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卫星的分布式全独立gsm专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2854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卫星的分布式全独立gsm专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卫星的分布式全独立GSM专网。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已经具备覆盖全球的能力。而今天广泛 应用于通信领域的人造卫星已经能够为广大地区提供通讯覆盖。例如海事卫星系统已经 能够为地球80%的面积提供通讯覆盖,从而在地球80%的面积范围内均可以提供相应的 通讯服务。然而当前应用于通信领域的人造卫星只能够为与人造卫星直接连接的终端提供 通讯服务,而与人造卫星直接连接的终端的体积一般比较庞大,并且价格昂贵耗电量大,这 使得人造卫星进一步在通信领域的发展受到限制。并且由于在通讯过程中,卫星与其终端 之间不能存在任何障碍,否则无法正常有效地进行通讯,这是人造卫星在通信领域的发展 的巨大障碍。当前,能够为人们提供稳定通讯服务的网络是GSM网络,即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所 述GSM网络可由多个GSM子系统组成,每一个GSM子系统都具备独立提供信息交换的功能, 并且所述GSM子系统之间也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换,从而使得通讯可以在不同的GSM子系统 之间实现漫游,从而为更广大地区提供稳定的通讯服务。然而由于商业投资方面的考虑,GSM只会在人口比较稠密的地方才有足够的覆盖, 而在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建立GSM网络,其在商业上的投入产出比相对比较高,无法为GSM 运营商带来足够大的收益,所以在海面、荒野、沙漠无法提供GSM的通讯服务。如果能使得覆盖全球的人造卫星为人们提供类似于GSM提供的稳定的通讯服务, 将为当前通讯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贡献。此外,由于卫星通讯需要覆盖全球,时延非常长,可达到0. 5秒到2. 5秒,使得通讯 连接比较困难。然而使情况更加复杂的是卫星讯号除了在空中具有时延外,还要加上地面 互联网的时延,由于互联网的传送路径每一个包都不一样,因而会产生较大的时延抖动。同时,卫星的连接并不可靠,会因为太阳黑子、太阳的位置、大雨、大雪、雷暴等因 素造成中断。

实用新型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考虑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的情况下,设计了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卫星的分布式全独立GSM专网,所述基于卫星的分布式全独立GSM专网 将能够覆盖全球的人造卫星与能够提供稳定通讯服务的GSM网络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 挥卫星通信以及GSM通信的优势,在卫星所能覆盖的全球范围内为用户提供稳定的GSM通 信服务,并消除卫星通信的延时抖动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技术方案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卫星的分布式全独立 GSM专网,所述基于卫星的分布式全独立GSM专网包括多个GSM子系统,所述GSM子系统分 别通过卫星天线连接方法与人造卫星实现连接。所述GSM子系统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能够独立提供信息交换功能,从而使得各独 立GSM子系统在不占用卫星资源时也能够提供通讯功能。所述人造卫星通过卫星天线连接方法与多媒体交换网关进行连接,而所述多媒体 交换网关通过公共电信网与有线电话连接,并通过公共移动网与移动手机连接,以及通过 互联网与全球的互联网手机连接。当GSM用户在同一个GSM子系统内进行通讯时,所述GSM用户通过其所处的GSM 子系统,直接实现信息的交换,进行稳定的通信;当所述GSM用户与其他GSM子系统,或者与 其他网络通讯时,所述GSM用户所处的GSM子系统通过卫星与其他GSM子系统或者其他通 讯网络实现信息交换,从而使得通讯范围通过人造卫星覆盖至全球范围内。建立中心局对所述基于卫星的分布式全独立GSM专网进行管理,所有的GSM子系 统的用户资料均由中心局统一管理,从而使得GSM用户能够在各个GSM子系统之间进行漫 游通信,所述中心局采用具备多种网络控制性能的设备,从而与其他的网络进行连接。所述各GSM子系统具有大容量的IP传输缓冲区,以对由于卫星天线连接时延造成 的误差进行补偿,并且所述中心局也采用大缓冲区的设计与卫星进行接口,从而应付各种 延时的变化。
技术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建立基于卫星的GSM专网,为卫星覆盖的地区提供稳定 的GSM通信服务。有关单位可以通过所述基于卫星的GSM专网快速建立起能够灵活适应自 身需求的各种专网。特别是适合如应急、巡逻、以及离岸的海上钻油平台等应用。弥补当前 直接使用卫星终端的种种弊端,包括体积大,终端价钱贵,本地通讯费用昂贵且必须在与卫 星直线无障碍情况下才可进行通讯等缺陷,最终把GSM通讯的优点带到卫星通讯的应用中 去。

从对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及其使用的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以下描述来看,本实 用新型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卫星的分布式全独立GSM专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连接”可以指直接连接,同时也可以指间接连接。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卫星的分布式全独立GSM专网示意图。在图1中,基于卫星的分布式全独立GSM专网示意图包括多个GSM子系统,SubUSub2等都是标准的GSM手机,一个GSM子系统最多可以支持500个所述GSM手机,并且所 述GSM手机之间可采用4位拨号实现本地通信。图中IP-sip是IP包的语音,采用sip信 令的方法进行管理,通过卫星天线(Satellite link)与人造卫星连接,而每个GSM子系统 通过所述IP-sip与人造卫星实现连接。所述各GSM子系统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可以独立提 供信息交换功能,从而使得各独立GSM子系统在不占用卫星资源的时候也能够提供通讯功 能。所述各GSM子系统里面具有大容量的IP传输缓冲区,可以对由于卫星天线(Satellite link)时延造成的误差进行补偿。此外,所述人造卫星可以通过同样的卫星天线(Satellite link)连接方法与多媒体交换网关UXMG连接,所述多媒体交换网关UXMG可以连接至公共电 信网PSTN,从而与有线电话实现连接,并可通过公共移动网PLMN,与移动手机连接,另外, 所述多媒体交换网关UXMG还可以通过Internet互联网与全球的互联网手机VOIP连接。当本地GSM用户进行通讯时,可以通过所述各独立GSM子系统,直接实现信息的交 换,进行稳定的通信,而当GSM用户需要与其他GSM子系统,或者其他网络通讯时,才占用卫 星资源,并通过卫星与其他GSM子系统或者其他通讯网络实现信息交换,从而使得通讯范 围可通过人造卫星覆盖至全球范围内,并且不影响GSM通讯的稳定性。而所有的GSM子系 统的用户资料均由中心局统一管理,所以用户可以在各个GSM子系统之间漫游使用。所述 中心局采用具备多种网络控制性能的设备,可以简单地实现与其他网络的连接,所述其他 网络包括固网、专网、互联网、移动网等网络。并且所述中心局也采用大缓冲区的设计与卫 星进行接口,从而应付各种延时的变化。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于卫星的分布式全独立GSM专网,可将能够覆盖全球 的人造卫星,与能够提供稳定通讯服务的GSM网络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卫星通信以 及GSM通信的优势,在卫星所能覆盖的全球范围内为用户提供稳定的GSM通信服务,并消除 卫星通信的延时抖动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所述基于卫星的分布式全独立GSM专网特别适合如应急、巡逻、以及离岸的海上 钻油平台等应用。弥补当前直接使用卫星终端的种种弊端,包括体积大,终端价钱贵,本地 通讯费用昂贵且必须在与卫星直线无障碍情况下才可接通能通讯等缺陷,把GSM手机使用 的优点带到这些卫星通讯的应用中去。尽管已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可以设想,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 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设计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修改。
权利要求一种基于卫星的分布式全独立GSM专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卫星的分布式全独立GSM专网包括多个GSM子系统,所述GSM子系统分别通过卫星天线连接方法与人造卫星实现连接,GSM子系统能够独立提供信息交换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卫星的分布式全独立GSM专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卫 星通过卫星天线连接方法与多媒体交换网关进行连接,而所述多媒体交换网关通过公共电 信网与有线电话连接,并通过公共移动网与移动手机连接,以及通过互联网与全球的互联 网手机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卫星的分布式全独立GSM专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中 心局,所述中心局采用具备多种网络控制性能的设备,以管理所有的GSM子系统的用户资 料,并与其他的网络进行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卫星的分布式全独立GSM专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各GSM子 系统具有大容量的IP传输缓冲区,以对由于卫星天线连接时延造成的误差进行补偿,并且 所述中心局也包括大缓冲区,并且与卫星进行接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卫星的分布式全独立GSM专网,所述专网包括多个GSM子系统,所述GSM子系统分别通过卫星天线与人造卫星实现连接,所述GSM子系统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能够独立提供信息交换功能,从而使得各独立GSM子系统在不占用卫星资源时也能够提供通讯功能。当所述GSM用户与其他GSM子系统,或者与其他网络通讯时,所述GSM用户所处的GSM子系统通过卫星与其他GSM子系统或者其他通讯网络实现信息交换。从而将能够覆盖全球的人造卫星与能够提供稳定通讯服务的GSM网络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卫星通信以及GSM通信的优势,在卫星所能覆盖的全球范围内为用户提供稳定的GSM通信服务,并消除卫星通信的延时抖动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
文档编号H04W4/00GK201563239SQ200920167789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1日
发明者王知康 申请人:王知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