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讯用电子色散补偿均衡器及其抽头调整方法

文档序号:7928481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通讯用电子色散补偿均衡器及其抽头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光通讯系统中,具有电子色散补偿(EDC)技术的 高集成度光网络芯片,它对光传输中的信号损伤没有使用传统的光域补偿, 而是转化成电信号之后,进行电域均衡。
背景技术
当前的长距离和城域SONET OC-192 (10Gbps)光链路采用单模光纤 (SMF)能达到的距离大约只有80km,主要是由于光纤的色散和非线性对 信号传输造成的影响,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因其不同频率或不同模式成分 的群速度不同而引起色散,它使得光信号脉冲展宽、强度下降,从而增加 误码率,影响通信质量。从机理上分析,光纤的色散包括材料色散、波导 色散、模式色散及偏振色散。材料色散、波导色散与光源相对带宽zU有关, 减小A义有利于减小色散;模式色散仅在多模光纤中占主导地位,它主要取 决于光纤的折射率分布;偏振色散与光纤的双折射率有关。
发射机发射的信号经过光信道以后,光纤中的各种色散效应使信号产 生失真,而失真对于数字通信来说最大的危害就是产生码间干扰,使得接 收机端判决器发生误判,从而系统误码率上升。
随着对增加带宽的需求持续地逐步增长,为了要把网络扩容到10Gbps, 而且节约成本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不必部署昂贵的或笨重的色散补偿光 纤(DCF),电子色散补偿技术研究应运而生,己成为光纤通信实现超长距 离、超高速传输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光纤互联网络论坛(OIF)是目前定义针对光链路的10Gpbs互操作性
3规范的组织,而电子色散补偿(EDC)正是一项由该组织支持的重要技术。
这一规范支持的传输距离可达120公里(2400ps/nm),但是目前指定支持 的最大距离只有80公里。
电子色散补偿技术的核心是自适应均衡器,它一般放在接受滤波器之 后,用于消除信道造成的码间干扰。自适应均衡能够自动的调节系数从而 跟踪信道,很好的补偿信道的非理想特性,从而减轻信号的畸变,降低误 码率。
由于传输信道一般是未知的和时变的,此时,为了准确地补偿信道的 传输特性,必须动态地跟踪信道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均衡滤波器系数, 具有这种"智能特性"的均衡器称之为自适应均衡器。自适应均衡的工作模式 一般包括训练和跟踪两个阶段。在训练模式,发送端发送一已知的定长序 列,接收机通过该已知信号获得信道的响应特性,并快速的调整均衡器的 抽头系数,使得均衡器的特性正好能补偿传输信道的特性,从而使接收机 能够从均衡器的输出中得到几乎无差错的发送信号。这一过程被称为训练 阶段,即发射机对接收机的训练。相应地所发送的已知序列称为训练信号, 此时均衡器工作在训练模式。训练过程结束后,紧接着数据传输开始,此 时接收的信号是未知的,由于均衡器处于最佳状态,接收机正确接收概率 很高,利用正确的接收数据来修正均衡器的参数,使均衡器的特性跟着信 道的特性变化,这时均衡器的工作模式称为跟踪模式或判决修正模式。接 收机的训练时间与均衡器的收敛时间有关,它是均衡算法、均衡器结构、 传输信道等因素的函数。由于信道的时变特性,均衡器需要周期的重训以 使均衡器始终工作在最佳状况。
均衡器主要有线性均衡器和判决反馈均衡器。判决反馈均衡器(DFE) 的结构具有许多优点,当判决差错对性能的影响可忽略时DFE优于线性均 衡器,显而易见相对于线性均衡器加入判决反馈部分可得到性能上相当大 的改善,反馈部分消除了由先前被检测符号引起的符号间干扰,例如相对于LTE较小的噪声增益和MSE、相对于MLSE和格型结构的低运算复杂度、 相对于横向结构更容易达到稳态性能等等。然而DFE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之一是结构的复杂性。
如图1所示为判决反馈均衡器的结构框图,它包括两个抽头延迟滤波 器 一个是线性滤波器(FFF)l,另一个是反馈滤波器(FBF)2。 FFF的输入是 接收滤波器的输出,其作用和原理与线性横向均衡器类似;FBF的输入是 判决器的先前输出,其系数可以通过调整减弱当前估计中的码间千扰。DFE
的输出信号可以表示为
;(")=t.—/+1) — g柳.-/ +1) (1)
/-1 /=1
和传统的线性均衡器比较,非线性均衡器的性能更加优异。但由于加 入了反馈网络,使得系统结构更加复杂,增加了工程实现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通讯用电子色散补偿均衡器,它可以实 现10Gbps以太网的电子色散补偿,并且结构简便,补偿效果良好;本发明 还提供了该色散补偿均衡器的抽头调整方法,该方法具有执行简单,收敛 效果好的特点。
本发明提供的光通讯用电子色散补偿均衡器,包括第一线性均衡器, 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二线性均衡器,第一线性均衡器设置在发送端, 第二线性均衡器设置在接收端,二者形成对称结构;
第一线性滤波器预消除信号中的色散,调制成光信号后发送到光纤信 道中;经过光纤信道之后的光信号经过光电转换后形成电信号,该电信号 进入第二线性均衡器,第二线性均衡器进一步消除该电信号中的色散,形 成最终的接收信号。本发明提供的光通讯用电子色散补偿均衡器的抽头调整方法,其步骤 包括
① 设置初始抽头矢量W(0)= ( Wl(0),w2(0),"', Wi(0) ) =3或由先验知识得 到,令j^;
② 运用关系式力"W(J ——l)求出第j时刻的输出信号力'),其
中,(j—i)为第j-i时刻的抽头矢量,X(j—l)表示第j-l时刻的输入信号及其 各个延时信号的矢量;
③ 计算第j时刻的估计误差e(y):心)D)隱力,),其中,d(力表示第j 时刻的期望信号; 一
④ 利用下式计算第j时刻的抽头矢量w(Jhw(j — l)+2;/(卜l)x(j-l),其中 l)为第j一1时刻的步长因子,M7-!) = A1-exp(-"卜(y'-1)|》,"为初始
步长调整因子,0<"<1;"是起始步长的梯度控制因子,为任意实数值;
⑤ 令j,+l,重复步骤②-④,依次迭代求出每一时刻的抽头矢量。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光通讯系统中的电子色散补偿均衡器。它对光传输 中的信号损伤没有使用传统的光域补偿,而是转化成电信号之后,进行电 域均衡。对于光通讯系统中的信号损伤,打破传统的光域补偿方法(如色 散补偿光纤,预惆啾技术),先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用电域均衡的 方式进行补偿。具体而言,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 (1)电子色散补偿均衡器通过对接收的光信号在电域对其进行抽样、
软f 优化和信号复原,有效的调整接收信号的波形,恢复由于色散、PMD
和非线性引起的光信号展宽和失真,从而达到色散补偿的效果。
(2)本发明所设计的均衡器结构,兼容了线性均衡的简单性和判决反
馈均衡器的性能优越的特点,获得比普通线性均衡器更好的抗干扰效果, 同时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
(2)本发明采用线性拆分方法,将判决反馈均衡器分解成两个线性均衡器,相对称地设置在发射机和接收机的两端,可以达到接近于判决反馈 均衡器的效果,但结构的复杂性大大降低。
(3) 本发明结构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均衡器,而是拆分为两部分,分别 设置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抵消信号干扰,达到降低误 码率的效果。
(4) 本发明结构本质是两个线性均衡器,其结构为由一个有限信号
冲击响应滤波器FIR (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lter)构成,输入信号通过分 级延时电路,将每一节的输出加权累加得到滤波器的输出。延时电路的级 数和级间距取决于由于传输信道造成的脉冲展宽。
(5) 本发明提供的新抽头调整方法,基于一种变步长调整方法,在初 始阶段使用大步长,且步长控制函数的梯度小,可以保持大步长以加快初 始阶段的收敛速度。在接近稳态临域的时候快速调整步长,使用小步长以 减少稳态失调。从而最大化收敛速度,同时又能减少稳态失调。经过仿真 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具有执行简单,收敛效果好的特点。


图1为现有的判决反馈均衡器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线性拆分均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线性拆分均衡器的抽头调整方法结构图; 图4为图3抽头调整方法结构图中控制器的内部结构; 图5为三种变步长调整方法中步长随误差的变化曲线对比图; 图6为三种变步长调整方法与固定步长调整方法在初始步长相等的情 况下的比较仿真图7是采用本发明提出的线性拆分均衡器的系统应用模型。
具体实施例方式
7为了降低电子色散补偿均衡器的复杂度,并且能达到判决反馈均衡器 的均衡效果,提高工程的可实现性,本发明将判决反馈均衡器进行了线性 化拆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光通讯用电子色散补偿均衡器包括第一、 第二线性滤波器l、 r ,两个线性滤波器结构相同。
具体实现方法是,输入信号10经过延时器4.1形成信号11,信号10
是当前时刻的数据,那么信号11便是信号10下一时刻的数据,每个信号 分别乘以一个抽头系数,信号10乘以抽头系数^,信号11乘以抽头系数A, 经过L-1个抽头系数之后的信号乘以抽头系数^,然后把所有的乘积经过 加法器11加和,形成信号12作为发射信号发送到光纤信道中。
经过光纤信道之后的信号经过光电转换形成电信号13,再经过线性均
衡器r ,与发射端相同的结构,进一步消除色散,形成最终的接收信号15。
拆分处理后的系统,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均衡器,其结构分别为线性 均衡器,与非线性的DFE均衡器相比,大大地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而相 比线性均衡器而言,抗干扰效果得到了提高。下面对判决反馈均衡器的线 性拆分过程进行说明。
该线性化拆分的过程可以分为拆分和线性化处理两部分。
1) 首先,将判决反馈均衡器拆分成线性滤波器和反馈网络。 判决反馈均衡器的线性滤波器部分l,可以灵活地放置于发送端,作为 线性拆分均衡器的第一线性滤波器1。
设第一线性滤波器抽头的个数为L, i表示抽头的序号,则延时器的个 数为L一1,第i个抽头的系数w,对应第i-l个延时器,第一线性滤波器的阶 数等于L。设n表示当前时刻,当前时刻的输入信号10表示为s(n),第i 个抽头所对应的信号为s(n-i+l)。
则第一线性滤波器输出信号12的表达式为
8该第一线性均衡器1的输出信号12经过光纤信道传输后成为信号13, 近似为第二部分的反馈网络2的输入。对第二部分的反馈网络2而言,最 终输出信号15即+),是前一码元判决量.;("-i)和接收端接收信号r(n)的线 性组合后得到的判决,即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9</formula>
2)对其进行线性化处理。
将^-D的数值由前期的r(M-z')的线性组合形式的数值来接近。以此类 推,可以将.一)的判决值近似等效为有限线性组合。因此,第二部分的反馈 网络的输出式可以近似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9</formula>
即该接收端的结构可以为一个FIR滤波器,输出信号为接收信号K ) 和其延迟信号分量的线性组合。该部分的作用相当于在DFE均衡器中的后 端反馈网络,但不同的是本质上.变成了--种线性滤波器,且和前端的线 性滤波器结构1对称,这样就消除了反馈网络,把第二部分的反馈网络2
转变成的第二线性滤波器r ,完成了判决反馈均衡器的线性化拆分。
本发明线性拆分均衡器的的抽头调整方法如图3所示。由于第一线性 滤波器和第二线性滤波器结构相同,下面仅对第一线性滤波器进行说明。 设当前时刻输入信号16.1设为x(n),经过--.个延时器之后的上一时刻的信 号16.2设为;c(M-1),均衡器的阶数为L,则经过L-l个延时器之后的信号 16.L设为x(w-i + l)。当前时刻输入信号及其各个延时信号用矢量x(n)-(;c,("),X2("),…,表示,当前期望信号19设为rf(")。当前时刻的第 一线性滤波器输出18设为少(")。当前时刻误差信号20设为e(")。当前时刻 L个抽头调整系数用矢量w(n)= ( w("),v^("),…,w,乂"))表示。其中w,(")表 示当前时刻第一个抽头的系数,表示当前时刻第L个抽头的系数。该抽头调整方法的调整步骤是
1. 首先设置初始抽头矢量W(0"(w,(0),巧(0),…,^(0))=3或由先验知 识得到。
2. 运用关系式少(1)-W(0)、(0)求出第1时刻第一线性滤波器的输出信号;
3. 计算第一时刻估计误差<1)="(1)-><1) , Wi)为第1时刻的期望信号;
4. 求得第二时刻的抽头失量w(2)=w(l)+2 (l),其中^为步长因子; 依次迭代,用关系式y(/"w(i-l)'x(j-l)求出第j时刻的输出,j=l,2/",n;
5. 计算第j时刻估计误差e(力^(y) (力
6. 更新抽头矢量w(i+l)=w(j)+2^x(j);
重复步骤1-6,便可以依次迭代求出每一时刻的抽头矢量。
具体实现描述如下16.1, 16.2到16丄是经过一行延迟线的L个信号, 信号16.1是当前的信号,乘以第一个抽头的系数w, vn的大小由相应的控 制器17.1来调整;信号16.2是经过一个延迟器之后的信号,乘以第二个抽 头的系数^, ^的大小由相应的控制器17.2来调整;信号16丄是经过L-1 个延迟器之后的信号,乘以第L个抽头系数^。同样^的大小由其相应的 控制器17丄来调整。最后把所有的乘积累加形成信号18,作为该部分线性 滤波器的输出。信号19是当前时刻的期望信号,期望信号19减去当前均 衡器输出得到误差信号20,误差信号20和相应的输入信号一起作为控制器 的输入用以调整相应的抽头系数。
图4为图3中抽头调整方法结构图控制器的内部结构;以第一条支路 为例进行说明。误差信号22与步长控制因子27相乘再与输入信号相乘得 到信号23。其中25是一阶延时器,上一时刻的抽头系数26加上信号Z3 便得到当前时刻的抽头系数。
上述调整方法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控制因子即步长因子一 ,步长因子^ 是该抽头调整方法的一个很重要的参量。初始收敛速度、时变系统跟踪能 力及稳态失调是衡量自适应滤波算法优劣的三个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减少步长因子/,可减少自适应滤波算法的稳态失调噪声,提高算法的收敛精度。 然而步长因子/z的减少将降低调整方法的收敛速度和跟踪速度。因此,固 定步长抽头调整方法在收敛速度、时变系统跟踪速度与收敛精度方面对步 长因子A的要求是相互矛盾的。目前已有一些变步长抽头调整方法,以解 决这种矛盾,但性能上并非最优,于是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变步长抽头 调整方法。
基于的思想是,在初始阶段使用大步长,且步长控制函数的梯度小, 可以保持大步长以加快初始阶段的收敛速度。在接近稳态临域的时候快速 调整步长,使用小步长以减少稳态失调。从而最大化收敛速度,同时又能 减少稳态失调。
这种新的步长调整函数如下式所示
A(m) = / (l-exp(—
"为初始步长调整因子,通常取"小于l;"是起始步长的梯度控制因 子,可以取任意值。实例中设置"为0.14, 《为2。
图5为已有的两种变歩长调整方法与本发明提出的变步长调整方法三 种方法的步长随误差的变化曲线对比图。曲线b是步长因子与均值误差的 绝对值成正比的抽头调整方法所对应的误差-步长调整曲线,曲线c是步长 因子与均值误差的平方成正比的抽头调整方法所对应的误差-步长调整曲 线;曲线a表示的是本发明提出的变步长方法所对应的误差-步长调整曲线。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三条曲线的特点,线性步长控制方法其函数的梯度是常 数,步长控制是线性下降的,所以曲线b是线性下降的趋势;而与误差平 方成正比的步长控制方法初始步长下降很快,在稳态域内下降很慢,如曲 线C所示;而本文提出的步长控制方法初始步长下降慢,就可以在初始的 一段时间内保持大步长,而接近稳态临域的时候快速下降,如图a所示。 从而可以最大化收敛速度。该方法做到了快速调整步长,同时保证了小的 稳态失调量。图6是三种变步长抽头调整方法与固定步长抽头调整方法在初始步长 相等的情况下的比较仿真图。曲线d是采用固定步长调整方法的情况下迭 代次数与均方误差的仿真图。从曲线d中可以看出,曲线收敛性能很差,
具有较大的稳态失调;曲线e是采用与误差平方成正比的步长控制方法所
得出的仿真曲线,由于该方法初始步长下降很快,所以收敛速度比较慢。 曲线f是采用步长因子与均值误差的绝对值成正比的抽头调整方法所得出
的仿真曲线,由于该方法的步长控制是线性下降的,所以较曲线e有较快 的收敛速度,由于其稳态时的调整步长变小,所以较曲线d有小的稳态失 调;而本文提出的步长控制方法所得出的仿真曲线为g,具有最大的收敛速 度,和较小的稳态失调。这是由于其初始步长下降慢,就可以在初始的一 段时间内保持大歩长,从而使得收敛速度很快,而接近稳态临域的时候快 速下降,从而保证了稳态临域内的小步长调整,使得具有较小的稳态失调。 对比这四条曲线,有力地说明了本发明得出的步长控制方法在收敛速度和 稳态失调上都是最优的。
图7是本发明线性拆分均衡器在光传输系统中的应用模型。整个系统 中,发射机41的10Gb/sNRZ光信号,由伪随机序列发生器38产生的伪随 机序列经NRZ脉冲发生器39编码后,先经过线性拆分均衡器的发射端部 分40均衡后,再由Mach-Zehnder调制器42调制而成。光信号经过140km 的标准单模光纤(SSMF) 43和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 44的传输后,在 接收端先经过光电转换器45转换成电信号,再由线性拆分均衡器的接收端 部分46进行色散补偿,然后经检错器47检错,最后得到最终的接收信号。 分别分布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的均衡器都可以用来补 偿信号损失,进行色散补偿。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发明不应该局限于该实施 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 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权利要求
1、一种光通讯用电子色散补偿均衡器,包括第一线性均衡器(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二线性均衡器(1’),第一线性均衡器(1)设置在发送端,第二线性均衡器(1’)设置在接收端,二者形成对称结构;第一线性滤波器(1)预消除信号中的色散,调制成光信号后发送到光纤信道中;经过光纤信道之后的光信号经过光电转换后形成电信号,该电信号进入第二线性均衡器(1’),第二线性均衡器(1’)进一步消除该电信号中的色散,形成最终的接收信号。
2、 一种光通讯用电子色散补偿均衡器的抽头调整方法,其步骤包括① 设置初始抽头矢量W(0h(w,(0),W2(0),…,^(0))=3或由先验知识得 到,令」=1;② 运用关系式y(y)-w(j — i)、(j一i)求出第j时刻的输出信号w力,其 中,(j一i)为第j-i时刻的抽头矢量,xG一i)表示第J-i时刻的输入信号及其各个延时信号的矢量;(D计算第j时刻的估计误差心)</)="G')-^'),其中,"(力表示第j 时刻的期望信号;④利用下式计算第j时刻的抽头矢量w(j"w(j —1)+2M卜l)x(j-l),其中 /,(卜l)为第j一1时刻的步长因子,//(7-1) = / (1-exp(-"le(乂-l)l)),"为初始 步长调整因子,0<"<1;"是起始歩长的梯度控制因子,为任意实数值;(D令j,+1,重复步骤②-④,依次迭代求出每一时刻的抽头矢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通讯用电子色散补偿均衡器及其抽头调整方法。电子色散补偿均衡器包括形成对称结构的二个线性均衡器,分别设置在发送端和接收端。本发明结构比判决反馈均衡器简单,而性能也比线性均衡器好。它使用线性拆分算法,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相对称的线性均衡器,得到比普通线性均衡器更好的抗干扰效果,同时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本发明还利用调整步长因子,来调节均衡器的抽头系数,该方法算法简单,收敛效果好。
文档编号H04B10/18GK101425851SQ20081023670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6日
发明者选 杨, 邴林林, 邹志革, 邹雪城, 雷鑑铭, 力 鲁 申请人:华中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