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呼叫识别及管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4045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入局呼叫识别及管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般来说涉及计算装置及系统以及软件、计算机程序、应用程序 及用户接口,且更特定来说涉及用以识别入局呼叫以供在通信网络中动态地路由呼叫从而 实现包化通信及/或同步通信且用以管理所述入局呼叫的系统、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处理传入呼叫的传统电话处置技术在能力上受限。目前,可在指定的被呼叫 者不可用时将呼叫路由到替代被呼叫者装置(例如电话)。为实现呼叫轮回,被呼叫者通常 通过为所述替代被呼叫者装置规定识别符(例如电话号码)来配置呼叫路径,将使用所述 识别符替代与原来的被呼叫装置相关联的原来的电话号码。当呼叫者拨打原来的电话号码 时,所述呼叫者将被路由到所述替代被呼叫者装置。虽然用于路由呼叫及电子消息的传统技术具有功能性,但这些技术存在某些缺 点。常见呼叫路由技术依赖于关于呼叫者的有限信息及最小逻辑来确定怎样路由呼叫。因 此,用于呼叫路由的规则可相对严格,借此将呼叫者的能力限制为有效地路由到被呼叫者。 此外,常规呼叫路由方案在传达各种传入呼叫的优先级上受限。将想要提供最小化与常规技术相关联的缺点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缺点的计算装 置及系统以及软件、计算机程序、应用程序及用户接口以用于管理通信网络中的呼叫(包 含传入呼叫)从而实现包化通信及/或同步通信。


结合联合随附图式取得的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更充分地了解本发明及其各种实施 例,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呼叫管理系统的图示;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可与呼叫管理系统互动的多种端点的图 示;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经配置以识别入局呼叫的呼叫管理系统 的图示;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描绘管理入局呼叫的方法的实例的流程 图;图4B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些实施例描绘实施动态路由的方法的实例的流程 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显示可经实施以将联络人与呼叫者ID相关 联的接口的实例的图示;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显示经配置以修改呼叫管理系统所使用的 呼叫路由规则的接口 602的实例的图示;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经配置以识别呼叫并基于位置路由呼叫的呼叫管理系统的图示;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描绘用于路由呼叫的被呼叫者及呼叫者的 位置的确定的图示;图9A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图解说明用于入局呼叫识别及管理的屏面呈现应 用程序的实例;图9B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解说明用以实施接口以实现入局呼叫识别及管 理的屏面呈现程序的替代实例;图IOA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图解说明适合于识别并路由呼叫的实例性 计算机系统;图IOB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图解说明适合于促进呼叫路由的另一实例 性计算机系统;且图11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图解说明用于促进入局呼叫识别及管理并经由其 与端点通信的接口的实例。在所有这些图式的几个视图中,相同参考编号指代对应部分。注意,大多数参考编 码包含通常识别首先弓I入那个参考数字的图的一个或两个阿拉伯数字。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呼叫管理系统的图示100。如图所示,呼 叫管理系统106经配置以分析起源于呼叫者装置102处并经由网络104横越到被呼叫者装 置108的入局呼叫,例如入局呼叫110。在一些情况下,呼叫管理系统106也可经配置以管 理出局呼叫。呼叫管理系统106包含呼叫管理系统路由器(“CMS路由器”)112、呼叫识别 器(“呼叫IDer”)116及呼叫管理系统(“CMS”)控制器114。呼叫识别器116可经配置 以根据分析入局呼叫110确定多个呼叫属性120从而尤其识别呼叫者。在各种实施例中, 可根据入局呼叫110或根据借助入局呼叫110将信息链接到数据(例如表示呼叫者ID的 数据)的数据库确定呼叫属性120。呼叫者装置102及被呼叫者装置108可以是任何类型 的通信端点,例如模拟(PSTN)电话、IP(VoIP)电话、电子邮件地址、寻呼机、对称消息收发 服务目的地址或某一其它报警机构(例如寻呼机装置)。如至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呼叫属性”可指代呼叫者、呼叫者装置(例 如,电话、计算机等)或与呼叫管理系统106互动的任一用户或装置的特性,其中所述特性 可由呼叫管理系统106用于路由呼叫、确定呼叫的优先级、传达所述呼叫的所述优先级或 采取任何其它动作以促进呼叫识别及管理。呼叫属性的实例包含属性(“1”)121,其可描 述替代呼叫者名称以替换与呼叫者ID号码相关联的初始名称。如此,呼叫管理系统106可 应用替代呼叫者名称以结合入局呼叫显示。此功能性可由(例如)系统管理员或用户(例 如,被呼叫者装置108处)配置。为图解说明,考虑用户可能想要用“优选客户”或用标签 “妻子”或用文字“不应答”来替换入局呼叫者名称。属性的其它实例包含属性(“2”)122, 其可规定与呼叫者装置102相关联的呼叫者ID号码(或任何其它类似识别符,例如电子邮 件地址、消息收发地址及类似识别符)。属性(“3”)123可规定可(例如)与具体呼叫者 ID号码相关联的联络人信息。举例来说,所规定的联络人信息可包含应用程序中的联络人 信息或联络人信息的指针(用于从所述应用程序提取所述联络人信息)。此种联络人信息的实例包含由Microsoft 制造的Outlook 电子邮件程序中的联络人。呼叫属性120还可包含属性(“4”)124以描述呼叫历史及相关呼叫信息。属性(“5”)125可规定空间信息, 举例来说,例如呼叫者装置、被呼叫者装置、用户装置及类似装置的位置。呼叫管理系统106 可使用所述空间信息来确定适当的呼叫路由路径。举例来说,呼叫管理系统106可经配置 以将来自呼叫者装置的呼叫路由到在地理上最近定位的被呼叫者装置。属性(“η”) 129可 描述可联合入局呼叫110用于授权应答呼叫的授权代码或PIN或可用于特性化呼叫以用于 路由所述呼叫的任何其它属性。呼叫管理系统控制器114耦合到储存库130及呼叫管理系统路由器112,所述呼 叫管理系统路由器可经配置以依据储存库130中所阐明的呼叫动作策略将入局呼叫110路 由到替代被呼叫者装置109。如图所示,储存库130可经配置以存储呼叫动作策略,其中所 述储存库安置于呼叫管理系统106(图中未显示)中或安置于其外部。在此实例中,储存 库130维持用于基于入局呼叫110及呼叫属性120发起可定制报警及/或通知的一组规 则(“可配置报警规则”)132。此种通知的实例包含电子消息,所述电子消息可包含音频或 文字且在满足条件时被发射到(例如)被呼叫者。电子消息然后可向用户报警呼叫者正 试图与所述被呼叫者通信(或已与所述被呼叫者通信)。通知消息可以是去往移动电话的 SMS消息、电子邮件或类似消息,其中具有或附带有原始消息。可配置报警规则132的实例 包含用于针对不同形式的通信可选择地产生唯一通知规则的规则,所述通知规则例如用于 话音消息、传真消息、传入呼叫及出局传真收到证实及类似消息的通知规则。储存库130可 维持经配置以依据优先级变化被呼叫者装置108处的铃声韵律的一组规则(“区别性振铃 规则”)134。在一些情况下,铃声韵律将振铃周期界定为振铃持续时间与非振铃持续时间 的总和。举例来说,在北美洲,默认铃声韵律为两秒振铃及四秒静音。当呼叫者-ID与与入 局呼叫110相关联的呼叫者相匹配时,那么呼叫管理系统106可根据默认值、优先级、当日 时间及其它用户界定的规则将铃声韵律改变为正常信号、逐步升级的振铃或其它优先级振 铃。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铃声韵律还可指代电话产生的普通声音(或任何其它可察觉指 示符),借此所述声音可表示呼叫的优先级以及所述呼叫可根据其分类的呼叫类型(例如, 铃声韵律可依据呼叫者正寻找技术支持、销售还是普通信息而变化)。呼叫类型可根据以下 中的一者来规定优先级设定默认设定、当日时间、至少一种用户界定的规则及类似属性。储存库130还可维持用于基于(例如)与入局呼叫110以及呼叫属性120有关的 数据路由入局呼叫110的一组规则(“呼叫路由规则”)136。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呼叫路 由规则136包含几组默认规则(“DFLT”)137a及几组定制的规则(“CUST”)137b。如本 文中所使用,至少在一些实施例中,术语“默认规则”可指代规定呼叫管理系统为路由呼叫 (例如,按顺序或并行或按其组合)或针对所述呼叫采取预定的动作所采取的相对静态动 作的规则。默认规则(即,默认路由规则)的一个实例包含用以在前一被呼叫者装置未与 呼叫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呼叫转发到被呼叫者装置序列的规则。默认路由规则的另一实例 包含用于将呼叫并行转发到多个被呼叫者装置的规则。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默认路由规 则可使用属性(例如属性122)来路由呼叫,而不管所述属性是否改变(例如,不管所述属 性的值是否改变)。默认规则的实例(即,默认动作规则)是应用预先确定的呼叫铃声音 调、铃声韵律或与呼叫相关联的声音。作为另一实例,呼叫管理系统106可将呼叫者ID (例如,属性122)映射到目的联络人ID (例如,与属性123相关联)。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如由属性121规定的呼叫者ID 可与如由属性123规定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目的联络人ID相关联。因此,如果呼叫管理系统 106经配置以基于呼叫者ID路由呼叫,那么呼叫管理系统106可使用(例如,默认路由规则 137a)来将呼叫路由到与一个或一个以上联络人ID相关联的被呼叫者装置108及109。举 例来说,呼叫识别器116可操作以识别与入局呼叫110相关联的呼叫者ID并指示所述呼叫 者ID匹配表示属性122的数据。呼叫管理系统106然后可确定表示属性122的数据是否 与表示属性123中的任一者的数据相关联。如果相关联,那么呼叫管理系统控制器114可 然后应用呼叫路由规则136来实施默认路由行为。特定来说,CMS路由器112可经配置以 将入局呼叫110路由到与与属性123相关联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目的联络人ID相关联的呼 叫者装置。因为目的联络人ID可包含家庭电话号码、移动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及类似 信息,所以入局呼叫110可被路由到替代呼叫者装置109,所述替代呼叫者装置可与家庭电 话号码、移动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及类似信息相关联。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呼叫管理 系统106可从电子邮件应用程序或包含联络人信息的任何其它应用程序提取一个或一个 以上目的联络人ID。注意,虽然呼叫管理系统106可实施默认路由规则137a以将入局呼 叫110静态地路由到由目的联络人ID规定的目的被呼叫者装置,但根据一些实施例,呼叫 管理系统106也可实施定制的路由规则137b以动态地避开默认路由规则137a路由到不同 的目的联络人ID。
如本文中所使用,至少在一些实施例中,术语“定制的规则”可指代规定呼叫管理 系统为避开默认规则及/或其静态路由路径所动态地采取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动作的规则。 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定制的规则(即,定制的路由规则)可使用一个或一个以上属性120 来确定是否避开默认路由规则。因此,定制的路由规则可致使呼叫管理系统106依据一个 或一个以上属性(或其值)是否满足界定触发条件的路由准则来路由呼叫(或采取某一经 动态地确定的动作)。触发条件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属性满足路由准则的情况。同样,定 制的路由规则可致使呼叫管理系统106依据所述属性中的任一者是否改变(例如,属性的 值是否改变)来路由呼叫。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定制的路由规则可经配置以在触发条件 即将发生期间避开默认路由规则,此后可使用或恢复所述默认路由规则。在一些情况下,术 语“定制的规则”可与术语“动态规则”交替使用。定制的规则的实例(即,定制的动作规 则)是响应于基于用于触发动态动作实施方案的属性及准则地确定动态地应用呼叫铃声 音调、铃声韵律或与呼叫相关联地声音的规则。呼叫路由规则136中的一组定制的路由规 则137b可经配置以依据被呼叫者装置108及/或呼叫者装置102处的端点而以不同方式 路由入局呼叫110。此外,这些规则可设定可取决于(例如)当日时间、端点可用性(例如, 软件电话应用程序是否在线)、存在状态、与所述入局呼叫的端点联络人及呼叫历史的转发 路由。可检测到的存在状态的实例包含会话发起协议(“SIP”)存在消息收发,其中关于被 呼叫者的存在的消息可由(例如)呼叫管理系统106经由已知协议(例如,已知完整的通 话法及即时消息收发联络人列表)接入。在一个实施例中,呼叫路由规则136的所述组定制的路由规则137b可致使入局呼 叫110 (其可与入局呼叫者-ID相关联)避开某些或所有端点并使具体其它端点振铃。举 例来说,用户可能想要来自执行者的呼叫被直接路由到所述用户的蜂窝式电话,借此避开 被呼叫方的可能将入局呼叫110以其它方式路由到助理的默认路由规则。此外,所述组呼叫路由规则136可经配置以逐步升级入局呼叫110。举例来说,可由(例如)呼叫者-ID、 ANI、呼叫者历史、当日时间、呼叫频率或根据条件及/或呼叫属性120的任一组合界定逐步 升级的呼叫动作序列。举例来说,如果呼叫者在十五分钟内呼叫两次,那么呼叫识别系统可 通过将所述呼叫者连接到(例如)替代被呼叫者装置109处的支持代理商而非被呼叫者装 置108处的既定接受者来逐步升级后续呼叫。类似地,如果呼叫者在工作时间之后发出呼 叫且所述呼叫者被辨识出,那么所述呼叫可被路由到(例如)替代被呼叫者装置109处的 候召或可用支持人员。储存库130还可维持用于基于(例如)与入局呼叫110有关的数据且基于呼叫属 性120将入局呼叫110路由到端点群组的一组规则(“被呼叫者振铃群组规则”)138,所述 端点中的每一者可类似于被呼叫者装置108。呼叫管理系统106可经配置以通知一方或一 方以上(已知为振铃群组)关于传入呼叫且关于应答呼叫。可(例如)由系统管理员或由 一个或一个以上用户界定振铃群组,且可依据当日时间、端点可用性、存在状态、端点呼叫 历史及与入局呼叫110有关的其它信息动态地重新配置(例如,使用定制的路由规则137b 或其类似规则)所述振铃群组。在一个实施例中,呼叫管理系统106可将呼叫(例如,与具 有相对高的优先级的客户相关联)路由到靠近于呼叫者装置102的最近的被呼叫者装置 108或路由到地理区域内的端点。为图解说明,考虑由呼叫管理系统106接收的数据表示经 度及纬度定位。呼叫管理系统106然后可确定表示所述经度及纬度定位的所述数据是否匹 配属性125中的任一者。如果匹配,那么CMS路由器112可基于规定怎样依据位置来动态 地路由呼叫的呼叫路由规则136修改入局呼叫110的路由。此夕卜,由呼叫管理系统106接 收的数据可规定呼叫者及被呼叫者的地理位置且可基于所述地理区域以及呼叫者及被呼 叫者到所述区的相对位置路由呼叫。作为另一实例,入局呼叫110可被路由到端点(例如 替代被呼叫者装置109),在所述端点处人员可讲所请求的语言或展示某一特殊技能。在一 个实施例中,目的联络人ID 123可与端点群组相关联,借此针对一个目的联络人ID定制转 发路由导致与指派给所述一个目的联络人ID的呼叫者-ID相关联的入局呼叫110的路由 发生改变。因此,呼叫管理系统106可规定将呼叫路由到与目的联络人ID相关联的具体目 的电话号码,且可在不修改呼叫路由规则136的情况下修改表示所述目的电话号码的数据 (例如,以替换新的号码)。在一个实施例中,呼叫管理系统106可使用呼叫者识别信息来确定是否需要应答 方键入授权代码或个人识别号码(PIN)。举例来说,如果学校管理员呼叫父母亲的号码,那 么当一方应答所述呼叫时,呼叫管理系统106可播放键入PIN的提示并将所收集的PIN与 一组所允许的端点PIN(例如存储为属性129的那些端点)做比较。此将应答特权限制给 具有PIN的父母亲,以使得其可应答来自学校的呼叫。在一些情况下,系统管理员或用户可 将应答授权代码指派给入局呼叫。也可提示应答入局呼叫的一方或机器键入其授权代码 (PIN)。在操作中,呼叫管理系统106可经配置以对照所存储的预先批准的PIN确认所键入 的PIN,且可在PIN确认失败时重复所述提示。呼叫管理系统106可经配置以播放错误消 息、挂机及/或把具有提供无效PIN的端点的返回呼叫关在外面。PIN授权系统可应用于原 始呼叫、所转发的呼叫、所传送的呼叫及会议呼叫。在最小程度上,从应答装置请求PIN可 消除将呼叫连接到传真、话音邮件、寻呼机及其它装置。最优地,需要预先授权的匹配的PIN 证实允许应答方与呼叫方谈话;举例来说,学生可仅连接到预先批准的联络人。
9
注意,网络104可包含封包网络及交换网络以及任何其它适合的通信网络。举例 来说,可使用私用及/或公用因特网及交换网络,例如IP网络(包含协议TCP、UDP、HTTP等 及交换网络(包含公用交换电话网络(“PSTN”)或类似网络以及蜂窝式网络(例如,数字 蜂窝式网络)、短消息服务(“SMS”)网络及其它无线网络)。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可与呼叫管理系统互动的多种端点的图 示201。呼叫管理系统可在以下端点中的任一者发起呼叫时执行入局呼叫识别PSTN端点 260、企业PBX端点270、传真端点230、蜂窝式端点265、双模式端点280以及VoIP端点210 及220以及类似端点。这些端点中的任一者可经配置以操作为呼叫者装置102、被呼叫者装 置108或替代被呼叫者装置109,如图1中所示。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双模式端点280可 以是移动计算装置(例如移动通信装置(例如,手持式蜂窝式电话)),其经配置以接入蜂 窝式网络259及无线网络(例如经配置以实施IEEE 802. 11技术(例如,802. llg、802. lib 或类似技术)的网络)。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经配置以识别呼叫的呼叫管理系统的图示 300。呼叫管理系统306可包含呼叫路由器340,所述呼叫路由器可以是电路开关、软件开关 或可用于响应于定制的路由规则路由呼叫的任何其它适合的开关。呼叫路由器340可经配 置以接收来自第一呼叫者装置280的入局呼叫。呼叫路由器340或另一呼叫路由器340 (图 中未显示)可进一步经配置以将入局呼叫路由到所要的目的地。举例来说,呼叫路由器340 可经配置以将入局呼叫路由到媒体服务器370以向第一呼叫者装置280播放通告,或呼叫 路由器340可经配置以致使媒体服务器370例如经由到达一个或一个以上公用交换电话网 络装置290的PSTN网关250向另一电话播放通告。呼叫管理系统306可包含数据库350 或任何其它存储机构以用于维持呼叫者识别规则及后续动作以形成路由规则、界定振铃 群组、应用区别性振铃且收集任一应答方PIN并将其与存储经授权的PIN的数据库350相 匹配。网络317及345可以是IP网络。呼叫管理系统306还可包含包含Web服务器330的一个或一个以上配置工具以配 置所述规则以用于过滤、通告、路由及完成呼叫。计算装置315 (作为系统管理员或经授权 的用户)可配置web服务器330以修改存储于(例如)储存库130 (图1)及/或数据库 350中的呼叫动作规则。因为此种计算装置315及/或web服务器330可维持用于存储系 统管理员规则及/或最终用户界定的规则的数据库350 (或任何其它存储机构)。支持入局 呼叫识别的工具的实例包含客户应用程序(例如联络人管理、约会及日历系统),可在电子 邮件程序中找到这些客户应用程序中的任一者。数据库350可针对每一入局呼叫存储呼叫历史信息。举例来说,数据库350可维 持表示第一方呼叫-ID (例如,基于使用ANI)、与第一呼叫方相关联的端点类型(例如PSTN 电话280)、第二目的端点DNIS、所述呼叫是已连接还是未连接的结果代码(例如,指示接受 者状态)及每一先前呼叫的结果(例如,先前呼叫历史是否在图1的被呼叫者装置108处 包含无应答)的数据。数据库350还可经配置以保持客户信用信息、满意度信息及与每一 入局呼叫者-ID相关联的其它客户简档信息。数据库350还可存储呼叫传送、会议、记录及 客户反馈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呼叫路由器340可接入数据库350以用于接入默认及动态路由 规则。特定来说,数据库350可含有默认路由规则及定制的路由规则,例如详述路由呼叫所依据的优先级次序(例如当日时间)的那些规则,及用于使被呼叫者端点中的每一者振铃 的其它方法。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描绘管理入局呼叫的方法的实例的流程图 400。呼叫管理系统可经配置以实施数据库350(图3)来维持默认入局呼叫者识别规则及 用户界定的派遣规则。最终用户(例如,被呼叫者)可界定定制呼叫识别规则并将其存储 于数据库350 (图3)中以扩充及/或替换默认呼叫识别规则。通常,最终用户可使用Web 服务器330接口来界定定制呼叫识别规则。最终用户还可使用客户应用程序(例如,作为 图3的软件电话220的一部分)或PSTN接口 290 (图3)来配置并选择定制呼叫识别规则 (例如,选择应在动态地路由呼叫中考虑哪些属性并规定属性的相对优先级)。对于来自端 点280(图3)的入局呼叫,呼叫管理系统可经配置以接入数据库350从而应用默认入局呼 叫识别规则来使所指定的端点振铃,例如端点(“VoIP电话”)210 (图3)或端点(“VoIP 电话”)491。在410处,呼叫管理系统接收入局呼叫。对于入局呼叫,呼叫管理系统依据路由准 则(例如,与呼叫相关联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属性)识别是否在415处应用定制呼叫路由。 举例来说,呼叫路由器340 (图3)可在匹配与呼叫(或呼叫者)相关联的属性(例如呼叫 者-ID)时应用定制呼叫路由。如果不存在匹配,那么流程400可移动到420来应用默认路 由规则。举例来说,呼叫路由器340可应用默认呼叫路由规则。但如果存在依据一个或一 个以上属性规定呼叫路由的匹配,那么呼叫管理系统便可更新关于所述呼叫及/或呼叫者 的属性以反映(例如)已在特定时间发出即将发生呼叫,反映已将所述呼叫指引到具体目 的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或类似信息。此信息可形成呼叫历史的一部分,维持呼叫历史 以引导即将发生及后续呼叫路由。举例来说,呼叫路由器340可在425处接收数据,所述数 据由呼叫者-ID数据及/或CNAM数据(CNAM指代“呼叫名称”且是在呼叫方的数字读出上 显示呼叫者的名称的通信网络服务)参考。因此,呼叫路由器340可经配置以尤其记录呼 叫活动/历史,且然后可视情况使用与呼叫者-ID相关联的经更新的数据(例如,经更新的 属性信息)以接入数据库350 (图3)来在430处检索所存储的信息及策略。在各种实施例 中,可将表示呼叫者-ID的数据及表示CNAM的数据呈现给潜在应答方(或使其与潜在应答 方相关联),且如此,呼叫者可出于逐步升级目的而用“别名”。举例来说,呼叫管理系统可 经配置以将属性(例如,呼叫者ID)影射到另一属性(例如,目的联络人ID)以出于呼叫路 由目的而根据一个或一个以上呼叫路由策略而从应用程序动态地检索多个目的电话号码。 所存储的信息及策略的实例包含呼叫者历史、用户界定的呼叫识别策略、计时器、端点存在 状态及类似信息。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存储的信息及策略可在435处实现呼叫路由规则的动态 修改(即,应用定制的路由规则),以便在450处找到新的端点呼叫。根据相关联的数据库 350 (图3)策略,呼叫路由器340可在455处逐步升级呼叫路由策略,借此改变入局呼叫优 先级。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依据所述呼叫优先级及呼叫路由策略,可在455处应用动态路 由来确定传入呼叫的经修改的呼叫路由,其中可依据一个或一个以上属性(例如,呼叫优 先级、当日时间位置等)确定动态呼叫路由。依据所述呼叫优先级及呼叫路由策略,呼叫路 由器340可在440处将默认振铃韵律改变为定制区别性振铃韵律并在445处根据对铃声音 调韵律或表示按优先级排列的呼叫的声音的收集将新的振铃韵律、振铃音调及/或声音指派给端点。在460处,呼叫管理系统打电话给一个或一个以上端点。在465处,呼叫管理系统 可确定端点是否应答。如果其应答,那么呼叫管理系统可任选地经配置以在470处提示应 答端点输入个人识别号码(PIN)或输入名称(例如,口头)或其它识别信息。可将在475 处提供的表示应答端点响应的数据与数据库350中的确认数据相比较。因此,呼叫管理系 统可确认所键入的数据是否匹配有效PIN且分析口头输入(例如,使用语音辨识算法)以 与预期的响应匹配。或者,可将呼叫者响应呈现给可响应于确定是否与呼叫者连接来接入 呼叫者的潜在应答方。匹配的响应可将呼叫连接到被呼叫者电话491。不匹配的响应可被 指引到呼叫路由器340,在所述呼叫路由器处,可在450处呼叫额外端点或可在490处使呼 叫方断开。图4B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些实施例描绘实施动态路由的方法的实例的流程图 401。呼叫管理系统可经配置以实施数据库来维持默认入局呼叫者识别及路由规则以及可 例如依据呼叫者属性动态地实施的定制的路由规则。在402处,呼叫管理系统(例如,CMS 控制器)可对照在满足时可动态地修改呼叫路由的路由准则评估属性。如果呼叫管理系统 确定在403处不应用动态路由,那么流程401在492处应用默认路由规则且继续到404,在 404处做出使用默认路由(例如是否应用依序路由的确定。否则,流程401移动到405,在 405处可应用并行路由。在图6中显示将路由配置为依序路由或并行路由的实例,其中图 6的屏面630可在这两者间选择偏好。注意,至少在一些情况下,这些偏好可由动态路由替 换。依序路由可指代当现在的电话号码产生无应答时(例如,如果被呼叫者不在,那么呼叫 人员A,且如果人员A不可用,那么呼叫人员B等)将呼叫的电话号码序列,而并行路由可包 含同时振铃两个或两个以上被呼叫者装置以到达任一被呼叫者。但如果在403处做出使用动态路由的确定,那么在490处应用定制的路由规则。 流程401然后移动到411以确定是否应实施基于位置的路由。举例来说,可基于呼叫者的 位置、一个或一个以上被呼叫者的位置、呼叫者与被呼叫者之间的距离及类似位置来动态 地修改路由规则。如果不实施基于位置的路由,那么流程401移动到412以确定是否应在 412处实施基于时间的路由。举例来说,可基于当日时间(例如,办公时间或下班后)、假日、 周末、假期及类似时间来动态地修改默认路由规则。如果不实施基于时间的路由,那么流程 401移动到413以确定是否应实施基于历史的路由。举例来说,可基于呼叫者在时间间隔期 间的呼叫历史(例如,可在呼叫者在一天中呼叫某一次数时动态地修改呼叫路由)、呼叫者 呼叫特定电话号码的历史(例如,表示服务)及类似历史来动态地修改默认路由规则。如 果不实施基于历史的路由,那么流程401移动到414以确定是否应实施基于可用性的路由。 举例来说,可基于被呼叫者对接收呼叫的可用性(例如,例如通过SIP存在协议确定被呼叫 者是否存在、所述被呼叫者是否已在被呼叫者装置上设定“免打扰”及在所述被呼叫者可能 不可用期间的其它类似条件)来动态地修改默认路由规则。在416,做出将实施路由的确定 (例如,作为通过411、412、413及414)的结果。注意,在一些实施例中,呼叫管理系统可评 估在411、412、413及414中所陈述的路由条件类型中的每一者且可选择依据其确定路由的 一个或一个以上路由基础。举例来说,呼叫管理系统可基于基于位置的路由规则修改及基 于时间的路由规则修改两者来动态地路由呼叫,借此可以互补方式应用两者,或一者可采 取高于另一者的优先权(或优先级)。在406处,做出关于呼叫是否即将发生的确定。如果呼叫即将发生,那么将在407处路由呼叫,否则将在408处重复流程401以确定任一路由准 则(即,属性)是否规定是调用默认路由还是调用动态路由。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显示可经实施以将联络人与呼叫者ID相关 联的接口的实例的图示500。此处,接口 502包含用于键入目的联络人ID 504(例如,名称) 及可与呼叫者ID相关联的相关联电话号码510及512的输入字段。在一些实例中,电话号 码510及512可分别包含原来的办公电话号码及家庭电话号码,呼叫管理系统可依据其在 工作时间将原来的办公电话号码按优先级排列为较高(且可在家庭号码之前拨打这些号 码)且可在工作时间之后将家庭电话号码按优先级排列为较高(且可在原来的办公号码之 前拨打这些号码)。此处,可将联络人列表输出到web服务器330 (图3)中。如果网站视图 中、用户PC或任何其它计算机应用程序(例如Microsoft Outlook )中或客户呼叫控制器 软件电话联络人簿中未含有呼叫者记录,那么被呼叫者装置处的应用程序可手动或自动地 添加呼叫者或被呼叫者信息以用于路由呼叫。通过将呼叫者-ID与呼叫者名称或与网站或 与用户PC应用程序(例如MicrosoftOutlook)、或与客户呼叫控制器应用程序(例如,“CC 软件电话”)相匹配,可显示呼叫者的联络人信息及任何所保存的注释。被呼叫者可接着将 注释添加到呼叫者记录。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显示经配置以修改呼叫管理系统所使用的 默认呼叫路由规则的接口 602的实例的图示600。在1处,单击菜单中的偏好选择可提供 呼叫设定菜单603。在2处,当用户输入菜单603打开应答规则总屏面(或窗口)605时单 击应答规则。在3处,选择规则(或单击规则编辑器)打开应答规则屏面(或窗口)610。 屏面610的部分606、607及608处的用户输入可经配置以使用基于时间的路由规则修改路 由,而屏面610的部分609处的用户输入实现基于按优先级排列的呼叫者(例如重要客户) 来按优先级排列呼叫。在4处,呼叫控制器应用程序(例如,软件电话应用程序)可经配置 以在字段611接收通知,且然后在转发规则由呼叫管理系统或呼叫控制器应用程序实施之 前等待可配置的时间量。在5处,在方框中打上勾号启用转发,且在6处从下拉方框选择转 发选项可通过使用用户输入630来实现将呼叫并行或依序路由到不同的被呼叫者装置。在 一些实施例中,使用用户输入630来设定并行或依序呼叫路由的默认路由规则。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经配置以识别呼叫并基于位置路由呼叫 的呼叫管理系统的图示700。如此处所示,呼叫管理系统706、被呼叫者装置708、入局呼叫 710、呼叫管理系统路由器(“CMS路由器”)712、呼叫识别器(“呼叫IDer”)716及呼叫管 理系统(“CMS”)控制器714可具有大致类似的功能及/或结构以便以类似方式命名本文 中所述的元件。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呼叫者装置702可经配置以发射并与各种蜂窝式通 信系统通信。如此处所示,呼叫者装置702可建立通信链路以经由IP网络(例如无线LAN 714)或数字蜂窝式网络(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或两者来发射及接收数据信 息。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呼叫者装置702可经配置以产生表示呼叫者装置702的位置(例 如,物理地理位置)的数据。呼叫者装置702可经配置而具有接收器,所述接收器能够经由 (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其它导航系统及类似系统来确定所述装置的定位。在 一些情况下,呼叫者装置702可经配置以通过附近蜂窝式通信塔的三角测量法或其它位置 确定方法来确定所述装置的定位。在一个实施例中,呼叫者装置702可经配置以产生规定所述装置的位置或定位的位置数据(例如地理坐标),并经由网络720及721将所述数据发射到呼叫管理系统706。 如此处所示,呼叫者装置702可使用天线710来与GPS卫星通信从而产生表示位置或定位 信息的数据,例如笛卡尔坐标或其它坐标系统及类似数据。在产生位置或定位信息之后,呼 叫者装置702可然后经由网络720借助GSM 712将位置数据716作为坐标发射到呼叫管理 系统706或经由网络721借助无线LAN 714将位置数据718作为坐标发射到呼叫管理系统 706。在一些实例中,位置或定位信息可根据各种电信协议转换及打包,所述电信协议包含 TCP/IP、与经由码分多址系统(“CDMA”)、GSM或类似系统的通信相容的蜂窝式协议及VoIP 或其它协议。在一些实施例中,呼叫管理系统706可经配置以提取并解释与数据716相关 联的坐标、与数据718相关联的坐标及类似坐标。呼叫管理系统706可经配置以重构入局 呼叫数据,例如坐标716及坐标718。举例来说,呼叫者装置702可经配置以将表示GPS数 据的数据分解成相对小的大小(例如,大小从几个位到几个字节),其可交叉到通信到呼叫 管理系统706的封包(例如,TCP/IP或GSM封包)中,其又可重构GPS数据。呼叫管理系 统706然后可使用呼叫数据来管理入局呼叫的派遣或路由。在一个实施例中,呼叫管理系统706可使用呼叫者位置或定位数据来确定怎样管 理及处置入局呼叫。呼叫管理系统706可识别呼叫者或入局呼叫的位置或定位并通过选择 任何数目个呼叫动作策略(例如可配置报警规则132、区别性振铃规则134、呼叫路由规则 136或被呼叫者振铃群组规则138)来管理入局呼叫,所述呼叫动作策略可具有如图1中所 述的类似结构及/或功能性。在一些情况下,呼叫管理系统706可基于呼叫者的地理位置应 用不同的通知或报警、变更振铃规则、使呼叫路由转向或指定振铃群组。注意,在一些实施 例中,被呼叫者装置708(以及呼叫者装置702)可包含CMS收发机760及位置确定器762。 CMS收发机760可经配置(例如,以被动方式或以积极主动方式)以将指示呼叫者装置708 的位置的消息(例如,经由SMS或包含位置数据719的其它适合的消息)发射到通信管理 系统706,以使得可在路由电话呼叫及其它电子消息中考虑呼叫者装置708 (例如,作为移 动电话)的位置。作为实例,如果客户呼叫出租车公司以请求运输服务,那么呼叫管理系统706可 识别呼叫者的位置并可立即且直接联络人最接近于呼叫者或以其它方式具有最容易到达 呼叫者的捷径的驾驶者。如果最接近于呼叫者的驾驶者不响应或不可用,那么呼叫管理系 统706可然后将所述呼叫转发并指引到下一最接近或以其它方式可最先达到的驾驶者等。 作为另一实例,呼叫管理系统706可使用呼叫者的地理位置来将所述呼叫路由到可讲所请 求的语言或展示特殊技能的人员。如果客户从特定位置呼叫国际公司,那么呼叫管理系统 706可识别呼叫者的位置并将所述呼叫路由到供有讲类似语言的个人的职员的呼叫中心。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描绘用于路由呼叫的被呼叫者及呼叫者的 位置的确定的实例的图示800。呼叫管理系统可用于识别呼叫者802的地理位置。如此处 所示,呼叫半径810表示在呼叫者802的10英里内的所有点的等距边界,且呼叫半径812 表示在呼叫者802的20英里内的所有点的等距边界。在一个实施例中,来自呼叫者802的 入局呼叫可首先被路由到呼叫半径810内的端点,例如被呼叫者(“1”)804。如果被呼叫 者(“1”)804不可用或拒绝所述呼叫,那么来自呼叫者802的入局呼叫可然后被路由到呼 叫半径812内的端点,例如被呼叫者(“2”)806。如果被呼叫者(“2”)806不可用或拒绝 所述呼叫,那么来自呼叫者802的入局呼叫可然后被路由到被呼叫者(“3”)808,被呼叫者(“3”)808是超出呼叫半径812的端点。在另一实例中,一旦用完所有可用端点选项,呼叫 管理系统106或306或706等便可经配置以选择区别性呼叫振铃器来通知最终可用被呼叫 者(例如被呼叫者(“3”)808)用于路由所述入局呼叫的所有可用选项用完。图9A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图解说明用于入局呼叫识别及管理的屏面呈现程 序的实例。如本文中所使用,至少在一个实施例中,术语“屏面”可指代显示器、调色板、标 签、窗口、屏幕、接口部分及类似物。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实现入局呼叫识别及管理的 接口可实施于屏面(例如单个屏面)中,实施于其一个或一个以上部分中或实施于单独的 屏面中。应用程序902可以是软件电话应用程序(例如,经配置以使计算装置适于执行已知 的通话法功能的应用程序)或安置于服务器(例如web服务器330 (图3))上以实施本文中 所述的入局呼叫识别及管理功能性的应用程序。此处,应用程序902包含接口(“I/F”)模 块904、显示器模块906、再现引擎908、储存库910、逻辑模块912、屏面产生器914及数据总 线916。在一些实例中,所显示及描述的元件的数目及类型可变化且不限于所提供的描述。 在一些实例中,上述元件可实施为应用程序902的部件、组件或模块。作为实例,应用程序 902可经实施以包含用于建立规则以实现入局呼叫识别及路由且在端点中间实现通信的命 令或赋予如本文中所述的功能性的命令。逻辑模块912可实施为软件、硬件、电路或其组合 以针对用于屏面呈现的所描述技术实施控制逻辑。在一些实例中,逻辑模块912可经配置以控制屏面产生器914来形成经配置以呈 现呼叫识别及管理选项从而(例如)实现可定制呼叫路由的呼叫管理系统。再现引擎908 可经配置以操作为用于网页的布局引擎(例如)以操纵内容(例如,如在HTML、XML、图像 文件等中所表达或包含的内容)及格式化信息(例如,如在CSS、XSL等中所表达或包含的 格式化信息)两者以用于将所述数据或信息在接口 906上再现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屏面(图 9)。接口模块904可在应用程序902与另一应用程序之间交换屏面呈现数据(包含内容 数据、图像数据、音频数据以及其它数据),所述另一应用程序为例如主机应用程序、客户 端应用程序、基于web服务的应用程序、分布式(即,企业)应用程序、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I”)、操作系统、程序、过程或其它应用程序且可使用从屏面产生器914产生的数据及 信息在显示器屏幕上再现所呈现的屏面。在其它实例中,上述技术及元件可在设计、实施方 案及功能上变化,且不限于所提供的描述。在一个实施例中,逻辑模块912可包含通信管理 器模块990,所述通信管理器模块经配置以包含类似于一个或一个以上先前所述的通信管 理系统及/或其组件的结构及/或功能性。举例来说,逻辑模块912还可包含呼叫识别器 ("IDer")模块991及通信管理系统(“CMS”)控制器模块992,两者均可经配置以经由接 口接入。举例来说,呼叫识别器(“IDer”)模块991可经接入以形成并修改用于识别可经 受呼叫路由策略的呼叫及呼叫者的属性,且通信管理系统(“CMS”)控制器模块992可经接 入以形成并修改用于基于可响应于(例如)按优先级排列的路由条件而动态地改变的呼叫 路由策略路由呼叫的规则及条件。图9B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解说明用以实施接口以实现入局呼叫识别及管 理的屏面呈现程序的替代实例。此处,应用程序920包含屏面产生器922及逻辑模块924,其 可具有与图9A的912等效的功能性。此外,显示应用程序920与接口( “I/F”)模块926、 显示器模块928、再现引擎930及储存库932数据通信。数据总线934可经配置以在应用 程序920、I/F模块926、显示器模块928、再现引擎930及储存库932中间发送或接收数据。在其它实例中,可使用并实施更多、更少或不同的元件而不限于上文所提供的实例。在一些实例中,逻辑模块924及屏面产生器922可实施为应用程序920的一部分, 其可与其它功能性组件或模块(例如接口模块926、显示器模块928、再现模块930及储存 库932)分开实施。数据总线934可经实施以经由给定端口在应用程序920与接口模块926、 显示器模块928、再现模块930及储存库932之间通信数据。在一些实例中,应用程序920 可实施为单独的应用程序或实施为另一应用程序的组件(即,模块)。与屏面相关联的数 据或信息(例如,内容或文件数据,包含描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呼叫者属性、路由规则、路由 修改条件及类似信息的数据)可存储于储存库932中,所述储存库可使用数据库、数据存储 件、数据仓库或任何其它类型的数据储存库或结构实施。在其它实例中,可使用更多、更少 或不同的模块来实施用于屏面呈现的所描述技术且不限于所提供的那些组件。图10A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图解说明适合于识别并路由入局呼叫的实 例性计算机系统。在一些实例中,计算机系统1000可用于实施计算机程序、应用程序、方 法、过程或其它软件以执行上述技术且实现本文中所述的结构。计算机系统1000包含总线 1002或其它通信机构以用于通信信息,其互连子系统及装置,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 1004、系统存储器(“存储器”)1006、存储装置1008 (例如,ROM)、磁盘驱动器1010 (例如, 磁盘驱动器或光盘驱动器)、通信接口 1012 (例如,调制解调器、以太网卡、或经配置以与通 信网络交换数据的任何其它接口)、显示器1014 (例如,CRT或IXD)、输入装置1016 (例如, 键盘)及指针光标控制件1018 (例如,鼠标或追踪球)。在一个实施例中,指针光标控制件 1018调用可建立呼叫路由策略并接受入局呼叫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专门命令。指针光标控制 件1018可经由指针光标与用于呼叫管理系统的接口互动以识别并管理入局呼叫。根据一些实例,计算机系统1000执行具体操作,其中处理器1004执行存储于系统 存储器1006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指令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序列。此等指令可从另一计算机 可读媒体(例如静态存储装置1008或磁盘驱动器1010)读取到系统存储器1006中。在一 些实例中,可使用硬布线电路替代用于实施方案的软件指令或结合用于实施方案的软件指 令使用。在所示实例中,系统存储器1006包含可执行指令模块以用于实施操作系统(“0/ S”)1032、应用程序1036及通信管理器模块1038,其又可实施呼叫IDer模块1039、CMS控 制器模块1040及CMS路由器1042以提供本文中所述的功能性。至少在一个实施例中,术语“计算机可读媒体”指代参与向处理器1004提供指令 以供执行的任何媒体。此种媒体可采用许多形式,包含(但不限于)非易失性媒体、易失 性媒体及发射媒体。非易失性媒体包含(例如)光盘或磁盘,例如磁盘驱动器1010。易失 性媒体包含存储器,例如系统存储器1006。发射媒体包含同轴电缆、铜导线、及光纤,包含包 括总线1002的导线。发射媒体也可采用电磁波、声波或光波(例如在无线电波及红外线数 据通信期间所产生的那些波)的形式。计算机可读媒体的常见形式包含(例如)软盘、柔性盘、硬盘、磁带、任何其它磁 性媒体、CD-ROM、任何其它光学媒体、穿孔卡、纸带、带有孔图案的任何其它物理媒体、RAM、 PROM、EPROM、FLASH-EPR0M、任何其它存储器芯片或盒式磁带、载波或计算机可自其读取的 任何其它媒体。在一些实例中,可由单个计算机系统1000来执行指令序列的执行。根据一些实 例,由通信链路1020 (例如,通向LAN、PSTN或无线网络的链路)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计算机
16系统1000可彼此协调地执行所述指令序列。计算机系统1000可借助通信链路1020及通 信接口 1012发射及接收消息、数据及指令,包含程序代码(即,应用程序代码)。所接收的 程序代码可在其被接收时由处理器1004执行、及/或存储于磁盘驱动器1010或其它非易 失性存储装置中以供稍后执行。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1000(或其一部分)可实施为手持 式装置,例如移动电话1050。但在其它实施例中,系统1000可实施为个人计算机(S卩,桌面 计算机)或任何其它计算装置。图10B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图解说明适合于促进呼叫路由的另一实例 性计算机系统。在一些实例中,计算机系统1080可用于实施计算机程序、应用程序、方法、 过程或其它软件以执行上述技术且实现本文中所述的结构。根据至少一些实施例,计算机 系统1080可包含与图10A的计算机系统1000类似或等效的功能性及/或结构。如图10B 中所示,计算机系统1080包含多个通信接口 1012a及1012b,且未显示其它通信接口(例 如,用于接收全球定位信号(“GPS”)的无线电接收器)。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通信接口 1012a可提供通向网络(“1”)1(例如数字蜂窝式网络)的通信链路1020a,且通信接口 1012b可提供通向网络(“2”)2(例如IP网络)的通信链路1020b。在所示实例中,系统存储器1006可包含可执行指令模块以用于实施经配置以与 本文中所述的通信管理系统通信的通信管理系统(“CMS”)收发机模块1060。此外,系统存 储器1006可包含经配置以使用(例如)从蜂窝式塔、从卫星、或从任一位置确定信号源获 得的信号来确定定位或位置的位置确定器模块1062。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1080(或其一 部分)可实施为手持式装置,例如移动电话1050。但在其它实施例中,系统1080可实施为 个人计算机(即,桌面计算机)或任何其它计算装置。为图解说明操作,考虑系统1080可 在移动电话1080中实施为如本文中所述的呼叫者装置。因此,系统1080可使用位置确定 器模块1062来确定系统1050的位置并使用数字发射蜂窝式电路(例如,通信接口 1012b) 或CMS收发机模块1060来连同经由这多个网络(包含IP网络及数字蜂窝式网络)中的任 一者发送的呼叫数据一起或与所述呼叫数据分开地(例如,并行或串行)发射系统1050所 述位置(例如,地理位置)。作为另一图解说明,考虑系统1080可在移动电话1050中实施 为如本文中所述的被呼叫者装置。在此配置中,CMS收发机模块1060可经配置以(例如) 以被动方式或以积极主动方式将指示移动电话1050的位置的消息(例如,经由SMS或其它 适合的消息)发射到通信管理系统,以使得可在路由电话呼叫及其它电子消息中考虑移动 电话1050的位置。图11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图解说明用于促进入局呼叫识别及管理并经由其 与端点通信的接口的实例。此处,系统1100包含网络1102、显示器环境1104、接口 1106, 其可呈现于装置(例如计算机1108、笔记本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或“膝上型计算 机”)1110、智能电话1112、个人数字助理(“PDA”) 1114、服务器1116及管理员计算机1118 上。在其它实例中,装置的数目及类型可变化且不限于所显示及描述的那些装置数目及类 型。在一些实例中,用于入局呼叫管理及/或呼叫通信(例如,使用接口 1106来连接 呼叫、发送电子消息等)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屏面可呈现于接口 1106上,所述接口可以是用 于应用程序(例如视频及音频编辑应用程序或出于任一目的而可为web浏览程序、因特网 内容门户、客户或桌面应用程序)的接口。屏面可用于提供可与接口 1106中所呈现的另一
17屏面前后相关的额外或补充信息。计算机1108、笔记本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或“膝上 型计算机”)1110、智能电话1112、个人数字助理(“PDA”)1114、服务器1116及管理员计算 机1118可提供用于再现内容以及其它数据的内容数据,其可,经实施以产生(例如)经配 置以接受数据来修改呼叫路由并进行应答且进行电话呼叫的用户输入。在一些情况下,安 装于计算机1108上的操作系统可(即,经由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I”))将内容数据及/ 或或其它有关数据通信到安装于计算机1108上的另一应用程序以再现(S卩,解释数据及信 息以将内容绘制或显示在接口中)接口 1106中所呈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屏面。在一些实 例中,可在接口 1106中再现不同类型的屏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口 1106可包含任何数目 个及/或任何类型的显示器环境,例如CRT及IXD显示器。注意,上述系统及元件可变化且 不限于所提供的描述或实例。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些中,上述接口及屏面中的任一者的结构及/或功 能可实施于软件、硬件、固件、电路或其组合中。注意,图9A至11中所示的结构及组成元件 以及其它功能性可与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结构或元件。另一选择为,所述元件及其功能性 可被细分为组成子元件(如果存在)。作为软件,上述所描述的技术可使用各种类型的编 程或格式化语言、框架、语法、应用程序、协议、对象或技术(包含C、面向对象的C、C++、C#、 Flex ,Fireworks > Java 、Javascript , AJAX、COBOL、Fortran、ADA、XML、HTML、DHTML、 XHTML、HTTP、XMPP及其它语言)实施。这些语言可变化且不限于所提供的实例或描述。出于阐释目的,前述描述使用具体命名法来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然而,所属 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了,不需要具体细节来实践本发明。实际上,此描述不应视为将本发明 的任一特征或方面限于任一实施例;而是一个实施例的特征或方面可容易地与其它实施例 交替。因此,呈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前述描述是出于图解说明及描述目的。其并不 希望作为穷举性描述或将本发明限于所揭示的确切形式,且鉴于以上教示,许多替代形式、 修改及等效形式及变型均可行。为清楚起见,尚未详细描述与这些实施例有关的技术领域 中所已知的技术材料以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描述。因此,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及等效 内容内修改这各种实施例。此外,挑选并描述这些实施例以便最好地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及 其实际应用;其借此使得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最好地利用本发明及具有施于所涵盖的特定 用途的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值得注意地,并非本文中所述的每一个益处需要由本发明 的每一实施例实现;而是任一具体实施例均可提供上述优点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优点。在 权利要求书中,元件及/或操作并不暗示任何特定操作次序,除非在权利要求书中明确陈 述。希望以上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内容界定本发明的范围。
18
权利要求
一种方法,其包括在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的通信管理系统处接收表示呼叫的数据;识别用于将来自第一通信端点的所述呼叫路由到第二端点的规则,所述规则为默认路由规则;评估与所述呼叫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呼叫属性;依据表示所述至少一个呼叫属性的数据用第二路由规则替换所述默认路由规则;响应于所述第二路由规则采用所述呼叫的替代路由来将所述呼叫路由到第三通信端点;及将所述呼叫路由到所述第三通信端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采用所述呼叫的所述替代路由发生在接收表示所 述呼叫的所述数据之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表示所述呼叫的所述数据进一步包括 接收表示所述第一通信端点的位置的数据,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端点产生表示所述第一通信端点的所述位置的所述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表示所述第一通信端点的所述位置的所述数 据进一步包括经由因特网协议(“IP”)网络接收表示所述第一通信端点的所述位置的所述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端点经配置以经由所述IP网络与数字蜂窝式网络两者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替换所述第二路由规则包括识别表示所述至少一个呼叫属性的所述数据规定所述第一通信端点的所述位置; 将表示与所述第二路由规则相关联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路由准则的数据与表示所述至 少一个呼叫属性的所述数据相比较以确定比较结果;及 基于所述比较结果采用所述替代路由。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接收表示所述第二通信端点的位置的数据及表示所述第三通信端点的位置的数据; 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端点的所述位置与所述第二通信端点的所述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罔;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端点的所述位置与所述第三通信端点的所述位置之间的第二距罔;将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至少一个属性相比较;及 基于所述第二距离将所述呼叫路由到所述第三通信端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替换所述第二路由规则进一步包括对照表示第一路由准则的数据,分析将呼叫历史表示为所述至少一个呼叫属性的数据 以确定是否选择所述第二路由规则;及响应于表示所述呼叫历史的所述数据与表示所述第一路由准则的所述数据之间的匹 配而采用所述呼叫的所述替代路由,其中表示所述呼叫历史的所述数据包含表示在一时间间隔期间从所述第一通信端点 去往所述通信管理系统的呼叫的数目的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替换所述第二路由规则进一步包括对照表示第二路由准则的数据,分析将所述第二通信端点的可用性表示为所述至少一 个呼叫属性的数据以确定是否选择所述第二路由规则;及响应于表示所述第二通信端点的所述可用性的所述数据与表示所述第二路由准则的 所述数据之间的匹配而采用所述呼叫的所述替代路由,其中表示所述可用性的所述数据包含指示所述第二通信端点不可用于接受所述呼叫 的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修改所述呼叫的所述路由进一步包括对照表示第三路由准则的数据,分析将时间相关信息表示为所述至少一个呼叫属性的 数据以确定是否选择所述第二路由规则;及响应于表示所述时间相关信息的所述数据与表示所述第三路由准则的所述数据之间 的匹配而采用所述呼叫的所述替代路由,其中表示所述时间相关信息的所述数据包含指示是否依据持续时间将所述呼叫路由 到所述第三通信端点的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修改所述呼叫的所述路由进一步包括 从应用程序接入目的联络人识别符(“ID”);从所述应用程序提取所述目的联络人识别符;及使用所述目的联络人识别符中的至少一者将所述呼叫路由到所述第三通信端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检测所述呼叫的替代路由的所述采用;将所述呼叫与表示铃声信号的数据相关联,所述铃声信号经配置以规定呼叫类型;及 将所述铃声信号及所述呼叫发射到所述第三通信端点,其中所述铃声信号经配置以产生指示与所述呼叫相关联的所述呼叫类型的声音。
12.—种计算机可读媒体,其包括用以执行以下操作的可执行指令 接收表示来自第一通信端点的呼叫的数据;确定一子组默认规则以应用与所述呼叫相关联的默认动作;确定与表示来自所述第一通信端点的所述呼叫的所述数据相关联的一个或一个以上 属性;响应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属性选择定制的规则以避开所述默认动作的所述应用;及 在所述呼叫即将发生的大致同时且在连接到所述呼叫之前产生呼叫动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媒体,其进一步包括用以执行以下操作的可执 行指令将来自所述第一通信端点的所述呼叫连接到第二通信端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媒体,其中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属性包含表示 相对于至少第二通信端点的与所述第一通信端点相关联的物理地理位置的数据,其中响应于所述至少一个属性通过所述定制的规则确定所述呼叫动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媒体,其中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属性包含与所 述第一通信端点相关联的呼叫历史。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媒体,其中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属性包含与所 述第一通信端点相关联的呼叫频率。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媒体,其中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属性包含经配 置以接入通信管理系统的授权代码。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媒体,其中所述用以产生所述呼叫动作的可执 行指令包括用以执行以下操作的可执行指令将所述呼叫路由到第二通信端点。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媒体,其中所述用以产生所述呼叫动作的可执 行指令包括用以执行以下操作的可执行指令将所述呼叫转发到另一通信端点。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媒体,其中所述用以产生所述呼叫动作的可执 行指令包括用以执行以下操作的可执行指令根据优先级选择呼叫通知;及 发射表示所述呼叫通知的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媒体,其中所述用以产生所述呼叫动作的可执 行指令包括用以执行以下操作的可执行指令通知振铃群组。
22.—种呼叫管理系统,其包括 一个或一个以上储存库,其经配置以包含表示呼叫动作策略的数据,所述呼叫动作策略包含用于依据呼叫者装置的位 置将所述呼叫者装置路由到被呼叫者装置的呼叫动作策略,所述呼叫动作策略进一步 包括一组默认路由规则,及 一组定制的路由规则,及表示与所述呼叫者装置及所述被呼叫者装置相关联的属性的数据;及一个或一个以上 计算装置,其经配置以包含呼叫识别器(“IDer”),其经配置以特性化所述呼叫者装置的所述属性从而形成特性 化属性,呼叫管理系统控制器,其经配置以将所述特性化属性与表示所述组的所述定制的路由 规则的所述数据中所规定的路由准则匹配,且进一步经配置以基于所述特性化属性与所述 路由准则之间的所述匹配而替换为定制的路由规则从而避开使用默认路由规则;及呼叫管理系统路由器,其经配置以将来自所述呼叫者装置的呼叫路由到所述被呼叫者直ο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呼叫管理系统,其进一步包括 第一通信接口,其经配置以经由IP网络接收数据;及 第二通信接口,其经配置以经由数字蜂窝式网络接收数据,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及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经配置以接收表示所述呼叫者装置的所 述位置的数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描述入局呼叫识别及管理的实例,包含呼叫管理系统,所述呼叫管理系统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储存库,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储存库可包含表示呼叫动作策略的数据及表示与呼叫者装置及被呼叫者装置相关联的属性的数据。此外,所述呼叫管理系统可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装置,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装置包含呼叫识别器(“IDer”),其经配置以特性化所述呼叫者装置的属性从而形成特性化属性;呼叫管理系统控制器,其经配置以将所述特性化属性与表示所述呼叫动作策略的所述数据中所规定的路由准则匹配;及呼叫管理系统路由器,其经配置以响应于所述特征化属性与所述路由准则之间的匹配而将来自所述呼叫者装置的呼叫路由到所述被呼叫者装置。
文档编号H04M7/00GK101809981SQ200880109068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8日
发明者弗拉德·文德罗 申请人:环中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