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1107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当其处于垂直位置时,此设备能 够以单页纸的形式读取文件,并可通过简单操作置于适当位置,以便 以书的形式读取文件。
背景技术
存在有公知的多功能设备,其具有扫描仪功能,并可在该设备大 体上垂直竖立的垂直位置与该设备大体上水平放置的水平位置之间, 按需要变换位置,因而能够节省空间。例如,JP-A-2003-115963 (特 别是
段和图3)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设备,其具有一个作为基座的 盒状的打印机部分及一个置于打印机部分之上竖立于倾斜位置的扫描 仪部分。
当文件以单页的形式(以下称之为"页文件")由此多功能设备读 取时,页文件沿处于垂直位置的扫描仪部分输送。另一方面,当文件 以书的形式(以下称之为"书文件")读取时,此多功能设备整体平放 以便将扫描仪部分置于水平位置,即,扫描仪部分向下、大体上水平地、沿此多功能设备的放置表面(以下称之为"放置表面")延展,并 且将书文件置于扫描仪部分上进行扫描。
上述出版物公开的技术具有操作非常麻烦的缺点,当需读取书文 件时,需将多功能设备整体平放以使扫描仪部分置于水平位置而与放 置表面平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进行开发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当其处于垂直位置时,此图像处理设备能够以单 页纸(或"页文件")的形式读取文件,并可通过简单操作置于适当位 置,以便以书(或"书文件")的形式读取文件。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其包括 图像读取部分,其具有含有读取表面的盒状的第一壳体,及配置 于第一壳体内可沿读取表面位移的扫描装置,图像读取部分通过文件 与扫描装置相对于彼此的位移读取文件的第一图像; 图像记录部分,其包括 容纳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供给装置; 输送由记录介质供给装置送出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机构; 在输送机构输送的记录介质上记录第二图像的记录装置;以及 至少包括有输送机构和记录装置的第二壳体; 此设备置于放置表面上,处于大致的垂直位置;而且 通过相对于所述图像记录部分转动所述图像读取部分,图像读取 部分可相对于图像记录部分在垂直位置与水平位置之间变换位置,在 垂直位置时,执行文件图像的读取时,读取表面与图像记录部分相对, 在水平位置时,执行文件图像的读取时,上面放置文件的读取表面面 向上。
在本发明中,图像读取部分的"垂直位置"不一定指其精确的垂 直位置,而可以是大致垂直的位置,S卩,当图像读取部分处于其垂直 位置时,图像读取部分可相对于与图像读取表面相对的图像记录部分 的表面倾斜。类似地,图像读取部分的"水平位置"不一定指精确的 水平位置,而可以是大致水平的位置,即,当图像读取部分处于其水 平位置时,图像读取部分可不与放置表面精确地平行。根据此图像处理设备,图像读取部分可在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之 间相对于图像记录部分移动,在水平位置图像读取部分可读取书文件 及页文件,在垂直位置图像读取部分可读取页文件而不能读取书文件。 当图像读取部分处于水平位置时,图像读取部分的读取表面向上。当 需读取书文件时,图像读取部分置于水平位置且将书放在读取表面上, 构成书文件的书的一个表面或至少一页面对读取表面。也就是,与常 规设备不同,无需将整个多功能设备放倒,因此简化了读取书文件时 所需的操作。另一方面,当需读取页文件时,图像读取部分置于垂直 位置,籍此多功能设备占据相对小的空间,因而使在读取页文件时能 够节省空间。
在此设备中,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可为同一图像,或不为同一图 像。也就是,可由图像读取部分读取图像以便由图像记录部分进行记 录,但是,图像记录部分可基于并非图像读取部分读取的图像数据记 录图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及其他目标、特征、优势及技术与 工业上的重要性,应结合附图参考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 描述,其中
图1A和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的透
视图,其中图1A显示了扫描仪部分及盖部件相对于设备的打印机部分 的壳体关闭的状态,而图1B显示了扫描仪部分及盖部件相对于打印机 部分的壳体开启的状态;
图2A和图2B是多功能设备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其中图2A显 示了扫描仪部分关闭的状态,而图2B显示了扫描仪部分开启的状态;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的示意性的横 剖视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的示意性的横 剖视图5A、 5B和5C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的 示意性的横剖视图,其按时间序列示出文件排出机构如何输送页文件;图6A、 6B和6C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的 示意性的横剖视图,其按时间序列示出文件排出机构如何输送页文件, 而图6D是文件排出机构的第四文件排出辊的放大横剖视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的示意性的横 剖视图,其处于扫描仪部分开启的状态;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的示意性的横 剖视图,其处于扫描仪部分开启的状态;
图9A和图9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的透 视图,其中图9A显示了扫描仪部分及盖部件相对于多功能设备的扫描 仪部分的壳体均关闭的状态,而图9B显示了扫描仪部分及盖部件均开 启的状态;
图IOA和图IOB是多功能设备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其中图10A 显示了扫描仪部分关闭的状态,而图10B显示了扫描仪部分开启的状 态;
图11是显示扫描仪部分与壳体分离的状态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 图12放大显示了扫描仪部分与打印机部分之间的连接结构; 图13是将多功能设备放倒时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 图14是根据第九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的外透视图; 图15是多功能设备的内部结构的垂直横剖视图; 图16是显示多功能设备的压板单元与记录单元相互分离的状态的 透视图17是显示由记录单元进行图像记录的状态的垂直横剖视图18是根据第十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的垂直横剖视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的外透视
图20是多功能设备的内部结构的垂直横剖视图; 图21是多功能设备的垂直横剖视图,其处于设备的扫描仪部分倾 斜的状态;
图22是挡块及其附近的放大横剖视图23是设备的横剖视图,其处于扫描仪部分开启的状态;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的横剖视图2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的外部透视
图26是多功能设备的内部结构的横剖视图27是设备的横剖视图,其处于扫描仪部分开启的状态;
图2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的外透视
图29是多功能设备的内部结构的垂直横剖视图; 图30是多功能设备的控制部分的原理框图31是图解显示如何由记录介质盛放装置输送记录介质K的原理
图32是图解显示如何输送记录介质K的另一原理图; 图33是图解显示由记录介质入口手动插入的记录介质K如何进行 输送的原理图34是图解显示手动插入的记录介质K如何进行输送的另一原理
图35是图解显示手动插入的记录介质K如何进行输送的另一原理
图36是图解显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 中,如何由记录介质盛放装置输送记录介质K的原理图37是图解显示如何输送记录介质K的另一原理图38是图解显示在多功能设备中,通过记录介质入口手动插入的 记录介质K如何进行输送的原理图39是图解显示手动插入的记录介质K如何进行输送的另一原理
图4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的外透视
图41是多功能设备的内部结构的横剖视图42-46图解显示了在多功能设备中,记录介质如何沿一条通道进 行输送;
图47是多功能设备的控制部分的原理框图;图48是多功能设备的垂直横剖视图,其中盖部件处于关闭的状态;
图49是多功能设备的垂直横剖视图,在设备运输时盖部件处于夹 紧的状态;
图50是显示盖部件处于图49的状态的放大横剖视图51是根据第十七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的外部透视图52是多功能设备的内部结构的垂直横剖视图5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的左侧视
图54是包括配置于多功能设备的安装空间内的电动部件的控制部 分的框图55是多功能设备的介质装载部分的垂直横剖视图; 图56是由左侧观察的根据第十九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的外部 视图57是在多功能设备中由墨盒至打印头的油墨供给通道的原理框 图;及
图58是多功能设备的主视图,示出了介质装载部分、墨盒座部分、 打印头、及其他等的布置。
具体实施例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目前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 首先,将参照图1A、 1B、 2A及2B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给 出的多功能设备进行描述。
在图1A和1B中,附图标记l、 2、 3和5分别表示根据第一实施 例的多功能设备,及设备的打印机部分、扫描仪部分、和盖部件。图 1A显示了扫描仪部分3及盖部件5相对于打印机部分2的壳体2a关 闭的多功能设备1的状态,而图1B显示了扫描仪部分3及盖部件5相 对于壳体2a开启的状态。图1A的状态对应于扫描仪部分3的垂直位 置,其中多功能设备1可读取页文件而不能读取书文件,而图1B的状 态对应于扫描仪部分3的水平位置,其中多功能设备1可读取书文件 及页文件。
需注意在本发明中,扫描仪部分的"垂直位置"既可指扫描仪部分的精确的垂直位置,也可指大致的垂直位置,类似地,扫描仪部分 的"水平位置"既可指其精确的水平位置,也可指大致的水平位置。
然而,在此实施例中,当扫描仪部分3置于其垂直位置时,扫描仪部 分3精确地垂直竖立,而当扫描仪部分3置于其水平位置时,扫描仪 部分3不是精确地水平,而是相对于一个精确地平行于放置表面的平 面向下倾斜,如图2B所示。
艮P,当扫描仪部分3置于垂直位置时,多功能设备l具有扫描仪 功能,能够读取页文件,即为一页纸或其他适当材料的形式的文件, 其也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变换为一种姿势或位置以读取书文件,即为书 的一个表面或至少一页的形式的文件。多功能设备1主要由打印机部 分2和扫描仪部分3构成,其中打印机部分2大体上垂直竖立于一个 平面(将称之为"放置表面")上,扫描仪部分3由打印机部分2的壳 体2a提供枢轴支撑,可相对于壳体2a开启/关闭,或靠近和远离壳体 2a。
壳体2a大体上为具有六面的长方体,其中具有最小面积的一面为 其底面,且壳体2a包括有记录装置,用于记录记录介质上的信息、图 像或其他。如图1B所示,在六个表面中,侧面具有最大面积,且在最 大的侧面形成有凹陷2b,具有足够的尺寸能够在其中容纳扫描仪部分 3。
因此,壳体2a在放置表面占有的面积得以最小化,使得占用相对 小的面积即可将多功能设备1放置在放置表面上。此外,在扫描仪部 分3相对于壳体2a关闭的状态,扫描仪部分3收进壳体2a的凹陷2b 中,因而使多功能设备1形成为一体。这使得多功能设备1的运输更 加便利。
扫描仪部分3读取文件的图像,且具有拥有相当厚度的平面形状。 扫描仪部分3包括以光学方式读取文件图像的读取装置6,且在扫描仪 部分3相对于壳体2a关闭时面对壳体2a的一侧,g卩,当扫描仪部分3 相对于壳体2a开启时面向上的一侧,具有透明的玻璃板4。
扫描仪部分3由壳体2a支撑的轴50提供枢轴支撑。更具体地, 扫描仪部分3在其位于玻璃板4下侧的部分处由壳体2a进行支撑,并 处于凹陷2b中的一个适当位置,以便当扫描仪部分3相对于壳体2a关闭时,在玻璃板4与凹陷2b面对玻璃板4的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8 (图2A和2B中示出)。凹陷2b面对玻璃板4的表面构成了文件支持 面2c。
在扫描仪部分3相对于壳体2a关闭的状态下,页文件通过文件入 口 10 (随后描述)提供给间隙8,接着页文件由扫描仪部分3进行扫 描。另一方面,在扫描仪部分3相对于壳体2a开启的状态下,玻璃板 4的外表面面向上,书文件放置在玻璃板4的表面之上由扫描仪部分3 进行扫描。
因此,多功能设备1的构造使得当扫描仪部分3关闭时,通过将 页文件面对玻璃板4送入而进行读取,而当扫描仪部分3开启时,通 过将书文件放置在面向上的玻璃板4上而进行读取。
这样,当打印机部分2与扫描仪部分3大体上保持垂直竖立时, 可读取页文件。另一方面,当需读取书文件时,只将扫描仪部分3放 倒在放置表面上而打印机部分2仍保持竖立在放置表面上,且书文件 放置在平躺的扫描仪部分3上。因此,通过简单的操作即能够实现书 文件的读取,而不同于常规设备,其中需将整个多功能设备放倒在放 置表面上。
与其中多功能设备处于倾斜位置的常规的布置相比,此布置的优 势在于大体上垂直竖立的多功能设备所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小。
将对多功能设备1的构造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在由前侧向上倾斜的壳体2a的上表面,布置有文件入口 10、记录 介质出口12、各种操作元件14、 16、 18和20、以及液晶显示面板22, 从前侧按此次序布置。
文件入口10是一个开口,当需读取页文件时,页文件通过其提供 给间隙8。文件入口 10为间隙8的开口端,且呈缝隙的形式将间隙8 与设备1的外部空间相连通。当将页文件通过文件入口 IO插入时,页 文件自由地落入间隙8中。
记录介质出口 12是一个开口,记录有图像(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由 扫描仪部分3读取的图像)的记录介质通过其排出到设备1的外部, 且其呈缝隙状。在壳体2a中安装有托盘形式的记录介质盛放装置13, 其内盛装有一张或多张记录介质。每张记录介质由记录介质输送机构 输送并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2排出。操作元件包括了为按钮式开关的各种开关14、 16、 18和20,艮P, 起动开关14、十数字键盘16、复印模式开关18、及传真模式开关20, 在从前侧观察时从右到左按此次序布置。当操作员按下这些开关14、 16、 18和20中的一个时,即执行相应于该开关的处理。
当起动开关14按下时,多功能设备l即以当前选定的模式(即复 印模式或传真模式)启动。十数字键盘16包括分别分配给数字0至9 的十个开关。通过十数字键盘可输入传真号码、操作员期望获得的拷 贝的份数、及其他等。按下复印模式开关18可选择复印模式,将图像 记录在记录介质上,而按下传真模式开关20可选择传真模式,将代表 图像的图像数据传送至指定的传真号码。
液晶显示面板22显示开关14、 16、 18和20的操作细节、多功能 设备l的运行状态、及其他信息等,且由通用的LCD (液晶显示器) 构成。
在壳体2a的上表面连接有盖部件5,以使盖部件5被枢轴支撑, 并可相对于壳体2a的上表面开启/关闭。盖部件5包括杆状的手柄部分 5a,当盖部件5处于关闭状态时其覆盖文件入口 10,以及两根连接部 分5b,分别由手柄部分5a纵向相对的两端直线延伸以便分别在壳体 2a的端部与其相连接,以使盖部件5如上所述可相对于壳体2a枢轴。 记录介质出口 12、各种操作元件14、 16、 18和20、及液晶显示面板 22不受盖部件5覆盖。因此,在俯视图中盖部件5大致具有U形的形 状。
当盖部件5关闭时,文件入口 10为手柄部分5a所覆盖,防止异 物如灰尘和污物通过文件入口 IO侵入多功能设备I内。因此,防止了 否则可能由异物的入侵导致的多功能设备1的故障。由于操作元件14、 16、 18和20露在外面,而且即使当盖部件5关闭或折叠起来时也不会 被盖部件5覆盖,因此当用户欲操纵操作元件14、 16、 18和20时, 不需要麻烦地打开盖部件5。因此,接收到的传真数据可在任何时候容
易地输出到记录介质上。
当盖部件5相对于壳体2a开启时,抓紧手柄部分5a,用户即可提 起并移动多功能设备l。即,盖部件5也起手柄的作用。
在壳体2a的一个侧面,即其正面,形成有位于凹陷2b下方的文 件出口24,及安装于文件出口24的下方的支架26。由文件入口 IO提供的页文件通过文件出口 24由安装在壳体2a内
的文件排出机构排出到外部。
支架26支撑壳体2a,且在壳体2a的后表面安装有另一支架26。 支架26可收回至壳体2a内。
因此,多功能设备1可稳定地放置在放置表面上,而当支架26收 回至壳体2a内时可变得紧凑。当后面的支架26收回至壳体2a内时, 多功能设备1的后表面平直,因此可将多功能设备1以后表面与墙面 等相接触地放置。
接着参考多功能设备1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2A和2B,将对多功 能设备l的内部结构进行描述。
图2A显示了扫描仪部分3关闭的状态,而图2B显示了扫描仪部 分3开启的状态。在图2A至8中,为了简单起见,将盖部件5省略。
首先,将对壳体2a的内部结构进行描述。在壳体2a中,作为记 录装置的打印头30安装于下部。在壳体2a中打印头30的上方,除其 它部件外,配置有安装空间32,其中安装有各种部件;记录介质盛 放装置13,如图2A和2B所示,位于安装空间32的右手侧;平的导 向板34,其配置于与记录介质盛放装置13相对的安装空间32的一侧, 且由壳体2a的顶板垂直向下延伸;以及第一文件排出辊36,其配置于 对应导向板34下部的位置,且部分地由文件支持面2c伸出,以便当 扫描仪部分3如图2A所示关闭时,第一文件排出辊36与玻璃板4相 接触。
打印头30通过将墨滴喷射到记录介质K上,对由扫描仪部分3读 取的文件图像或由其他方式获得数据的图像进行记录。打印头30具有 喷嘴面30a,其上形成有喷射墨滴的喷嘴,形成喷嘴的宽度不小于在记 录介质K上记录图像的宽度。打印头30以喷嘴面30a面朝下进行配置。 即,当记录介质K经过打印头30的下部时在记录介质K上进行记录。
通过将打印头30安装于壳体2a的下部,多功能设备1的重心位 于下部位置。因此,多功能设备l置于放置表面上的稳定性得以增强, 从而改善了设备1所记录的图像质量。
在安装空间32中,配置有储存供给打印头30的油墨的墨盒,实 现CPU、 RAM、及ROM的基板,及其它等。在图2至8中,只是用 方块表示安装空间32,而将其中安装部件的详细说明予以省略。记录介质盛放装置13容纳有记录介质或媒介,并可插入壳体2a 及由其中抽出。当盛装在记录介质盛放装置13中时,记录介质处于垂 直位置,其表面大体上与放置表面相垂直。通过将记录介质盛放装置 13配置于壳体2a中,与将记录介质盛放装置13连接于多功能设备1 的外表面的情况相比,多功能设备1的外形得以简化,因此使得多功 能设备l的运输更加便利。
导向板34构成记录介质输送机构的一部分,其中记录介质输送机 构将由记录介质盛放装置13提供的记录介质经由记录介质出口 12排 出到设备1的外部。导向板34为向上输送并去往记录介质出口 12的 记录介质提供支撑。
除导向板34外,记录介质输送机构还包括靠近记录介质盛放装置 13配置的捡拾辊40,配置于打印头30的下部并位于打印头30相对两 侧的两对第一记录介质排出辊42、 44,以及靠近导向板34配置的两根 第二记录介质排出辊46。
捡拾辊40将记录介质盛放装置13中最上面或最靠近的一页记录 介质与其他记录介质分离,并将拾取的记录介质向下且朝向打印头30 输送。两对第一记录介质排出辊42、 44为进一步输送由捡拾辊40从 上面传送的记录介质K的辊子,以便记录介质K如图2A和2B中从右 到左经过打印头30的下部,然后向上运动。因此,记录介质K实现U 形转弯。两根第二记录介质排出辊46是通过在每根辊子46与导向板 34之间夹紧记录介质K而将记录介质K输送到记录介质出口 12的辊 子。
尽管未示出,记录介质输送机构还包括其他部件,其中包括配置 于捡拾辊40与第一记录介质排出辊对42之间的导向装置,以便引导 从捡拾辊40向下输送到第一记录介质排出辊对42的记录介质,以及 将从第一记录介质排出辊对44向左输送的记录介质引导到第二记录介 质排出辊46的另一导向装置。
使用记录介质输送机构,盛装在记录介质盛放装置13中的记录介 质K在壳体2a中沿一条大体上为U形的通道经过打印头30进行输送, 并最终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2排出到多功能设备1的外部,如图2A中 的箭头A所示。
这样,页文件送入并由扫描仪部分3进行读取的方向与记录介质从壳体2a排出的方向平行且相反,换言之,页文件的排出与记录介质 的提供均在设备的同一侧进行,因此,可用性得以提高。
第一文件排出辊36构成了文件排出机构的一部分,其在扫描仪部 分3如图2A所示相对于壳体2a关闭的状态下,当页文件G通过文件 入口 IO提供或送入时运行。
第一文件排出辊36部分地由文件支持面2c伸出,并与相对于且 靠近于第一文件排出辊36的玻璃板4相接触。第一文件排出辊36在 垂直方向的位置以远离文件入口 IO—定的距离进行设置,该距离不小 于所有扫描仪部分3可读取的页文件中具有最大的垂直尺寸的页文件 的长度或垂直尺寸。第一文件排出辊36可沿两个相反方向旋转。
艮P,通过在第一文件排出辊36与玻璃板4之间压紧页文件G,第 一文件排出辊36将通过文件入口 IO提供的页文件G夹住,并通过文 件出口24将页文件G排出。
由于间隙8由文件入口 IO直线地向下延伸,通过文件入口 10送 入的页文件G自由地落下以便由此时在图2A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 第一文件排出辊36接住。页文件G的下端因而由第一文件排出辊36 校正。
第一文件排出辊36的旋转随即反向,即,第一文件排出辊36在 图2A中沿反时针方向旋转,以向下输送第一文件排出辊36夹住的页 文件G。
除第一文件排出辊36夕卜,文件排出机构还包括配置于文件出口 24 的内侧或后侧的第二文件排出辊48,及一个大致呈L形的导向装置(未 示出),该导向装置引导经过第一文件排出辊36的页文件通往第二文 件排出辊48。因此,由第一文件排出辊36向下输送的文件沿大致呈L 形的导向装置弯曲而通向前侧,并由第二文件排出辊48通过文件出口 24排出。
艮P,通过文件入口 IO提供的页文件G由文件排出机构沿大致呈L 形的通道进行输送,如图2A中的箭头B所示,并通过文件出口24排 出。
以下将对扫描仪部分3的内部结构进行描述。如上所述,扫描仪 部分3包括有以光学方式读取文件图像的读取装置6。读取装置6以光学方式读取文件图像。即,读取装置6透过玻璃板4发射光线到文件 上,且接收由文件反射的光线,并将接收到的光线转变为电信号。读取装置6能够沿玻璃板4的纵向作往复运动。更具体地,在玻 璃板4纵向相对的两端配置有一对滑轮(未示出),其上环绕有一根环 形带(未示出),读取装置6与环形带相连接沿纵向作往复运动。因此,在扫描仪部分3如图2A所示相对于壳体2a关闭的状态下, 当页文件G通过文件入口 10送入时,读取装置6固定在一个预定位置, 且在页文件G由文件排出机构输送经过读取装置6时对页文件G的图 像进行读取。另一方面,在扫描仪部分3如图2B所示相对于打印机部分2开启 的状态下,当书文件B置于玻璃板4上时,读取装置6通过按箭头S 指示的方向沿玻璃板4的表面移动,从而对书文件B的图像进行读取。以下将对扫描仪部分3与打印机部分2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描述。 当扫描仪部分3处于垂直位置时,扫描仪部分3在玻璃板4下方的一 个部分处,由安装在壳体2a的凹陷2b内的轴804或围绕其的枢轴支 承802提供枢轴支撑(以下将详细描述)。因此,扫描仪部分3能够绕旋转轴或轴804转向放置表面。当需 要使用扫描仪部分3读取书文件B的图像时,操作员抓住扫描仪部分 3的上端部将扫描仪部分3绕轴804转向放置表面,将扫描仪部分3 置于水平位置。由于扫描仪部分3处于此水平位置,玻璃板4面向上, 使操作员能够将书文件B置于玻璃板4上,由扫描仪部分3对书文件 B的图像进行读取。在处于水平位置的扫描仪部分3与大体上垂直竖立的壳体2a之间 形成约70至120度的角,优选地为80至110度,使得从设备1的上 面看到的投影面积较大。现在将参考图3的多功能设备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对根据本发 明的第二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进行描述。需注意到,在以下有关本发明的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其他实施例 的描述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对应的部件和零件将由在第一实施例中 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且对其描述予以省略。在图3中,附图标记200总体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的不同之处在于由打印头30喷 射墨滴的方向。即,尽管多功能设备l的打印头30的配置使得墨滴向 下喷射,而根据第二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200的打印头230的配 置使得墨滴侧向喷射,即,在图3中向左侧喷射。更具体地,打印头230配置在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打印头30相同的 位置,但是打印头230的喷嘴面230a面向侧面或在图3中面向左侧。 因此,墨滴朝着向上向记录介质出口 12运动的记录介质K喷射。在第一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中,已附着有墨滴的记录介质K之 后弯曲大约90度,因此附着在记录介质K上仍然潮湿的墨滴可能产生 流动或以其它方式受弯曲的影响,导致记录图像的质量降低。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200中,己附着有墨滴的 记录介质K直线向上输送而不发生弯曲。因此,由附着墨滴后的记录 介质K的弯曲导致的图像质量的降低得以预防。喷嘴面230a由在图3 中以剖面线显示的喷嘴形成部的一个表面构成,并固定在打印头230 上。由于打印头230与喷嘴形成部的组件在墨滴的喷射方向上的尺寸 小于其宽度方向的尺寸(即在图3中的垂直尺寸),因此打印头230与 喷嘴形成部的组合件的配置方向有利于减小壳体2a的厚度。现在将参考图4,多功能设备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对根据本发明 的第三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进行描述。在图4中,附图标记300总的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其 与第一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的不同之处在于由记录介质输送机构输 送记录介质的通道。即,在多功能设备1中,记录介质在沿大致呈U 形的通道进行输送后排出,而在此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300中,记录 介质在沿大致呈L形的通道进行输送后排出。因此,在第三实施例中,对应多功能设备1的记录介质出口 12的 记录介质出口 312开口于壳体的一个侧面,即前面,并位于文件出口 24的下方的一个位置。因此,由捡拾辊40向下输送的记录介质K沿导向板(未示出)向 其上开有记录介质出口 312的前面弯曲,通过两对第一记录介质排出 辊42、 44在打印头30的下部进行输送,并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312排 出。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大致呈U形的通道相比,大致呈L形的通 道的长度较短,使排出记录介质所用的时间得以縮短。大致呈L形的 通道的优势还在于记录介质K和页文件G由同一侧面排出,从而提高 了可用性。以下将参考图5A、 5B和5C,对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给出的 多功能设备进行描述,图5A、 5B和5C是多功能设备的示意性的横剖 视图,按时间序列示出文件输送机构如何输送页文件。在图5A、 5B和5C中,附图标记400总体表示第四实施例的多功 能设备,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的不同之处在于由文件排出 机构输送页文件的通道。g卩,尽管在多功能设备l中,页文件G沿大 致呈L形的通道进行输送,而多功能设备400构造为以往复运动的方 式输送页文件G,即,通过文件入口 IO送入的页文件G之后又通过文 件入口 IO排出。多功能设备400包括第三文件排出辊402,作为文件排出机构的一 部分。第三文件排出辊402部分地由文件支持面2c伸出,以便在扫描 仪部分3相对于打印机部分2的壳体2a关闭时,与玻璃板4相接触。 第三文件排出辊以一定的距离远离文件入口 10,该距离小于所有扫描 仪部分3可读取的页文件中具有最小长度的页文件的长度或垂直尺寸, 以便具有最小长度的页文件可恰当地进行输送和排出。第三文件排出 辊402可沿两个相反方向旋转。当页文件G如图5A所示通过文件入口 IO送入时,页文件G首先 由此时在图5A、 5B和5C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第三文件排出辊402 接住,其因而将文件G的下端调正。由于第三文件排出辊402以小于具有最小长度的页文件的长度的 距离远离文件入口 10,送入的页文件G的上端部位于多功能设备400 的外部。接着,如图5B所示,第三文件排出辊402的旋转反向,即,第三 文件排出辊402沿反时针方向旋转,以便向下拉入页文件G,读取装 置6沿箭头S指示的方向移动,对页文件G的图像进行读取。此后,第三文件排出辊402的旋转反向,g卩,第三文件排出辊402 又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页文件G的上端部由文件入口 IO伸出,如5C所示的状态。操作员将由多功能设备400的文件入口 IO伸出的 页文件G抽出。如上所述,在第四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400中,送入页文件G的 文件入口 IO还起到了排出页文件G的文件出口的作用,因而,与页文 件G沿大致呈L形的通道进行输送的布置相比,简化了文件输送机构, 降低了设备成本,且提高了可用性。以下将参考图6A、 6B、 6C和6D,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给 出的多功能设备500进行描述,其中图6A、 6B和6C是多功能设备的 示意性的横剖视图,按时间序列示出文件排出机构如何输送页文件。 图6D是多功能设备的第四文件排出辊的放大横剖视图。在6A至6D中,附图标记500总体表示第五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 与第四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400相似,通过文件入口 IO送入的页文件 G以往复运动的方式传送并通过文件入口 IO返回排出。多功能设备500包括第四文件排出辊502,作为文件排出机构的一 部分。第四文件排出辊502位于第一文件排出辊36的上方。如图6D所示,第四文件排出辊502包括第一齿轮504、与第一 齿轮504相连接且能够摆动的臂506、连接于臂506的一端的第二齿轮 508、插入第二齿轮508与第一齿轮504之间的第三齿轮510、以及可 旋转地与第二齿轮508相连接的辊子512。当页文件G如图6A所示通过文件入口 IO送入时,由于第四文件 排出辊502从由文件入口 10延伸的间隙8中收回,从而不会妨碍页文 件G的自由下落,因此页文件G自由地落到第一文件排出辊36处。 因此,页文件G首先由第一文件排出辊36夹住。接着,读取装置6沿箭头S指示的方向移动,如图6B所示,以便 对页文件G的图像进行扫描。此后,如图6D所示,第一齿轮504开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与第 一齿轮504相连接的臂506向玻璃板4摆动,以便将页文件G压紧于 辊子512和玻璃板4之间。因此,第一齿轮504的转动通过第三齿轮 510传递给第二齿轮508,且辊子512随第二齿轮508的转动沿顺时针 方向旋转。因此,将页文件G向上推动且又通过文件入口 IO排出。如此构造的第五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500,就页面尺寸而言,与第四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400相比,可处理或扫描更宽范围的页文件G。以下将参考图7,对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进 行描述,其中图7是多功能设备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其处于扫描仪 部分开启的状态。在图7中,附图标记600总体表示多功能设备,其 包括配置于扫描仪部分3上的支撑602。支撑602用于支撑相对于放置表面开启的扫描仪部分3。对支撑 602的支撑使其可绕配置于扫描仪部分3的侧面上的支撑轴604转动, 且当扫描仪部分3开启并由支撑602进行支撑时,支撑602所具有的 长度使得玻璃板4水平。在此实施例中,当扫描仪部分3处于其开启 位置时,只要支撑602置于放置表面所在的平面内,扫描仪部分3就 精确地与放置表面平行。通过提供支撑602,当扫描仪部分3开启或放倒时,玻璃板4保持 与放置表面水平。因此,即使没有操作员将书文件B压在玻璃板4上, 书文件B仍可稳定地停留在玻璃板4上,因而提高了可用性。支撑602与放置表面接触的面积小于当未提供支撑602而将扫描 仪部分3直接放倒在放置表面上所接触的面积。因此,即使放置表面 不平滑时,玻璃板4也较少受到放置表面不平滑的影响,仍可保持与 放置表面水平。当扫描仪部分3关闭时,支撑602转向扫描仪部分3 并收进扫描仪部分3内。以下将参考图8,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进 行描述,其中图8是多功能设备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其处于扫描仪 部分开启的状态。在图8中,附图标记700总体表示多功能设备,其 中扫描仪部分可旋转地连接于打印机部分的壳体上,以便当扫描仪部 分开启时,背对玻璃板4的扫描仪部分的表面全部与放置表面接触。更具体地,在第一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l中,凹陷2b的下端面位 于壳体2a的底面上方一定距离处(或与壳体2a的底面间隔有一定距 离)。然而,在第七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700中,形成的凹陷2b延伸 到壳体2a的底面,扫描仪部分3在其下端部由在凹陷2b内紧靠放置 表面之上配置的轴804提供枢轴支撑。因此,当扫描仪部分3绕轴804转动而开启时,背对玻璃板4的 扫描仪部分3的表面全部与放置表面接触。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当扫描仪部分3处于开启位置时,扫描仪部分3精确地与放置表面平行。 此布置确保了在对置于玻璃板4上的书文件的图像进行读取时的稳定 性,即使书文件为词典或其他厚重的书籍时。以下将参考图9至13,对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 设备进行描述。图9A和图9B是多功能设备的透视图,其中图9A显 示了扫描仪部分及盖部件相对于壳体均关闭的状态,而图9B显示了扫 描仪部分及盖部件均开启的状态。在图9A和9B中,附图标记800表示第八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 其可在立式与卧式之间变换姿势,其中,在立式时,打印机部分2和 扫描仪部分3均大体上垂直竖立,如图9A和9B所示,而在卧式时, 打印机部分2躺倒且扫描仪部分3也躺倒在打印机部分上,如图13所 示。当多功能设备800处于立式时,扫描仪部分3可置于图9A所示的 精确的垂直位置,其可读取页文件而不能读取书文件,也可置于图9B 所示的大致水平位置(即,相对于于精确平行于放置表面的平面稍微 向下倾斜的位置),其既可读取书文件也可读取页文件。因此,当多功能设备800处于立式时,打印机部分2的壳体2a在 放置表面上占用的面积得以最小化,使多功能设备800在放置表面上 占用的面积得以减小。此外,在扫描仪部分3相对于壳体2a关闭的状 态,扫描仪部分3收进壳体2a的凹陷2b中,因而使多功能设备800 紧凑为一体。按照多功能设备800,无需将整个多功能设备800躺倒,而只需将 扫描仪部分3置于大致的水平位置而打印机部分2仍保持垂直竖立, 即可对书文件进行读取。因此,当要读取书文件时,所需的操作变得 相对简单。扫描仪部分3读取文件的图像,且具有拥有相当厚度的平面形状。 扫描仪部分3包括了以光学方式读取文件图像的读取装置6,且在多功 能设备800处于立式时,当扫描仪部分3相对于壳体2a开启时在其面 向上的一面具有透明的玻璃板4。 g卩,扫描仪部分3可分离地连接于配 置在壳体2a上的枢轴支承802,以便在多功能设备800处于立式时, 当扫描仪部分3相对于壳体2a关闭时,安装有透明玻璃板4的表面与 壳体2a相对。扫描仪部分3与打印机部分2之间的连接结构或其枢轴支承802将随后参考图11和12进行详细描述。连接于壳体2a的枢轴支承802可相对于壳体2a转动。因此,与 枢轴支承802相连接的扫描仪部分3,通过绕轴804或枢轴支承802 的转动,可在图IOA所示的精确的垂直位置与图IOB所示的大致的水 平位置之间变换。扫描仪部分3与枢轴支承802相连接以便当扫描仪部分3处于精 确的垂直位置时,在玻璃板4与凹陷2b面对玻璃板4的表面之间形成 有间隙8 (图IOA和10B中示出)。凹陷2b面对玻璃板4的表面构成 了文件支持面2c。当扫描仪部分3处于垂直位置且页文件通过文件入 口 10提供给间隙8时,扫描仪部分3对页文件的图像进行读取。另一 方面,当扫描仪部分3处于水平位置时,玻璃板4的主表面面向上, 书文件可放置在玻璃板4的主表面上由扫描仪部分3透过玻璃板4进 行读取。因此,多功能设备800的构造使得,当扫描仪部分3处于如图10A 所示的垂直位置时,可进行页文件的读取,而当扫描仪部分3处于如 图IOB所示的水平位置时,可进行书文件的读取。以下将对扫描仪部分3与打印机部分2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更具 体的描述。扫描仪部分3与之相连接的枢轴支承802由轴804提供支 撑以使枢轴支承802绕轴804的轴线旋转。当需要使用扫描仪部分3 读取书文件B的图像时,操作员抓住扫描仪部分3的上端部将扫描仪 部分3绕轴804转向放置表面,将扫描仪部分3的位置由垂直位置变 为水平位置。由于扫描仪部分3处于此水平位置,玻璃板4面向上, 使操作员能够将书文件B置于玻璃板4上,由扫描仪部分3,通过沿 图10B中的箭头S指示的方向移动读取装置6,对书文件B的图像进 行读取。以下将参考图11和12,对扫描仪部分与打印机部分2之间的连接 结构进行描述,其中图11是显示具有壳体2a的打印机部分2从扫描 仪部分3分离的状态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而图12是连接结构的放大 透视图。扫描仪部分3可以两种方位可分离地连接到壳体2a的枢轴支承 802上,即,如图10A和IOB所示的第一方位,其中安装有玻璃板4的表面与壳体2a相对,及如图11至13所示的第二方位,其中装有玻 璃板4的表面处于远离或背对壳体2a的一侧。如图12所示,枢轴支承802具有连接面802a,且扫描仪部分3具 有连接面3b。连接面802a与3b彼此相邻接触。在扫描仪部分3的连 接面3b上形成有连接器凸起806。在枢轴支承802的连接面802a上形 成有第一连接器凹陷808和第二连接器凹陷810,连接器凸起806与其 中任一相配合。连接器凸起806与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凹陷808、 810构成了具有36 针的埠界面(Centronics interface)连接器,用于机械连接扫描仪部分3 与枢轴支承802,并在其间建立电连接。即,扫描仪部分3读取的图像 数据,通过连接器凸起806与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凹陷808、 810中的任 一间的连接,由扫描仪部分3输出给打印机部分2。连接器凸起806的截面形状呈梯形,g卩,其平行于玻璃板4的外 表面的两边相互平行且长度不同。扫描仪部分3的连接面3b的纵向或 宽度尺寸为W,且连接面3b的最大厚度为T。连接器凸起806的中心 O以距离D远离扫描仪部分3的连接面3b的纵向中心线Ml,且在扫 描仪部分3的厚度方向以距离H远离形成有玻璃板4的扫描仪部分3 的外表面。当扫描仪部分3以玻璃板4相对于壳体2a的方位连接于壳体2a 或其枢轴支承802上时,g卩,当扫描仪部分3与打印机部分2彼此相 连以使多功能设备800处于如图IOA和IOB所示的立式时,连接器凸 起806与第一连接器凹陷808相配合。另一方面,当扫描仪部分3以玻璃板4面向外部空间且处于远离 或背对壳体2a的一侧的方位连接于壳体2a或其枢轴支承802上时, 即,当扫描仪部分3与打印机部分2彼此相连以使多功能设备800处 于如图11至13所示的卧式时,连接器凸起806与第二连接器凹陷810 相配合。因此,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凹陷808、 810形成大致呈梯形的截面形 状,与连接器凸起806的截面形状相似,并大于连接器凸起806的截 面形状。在与扫描仪部分3的连接面3a邻接的枢轴支承802的连接面 802a中,连接器凹陷808、 810的位置相对于连接面3b的中心线Ml成对称关系,并相对于中心线Ml与线M2的交点C成对称关系,其 中线M2平行于连接面3b的纵向边,且距形成有玻璃板4的扫描仪部 分3的外表面的距离为H。在此布置中,当使玻璃板4相对于壳体2a (即图IOA和IOB所示 的第一方位)将扫描仪部分3连接于枢轴支承802上时,连接器凸起 806不会错误地配合到第二连接器凹陷810中,从而防止了由于连接器 凸起806与第二连接器凹陷810之间的错误连接导致的电故障。类似地,当使玻璃板4处于背对或远离壳体2a的一侧,如图11 至13所示,将扫描仪部分3连接于枢轴支承802上时,连接器凸起806 不会错误地配合到第一连接器凹陷808中,从而防止了连接器凸起806 与第一连接器凹陷808之间的错误的电连接。这样,当使扫描仪部分的玻璃板4面对壳体2a而将扫描仪部分3 连接于枢轴支承802上时,连接器凸起806配合到第一连接器凹陷808 中。在多功能设备800处于此状态下,当希望使玻璃板4处于背对壳 体2a的一侧而将扫描仪部分3连接于枢轴支承802上时,首先将扫描 仪部分3从壳体2a上分离,连接器凸起806由第一连接器凹陷808中 拔出,接着将扫描仪部分3的方位翻转,这时连接器凸起806配合到 第二连接器凹陷810中。因此,通过简单的操作,扫描仪部分3可容 易地连接于枢轴支承802上或从其上分离。可对上述布置加以更改,使得在扫描仪部分3上形成的连接器元 件,即连接器凸起806,由连接器凹陷来代替,而在枢轴支承802上形 成的连接器元件,即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凹陷808、 810,由连接器凸起 代替。然而,在这样的更改中,在枢轴支承802上应形成有一个假的 连接器凹陷(dummy connector recess),在扫描仪部分3与枢轴支承802 相连接时,用以接收未接收连接器凸起的第一或第二连接器808、 810。 这使得扫描仪部分3的结构变得相对复杂。因此,优选是上述扫描仪 部分3中的连接器元件为凸起,而枢轴支承802中的连接器元件为凹 陷的布置。在与连接器凸起相邻的位置配置有一个开关的探测元件820a。在 连接器凸起806配合到第一连接器凹陷808中时,枢轴支承802上与 探测元件820a产生接触的位置配置有该开关的被探测元件820b艮P,开关由探测元件820a与被探测元件820b组成,用以探测连 接器凸起806与第一连接器凹陷808的配合。更具体地,当连接器凸 起806配合到第一连接器凹陷808中时,探测元件820a与被探测元件 820b彼此相互接触,指示此配合的探测信号通过接触的探测元件820a 与被探测元件820b之间的连接从扫描仪部分3传送到壳体2a中的 CPU。这样,便探测到连接器凸起806与第一连接器凹陷808相连接。连接器凸起806与第一连接器凹陷808相连接的状态对应于使玻 璃板4的朝向如图10A和10B所示相对于壳体2a,将扫描仪部分3连 接于枢轴支承802上的状态。因此,当多功能设备800处于此状态时, 包括第一文件排出辊36的文件排出机构被驱动,以便自动排出通过文 件入口 10送入并通过文件出口24排出的页文件。另一方面,当连接器凸起806配合到第二连接器凹陷810中时, 探测元件820a不接触被探测元件820b,因而文件排出机构不受驱动。 即,当使玻璃板4处于远离壳体2a的一侧将扫描仪部分3连接于壳体 2a上时(如图11至13所示),形成了连接器凸起806与第二连接器凹 陷810相连接的状态,且在此状态下,不从文件入口 IO送入文件,因 此文件排出机构的驱动被禁止。如图11所示,盖830可拆卸地连接到扫描仪部分3上。更具体地, 如图11所示,在扫描仪部分3的端部,形成有从配置有玻璃板4的扫 描仪部分3的外表面下陷的凹陷部分3c,在凹陷部分3c纵向的两个端 面中分别形成有配合孔3d。盖830是一个具有能够覆盖玻璃板4的尺寸的板状部件,如图11 所示。如图11所示,在盖830的端部的两个相对的侧端分别提供有薄 片832,且在每个薄片832上形成有向外凸起834。盖830的向外凸起834、 834配合在凹陷部分3c中形成的配合孔 3d内,以便能够相对于扫描仪部分3转动。因此,连接于扫描仪部分 3的盖830可绕由向外凸起834、 834提供的轴线转离或转向扫描仪部 分3的玻璃板4。下面将参考图13描述如何使用处于卧式的多功能设备800,其中 图13是多功能设备800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在此实施例中,谈及多 功能设备800的术语"卧式"是指一种状态,其中打印机部分2躺倒在放置表面上,且扫描仪部分3以卧式放置在打印机部分2上,其玻 璃板4处于背对或远离打印机部分2的壳体2a的一侧,即玻璃板4面 向上,如图13所示。也就是说,当需从扫描仪部分3与打印机部分2相连接且其玻璃 板4与打印机部分2相对的状态(如图IOA所示)形成卧式时,首先 将扫描仪部分3从枢轴支承802上分离,然后将扫描仪部分3与枢轴 支承802相连接,以使连接器凸起806与第二连接器凹陷810相连接, 这时玻璃板4处于背对壳体2a的一侧,且将多功能设备800整体躺倒 在放置表面上,使得壳体2a的后表面与放置表面直接接触。当多功能 设备800处于此卧式时,将盖830如上所述连接于扫描仪部分3上。 即,当多功能设备800处于立式且扫描仪部分3与打印机部分2相互 连接时,盖830从打印机部分2上拆除。这使得不需要在壳体2a上保 留容纳盖的空间。因此,在立式状态下,多功能设备800整体的厚度 相对较小。当多功能设备800处于卧式且要读取书文件或页文件时,转动盖 830以使玻璃板4露出,并将书文件或页文件置于玻璃板4上。随后将 盖830向下转动,以将书文件或页文件夹在盖830与玻璃板4之间。 在确认多功能设备800的运行方式设置为复印模式后,按下起动开关 14。于是,读取装置6沿箭头S的方向移动以读取书文件或页文件的 图像。在此多功能设备800处于卧式状态下,且连接器凸起806配合到 第二连接器凹陷810中时,由图12可见,开关的探测元件820a不与 被探测元件820b接触,且包括第一文件排出辊36的文件排出机构不 受驱动,因而防止了在其它情况下由文件排出机构的驱动产生的运行 噪音。因此,用户不会由于出现文件排出机构的不必要驱动产生的噪 音而担心可能发生故障。艮P,当多功能设备800处于卧式时,由于进行读取的书文件或页 文件由用户手工地放置和移开,因此省略了包括第一文件排出辊36的 文件排出机构的驱动。由于将文件夹在盖830与玻璃板4之间可进行书文件或页文件的 读取,与未使用盖830的情况相比,读取装置6发射的光线更少地散射,同时也防止了干扰光线入射到读取装置6上。因此,文件读取的 正确度和精确度得以提高。由读取装置6读取的图像数据通过连接器凸起806与第二连接器 凹陷810之间的连接输出到打印机部分2。然后,捡拾辊40将一页记 录介质与记录介质盛放装置13中的其他记录介质分离,并输送至通道 中。记录介质在弯曲时沿未示出的导向装置输送至与打印头30相对的 位置,打印头30于该处基于输出的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上执行图像记 录。随后记录介质在弯曲时沿导向装置(未示出)进行输送,并通过 记录介质出口 12排出。由于当多功能设备800处于卧式时,扫描仪部分3的方位设定使 得玻璃板4面向上以便书文件或页文件可置于玻璃板4上,因此当处 于立式和卧式时,多功能设备800均能够读取书文件和页文件。需注 意到当多功能设备800处于卧式时,扫描仪部分3躺倒在平躺的打印 机部分2上,因而扫描仪部分3和打印机部分2不用在放置表面上分 别占用面积,换言之,设备800只占用了大体上相应于打印机部分2 的壳体2a的后表面的面积。因此,只需相对较小的面积即可进行书文 件或页文件的读取。在多功能设备800整体躺倒以使壳体2a的后表面接触放置表面, 且扫描仪部分3的方位使玻璃板4与壳体2a相对的状态(如图IOA和 IOB所示),可进行书文件或页文件的读取。在此状态下要读取书文件,需读取的书文件的表面应朝向玻璃板 4。因此,书文件在其背部进行支撑因而不稳定地放置在玻璃板4上。 在此情况下,可将扫描仪部分3从枢轴支承802上分离,然后再连接 于其上,但此时是使玻璃板4处于远离壳体2a的一侧,即面向上,以 便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读取书文件。这样,多功能设备800提供使用其 的不同选择。在多功能设备800以卧式置于放置表面时,由于与放置表面接触 的壳体2a的表面(即壳体2a的后表面)平直,多功能设备800可稳 定地处于卧式状态。在根据第八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800中,连接器凸起806与 第一或第二连接器凹陷808、 810相互连接,以将扫描仪部分3与打印机部分2的枢轴支承802机械连接和电连接,以便能够将扫描仪部分3 读取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壳体2a。然而,可对多功能设备800进行更改,以便除连接器凸起806和 连接器凹陷808、 810之外,还提供另一连接机构以将扫描仪部分3与 枢轴支承802机械连接。在此更改中,扫描仪部分3和枢轴支承802 可更加牢固地相互连接在一起。可选地,可对多功能设备800进行更改,以便分别提供将扫描仪 部分3与枢轴支承802机械连接的机械连接机构以及将扫描仪部分3 读取的图像数据由无线通信输出到打印机部分2的电连接装置。在此 更改中,扫描仪部分3可与打印机部分2分开使用。换言之,多功能 设备800可以如下的方式使用,其中扫描仪部分3移动到远离打印机 部分2的位置并在该处使用。在此更改中,同样,由用户将文件移开 而无需驱动第一文件排出辊36,因此优选地,第一文件排出辊的驱动 被禁止。以下为以类似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撰写形式给出的第八实施例的 构造的简要说明及由此获得的效果。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其包括图像读取部分,其具有含有读取表面的盒状的第一壳体,及配置 于该壳体内并可沿读取表面移动的扫描装置,图像读取部分通过文件 与扫描装置相对于彼此的位移读取文件的第一图像;图像记录部分,其包括容纳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供给装置;输送由记录介质供给装置送出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机构;以及 在输送机构输送的记录介质上记录第二图像的记录装置; 该设备可在图像读取部分与图像记录部分均大体上垂直竖立的立式与图像读取部分躺倒在躺倒的图像记录部分上的卧式之间变换姿势;使图像读取部分可分离地连接于图像记录部分的连接部分;以及 该连接部分连接图像读取部分与图像记录部分,其中将图像读取 部分的方位设定为,当设备处于立式时,读取表面与图像记录部分相 对,而当设备处于卧式时,读取表面面向背对图像记录部分的一侧。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上以权利要求书的形式给出的第八实施例的布置可与前述第一 至第七实施例的布置分开使用。当单独使用此布置时,至少可获得如 下效果。根据此图像处理设备,连接部分对图像读取部分与图像记录部分 的连接使得当设备处于立式时,图像读取部分的读取表面布置在与图 像记录部分相对的一侧。因此,通过在图像读取部分的读取表面与图 像记录部分之间提供页文件,可在设备处于立式时进行页文件图像的 读取。连接部分对图像读取部分与图像记录部分的连接使得当设备处于 卧式时,图像读取部分的读取表面布置在背对图像记录部分的一侧。 因此,通过在处于卧式的设备的图像读取部分的读取表面提供书文件 或页文件,可在设备处于卧式时进行书文件或页文件的图像的读取。 由于设备的卧式使得图像读取部分躺倒在躺倒的图像记录部分上,因 此不同于常规设备,即使处于卧式时,图像读取部分和图像记录部分 并不都占用放置设备的放置表面的面积,图像处理设备可进行书文件 或页文件的图像的读取,但不占用相对较大的放置表面的面积。现在将参考图14-18,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 备进行描述。在图14中,附图标记900总体上表示根据第九实施例给出的多功 能设备。多功能设备900与一台未示出的计算机相连接,且主要基于 由计算机发送的图像数据或文件数据,在记录介质K (如一页纸)上 进行图像或文件的记录,但是多功能设备900也可以与一台数码相机 相连接,以便基于由数码相机输出的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 记录。此外,可将各种类型的存储介质装载在多功能设备900中,以 便多功能设备900可基于储存在存储介质中的图像数据或其他数据进 行图像或其他等的记录。多功能设备900是一种包括打印机功能和扫 描仪功能的MFD (多功能设备)。多功能设备900还可包括复印功能 元件和/或(例如,包括通信部分的)传真功能元件。然而,只要多功 能设备900具有打印机功能,即可获得本实施例的运行和效果。如图14所示,像在第一至第八实施例中一样,多功能设备900具有打印机部分902,该打印机部分包括在其前侧形成有凹陷2b的壳体 2a,及容纳在凹陷2b中的扫描仪部分3。打印机部分902具有总体宽 度W及高度H,其被设定为使得多功能设备900可处理相对于多功能 设备900的记录能力具有最大宽度的记录介质,如,具有A4尺寸的记 录介质,并使得打印机部分902能够容纳记录介质且记录介质能够被 送入打印机部分902中,即,W和H分别比具有A4尺寸的记录介质 的宽度和高度稍微大一些。打印机部分902的总体厚度T小于宽度W 和高度H,因此打印机部分902及相应的多功能设备900总体上呈薄 盒状的形状。多功能设备900放置在放置表面上处于垂直位置,其中 设备900侧面的纵向为垂直方向,SP,图14中的Z轴方向。因此,像 在第一至第八实施例中一样,多功能设备卯0在放置表面上占用的面 积相对较小。扫描仪部分3与在上述每个实施例中的类似,其说明予以省略。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如随后所述,在打印机部分902上形成有窗口, 因此,在接近开口 O,的位置处,并在窗口 996的两个相对的侧面, 扫描仪部分3可旋转地连接到打印机部分902的壳体2a上。在第九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900中,形成的输送通道P将配置于 设备900后部的记录介质盛放装置913 (图15示出)与记录介质出口 12相连接。记录介质出口 12在壳体2a的上表面开口。记录介质盛放 装置913通过输送通道P与记录介质出口 12相连接,如随后所述。当 记录介质K沿输送通道P的输送时,打印头30在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 记录,然后记录介质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2排出。在壳体2a的上表面记录介质出口 12的上方或后方,配置有操作 面板901,用户通过其对多功能设备900进行操作。操作面板901包括 各种手动操作按钮及液晶面板。设备900可按照通过操作面板901输 入的指令进行操作,但设备900可与计算机相连接,因此也可按照由 计算机通过打印机驱动器发送的指令进行操作。由于壳体2a的上表面 从前侧向后侧向上倾斜,操作面板901也沿相同的方向倾斜,使得用 户可从前侧和上侧看到操作面板901中的手动操作按钮及液晶面板。 因此,无论多功能设备900是放置在桌上还是地上,都很容易看到和 使用。在打印机部分902的侧面,配置有具有多个插槽的插槽部分950, 各种小型记忆卡可作为记录介质装载或插入插槽中,在未插入记忆卡 时,插槽部分950的插槽由可开启/关闭的盖关闭,如图14所示,使得 不会进入如尘土等的异物。当小型记忆卡插入插槽部分950的槽中时, 储存在记忆卡中的图像数据被读出以在操作面板901中的液晶面板中 显示,并且可通过多功能设备卯0将所需的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在打印机部分卯2的侧面,还配置有墨盒座部分960,具有多个墨 盒座,其中盛放有例如青色(C)、品红(M)、黄色(Y)和黑色(B) 油墨的墨盒。与插槽部分950相似,除了在用新墨盒替换旧墨盒时之 外,用一个可开启/关闭的盖关闭墨盒座部分960的墨盒座,使得不会 进入如尘土等的异物。插槽部分950与墨盒座部分960之间的相对位 置可根据需要确定,然而,如图14所示的墨盒座部分960处于插槽部 分950的下方的布置是更优选的,因为即使油墨从墨盒座部分960泄 漏,小型记忆卡的电气元件或插槽部分950也不会被泄漏的油墨污染。在壳体2a的上面,配置有形成为U形从而不影响操作面板901的 盖部件5,其可绕一轴线转动,以便折叠或竖起于壳体2a的上表面之 上。当竖起而垂直竖立时,如图14所示,盖部件5可起到手柄的作用, 用户可抓住其移动多功能设备900。当折叠在壳体2a的上表面时,盖 部件5关闭记录介质出口 12,以便防止异物如灰尘和污物进入设备900 的打印机部分902内。尽管盖部件5可由用户手工地向上或向下转动, 其也可配置为利用电机或其他装置等的驱动力在启动多功能设备900 时使盖部件5自动转动。图15是多功能设备900的内部结构的视图。如图15所示,多功 能设备900包括壳体2a,其中包括有记录介质盛放装置913、通道P、 打印头30、压板940、及安装空间32,其中安装有包括电气元件在内 的各种部件。记录介质盛放装置913盛放有记录介质或媒介,其一张接一张地 送入通道P。记录介质盛放装置913可盛放具有除A4以外的各种尺寸, 例如B5或明信片尺寸的记录介质。更具体地,记录介质盛放装置913 占用壳体2a中的后部空间,且包括配置在壳体2a中的隔板913a及构 成壳体2a的后表面的盖913b。如图15所示,可使盖913b相对于多功能设备900的后表面倾斜,以便按需要开启记录介质盛放装置913放 置记录介质或媒介K。盛放在记录介质盛放装置913中的记录介质K 如图15所示保持在垂直或直立位置,其要记录图像或其他等的表面朝° 如图15所示,记录介质盛放装置913的下部与通道P相连接,捡 拾辊40配置于隔板913a的下部,以便将记录介质从记录介质盛放装 置913中一张接一张地拾取出来,并且将每张记录介质送入通道P。捡 拾辊40由经过包括多个齿轮的传动机构(未示出)传输的电机(未示 出)的驱动力转动。在记录介质盛放装置913的下部与捡拾辊40相对 的位置配置有使一叠记录介质的下端保持在供给位置的导向装置 913c。导向装置913c利用弹簧或其他等(未示出)使其偏向捡拾辊40, 以使与捡拾辊40压靠接触的记录介质K保持在垂直位置。因此,通过 使与一叠记录介质K最上面的一页相接触的捡拾辊40旋转,由捡拾辊 40与记录介质K之间的摩擦力将最上面的一页记录介质拾起并向下送 入通道P。通道P由记录介质盛放装置913的下面向下延伸,在靠近壳体2a 的底部进行U形转弯,并向上延伸至形成于壳体2a的上表面的记录介 质出口12。因此,记录介质K首先以垂直位置送入,由记录介质盛放 装置913沿通道P向下,然后以U形转弯的方式掉头,接着又以垂直 位置向上输送,并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2排出。通过将记录介质K以垂 直位置沿从壳体2a的侧面观察呈U形的通道P输送,壳体2a的厚度 减小且多功能设备900的总体尺寸减小,因而减小了多功能设备900 在放置表面上占用的面积。除了在配置有打印头30和压板940的位置以外,相互面对且其间 具有间隙的外导向面和内导向面形成了通道P的大部分。例如,外导 向面和内导向面可由固定于壳体2a内的导向部件提供,或外导向面可 与壳体2a形成为一体。尽管未在图15中示出,在通道P的弯曲部分 和/或其他部分,可按需要提供输送辊,以便使记录介质K平滑输送。如图15所示,打印头30配置在总体呈U形的通道P的最低部分, 即,通道P进行U形转弯的位置。打印头30配置在通道P的内侧,沿 通道P的宽度方向(即如图14所示的Y轴方向)往复运动或扫描。将打印头30的方向设定为使其能够由其下表面向下喷射墨滴。另一方面, 在通道P的外侧,打印头30的下方,配置有压板940。打印头30在移动的同时,喷射各种颜色(即,青色、品红、黄色 和黑色)的墨滴,这些墨滴是由配置在壳体2a内的墨盒(未示出)经 管道或其他装置等提供的,从而在输送到压板940上的记录介质上记 录图像。尽管在图15中未示出,在通道P的内侧,打印头30固定在 一个滑座上,其可滑动地配置于沿通道P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导向部件 上。随着由皮带传动机构或其他机构驱动的滑座沿导向部件的滑动, 打印头30可沿平行于通道P的宽度的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压板940将沿通道P输送的记录介质K支持在水平位置,且与打 印头30间隔有一预定距离,g卩,形成有预定的打印头间隙,并且压板 940具有水平的表面,以在记录图像的整个范围内(以下称之为"图像 记录范围")支持记录介质K。在压板940的一侧打印头30图像记录 范围之外配置有废墨盘970,如图16所示。废墨盘970在其与打印头 30的喷墨表面或下表面相对的上侧敞开,以接收在清洗操作中由打印 头30喷射的油墨,其中,在清洗操作中,将因水分蒸发而具有高粘性 的不良油墨及异物从打印头30上去除。在打印头30相对于通道P的上游侧,配置有一对辊子980、 981, 沿通道P输送的记录介质K挟入其间以便输送到压板940上。辊子980 为进给辊而辊子981为压力辊。另一方面,在打印头30的下游侧,配 置有另一对辊子982、 983,己记录有图像的记录介质K挟入其间以继 续输送。辊子982为进给辊,而辊子983为齿轮辊。进给辊980、 982 接收由未示出的电机提供的驱动力,以给定的换行宽度间歇地输送记 录介质。压力辊981以预定的压紧力被推压在进给辊980上,且可转动, 以便当记录介质K进入进给辊980与压力辊981之间的辊隙时,压力 辊981以相应于记录介质K的厚度的量縮回,以确保将进给辊980的 转动转送给记录介质。齿轮辊983与进给辊982之间的关系和压力辊 981与进给辊980之间的关系相似,但由于齿轮辊与己记录有图像的记 录介质K处于压力接触,齿轮辊的外表面如正齿轮一样交替地凹进和 凸起,从而不降低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质量。因此,挟入进给辊980与压力辊981之间的记录介质K以预定的 换行宽度在压板940上间歇地输送,且每当记录介质K以换行宽度送 入时,打印头30在记录介质的整个宽度内进行扫描。这样,图像记录 从记录介质的前侧开始进行。随后,已记录有图像的记录介质的前侧 部分挟入进给辊982与齿轮辊983之间,而记录介质的后侧部分仍挟 入进给辊980与压力辊981之间,在打印头30重复记录操作的同时, 记录介质以预定的换行宽度间歇地输送。当记录介质K继续输送时, 记录介质的后端从进给辊980与压力辊981之间的辊隙内释放,且在 记录继续进行时,记录介质继续以换行宽度间歇地输送。在记录介质K 的全部预定记录区域上的记录完成后,进给辊982继续转动或驱动以 使记录介质K在挟入进给辊982与齿轮辊983之间的同时沿通道P以 垂直位置向上输送。在通道P的更远的下游侧,配置有记录介质排出辊984和压力辊 985,以便以和进给辊980与压力辊981的工作方式相同的工作方式, 在其间夹紧已记录有图像的记录介质K,并输送记录介质,直至其前 端从记录介质出口 12伸出。在记录介质排出辊984和压力辊985的下 游侧,配置有收集架990,已记录有图像的记录介质以垂直位置顺序地 盛放于其中,记录介质的一端从记录介质出口 12伸出。配置在安装空间内的电气元件包括总体控制多功能设备900的 CPU (中央处理器)、ROM (只读存储器)、RAM (随机存储器)、总 线、ASIC (专用集成电路)、及其他元件等,这些元件按照各种传感器 提供的信息工作来控制电机的转动,并将信号发送给操作面板901及 计算机或由其接收信号。如图16所示,多功能设备900可分为两个单元,g卩,上部单元和 下部单元,上部单元为记录单元900A,其包括记录介质盛放装置913、 具有进给辊980、 982的通道P、打印头30、安装空间32、及扫描仪部 分3,下部单元为压板单元900B,其包括压板940及废墨盘970。如 上所述,通道P由记录介质盛放装置913向下延伸,打印头30配置在 与通道P的最下部或U形转弯部分相对的位置以便打印头30向下喷射 墨滴,在打印头30的下方配置有压板940。因此,需驱动或需发送/ 接收电信号的部件或元件(如打印头30及电气元件)集中在记录单元900A中,而无需驱动或发送/接收电信号的部件或元件(如压板940 及废墨盘970)则配置在压板单元900B中,这使得压板单元900B的 结构较为简单。因此,通过由压板单元900B构成多功能设备900的最 下面的部分,使得不必提供用于向/由压板单元900B传递电信号或驱 动力的连接,因而多功能设备可容易地分割为具有简单结构的两个单 元900A和900B。由于壳体2a为盒状,当两个单元900A和900B相互分离时,压 板单元900B的上表面为如图16所示的开口 0,且配置于其中的压板 940及废墨盘970被露出。类似地,分离的记录单元900A的下表面为 开口 O',且打印头30 (图15示出)通过此开口 0'被露出。打印头 30可进行扫描或往复运动同时通过开口 O'向外喷射墨滴。在围绕压板单元900B的开口 O的四处位置的每一处形成有卡扣 接合部分995,分别与围绕记录单元900A的开口 O,形成的四个接收部 分(未示出)中相对应的一个相接合。通过卡扣接合部分995与接收 部分的接合,记录单元900A与压板单元900B相互连接在一起。记录 单元900A与压板单元900B之间的连接可由不同于以上描述的任何公 知的、希望的装置构成。围绕记录单元900A的开口 O'具有四个向下突出的高度确定支腿 992。即,如图16所示,在开口 0'的四个角配置有高度确定支腿992, 从而可将与压板单元900B分离的记录单元900A以开口 O'向下放置在 需记录图像的表面。高度确定支腿992确定记录单元900A的高度位置 以便形成预定的打印头间隙,即,放置记录单元900A的表面与打印头 30的喷墨表面之间的距离。如上所述,当需在沿通道P输送的记录介质K上记录图像时,压 板940对记录介质K进行支持,从而使记录介质K相对于打印头30 的喷墨表面而定位。即,压板940的位置确定打印头间隙。压板940 对记录介质K进行支持的表面和记录单元900A与压板单元900B相互 分离的垂直位置(即,表面O或O'的高度)不需要重合,因此从作为 分离面的开口 0'的平面突出的高度确定支腿992使得,只需简单地将 与压板单元900B分离的记录单元900A放置在需记录图像的表面上 (以下称之为"记录表面"),即可使记录单元900A稳定地置于在记表面上,同时以其间预定的打印头间隙,使打印头30相对于记录表面 定位。另一方面,在压板单元900B的开口 O的四个角,分别形成有对 应高度确定支腿992的四个凹陷994。当记录单元900A与压板单元 900B相互连接时,高度确定支腿992配合在凹陷994中,记录单元900A 的开口 O'与压板单元900B的开口 O相邻接,如图14所示。通过高度 确定支腿992与凹陷994的配合,两个单元900A 、 900B的定位使得 记录单元900A的外表面与压板单元900B的外表面称为连续状。在多功能设备900的前面,靠近开口 O,形成有窗口 996 (如本实 施例的说明部分开始所简要提到的)。窗口沿打印机部分902的横向延 伸,且由具有较高透明度的材料(如丙烯酸酯树脂)制成,以便通过 窗口 996可以看到记录单元900A的内部。由于打印头30配置在记录 单元900A的内部靠近开口 O,,且窗口 996的宽度对应打印头30的图 像记录范围,因此通过窗口 996可观察到执行图像记录的打印头30的 图像记录区域。当存在有介于打印头30和窗口 996之间的部件(如导向部件)时, 为了可以看见图像记录区域,优选地,在介入部件上切出开口,或介 入部件由透明部件组成。此外,尽管在本实施例中,为防止如尘土等 的异物进入记录单元900A内部,窗口 996由透明部件构成,窗口996 可由筛网部件代替透明部件构成。在确保异物不会进入的情况下,窗 口 996可为一简单切口或开口。窗口 996的安装位置不局限于多功能 设备900的前面。然而,为使用户能看见打印头30的全部记录区域, 多功能设备900的前面或背面为配置窗口 996的最优选位置。另外, 考虑到用户在通过窗口 996检査图像记录区域的同时对操作面板901 进行操作,特别优选地应在前面形成窗口 996。在窗口 996上靠近其右手端标示有箭头998,作为指示标记,指示 打印头30开始记录的位置。只要此标记透过窗口 996可见,此标记可 不局限于标示在窗口 996上的箭头998。例如,可将此标记标示在为固 定有打印头30的滑座提供导向的导向部件上。图17显示了将与压板单元900B分离的记录单元900A放置在一 个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ql的状态,该记录介质的厚度很大,以致于包括上述辊子980-985的打印机部分902的输送机构无法将该记录介质沿 通道P进行输送。其他不能用输送机构使之沿通道P进行输送的记录 介质例如有不可弯曲的记录介质、如布料等的特别柔软的记录介质、 由许多纸张装订成册的小册子、以及其他任何打印头30可在其上记录 图像的可能介质。如上所述,多功能设备900具有薄盒状的形状,并可放置成垂直 姿态或立式,从多功能设备900的侧面观察,其具有总体呈U形的输 送通道P,从而将记录介质K以垂直姿态沿通道P进行输送。因此, 在本实施例中,多功能设备900在放置表面上占用的面积也相对较小。 由于在多功能设备900的正面形成有窗口 996,通过其可观察到打印头 30的图像记录区域,而且在窗口 996上标示有指示打印头30开始记录 的开始位置的箭头998,因此用户可简单地将记录单元900A放置在记 录表面ql上的所需位置,这只需在通过窗口 996观察记录表面ql的 同时将箭头998的位置确定在开始记录的所需位置即可实现。此外, 可观察到与压板单元900B分离的记录单元900A在记录表面上执行记 录的状态。记录单元900A放置在记录介质Q的记录表面ql上,由从开口 0' 的四个角突出的高度确定支腿992进行支撑,以稳定地放置在该表面 上,且记录表面ql与打印头30的喷墨表面通过高度确定支腿992相 对于彼此定位,目卩,以打印头间隙相互间隔。当记录图像的指令通过 操作面板901或计算机发送给处于此状态的记录单元900A时,打印头 30在喷射墨滴的同时往复运动,以在记录表面ql上进行所需图像的记 录。因此,根据本记录设备900,在记录介质可由设备900沿通道P 进行输送的情况下(如记录介质K),记录以记录单元900A与压板单 元900B相互连接的状态进行。另一方面,在记录介质难以沿通道P进 行输送的情况下,记录以记录单元900A与压板单元900B分离的状态 进行,即,通过将打印头30放置在记录介质Q的记录表面ql上的所 需位置,直接在记录介质Q上进行图像记录。这样, 一台单独的多功能设备900既可以对可沿通道P输送的记 录介质执行记录,也可以对难以沿通道P输送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通过直接在其上记录图像而实现)。因此,无需准备多台多功能设备并根 据需记录图像的记录介质进行选择,或费力更换与输出图像数据的输 出设备(如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此外,放置和存放单独一台多功能 设备所用的空间比多台设备所用的空间小,从而可节省使用多功能设 备的办公室或其他场所的空间。另外,只需对单独一台多功能设备进 行如补充油墨等的维护工作。现在将参考图18,对根据第十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1000进行 描述,在图18中,与第九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的 部件或零件。即,除一些不同处之外,第十实施例与第九实施例类似。 即,在第九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900中,从壳体2a的侧面观察通道P 总体呈U形。然而,在第十实施例中,处于打印头30下游侧的通道P 的部分不向上延伸,而是一直向侧面延伸,使得通道P大体呈L形。 因此,取代形成于壳体2a的上表面的记录介质出口 12,在多功能设备 1000的正面的下部形成有记录介质出口 1001,以便在打印头30进行 的图像记录完成后将记录介质K排出。在第九和第十实施例中,不论通道P是大体呈U形还是呈L形, 多功能设备900、 1000具有薄盒状的形状,并可放置成垂直姿态或立 式,具有总体上沿多功能设备900、 1000的纵向或垂直方向延伸的输 送通道P,并因此将记录介质K以垂直姿态进行输送。因此,可使壳 体2a的厚度相对较小,从而可减小分离的记录单元900A、 IOOOA或 多功能设备900、 1000整体在放置表面上占用的面积,因而可减小分 离的记录单元900A、 1000A或多功能设备900、 IOOO整体的总体尺寸。 因此,将分离的记录单元900A、 IOOOA移动到记录表面上及在其上确 定记录单元卯OA、 IOOOA的位置变得相对容易。此外,这些通道形状 在使压板单元900B、 1000B与记录单元900A、 1000A的分离变得容易 的同时,能够容易地简化压板单元900B、 IOOOB的结构,所具有的布 置使得记录介质盛放装置913、打印头30、通道P、以及滑座、进给辊、 如电机等的驱动源、控制部分、以及涉及配置在记录单元900A、 1000A 中的部件或元件的驱动或控制的其他部件或元件,集中在记录单元 900A、 IOOOA中,而不需要驱动和控制的压板940及其他部件,则集 中在压板单元900B、 IOOOB中。因此实现了具有高可用性的多功能设备。尽管在根据第九和第十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900、 1000中, 在接近开口O'的位置、窗口 996的两个相对的侧面,扫描仪部分3可 旋转地连接到打印机部分902、 1002的壳体2a上,但扫描仪部分3也 可在窗口上方的位置可旋转地连接到壳体2a上。此外,尽管多功能设备900、 1000包括了扫描仪部分3,但本实施 例的技术可适用于不具有扫描功能的图像处理设备。当本实施例的技 术应用于这种省略扫描功能的图像处理设备时,可获得专属于本发明 实施例的相同的效果。以下为以类似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撰写形式给出的第九和第十实 施例所共有的构造及由此获得的效果的简要说明。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其包括盛放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供给装置;通道,记录介质由记录介质供给装置送入其中,且随后沿着其进 行记录介质的输送;喷墨记录头,其沿主扫描方向扫描,同时将墨滴喷射到沿通道输 送的记录介质上,以便在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记录,该主扫描方向垂 直于通道方向;与喷墨记录头相对配置的压板,其从下方对记录介质进行支持;此设备可分开为至少包括喷墨记录头的记录单元和至少包括压板 的压板单元;并且当记录单元与压板单元分离时,喷墨记录头在将墨滴喷射到记录 单元外部的同时可进行扫描。根据此图像处理设备,在需记录图像的记录介质可由设备沿通道 进行输送的情况下(如具有标准尺寸的纸张),图像记录在记录单元与 压板单元处于相互连接时进行。另一方面,在对难以沿通道输送的记 录介质(如小册子或布料)进行图像记录的情况下,记录单元与压板 单元分离,使得记录头可在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喷射墨滴,从而将 图像直接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由于本图像处理设备可分开为包括喷墨记录头的记录单元和包括 压板的压板单元,使得不仅能在可沿通道输送的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记录,而且通过将记录单元与压板单元分离并在难以输送的记录介质 上直接记录图像,也可实现在难以沿通道输送的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 记录。从而不需要准备多台用于在各种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设备, 因此无需从数据输出设备(如发送图像数据的计算机)上断开一台设 备而将另一台设备与之再连接。此外,设置和存放此设备所用的空间 得以减小,因而节省了使用此设备的办公室或其他场所的空间,并且 只需对单独一台设备进行如油墨补充等的维护工作。特别地,通过以 集中的方式将喷墨记录头、记录介质供给装置、通道及其他部件安装 在记录单元内,而只将压板和不需要驱动及控制的其他部件安装在压 板单元内,使得压板单元的结构相对简单,可使记录单元与压板单元 的分离和连接,以及与压板单元分离的记录单元在记录表面上的移动 和定位更容易。因此,图像处理设备具有高可用性。现在将参考图19-23,对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 设备进行描述。在以下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或零 件,对其已在以上进行描述,因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在图19中,附图标记1100总体上表示多功能设备,其为一种MFD (多功能设备), 一体地包括在其前面的扫描仪部分1103及在其后面 的打印机部分1102,因此具有扫描仪功能和打印机功能。多功能设备 1100还可包括传真功能和/或其他功能。多功能设备1100与未示出的 计算机相连接,且主要根据由计算机发送的图像数据或文件数据,在 记录介质K (如一页纸)上进行图像或文件的记录。扫描仪部分1103 读取各种文件的图像并将图像转换为图像数据以输出给计算机或其他 设备。然而,多功能设备1100可与数码相机相连接以便基于由数码相 机输出的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记录。此外,可将各种种类 的存储介质装载在多功能设备1100中,以便多功能设备1100可基于 储存在存储介质中的图像数据或其他数据进行图像或其他信息等的记 录。打印机部分1102的总体结构与根据第九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备 900中的打印机部分相同,只是未形成窗口 996且设备不能垂直地分为 两个部分。因此,对本实施例与以上参考图14描述的第九实施例的相 同的部分在此不再重复描述。扫描仪部分1103由平板扫描仪构成。如图20所示,根据多功能 设备1100的读取能力,扫描仪部分1103的壳体1103a同样具有依据文 件的最大尺寸(如A4尺寸)设定的宽度和高度,因此扫描仪部分1103 的壳体U03a在宽度和高度上比A4尺寸的文件稍微大一些。扫描仪部 分1103的壳体1103a的厚度小于其宽度和高度,使得扫描仪部分1103 的壳体1103a的形状总体上呈薄盒状。扫描仪部分1103的读取表面4a 为扫描仪部分1103的壳体1103a的一个表面,其与壳体2a的外部前表 面相对。壳体1103a的下端部可旋转地连接到打印机部分1102的壳体 2a上,使得壳体1103a的上部可向下或向前及向上转动,以使扫描仪 部分1103相对于打印机部分1102开启/关闭。在不使用时,多功能设备1100放置成垂直姿态或立式,设备IIOO 的总体外形呈薄盒状,使得扫描仪部分1103的壳体1103a的厚度方向 与打印机部分1102的壳体2a的厚度方向重合,如图19中的实线所示。 即,多功能设备1100总体上为垂直竖立式。尽管在此仅作简要说明, 当使用扫描仪部分1103时,用户抓住上端部或抓持部分1110将扫描 仪部分1103向前放倒成水平位置,然后将所需文件放置在提供读取表 面4a的扫描仪部分1103的玻璃板4上,以便构成读取装置的图像扫 描仪(以下称之为"读取装置6")对文件的图像进行读取。图20显示了多功能设备1100的内部结构。如图20所示,打印机 部分1102的壳体2a包括记录介质盛放装置913、通道P、打印头30、 压板940、安装空间32、收集架990、及其他部件等。对于图15 (显示第九实施例的打印机部分902的内部结构)进行 的描述适用于对于图20(显示本实施例的打印机部分1102的内部结构) 的描述,因此只对其中不同的部分进行描述。S卩,在本实施例的安装 空间32中,CPU、 ROM、 RAM、总线、ASIC及其他电气部件用于控 制扫描仪部分1103以及壳体2a中的部件。扫描仪部分1103的壳体1103a包括读取装置6、导向轴1112、及 用于移动读取装置6的滑架1114,如图20所示。玻璃板4为透明部件,需读取图像的文件与其保持紧密接触,其 具有比A4尺寸的文件(扫描仪部分1103可读取的最大尺寸的文件) 稍微大一些的尺寸。如上所述,扫描仪部分1103的壳体1103a的形状总体上呈薄盒状,其尺寸也大于A4尺寸,在与打印机部分1102的壳 体2a的外表面相对的扫描仪部分1103的一面,配置有玻璃板4。玻璃 板4提供读取表面4a,同时构成扫描仪部分1103的壳体1103a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在壳体1103a中,配置有与玻璃板4相对的读取装置6。读取装置 6由CIS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构成,其沿平行于玻璃板4的表面的方 向,gp,图19中的Z轴方向伸长,并可沿玻璃板4的宽度方向,艮卩, 图19中的Y轴方向移动。更具体地,滑架1114与在扫描仪部分1103 中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导向轴1112相连接,以便滑架1114可沿导向轴 1112的轴向滑动,在滑架1114上固定有读取装置6。滑架1114由皮带 传动机构或其他机构等驱动沿导向轴1112滑动,从而带动读取装置6 沿玻璃板4的宽度方向移动。在扫描仪部分1103的壳体1103a的下端的两个相对的端部,配置 有轴50,其轴线与扫描仪部分1103的宽度方向平行。轴50由形成于 打印机部分1102的壳体2a内的各个轴承部分(未示出)进行支撑, 使得扫描仪部分1103可通过绕轴50向前和向上转动而开启/关闭。需注意到以上对打印机部分1102和扫描仪部分1103的结构的描 述是仅以举例的方式进行的。打印机部分1102可以不是喷墨式打印机, 而可以是激光式打印机。扫描仪部分1103的读取装置6可由使用CCD(电荷耦合器件)的小型化光学系统取代CIS而构成。然而,通常, 喷墨打印机容易减小尺寸和重量,且CIS的焦深小于CCD的焦深。因 此,为了减小扫描仪部分1103的厚度从而减小多功能设备1100的总体 尺寸和厚度,优选地采用喷墨打印机及CIS。现在将对多功能设备1100中的扫描仪部分1103如何读取图像进 行描述。如图19-21及23所示,扫描仪部分1103可改变位置或开启/关闭, 以便放置于关闭位置(图20示出)、倾斜位置(图21示出)、及全开 位置(图23示出)中的一个位置。关闭位置和倾斜位置对应于"垂直 位置"。即,关闭位置对应于"精确垂直"位置,而倾斜位置对应于"大 致垂直"位置。当扫描仪部分1103处于关闭位置时,作为玻璃板4的 表面的读取表面4a处于与打印机部分1102的壳体2a的外部前表面相邻的位置。当扫描仪部分1103处于倾斜位置时,读取表面4a以相对 于壳体2a的垂直延伸的外部前表面开启成第一预定角度的方向倾斜。 当扫描仪部分1103处于全开位置时,读取表面4a相对于一水平面成 第二预定角度向下倾斜,其中当扫描仪部分1103正好水平时读取表面 4a与该水平面平齐。g口,全开位置对应于"大致水平"位置。当不使用扫描仪部分1103时,即,当不使用多功能设备1100或 只使用打印机部分1102时,扫描仪部分1103放置于如图20所示的关 闭位置,从而减小了直立的多功能设备1100在其厚度方向占用的空间。 因此,节省了使用多功能设备1100的办公室或其他场所的空间。由于 玻璃板4的读取表面4a由壳体2a的外表面关闭,因而防止了灰尘或 污物附着于读取表面4a。另一方面,当使用扫描仪部分1103时,扫描仪部分1103通过向 前转动而开启。由于扫描仪部分1103配置于打印机部分1102的前侧, 因此仅在打印机部分1102的前侧,即,多功能设备1100的前侧需要 开启和关闭扫描仪部分1103所用的空间。因此,不需要在多功能设备 1100的背面保留空间,从而使多功能设备1100在墙壁等附近的放置更 为便利。此外,根据本实施例,所有涉及多功能设备的操作均可由用 户从其前侧进行,因而提高了设备的可用性。在使用扫描仪部分1103时,根据需读取图像的文件的厚度和/或其 他条件,扫描仪部分1103开启为倾斜位置或全开位置。即,扫描仪部 分1103是否放置于倾斜位置或全开位置可根据文件的厚度而确定。例 如,当需以单页标准纸张的形式读取较薄的文件时,扫描仪部分1103 放置于倾斜位置,而当需读取如书籍或小册子等的较厚重的文件时, 扫描仪部分1103放置于全开位置。可对多功能设备1100加以改动, 使得在将文件Q放置在处于倾斜位置的扫描仪部分1103的读取表面 4a上后,扫描仪部分1103在处于关闭位置时也可执行文件Q的图像 的读取。图21显示了扫描仪部分1103的倾斜位置。在扫描仪部分1103处 于如图20所示的关闭位置时,用户抓住扫描仪部分1103的壳体1103a 的抓持部分1110将扫描仪部分1103向前开启,使扫描仪部分1103临 时定位成oc角以将扫描仪部分1103保持在倾斜状态。例如通过给每个轴50提供沿径向被推出的销,并在打印机部分1102中形成两个分别 以角度a与销接合的接收部分,可实现扫描仪部分1103的临时定位。 然而,可采用任何其他公知的、需要的临时定位装置。因此,在扫描仪部分1103的壳体1103a与打印机部分1102的壳体 2a的外表面之间的上部形成有间隙C。用户可从多功能设备1100的上 部将文件Q插入间隙以便将文件Q放置在倾斜的读取表面4a上。读 取表面4a向前,g口,向扫描仪部分1103开启的一侧倾斜,用户从多 功能设备1100的上部将文件Q的下端放进间隙C中,以便文件Q倾 斜向下滑入间隙C中。随后,文件Q由于其自身重量而与读取表面4a 紧密接触。如图22所示,在读取表面4a的下端,配置有在扫描仪部分1103 的整个宽度范围内延伸的挡块1116。挡块1116为一弹性部件,由读取 表面4a的下端向壳体2a的外表面突出。挡块1116的上表面构成了一 个在读取表面4a的整个宽度范围内延伸的接合表面。挡块1116与壳体 2a的外表面相接触,因此当扫描仪部分1103处于关闭位置时会变形或 被挤压。当扫描仪部分1103开启时,挡块1116弹性地解除压力或恢 复成其原状,以便在扫描仪部分1103处于倾斜位置时,将读取表面4a 的下端与壳体2a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C关闭。如上所述,插入间隙C的文件Q由于其自身重量沿读取表面4a 滑下,并在其下端与挡块1116接触时而停止,如图22所示。在此状 态下,文件Q在读取表面4a上相对于其保持在预定的位置。这样,文 件Q保持在以读取表面4a的下端为基准位置的预定位置,因此不需要 用户向下窥视扫描仪部分1103的壳体1103a与打印机部分1102的壳体 2a之间的间隙C内部就可在间隙C中使文件Q定位。因此,文件Q 可容易简单地进行定位,因而提高了设备1100的可用性。此外,由于 文件Q由其自身重量而与读取表面4a紧密接触,因此,在读取表面 4a与文件Q之间不易于形成间隙。这改善了读取装置6对文件Q的图 像进行读取得准确性。在如上所述的倾斜位置中,扫描仪部分1103通过读取装置6的扫 描执行对文件Q的读取。在扫描仪部分1103处于倾斜位置时,可通过考虑如下因素,适当地确定读取表面4a相对于壳体2a的垂直的外部前表面向前倾斜的角 度a,例如,文件Q插入其中的间隙C的宽度或开启尺寸,以及直立 的多功能设备1100的稳定性等。优选地,角度(1约为2-10°。
图23显示了扫描仪部分1103的全开位置。在扫描仪部分1103处 于图20所示的关闭位置或处于图21所示的倾斜位置时,用户抓住扫 描仪部分1103的抓持部分1110,将扫描仪部分1103向下和向前转动 至最大限度,使扫描仪部分1103放置于全开位置,此时读取表面4a 以角度P从水平面向下倾斜,其中当扫描仪部分1103正好水平时读取 表面4a与该水平面平齐。在全开位置,扫描仪部分1103的上端与可 为地板的放置表面相接触。因此,不需要将扫描仪部分1103保持在全 开位置的临时定位机构,如将扫描仪部分1103保持倾斜位置所需要的 那种机构。
在扫描仪部分1103处于全开位置时,可将相对较厚的文件R放置 在读取表面4a上。尽管相对较厚的文件R具有相当的重量,由于扫描 仪部分1103的上端与放置表面相接触,即使将文件R放置在读取表面 4a上,大体上垂直竖立的打印机部分1102仍然稳定。在扫描仪部分1103 处于全开位置时,读取表面4a倾斜朝前,因而从多功能设备1100的 正面可容易地将文件R放置在读取表面4a上的预定位置。在此全开位 置,扫描仪部分1103通过读取装置6的扫描对文件R的图像进行读取。
在扫描仪部分1103处于全开位置时,读取表面4a相对于水平面 向下倾斜的角度P,可通过对如下因素的考虑,适当地予以确定,例如, 从多功能设备1100的前侧将文件R放置在读取表面4a上的难易程度, 当扫描仪部分1103处于全开位置时多功能设备1100的稳定性,及扫 描仪部分1103的轴50的位置等。尽管未示出,可能存在有以薄膜形 式提供的保护罩用以遮挡来自外部的光线,从而在扫描仪部分1103处 于全开位置或倾斜位置时,防止光线入射到放置各种可能种类的文件 的读取表面4a上。
如上所述,由于多功能设备1100的扫描仪部分1103可放置于关 闭、倾斜和全开位置,在不使用扫描仪部分1103时防止了如灰尘或污 物等的杂质附着于读取表面4a,从而能够减小多功能设备1100占用的 空间。另一方面,当使用扫描仪部分1103时,根据需读取的文件的厚度或其他条件,扫描仪部分1103放置于所需的倾斜或全开位置而打印 机部分1102仍保持大致垂直,使得多功能设备1100占用的空间相对 较小,从而提高了设备1100的可用性。
现在将参考图24,对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给出的多功能设 备进行描述。在以下涉及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的描述中,在第十一 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应的零件或部件,且其详细描述 予以省略。
在图24中,附图标记1200总体上表示第十二实施例的多功能设 备,其中输送通道P的形状不同于第十一实施例的输送通道形状。换 句话说,多功能设备1200具有通道P,该通道不像从壳体2a侧面看到 的那样大致呈U形,而是在打印头30下游侧的一部分通道P大致地向 扫描仪部分1103的侧面和下面延伸。换句话说,通道P大致呈L形。 在这个实施例中,记录介质出口 1201形成在壳体2a前面的下部,代 替了第十一实施例中在壳体2a上表面中形成的记录介质出口 12,以便 图像已被记录在其上的记录介质K被排出到设备1200的前侧。
多功能设备1200属于大体上垂直竖立的类型,其具有大致呈L形 的通道P,并具有大体上垂直竖立的薄盒状打印机部分1102,类似于 第十一实施例,由于壳体2a的厚度相对较小,所以打印机部分1102 的壳体2占据的空间也相对较小。
现在将参考图25-27,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来描述多功能设 备。在下面关于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描述中,在第十一实施例中使 用的附图标记被用于表示相应的部件或零件,并且其描述被省略。
在图25中,附图标记1300总体上表示第十三实施例的多功能设 备,该设备是一体地包括在其前侧的扫描仪部分1303和在其后侧包括 壳体2a的打印机部分1102的多功能设备,类似于第十一实施例的多 功能设备1100。因此,多功能设备1300具有扫描功能和打印功能。多 功能设备1300与多功能设备1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扫描仪部分1303能 被放置的位置,也就 ,当文件图像被扫描仪部分1303读取时,扫描 仪部分1303通过被向前转动或被朝向壳体2a转动而被开启/关闭的方 式。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壳体2a的打印机部分1102类似于多功能设备 1100的打印机部分,并且因此相应的部件或零件将通过使用在第十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而被参考并且其描述被省略。
如图25所示,扫描仪部分1303是具有薄盒状壳体1303a的平板 扫描仪,类似第十一实施例的扫描仪部分1103。扫描仪部分1303的壳 体1303a在打印机部分的下端侧被可旋转地连接到打印机部分1102的 壳体2a,并且扫描仪部分1303的上部相对于打印机部分1102被向前 和向上转动以开启和关闭扫描仪部分1303。如在图25和26中所示, 壳体2a的厚度方向和壳体1303a的厚度方向大致平行,并且在壳体2a 的上表面和壳体1303a的上表面之间有缝隙作为文件入口 1310。文件 入口 1310被这样形成,使得扫描仪部分1303的上部在与打印机部分 1102的壳体2a相对的一侧和在扫描仪部分1303宽度方向上大致的中 心位置,具有在扫描仪部分厚度方向上凹陷的部分。该凹陷部分的宽 度稍微大于根据扫描仪部分的读取能力具有最大宽度的文件的宽度, 也就是,A4尺寸的宽度。如在图25和26中所示,在壳体2a的厚度 方向和壳体1303a的厚度方向大致重合的状态下,也就是,当扫描仪 部分1303被关闭时,文件可被插入到文件入口 1310以便和玻璃板4 的读取表面4a相对。
如图26所示,扫描仪部分1303类似于第十一实施例的扫描仪部 分1103,并且其描述被省略。
本实施例的扫描仪部分1303可通过被向前转动和向后朝向壳体2a 转动而开启/关闭,而被置于图27中所示的充分开启位置或图26中所 示的倾斜位置,在充分开启位置,读取表面4a以相对于水平面的第二 预定角度向下倾斜,当扫描仪部分1303刚好水平时读取表面4a与水 平面对齐,在倾斜位置,玻璃板4提供的读取表面4a以相对于壳体2a 的垂直外部前表面的第一预定角度向前倾斜。
更具体地,当期望读取诸如标准纸张的相对薄的文件,而扫描仪 部分1303未使用时,扫描仪部分1303被置于图26中所示的倾斜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扫描仪部分1303的这个倾斜位置(这时读取表面4a 相对于壳体2a的垂直外部前表面以预定的第一角度向前倾斜)是扫描 仪1303相对于壳体2a的关闭位置。因此,当未使用扫描仪部分1303 时,并且当扫描仪部分1303要扫描相对薄的文件时,竖立的多功能设 备1300在其厚度方向上占据的空间相对较小,从而节省使用多功能装置1300的办公室或其它场所的空间。由于当读取相对薄的文件时不需 要开启扫描仪部分1303,因此简化了读取图像所需的操作。
当相对薄的文件被扫描仪部分1303读取时,用户仅插入文件Q到 文件入口 1310而不用开启扫描仪部分1303。如图26所示,当扫描仪 部分1303相对于壳体2a关闭时,玻璃板4的读取表面4a以相对于壳 体2a垂直前表面的角度ci向前倾斜。因此,用户能从多功能设备1300 的上侧通过文件入口 1310插入文件Q而将文件Q放置在倾斜的读取 表面4a上。读取表面4a向前倾斜,也就是向开启扫描仪部分1303的 方向倾斜。因此,当用户从多功能设备1300的前侧将文件Q的下端插 入到文件入口 1310使文件Q倾斜落下时,文件Q通过其自身的重量 紧密接触读取表面4a,从而增强了设备的可用性。
如图26所示,类似于第十一实施例,在扫描仪部分1303的整个 宽度上延伸的挡块1116被布置在读取表面4a的下端,因此通过文件入 口 1310插入的文件Q以其自身的重量沿读取表面4a滑下,直到文件 Q的下端接触到挡块1116为止,从而停止以被托在读取表面4a上的预 定位置。这样,文件Q被托在以读取表面4a的下端为参考位置的预定 位置,在此用户没有必要往文件入口 1310里向下看以放置文件Q。因 此,文件Q很容易被放置。由于文件Q通过其自身的重量紧密接触读 取表面4a,读取表面4a与文件Q之间不易形成空隙,从而改进了读取 装置6读取图像的精确性。
当扫描仪部分1303处在这个倾斜位置时,文件Q上的图像被读取 装置扫描读取。
当扫描仪部分1303处于倾斜位置时,读取表面4a相对于垂直平 面向前倾斜的角度a ,通过考虑文件Q经过其被插入的文件入口 1310 的开口尺寸、竖立多功能设备1300的稳定性和其它条件而被确定。优 选地,角度a大约为2-3。。
另一方面,当将要读取诸如书和小册子的相对厚和重的文件时, 扫描仪部分1303被置于充分开启位置,类似于第十一实施例。由于扫 描仪部分1303被布置在壳体2a的前侧,开启/关闭扫描仪部分1303所 需的空间被限制在壳体2a的前侧,也就是,多功能设备1300的前侧。 因此,不需要在多功能设备1300后侧留出空间,从而便于在类似墙侧的地方放置多功能设备1300。
如图27所示,当用户从图26所示的倾斜位置向前开启扫描仪部 分1303到最大时,扫描仪部分1303被置于充分开启位置,这时读取 表面4a以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e向下倾斜,当扫描仪部分1303刚好 水平时,读取表面4a与水平面对齐。在充分开启位置,扫描仪部分1303 的上端与可以是地面的放置表面接触,因此没有提供用于将扫描仪部 分1303固定在充分开启位置和倾斜位置之间的位置的临时固定机构。
当扫描仪部分1303处于充分开启位置时,诸如书的相对厚的文件 R被置于读取表面4a上。尽管相对厚的文件R具有相当的重量,即使 当文件R被放在读取表面4a上时,由于扫描仪部分1303的上端与放 置表面接触,大致上垂直竖立的打印机部分1102仍然是稳定的。由于 扫描仪部分1303处于充分开启位置,读取表面4a面向前倾斜,并且 很容易从多功能设备1300的前侧将文件R放置在读取表面4a上的预 定位置。当处于这种充分开启位置时,扫描仪部分1303通过读取装置 6扫描读取文件R上的图像。
根据本多功能设备1300,当未使用扫描仪部分1103且当读取相对 薄的文件时,扫描仪部分1303被置于倾斜位置,从而节省了多功能设 备1300占据的空间,同时便于读取文件上的图像。另一方面,当读取 相对厚的文件时,扫描仪部分1303被置于充分开启位置以读取图像, 而多功能设备1300的打印机部分1102被保持在竖立位置以节省空间。
以下为以类似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撰写形式给出的第十二和第十 三实施例共有的构造的简要说明及由此获得的效果。
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图像记录部分,其包括平坦盒状的第一壳体,和在第一壳体中形 成的通道,记录介质沿该通道被送入以便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第一图像, 该图像记录部分通常被置于立式;和
图像读取部分,其具有平坦盒状的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的外表 面构成对着第一壳体的读取表面,第二壳体的下端部分被可旋转地连 接到第一壳体,使得第二壳体的上部相对于第一壳体可被开启/关闭, 以便使图像读取部分可被置于一个倾斜位置,在该倾斜位置读取表面 在一个方向倾斜,使得读取表面在上侧离垂直平面的距离大于在下侧离垂直平面的距离,并且该图像读取部分能读取放在读取表面上的文 件上的第二图像。
第一和第二图像可以是同一图像,也可以不是同一图像。 根据该图像处理设备,图像读取部分的第二壳体相对于垂直平面 开启使得图像读取部分可被置于倾斜位置,允许用户从设备的上侧将 文件插入到第二壳体上部和图像记录部分的第一壳体外表面之间的空 隙处,从而很容易将文件放置到读取表面上。因此,设备的可用性很 高。另外,被插入的文件通过其自身重量紧密接触倾斜读取表面,读 取文件上第二图像的精确性被提高。
现在将参考图28-35描述根据第十四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与上面 描述的任何一个实施例中的零件或部件相同的零件或部件用相同附图 标记来表示,并且其描述被省略。
在图28中,附图标记1400总体上表示根据第十四实施例的多功 能设备。多功能设备1400的主要结构类似于根据第十一实施例的多功 能设备1100的主要结构,但有一些不同之处,因此在这里只描述这个 实施例的不同部分。注意,尽管多功能设备1400既包括打印功能元件 也包括扫描功能元件,即使扫描功能元件或扫描部分1103和/或一些其 它功能元件被省略,只要提供打印功能的打印机部分1402被包括在多 功能设备1400中,仍能得到这个实施例和以下第十五实施例获得的一 部分效果。
类似于上面描述的任何其它设备1、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多功能设备1400也属于 大致上垂直竖立的类型,因此整体尺寸和厚度相对校小,从而减小了 在放置多功能设备1400的放置表面上所占用的空间,并提高了便携性。
打印机部分1402具有在类似于记录介质出口 312、 1001、 1201的 位置(即在打印机部分1402的壳体2a前面的下部)开口的记录介质 出口 1404。因此,图像已被记录在其上的记录介质K被向前排出。另 外,在打印机部分1402的壳体2a后表面的下部,形成有记录介质入 口 1406,通过它记录介质K被手动插入。堆放盘1410在对应这个记 录介质入口 1406的位置被布置在壳体2a的后侧。
收集盘1408和堆放盘1410被分别连到打印机部分1402的壳体2a 的前侧和后侧,使得收集盘1408和堆放盘1410从壳体2a的底部伸出。收集盘1408和堆放盘1410分别对应于记录介质出口 1404和记录介质 入口 1406。也就是说,收集盘1408收集和盛放图像已被记录在其上并 且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404被排出的记录介质K。堆放盘1410容纳相 对较厚的纸张或其它材料形式或不标准尺寸纸张形式的记录介质(或 一堆记录介质K),并将记录介质或一堆记录介质安放在预定位置,其 中该记录介质通过记录介质入口 1406被插入。收集盘1408和堆放盘 1410作为支架也可用于防止竖立多功能设备跌倒。由于提供了收集盘 1408和堆放盘1410,所以增加了多功能设备1400在放置表面占据的 面积,如果需要的话,优选是该堆放盘1408和1410被可拆卸地连接 到打印机部分1402的壳体2a。
打印机部分1402的壳体2a的上表面向前下降,且用来操作多功 能设备1400的操作面板901被布置在这个上表面上。关于壳体上表面 的结构和效果与第十一到第十三实施例相同,在这里不作描述。
还是在这个实施例中,类似在第九到第十三实施例,插槽部分950 和墨盒座部分960被提供在壳体2a的侧面。这些部分960、 970的结 构和效果也与第十一到第十三实施例的相同,因此不在这里重复其描 述。
扫描仪部分1103具有与第十一到第十三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并用 在第十一到第十三实施例中的相同的方式被连接到打印机部分1402的 壳体2a。因此,在这里不作进一步的描述。
现在将参考图29,描述多功能设备1400的内部结构。如图29所 示,打印机部分1402的壳体2a包括记录介质盛放装置913、输送通道 P、打印头30、压板940、包括电气元件的部件或零件被布置在其中的 安装空间32、用于关闭和开启记录介质出口 1404的出口截止阀1414、 用于开启和关闭记录介质入口 1406的入口截止阀1416和其它。每个 出口和入口截止阀1414、 1416构成通道截止阀。
记录介质盛放装置913的结构与第九和其它相关实施例相同,其 描述被省略。
在这个实施例中,如在第十二实施例中那样,从记录介质盛放装 置913延伸的通道P大致呈L形,在这里不再重复其描述。
打印头30像上述任何的压板头30面向下的实施例那样执行打印或记录,其描述被省略。
以下将详细描述关于出口 1414截止阀和入口截止阀1416的结构。 如图29所示,在记录介质出口 1404的邻近处和内侧,布置有可在开 启通道P的开启位置和关闭通道P的关闭位置之间变换位置的出口截 止阀1414。更具体地,出口截止阀1414是宽度与通道P的宽度大致相 等的薄板部件,并被可旋转地布置,使得其在齿轮辊983下游的通道P 上的一个位置处凸出,以便正常关闭通道P。也就是说,出口截止阀 1414通常被诸如弹簧(未示出)的偏置部件朝向通道P上游侧而偏置。 出口截止阀1414的一端接合接收部分1424,它是在形成通道P的导向 板中形成的凹陷部分并且与出口截止阀1414相对。由于出口截止阀 1414被朝向通道P上游侧的偏置部件的偏置力偏置,出口截止阀1414 与接收部分1424接合从而关闭通道P,也就是说,被置于关闭位置以 关闭记录介质出口 1404。驱动力可从未示出的电机传送到出口截止阀 1414,使得出口截止阀1414被朝向下游侧克服偏置部件偏置力的驱动 力所偏置,并被置于开启位置以开启通道P,也就是,开启记录介质出 □ 1404。
记录介质入口 1406形成在壳体2a外部背面的下部,以便记录介 质可通过这个入口 1406被手动送入。当诸如A4尺寸的标准纸张被用 作记录介质K时, 一堆这样的纸张通常被放在记录介质盛放装置913 中,并等待被依次送出到通道P。然而,为了能在不容易沿通道P弯曲 的相对厚的纸张上记录图像,诸如明信片、信封和非标准纸张,记录 介质入口 1406被成形为允许这种非标准纸张或其它介质被插入到打印 机部分1402。手动插入的记录介质被送入的通道P'从记录介质入口 1406水平地延伸,与通道P交汇在紧邻压板940上游的位置。 在记录介质入口 1406处连接有页传感器1430。页传感器1430检测记 录介质K是否被插入到记录介质入口 1406。来自页传感器1430的检 测信号被发送到安装空间32中的包括电气元件的控制部分1450。在紧 邻记录介质入口 1406内侧的位置,布置有分别与手动插入通道P'相 对的输入辊1432和页导向 装置1434。更具体地,在手动插入通道P' 的上侧布置的输入辊1432通过接收经由包括多个啮合齿轮的传动机构 (未示出)传输的电机(未示出)的驱动力而被旋转。另一方面,在通道P'下侧布置的页导向装置1434被布置为使得其可以垂直移动, 从而使页导向装置1434的上表面与输入辊1432压靠接触以及从输入 辊上离开。当记录介质K从堆放盘1410被送入,页导向装置1434被 抬起,以将记录介质K压靠在输入辊1432上,然后输入辊1432旋转, 从而将夹在输入辊1432和页导向装置1434之间的记录介质K送入到 通道P,。
如图29所示,在记录介质入口 1406的邻近,入口截止阀1416可 在开启通道P'的开启位置和关闭通道P'的关闭位置之间变换位置。 更具体地,入口截止阀1416是具有大致与通道P'宽度相同的宽度的 薄盘部件,并且被可旋转地布置在记录介质入口 1416的邻近并在输入 辊1432的下游侧,被设计以关闭通道P'。也就是说,入口截止阀1416 通常被诸如弹簧或其它(未示出)朝向通道P上游侧的偏置部件偏置。 入口截止阀1416的一端使用接收部分1426,它是在定义通道P'的导 向板中形成的凹槽并且与入口截止阀1416相对。由于入口截止阔1416 被朝向通道P,上游侧的偏置部件的偏置力偏置,入口截止阀1416使 用接收部分1426以改变通道P',也就是说,驱动力从未示出的电机被 传到入口截止阀1416,以便入口截止阀1416被朝向下游侧与偏置部件 的偏置力反方向的驱动力偏置,并被置于开启位置以开启通道P',也 就是说,开启记录介质入口 1406。
类似在第十一到第十三实施例中,扫描仪部分1103可根据被读取 或其它情况的文件种类而相对于打印机部分1402移动。在图29中, 附图标记Pl和P2分别表示与第十一到第十三实施例中相同的扫描仪 部分1103的倾斜位置和充分开启位置。扫描仪部分1103可放置的位 置可以仅是关闭位置或精确垂直位置和充分开启位置P2,或可以仅是 倾斜位置Pl和充分开启位置P2。
图30是由布置在多功能设备1400安装空间32中的电气元件构成 的控制部分1450的框图。如图30所示,由CPU(中央处理单元)、ROM (只读存储器)和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构成的中央处理部分1451 被连接到包括打印机部分1402中的页传感器1430的各种传感器、电 机、扫描仪部分1103、操作面板901、插槽部分950和其它部件,以 便能通过总线1440和ASIC (专用集成电路)1442进行数据传送。多功能设备1400与计算机(PC) 1444相连,因此多功能设备1400可根 据从计算机1444传来的以及通过操作面板901输入的图像数据或文件 数据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或文件。因此,设备1400包括用来从计算 机1444和向计算机1444传送数据的接口 (I/F)。控制部分1450的配 置仅作为举例的方式来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控制部分1450的具体情 况不限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内容。
在下文中,将说明多功能设备1400的打印机部分1402如何进行 记录。
一开始,将说明在由记录介质盛放装置913提供的记录介质K上 记录图像的情况。当多功能设备1400响应通过操作面板901输入或来 自计算机1444的指令而开始图像记录时,中央处理部分1451运行, 以驱动捡拾辊40的电机,从而将存放在记录介质盛放装置913中的记 录介质K拾起并送入到通道P。因此,被导向装置913c压靠在捡拾辊 40上的记录介质K被向下送入到通道P,如图31所示。
中央处理部分1451工作以将电机的驱动力传送到出口截止阀 1414,以便朝下游侧并克服偏置力转动当前关闭通道P的出口截止阀 1414。这样,出口截止阀1414被置于打开状态。例如多功能设备1400 的大体垂直竖立的多功能设备常常被直接放在地板上,诸如灰尘和昆 虫的异物尤其易于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404而进入。由记录介质出口 1404附近的打印头30构成的记录机构容易受到进入壳体2a内的异物 (如灰尘、污物和昆虫)的不良影响。然而,根据本实施例,除非是 要执行图像的记录,也就是说,除非记录介质K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404 被排出,布置在记录介质出口 1404的出口截止阀1414总是被保持在 关闭位置,以关闭记录介质出口 1404。因此,防止了诸如灰尘、污物 和昆虫的异物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404进入壳体2a。
如图31所示,被送出到通道P的记录介质K被传送,以便被夹在 进给辊980和压力辊981之间,以对应记录介质K厚度的量縮进压力 辊981。进给辊980的转动力被传到夹在进给辊980和压力辊981之间 的记录介质K。随着进给方向从垂直变为水平,通过进给辊980和压 力辊981之间的辊隙被送入的记录介质K沿着通道P弯曲,并被送入 到压板940上方的位置当记录介质K的前端到达打印头30的记录区域时,夹在进给辊 980和压力辊981之间的记录介质K用预定换行宽度被间歇地送到压 板940上,且每一次记录介质K被进给该换行宽度,打印头30在记录 介质的整个宽度上进行扫描。这样,从记录介质K的前侧开始进行图 像记录。然后其上已记录图像的记录介质的前侧部分被夹在进给辊982 和齿轮辊(gear roller) 983之间,同时记录介质的后侧部分被夹在进 给辊980和压力辊981之间,并且记录介质间歇地以预定换行宽度进 给,以重复打印头30的记录。最终,记录介质K的后端从进给辊980 和压力辊981之间的辊隙被释放,当记录继续进行时,记录介质K进 一步以换行宽度被间歇地进给。
如图32所示,当打印头30如上所述执行图像记录时,记录介质K 的前端从记录介质出口 1404伸出到壳体2a的外侧。如上所述,出口 截止阀1414被转向下游侧而置于开启位置,从而开启通道P,记录介 质K可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404穿出。当记录介质K的整个预定记录 区域上的记录完成时,进给辊982连续旋转,从而使记录介质K通过 被夹在进给辊982和齿轮辊982之间而经由记录介质出口 1404被排出。 当完成预定数量的记录介质的记录时,中央处理部分1451切断电机给 出口截止阀1414的驱动力,从而使出口截止阔1414自由移动。因此, 被置于打开状态以保持通道P开启的出口截止阀1414这时被偏置部件 的偏置力返回到上游侧,从而被置于关闭位置以关闭通道P。这样,记 录介质出口 1404被关闭以防止异物进入壳体2a。
现在将描述图像如何被记录在通过记录介质入口 1406被手动插入 的记录介质K上。首先,用户将记录介质K置于记录介质入口 1406。 如图33所示,当记录介质K被置于记录介质入口 1406时,页导向装 置1434被降低,以便不接触输入辊1432,而入口截止阀1416处于关 闭位置以关闭通道P'。因此,记录介质K被置于堆放盘1410上,同 时其前端接触入口截止阀1416。除非是用这种方式将记录介质K从记 录介质入口 1406送入,入口截止阀1416被保持在关闭位置,以关闭 记录介质入口 1406,从而防止诸如灰尘、污物和昆虫的异物通过记录 介质入口 1406进入到壳体2a中。
需要注意的是,如本实施例的情况,在记录介质出口和记录介质入口形成在打印机部分的相反两侧以便通过送入记录介质的通道而相 互连接的布置中,异物易于进入。因此,利用这种布置,在此实施例 中提供诸如出口截止阀和入口截止阀的通道截止阀的效果是显著的。
然后,在响应来自操作面板901或计算机1444的指令而开始记录 图像的多功能设备1400中,中央处理部分1451首先根据来自页传感 器1430的检测信号确认记录介质K是否被置于记录介质入口 1406。 当页传感器1430检测到记录介质K时,电机的驱动力被传送到入口截 止阀1416,使得将通道P'保持关闭的入口截止阀1416被驱动力向下 游侧并克服偏置力方向转动,从而被置于开启位置以开启通道P'。当 页传感器1430没有检测到记录介质K时,中央处理部分1451在操作 面板901上显示错误指示,以提示用户放置记录介质K在堆放盘1410 上。
中央处理部分1451工作,以将电机的驱动力传送到出口截止阀 1414,使得将通道P保持关闭的出口截止阀1414被驱动力向下游侧克 服偏置力转动,从而被置于开启位置以开启通道P。按照上述的相同方 式,除非记录介质K从记录介质入口 1406被送入,否则出口截止阀 1414被保持在关闭位置,以关闭记录介质出口 1404。因此,防止了诸 如灰尘、污物和昆虫的异物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404进入到壳体2a内。
其后,为了将记录介质K送入到通道P',页导向装置1434被抬 起,以将记录介质K压靠在输入辊1432上,且电机被驱动以旋转输入 辊1432。因此,记录介质K被送出到通道P'中,如图34所示。
被送出而进入到通道P'的记录介质K被进一步传送,以进入通 道P,且当记录介质K的前端到达打印头30的记录区域时,记录介质 K被输入辊1432以预定换行宽度间歇地送入到压板940上。每一次记 录介质K都以换行宽度被送入,打印头30在记录介质的整个宽度上进 行扫描。这样,从记录介质K的前侧开始进行图像记录。然后其上已 记录图像的记录介质前侧部分被夹在输入辊982和齿轮辊983之间, 如图35所示,并且当打印头30重复进行记录时,记录介质以预定换 行宽度被间歇地送入。当记录介质K被进一步送入时,记录介质的后 端部分从输入辊1432和页导向装置1434之间的辊隙被释放,当打印 头30继续进行记录时,记录介质K通过夹在进给辊982和齿轮辊983之间而以换行宽度被进一步间歇地送入。
如图35所示,当打印头30这样执行图像记录时,记录介质K的 前端部分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404伸出到壳体2a的外侧。由于出口截 止阀1414向下游侧转动,从而被置于开启位置以如上所述开启通道P, 使得记录介质K可以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404伸出到外侧。尽管在图 35中未示出,由于入口截止阀1416处于打开状态,类似地,记录介质 K的后端部分也可以通过记录介质入口 1406伸出。
在记录介质K的整个预定记录区域上的记录完成时,进给辊982 连续地旋转,以便将进给辊982和齿轮辊983之间的记录介质K通过 记录介质出口 1404排出。当完成预定数量记录介质的记录时,中央处 理部分1451切断电机给出口截止阀1414和入口截止阀1416的驱动力, 使得这些截止阀1414、 1416可以自由位移。因此,己被置于打开状态 以保持通道P开启的出口截止阀1414,和已被置于打开状态以保持通 道P,开启的入口截止阀1416,均被偏置部件的偏置力转动到上游侧,
从而被返回到它们的关闭位置以关闭通道P、 P'。这样,记录介质出口 1404和记录介质入口 1406被关闭,以防止异物进入壳体2a。
根据多功能设备1400,只有当记录介质K被排出时记录介质出口 1404才被开启,且只有当记录介质K被送入时记录介质入口 1406才 被开启。否则,记录介质出口和入口 1404、 1406分别被出口截止阀1414 和入口截止阀1416关闭,从而防止异物通过记录介质出口和入口 1404、 1406进入到壳体2a内的。由于出口截止阀和入口截止阀1414、 1416是根据记录介质K的输送而自动地改变位置,所以防止了在记录 介质K被送入时出口截止阀1414或入口截止阀1416不当地保持在关 闭状态,并且防止了在没有使用打印机部分1402时,出口截止阀1414 或入口截止阀1416不当地处在打开状态。尤其是,像在多功能设备 1400中的情况,在记录介质出口形成在打印机部分壳体的前面而记录 介质入口形成在壳体的后表面的设备中,由打印头构成的记录机构被 布置在记录介质出口 1404和记录介质入口 1406附近,可以产生显著 的防止异物进入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当记录图像时,出口截止阀1414 (适当时也包括 入口截止阀1416,即当记录介质K从记录介质入口 1406被送入时也包括入口截止阀1416)接收电机的驱动力,使得出口截止阀1414 (适 当时也包括入口截止阀1416)被驱动力向下游侧克服偏置力转动,从 而开启通道P (适当时也打开通道P')。在图像记录完成后,驱动力被 切断,以使出口截止阀1414 (适当时也包括入口截止阀1416)自由地 位移,以便通过偏置部件的偏置力将出口截止阀1414 (适当时也包括 入口截止阀1416)置于关闭状态。
然而,也可这样进行更改,即出口截止阀1414和入口截止阀1416 不接收电机的驱动力,而是将已接触出口截止阀1414或入口截止阀 1416的记录介质K进一步进给,同时使之与阀1414或1416保持接触, 从而使出口截止阀1414或入口截止阀1416克服偏置部件的偏置力转 向通道P的下游侧。下面将详细描述作为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的这 种布置。
另外,也可以作这样的更改,即可由电机的驱动力实现出口截止 阀1414和入口截止阀1416中的每一个从开状态到关状态的方向和从 关状态到开状态的方向上的位置变化。
现在将参考图36-39说明上面简要提到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实 施例的多功能设备。第十五实施例类似于第十四实施例,只是在这个 实施例中,出口截止阀1414和入口截止阀1416不接收电机的驱动力, 而是利用偏置部件的偏置力以及记录介质和每个截止阀1414、 1416之 间的接触来实现出口截止阀和入口截止阀1414、 1416的位置变化。与 第十四实施例中的部件或零件相应的部件或零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 示,并且省略其描述。
由于驱动力不会被传到出口截止阀1414和入口截止阀1416,当在 记录介质盛放装置13提供的记录介质K上记录图像时,其上已被打印 头30记录图像并被夹在进给辊982和齿轮辊983之间的记录介质K的 前端接触当前关闭通道P的出口截止阀1414,如图36所示。记录介质 K被进给辊982和齿轮辊983进一步进给,同时记录介质K的前端接 触出口截止阀1414,从而克服偏置力将出口截止阀1414转向通道P 的下游侧,如图37所示。这样,出口截止阀1414从关闭状态变为打 开状态,且记录介质K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404被进一步送 。在记录 介质K被完全排出时,出口截止阀1414通过偏置部件的偏置力从打开状态返回到关闭状态,从而关闭通道P。
以下说明在通过记录介质入口 1406手动送入的记录介质K上记录 图像的情况。首先,置于记录介质入口 1406的记录介质K被输入辊 1432送入到通道P',并且记录介质K的前端接触当前关闭通道P'的 入口截止阀1416。记录介质K被输入辊1432进一步送入,以便用其 前端推动并开启入口截止阀1416, g卩,克服偏置力将入口截止阀1416 转向通道P'的下游侧。因此,入口截止阀1416的位置从关闭位置变 为开启位置。然后将记录介质K送入到压板940上,如图38所示。
其后,当打印头30执行图像记录时,记录介质K的前端进入进给 辊982和齿轮辊983之间的辊隙,并接触当前关闭通道P的出口截止 阀1414。当记录介质K被进给辊982和齿轮辊983进一步送入同时前 端保持与出口截止阀1414接触时,前端推动并开启出口截止阀1414, 即,用上述类似的方式克服偏置力将出口截止阀1414转向通道P的下 游侧。这样,出口截止阀1414从关闭位置变为开启位置,并且记录介 质K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404被排出,如图39所示。在记录介质K的 后端通过通道P'的时刻,入口截止阀1416被偏置部件的偏置力返回 到关闭位置以关闭通道P',并且其后当记录介质K被排出到设备外侧 时,出口截止阀1414被偏置部件的偏置力返回到关闭位置以关闭通道 P。
在这个实施例中,电机的驱动力不被传送到出口截止阀1414和入 口截止阀1416,而接触出口截止阀1414或入口截止阀1416的记录介 质K被继续送入,以便克服偏置部件的偏置力将出口截止阀1414或入 口截止阀1416转向通道P、 P'的下游侧。只有当记录介质K被排出 时,记录介质出口 1404才被开启,并且只有当记录介质K被送入时, 记录介质入口 1406才被开启,否则记录介质出口和入口 1414、 1416 分别被出口截止阀1414和入口截止阀1416保持关闭。因此,防止了 异物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404和记录介质入口 1406进入到壳体2a内。
在第十四和第十五实施例中,每个出口截止阀1414和入口截止阀 1416可用弹性可变形的柔性膜(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柔性膜)代替, 将该柔性膜设置为从形成通道P、 P'的表面朝向通道P、 P'的下游侧 倾斜地伸出,使得柔性膜的一端接触形成通道P、 P'的表面面对柔性膜所伸出的一侧。柔性膜可朝向下游侧变形,但不朝向上游侧变形。 通过这种布置,也能得到上述关于第十五实施例的同样操作和效果。 然而,在插入文件或其它介质时合成树脂薄膜等的变形可能不可恢复,
因此,优选使用像出口截止阀1414和入口截止阀1416那样的不容易 被插入的记录介质、文件或其它介质导致变形的薄板部件作为截止阀。 以下为以类似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撰写形式给出的对第十四和第 十五实施例共同的构造的简要说明及由此获得的效果。
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具有开口和通道的壳体,该通道从该开口沿着壳体内部延伸,该 开口被用作入口和出口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记录介质和文件中的一个 通过该入口被送入到壳体内,而记录介质和文件中的一个通过该出口
被排出到壳体的外侧;和
通道截止阀,其可在关闭通道的关闭位置和开启通道的开启位置 之间改变位置。
在该图像处理设备中,通道截止阀被置于其关闭位置以关闭开口, 以防止诸如灰尘、污物和昆虫的异物进入壳体。通过将通道截止阀置 于开启位置,开口被开启,从而在排出或提供上述记录介质和文件中 的一个时,允许上述记录介质和文件中的一个经由该开口从通道排出 或经由该开口进入通道。
根据这个设备,防止了由于异物进入壳体带来的故障,从而确保 稳定的图像记录和读取。在大致垂直竖立类型的图像处理设备中,在 使用和存放时常常会有将设备置于地上的情况。在这样的设备中,这 种布置的效果尤其显著。
现在参考图40-50说明根据第十六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
在图40中,附图标记1600总体上表示根据第十六实施例的多功 能设备。多功能设备1600的具体结构与第十一实施例多功能设备1100 的具体结构几乎相同,因此只说明其不同的部分。第十一实施例所用 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的部件或零件,不再对其进行说明。
多功能设备1600具有包括壳体2a的打印机部分1602,在壳体2a 中形成有一个大致呈U形的通道,记录介质K沿着该通道被送入。通 道从记录介质盛放装置913延伸到在壳体2a的上表面开口的记录介质出口 12。
U形形状的盖部件1605被布置在打印机部分1602的上部,它可 以绕由U形盖部件1605的两个端部提供的枢轴旋转,使得盖部件1605 可被向下折到壳体2a的上表面并能被向上立起。如上述的关于其它实 施例的盖部件5,将盖部件1605的形状设置为使之不影响也布置在壳 体2a上表面的操作面板901。也就是说,当盖部件1605向下折叠时, 操作面板901位于U形盖部件1605的内部。这样,尽管由于多功能设 备1600是大体垂直竖立的类型,其上表面的面积相对较小,操作面板 901和盖部件1605也能被安排在壳体2a的上表面。如图40所示,当 要使用多功能设备1600时,将盖部件1605抬起使之从壳体2a的上表 面立起,用作在携带设备1600时让用户抓住的把手。当不使用多功能 设备1600时,将盖部件1605向下转动到壳体2a的上表面,关闭记录 介质出口 12,从而防止诸如灰尘和污物的异物进入壳体2a内。
当盖部件1605关闭记录介质出口 12时,在对着壳体2a上表面的 盖部件1605的表面上,布置有显示屏1610,显示诸如多功能设备1600 的开/关状态、错误指示和数据接收的信息。显示屏1610例如可由液晶 面板或LED构成。通过在盖部件1605上以液晶面板和其它形式设置 显示屏1610,就不需要在壳体2a的表面提供用于显示屏1610的空间, 从而可减小多功能设备1600的尺寸。尤其是,在壳体是较薄的盒状且 大体垂直竖立这种类型的类似多功能设备1600的多功能设备中,不可 避免的是,壳体2a的上表面较小,因而这种布置的效果是显著的。此 外,通过在盖部件1605上布置显示屏1610,操作面板901和显示屏 1610位置相互靠近,g卩,集中在壳体2a上表面的附近,当多功能设备 1600被置于地上时确保了很高的可用性。另外,当将盖部件1605向下 折到壳体2a的上表面时,显示屏1610被壳体2a的上表面覆盖和保护, 从而防止了诸如污物和灰尘的异物粘附到显示屏1610上,并防止损坏 显示屏1610。
多功能设备1600具有可用作平板扫描仪的扫描部分1103。扫描仪 部分1103的结构以及扫描仪部分1103和打印机部分1602之间的连接 与上面对第十一实施例的描述相同,在这里不再说明。
图41显示了多功能设备1600的内部结构,基本和第十一实施例相同。然而,这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600进一步包括通道截止阀 1620。
如图41所示,通道截止阀1620被布置在通道P中,并位于记录 介质出口 12附近,而且可在开启通道P的开启位置和关闭通道P的关 闭位置之间变换位置。更具体地,通道截止阀1620是宽度与通道P的 宽度大致相同的薄板部件,其布置在通道P中靠近记录介质出口 12的 位置,并位于对着收集盘990的一侧,使得通道截止阀1620伸出,从 而在通常情况下关闭通道P,使通道P关闭是通过诸如弹簧(未示出) 的偏置部件朝向通道P的上游侧推动通道截止阀,使之绕着一个轴转 动而实现的。通道截止阀1620的一端接合接收部分1622,该部分是形 成在对着通道截止阀1620的收集盘990的隔板1624上的凹陷部分。 也就是,通道截止阀1620通常被偏置向通道P的上游侧,并被接收部 分1622接收,从而被置于关闭位置以关闭通道P。
当沿通道P被送入的记录介质K接触到通道截止阀1620并进一步 被送入时,通道截止阀1620被置于其开启位置。更具体地,如图42 所示,当记录介质K不在作为通道P—端的记录介质出口 12附近时, 通道截止阀1620与接收部分1622保持接合,或被接收部分1622接收, 从而关闭通道P。因此,即使盖部件1605并没有关闭记录介质出口 12, 通道截止阀1620也能防止异物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2进入壳体2a内。
如图43所示,在图像已被打印头30记录在记录介质K上后,进 给辊982和齿轮辊983在沿通道P的垂直位置向上送入记录介质K, 然后记录介质排出辊984和压力辊985进给记录介质K,直到记录介 质K的前端部分从记录介质出口 12伸出。在到达记录介质出口 12之 前,记录介质K的前端接触当前关闭通道P的通道截止阀1620,如图 44所示。被记录介质排出辊984和压力辊985送入的记录介质K继续 前进,同时其前端与通道截止阀1620接触,从而克服偏置部件的偏置 力推动通道截止阀1620,将其转向通道P的下游侧。因此,通道截止 阀1620从关闭位置改变到开启位置,并且记录介质K被进一步输送并 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2。
记录介质排出辊984和压力辊985输送记录介质K,直到记录介 质K的前端部分从记录介质出口 12伸出,并且当记录介质K的后端通过记录介质排出辊984和压力辊985之间的辊隙时,记录介质K被 推进收集盘990。这样,记录介质排出辊984和压力辊985进给记录介 质K的推力消除,所以通道截止阀1620被偏置部件的偏置力返回到上 游侧。记录介质K被通道截止阀1620推动,在收集盘990中朝向内侧 移动,从而形成堆积连续进入的记录介质K的空间,该记录介质K是 在其上被记录图像后到达记录介质出口 12。也就是说,对于每张记录 介质K顺序执行图像记录,因此记录介质K被顺序地推进收集盘990, 如图41所示,以被依次堆积在最外面的记录介质K上或堆积的上一张 介质K上,同时每张记录介质的记录有图像的一侧面对内侧。因此, 记录介质K按照执行图像记录的顺序被堆积容纳。这使得用户不用费 力去改变记录介质K的顺序。
这样,即使当盖部件1605没有覆盖记录介质出口 12,同时没有执 行图像记录且记录介质K没有沿通道P被送入时,通道截止阀1620 在记录介质出口 12附近将通道P关闭,从而防止异物通过通道P进入 壳体2a内。另一方面,当执行图像处理且记录介质K沿着通道P被送 入时,通道截止阀1620被置于开启位置,从而允许记录介质K通过记 录介质出口 12。因此,除非记录介质K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2附近的 一部分通道P,否则通道截止阀1620使通道P保持关闭,确保防止异 物进入壳体2a内。即使当用户错误地将文件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2插 入到通道P,而不是通过用来插入要扫描的页文件的扫描仪部分的槽或 间隙时,通道截止阀1620会阻止文件的插入,从而防止多功能设备 1600的错误操作。
在这个实施例中,通道截止阀1620可用可弹性变形的柔性膜(例 如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柔性膜)代替,该柔性膜被设置为从形成通道P 的平面倾斜地朝向通道P的下游侧伸出,使得柔性膜的一端接触面对 着柔性膜所伸出表面的一个表面。柔性膜可朝向下游侧变形,但朝向 上游侧不变形。利用这种布置,也能获得上面对第十六实施例所描述 的相同的操作和效果。然而,合成树脂薄膜等可能会由于文件或其它 介质的插入而导致变形不可恢复,因此,优选使用像出口截止阀1414 和入口截止阀1416那样的不容易被插入的记录介质、文件或其它介质 导致变形的薄板部件作为截止阀。可选地,可提供吸附部件和/或凹陷部分用来收集灰尘或其它杂物。吸附部件吸附聚积在通道截止阀的支 撑点或轴处及其周围的异物,诸如灰尘和污物。诸如双面胶带的吸收 部件可被布置在通道截止阀的上表面,以主动吸收诸如灰尘和污物的 异物。
根据第十六实施例,记录介质K在接触通道截止阀1620后被进一 步送入,以克服偏置部件的偏置力向通道P的下游侧转动通道截止阀 1620。然而,也可以这样进行更改,即当执行图像记录时,发动机的 驱动力被传送到通道截止阀1620,从而利用驱动力克服偏置力向着下 游侧转动通道截止阀1620,在图像记录后,驱动力被切断,使得通道 截止阀1620自由转动,从而将通道截止阀1620返回到上游侧。这种 布置减小了施加在记录介质K上的负载。另外,通道截止阀在两个方 向上(即从开启位置到关闭位置和从关闭位置到开启位置)的位置变 化可由发动机的驱动力实现。
如图41所示,扫描仪部分1103具有与第十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 并且用与第十一或第十四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连接到打印机部分1602, 因此省略其描述。
图47是由布置在多功能设备1400安装空间32中的电气元件构成 的控制部分1650的框图。如图47所示,由CPU(中央处理单元)、ROM (只读存储器)、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构成的中央处理部分1651 被连接到打印机部分1602和扫描仪部分1103中的各种传感器、发动 机、操作面板901、插槽部分950、显示屏1610和其它装置,以便能 通过总线1655和ASIC (专用集成电路)1657传送数据。
中央处理部分1651接收来自通电开关1652和断电开关1654的检 测信号,以控制多功能设备1600的开启/关闭状态。通电开关1652根 据盖部件1605的位置而被开启/关闭,并且断电开关1654根据当盖部 件1605被抬起或处于开启位置时盖部件1605是否被向上拉起而被开 启/关闭。这些开关1652、 1654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多功能设备1600连接到计算机(PC) 1444,设备1600从而能根 据从计算机1444传送来的以及通过操作面板901输入的图像数据或文 件数据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或文件。因此,设备1600包括用来从计 算机1444接收数据和向计算机1444传送数据的接口 (I/F)。控制部分1650的配置仅作为举例的方式来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控制部分1650 的具体情况不限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内容。 现在将描述盖部件1605如何操作。
如上所述,盖部件1605可在关闭位置(即盖部件1605被向下折 到壳体2a的上表面上以覆盖记录介质出口 12的位置)和盖部件从壳 体2a的上表面立起以开启记录介质出口 12的开启位置之间变换位置。 用户通过抓持并转动盖部件1605可实现盖部件1605的这种位置变化。
图48显示了盖部件1605处于关闭位置状态的多功能设备1600。 当不使用多功能设备1600时,盖部件1605被保持在关闭位置。盖部 件1605可绕着支撑在操作面板901上端附近的轴1656转动,并且当 盖部件1605被向下转动到最大时(即接触壳体2a的上表面时),到达 关闭位置。在关闭位置时,盖部件1605关闭记录介质出口 12,从而防 止异物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2进入到壳体2a内。尤其是,在类似多功 能设备1600的这种类型的多功能设备中,记录介质出口在壳体上表面 开口,异物易于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2进入,因此在这种设备中防止异
物进入的效果是显著的。
如图40、 41和48-50所示,在壳体2a的上表面记录介质出口 12 附近,布置有通常被偏置以从壳体2a的上表面伸出但可縮进壳体2a 的通电开关1652。当通电开关1652从壳体2a的上表面伸出时,通电 开关1652输出通电信号以开启多功能设备1600,而当其縮进时,输出 断电信号以关闭设备1600。如图48所示,当盖部件1605被置于关闭 位置时,盖部件1605将通电开关1652推进壳体2a内,从而输出断电 信号。中央处理部分1651从通电开关1652接收断电信号,从而关闭 多功能设备1600。
当用户将盖部件1605从关闭位置向上转动到如图41所示的开启位置 时,被盖部件1605推进壳体2a内的通电开关1652这时从壳体2a的 上表面伸出,从而输出通电信号。这样,中央处理部分1651从通电开 关1652接收通电信号,从而开启多功能设备1600。此外,将盖部件 1605置于开启位置会打开记录介质出口 12,从而可以排出其上己记录 图像的记录介质K,使得记录介质K的前端部分从记录介质出口 12伸 出,如图41所示。这样,通电开关1652通过盖部件1605位置的变化被开启/关闭。 换句话说,多功能设备盖部件1605的位置与开启/关闭状态是相关的。 因此,防止了在进行图像记录时盖部件1605不当地保持在关闭位置而 关闭记录介质出口 12,并且防止了当多功能设备1600被断电时盖部件 1605不当地被保持在开启位置。通过将盖部件1605放置在开启位置, 记录介质出口12被开启,以允许排出记录介质K,即,允许其上已记 录图像的记录介质K的前端从记录介质出口12伸出到外侧。另一方面, 通过将盖部件1605放置在关闭位置,记录介质出口 12被关闭,从而 防止诸如灰尘、垃圾和污物的异物进入到壳体2a内。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电开关1652可縮进地从壳体2a的上表面 伸出,以便使盖部件1605的位置与多功能设备1600的开启/关闭状态 相关,即,盖部件1605用作检测盖部件1605位置的开关部件,艮卩, 通电开关1652和盖部件1605 —起作为检测盖部件1605位置的开关。 然而,这种布置并不是最关键的。例如,通电开关1652可以用检测盖 部件1605位置的磁性传感器来代替,而中央处理部分1651根据来自 磁性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来开启/关闭多功能设备1600。可选地,可在轴 1656上布置角度传感器来检测盖部件的位置,而中央处理部分1651 根据来自角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开启/关闭多功能设备1600。
盖部件1605可保持在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的任何位置,以便 布置在盖部件1605的显示屏1610的位置可调节到最佳角度。例如, 如图41所示,当将多功能设备1600置于地上并从倾斜的上侧操作或 观察多功能设备1600时,为了便于从倾斜的上侧观察显示屏1610,转 动盖部件1605,使得显示屏1610的屏幕倾斜地面向上。另一方面,如 图49所示,当将多功能设备1600置于桌上等并从前侧操作或观察时, 为了便于观察显示屏1610,转动盖部件1605,使得显示屏的屏幕面向 前。轴1656逐级旋转或连续旋转,以及暂时固定在一点或多点的任何 已知的布置,都可用作为盖部件1605的转动机构。
多功能设备1600是大体垂直竖立的类型,非常便于携带。提供的 盖部件1605使多功能设备1600的携带便利。如图49所示,当用户抓 着盖部件1605以携带多功能设备1600时,盖部件1605被转动以垂直 立起。在盖部件1605从壳体2a的上侧竖立的状态下,多功能设备1600会被通电。因此,举例来说,可想象用户提起并携带多功能设备1600 的同时打印头30喷射墨滴进行图像记录或清洁的情况,这会导致出现 诸如漏墨或卡纸的不良问题。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当盖部件1605 被向上拉同时盖部件1605处于开启位置时,提供有用来关闭多功能设 备1600的断电开关1654。
更具体地,如图50所示,盖部件1605的轴1656被布置在操作面 板卯l中的轴承1658所支撑,使得盖部件1605可在预定范围内在向 上和向下方向上转动。断电开关1654被布置在轴1656附近,以检测 轴1656的旋转。如图49所示,当握住盖部件1605并且将多功能设备 1600提起的同时,轴1656被置于对应于盖部件1605竖立或开启位置 的旋转位置,盖部件1605的轴1656接收到多功能设备1600的重量, 因此轴1656随着盖部件1605向下移动到轴承1658的下端。断电开关 1654检测到轴1656和盖部件1605移动到最低位置,输出断电信号。 中央处理部分1651从断电开关1654接收断电信号,并关闭多功能设 备1600。因此,在携带多功能设备1600的过程中,打印头30和其它 装置不工作,从而防止了诸如漏墨的麻烦。当携带多功能设备1600后 将其置于地上或桌上时,轴1656因为盖部件1605的重量而向上移动 到轴承1658的上端。断电开关1654检测到轴1656的运动,从而输出 信号指令,以再次开启多功能设备1600。中央处理部分1651从断电开 关1654接收信号并开启多功能设备1600。
这样构造的盖部件1605改进了多功能设备1600的便携性,同时 当关闭记录介质出口 12时,还防止了诸如灰尘、垃圾和污物的异物的 进入。在诸如记录介质出口 12的开口形成在设备上表面的布置中,异 物易于进入到设备内。因此,在这种布置中,由此实施例提供的防止 异物进入的效果特别显著。
以下将描述对第十六实施例的更改。在第十六实施例中,通过让 盖部件1605开启/关闭通电开关1652,使得盖部件1605的位置和多功 能设备1600的开启/关闭状态相关。在此更改中,另一方面,当多功能 设备1600被关闭时,盖部件1605被自动置于关闭位置,而当多功能 设备1600被通电时,盖部件从关闭位置被转换到开启位置。换句话说, 在第十六实施例的此更改中,用户不用手动转动盖部件1605,而是通过多功能设备1600的通电/断电自动转动,以开启/关闭记录介质出口 12。
尽管没有明确示出,例如,可在多功能设备1600的操作面板901 上设置可由用户操作而开启/关闭的通电开关1652,以取代通电开关 1652。另外,发动机的驱动力被传送到盖部件1605的轴1656以移动 盖部件1605。通过使通电/断电与盖部件1605的位置相关,中央处理 部分1651可工作以用来控制多功能设备1600的通电/断电。
更具体地,当用户通过操作面板卯1开启多功能设备1600时,控 制部分1650驱动发动机向上转动盖部件1605,以将盖部件1605从壳 体2a的上表面升起。这样,盖部件1605被置于开启位置以开启记录 介质出口12,并使用户能观察显示屏1610。另一方面,当用户关闭多 功能设备1600时,中央处理部分1650驱动发动机向下转动盖部件 1605,以将盖部件1605向下折到壳体2a的上表面。这样,盖部件1605 被置于关闭位置以关闭记录介质出口 12,并通过壳体2a的上表面覆盖 和保护显示屏1610。这样,中央处理部分1650控制多功能设备1600 的通电/断电以及盖部件1605的位置,使得通电漸电和盖部件1605的 位置相关,从而防止了当盖部件1605被保持在关闭位置时进行图像记 录,并且防止了当多功能设备1600断电时盖部件1605保持在开启位 置。
在控制部分1650中提供有定时器,以便计时盖部件1605置于开 启位置后未进行图像记录的时间段。当该时间段超过一个阈值时,中 央处理部分1651驱动发动机,将盖部件1605转动到关闭位置,并将 多功能设备1600设置为暂停状态(suspended state)。需要注意的是, 术语"暂停状态"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即在从操作面板901或从计 算机输入请求开始记录图像的信号之后,中央处理部分1651并不立即 开始记录图像,而是先将盖部件1605的位置改变到开启位置,然后开 才始记录。优选的是,该暂停状态对应于节能模式,在节能模式下, 不在显示屏1610或其它显示设备上提供任何信息,从而减小了多功能 设备1600的功率消耗。根据这种布置,防止了长时间将记录介质出口 12保持开启,从而可靠地防止了异物通过出口 12进入到壳体2a内。
当设备1600处于暂停状态时,请求开始记录图像的信号通过操作面板901或从计算机被输入,中央处理部分1651首先驱动发动机,将 当前处于关闭位置的盖部件1605转动到开启位置,然后操作打印机部 分1602开始送入记录介质K,以执行记录。因此,防止了在多功能设 备1600开启时记录介质出口 12长时间保持开启,从而可靠地防止了 异物通过记录介质出口 12进入到壳体2a内。通过在进入暂停状态期 间设置节能模式,即使有较长时间未进行图像处理,不需要用户关闭 设备1600,也能减小设备1600的消耗功率。另外,当请求记录图像时, 用户不用开启多功能设备1600,就会立刻开始记录图像。
尽管在多功能设备1600中,记录介质出口 12形成在壳体2a的上 表面,记录介质出口 12也可形成在其它位置。例如,记录介质出口可 在壳体2a前表面或后表面的上端附近向上开口 。当使用这种布置时, 用于关闭记录介质出口 12的盖部件1605被设置为在侧面方向覆盖至 少一部分记录介质出口 12。另外,在这个实施例中大致呈U形的通道 P也可形成不同形状。例如,用于手动插入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入口可 形成在打印头30的后侧,使得通道P从该记录介质入口延伸经过打印 头30下侧然后转向上方。也就是说,通道P可以大致呈L形。
在第十六实施例中,在多功能设备1600的壳体2a上部形成的开 口是记录介质出口12,记录介质K通过该出口而被排出。然而,开口 不限于这种记录介质出口,也可以是用于其它目的的开口,例如通过 它将记录介质K手动插入的记录介质入口。当该开口是记录介质入口 时,可通过改变盖部件的位置类似地关闭/开启记录介质入口,并且也 能获得与第十六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可选地,该开口可以是用于插入文件的文件入口,在该文件上具 有要被扫描仪部分读取的图像。
在下文中,参考图51和52,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多功 能设备,其中文件入口以及记录介质出口都可被盖部件关闭。也就是 说,第十七实施例多功能设备的结构类似于第十六实施例,只是被盖 部件关闭的开口不仅是记录介质出口,也包括文件入口。与第十六实 施例对应的部件或零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描述。
在图51中,附图标记1700总体上表示根据第十七实施例的多功 能设备。如图51所示,用于将文件送到读取表面(未示出)的文件入口 1710形成在扫描仪部分1703的上表面,当盖部件1605向下折时, 文件入口 1710以及记录介质出口 12被盖部件1605关闭,从而防止诸 如垃圾和污物的异物粘附到压板940上。
扫描仪部分1703及其与打印机部分1602的连接结构与第十三实 施例相同。也就是说,文件入口 1710形成在打印机部分1602的壳体 2a的上表面和扫描仪部分1703的上表面之间。扫描仪部分1703可相 对于打印机部分1602关闭/开启,也就是说,在对应大致垂直位置的倾 斜位置和对应大致水平位置的开启位置之间关闭/开启,如参考图25-27 对第十三实施例的说明那样。
如图51所示,在多功能设备1700中,记录介质出口12和文件入 口 1710在多功能设备1700的上表面向上开启。当盖部件1605被如图 52所示向下折以被置于关闭位置时,记录介质出口 12和文件入口 1710 均被盖部件1605关闭,从而防止诸如垃圾和污物的异物通过记录介质 出口 12或文件入口 1710进入壳体2a内,并防止其粘附到压板940上。
以下为以类似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撰写形式给出的对第十六和第 十七实施例通用构造的简要说明及由此获得的效果。
一种通常被置于大体垂直竖立位置的图像处理设备,其包括
平坦的盒状壳体,在壳体表面形成有向上开启的开口;和
把手部件,该把手部件可在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改变位置, 其中在关闭位置,把手部件被向下折到形成开口的表面上以关闭该开 口,而在开启位置,把手部件立起在该表面上以开启开口。
通过提供把手部件,增强了图像处理设备的便携性。在该开口是 其上己记录图像的记录介质被排出的记录介质出口时,当开口幵启同 时把手部件处于开启位置时,允许排出记录介质。当开口是用来将记 录介质送入壳体的记录介质入口时,当开口开启同时把手部件处于开 启位置时,允许记录介质通过记录介质入口而被送入。另一方面,当 把手部件处于关闭位置时,开口被关闭,从而防止诸如垃圾、污物和 灰尘的异物进入到设备内。上述设置同样可应用于开口是文件入口或 出口 (页文件可通过其从设备的壳体被插入或排出)的情况。该开口 也可以是用于任何其它功能的一个开口。
在下文中,参考图53-55,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的多功能 设备。根据本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800的具体结构与根据第九到第十七实施例的任何一个多功能设备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600、 1700的具体结构相同,因此对应的部件或零件将用相同的附图 标记或符号被表示,并省略其描述。
在打印机部分1802两个相反侧面中的一个上,形成有作为介质装 载部分的插槽部分950和墨盒座部分960,其中各种作为外部存储介质 的小型存储卡被装载或插入在插槽部分中。每个插槽部分950和墨盒 座部分960具有当不使用插槽部分950或墨盒座部分时被关闭的盖子, 以便防止诸如灰尘的异物进入。如图53所示,当插槽部分950的盖子 开启时,第一插槽950a、第二插槽950b和第三插槽950c露出在打印 机部分1802的侧面。小型存储卡可沿侧向插入每个插槽950a、 950b、 950c和从中拆除。在图53中,为了便于说明,未示出关闭插槽部分 950和墨盒座960部分的盖子。
插槽950a、 950b、 950c将插入其中的各种标准的小型存储卡与多 功能设备1800相连接,以便在它们之间传送数据。例如,这些标准可 以是SD存储卡、CompactFlash (注册商标)、SmartMedia (注册商标) 和Memory Stick (注册商标)。插槽950a、 950b、 950c垂直排列,并在 侧面开口。插槽部分950中形成的插槽的数目可以不是3,而是可以小 于3或大于3。
例如,由数码相机获得的静态图像的数据、由数字摄像机获得的 动态图像的数据或其它数据被记录在小型存储卡中。根据存储卡的标 准,将存储卡插入或装载到插槽950a、 950b、 950c中的一个。多功能 设备1800读取记录在存储卡中并表示至少一幅图像的图像数据,以便 用打印机部分1802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期望图像中的至少一幅图像。
由于对应于各种标准的小型存储卡的多个插槽950a、 950b、 950c 形成在竖立多功能设备1800打印机部分1802侧面的插槽部分950中, 设备1800处理的所有种类的存储卡能被装载在多功能设备1800的单 独一个侧面上,从而增强了设备1800的可用性。另外,这种布置在打 印机部分1802的上表面和前表面留出了空间,可以用来安装其它操作 部件,例如扫描仪部分1103和操作面板901。由于插槽950a、 950b、 950c在打印机部分1802侧面被排成竖直的一排,因此可以减小打印机 部分1802的厚度,并减小多功能设备1800的整个厚度。对于大致垂直竖立类型并具有薄盒状壳体的多功能设备,这些效果特别显著。在
本实施例中,插槽部分950位于多功能设备1800的左侧,但是插槽部 分950位于右侧也可获得相同效果。
在打印机部分1802上形成有插槽部分950的侧面,也形成有墨盒 座部分960,其中插入有各种颜色(即,青色(C)、品红(M)、黄色 (Y)和黑色(K))的墨盒。除非要用新的墨盒替换用尽的任何墨盒, 否则盖子保持关闭,以防止诸如灰尘的异物进入。如图53所示,当开 启墨盒座部分960的盖子时,用于四种相应颜色墨盒的四个墨盒座 960y、 960m、 960c、 960k被露出,从而可将墨盒在侧向分别插入相应 的墨盒座960y、 960m、 960c、 960k来进行替换。这样,墨盒座部分 960和插槽部分950被布置在打印机部分1802的同一侧面,从而使得 可以在多功能设备1800的一个侧面替换墨盒,并安装/拆除所有类型的 小型介质卡。因此,提高了多功能设备1800的可用性。
也可按照需要确定插槽部分950和墨盒座部分960之间的相对位 置。然而,优选是将墨盒座部分960设置在插槽部分950下面,如图 53所示,以防止在墨盒座部分960漏墨的情况下,存储卡和插槽部分 950的电子元件受到污染。
图54是包括布置在多功能设备1800安装空间32中的电气元件的 控制部分1850的功能框图。如图54所示,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 ROM (只读存储器)和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的中央处理部分1852 通过总线1854和ASIC (专用集成电路)1856,被连接到打印机部分 1802和扫描仪部分1103的各种传感器、发动机、操作面板901、插槽 部分950和其它装置,以便可以传送数据。多功能设备1800被连接到 计算机(PC) 1444,以便设备1800可以根据从计算机1444发送来的 或通过操作面板901输入的图像数据或文件数据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 像或文件。因此,也提供有从计算机1444接收数据和向计算机1444 传送数据的接口 (I/F)。
当多功能设备1800根据记录在装载于插槽部分950的小型存储卡 1860中的图像数据来记录图像时,中央处理部分1852读取记录在存储 卡1860中的图像数据,并暂时将图像数据存储在RAM中。然后,根 据存储在ROM中的控制程序,将暂时存储在RAM中的图像数据以预览格式显示在操作面板901的液晶显示器上。用户在图像数据表示的 至少一幅图像中选择一幅图像,以便将表示被选图像的数据转换为打 印数据,基于该打印数据,打印机部分1802中的相关发动机、打印头 和其它装置根据打印处理程序而运行,从而记录图像。本实施例控制 部分1850的结构和从存储卡1860读取图像数据并记录的控制方法仅 是作为举例的方式来说明的。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多功能设备中的 控制实现不限于本实施例。
图55是插槽部分950的横剖视图,其中小型存储卡1860被插入 或被装载在相应的插槽950b中。如图55所示,插槽部分950中的插 槽950a、 950b、 950c的开口朝向打印机部分1802的侧面,使得各种 标准的小型存储卡可在多功能设备1800的侧向被分别插入到相应的插 槽950a、 950b、 950c中。每个插槽950a、 950b、 950c在其底部具有触 点1806,使得当触点1806和被插入的存储卡的触点(未示出)相互接 触时,将存储卡与中央处理部分1852电连接,从而允许在它们之间传 送图像数据。
插槽950a、 950b、 950c开口处的插槽部分950的外表面1808是 波浪形的,或者在形成插槽950a、 950b、 950c的位置处平滑地凹进。 也就是说,外表面1808在垂直方向以波浪形式重复地凹进和升起,且 最外部分1810在每个插槽950a、 950b、 950c的两个相对的垂直侧均 伸出,如图55所示。也就是说,每个插槽950a、 950b、 950c的开口 端在垂直方向延长,且最外部分1810形成在每个插槽950a、950b、950c 开口端的两个相对的纵向端的每个的侧面,并且凹陷部分1812大致形 成在每个开口端垂直方向的中心处。最外部分1810和凹陷部分1812 是连续的,构成了平滑的曲面。因此,插槽950a、 950b、 950c开口端 周围的插槽部分950的外表面在垂直方向依次凹进和升起。
因此,插槽部分950的波浪形外表面包括三个倾斜地面向上的斜 面1814 (在下文中被称作"向上斜面"),在每个向上斜面处,放置有 指示被装载在相应插槽950a、 950b、 950c的存储卡种类的标记1816, 如图53所示。每个向上斜面1814是在凹陷部分1812和紧邻该凹陷部 分并位于其下方的最外部分1810之间延伸的连续曲面的一部分。标记 1816是视觉上可辨认的打印在向上斜面1814上的指示,例如采用字符、符号或记号的形式。例如,对于SD存储卡、CompactFlash (注册 商标)和Memory Stick (注册商标),其标记1816可以分别是"SD"、 "CF"和"m"。这样,从多功能设备1800的倾斜上侧或侧面很容易 看见向上斜面1814上的标记1816。
具体来说,在类似多功能设备1800的大致垂直竖立类型的多功能 设备中,在使用时常常会出现将设备置于地上而不是桌上的情况。如 果插槽950a、 950b、 950c开口端周围的插槽部分950的外表面是平的 并垂直于地面,即使在插槽950a、 950b、 950c附近设置有指示装载在 其中的存储卡种类的标记,为了确定哪个插槽950a、 950b、 950c对应 要被插入的存储卡,用户仍要弯腰或低头以便将眼睛和插槽950a、 950b、 950c放置在同一水平。而另一方面,在多功能设备1800中,显 示可装载的存储卡种类的标记1816被置于向上斜面1814上,从而即 使当多功能设备1800被置于地上时,用户也不需要弯腰来将眼睛与插 槽950a、 950b、 950c放置在同一水平,而是可以通过倾斜地向下看多 功能设备1800看到标记1816,因此可以简单快速地确定存储卡将要被 插入到哪个插槽950a、 950b、 950c中。另外,过将插槽950a、 950b、 950c在打印机部分1802的壳体2a的侧面排成垂直的一排,可以减小 打印机部分1802的厚度以及多功能设备1800的厚度。因此,增强了 设备1800的可用性。
由于凹陷部分1812大致形成在插槽950a、 950b、 950c开口端垂 直方向的中心,用户可以握着存储卡的大致垂直中心部分将存储卡插 入插槽950a、 950b、 950c/或从中拆除。更具体地,如图55所示,具 有薄板状的存储卡I860,在一个方向上被插入插槽950b中,使得存储 卡1860的主要表面平行于插槽950b的纵向。当存储卡1860连接到插 槽950b内的触点1806 (未示出)时,在插槽950b开口端侧面的存储 卡1860的端面大致与插槽部分950的外表面齐平,同时,由于具有凹 陷部分,所以1812插槽开口端侧面的存储卡1860端部的大致垂直中 心部分被暴露在打印机部分1802的外侧。因此,用户握着露出的存储 卡1860大致垂直的中心部分在侧向将存储卡1860拉出插槽950b外。 同样,当将存储卡I860插入到插槽950b时,用户握着存储卡1860端 部的大致垂直的中心部分将存储卡I860推到插槽950内。因此,凹陷部分1812有助于将存储卡插入插槽950a、 950b、 950c中并从中拆除。 此外,为了便于拆除存储卡,不需要在插槽950a、 950b、 950c中提供 偏置机构来在一个方向上推动存储卡以将存储卡推出插槽950a、 950b、 950c。因此,插槽部分950的结构被简化,有助于减小设备的外部尺 寸。
根据多功能设备1800,插槽950a、 950b、 950c开口端周围的插槽 部分950的外表面在垂直方向形成波浪形,使得在每个插槽的垂直相 对侧,具有最外部分1810,其朝向打印机部分1802的外侧伸出,并且 在向上斜面1814上设置有用来指示可装载到相应的插槽950a、 950b、 950c的存储卡种类的标记1816。因此,从多功能设备1800的的倾斜 上侧和侧面都很容易看到标记1816,从而可以简单快速地确定存储卡 可被插入到哪个插槽中。
在本实施例中,插槽部分950具有三种类型的插槽950a、 950b、 950c,它们的开口端都是在垂直方向较长。然而,介质装载部分中的 插槽数目不一定是三个,可以大于三个或小于三个。另外,介质装载 部分的所有插槽的开口端在垂直方向上较长并不是关键的。例如,插 槽部分950的所有插槽中的一个或多个插槽的形状可以是在水平方向 上较长,以接收宽度相对较小的存储卡。
以下为以类似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撰写形式给出的对第十八实施 例的构造的简要说明及由此获得的效果。
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壳体,记录介质被送入到该壳体中,以便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形成在壳体侧面的介质装载部分,其具有多个插槽,至少两种外 部记录介质在侧面方向被分别可移除地插入该插槽中,该介质装载部 分在插槽开口端的周围具有外表面,该外表面在垂直方向呈波浪形, 使得在形成每个插槽的位置凹进,并且在每个插槽的两个相对的垂直 侧的每个上形成有朝向壳体外侧伸出的最外部分,从而提供对应每个 插槽的倾斜的向上斜面;和
设置在每个斜面以指示哪个外部记录介质可被插入插槽内的标记。
根据这个设备,从设备的倾斜上侧和侧面都很容易看到被置于倾斜的向上斜面上的标记,从而可以简单快速地确定外部记录介质能被 插入哪个插槽。因此,设备的可用性被增强。当垂直排列插槽时,可 减小壳体的厚度,从而减小设备的厚度。尤其是,当壳体是平坦的盒 状并通常以大体垂直的方式放置时,这种布置的效果是显著的。
在下文中,参考图56-58,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的多功能 设备。这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900的具体结构与根据第九到第十八 实施例的任何一个多功能设备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600、 1700、 1800的具体结构相同。对应的部件或零件将用相同的附 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描述。
如在上面的第十八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在打印机部分l卯2的侧面, 布置有作为介质装载部分的插槽部分950和墨盒座部分960,其中作为 外部记录介质的各种小型存储卡可被插入到相应的插槽中。这些部分 950、 960的总体结构和功能与第十八实施例的相同,在此省略其描述。
墨盒座部分具有用于相应颜色的四个墨盒座960y、 960m、 960c、 960k,它们被排列成竖直的一排。插在墨盒座960y、 960m、 960c、 960k 里的墨盒中容纳的油墨的四种颜色分别是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 按此顺序较淡。墨盒座按照960y、 960m、 960c、 960k的顺序从上到下 排列,其中墨盒座960y中的墨盒(未示出)容纳黄色油墨,这是四种 颜色中最淡的,墨盒座960y位于墨盒座排的顶部。
通过在大致垂直竖立类型的多功能设备1900的打印机部分1902 侧面上的墨盒座部分960将对应四种墨盒的墨盒座960y、 960m、 960c、 960k安排成垂直的一排,使得更容易更换墨盒,并减小了打印机部分 1902的厚度,从而减小多功能设备1900的整个尺寸和厚度。另外,在 打印机部分1902的上表面和前表面保留了用于安排扫描仪部分1103、 操作面板901和其它装置的空间。墨盒座960y、 960m、 960c、 960k都 被布置在打印机部分1902的同一侧面上,并且墨盒座960y、 960m、 960c、 960k和插槽部分950也布置在打印机部分1902的同一侧面。因 此,可在多功能设备1900的单独一个侧面替换所有墨盒,并对所有记 录介质(即存储卡)进行插入/拆除,从而增强了多功能设备1900的可 用性。在这个实施例中,插槽部分950和墨盒座部分960布置在多功 能设备1900的左侧。然而,当这些部分被布置在右侧时,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
如图57所示,在这个实施例中打印头30是喷墨类型的,其具有 用于四种颜色油墨的每个的被排成一排的喷嘴1904,使得每一排沿着 记录介质送入的方向延伸,作为每个喷嘴的开口端的喷墨口 1904a向 下面朝下。根据所要记录图像的分辨度或其它条件,适当地确定在平 行于输送方向的每一排中喷墨口 1904a的间距和数目。根据所用油墨 颜色的数目,可改变喷墨口 1904a的排数。
如图57所示,在喷嘴1904的上侧,形成有四个歧管1906,每个 歧管越过对应四种颜色之一的喷嘴1904而延伸。更具体地,每个歧管 1906包括形成在喷嘴1904相应排的一端的供给通道1908和越过这一 排上所有喷嘴1904而形成的歧管腔1910,使得通过供给通道1908提 供的油墨经由歧管腔1910被分配到这一排的喷嘴1904。通过使形成喷 嘴1904并由压电材料制成的侧板变形,喷嘴1904将从歧管1906分配 的油墨经由喷墨口 1904a喷射成墨滴。喷射墨滴的机构可以不同于此 结构,而是可使用任何其它的公知机构。
缓冲槽1912被布置在每个歧管1906上方,g卩, 一个缓冲槽1912 被提供用于每个四种颜色的油墨,类似该排喷嘴1904和歧管1906。缓 冲槽1912从相应的墨盒1920y、 1920m、 1920c、 1920k经由副墨槽1922 和管1924,经过油墨供给部分1914接收油墨。通过在供给油墨到喷嘴 1904之前在缓冲槽1912中存储油墨,在管1924或其它中产生的泡沫 被抓住并不被引入喷嘴1904。在缓冲槽1912中被抓住的泡沫通过泵机 构(未示出)经过泡沫出口被吸取并被移除到外面。
缓冲槽1912经由供给通道1908与歧管腔1910连通,这样墨盒 1920y、 1920m、 1920c、 1920k提供的彩色油墨经由缓冲槽1912和歧 管腔1906流入喷嘴1904。这样,打印头30可以墨滴的形式通过喷墨 口 1904a喷射四种颜色的油墨。
每个墨盒1920y、 1920m、 1920c、 1920k包括矩形中空的壳体; 油墨容纳腔和空气腔(未示出),二者都形成在矩形壳体中;以及橡胶 材料(例如硅酮)制成的密封部分1926,其在墨盒1920y、1920m、1920c、 1920k被插入到墨盒座960y、 960m、 960c、 960k中时布置在内侧。密 封部分1926用作油墨容纳腔和外侧之间的分隔壁。
插入墨盒1920y、 1920m、 1920c、 1920k的每个墨盒座960y、 960m、960c、 960k具有被打印机部分1902的壳体2a中的隔板1928所确定的 空间,使得墨盒1920y、 1920m、 1920c、 1920k可被容纳在该空间中, 该空间在打印机部分1902的外部侧表面上开口,如图56和57所示。
另一方面,在每个墨盒座960y、 960m、 960c、 960k内部空间的内 侧,在对应被插入墨盒1920y、 1920m、 1920c、 1920k的密封部分1926 的位置设置有中空的墨针1930。每个墨针从墨盒座内部空间的内侧向 该空间的开口侧延伸,使得墨针1930的一端伸入该空间。每个墨针 1930的底端连接到副墨槽1922。在油墨被提供到管子1924内之前, 副墨槽1922存放从墨盒1920y、 1920m、 1920c、 1920k提供的油墨, 以便过滤出油墨中的污物或其他异物。每个副墨槽1922通过柔性管 1924被连接到打印头30。
当墨盒1920y、 1920m、 1920c、 1920k被插入到相应墨盒座960y、 960m、 960c、 960k的空间内时,布置在墨盒1920y、 1920m、 1920c、 1920k内侧的密封部分1926与墨针1930接触。当墨盒1920y、 1920m、 1920c、1920k被进一步推进该空间内时,墨针1930剌穿密封部分1926, 使得墨针1930的端部进入墨盒的油墨容纳腔(未示出),如图57所示。 因此,每个墨盒1920y、 1920m、 1920c、 1920k和相应副墨槽1922经 由墨针1930相互连接。每种颜色的油墨从副墨槽1922经由管1924被 输送到打印头30内。需要注意的是,打印头30的结构和从每个墨盒 1920y、 1920m、 1920c、 1920k延伸的油墨供给通道的结构仅是以举例 的方式来描述的。在本实施例中,喷墨打印头30和油墨供给通道可具 有其它公知结构。
图58显示了在多功能设备1900中插槽部分950、墨盒座部分960、 打印头30和布置电气元件和其它部件的安装空间32的设置。
如图58所示,墨盒座部分960布置在当扫描时打印头30所移动 的空间上方。根据A4大小的记录介质的宽度,可确定多功能设备1900 的打印机部分1902的宽度W (如图19所示),其中A4尺寸是就多功 能设备1900的记录能力而言的最大尺寸。也就是说,宽度W大于A4 尺寸的宽度。打印头30扫描的宽度需要大于A4尺寸的宽度。因此, 如果墨盒座960被布置在打印头30的侧面,打印机部分1902的宽度 W大于当扫描时打印头30在其中移动的空间宽度和墨盒座960宽度的总和。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墨盒座部分960被布置在当扫描时打印 头30其中移动的空间的上方,从而将打印机部分1902的宽度W减小 到用于操作打印头30所需的值。
基于如下考虑,将墨盒座部分960布置在插槽部分950的下方。 如上所述,墨盒1920y、 1920m、 1920c、 1920k被插入到构成墨盒座部 分960的相应颜色的墨盒座960y、 960m、 960c、 960k内,如图57所 示,由于墨盒1920y、 1920m、 1920c、 1920k的插入和拆除,可能会泄 漏少量的油墨。为了解决这种漏墨的问题,通常会在墨盒座960y、 960m、 960c、 960k内设置吸墨部件,从而使渗漏的油墨不能渗到或渗 出打印机部分l卯2。然而,由于更换墨盒的错误或由于其它原因,可 能会产生吸墨部件不能彻底吸收的油墨泄漏量。根据本实施例,即使 在墨盒座部分960出现当这种不良的大量漏墨,布置在墨盒座部分960 上方的插槽部分950和小型存储卡也不会被从墨盒座部分960漏出的 油墨污染。
在各种颜色油墨的墨盒座960y、 960m、 960c、 960k中,墨盒座 960y中的墨盒1920y存储着四种颜色YMCK中颜色最淡的黄色油墨, 墨盒座960y设置于顶部,在其下方根据颜色亮度的顺序,品红、青色 和黑色的墨盒座960m、 960c、 960k按此顺序从上侧被设置。因此,即
使发生上述的漏墨现象,会使最淡的黄色油墨与任何其它颜色油墨混 合,即设置在墨盒1920y下方的墨盒1920m、 1920c、 1920k提供的品 红、青色和黑色油墨,因为品红、青色和黑色比黄色要暗,这种色彩 混合对于所记录图像的不良效果相对较小。
通过在打印机部分1902的侧面布置墨盒座部分960,使得更容易 更换墨盒,同时多功能设备1900的整个尺寸和厚度被减小。特别是, 如在本多功能设备1900中,由于在打印机部分前侧提供了扫描仪部分, 在多功能设备打印机部分的前面没有空间来安排操作面板和其它装 置,通过将墨盒座部分布置在打印机部分的侧面,可将用于操作面板 和其它操作部件的这种空间设置在打印机部分1902的上表面或前侧, 从而使本实施例的上述效果更加显著。
通过将插槽部分950和墨盒座部分960布置在打印机部分1902的 同一侧面,可在多功能设备1900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上更换墨盒1920y、1920m、 1920c、 1920k以及插入/拆除小型存储卡,从而增强了可用性。 另外,多功能设备1900可以被置于墙边,使得没有插槽部分950和墨 盒座部分960的其它侧面沿着墙放置,从而节省办公室或其它场所的 空间。
由于各种颜色的墨盒座960y、 960m、 960c、 960k被集中布置在打 印机部分1902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上,所以增强了可用性。由于墨盒座 960y、 960m、 960c、 960k被排列成一排沿着打印机部分1902的纵向 延伸,因此可以减小打印机部分1902的厚度。
以下为以类似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撰写形式给出的对第十九实施 例的构造的简要说明及由此获得的效果。
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通常被置于大致垂直竖立位置的平坦盒状壳体,在该壳体中形成 有通道;
布置在壳体内的输送机构,以沿着该通道送入记录介质; 布置在壳体内的记录装置,其在扫描的同时将墨滴喷射到沿着该
通道被送入的记录介质上;和
布置在壳体侧面的墨盒座部分,其中墨盒可以可拆卸地从侧面方
向插入到该墨盒座部分中,该墨盒容纳有经由一个通道提供给记录装
置的油墨。
通过将墨盒座部分布置在通常置于大致垂直竖立位置的图像处理 设备中壳体的侧面上,使得更容易更换墨盒,同时减小了设备的整个 尺寸和厚度。另外,在壳体的上侧和前侧留出了用于布置墨盒座部分 以外的零件的空间。
通过有效地利用空间,将包括墨盒座部分的零件设置在壳体的侧 面上,减小了设备的整个尺寸和厚度,同时增强了可用性。
当将可拆除地插有存储介质的介质装载部分设置在图像处理设备 上时,优选将墨盒座部分和介质装载部分布置在壳体的同一侧面,使 得介质装载部分位于墨盒座部分的上方。
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 限于具体的实施例,而是可以进行各种更改,并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和精神。例如,记录介质盛放装置可以与打印机部分的壳体2a合为一体, 也可以不与之合为一体。
例如,记录介质盛放装置的形式可以是可拆除地连接在壳体外表 面的盒体。不论多功能设备的放置姿势如何,当记录介质要被送入壳 体2a内时,盒体可以垂直姿势或稍微倾斜的姿势连接,使得位于垂直 姿势或倾斜姿势的每张记录介质被送入壳体2a内或其中的通道内。当 使用这种盒体作为记录介质盛放装置时,没有盒体的壳体2a的深度被 进一步减小,同时当盒体被拆除时,多功能设备占据的空间相对较小。
可选地,记录介质盛放装置的形式可以是通过滑进壳体2a内而可 拆除地设置在壳体2a内的盒体。与记录介质盛放装置连接在壳体2a 外表面的设置相比,利用这种布置可简化多功能设备的外形,同时便 于多功能设备的携带。
在上述每个实施例中,可对扫描仪部分绕支撑轴被枢轴支撑以相 对于打印机部分的壳体开启/关闭的支撑结构进行更改,只要当扫描仪 部分开启时扫描仪部分的玻璃板面向上即可。例如,扫描仪部分和打 印机部分的壳体可用铰链或其它结构相连接。
在上述每个多功能设备中,操作面板的液晶显示器或液晶面板布 置在壳体的上表面中。然而,液晶面板也可布置在盖部件把手部分的 下表面。当使用这种布置时,在开启盖部件时,液晶面板面向用户, 从而便于观察液晶面板的屏幕。
在除第十六实施例以外的每个上述实施例中,可将显示诸如多功 能设备的开启/关闭状态、错误指示和数据接收的信息的显示屏布置在 盖部件的下表面,当盖部件被折下时,其面对打印机部分壳体的上表 面,类似第十六实施例。
在墨盒部分结构无关紧要的每个实施例中,打印头可以是也可以 不是喷墨类型。当打印头是喷墨类型时,可使用任何公知的喷墨头。 例如,每个通道的侧壁由压电材料制成,当压电材料变形时,墨滴被 喷出。
在每个上述实施例中,多功能设备包括作为图像读取部分的扫描 仪部分。然而,不直接涉及扫描仪部分的技术可用于仅具有打印机功 能的设备。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通常被置于垂直竖立位置的平坦盒状壳体,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通道;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输送机构,以沿着所述通道送入记录介质;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记录装置,其在扫描的同时将墨滴喷射到沿着所述通道被送入的所述记录介质上;和布置在所述壳体侧面的墨盒座部分,其中墨盒可以可拆卸地从侧面方向插入到所述墨盒座部分中,所述墨盒容纳有经由一个通道提供给所述记录装置的油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墨盒座部分被 配置为,各自作为墨盒存储至少两种不同颜色的油墨的至少两个墨盒, 可插入到所述墨盒座部分中,从而沿垂直方向布置。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墨盒座部分被 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左侧或右侧。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所述墨盒座部 分被配置为,各自作为墨盒储存不同颜色的油墨的多个墨盒,根据颜 色亮度的顺序排列,使得存储不同颜色中颜色最淡的油墨的一个墨盒, 沿着垂直方向位于所述墨盒座部分的顶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墨盒座部分被 布置在所述记录装置的上方。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墨盒座部分被 布置在其中装载有外部记录介质的介质装载部分的下方。
7. 如权利要 6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墨盒座部分和所述介质装载部分被布置在所述壳体的相同侧面。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在所述壳体的前侧 布置有扫描仪部分。
9. 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图像读取部分,其具有含有读取表面的盒状的壳体、及配置于所 述壳体内并可沿所述读取表面移动的扫描装置,所述图像读取部分通 过文件与所述扫描装置相对于彼此的位移读取所述文件上的第一图 像;图像记录部分,其包括容纳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供给装置;输送从所述记录介质供给装置送出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机构;以及在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的记录介质上记录第二图像的记录装置;所述设备可在所述图像读取部分和所述图像记录部分均垂直竖立 的立式与所述图像读取部分躺倒在躺倒的所述图像记录部分上的卧式 之间变换姿势;使所述图像读取部分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图像记录部分的连接部 分;并且所述连接部分连接所述图像读取部分与所述图像记录部分,其中 将所述图像读取部分的方位设定为,当所述设备处于立式时,所述读 取表面与所述图像记录部分相对,而当所述设备处于卧式时,所述读 取表面面向背对所述图像记录部分的一侧。
10. —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盛放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供给装置;通道,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记录介质供给装置送入其中,且随后 沿着所述通道进行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喷墨记录头,其沿主扫描方向扫描,同时将墨滴喷射到沿所述通道输送的记录介质上,以便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记录,所述主扫描方向垂直于所述通道方向;与所述喷墨记录头相对配置的压板,其从下方对所述记录介质进 行支持;所述设备可分开为至少包括所述喷墨记录头的记录单元和至少包 括所述压板的压板单元;并且当所述记录单元与所述压板单元分离时,所述喷墨记录头在将墨 滴喷射到所述记录单元外部的同时可进行扫描。
11. 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图像记录部分,其包括平坦盒状的第一壳体、和在所述第一壳体 中形成的通道,记录介质沿所述通道被送入以便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 录第一图像,所述图像记录部分通常被置于立式;和图像读取部分,其具有平坦盒状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外 表面构成对着所述第一壳体的读取表面,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部分被 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使得所述第二壳体的上部相对于所述 第一壳体可被开启/关闭,以便使所述图像读取部分能够被置于一个倾 斜位置,在所述倾斜位置所述读取表面在一个方向倾斜,使得所述读 取表面在上侧离垂直平面的距离大于在下侧离垂直平面的距离,并且 所述图像读取部分能读取放在所述读取表面上的文件上的第二图像。
12. —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具有开口和通道的壳体,所述通道从所述开口沿着所述壳体内部 延伸,所述开口被用作入口和出口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记录介质和文 件中的一个通过所述入口被送入到所述壳体内,而记录介质和文件中 的一个通过所述出口被排出到所述壳体的外侧;和通道截止阀,其可在关闭所述通道的关闭位置和开启所述通道的 开启位置之间改变位置。
13. —种通 被置于垂直竖立位置的图像处理设备,包括-平坦的盒状壳体,在所述壳体表面形成有向上开启的开口;禾口把手部件,所述把手部件可在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改变位置, 其中在关闭位置,所述把手部件被向下折到形成所述开口的表面上以 关闭所述开口,而在开启位置,所述把手部件立起在所述表面上以开 启所述开口。
14. 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壳体,记录介质被送入到所述壳体中,以便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 录图像;形成在所述壳体侧面的介质装载部分,其具有多个插槽,至少两 种外部记录介质在侧面方向被分别可移除地插入所述插槽中,所述介 质装载部分在所述插槽开口端的周围具有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在垂直 方向呈波浪形,使得在形成每个所述插槽的位置凹进,并且在每个所 述插槽的两个相对的垂直侧的每个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壳体外侧伸出的 最外部分,从而提供对应每个所述插槽的倾斜的向上斜面;和设置在每个所述斜面上以指示哪个外部记录介质可被插入所述插 槽内的标记。
全文摘要
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其包括图像读取部分,其具有带有读取表面的盒状的第一壳体及在第一壳体内可沿读取表面移动的扫描装置,且该图像读取部分通过相对移动文件与扫描装置读取文件的第一图像;及图像记录部分,其包括,容纳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供给装置,输送由供给装置送出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机构,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第二图像的记录装置,以及包括至少输送机构和记录装置的第二壳体。此设备置于放置表面上,处于大致的垂直位置,而且读取部分可在垂直位置与水平位置之间变换位置,其中在垂直位置读取表面与记录部分相对,在水平位置读取表面面向上。
文档编号H04N1/00GK101626446SQ20091016185
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1日
发明者一色学, 古桥雅彦, 小林佐纪子, 梅田隆一郎, 温井康介, 矢泽宏明, 石上道文, 竹本贵俊, 青木一磨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