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画面显示器之非对称视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19919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画面显示器之非对称视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产生多重影像之双画面及立体(3D)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3D显示器可于不同方向上显示一对具三维效果之影像,并使观赏 者的两服分别看到各别之影像。为能使观赏者接收该对影像组件以形成一 自动立体画面,影像皆以对称之方向显示,好让观赏者的左右眼可同步分 别接收到对称的影像。双画面显示器的概念和3D显示器类似,因其也可在 单一显示面板上,同步于不同方向上显示两个影像。然原则上,双画面显 示器与3D显示器并不相同,因为双画面显示器的画面可以是彼此无关的内 容,因此观察者若从不同的位置,如从显示器左方或右方的浏览窗口观看, 其将看到不同的视觉影像。举例来说,在车用显示器的应用上,双画面显 示器可限制驾驶人只能由左方的浏览窗口看到行车信息,而乘客则可以由 右方的浏览窗口看到不同的内容,如电影。传统上,左方和右方浏览窗口 对于显示器法线的角扩张量乃彼此对称。
第1图为对称型双画面LCD显示装置1的剖面示意图(未按比例),其 具有一格栅6,且格栅6的不透光区14面对背光系统8的一侧系可反射光 线。双画面LCD显示装置1包括一显示面板2,其包括彩色滤光基材3、 TFT液晶基材5以及夹设其中的像素化之彩色滤光层4。置于透明格栅基材 7上之格栅6系装设于显示面板2之后侧,使背光得通过格栅6之透光区 11并到达彩色滤光层4。显示面板2之前方与基材7之后方均可装设有偏 光片9。如图所示,格栅6系装设于显示面板2之后侧,以产生双画面或一 对自动立体影像组件。
显示面板2具有彩色滤光层4,其包括复数像素,且每一像素具有多个 次像素。如第l图所示, 一像素列具有RGB次像素(不按比例)。此外,以
4横列或纵行方式横越显示面板2之每一次像素系分配给主要右浏览窗口PR 或t要左浏览窗口PL。如图所示,浏览窗口 PR的角扩张量系以虚线表示, 而浏览窗UPL之角扩张量系以实线表示。为方便说明,此处将不讨论图中 以细实线表示之次要画面SV以及干扰之细节。在3D显示器的例子中,PR 与PL可能分别与观赏者右眼与左眼的浏览窗口重迭,进而达成自动立体画 面的效果。相同地,对双画面显示器来说,PR可分配给观赏者之右浏览窗 口,而PL则可分配给另一观赏者的左浏览窗口。显示器之画面宽度或水平 /垂直视角受到显示面板2厚度的限制,特别是受到TFT液晶基材5厚度的 限制,而显示面板2则定义了格栅6与像素化之彩色滤光层4间的距离。
请参见第2图之简化侧视图,其系一由具有复数次像素之彩色滤光层4 与格栅6所组成之双显示/3D显示器。于像素矩阵之列中的次像素系以R-l 、 G-2、 B-1、 R-2、 G-l、 B-2…之方式交错地分配给PL或PR,其中-1与-2 可分别表示对应PL的左画面次像素与对应PR的右画面次像素。以G-2和 B-1为例,其面积与角扩张量系彼此对称。而这对双画面/3D显示器来说是 很常见的,因为当中对称之画面系以相对于显示面板之法线实质相同之视 角显示。易言之,PL与PR之角扩张量彼此相等。正如图中以对称方式排 列之显示器,左浏览窗口 PL及其角扩张量可进一步由L—max与L—min来 定义。角L—max代表显示器假想法线0与任一穿过格栅6之透光区分配给 PL之次像素(本例中为G-2)的最大可能视角间的角度,而L—min则为任一 穿过格栅6分配给PL之次像素相对于法线0之最小视角。若由分配给PL 之次像素所形成的影像整体观之,PL之角扩张量即为介于L—max与L—min 间的角度。依此类推,PR可由R—max与R—min来界定,且其角扩张量系 介于R—max与R—min间。通常来说,由于显示器之厚度因素,R—max与 L—max由法线算起均小于90度,且两者大小相等,以形成对称之浏览窗口 PL与PR。
然而,具有对称画面或浏览窗口之双画面显示器并不适合所有的应用。 举例来说,在汽车的双显示应用中,若驾驶人的视区与乘客的视区相同, 则驾驶人有可能不小心越过其视区或浏览窗口(其不大于乘客之视区或浏览 窗口)而观看到乘客视区所显示的内容,并对行车安全产生威胁。欲预防上 述情形之发生,可采用具有非对称视角之双画面显示器,其中乘客与驾驶人的视区彼此并不对称。
提供具有非对称视角之双画面显示器的一种方法,是将格栅相对于显
示面板进行位移,以移开显示器之主要右浏览窗口 PR和主要左浏览窗口 PL,进而达成PR与PL之非对称观看。第3图系一非对称排列之双画面显 示器的简化侧视图,其中非对称现象乃透过将格栅6进行一相对于具有像 素化彩色滤光层4之(主)显示器之移动。藉由移动具有宽度W且距次像素 (R-l、 G-2、 B-l、 R-2、 G-l、 B-2…)距离D之透光区的格栅6,可使角扩张 量介于角La—max与La—min之浏览窗口 PL不同于角扩张量由角Ra—max 与Rajnin所定义之浏览窗口 PR。如第3图所示,角La—max大于角L—max(第 2图),且角Ra_max小于角R一max(第2图)。因此,La_max大于Ra—max, 即对于主要右浏览窗口 PR和主要左浏览窗口 PL来说,其外视角并不相同。 换言之,藉由移动格栅可使PL与PR的角扩张量变得不同。然而,连同浏 览窗口之倾斜外边界在内,所有与PL和PR相关的视角也会因此变得不对 称,这正是利用格栅位移产生非对称排列之显示器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显示至少两影像之 双画面/3D显示器,其中,画面之内容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影像系沿不同方 向于单一显示器上显示。藉此,每一影像相对于显示器法线之浏览窗口或 角扩张量系不相同或非对称。
本发明之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具有非对称视角之双画面/3D显示器,其
乃藉由在显示器之单一面板中应用多重次像素间距,以产生非对称视角以 及非对称浏览窗口和视区。
本发明之再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具有非对称视角之双画面/3D显示器,其 可在不影响浏览窗口之外视角或外边界的情形下,达成非对称浏览窗口之效果。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 一具有非对称视角之双画面/3D显示器包括 一显示面板,包括一彩色滤光层与形成一矩阵之复数个次像素;其中每一 次像素均具有与紧邻次像素不同之次像素间距,以于该显示面板上形成多 重次像素间距,而达成该显示装置之非对称视角。前述本发明各实施例系仅用以说明,且实施例系可以不同方式达成, 其应根据本发明之范围予以考虑。本发明实施方式之细节将于之后进一步 描述。


第1图为习知具有对称视角之双画面LCD显示器之剖面图。 第2图为习知双显示/3D显示器之简化侧视图。
第3图为利用格栅位移达成之非对称排列双画面显示器之简化侧视图。
第4图为本发明非对称排列显示器应用于汽车之俯视图。
第5图为本发明具有非对称视角之双画面/3D显示器一实施例之侧视阁。
第6图为图4所示之双画面/3D显示器之侧视图。 第7图为本发明具有非对称视角之双画面/3D显示器一实施例之直式格 栅前视图。
第8图为本发明具有非对称视角之双画面/3D显示器一实施例之阶式格
栅前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5、 50
14、 64、 640、 640, 46、 460、 460,
21
22
8、 80 PW
6、 60、 600、 600,
7、 70
9、 90
3、 30
4、 40
11、 62、 620、 620,
TFT液晶基材
不透光区
次像素
后侧
背光系统
乘客浏览窗口
格栅
格栅基材 偏光片
彩色滤光基材
彩色滤光层
透光区42 像素
DW 驾驶人浏览窗口
2、 20 显示面板
、10 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系关于一具有非对称视角之双画面/3D显示器。显示装置的非对 称视角可藉由在单一显示器中应用多重次像素间距来达成。于一实施例中, 显示器之主要右浏览窗口 PR和主要左浏览窗口 PL可具有不同角扩张量。 而多重次像素间距的应用可在不影响浏览窗口或影像之外视角或外边界的 情形下,提供不同观赏者非对称之浏览窗口。
首先,为配合一特定实施例以了解本发明之特征,请见第4图本发明 非对称排列显示器应用于汽车之示意图。如前所述,为确保驾驶人行驶期 间的安全,应将其限制于其本身之浏览窗口或视区,且其中播放的可能是 行车信息。而乘客则可利用角扩张量较小的浏览窗口来观看其它如电视节 目或电影。如图所示,驾驶人浏览窗口DW(阴影区)之角扩张量系大于乘客 浏览窗口 PW的角扩张量,而使相对于显示器法线之视角变得不对称。无 庸置疑地,本发明非对称排列之显示器亦可应用在其它地方,并不以此例 为限。
为方便说明,本发明之描述系参照双画面与3D显示器,二者均可显示 两彼此相关或不相关之影像。然而,本发明亦可应用于其它显示器,如LCD、 OLED、 AMOLED等,且不以此为限。此外,本发明亦可应用于可于不同 方向上显示三个或更多影像之多画面显示器。
为达成可应用于双画面或3D显示器之非对称排列之显示器,本发明提 供了在显示器中应用多重次像素间距之技术方案。第5图为本发明具有非 对称视角之双画面/3D显示器一实施例之侧视图,其中具有非对称视角之双 画面/3D显示装置10包括一显示面板20,且显示面板20包括一彩色滤光 层40与复数个像素42,其中每一像素42包括复数个排列成矩阵之次像素 46。每-一次像素46具有与紧邻次像素不同之次像素间距Pl或P2(如第6图 所示),以于显示面板20上形成多重次像素间距,进而达成非对称视角。显示装置io前方观赏者可见之穿过次像素的光线入射亦绘于图中,以显示对
应之主要左与右浏览窗口或视区PR和PL,其详细说明容后描述。
于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之显示面板20更包括彩色滤光/CF基材 30、薄膜晶体管/TFT数组液晶基材50以及夹设其中之彩色滤光层40,如 图所示,于一实施例中,CF基材30系装设于靠近显示装置10之前方或于 TFT液晶基材50上。于另一实施例中,TFT液晶基材50可装设于CF基材 30上以形成显示面板20。偏光片90亦可装设于显示面板20之前或后端。 于一 LCD显示器之实施例中,如透光型、半透半反型或反射型LCD显示 器,背光系统80可装设于显示面板20之后端以作为显示装置10之光源。 于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双画面/3D显示器IO更包括至少一具有交错 之透光区62与不透光区64的格栅60,格栅60系装设于显示面板20之一 侧,且其距彩色滤光层40—距离D。如第5图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格栅 60系靠近于显示面板20之后侧22,使光线于到达彩色滤光层40前会先穿 过格栅60之透光区62。而于另一实施例中,格栅60系靠近于显示面板20 之前侧21 ,使光线于穿过格栅60之透光区62前会先经过彩色滤光层40。 而在乂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之前侧21与后侧22均可装设格栅60。格 栅60之透光区62可让可见光通过,且其可以孔洞或透明膜之方式来达成。 不透光区64可作成不透明体或不透光膜,以阻挡或反射照射其上之可见光。 子一实施例中,不透光区64可进一步做成可反光之型式,而此可于不透光 区64朝向或面对光源之表面上,利用任何一种已知的材料进行处理以达成 反光之效果,而光源可以是如LCD显示器之背光系统80。如图所示,格栅 60可进-步用如玻璃之透明材料制成之格栅基材70来支撑。于双画面或 3D显示器中,格栅60可依照焦距来进行设计,以使光线得进行穿透,并 配合显示面板(特别是面板的彩色滤光层)来在不同方向上显示影像。关于格 栅60之种类与配合之彩色滤光层与次像素等说明容后详述。
关于显示器中多重次像素间距的应用,于一实施例中,可透过改变次 像素之大小或宽度来达成,使每一次像素与邻近(或紧邻)次像素之次像素间 距均不相同。换言之,任两个彼此相邻排列且横越显示面板矩阵之横列或 纵行的次像素可具有相异之次像素间距或宽度。据此,于一实施例中,显 示面板之次像素可被分类为两组,其中第一次像素组系沿一第一方向(如汽车之驾驶侧/方向)显示第一影像,且该组内每一次像素均具有一第一次像素 间距Pl。而第二次像素组系沿一异于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如汽车乘客侧) 显示第二影像,且第二次像素组之每一次像素具有一异于P1之第二次像素
间距P2。换句话说,于双显示/3D显示器之例子中,各次像素可被分配至(l) 于第一方向上具第一影像之主要左浏览窗口 PL或(2)于第二方向上具第二 影像之主要右浏览窗口 PR。 PL或第一影像相关之次像素,其次像素间距系 枏异于与PR或第二影像相关之次像素的次像素间距。然而,应了解的是,
可依照显示器或次像素之设计来将次像素分成三组或更多组,而在彼此相 异之方向上显示不同之影像。本发明多重次像素间距之概念也可应用在多 画面显示器中。
第6图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之简化剖面图,其中彩色滤光层40包括矩阵 中的复数次像素46,且各次像素46系分配给一对应之浏览窗口,如前述双 显示/3D显示器中的PL或PR。具有宽度W之透光区62的格栅60系位于 距彩色滤光层40距离D之位置。在定义上,角Lp一min与Rp—min分别代 表浏览窗口 PL与PR之最小视角,而角Lp_max与Rp—max则分别代表PL 与PR之最大视角。因此,本发明双显示/3D显示器浏览窗口的角扩张量可 以e L与9 R来代表,或于主要左浏览窗口 PL中以ILp—max—Lp—min|,而 于主要右浏览窗口 PR中以IRp一max—Rp一minl来分别表示。本发明一个重要 的特征是在彩色滤光片之邻近次晶胞中选用不同之间距PI与P2,同时使 PI与P2之和为一常数(P1+P2:常数),或使两者之和等于一具有次像素间距 PI之第一次像素之中点至一具有次像素间距P2之相邻第二次像素之中点 两者距离之两倍。此外,PI与P2之值可依照视角或不对称的程度来选择。
于前述实施例中,每一次像素46可具有一次像素间距,如前述的PI 或P2,且各次像素46彼此相距一距离B。如图所示,于一实施例中,分配 ^t主耍左浏览窗口或视区PL之次像素G-2,其次像素间距可为Pl,且Pl 系小于分配给主要右浏览窗口 PR之紧邻次像素B-l的宽度或次像素间距 P2。如图所示,浏览窗口之外视角Lp一max与Rp一max系维持于对称状态, 而内视角Lp—min与Rp—min在程度(大小)及/或正负号上实质相同,但被朝 同方向移动。因此,若PKP2,贝1J9L〈 9R。此外,次像素间距之差(如 |P 1 — P2|)越大,则所对应之影像或浏览窗口 (如||Rp—max — Rp—min| —
10|Lp—max-Lp—min||或| 6 L— 9 Rl)的角扩张量差就越大。
若比较第2图所示对称排列之显示器与第6图所示一非对称排列之显 示器之实施例,即可发现本发明应用多重次像素间距所产生的效果。于一 实施例中,藉由让次像素G-2之次像素间距P1小于邻近次像素B-1之次像 素间針I P2,可达成对应于PI与P2之PL与PR的不对称视角。
与利用移动格栅而达成的不对称排列显示器相比,此处进一步说明本 发明前述之外视角的相关细节。在一实施例中,若至少一第一视角与至少
第二视角可包括与不同次像素间距PI和P2相关之外视角Lp—max、 Rp—max,则正如在对称排列之显示器的情形中,可将浏览窗口PL与PR之 外视角Lp—max与Rp一max维持于对称状态。若以设计参数如B、 W、 D维 持不变之假设来比较前述涉及格栅移动之实施方式(第3图),可发现第3图 中的La—max与Rajnax也被移动并偏斜,而变得不对称。换言之,若因格 栅位移而使La—max大于Ra—max,必将改变浏览窗口 PL与PR之外边界。 与利用格栅位移的方式不同,第6图中的外视角Lp—max、 Rp—max之大小 仍^T被维持实质相同,但相对于法线0之正负号不同(如向左或向右),使 PL与PR之外边界保持对称或不受影响。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具不同次像素间距之次像素可以一交错之方式 横越显示面板排列。如第5、 6图所示,若一面板中存在至少两种次像素间 距,则对应第一次像素间距P1之第一次像素组中的次像素与对应第二次像 素间距P2之第二次像素组中的次像素可交错排列于横越显示面板之列中。 举例来说,如图中所示,于该列中,R-1之次像素具有次像素间距P1、 G-2 之次像素间距为P2、 B-l之次像素间距则为P1…依此类推。此外,矩阵中 的各列可采具有不同次像素间距之次像素的不同排列,使以横列或纵行方 式横越之次像素与其次像素间距之单色调排列变得不相同。
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具有相似次像素间距之次像素可排列成横越 矩阵之行。举例来说,次像素间距不同之行可以交错排列之方式横越显示 面板。如第5、 6图所示,若一面板中存在至少两种不同次像素间距,则显 ^^面板可包括具有次像素间距Pl之第一次像素组之像素行与具有次像素间 距P2之第二次像素组之像素行,其系以纵行方式横越显示面板以形成第一 次像素组与第二次像素组之交错行。于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每一次像素可为RGB单色调中的任何一者,于 实施例',,若至少两组不同次像素间距(如P1与P2)之次像素系以横越非 对称显示面板之横列的方式交错排列,如以R-l、 G-2、 B-l、 R-2、 G-l、 B-2之方式,则具有类似次像素间距之次像素可被分配给主要左浏览窗口 PL或主要右浏览窗口 PR。因此,交错次像素之集合,如R-1、 G-1与B-1 或R-2、 G-2、 B-2,可形成显示于不同浏览窗口 PL或PR上影像之任一像 素。
本发明之非对称排列显示器之格栅(如第5图所示之格栅60)可应用于 不同结构中,以使影像得显示于不同方向上。如前所述,格栅可置于显示 器之前侧、后侧或前后两侧。此外,第7图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之前视图, 其系于显示器一侧(如前侧)使用了直式格栅600。次像素460之R-1、 G-2、 B-l、 R-2、 G-1、 B-2系为彩色滤光层之一部份,且各自具有不同的次像素 间距P1或P2。于此实施例中,具有第一次像素间距P1或第二次像素间距 P2之次像素集合系分别以-l与-2来标记,同时,P1与P2也分别对应到主 要左浏览窗口 PL与主要右浏览窗口 PR。如第7图所示,Pl之大小或宽度 可大于P2。当P1与P2之次像素被交错排列于横越显示面板之行中时,直 式格栅600将按照具有不同次像素间距Pl与P2之次像素的排列,而使其 透光区620与不透光区640于纵向上彼此交错。藉由格栅600,特别是藉由 透光区620,具Pl之次像素(如R-l、 G-l及B-l)可形成任一构成显示于主 要左浏览窗口 PL之影像的像素。相同地,具P2之次像素(如R-2、 G-2及 B-2)可形成任一构成显示于主要右浏览窗口 PR之影像的像素。若浏览窗口 PL与PR之次像素间距P1与P2为不同宽度或尺寸,即可达成显示器之非 对称视角,并使PL与PR之角扩张量彼此相异。
第8图系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之格栅示意图,其中阶式格栅600'可被置 于含有复数次像素460'之显示器的一侧(如前侧)。于一实施例中,若具有 不同次像素间距(如Pl与P2)之次像素460'系从横向及纵向以横越列及行 的方式交错排列(如图所示),则可利用具有列与行交错设置之透光区620' 与不透光区640'的阶式格栅600'来沿不同方向在不同浏览窗口 PL与PR 中显示影像。由横越列与行之次像素R-1、 G-1及B-1所形成之影像可显示 于PL浏览窗口中,而PR浏览窗口则具有另一个影像,且其系由次像素矩阵中的列与行内的次像素R-2、 G-2及B-2之组合所产生。若PL与PR浏 览窗口之次像素间距P1与P2具有不同宽度或大小,则可达成显示器之非 对称视角,且使PL与PR之角扩张量彼此相异,特别如前述一般。
木发明可应用于各种显示器,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显示面板可以 是具有液晶层之液晶显示器(LCD)。于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是具有 内含有机化合物之电激发光层之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液晶显示器之 例子中,背光系统可安置于于显示面板之后侧以作为发光源之一。就显示 面板之结构来说,应注意显示器之数据线可设置于前述次像素或参数B(第 5、 6阁)之间隔内,而参数B也可表示彩色滤光层内的黑色矩阵之宽度。
虽然本发明系已参照实施例来加以描述,然本发明创作并未受限于其 详细描述内容。替换方式及修改样式系已于先前描述中所建议,且其它替 换方式及修改样式将为熟习此项技艺之人士所思及。举例来说,虽然本发 明可应用于双画面/3D显示器,所述之「双画面/3D显示器」应包括任一种 可产生至少两种内容彼此相关或不相关之影像的显示装置,且本发明之多 重次像素间距可应用于多画面显示器。此外,前述以及权利要求中所述之 数量若为「一」,其应解读为「至少一」。同时,所有具有实质上相同于本 发明之构件结合而达成与本发明实质上相同结果者,皆不脱离本发明之精 神范畴。因此,所有此等替换方式及修改样式系意欲落在本发明于随附权 利要求及其均等物所界定的范畴之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具有非对称视角的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包括一彩色滤光层与形成一矩阵之多个次像素;其中每一次像素均具有与紧邻次像素不同之次像素间距,以于该显示面板上形成多重次像素间距,以达成该显示装置之非对称视角。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更包括一具有交错之透光区与不透 光区格栅,该格栅系装设于显示面板之I侦lj,且距该彩色滤光层一距离。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多个次像素至少可分类为两 组次像素,其中一第一次像素组系沿一第一方向显示第一影像,且第一次 像素组之每一次像素具有一第一次像素间距Pl,而一第二次像素组系沿一 异于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显示第二影像,且第二次像素组之每一次像素具 ^^一异于Pl之第二次像素间距P2。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P1与该P2之和等于一具有 该次像素间距Pl之第一次像素之中点至一具有该次像素间距P2之相邻第 二次像素之中点两者距离之两倍。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装置之该非对称视角包 括一对应该Pl之第一视角与一对应该P2之第二视角,且与该第一视角相 关之一角扩张量8 L系异于与该第二视角相关之一角扩张量9 R。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视角包括一对应该Pl 之外视角,该第二视角包括一对应该P2之外视角,且对应该P1之外视角 之大小与对应该P2之外视角之大小系实质相等。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视角包括一对应该Pl 之内视角,该第二视角包括一对应该P2之内视角,且对应该P1之内视角与对应该P2之内视角之大小与正负号系实质相等。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影像沿着该第一方向之 该角扩张量9L与该第二影像沿着该第二方向之该角扩张量0R之差系与 该P1与该P2之差相关联。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具有Pl之第一次像素组之次像 素与具有P2之第二次像素组之次像素系于一横越该显示面板之列中交错排列。
10.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面板包括数行与该Pl 相关之该第一次像素组及与该P2相关之该第二次像素组,且该第一与第二 次像素组系横越该显示面板且呈交错排列。
全文摘要
本发明系关于具有非对称视角之非对称排列显示器,本发明提供之双画面或3D显示器可沿着具非对称视角之方向上显示两内容相关或不相关之影像。本发明显示装置之非对称视角可透过在单一面板中应用多重次像素间距。更明确的说,本发明利用次像素本身的非对称设计来达成非对称排列之显示器。藉此,沿着不同方向的不同浏览窗口或影像之角扩张量可为不相同或不对称。本发明非对称排列显示器因此可在不影响浏览窗口之外边界之情形下,沿着非对称视角或窗口之不同方向上显示影像。
文档编号H04N13/04GK101442685SQ20081016701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8日
发明者林敬伟, 罗思玛·亨德里克 申请人: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