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道音源转接盒与多声道音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34624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声道音源转接盒与多声道音响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多声道耳机解码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 多声道数字立体音场耳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娱乐也逐渐趋向数字化。举例来说,
数字影音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 —般简称为DVD)播放机已是一般 家庭中常见的图像播放装置。且由于DVD播放机基本上已具有杜比数字 (Dolby Digital )或数字剧院系统(Digital Theater System, —般简称为DTS ) 的解码功能,因此可对数字信号进行解码,并输出模拟信号至多声道扩大 机而使5.1声道喇叭系统发声。
若要拥有较高品质的数字影音娱乐生活,多声道扩大机及喇叭是不可 或缺的配备,而5.1声道的喇叭即为最基础的多声道喇叭。
一般具有5.1声道扩大机及喇叭的家庭剧院在DVD播放机播放影音的 同时,扩大机会分别将不同的声音信号放大输出至前置主声道的左喇叭与 右喇叭、中央声道(Center)喇,八、环绕声道(Surround or Rear)的左喇p八 与右喇叭、以及重低音喇叭(Sub Woofer),使其产生三度空间音效,令人有 身历其境的真实感。
然而,在不适合利用喇叭播放声音的情况下(例如是会妨碍到其他人 做事),就必须使用耳机来聆听了。 一般的耳机仅在左右两边各配设一个喇 叭,因此使用者并无法享受DVD播放机所输出的多声道音效。为此,已知 提出 一种内部具有多个喇叭的耳机,分别在左右两边配设了前置主声道喇 叭、中央声道喇叭、环绕声道喇叭以及重低音喇叭,可用于连接到多声道 的音源。
但是使用者在选择利用扩大机推动家庭剧院的喇p八聆听音乐,或是利 用多声道耳机聆听音乐,都必须面对DVD播放机的六个信号输出端口之间的连接与插拔,对于使用者造成相当大的困扰,也增加使用者的使用上的 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 一种多声道音源转接盒与多声道音响系统。此转接盒
具有多声道音源转换的功能,用以连接到5.1声道音源的六个信号输出端 口 ,并将5.1声道音源的信号选择性地输出给具有5.1声道的耳机播放外, 还可直接将所接收的前置立体信号、后置立体信号、中央声道与重低音信 号转为具有5.1声道音源信号的六个不同声道信号输出到扩大机,而不需插 拔与5.1声道音源连接的信号线。
在一实施范例中,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声道音源转接盒,包括第一 输入接口、频率切割电路、强度控制单元与输出接口。此第一输入接口可 经由一第一音频信号线连接到一5.1声道音源。频率切割电路则将5.1声道 音源经由频率切割后找出对应声道的多个音源信号。强度控制单元则是用 以由使用者控制这些音源信号的强度。输出接口分别输出经由强度控制后 的左前置立体信号(FL)、右前置立体信号(FR)、左后置立体信号(RL)、右后 置立体信号(RR)、中央声道(Center)信号与重低音(Subwoofer)信号输出,其 中多声道音源转接盒直接将5.1声道音源转接(Bypass)到输出接口输出。
在一实施范例中,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声道音响装置,包括多声道 音源输出装置、上述多声道音源转接盒与5.1声道耳机或扩大机。此多声道 音源转接盒用以将多声道音源输出装置,例如DVD播放装置的5.1声道音 源,转接到一 5.1声道耳机或一扩大机其中之一,以直接接收转接(Bypass) 的左前置立体信号(FL)、右前置立体信号(FR)、左后置立体信号(RL)、右后 置立体信号(RR)、中央声道(Center)与重低音(Subwoofer)信号的输出,其中 扩大机用以推动一多声道喇叭组,而不需插拔与5.1声道音源连接的信号 线。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 特举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提出多声道音响系统示意图。图2A~图2E分别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转接盒的上视、前视、 后视、左一见与右视的示意图。
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转接盒中,具有转接(Bypass) 5.1 声道音源的功能的具体实施电路示意图。
图4与图5分别显示运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出多声道音源转接盒与多 声道音响系统,包括三对六与三对三的不同形式的RCA音频信号线。
图式标示说明110:DVD播放机
120:转接盒
130:耳机
140:扩大机
150:多声道喇p八组
160:6对3接头的RCA音频信号线
168:固定6接头的RCA音频信号线
170:信号线
180:RCA音频信号线
200:转接盒
220、222、 224:调整转扭
260:电源输入端口
252:RCA音频信号线
254:连接端子
220:电源开关
322、324、 326、 328、 330:频率切割电路(Frequency Dividing Circuit)
331:带通滤波器(Band一Pass)
332、334、 336、 338、 340与341:音量控制单元
350、352与354:音频放大器
360:变压器
370、372、 374、 376、 378与380: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 一种多声道音源转接盒与多声道音响系统。此转接盒具有多声道音源转换的功能,用以连接到5.1声道音源的输出端口,并将 5.1声道音源的信号选择性地输出给具有5.1声道的耳机播放外,还可直接 将所接收的前置立体信号、后置立体信号、中央声道与重低音信号转为具 有5.1声道音源信号的六个不同声道信号转接(Bypass)输出到扩大机,而不 需插拔与5.1声道音源连接的信号线。
例如接收来自DVD播放器所输出或是游戏主机所提供具有5.1声道的 音源时,包括左右前置立体信号(FR与FL)、左右后置(RL与RR)立体信号、 中央声道(Center)信号与重低音(Sub woofer)信号等六个信号输出端口 。而经 由六对三的RCA信号线,连接到转接盒的前置立体信号(Front)接收端、后 置立体信号(Rear)接收端、中央声道与重低音信号(C/Sub)接收端,以便分 别接收前置立体信号、后置立体信号、中央声道与重低音信号。在另外一 个实施例中,也可经由三对三的RCA信号线,连接到提供5.1声道音源的 个人计算机或是其他音源装置,并不受限制。
除了将音源传送到具有5.1声道的耳机播放外,此转接盒具有将前置立 体信号(Front)、后置立体信号(Rear)、中央声道与重低音信号(C/Sub)转换为 左右前置立体信号(FR与FL)、左右后置(RL与RR)立体信号、中央声道 (Center)信号与重低音(Sub woofer)信号等六个信号,并经由六个信号输出端 口与六对六的信号线直接连接到扩大机,并将左右前置立体信号(FR与 FL)、左右后置(RL与RR)立体信号、中央声道(Center)信号与重低音(Sub woofer)信号直接输出到扩大机,而不需先将插拔与5.1声道音源连接的信 号线。
请参照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提出多声道音响系统示意 图。在此多声道音响系统100中,包括提供5.1声道音源的数字多功能光盘 (Digital Versatile Disc,底下简称"DVD")播放机110、转接盒120、具有5.1 声道的耳机130、扩大机140与多声道喇叭组150。 DVD播放机110与转 接盒120之间,是利用6对3接头的RCA音频信号线160相连接,音频信 号线160具有6连接端的部分162是连接到DVD播放机110的右前置立体 信号(FR与FL)、左右后置(RL与RR)立体信号、中央声道(Center)信号与重 低音(Sub woofer)信号等六个信号。而音频信号线160具有3连接端的部分 164则是连接到转接盒120的前置立体信号(Front)接收端、后置立体信号 (Rear)接收端、中央声道与重低音信号(C/Sub)接收端(如图标示的连接接口 122)。
此多声道音响系统100的转接盒120,更具有固定的RCA音频信号线 168,是直接配置在转接盒120上,而可直接与音源装置连接。
此具有5.1声道的耳机130,则是通过信号线170的3个连接端172, 连接到转接盒120的输出接口 124,此输出接口 124提供前置立体信号 (Front)、后置立体信号(Rear)、中央声道与重低音信号(C/Sub)等三种信号。
而此转接盒120上,可选择性地增加另一输出接口 126,可通过音频信 号线连接到扩大机140。如图l所示,转接盒120与扩大机140之间通过3 对6接头的RCA音频信号线180相连接。音频信号线180的一端182是连 接到转接盒120的输出接口 126,而此输出接口 126输出包括左右前置立体 信号(FR与FL)、左右后置(RL与RR)立体信号、中央声道(Center)信号与重 低音(Sub woofer)信号等六个信号。而音频信号线180的一端184则是连接 到扩大机140。通过扩大机的放大效果,推动多声道喇叭组150内的左右声 道喇p八、左右环绕喇叭、中央声道喇叭与超重低音喇叭。
当然,在一选才奪实施例中,转接盒120可以只包括输出接口 124,而不 需要另外增加输出接口 126,而让此转接盒120仅连接到5.1声道的耳机 130,或是扩大机140。
请参照图2A 图2E,分别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转接盒的 上视、前视、后视、左视与右视的示意图。此转接盒200包括用以控制输 出音量强弱的调整转扭220、 222与224,如图2A所示。调整转扭220是 来控制重低音声道信号的强度,如图所示的"SUB"(Subwoofer)。调整转扭 222是来控制中央声道信号的强度,如图所示的"CEN"(Center)。调整转扭 224是来控制前置与环绕(Front+Rear)声道信号的强度,如图所示的 "VOL"(Vol画)。
请参照图2B,在转接盒200的侧边,则具有连接RCA音频信号线的3 输出接头(OUT),包括前置立体信号(Front)、后置立体信号(Rear)与中央声 道与重低音信号(C/Sub)三输出接头。而请参照图2C,在转接盒200的另一 侧边,则是具有RCA音频信号线的3输入接头(IN)。具有一个电源输入端 口 260,可连接到电源(图示中的直流9伏特电源)。另外,此转接盒200还 包括固定配置的RCA音频信号线252,其具有左右前置立体信号(FR与FL)、 左右后置(RL与RR)立体信号、中央声道(Center)信号与重低音(Sub woofer)
8信号等六个信号的连接端子254。请参照图2D,而在另一侧边,则是有一 个电源开关220,可以开启或关闭此转接盒2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的转接盒,具有转接(Bypass)5.1声道音源的 功能,是以如图3的具体实施电路所完成。请参照图3,对于所接收的信号, 包括左前置立体输入信号(FLIN)、右前置立体输入信号(FRIN)、左后置 (RLIN)立体输入信号、右后置(RRIN)立体输入信号、中央声道输入信号(CIN) 与重低音输入信号(SWIN)分别传送到频率切割电路(Frequency Dividing Circuit)322、 324、 326、 328、 330,以便限制各声道的频宽,例如频率切割 电路322与324,分别将左置立体输入信号(FLIN)与右前置立体输入信号 (FRIN),限制在25赫兹(Hz)到20000赫兹(Hz)之间。频率切割电路326与 328,则是将左后置(RLIN)立体输入信号与右后置(RR)立体输入信号限制在 650赫兹(Hz)到20000赫兹(Hz)之间。频率切割电路330则是将中央声道 (CIN)输入信号限制在300赫兹(Hz)到20000赫兹(Hz)之间。另外,重低音 输入信号(SWIN)则是利用带通滤波器(Band—Pass)331限制在65赫兹(Hz)到 135赫兹(Hz)之间。
而经过频率切割电路322 ~ 330与带通滤波器331处理的音源信号则是 可以经由分别经由音量的控制(如图所示的332、 334、 336、 338、 340与341) 加以调整大小。另外,分别经由音频放大器350、 352与354加以适度放大 后,经由输出端370、 372、 374、 376、 378与380,分别输出左前置立体输 入信号(FLOUT)、右前置立体输入信号(FROUT)、左后置(RLOUT)立体输 入信号、右后置(RROUT)立体输入信号、中央声道输入信号(COUT)与重低 音输入信号(SWOUT)。上述的音频放大器350、 352与354,主要是用以将 分频后的信号给予放大,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是小功率音频放大器,例如 具有70毫瓦(mW)的放大器。而音频放大器350、 352与354,则是可经由 外部电源经由整流器整流后的电源362,并经由变压器360的转换而取得操 作的电源。
请参照图4与图5,分别显示运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出多声道音源转接 盒与多声道音响系统,包括三对六与三对三的不同形式的RCA音频信号 线。如图4所示,在三对六的RCA音频信号线中,在三连接端子部分,以 不同的颜色区分连接的信号类别,例如F代表前置立体信号(Front), R代 表后置立体信号(Rear),而C则是代表中央声道与重低音信号(C/Sub)。而在六连接端子部分,也是以不同的颜色区分连接的信号类别,包括左右前
置立体信号(FR与FL)、左右后置(RL与RR)立体信号、中央声道(C)信号与 重低音(SW)信号等连接端子。
而图5为三对三的RCA音频信号线中,其三连接端子部分,以不同的 颜色区分连接的信号类别,例如F代表前置立体信号(Front), R代表后置 立体信号(Rear),而C则是代表中央声道与重低音信号(C/Sub)。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 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 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 准。
权利要求1.一种多声道音源转接盒,包括一第一输入接口,可经由一第一音频信号线连接到一5.1声道音源;一频率切割电路,将该5.1声道音源经由频率切割后找出对应声道的多个音源信号;一强度控制单元,用以由使用者控制这些音源信号的强度;以及一输出接口,分别输出经由强度控制后的左前置立体信号FL、右前置立体信号、左后置立体信号、右后置立体信号、中央声道信号与重低音信号输出,其中该多声道音源转接盒将该5.1声道音源转接到该输出接口输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声道音源转接盒,还包括一内建音频信号线, 具有该左前置立体信号、该右前置立体信号、该左后置立体信号、该右后 置立体信号、该中央声道信号与重低音信号的六个输入接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声道音源转接盒,其中该第一输入接口是经由 六对三的RCA信号线连接到该5.1声道音源。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声道音源转接盒,其中该输出接口包括前置立 体信号、后置立体信号与中央声道与重低音信号三个输出接头,用以由一 具有三接头的第二音频信号线连接到一 5.1声道耳机或一扩大机其中之一。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声道音源转接盒,其中该前置立体信号接头输 出该左前置立体信号与该右前置立体信号,该后置立体信号接头输出该左 后置立体信号与该右后置立体信号,而该中央声道与重低音信号接头输出 该中央声道信号与该重低音信号。
6. —种多声道音响装置,包括 一多声道音源输出装置,用以输出一5.1声道音源; 一多声道音源转接盒,用以直接将该5.1声道音源转输出,其中该多声道音源转接盒包括一第 一 输入接口 ,可经由 一 第 一 音频信号线连接到一 5.1声道音源; 一频率切割电路,将该5.1声道音源经由频率切割后找出对应声道的多个音源信号;一强度控制装置,用以由使用者控制这些音源信号的强度;以及一输出接口,分别输出经由强度控制后的左前置立体信号、右前置 立体信号、左后置立体信号、右后置立体信号、中央声道信号与重低音信号输出;以及一 5.1声道耳机或 一扩大机,其中之一 经由 一第二音频信号线连接到该 多声道音源转接盒,并且接收经由转接所收到的该左前置立体信号、该右 前置立体信号、该左后置立体信号、该右后置立体信号、该中央声道与重 低音信号的输出,其中该扩大机用以推动一多声道喇叭组。
专利摘要一种多声道音源转接盒与多声道音响系统。此转接盒具有多声道音源转换的功能,用以连接到5.1声道音源的六个信号输出端口,并将5.1声道音源的信号选择性地输出给具有5.1声道的耳机播放外,还可直接将所接收的前置立体信号、后置立体信号、中央声道与重低音信号转为具有5.1声道音源信号的六个不同声道信号输出到扩大机,而不需插拔与5.1声道音源连接的信号线。
文档编号H04S5/00GK201328191SQ200820181250
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8日
发明者杨宗隆 申请人:固昌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