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3849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终端,在该便携式终端中,第一和第二壳体通过 联接部以可折叠的方式彼此联接。
背景技术
在诸如移动电话的便携式终端中,传统上,两个壳体通过联接部彼此可 转动地联接的可折叠型终端广泛使用。例如,已知这样的便携式终端,在使 用该便携式终端时使用者用手把持下壳体(第一壳体),包括许多输入键和功
能键的操作部设置在下壳体的表面上,显示部(LCD)设置在上壳体(第二壳体) 的表面上。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l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终端,其中联接部具有第一 转动元件;和第二转动元件,联接到除了第一转动元件的中间部以外的位置, 并且在与第 一转动元件相交的方向上联接到上壳体。
根据该便携式终端,在上下壳体闭合的状态下,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围 绕第一转动元件转动,从而使所谓的纵向打开操作成为可能,并且,在上下 壳体闭合的状态下,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围绕第二转动元件转动,从而使所 谓的横向打开操作成为可能。
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都能打开的便携式终端中,下壳体和上壳体仅在一 个侧端部由第二转动元件支撑。即,下壳体和上壳体中的每个由第二转动元 件悬臂支撑。因此,构想的是,当该便携式终端横向打开时,相对4交大的载 荷施加到第二转动元件。
在专利文献l中,在所提出的便携式终端中,当该便携式终端横向打开 时,设置在下壳体的纵向中间部的突出部和设置在上壳体的纵向中间部的緩 冲元件彼此接合。
根据专利文献1的便携式终端,当该便携式终端横向打开时,通过限制 围绕第二转动轴的转动来稳定横向打开状态。
根据专利文献2,下壳体和上壳体通过联接部彼此可转动地连接。在所公开的便携式终端中,联接部具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转动轴,可 转动地支撑第二转动轴的轴通过部设置在下壳体中,并且可转动地支撑第一 转^f藉的轴通过部设置在上壳体中。
根据该便携式终端,在上下壳体闭合的状态下,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围 绕第一转动轴转动,从而使所谓的纵向打开操作成为可能。此时,设置在第 一转动轴的前端的锁爪装配到设置在下壳体的上表面中的锁孔中,以被锁 定。相反,在上下壳体闭合的状态下,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围绕第二转动轴 转动,从而使所谓的横向打开操作成为可能。此时,设置在上壳体的前端中 的锁爪被设置在第二转动轴的前端的铰链(轴承)中的锁孔锁住,并且第一转 动轴的锁爪与设置在下壳体的上表面中的锁孔脱离。
专利文献l: JP-A-2006-22899 专利文献2: JP-A-2003-60759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例如专利文献l的便携式终端在横向打开状态下掉落而施加使上下壳 体移位进而使它们彼此接近的外力时,由于下壳体和上壳体由第二转动元件 仅在一个侧端部支撑的悬臂结构,载荷集中在第二转动元件的一个侧端部, 从而产生特定部位破损的可能性。
然而,专利文献1没有提出一种减小因掉落等而引起的冲击集中于第二 转动元件的特定部位的技术。因此,不能指望它具有保护第二转动元件的效 果。
在例如专利文献2的便携式终端在横向打开状态下掉落时,外力作用在 将第二转动轴固定在上下壳体之间的锁爪上。此时,即使在锁爪在完全装配
到锁孔中的条件下附接到锁孔时能获得足够强度的情况下,也存在如下问 题当锁爪没有完全装配到锁孔中时,锁爪会破损或者形成有锁孔的上壳体 或下壳体会破损。
已经实施本发明来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终 端,在该便携式终端中,因掉落等引起的冲击集中于第二转动元件的特定部位。
已经实施本发明来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便携式终端,其中,即使当因掉落等引起的沖击作用在第二转动元件的接合部上时, 也可以防止用于固定第二转动元件的锁销和接合部破损。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是这样的便携式终端,其包括第一壳体,包括操 作部;第二壳体,包括显示部;和联接部,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可转 动地联接,其中联接部由第一转动元件和第二转动元件构造出,该第一转动 元件联接到第一壳体以使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围绕第一转动轴转 动,该第二转动元件联接到第二壳体的短边方向的端部以使第二壳体能够相
对于第一壳体围绕垂直于第一转动轴的第二转动轴转动,第一壳体在包括操 作部的面中且在沿纵向方向与第 一 壳体联接到联接部的 一侧相反的 一侧具 有第 一接合部,第二壳体在包括显示部的面的纵向方向上在对应于第 一接合 部的位置处且在与第二转动元件联接到联接部的 一侧相反的 一侧具有第二 接合部,第 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重叠的状态下 不彼此锁定,并且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在第二壳体围绕第二转动轴转动 以打开的状态下彼此接合并锁定。
这里,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表示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从闭合状态
变为纵向打开状态或横向打开状态的转变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旋转中 心线的方向。
相反,第一转动元件和第二转动元件是用作1"吏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第一 壳体旋转的支撑轴的元件。根据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的旋转,第一转动 元件或第二转动元件围绕轴线旋转。
根据该构造,第二壳体在设置有显示部的一侧的纵向方向上在与第二转 动元件联接到联接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具有第二接合部。第一壳体在与第二 接合部相对的包括操作部的面上具有第一接合部。
根据该构造,在闭合状态,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不彼此锁定。在闭 合状态变为纵向打开状态的转变中,第二壳体在第 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不 成为妨碍的条件下相对于第一壳体围绕第一转动轴平滑地转动。
根据该构造,当第二壳体开始相对于第一壳体围绕第二转动轴转动时, 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彼此接合并锁定。因此,在从闭合状态到横向打开 状态的转变开始时到实现完全横向打开状态时的一段时间期间,即使当例如 便携式终端掉落从而外力施加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时,因掉落引起的一部分载荷可以由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支撑。
因此,可以防止因掉落等引起的载荷集中于第二转动元件,从而可以防 止第二转动轴元件破损。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接合部中设置有磁体,第一接合部由 磁性材料构造出,并且第 一接合部在磁体的磁力作用下突出以与第二接合部接合。
根据该构造,在处于闭合状态的便携式终端中,第一接合部在磁力的作 用下突出以与第二接合部接合从而不被锁定。因此,闭合状态可以平滑地转 变为纵向打开状态,并且当在闭合状态下开始横向打开操作时,快速产生锁 定状态。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第二接合部的磁体布置在第一接合部突出的 方向上的侧部。
根据该构造,磁体布置在第一接合部突出的方向上的侧部。因此,即使 当在便携式终端闭合的状态下,第一接合部也容纳在第一壳体中,第一接合 部可以在磁体的磁力作用下确实地突出。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终端在第一壳体中与第一接合部隔开恒定距 离的位置处且在与第二壳体相对的面相反的一侧包括^磁体,并且在第二壳体 相对于第一壳体围绕第一转动轴转动以处于打开状态的状态下,在磁体的磁 力作用下不使第 一接合部突出。
根据该构造,在第二壳体围绕第一转动轴转动以打开的纵向打开状态 下,消除了第二接合部的磁体的磁力的影响,从而第一壳体中的磁体的磁力 的影响变得相对较强。因此,通过第一壳体中的磁体,第一接合部在不从第 一壳体突出的条件下被容纳。
以此方式,可以将第 一接合部设定为在第二壳体围绕第 一转动轴转动以 打开的纵向打开状态下不从第一壳体突出,从而例如在通话期间第一接合部 不会从第 一壳体突出而干扰通话。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壳体中,在第一接合部与磁体之间布 置有金属片。
根据该构造,金属片放置在第一接合部和第一壳体中的磁体之间。因此, 可以通过适当地设定金属片的材料、厚度、面积等来设定影响第一接合部的
第一壳体中的磁体的磁力。结果,当第一接合部突出时,可以将第一接合部保持到预定的突出位置。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第一接合部由接合销构造出,该接合销具有 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与第一突出部相交并沿着第二转动轴延伸,并 且第二接合部由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构造出,第一容纳部将第一突出部 容纳在开口部中并相对于第二壳体围绕第二转动轴转动,第二容纳部将第二 突出部容納在开口部中并被固定到第二壳体。
根据该构造,当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围绕第二转动轴开始转动以开 始从闭合状态到横向打开状态的转变时,第二容纳部也连同第二壳体一起转 动,从而第二容纳部的开口部的开口方向相对于第一容纳部的开口部改变。 因此,防止了作为第一接合部的接合销从第二接合部中被拉出,从而实现了 第 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之间的锁定。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当第一突出部被容纳且第二壳体围绕第二转 动轴转动时,第一容纳部的开口部位于与第一壳体的操作部面相对的位置处。
根据该构造,当第二壳体围绕第二转动轴转动时,第一容纳部被保持为 使该部分静止的状态,使得开口部位于与第一壳体的操作部面相对的位置 处。因此,在维持第一突出部被容纳在第一容纳部的开口部中的状态的同时, 第二壳体可以平滑地转动。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第二容纳部的开口部形成为凹入形状,并且 具有这才羊的曲面,在该曲面中,随着从开口部的底部朝开口前进,曲率半径 变大。
第二容纳部的开口部的曲面形成为使得随着从底部朝开口前进曲率半
径变大。因此,当第二容纳部连同第二壳体一起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二容纳 部的开口部容易地拾取接合销的第二突出部。
特征在于,设置有使第 一容纳部的开口部与第二容纳部的开口部一致的 复位弹簧。
根据该构造,在便携式终端闭合的状态下,或者在便携式终端围绕第一 转动轴打开的所谓纵向打开状态下,可以使第 一容纳部的开口部和第二容纳 部的开口部彼此一致且确实地连续。
结果,不会存在以下可能性,即,当通过使第一壳体围绕第一转动轴转 动而将闭合状态转变为纵向打开状态时,作为第 一接合部的接合销被从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平滑地拉出,并且不存在便携式终端的转动被干扰的可 能性。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壳体联接到联接部的面中,终端在短 边方向上与设置有第二转动轴元件的 一侧相反的 一侧还包括一对接合部,并
且,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重叠的状态下,所述一对接合部限制围绕第 二转动轴的转动。
根据该构造,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重叠的状态下,除非所述一对 接合部的接合被解除,否则围绕第二转动轴的转动受到限制。因此,可以防 止第二壳体意外地围绕第二转动轴转动。
此外,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是这样的便携式终端,其包括第一壳体, 包括操作部;第二壳体,包括显示部;和联接部,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 此可转动地联接,其中联接部由第一转动元件和第二转动元件构造出,该第 一转动元件联接到第一壳体以使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围绕第一转 动轴转动,该第二转动元件联接到第二壳体的短边方向的端部以使第二壳体 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围绕垂直于第一转动轴的第二转动轴转动,第一壳体具 有由接合销构造出的第一接合部,该接合销具有第一突出部,在沿纵向方 向与第 一壳体联接到联接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从包括操作部的面突出;和第 二突出部,与第一突出部相交,并沿着第二转动轴延伸,第二壳体在包括显 示部的面的纵向方向上在对应于第 一接合部的位置处具有第二接合部,第二 接合部由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构造出,该第一容纳部将第一突出部容纳 在开口部中并相对于第二壳体围绕第二转动轴转动,该第二容纳部将第二突 出部容纳在内表面中形成有倾斜面的开口部中,并^&固定到第二壳体,第一 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在第 一 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重叠的状态下不彼此锁定, 第一接合部在磁体的磁力作用下突出,并且,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在第 二壳体围绕第二转动轴转动以打开的状态下彼此接合并锁定,并且,在打开 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转变状态下,在第二突出部容纳在第二容纳部中的状 态下,第二突出部沿着第二容纳部的倾斜面围绕第一突出部的轴线转动,从 而与第二容纳部脱离。
这里,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表示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从闭合状态 变为纵向打开状态或横向打开状态的转变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旋转中 心线的方向。相反,第一转动元件和第二转动元件是用作使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第一 壳体旋转的支撑轴的元件。根据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的旋转,第一转动 元件或第二转动元件围绕轴线旋转。
根据该构造,通过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 一壳体围绕联接部的第 一转动轴 打开而形成纵向打开状态,并且通过使第二壳体围绕第二转动轴打开而形成 横向打开状态。当要执行横向打开操作时,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上表面中的第 一接合部和设置在第二壳体的表面中的位置且对应于第 一接合部的第二接 合部彼此接合,由此使第二转动轴沿着第一壳体的纵向方向固定,从而能够 进行横向打开操作。此时,设置有第二接合部的磁体的第二容纳部通过磁力
吸引由磁性材料形成的接合销以使接合销从第一壳体的表面突出,并且使第 二壳体围绕第二转动轴转动,由此将第二突出部容纳在第二容纳部中,并锁 定接合销。第二突出部能够围绕第一突出部的轴线转动。因此,在打开状态 与闭合状态之间的转变状态,在诸如接合销没有足够突出的情况或者第二突 出部没有处于预定位置的情况的未充分接合状态下,当作用有使第二壳体相 对于第 一壳体相对运动的外力时,第二突出部在该部分被容纳在第二容纳部 中的状态下沿着第二容纳部的倾斜面围绕第 一 突出部的轴线转动,从而与第 二容纳部脱离。结果,可以防止接合销、第二壳体中的第二接合部的周边等 破损。
此外,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接合部中,第一突出部 和第二突出部一体形成。
根据本发明,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一体形成,从而可以筒化接合销 的结构。
此外,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的特征在于,便携式终端还包括将第一接合 部保持到第一壳体的内部的保持部,并且,在第二壳体围绕第一转动轴转动 以打开的状态下,容纳第二突出部的凹入部构造在保持部的顶面中,使得第 一4妄合部不从显示部面突出,凹入部形成用于引导第二突出部的倾斜。
根据该构造,在第二壳体围绕第一转动轴转动以打开的状态下,在被倾 斜引导的同时,第二突出部容纳于构造在保持部的顶面中的凹入部中,因此 可以确实地容纳可转动的接合销。
此外,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的特征在于,第二容纳部的倾斜面是第一容 纳部 一侧的边缘部,并且设置在第二壳体的侧端面 一侧。根据该构造,在第 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彼此没有适当接合的情况下, 第一接合部的第二突出部可以沿着设置在容纳第二突出部的第二容纳部中 的倾斜面与第二容纳部脱离。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设置了用于维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相对 位置的接合部。因此,本发明具有可以防止因掉落等引起的冲击集中于第二 转动元件的特定部位的效果。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设置有第二接合部的》兹体的第二容纳 部通过磁力吸引由磁性材料形成的接合销,从而使接合销从第一壳体的表面 突出,并且使第二壳体围绕第二转动轴转动,从而将第二突出部容纳在第二 容纳部中,并且锁定接合销。第二突出部能够围绕第一突出部的轴线转动。 因此,在诸如接合销没有足够突出的情况或者第二突出部没有处于预定位置 的情况的未充分接合状态下,当作用有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相对运动 的外力时,接合销与第二接合部脱离。结果,本发明具有可以防止接合销、 第二壳体中的第二接合部的周边等破损的效果。


(A)是从右侧观察时本发明第 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状态的透视
图,(B)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闭合的状态的侧视图,(C)是示出第 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上壳体移除的状态的平面'图。(A)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纵向打开的状态的透视图,(B) 是示出第 一 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纵向打开的状态的侧视图。(A)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横向打开的状态的透视图,(B) 是示出从左侧观察时第 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闭合的状态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第二接合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第一接合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上壳体的第二接合部的透视图。 [图7](A)是图6的部分A的放大图,(B)是示出第二容纳部的透视图。 [图8](A)是示出第二接合部附接到上壳体的状态的透视图,(B)是图8(A)的部分B的放大图。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第一接合装置的透视图。(A)是示出第 一 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第 一接合装置的平面图,(B)
是示出接合销与第 一接合装置的第二接合部接合的状态的平面图。(A)是示出第 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上壳体横向打开的状态的透视图,(B)是图ll(A)的部分C的放大图。(A)是示出第 一接合装置在第 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闭合的状态下的视图,图12(B)是示出第一接合装置在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上壳体围绕第二转动轴转动的状态下的视图。(A)是第二接合部的正视图,(B)是第二接合部的分解剖视图。图15是示出第二突出部的前端的形状与第二容纳部的倾斜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图。图16是本发明的变型的侧视图。图17是第二实施例的接合销的分解透视图。
附图标记和符号说明
10 便携式终端
11 下壳体(第一壳体)
12 上壳体(第二壳体)
13 联接部
15, 15A第一接合装置
16 第二接合装置
23 :操作部
28 显示部
31 第一转动轴
32 第二转动轴
33 第一转动元件
34 第二转动元件
45,45A接合销(第一接合部,接合部)46 第二接合部48A金属片
49E 凹入部49F 安置面 49G倾杀牛面51,51A第一突出部52 第二突出部
52A半球部分(第二突出部的前端)55, 55A第一容纳部56 第二容纳部56E 倾斜面
58A第一容纳部的开口(开口部)%C 第二容纳部的开口(开口部)63 上壳体^兹体(磁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
如图l-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包括下壳体(第一壳体)ll、上壳体(第二壳体)12、联接下壳体11和上壳体12的联接部13、以及保持下壳体11和上壳体12的相对位置的第一接合装置15和第二接合装置16(参见图3(B)和4)。
在便携式终端10中,实现了下壳体11和上壳体12彼此重叠的闭合状态、上壳体12和联接部13相对于下壳体11围绕第一转动轴31从闭合状态一体转动的纵向打开状态、以及上壳体12相对于下壳体11和联接部13围绕第二转动轴32从闭合状态转动的横向打开状态。
在下壳体11中,包括大量输入键24和功能键25的操作部23设置在表面IIA上,该表面IIA在闭合状态下与上壳体12相对。
在上壳体12中,显示部(LCD)28i殳置在表面12A上,该表面12A在闭合状态下与下壳体11相对。
联接部13通过联接部主体13A、第一转动元件33(还参见图6)和第二转动元件34构造出。
第一转动元件33是用于将下壳体U与联接部主体13A联接起来并使联接部主体13A能够相对于下壳体11转动的支撑轴元件。
在第一转动元件33中,轴线垂直于下壳体ll的厚度方向沿着上述第一 转动轴31布置,并且设置成沿着下壳体11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
第二转动元件34形成为用于将上壳体12和联接部主体13A联接起来并 使上壳体12能够相对于下壳体11和联接部主体13A转动的用于支撑轴的元件。
在第二转动元件34中,轴线垂直于上壳体12的厚度方向沿着上述第二 转动轴32布置,并且设置成沿着上壳体12的长边方向(长度方向)。
在这样构造出的第二转动元件34中, 一个端部联接到联接部主体13A, 另一个端部联接到上壳体12。因此,上壳体12由第二转动元件34悬臂支撑。
这里,第一转动轴31和第二转动轴32表示在便携式终端IO从闭合状 态变为纵向打开状态或横向打开状态的转变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 旋转中心线的方向。
具体地,第一转动轴31垂直于下壳体11的厚度方向,并沿着下壳体ll 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延伸。第二转动轴32垂直于上壳体12的厚度方向, 并沿着上壳体12的长边方向(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转动轴31和第二转动轴 32彼此垂直。
在本发明中,根据上壳体12和联接部n相对于下壳体11的转动,或 者上壳体12相对于下壳体11和联接部13的转动,第一转动元件33和第二 转动元件34围绕轴线旋转。
上壳体12相对于下壳体11围绕第二转动轴32转动的状态表示从闭合 状态变为完全横向打开状态,并且在上壳体12相对于下壳体11转动期间下 壳体11与上壳体12之间的夹角可以具有任何值。
在该实施例中,严格地讲,应当这样描述当便携式终端10从闭合状 态变为纵向打开状态时,上壳体12和联接部13相对于下壳体11 一体转动, 并且当便携式终端IO从闭合状态变为横向打开状态时,上壳体12相对于下 壳体11和联接部13转动。然而,有时会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下面的描述,即, 在纵向打开状态或横向打开状态下,仅表达为上壳体12相对于下壳体11转
动,而与联接部n有关的描述有时会筒化或省去。
第一接合装置15是这样的装置,其用于在便携式终端IO开始从闭合状 态变为横向打开状态时到实现完全横向打开状态时的 一段时间期间以及在该终端自横向打开状态返回至闭合状态时的一段时间期间,使下壳体11的
纵向端部37和上壳体12的纵向端部38(即,下壳体11和上壳体12的与联 接部13相反的端部)彼此接合,从而辅助悬臂支撑上壳体12的第二转动元 件34。
由于第一接合装置15,可以荻得如下效果,即,即使当因掉落、冲击等 引起的外力施加到处于闭合状态、闭合状态与横向打开状态之间的状态或者 完全横向打开状态下的便携式终端10时,载荷也不会集中于上壳体12、联 接部13、第二转动元件34等部件中的特定部位上,因而破损的可能性较低。
将参照图5-15描述第一接合装置15的构造。
图5是下壳体11和上壳体12在便携式终端10处于闭合状态下的状态 下的分解透视图。参照图5,第一接合装置15包括接合销45,是设置在 下壳体11的纵向端部37中的第一接合部;保持部49,将接合销45保持到 下壳体ll;止动器50,防止接合销45从保持部49掉落;第二接合部46, 设置在上壳体12的纵向端部38中;以及下壳体;兹体(》兹体)48,设置在下壳 体11中。
此外,如图9所示,接合销45具有第一突出部51,沿着下壳体11 的厚度方向从包括操作部23的面突出;以及第二突出部52,连接到第一突 出部51,在与第一突出部51的连续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并具有大致柱 状的形状。因此,接合销45具有这样的形状,其中,第一突出部51和第二 突出部52以基本上类似L的形状彼此一体联接。接合销45能够围绕第一突 出部51的轴线转动一预定角度(左右方向中的每个方向上18度)。
接合销45由^f兹性材料形成,并且取向为使得第二突出部52的前端(开 放端)指向与联接部13相反的一侧,即,下壳体11的纵向端部37,并且可 以从下壳体11突出到第二突出部52的轴线沿着第二转动轴32延伸的位置。
保持部49容纳在下壳体11中以固定到下壳体11,并通过接合销45的 第一突出部51。为了保持接合销45以使其仅能转动预定角度,如上所述, 第一突出部51可具有圓形截面的形状,并且止动器可设置成使得销能够转 动预定角度。或者,第一突出部51可具有矩形截面的形状,并且将第一突 出部51支撑在保持部中的孔可具有圆形截面的形状,矩形截面的形状可以 沿着该圓形截面的形状转动预定角度。
优选地,接合销45进行转动,使得第二突出部52的前端接近操作部23。根据该构造,当施加使接合销45转动的外力时,转动在与第二突出部
52被第二4妻合部46锁定的一侧(即,第二容纳部56的一侧)相反的方向上进 行。因此,接合销45容易地脱离第二接合部46。
如图13(A)至(C)所示,优选地,设置容纳接合销45的第二突出部52的 凹入部49E,使得在上壳体12围绕第一转动轴31转动以打开的状态(即,纵 向打开状态)下不突出,第二突出部52安置在其上的凹入安置面49E设置在 凹入部49E的底部。凹入部49E的内侧形成为朝底部引导第二突出部52的 倾斜面49G。
因此,当上壳体12围绕第一转动轴31转动时,接合销45不与第二接 合部46接合,从而接合销45容纳在凹入部49E中,使得接合销45不从下 壳体11的表面11A突出。此时,安置面49F设置在凹入部49E的底部,并 且引导第二突出部52的倾斜面49G设置在凹入部49E的内表面上。因此, 可以确实地容纳可转动的第二突出部52。
如图9所示,在接合销45中,止动器50在接合销45通过保持部49的 状态下设置在第一突出部51的基端部一侧,即,与第一突出部51相对于第 二突出部52的连接位置相反的端部。止动器50具有金属性的圆柱形形状, 通过第一突出部51的基端部并固定到该第一突出部51的基端部。
当接合销45是磁性元件时,止动器50可以是除了金属以外的非磁性元件。
这样构造出的止动器50能够沿着第一突出部51的轴向方向相对于保持 部49在从第二突出部52与保持部49的上表面49A的安置面49F接触的位 置到止动器50与保持部49的下表面49B接触的位置的范围内滑动。
接合销45布置成使得当该销位于第二突出部52与保持部49的上表面 49A接触的位置时,第一突出部51的顶部和第二突出部52不从下壳体11 的表面11A突出,并且,当该销位于止动器50与保持部49的下表面49B 接触的位置时,第二突出部52的轴线沿着第二转动轴32延伸。
下壳体^f兹体48在下壳体11内布置在沿着第一突出部51的轴向方向延 伸的接合销45的正下方。如图IO(A)所示,下壳体磁体48放置在第二突出 部52与保持部49的上表面49A接触时,或者就是接合销45容纳在下壳体 11中时,^t体通过间隙Sl不与止动器50接触的位置。
金属片48A层叠在下壳体磁体48的表面上,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地选择金属片48A的材料、厚度、面积等,任意设定下壳体磁体48相对于接合销 45的^兹力。
第二接合部46具有第一容纳部'55(参见图5、 6和9),在与作为上述 第一接合部的接合销45相对的位置,在便携式终端10闭合的状态下,从下 壳体11突出的接合销45的第一突出部51可以插入到该第一容纳部55中; 以及第二容纳部56(参见图5、 6和10),从下壳体11突出的接合销45的第 二突出部52插入到该第二容纳部56中。
在第二接合部46中,第一容纳部55和第二容纳部56布置在上壳体12 的纵向方向上,并且第一容纳部55位于4妄近联接部13的位置。
如图8和9所示,第一容纳部55构造成块元件,其中,具有大致矩形 形状的开口 58A和具有大致类似V形形状的开口 58B由具有预定厚度的类 似扇形的减轻部(lighteningportion)55B形成,并且设置成使得开口 58A沿着 上壳体12的表面12A延伸(参见图6)。
形成在与开口 58B相反的一侧的轴部59布置成使得轴线穿过开口 58B 的弧中心。减轻部55B的内表面58形成为平滑面。
在第一容纳部55中,上壳体磁体(磁体)63通过夹物模压嵌入到减轻部 55B的周边,弓形的引导凹槽55A形成在开口的周边。
作为上壳体磁体63,采用磁力比上述的下壳体磁体48的磁力大的磁体。 引导凹槽55A布置成使得弧中心沿着轴部59的轴线延伸。
这样构造出的第一容纳部55布置成使得轴部59的轴线沿着第二转动轴 32延伸,并由复位弹簧47保持为使得开口 58A总是沿着上壳体12的表面 12A延伸,该复位弹簧47是轴部59从其穿过的扭簧。
如图7、 8和10所示,通过大致类似U形的减轻部56B,第二容纳部 56形成为类似块的形状,具有大致矩形的开口 56C和大致类似U形的开口 56D。突出部56A设置在开口 56D的周边。突出部56A插入到第一容纳部 55的引导凹槽55A中。
第二容纳部56布置成邻近第一容纳部55,并固定到上壳体12,佳_得开 口 56C沿着上壳体12的表面12A延伸。
由于第一容纳部55的开口 58A由复位弹簧47保持为沿着上壳体12的 表面12A延伸,因此这样构造出的第二接合部46通常取向为使得第一容纳 部55的开口 58A和第二容纳部56的开口 56C沿着上壳体12的表面12A彼此连续。
如图14(A)、 (B)和7(B)所示,在第二容纳部56中,优选地,倾斜面56E 设置在第一容纳部55 —侧的开口边缘部中且在上壳体12的侧端面一侧。
根据该构造,在接合销45和第二接合部46彼此没有正确接合的情况下, 可以沿着设置在容纳接合销45的第二突出部52的第二容纳部56中的倾斜 面56E执行与第二容纳部56的脱离。倾斜面56E的角度没有限制。
如图14和15所示,优选地,倾斜面56E开始于与第二突出部52的前 端的半球部分52A的开始位置52B对应的位置。根据该构造,当第二突出 部52的插入量不足时,半球部分52A立即被倾斜面56E挡住,从而使第二 突出部52与第二容纳部56脱离。
第二接合装置16是这样的装置,其用于在便携式终端10的闭合状态下 和纵向打开状态下限制上壳体12相对于联接部13的联接部主体13A的转动 以使上壳体12不围绕第二转动轴32转动。
由于该第二接合装置16,可以获得以下效果,即,在便携式终端10的 闭合状态下和纵向打开状态下,在使用者无意的情况下,上壳体12不围绕 第二转动轴32转动,从而防止了载荷集中于上壳体12、联接部13、第二转 动元件34等的特定部位而导致破损。
返回到图3-4,描述第二接合装置16的构造。
第二接合装置16包括接合部66,联接到联接部13的联接部主体13A, 并设置在上壳体12的短边面12C中;以及接合部67,设置在与短边面12B 相对的联接部主体13A的端面13B中,并与接合部66接合。
接合部66、 67布置在沿着宽度方向与第二转动元件34的设置位置相反 的一侧。
接合部66具有锁定销66A,能够从上壳体12的短边面12B朝联接部 主体13A的端面13B突出和收回;复位弹簧69,迫使锁定销66A朝向联才妄 部主体13A的端面13B;和锁定4丑66C,用于在压缩复位弹簧69的同时将 锁定销66A容纳在上壳体12中。锁定销66A被复位弹簧69保持成销从上 壳体12的短边面12B突出的状态。
在这样构造出的接合部66中,当使用者沿着箭头A-B的方向(参见图 3(B),上壳体12的纵向方向)滑动设置在上壳体12的侧部12A的锁定钮66C 时,可以使锁定销66A容纳在上壳体12中。接合部67构造为接合孔,锁定销66A的前端可以容纳在该接合孔中(参 见图3(A)和4)。
在锁定销66A的前端与接合部67 '接合的状态下,这样构造出的第二接 合装置16限制上壳体12相对于联接部13的联接部主体13A的转动。
因此,在便携式终端10中,在闭合状态和纵向打开状态下,在使用者 无意的情况下,上壳体12不会围绕第二转动轴32转动,从而防止了载荷集 中于上壳体12、联接部13、第二转动元件34等的特定部位而导致破损。
当使用者将该便携式终端10从闭合状态变为横向打开状态时,使用者 操作锁定钮66C以解除接合部66、 67之间的接合状态,随后手动使上壳体 12相对于联接部13的联接部主体13A围绕第二转动轴32转动。
当使用者要将便携式终端10从横向打开状态变为闭合状态时,使用者 手动使上壳体12相对于联接部13的联接部主体13A围绕第二转动轴32转 动。然后,在压缩复位弹簧69的同时,使前端与接合部67接触的锁定销66A 暂时容纳在上壳体12中,随后,随着复位弹簧69的伸展,锁定销66A再次 从上壳体12突出以与接合部67接合,由此再次限制了上壳体12相对于联 接部13的联接部主体13A的转动。
接下来,将描述该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IO的操作。
在便携式终端IO处于闭合状态的状态下,即,处于下壳体ll和上壳体 12彼此重叠的状态下,作为第一接合装置15的第一接合部的接合销45的第 一突出部51的顶部和第二突出部52,与第二接合部46的第一容纳部55和 第二容纳部56相对。
在该情况下,上壳体磁体63的磁力对接合销45的影响大于下壳体-兹体 48的磁力的影响。因此,接合销45在上壳体磁体63的磁力作用下被拉出并 从下壳体11的表面IIA确实地突出,并且第一突出部51的顶部和第二突出 部52从开口 58A、 58C插入到第一容纳部55和第二容纳部56中。
在该情况下,通过复位弹簧47使第一容纳部55的开口 58A和第二容纳 部56的开口 56C沿着上壳体12的表面12A彼此连续。因此,第一突出部 51的顶部和第二突出部52平滑地插入到第 一容纳部55和第二容纳部56中。
如图12(A)所示,在便携式终端IO闭合的状态下,作为第一接合部的接 合销45插入到第二接合部46的第一容纳部55和第二容纳部56中。由于第 一容纳部55的开口 58A和第二容纳部56的开口 56C都与下壳体11的表面图12(A)示出便携式终端10闭合状态下的第一接合装置15,图12(B) 示出便携式终端IO横向打开状态下的第一接合装置15。
如图9所示,在第一容纳部55中,上壳体磁体63通过夹物模压放置在 距离接合销45的突出部轴线65的侧部极近的位置。因此,需要该磁体具有 必要的最小磁力,从而可以在不使用可能会影响上壳体12中的电子元件的 强石兹体的条件下使接合销45从下壳体11突出。
由于上壳体磁体63夹物模压到第一容纳部55中,因此不必分开地单独 布置(结合)上壳体磁体63。
结下来,当便携式终端10从闭合状态转变为纵向打开状态时,即,在 上壳体12开始相对于下壳体11围绕第一转动轴31转动的状态下以及在下 壳体11的表面IIA和上壳体12的表面12A彼此分离的打开状态与闭合状 态之间的转变状态下,第一突出部51的顶部和第二突出部52开始从第一容 纳部55和第二容纳部56拔出。
在该情况下,由于复位弹簧47,第一容纳部55的开口 58A和第二容纳 部56的开口沿着上壳体12的表面12A彼此连续。因此,第一突出部51的 顶部和第二突出部52平滑地从第一容纳部55和第二容纳部56拔出,并开 始脱离第二容纳部56。
根据下壳体11的表面11A与上壳体12的表面12A之间的分离,上壳 体磁体63的磁力对接合销45的影响减小。当下壳体磁体48的磁力对接合 销45的影响相对地超过上壳体磁体63的磁力的影响时,接合销45在下壳 体磁体48的磁力作用下被吸引到下壳体11中,直到第二突出部52与保持 部49的上表面49A接触,从而接合销45被容纳到下壳体11中,使得第一 突出部51的顶部和第二突出部52不从下壳体11的表面11A突出。
如上所述,在便携式终端开始从闭合状态变为纵向打开状态时到实现完 全纵向打开状态时的一段时间期间,接合销45容纳在下壳体11中。因此, 不存在以下可能性在声音通话时接合销45干扰4吏用者的脸部,使用者操 作操作部23的手指在读/写或发送/接收电子邮件时、浏览网页时或进行各种 设定时干扰接合销45而损害操作部23的可操作性,或者接合销45破损。接合销45容纳在下壳体11中,使得下壳体》兹体48和止动器50不彼此 接触。因此,当便携式终端10被再次设置为闭合状态时,与例如下壳体磁 体48和止动器50彼此接触的状态相比,接合销可以快速地从下壳体11的 表面突出。
当便携式终端IO从闭合状态变为横向打开状态时,即,当上壳体12开 始相对于下壳体11围绕第二转动轴32转动且下壳体11的表面IIA与上壳 体12的表面12A彼此分离时,第二容纳部56在跟随上壳体12的同时转动 以巻入第二突出部52。然而,开口 58A的边缘部与第一突出部51的侧表面 接触,从而限制了第一容纳部55的旋转。在沿巻绕方向压缩复位弹簧47的 同时,执行相对于上壳体12的相对转动,并保持开口 58A与下壳体11的表 面IIA相对的状态。
图11是示出在便携式终端10闭合的状态下上壳体12围绕第二转动轴 32转动预定角度的状态的透视图。
如图IO(A)所示,在第二容纳部56中,与开口 56C、 56D垂直的内表面 61形成为平滑的曲面。该内表面61由多个曲面形成,其中,随着从距离开 口 56C最远的后部61A朝距离开口 56C最近的前部61B前进,曲率半径R1 至R5连续变大。
在第二容纳部56中,即,随着从入口侧朝后侧前进,与开口 56C、 56D 垂直的内表面61的曲率半径连续减小。因此,当第二容纳部跟随上壳体12 转动时,接合销45的第二突出部52的周面被卡住,并能够被确实地保持在 减轻部56B中。
具体地,将接合销45的第二突出部52平滑地从开口 61B引导到第二容 纳部56的开口部61中,并且所谓的第二突出部52可以容易地被拾取。
在该阶段,第二突出部52的周面由第二容纳部56覆盖。因此,作为第 一接合部的接合销45不能从第二接合部46拔出,下壳体11和上壳体12的 纵向端部通过第一接合装置15彼此接合,从而实现所谓的锁定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当在便携式终端IO的闭合状态下上壳体12相对于下壳 体11围绕第二转动轴32转动且下壳体11的表面11A与上壳体12的表面 12A之间的夹角变得大于约30度时,第二突出部52不能从第二容纳部56 拔出,从而被设定为被第一接合装置15锁定的状态。
随着从入口侧朝后侧前进,第二容纳部56的内表面61的曲率半径连续减小。因此,当接合销45被从下壳体11拉出直到止动器50与保持部49接 触且便携式终端IO被设定为完全横向打开状态时,接合销45的第二突出部 52的轴线沿着第二转动轴32布置。
根据这样构造出的该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在闭合状态下,作为第一 接合部的接合销45在上壳体磁体63的磁力作用下从下壳体11突出以插入 到第二接合部46的第一容纳部55和第二容纳部56中,但未被锁定,并且, 在纵向打开状态下,接合销45在下壳体磁体64的磁力作用下被容纳在下壳 体11中,并且,在横向打开状态下,通过跟随上壳体12的第二容纳部56, 接合销45被设定为锁定状态。因此,第一接合装置15辅助于悬臂支撑上壳 体12的第二转动元件34。
因此,根据该便携式终端10,即使当因掉落、冲击等引起的外力施加到
终端时,载荷不会集中于上壳体12、联接部13、第二转动元件34等的特定 部位上,因此破损的可能性较低。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示例性地描述了第一容纳部55的内表面58形成 为平滑面的第一接合装置15,但是图16所示的第一接合装置15A也包括在 本发明中。
在图16所示的第 一接合装置15A中,突出部58D设置在第 一容纳部55A 的内表面58C上。另一方面,凹入部51B设置在插入到第一容纳部55A中 的接合销45A的第一突出部51A的侧表面中。
在这样构造出的第一接合装置15A中,同样地,即使当便携式终端10 从闭合状态变为橫向打开状态,即上壳体12开始相对于下壳体11围绕第二 转动轴32转动,但下壳体11的表面IIA与上壳体12的表面12A之间的夹 角小于约30度(低角度(钝角)),从而没有实现锁定状态时,第一容纳部55A 的突出部58D和接合销45A的凹入部51B也彼此4妄合。因此,即使当因冲 击等引起的外力施加到便携式终端时,也可以防止接合销45A从第一容纳部 55A掉落。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部55相对于上壳体12转动,第二容纳部 56固定到上壳体12。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取决于接合销45的形状,开 口可以形成在上壳体12的表面12A中。
例如,可以形成开口的一部分连接到上壳体12的侧面部的构造,并且在横向打开状态下,接合销45的一部分可以构造成纟皮开口部卡住。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描述了接合销45通过第一突出部51和第二突出 部52形成为大致类似L形形状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接合 销的前端可以形成为与接合销45的方向相反指向的类似T形的形状、类似 球形的形状或者类似L形的形状。-
接下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构成接合销45的第一突出部51和第二突出部52 — 体形成。如图16所示,可选择地,第一突出部51和第二突出部52可以分 开构造。例如,向上指向的转动轴51C设置在第一突出部51的上端面上, 并且另一方面,在独立的第二突出部52中设置轴孔52C,转动轴51C装配 到轴孔52C中,以可转动地支撑第二突出部52。
根据该构造,第二突出部52是可转动的,从而可以获得与上述第一实 施例的功能和作用类似的功能和作用。在第二突出部52的转动角度被限制 的情况下,转动轴51C可以具有例如矩形截面,并且轴孔52C的截面可以 具有允许转动轴51C可以转动预定角度的形状。或者,转动轴51C和轴孔 52C可以具有圆形截面,并且限制第二突出部52的转动范围的止动器可以 单独地设置。
本申请基于2007年6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159407)、 2007年8月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206816)以及2007年10月31 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284178),它们的公开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 考。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设置有第二接合部的磁体的第二容纳部通过磁力吸引由磁 性材料形成的接合销,从而使接合销从第一壳体的表面突出,并且使第二壳 体围绕第二转动轴转动,从而将第二突出部容纳在第二容纳部中,并且锁定 接合销。第二突出部能够围绕第一突出部的轴线转动。因此,在诸如接合销 没有足够突出的情况或者第二突出部没有处于预定位置的情况的未充分接 合状态下,当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相对运动的外力作用时,接合销与 第二接合部脱离。结果,本'发明具有可以防止接合销、第二壳体中的第二接
合部的周边等破损的效果,并适于应用于这样的便携式终端中,在该便携式 终端中,第一和第二壳体通过联接部彼此联接,并且该便携式终端可以从闭 合状态到纵向打开状态或横向打开状态打开和闭合。
2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终端,包括第一壳体,包括操作部;第二壳体,包括显示部;和联接部,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彼此可转动地联接,其中所述联接部由第一转动元件和第二转动元件构造出,该第一转动元件联接到所述第一壳体以使所述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围绕第一转动轴转动,该第二转动元件联接到所述第二壳体的短边方向的端部以使所述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围绕垂直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第二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一壳体在包括所述操作部的面中且在沿纵向方向与所述第一壳体联接到所述联接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具有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二壳体在包括所述显示部的面的纵向方向上、在对应于所述第一接合部的位置处、且在与所述第二转动元件联接到所述联接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具有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彼此重叠的状态下不彼此锁定,并且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在所述第二壳体围绕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以打开的状态下彼此接合并锁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便携式终端,其中 在所述第二接合部中设置有磁体,所述第一接合部由磁性材料构造出,并且所述第一接合部在所述磁体的 磁力作用下突出以与所述第二接合部接合。
3. 根据权利要求2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所述磁体布置在所述第 一接合部突出的方向上的侧部。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壳体中与所述第一接合部隔开恒定距离的位置处 且在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的面相反的 一侧包括石兹体,并且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围绕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以处于打开状态的状态下,在所述磁体的磁力作用下不使所述第一接合部突出。
5. 根据权利要求4的便携式终端,其中,在所述第一壳体中,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磁体之间布置有金属片。
6. 根据权利要求1的便携式终端,其中 所述第一接合部由接合销构造出,该接合销具有 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交,并沿着所迷第二转动轴延伸,并且所述第二接合部由以下部分构造出第一容纳部,将所述第一突出部容纳在开口部中,并相对于所述第二壳 体围绕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和第二容纳部,将所述第二突出部容纳在开口部中,并被固定到所述第二壳体。
7. 根据权利要求6的便携式终端,其中,当所述第一突出部被容纳且所 述第二壳体围绕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时,所述第一容纳部的所述开口部位于与所迷第一壳体的操作部面相对的位置处。
8. 根据权利要求6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第二容纳部的所述开口部 形成为凹入形状,并且具有曲面,在该曲面中,随着从所述开口部的底部朝 开口前进,曲率半径变大。
9. 根据权利要求6的便携式终端,其中,设置有使所述第一容纳部的所 述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容纳部的所述开口部一致的复位弹簧。
10. 根据权利要求1的便携式终端,其中在所述第二壳体联接到所述联接部的面中,所述终端在短边方向上与设 置有所述第二转动轴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还包括一对接合部,并且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彼此重叠的状态下,通过所述一对接合 部限制围绕第二转动轴的转动。
11. 一种便携式终端,包括 第一壳体,包括操作部; 第二壳体,包括显示部;和联接部,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彼此可转动地联接,其中 所述联接部由第一转动元件和第二转动元件构造出,该第一转动元件联接到所述第一壳体以使所述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围绕第一转动轴转动,该第二转动元件联接到所述第二壳体的短边方向的端部以使所述 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围绕垂直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第二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由接合销构造出的第一接合部,该接合销具有第一突出部,在沿纵向方向与所述第 一壳体联接到所述联接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从包括所述操作部的面突出;和第二突出部,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交, 并沿着所述第二转动轴延伸,所述第二壳体在包括所述显示部的面的纵向方向上、在对应于所述第一 接合部的位置处具有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二接合部由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 部构造出,该第一容纳部将所述第一突出部容纳在开口部中,并相对于所述 第二壳体围绕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该第二容纳部将所述第二突出部容纳在 内表面中形成有倾斜面的开口部中,并被固定到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彼 此重叠的状态下不^f皮此锁定,所述第一接合部在所述磁体的^t力作用下突出,并且,所述第一接合部 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在所述第二壳体围绕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以打开的状态 下彼此接合并锁定,并且,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转变状态下,在所述第二突出部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部中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突出部 沿着所述第二容纳部的所述倾斜面围绕所述第 一突出部的轴线转动,从而与 所述第二容纳部脱离。
12. 根据权利要求11的便携式终端,其中,在所迷第一接合部中,所述 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一体形成。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包括将所述第 一接合部保持到所述第 一壳体的内部 的保持部,并且在所述第二壳体围绕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以打开的状态下,容纳所述第 二突出部的凹入部构造在所述保持部的顶面中,使得所述第一接合部不从所 述显示部面突出,所述凹入部形成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倾斜。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第二容纳部的所 述倾斜面是所述第一容纳部一侧的边缘部,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侧端 面一侧。
全文摘要
一种便携式终端,即使当掉落等冲击作用在第二转动元件的接合部上时,也能防止接合部和固定第二转动元件的锁定销破损。设置有第二接合部(46)的磁体(63)的第二容纳部(56)通过磁力吸引由磁性材料形成的接合销(45)。这使接合销(45)从第一壳体(11)的表面(11A)突出,以使第二壳体(12)围绕第二转动轴(32)转动,结果第二突出部(52)容纳在第二容纳部(56)中以锁定接合销(45)。此外,第二突出部(52)适于能够围绕第一突出部(51)的轴线转动。这意味着如果在诸如接合销(45)未足够突出和第二突出部(52)未处于预定位置的未充分接合条件下作用有使第二壳体(12)相对于第一壳体(11)运动的外力时,接合销(45)也能从第二接合部(46)中出来,结果,可以防止接合销(45)、第二壳体(12)中的第二接合部(46)周围的部分等发生破损。
文档编号H04M1/02GK101682665SQ20088002032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5日
发明者万田泰辰, 友部真治, 望月贤一, 松木健朗, 植田义明, 田端太一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