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ack/nack机制下数据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9836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复ack/nack机制下数据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重复ACK(Acknowledgement,确认通知)/NACK(NegativeAcknowledgment,出错通知)丰几制下的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根据网络侧下发的控制命令接收下行数据或者发送上行数据。在进行数据传输时,UE监听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如果有针对该终端的下行控制命令,则根据该下行控制命令解调网络侧发送的下行数据。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HARQ(HybridAutomaticR印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技术被引入和发展,通信系统中,接收端在接收到对端发送的数据后,根据解调结果向发送端发送ACK/NACK反馈,发送端即可根据反馈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数据重传。另外,在某些通信系统中,为了保证HARQ反馈的可靠性,引入了重复ACK/NACK(ACK/NACKr印etition)机制,即UE发送完常规的ACK/NACK反馈后,在接下来的连续几个上行子帧发送同样的ACK/NACK反馈。发明人发现,在重复ACK/NACK机制下,UE的反馈需要连续占用几个上行子帧,因此会对现有最小RRT(Round-TripTime,往返时间)产生影响,而现有技术并没靠考虑到这种影响,其RRTtimer(RRT定时器)的配置仍然按照现有方式进行,导致UE不能掌握监听PDCCH的正确时机,例如监听过早,导致电能资源浪费的问题。另外,在UE配置DRX情况下,在DRX配置不合理时,网络侧调度UE时,UE可能已进入休眠状态,导致调度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重复ACK/NACK机制下的数据接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考虑重复ACK/NACK方式带来的影响,对往返时间进行配置,以使UE能够掌握监听PDCCH的正确时机。—种重复ACK/NACK机制下的数据接收方法,包括接收下行数据,并进行计时;在计时达到预设的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时,监听下行物理控制信道;所述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等于常规往返时间加上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依据所述下行物理控制信道承载的控制信令接收后续下行数据。优选的,上述方法中,所述重复ACK/NACK包括因冲突而取消的ACK/NACK。优选的,上述方法中,按照以下步骤配置所述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确定需要发送ACK/NACK的重复次数;计算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将所述差值与常规往返时间的和确定为所述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配置重复ACK/NACK机制下往返时间的方法,包括确定需要发送ACK/NACK的重复次数;计算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将所述差值与常规往返时间的和确定为所述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重复ACK/NACK机制下的数据接收方法,包括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下行数据;计时器,用于在所述数据接收单元接收下行数据时,进行计时;监听单元,用于在所述计时器计时达到预设的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时,监听下行物理控制信道;所述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等于常规往返时间加上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控制单元,用于依据所述下行物理控制信道承载的控制信令指示所述数据接收单元接收后续下行数据。优选的,上述装置还包括计时器配置单元,用于确定需要发送ACK/NACK的重复次数,计算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将该差值与常规往返时间的和配置为计时器的最大计时值。优选的,所述重复ACK/NACK包括因冲突而取消的ACK/NACK。本发明实施例同时还提供一种配置重复ACK/NACK机制下的往返时间的装置,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需要发送ACK/NACK的重复次数;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该差值与常规往返时间的和;配置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计算单元的计算结果确定为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用于接收下行数据,并进行计时;在计时达到预设的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时,监听下行物理控制信道;并依据所述下行物理控制信道承载的控制信令接收后续下行数据;所述往返时间等于常规往返时间加上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通信系统为长期演进时分双工LTETDD系统或长期演进频分双工LTEFDD系统。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考虑了重复ACK/NACK反馈导致的时延,对往返时间进行了重新配置,从而使得UE能够确定监听PDCCH的时机,避免了过早监听PDCCH而导致电能资源浪费,达到省电的效果。另外,在UE配置DRX情况下,可以保证UE能够在网络侧调度时及时监听PDCCH,进而保证网络侧调度工作的正常进行。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LTEFDD系统的最小RRT示意图;图2为LTETDD系统的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复ACK/NACK机制下的数据接收方法流程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复ACK/NACK机制下的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重复ACK/NACK机制下的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往返时间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重复ACK/NACK机制下的数据接收方案,针对重复ACK/NACK产生的延时,对RRTtimer进行重新配置,从而使得UE能够对PDCCH进行合理监听。基于清楚起见,下面首先对下文中出现的技术术语或名词做简单介绍LTE,LongTermEvolution,即长期演进;TDD,TimeDivisionDuplexing,即时分双工;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艮卩频分双工;常规RRT,Round-TripTime,即常规往返时间,指的是在常规ACK/NACK反馈机制下,从网络侧发送某数据到接收到ACK/NACK反馈并能够再次进行数据传输的时间。例如,在LTEFDD系统中,该往返时间最小值可以等于下行数据传输时间Tl+UE处理下行数据的时间T2+UE发送反馈的时间T3+eNB处理反馈并组织重传数据的时间T4,如图1所示;重复反馈机制RRT,即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指的是在重复ACK/NACK反馈机制下,从网络侧发送某数据到接收到ACK/NACK反馈并能够再次进行数据传输的时间。DwPTS,DownlinkPilotTimeSlot,下行导频时隙;GP,GuardPeriod,保护时隙;UpPTS,UplinkPilotTimeSlot,上行导频时隙;MCS,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编码调制格式集合;DRX,DiscontinuousRec印tion,艮卩非连续接收。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重复ACK/NACK机制下的数据接收方法,该方法利用预6先配置的重复反馈机制RRTTimer进行数据接收。所述重复反馈机制RRTTimer被配置为常规RRT+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对应不同的系统,上述RRTTimer的具体配置也不同,下面以LTETDD系统和LTEFDD系统为例进行说明1、针对LTETDD系统LTETDD系统的帧结构如图2所示,每个无线帧由两个半帧(Half-frame)构成,每个半帧长度为5ms,由5个子帧(Subframe)组成,每个子帧长度为lms,在一个无线帧中子帧1和子帧6包含三个特殊时隙(DwPTS、GP和UpPTS),其他子帧均有两个正常时隙构成,每个正常时隙为0.5ms。LTETDD系统定义了7种上下行配置方式(标号分别为0_6)如表1所示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其中D表示下行,U表示上行,S表示包含特殊时隙的子帧。并且,LTETDD系统还规定了哪些下行子帧传输的数据在哪些上行子帧反馈,规定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其中TBD为ToBeDecide,即表示待确定字符。如表2所示,子帧2为上行子帧,其对应的下行子帧为从该子帧2之前的第8、7、6、4个子帧,意味着该子帧2前的第8、7、6、4个子帧(也即该子帧所在无线帧的前一个无线帧中的子帧4、5、6、8)的下行传输都在该子帧2进行反馈。在配置常规RRTTimer时,需要考虑下行数据发送时隙与发送反馈的上行时隙之间的间隔,即传输数据的下行子帧与当前用于对该数据进行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的间隔。假设下行数据传输时间为tl(一般固定为1ms),传输数据的下行子帧与当前用于对该数据进行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的间隔为t2,网络侧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延为t3,则常规RRTTimer=tl+t2+t3。本发明实施例在重复ACK/NACK反馈机制下,确定发送ACK/NACK反馈的重复次数,进而确定重复发送ACK/NACK反馈花费的时间。并以最后一次发送ACK/NACK反馈的时刻与首次发送ACK/NACK反馈的时刻的差值表示重复发送ACK/NACK反馈花费的时间。假设该最后一次发送ACK/NACK反馈的时刻与首次发送ACK/NACK反馈的时刻的差值为t4,则重复反馈机制RRTTimer=RRTTimer+t4,即重复反馈机制RRTTimer=tl+t2+t3+t4。发送ACK/NACK反馈的重复次数是由高层配置的,其数值可以是2、4、6或reserved(保留值)。例如当重复次数为4,并且第一次反馈在第3子帧,第二次反馈在第4子帧,第三反馈在第5子帧,第四次反馈在第6子帧时,重复反馈机制RRTTimer=常规RRT+6-3=常规RRT+3。2、针对LTEFDD系统LTEFDD系统中,下行数据传输时间一般固定为lms,UE处理下行数据的时间及eNB处理反馈并组织重传数据的时间均为3ms,而UE发送常规ACK/NACK反馈的时间固定为lms。因此,常规RRTTimer被配置为8m。考虑到重复ACK/NACK反馈的影响,重复反馈机制RRTTimer被配置为8ms+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对于LTEFDD系统还是LTETDD系统,重复ACK/NACK反馈中包含因为冲突而取消的反馈。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过程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31、UE接收来自网络侧的下行数据,并进行计时。步骤S32、判断计时是否到达重复反馈机制RRTTimer,若是,进入步骤S33;否则,返回步骤S32;步骤S33-步骤S34、监听PDCCH,并判断是否存在有针对本UE的下行控制命令,若是,则进入步骤S35,否则,返回步骤S333;步骤S35、获取该下行控制命令,并依据该下行控制命令接收下行数据。获取下行控制命令后,根据该下行控制命令中的频率资源位置和MCS等信息解调eNB发送的下行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充分考虑了重复ACK/NACK反馈导致的时延,对RTTtimer进行了重新配置,从而使得UE能够确定监听PDCCH的时机,避免了过早监听PDCCH而导致电能资源浪费,达到省电的目的。另夕卜,在UE配置DRX情况下,可以使得UE能够在网络侧调度时,及时监听PDCCH,保证网络侧调度工作的正常进行。需要说明的是,配置所述RTTtimer的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针对上述重复ACK/NACK机制下的数据接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同时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该方法的装置,该装置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数据接收单元41、计时器42(即RTTtimer)、监听单元43和控制单元44;其中数据接收单元41,用于接收下行数据。计时器42,用于在所述数据接收单元接收下行数据时,进行计时。监听单元43,用于在所述计时器计时达到预先配置的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时,监听下行物理量控制信道。所述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等于常规往返时间加上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控制单元44,用于依据所述下行物理控制信道承载的控制信令指示数据接收单元41接收后续下行数据。可以看出,所述往返时间考虑了重复ACK/NACK反馈的时延,使得UE能够合理监听PDCCH。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的结构,该装置包括数据接收单元51、计时器52、监听单元53、控制单元54和计时器配置单元55;其中数据接收单元51、计时器52、监听单元53和控制单元54的功能,与数据接收单元41、计时器42(即RTTtimer)、监听单元43和控制单元44的功能基本相同;计时器配置单元55用于对计时器52进行配置,具体方式如下确定需要发送ACK/NACK的重复次数,计算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将该差值与常规往返时间的和配置为计时器52的最大计时值。该最大计时值即等于往返时间,于是,当计时器52计时到达最大计时值时,监听单元53开始监听PDCCH。需要说明的是,包含上述装置的用户设备也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上述实施例公开装置可以适用于LTETDD系统和LTEFDD系统,在LTEFDD系统中,常规往返时间=下行数据传输时间+UE处理下行数据的时间+eNB处理反馈并组织重传数据的时间+UE发送常规ACK/NACK反馈的时间=8ms,因此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等于8ms+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而在LTETDD系统中,UE处理下行数据的时间可由传输数据的下行子帧与当前用于对该数据进行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的间隔表示,因此,常规往返时间等于下行数据传输时间+传输数据的下行子帧与当前用于对该数据进行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的间隔+网络侧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延,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所述常规往返时间+最后一次反馈八0(/脆0(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配置往返时间的装置,其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确定单元61、第一计算单元62、第二计算单元63和配置单元64;其中确定单元61,用于确定需要发送ACK/NACK的重复次数,可以根据高层的配置消息确定;第一计算单元62,用于计算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第二计算单元63,用于计算该差值与常规往返时间的和;配置单元64,用于将第二计算单元63的计算结果作为往返时间。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的结构如图7所示,包括eNB71和UE72,其中UE包括重复ACK/NACK机制下的数据接收装置721,数据接收装置721用于接收下行数据,并进行计时,在达到预先配置的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时,监听下行物理量控制信道;所述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等于常规往返时间加上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然后,依据所述下行物理控制信道承载的控制信令接收后续下行数据。数据接收装置721的结构可以与图4、图5所示装置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UE根据预先确定的往返时间确定何时监听PDCCH,而所述往返时间的确定充分考虑了重复ACK/NACK反馈带来的影响,从而使得UE监听PDCCH的时机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为合理,避免过早监听PDCCH导致电能资源的浪费。另外,当UE配置有DRX时,还可以使UE能够在网络侧调度时,及时监听PDCCH,保证网络侧调度工作的正常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的工艺和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来表示信息、消息和信号。例如,上述说明中提到过的消息、信息都可以表示为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性粒子、光场或以上任意组合。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0M、电可擦除可编程R0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0M、或
技术领域
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权利要求一种重复ACK/NACK机制下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下行数据,并进行计时;在计时达到预设的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时,监听下行物理控制信道;所述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等于常规往返时间加上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依据所述下行物理控制信道承载的控制信令接收后续下行数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ACK/NACK包括因冲突而取消的ACK/NACK。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配置所述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确定需要发送ACK/NACK的重复次数;计算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将所述差值与常规往返时间的和确定为所述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4.一种配置重复ACK/NACK机制下的往返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需要发送ACK/NACK的重复次数;计算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将所述差值与常规往返时间的和确定为所述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5.—种重复ACK/NACK机制下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下行数据;计时器,用于在所述数据接收单元接收下行数据时,进行计时;监听单元,用于在所述计时器计时达到预设的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时,监听下行物理控制信道;所述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等于常规往返时间加上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控制单元,用于依据所述下行物理控制信道承载的控制信令指示所述数据接收单元接收后续下行数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时器配置单元,用于确定需要发送ACK/NACK的重复次数,计算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将该差值与常规往返时间的和配置为计时器的最大计时值。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ACK/NACK包括因冲突而取消的ACK/NACK。8.—种配置重复ACK/NACK机制下的往返时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需要发送ACK/NACK的重复次数;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该差值与常规往返时间的和;配置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计算单元的计算结果确定为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9.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用于接收下行数据,并进行计时;在计时达到预设的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时,监听下行物理控制信道;并依据所述下行物理控制信道承载的控制信令接收后续下行数据;所述往返时间等于常规往返时间加上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为长期演进时分双工LTETDD系统或长期演进频分双工LTEFDD系统。全文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重复ACK/NACK机制下的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下行数据,并进行计时;在计时达到预先配置的重复反馈机制往返时间时,监听下行物理控制信道;依据所述下行物理控制信道承载的控制信令接收后续下行数据;所重复反馈机制述往返时间等于常规往返时间加上最后一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与首次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差值。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配置重复ACK/NACK机制下往返时间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本发明实施例考虑了重复ACK/NACK反馈导致的时延,对RTTtimer进行重新配置,使得UE能够确定监听PDCCH的时机,避免过早监听PDCCH而浪费电能资源。文档编号H04L1/18GK101777972SQ20091007661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申请日期2009年1月9日优先权日2009年1月9日发明者杨晓东,谌丽申请人: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