。设时钟精度为A,。,距离估计最大误差为M,那么可得出因补偿距离产生的时间误差不会超过([^H+l"Af。,其中"[X]"表示不c*AZ。大于x的最大整数,再加上时钟精度造成的误差A,。,于是两个设备之间的时间差补偿之后的误差不会超过{2[]+4}*A,。,如果这个误差能够落入时间差的合理范围之内,那么这个方法就必定可以达到信号叠加的效果,设时间差合理范围是rmax以内,则需要满足下面不等式,<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formula>因此需要选取足够高精度的时钟,以尽量减少A,。值使得不等式(7)成立。以2.4GHz频段使用OQPSK调制方式为例,如前述rmax=0.5jus。现有技术条件下对距离的估计可以达到20m精度以内,那么如果设备采用8MHz的时钟,时间精度为1/8jas,则上述不等式(7)成立,即采用8MHz的时钟可以满足要求。如果采用16MHz的时钟,则超出精度要求没有必要;而采用4MHz的时钟,则精度不足会造成效果不佳。可以理解的是,当对时间差的合理范围要求越严格时,对时钟的精度要求就越高,如对于rmax为0.25ias以内的时间差范围则需要16MHz的时钟。步骤s202,设置邻设备从收到广播数据包到发送应答数据的时间。考虑到每个邻设备内部处理广播数据的时间可能不相同,而且每个邻设备发送广播数据的时间也可能不相同,因此为了消除上述时间差,可以统一规定邻设备从接收到广4番数据到发送应答数据的时间T,该时间T一般都大于对信号的处理时间。因此设备在处理完广播数据产生应答数据之后,一般会存储应答数据,直至规定的时间到来再发送应答数据。这个时间T可以由其它方法少见定。例如采用时分复用的方法,时隙1和时隙2用于数据的广播,两个时隙相邻或者有固定的间隔,可以规定在时隙l进行数据广播,在时隙2进行应答发送,那么T可以是从时隙1到时隙2的时间。此时一般需要设备间的时间同步,邻设备通过接收广播发送设备的同步信号来进行同步,以确定时隙的边界,由于设备间距离不同,接收同步信号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各设备对时隙的设置在绝对时间值上是有差异的,这种情况和根据接收广播数据来确定T的方法其实是类似的。更具体的,可以对以下内容进行进一步规定收到广播数据的时间具体是指"刚开始收到广播数据的时间"还是"全部接收完广播数据的时间",发送应答数据的时间是指"开始发送应答数据的时间"还是"完全发送完应答数据的时间"。考虑到广播数据和应答数据对所有设备来说长度相同,接收或发送所需要的时间也相同,因此上述内容只要统一少见定即可。该时间参数可以作为通信协议的一个参数统一规定,也可以是由广^番设备通知邻设备,如在广播数据当中给出此参数的数值。步骤s203,获取信号在设备间往返所述的传输时间。由于广播发送设备到每个邻设备的距离可能不相同,使得广播数据到达不同邻设备的时间不同,且不同邻设备发送的应答数据到达广播设备所需的时间也不同。因此,每一邻设备需要获取信号在本设备与广播设备间往返所需的传输时间。假设广播设备A与邻设备B、邻设备C之间的距离分别为^和&且力<&,则C发出的应答数据比B发出的应答数据提前2(>/2-力)/c的时间到达A,其中c为电磁波传播速度,约为3H()Sm/s。根据设备之间的距离可以来获取信号在设备间的传输时间。设备之间的距离可能是已知的,比如预先布设的固定设备,可以预先把到其它设备的距离进行存储,根据距离来补偿时间差。若已知设备之间的距离为d,考虑信号往返时间相当,因此时间差为/=2d/c。如果设备之间的距离是未知的,则需要进行距离的估计或者直接进行时间的估计。对距离的估计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首先以根据接收信号的能量进行距离的估计为例。假设发送设备使用默认的发射能量J^发送信号,或者通知接收设备其发送能量尸,,而接收设备的接收信号的能量为/V考虑到由于能量的衰减跟信号传播距离和信号频率有关,因此对于特定的信号频率,因此可以根据发送信号的能量以及接收信号的能量估计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以信号频率为2.4GHz为例,2.4GHz频l殳的信道才莫型为/"10(尸卜尸r-40.2)/20;"8w\d=80(^—iV-58.5)/33;J>8ot()将A和A的值代入上述公式(8),即可得到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d。考虑到其它因素,使用信号能量来估计设备间距离的过程可能更复杂,例如信号在传播当中会受到干扰或叠加上噪声,而干扰和噪声是随机变化的,因此可能通过多次的能量测量来估计距离。如果发送广播数据所使用的能量采用的是默认能量,或者在广播数据当中给出信号发送能量,则接收设备接收到广播数据后可以直接估计设备间距离。如果需要估计更精确的距离值,或者不一定使用默认能量来发送广播数据,那么应答设备可以提前估计到发送设备的距离,以便在应答的时候进行时间差补偿。除了根据接收信号的能量进行距离的估计外,还可以根据接收信号的质量如信噪比、误码率、误包率等估计距离,例如某些设备接收到信号之后会得出LQI(LinkQualityIndication,链路质量指示)的参数值,该参数可以直接由接收能量或信噪比得出,或者通过综合考虑接收能量和信噪比来得出,跟收发设备之间的距离有直接关系,因此可以根据它来估计距离。除了上述对距离的估计之外,如果可以估计出信号在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传播时间,则不需要对距离进行估计。以如图3所示的场景为例,设备A要估计信号从设备A传播到设备B的时间,则设备A在时刻L向设备B发送一个数据包,并且规定设备B收到数据包后经过预设的时间t向设备A返回响应,设备A收到响应后记录时刻T2。设信号在A、B之间单向传播的时间是△t,那么以A的时钟为基准,设备B应该在时刻(Ti+At)开始接收到数据包,并且在时刻(Tl+At+t)向A返回响应,因此设备A在时刻(T一2At+t)收到响应,从而有TfT'+2At+t(9)因此设备A可以估计出单向传播时间为△t气T2-T广t)/2。通过该方法各设备可以预先估计好信号传播的时间,则在收到广播信号的时候可以直接进行时间差补偿。步骤s204,广播设备向邻设备发送广播数据,广播数据中要求邻设备返回应答数据。步骤s205,邻设备接收到广播数据后,生成应答数据并在特定时间发送。该特定时间具体为根据步骤s202设置的时间参数T,以及步骤203中获取的信号在设备间往返所述的传输时间,使用步骤s202规定的时间参数T减去步骤s203中获取的往返时间,得到特定时间。邻设备在接收到广播数据之后,经过该特定时间后向广播设备返回应答数据。例如,设信号在广播设备A与邻设备B间往返传输所需的时间为TB,在广播设备A与邻设备C间往返传输所需的时间为Tc。则广播设备A发送广播数据后开始计时,从邻设备B接收到应答数据所需的时间为TB/2+(T-TB)+TB/2=T;从邻设备C接收到应答数据所需的时间为Tc/2+(T-Tc)+TC/2=T。从而消除了邻设备B和邻设备C因到达广播设备A的距离不同而产生的时间差。步骤s206,广播设备收到叠加的应答数据后,如果不能正确解析出应答数据,则认为广播发送失败,如果能正确解析出应答数据,则根据应答数据判断广播数据的接收情况。通过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描述了广播设备如何能够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接收到各邻设备返回的应答数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广播设备根据应答数据判断各邻设备对广播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方法。具体的,广播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应答数据的能量、信噪比或链路质量等判断各邻设备对广播数据的接收情况。(一)根据应答数据的能量判断广播数据的接收情况。广播设备接收到的应答数据能量中,包括多个应答数据的能量以及干扰噪声能量的叠加,如果广播发送设备可以确切知道各个邻设备发送的应答数据的能量以及干扰噪声的能量,则可以根据接收能量来判断出有多少个邻设备返回应答,至少也可以判断出是否所有邻设备都返回应答。但各邻设备发送的应答数据的能量以及干扰噪声的能量都是可变的,而且广播设备不一定可知获得各邻设备发送的应答数据的能量。因此给广播设备判断广播数据的接收情况带来了困难。本发明的实施例针对该问题提供了以下方法一种方法是广播设备预先计算出应答数据能量并记录,作为之后对应答数据能量的判断依据,具体的包括(1)若邻设备使用默认能量进行信号发送,那么广播设备在先前跟各个邻设备通信的时候,可以把接收信号的能量记录下来,并且认为该接收信号的能量和来自该邻设备的应答数据的能量相同。(2)若广播设备可以根据接收信号估计出信噪比,则可以根据接收信号的能量和信噪比得到有用信号能量,将该有用信号能量作为应答数据能量的判断依据。具体的接收信号的能量P包括了有用信号能量C和干扰噪声能量I的叠加,WP=C+I;而接收信噪比K^C/1。因此已知P和K可以计算出有用信号能量C来,作为对应答数据能量的判断依据。(3)对于邻设备使用动态调整的能量进行信号发送的情况。考虑到一般来说设备是可能把邻设备发送信号的能量记录下来的,因为只有以前收到过邻设备的信号,才会把它视作邻设备,至少可以利用这次接收来记录信号的能量。对于邻设备对发送能量的动态调整,那么如果广播设备对邻设备每次调整能量都能知晓,则可以相应调整其对应的能量值;如果不能一直跟踪邻设备的能量调整,则采用以前记录的能量值。另一种方法是规定应答数据的发射能量或接收能量,根据收发设备之间的距离来估计接收信号的能量,具体的可以规定应答数据的发射能量,由广播设备根据估计的距离进行能量补偿;或者规定应答数据的接收能量,然后由邻设备负责进行能量补偿,根据距离来调整应答数据的发射能量。这个规定的应答数据的发射能量或者接收能量,可以是一个预设的默认值,也可以实时调整,比如可以在广#"的时候,在广寺番it据帧当中^^出预期的应答数据的发射能量或接收能量的值。另一个问题在于广播设备不一定能获知所有邻设备的存在,比如当新的邻设备加入时,广播设备可能只是记录了部分邻设备期望的应答数据能量。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方法是可以指定某些邻设备给出应答,比如事先发送命令到其中一些邻设备,要求这些邻设备在收到自己的广播数据后返回应答数据,没有收到命令的邻设备在收到广播数据后不会返回应答数据,则广播设备就可以获得需要返回应答数据的邻设备数目。另一种采用自适应的方法中,广播设备不需要知道有多少个邻设备存在,也不需要知道每个邻设备返回的应答数据的能量。该自适应的方法包括..(1)广播设备设置一个门限。比如一开始把门限设置为P0,在经过一次广播发送之后,收到的应答数据能量为R。,如果R0々0,则进行重传,直至应答数据能量高于门限,或者达到最大广播次数。(2)根据收到的应答数据的能量动态的调整门限值。在重传的时候,可以考虑调整门限,门限的调整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方法直接设置新门限P产Ro。或在多次重传同一个广播数据的时候不进行门限调整,而是记录最大的接收应答数据能量Rm,若达到最大广播次数时仍有Rm〈P。,则设置新门限P产Rm。或设置P尸P『Pstep,其中Pstep为预设的门限调整步长。同样,如果Ro》P(),则也可以考虑调整门限,同时认为所有邻设备已经成功接收广播数据。可以直接调整新门限P尸R。,或者在R0-Po超出一个预设的相对门限时才调整新门限P产Ro,或者P产Po+Pstep,其中Pstep为预设的门限调整步长。以下对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干扰噪声能量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实际上,干扰噪声能量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如2.4GHz的设备在信噪比为-3dB的情况下大约达到0.01的误比特率,作i设广4番数据包长度为200比特,那么0.01的误比特率大概对应86.6%的相当高的误包率。假设干扰噪声对于广播发送设备和它的邻设备的影响相当,而且在邻设备收到广播数据包到广播发送设备收到应答的时间段内干扰噪声变化很小。那么-3dB的信噪比表示干扰噪声能量是信号能量的2倍,但如果有n个邻设备返回应答,那么应答数据的能量是干扰噪声能量的n/2倍,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应答数据的能量都会高于甚至远高于干扰噪声的能量,因此干扰噪声能量变化的影响可以忽略。而且,广播发送设备可以采用上述的自适应判决门限的方法,这样可以不受干扰噪声变化的影响。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数据的方法,仍以发送设备为广播设备、发送广播数据为例。该实施例中同样要求各邻设备返回的应答数据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差范围内到达广播设备。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需要修改应答数据,不同邻设备据有一个特定的应答标识,在返回应答数据的时候,需要在应答数据中携带邻设备的应答标识,除了这个应答标识,不同邻设备的应答数据的其余部分完全相同。广播设备收到叠加的应答数据后,根据叠加的应答标识来判断邻设备的接收情况。例如,假设广播设备有n个邻设备,分别是NpN2,…,Nn,需要预先规定各邻设备返回的应答信号的能量如为一个默认的值。然后广播设备根据估计的设备间距离,可以获取自各邻设备的应答数据的能量,设分别为A^A2,…,An。广播设备需要给各邻设备分配应答标识,设应答标识长度均为L字节,其中设备Ni(其中i=l,2,…,或n)的应答标识为符号序列(Su,Si2,…,SiL},得到如下所示的应答标识符号矩阵SiS12…S1L力lu22…。2is2…》s(设判决参考标识为长度L字节的符号序列(S(H,S。2,…,S。L}。从矩阵中第j列的n个符号(其中j=l,2,…,或L)中选取其中的若干个,不妨设S!j,S2j,…,Smj这m个符号,设置为参考标识符号序列的第j个符号SQj,而其余的(n-m)个符号设置为不同于对应参考标识符号Soj的其它符号,并且要求所选取的m个符号对应的设备,它们的应答能量之和大于其余(n-m)个符号对应的设备应答能量之和的k倍,其中10=1。即A^A2+…+Am>k(Am+1+Am+2+...+An)(10)k的值可以根据规定的时间差范围来选取。比如规定每个叠加信号分量的有效能量至少为1/B,那么叠加后的应答信号有效能量至少为l/B*(Al+A2+...+Am),为了使不等式(10)成立,则取k=B,且Al+A2+…+Am>k(Am+1+Am+2+...+An)。此时的时间差应满足下式f。+rz(,-^丄f"(W(11)设其中符号判决的时刻为[&"。+7],接收信号为z(f-r),第i个符号为57(0,各符号出现的概率相等,各符号的能量相等。因此可根据先确定合理的时间差范围Tmax,代入式(ll),求出满足条件的B值,^^人而求出k的取值。当然k可以取比B更大的值,但值越大判决的准确程度可能越低。决定矩阵当中的符号的时候,除了根据式(10)来约束,还要规定每个邻设备的应答标识符号序列当中,至少有一个和参考标识符号序列对应符号相同,即对于邻设备Ni,序列(Su,Si2,…,SiJ当中至少存在一个符号Sij,满足S『Soj,Soj就是参考标识符号序列中的第j个符号。因为只有包含了参考标识中的部分符号,才能对该邻设备应答的存在进行可能性判断。如果考虑到各邻设备的地位相当,那么可以让各邻设备的应答标识符号序列含有相同数目的和参考标识符号序列对应的符号。根据上述方法,每个邻设备都有一个应答标识,由一系列符号组成,当收到广播数据后,则邻设备向广播设备返回应答,应答帧当中带有自己的应答标识。广播设备收到叠加的应答信号之后,根据叠加的应答标识判断广播数据的接收情况,方法是比较叠加的应答标识和参考标识的相似程度或比较所具有的相同符号的个数,如果两个标识有C%(如100%)的符号相同、或所具有的相同符号的个数高于预设的阈值时,则判断广播数据正确接收,否则可以进行重新广播。以下结合一个具体例子对上述应答标识的方法进行说明。设广纟番设备M向4个邻设备A,B,C和D广播,设置参考标识为符号序列{0,1,2,3},每个符号的取值范围为十六进制的0x0到0xf,且判断出每个邻设备应答信号到达M的能量大致相同,即A产AfA^A4。又根据时间差范围的确定,得出1^=3,则可以进行编码,使得各邻设备的应答标识如下所示A:{0,1,2,4}B:{5,1,2,3}C:{0,6,2,3}D:{0,1,7,3}若收到的叠加信号的应答标识为{0,1,2,3},则判断所有设备成功收到应答,这种方法虽然存在误判的情况,比如实际上D没有收到广播数据,那么仅A,B和C的应答标识的叠加就有可能形成和参考标识相同的序列,但是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大多数(本例子中是3个)设备成功接收广播数据。而且,误判的情况是有可能减少的,一种方法是每个邻设备的标识分成若干段,每一段都采取上面所说的方法进行符号序列选择,但是每一段的具体参数或方法有所差异,比如k值的选取。在上述例子当中,可以规定把标识分为两段,每段4个字节,参考标识为{0,1,2,3,0,1,2,3},而第一段的k-3,第二^爻1^=2,各邻设备标识选择如下所示A:{0,1,2,4,0,1,4,5}B:{4,1,2,3,7,1,2,6}C:{0,6,2,3,8,9,2,3}D:{0,1,7,3,0,a,b,3}此时仍然是如果叠加标识和参考标识足够相似,比如完全相同,则判断所有邻设备成功接收广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个设备的应答信号没有叠加,j艮i殳是D,那么叠加的标识可能是{0,1,2,3,0,1,4,5},说明可能有设备没有正确收到广播数据。对于应答帧的校验符号,由于各邻设备的应答标识都不相同,因此校验符号可能也不相同,导致叠加信号的校验符号失去作用,可以规定校验符号只对除应答标识的部分进行校验,或者使得各设备选取应答标识时,还要满足对各标识的校验符号都相同。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数据的方法,仍以发送设备为广播设备、发送广播数据为例。该实施例中不需要进行时间差补偿,但是需要在广播设备的接收部分支持多径延时信号的处理,比如使用均衡或者Rake4妄收等4支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数据的方法,仍以发送设备为广播设备、发送广播数据为例。该实施例中进一步考虑兼容性问题,即网络当中部分设备支持可靠广播,而其余设备不支持可靠广播。因为如果要进行可靠广播,需要在广播帧当中进行可靠性要求的标识,因此如果没有进行标识的,接收设备就可以不返回应答。所以如果广播发送设备不支持可靠广播是不会出现兼容性问题的。如果广播发送设备进行可靠广播,而某些接收设备不支持可靠广播,那么发送设备可能会期待收到这些接收设备返回的应答,但实际上不可能做到,就会产生兼容性问题。考虑到上述兼容性问题,广播设备需要了解哪些邻设备支持可靠广播机制。它可以和邻设备进行通信,知道邻设备是否支持可靠广播机制,并且记录下来哪些邻设备支持这一机制,或者有多少邻设备支持这一机制。然后广播设备只对已知的支持可靠广播的邻设备使用可靠广播的机制,即发送广播数据后,广播发送设备只期待已记录的邻设备返回应答,而没被记录的邻i殳备也不应当返回应答。上面所述的广播发送设备和邻设备的交互过程可以通过单播的命令进行逐一交互,也可以通过广播的命令进行多个交互,当然,如果是通过广播的交互,那么在可靠广播建立之前可能只是通过非可靠的广播交互。在这个交互过程当中,可以把距离或者信号往返传输时间估计以及标识分配等操作一并完成。例如,设备M有邻设备A、B、C和D,需要了解哪些设备支持可靠广播。M依次向每个邻设备发送一个探测帧,其格式可以如表4所示表4纟笨测帧的格式帧头发射功率尾部校验表4中,发射功率表示探测帧的发送功率,用于邻设备估算设备之间的距离或者信号往返时间。接收设备如果支持可靠广播,则返回一个响应帧,而不支持可靠广播的接收设备不会返回响应帧,,i设在规定时间内M收到A、B和C的响应帧,收不到D的响应帧,那么M就i人为只有A、B和C三个邻设备支持可靠广播,在进行可靠广播的时候,A、B和C都需要根据上面所述的方法给出应答。再以一个使用广播交互的情况为例。设备M有邻设备A、B、C和D,需要了解哪些设备支持可靠广播,但实际上M可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个邻设备,于是可以采用广播交互的方法。即进行若干次如表4的探测帧的广播,收到探测帧的设备如果支持可靠广播,可以随机延时一段时间,再返回一个响应帧,随机延时是为了尽量减少响应帧的冲突。作ii殳经过失见定的3次广4番,M收到A、B和C的响应帧,收不到D的响应帧,那么M就i人为只有A、B和C三个邻设备支持可靠广播,在进行可靠广播的时候,A、B和C都需要根据上面所述的方法给出应答。在多次广播交互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多个探测帧进行更精确的距离或信号往返时间估计,如对多次估算结果求平均值。上述各实施例中,均以广播数据的发送为例,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的发送方法,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多播的情况,区别仅在于发送设备为多备,其它实施方式与广播的情况相同,在此不进行重复描述。相对于现有技术一,太劳胡忠始,你ii罢徙的古法^r"報棍^笟奂刺播的接收情况,在达到相同的可靠性的时候大大减少广播次数。表5列出了本方案和现有技术一的比较,可见在保持相同可靠性的情况下,本方案减少了广播的次数。表5本发明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一的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9</column></row><table>相对于现有技术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应答数据只需要占用一个应答帧的时间,大大减少应答时间占用,提高了带宽利用,而且解决了应答冲突问题,还不需要更该现有协议,达到很好的兼容性。这是显然的,因为现有技术二为了分清每一个应答信号,需要避免信号之间的冲突,如果有n个邻设备,每个应答信号占用时间T,那么仅用于应答的时间至少需要nT,而本方案只需要占用时间T。而且现有技术二为了避免应答信号的冲突需要做出一些规定,增加复杂度,影响协议兼容性。现有技术三和现有技术二类似,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大大减少应答时间占用,提高了带宽利用,而且解决了应答沖突问题,还不需要更改现有协议,达到很好的兼容性。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数据发送设备接收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并根据叠加应答信息获取所述邻设备的数据接收信息,采用叠加应答信息不但能够避免多个应答之间的冲突,而且能够判断出各个邻设备的正确接收情况,更进一步根据叠加应答信息判断出各个邻设备对数据的接收情况,从而实现了数据发送的可靠性,并可减少数据重传次数。另外,邻设备在规定时间发送的应答信号产生叠加应答信息,根据规定时间的设置从而使每一邻设备的应答信号在能同时到达或在误差范围内到达数据发送设备,更进一步实现数据发送的可靠性。通信领域,也有可能用于有线或光纤通信的情况。对于有线或光纤通信的情况,其对应的方法基本相同,而只是有一些地方需要进行调整。与上述无线通信中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获取距离的取值或估计值。如果是无线的情况,收发设备之间的距离一般为直线距离,或者考虑多径效应后进行修正的距离,而对于有线或光纤的情况,信号的传播限制在线或者光线内,设备间的距离应当是设备间连接线或者连接光纤的长度,当然这个长度也可以根据往返信号的时间或者接收信号的强度进行估计,但是信道模型一般和无线的情况不相同。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的发送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数据发送设备10和至少一个应答数据发送设备20,其中数据发送设备IO,用于向应答数据发送设备20发送数据,接收应答数据发送设备20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获取应答数据发送设备20的数据接收信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数据发送设备,如图5所示,该数据发送i殳备10包4舌发送单元ll,用于向邻设备发送数据。接收单元12,用于接收所述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接收单元12接收的叠加应答信息具体为接收单一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或接收多个邻设备在规定时间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其中所述多个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具有相同的内容。获取单元13,用于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获取所述邻设备的数据接收4吕息。如图6所示,该数据发送设备10的获取单元13包括第一获取子单元131,用于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获取所述各邻设备的数据接收情况;或第二获取子单元132,用于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中邻设备的标识符号序列,获取所述各邻设备的数据接收情况。门限设置子单元133,用于设置门限并提供给所述第一获取子单元131,所述门限具体为设置一个门限,所述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大于所述门限时,判断所述邻设备成功接收数据;或设置多个门限,不同门限表示成功接收凄t据的邻设备的不同数量。可选的,该获取单元13还包括门限调整子单元134,用于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动态调整所述门限设置子单元133设置的门限;所述动态调整具体为经过一次广播发送后,接收到的新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高于设定的门限,则将新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调整为新的门限,或按照预设的调整步长增加所述设定的门限;或接收最大值的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小于设定的门限,则将最大值的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调整为新的门限;或按照预设的调整步长减少所述设定的门限。通过使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和设备,数据发送设备接收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并根据叠加应答信息获取所述邻设备的数据接收信息,采用叠加应答信息不但能够避免多个应答之间的沖突,而且能够判断出各个邻设备的正确接收情况,更进一步根据叠加应答信息判断出各个邻设备对数据的接收情况,从而实现了数据发送的可靠性,并可减少数据重传次数。另外,邻设备在规定时间发送的应答信号产生叠加应答信息,根据规定时间的设置从而使每一邻设备的应答信号在能同时到达或在误差范围内到达数据发送设备,更进一步实现数据发送的可靠性。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邻设备发送数据;接收所述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获取所述邻设备的数据接收信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具体为接收单一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或接收多个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其中所述多个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具有相同的内容。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具体为接收所述邻设备在规定时间发送的应答信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时间为所述邻设备预设的从接收到数据到发送应答数据的第一时间减去发送设备与所述邻设备之间往返所需的第二时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与所述邻设备之间往返所需的第二时间包括通过估计发送设备与所述邻设备之间距离或信号往返所需的第二时间;或直接获取数据在设备间往返所需的第二时间。6、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获取所述邻设备的数据接收信息包括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获取所述各邻设备的数据接收情况;或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中邻设备的标识符号序列,获取所述各邻设备的数据接收情况。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包括设置一个门限,所述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大于所述门限时,判断所述邻设备成功接收数据;或设置多个门限,不同门限表示成功接收数据的邻设备的不同数量。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动态调整所述门限,所述动态调整具体为经过一次广播发送后,接收到的新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高于设定的门限,则将新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调整为新的门限,或按照预设的调整步长增加所述设定的门限;或接收最大值的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小于设定的门限,则将最大值的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调整为新的门限;或按照预设的调整步长减少所述设定的门限。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加应答信息中邻设备的标识符号序列包括设置参考标识符号序列;所述邻设备的标识符号序列与所述参考标识符号序列长度相同且与所述参考标识符号序列中的部分符号相同;所述标识符号序列中每一个位置的所有邻设备的符号应当满足与所述参考标识符号序列同一位置符号相同的符号对应的应答数据之和,是与所述参考标识符号序列同一位置符号不同的符号对应的应答数据之和的特定倍数。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倍数由所述特定时间差范围确定;具体的,所述特定倍数为到达时没有时间误差的信号、与在规定的时间误差范围上限到达的信号相比的倍数。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中邻设备的标识符号序列,获取所述各邻设备的数据接收情况包括叠加的标识符号序列和参考符号序列相比所具有的相同符号的个&高于预设的阈值时,则判断各邻设备正确接收到数据。12、一种数据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邻设备发送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获取所述邻设备的数据接收信台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的接收所述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具体为接收单一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或接收多个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其中所述多个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具有相同的内容。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邻设备在规定时间发送的应答信号。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包括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获取所述各邻设备的数据接收情况;或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中邻设备的标识符号序列,获取所述各邻设备的数据接收情况。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收情况获取单元还包括门限设置子单元,用于设置门限并提供给所述第一获取子单元,所述门限具体为设置一个门限,所述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大于所述门限时,判断所述邻设备成功接收数据;或设置多个门限,不同门限表示成功接收数据的邻设备的不同数量。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收情况获取单元还包括门限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动态调整所述门限设置子单元设置的门限;所述动态调整具体为经过一次广播发送后,接收到的新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高于设定的门限,则将新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调整为新的门限,或按照预设的调整步长增加所述设定的门限;或接收最大值的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小于设定的门限,则将最大值的叠加应答信息的能量或信噪比调整为新的门限;或按照预设的调整步长减少所述设定的门限。18、一种数据的发送系统,包括数据发送设备和应答数据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送设备,用于向所述应答数据发送设备发送数据,接收所述应答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获取所述应答数据发送设备的数据接收信息。全文摘要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系统和设备。该方法包括向邻设备发送数据;接收所述邻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的叠加应答信息;根据所述叠加应答信息获取所述邻设备的数据接收信息。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数据发送设备在特定时间差范围内接收到应答数据,并根据应答数据判断出各个邻设备对数据的接收情况,从而实现了数据发送的可靠性,并可减少数据重传次数。文档编号H04L12/18GK101626303SQ20081013270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申请日期2008年7月9日优先权日2008年7月9日发明者刘永俊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