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天线技术中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4733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天线技术中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天线技术中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多天线技术可以在不显著增加无线通信系统成本的同时,增大系统的覆盖范围、 提升链路的稳定性和提高系统的流量。它包括波束赋形、循环延迟分集、以及它们与多输入多输出相结合的技术。下面将简单介绍这些技术。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ΜΙΜΟ)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安置多根天线的通信系统,发送端如图1所示,该发送端共配置有M根天线,分别对应M个等效的信道。它分为空间分集(Spatial Diversity, SD)和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 SM)。空间分集可以提高链路的稳定性,而空间复用可以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提高系统的吞吐量。波束赋形(Beamforming,BF)是基于自适应天线原理,利用天线阵列通过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分别对各天线单元加权处理的一种技术。如图2所示,数据在发送时乘以对应物理天线上的权值后发送出去,所有的物理天线相当于一根虚拟天线。MIMO和波束赋形结合使用时,叫 MBTO波束赋形(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Beamforming,MIMO+BF), 如图3所示的一种MIMO+BF发送端的示意图,天线被分成M个子阵列,每个子阵列做波束赋形,形成一根虚拟天线,多根虚拟天线间构成MIMO形式。空间分集与波束赋形的结合,叫空间分集波束赋形(Spatial DiversityBeamformingJD+BF)。空间复用与波束赋形的结合, 叫空间复用波束赋形(Spatial Multiplexing Beamforming,SM+BF)。循环延迟分集(CyclicDelay Diversity, CDD)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技术中常用的一种多天线发送分集方案,它在各个物理天线上发送相同的频域数据并对时域的OFDM符号进行不同的循环延迟,以此来获得频域分集增益。其发送端示意图如图3所示,信源经过信道编码、调制后,经过逆傅立叶变换Q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成时域数据,并用对应物理天线的循环延迟S 1进行相应的循环延迟后,加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 CP)发送出去。这里,Tx为发送端物理天线数目,S工一般为0,整个天线组相当于一根虚拟天线。MIMO和循环延迟分集结合,叫MBTO循环延迟分集(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 Cyclic Delay Diversity, ΜΙΜΟ+⑶D),如图5所示的一种MIMO+⑶D发送端的示意图,该发送端的天线被分成M个子阵列,每个子阵列做CDD,形成一根虚拟天线,而虚拟天线间构成MIMO系统。空间分集与分集循环延迟分集的结合,叫空间分集循环延迟分集(Spatial Diversity Cyclic Delay Diversity,SD+CDD)。空间复用与循环延迟分集的结合,叫空间复用循环延迟分集(Spatial Multiplexing Cyclic Delay Diversity, SM+CDD)。另外,由于上述图 1 中一般的 ΜΙΜΟ 系统可以看成是MIM0+CDD系统里每个子阵列只有一根天线且对信号不进行循环延迟的特殊情况,性质也比较相似,所以通常也将图1所示结构统一表示为MIMO+⑶D。
上述每种技术都有其特有的性质和应用环境,BF、SD+BF、SM+BF都需要利用上行信道或者接收端反馈来获得波束赋形的权值,因此称其为闭环相关技术;而CDD、SD+CDD、 SM+⑶D可以在发送端不知道信道条件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称其为开环相关技术。一般来说,闭环相关技术在权值准确性和及时性达到一定要求时,性能比开环相关技术的要好,否则可能不如开环相关技术好。SM+BF、SM+CDD在不同的虚拟天线上可以发送不同的数据流, 因此称其为复用相关技术,而BF、SD+BF、⑶D、SD+⑶D主要靠在空间维引入冗余以达到分集增益,所以称为分集相关技术。一般来说复用相关技术可以增加系统的吞吐量,但覆盖比较小,比较适合小区内部的接收端,而分集相关技术的链路性能一般比较稳定,覆盖比较大, 比较适合小区边缘或者移动比较大的接收端。在分集相关技术中,SD+BF、SD+CDD每个虚拟天线可以发送一个数据流,但在时域或者频域引入冗余,比如进行空时块编码和空频块编码,因此称SD+BF、SD+⑶D为多流分集相关技术、而BF、⑶D只有一个虚拟天线,比SD+BF和 SD+CDD更能适合信道相关性高的场景,且实现简单,对接收端的配置要求低,因此称为单流分集相关技术。在实际的通讯环境中,由于信道环境的变化和接收端位置改变,单独使用哪种技术都不能最佳地发挥系统的性能。而相关技术中在信道环境的改变和接收端位置的改变的情况下不能在不同的模式间切换,从而不能最大限度的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和提高吞吐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天线技术中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天线技术中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包括在数据发送模式的判决周期内,发送端统计当前接收端的信道状态信息;以及根据统计的信道状态信息在预定多天线数据发送模式中选择适合于当前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预定多天线数据发送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两个波束赋形BF、空间分集波束赋形SD+BF、空间复用波束赋形SM+BF、循环延迟分集⑶D、空间分集循环延迟分集SD+⑶D或空间复用循环延迟分集SM+CDD。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天线技术中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装置,包括统计模块,用于在数据发送模式的判决周期内,统计当前接收端的信道状态信息;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统计模块统计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在预定多天线数据发送模式中选择适合于所述当前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所述预定多天线数据发送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两个波束赋形BF、空间分集波束赋形SD+BF、空间复用波束赋形SM+BF、循环延迟分集⑶D、空间分集循环延迟分集SD+⑶D或空间复用循环延迟分集SM+⑶D。通过本发明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多天线技术数据发送模式中选择一种最优的数据发送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道环境,从而增加了链路的稳定性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MIMO发送端示意图;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BF发送端示意图;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MIM0+BF发送端示意图;图4是根据相关技术的⑶D发送端示意图;图5是根据相关技术的MIMO+⑶D发送端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多天线技术中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流程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多天线技术中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流程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多天线技术中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流程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多天线技术中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流程图;以及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多天线技术中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装置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送端是用于发送数据或者信息的设备,比如宏基站,微基站等;接收端是用于接收数据或者信息的各类终端,如移动台、手持设备或数据卡等。下面介绍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都以该无线通信系统为基础予以实施。实施例一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天线技术中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流程图,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602,在数据发送模式的判决周期内,发送端统计当前接收端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当前数据发送模式下的信噪比CINR、错发率BER或者空间相关性,信道状态信息也可以包括权值信息,例如权值相关性或权值距离等;错发率可以是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e,BER),即传输错误的比特和总传输比特的比值;也可以是误突发率(Burst Error Rate, BER),指传输错误的突发个数和总传输的突发个数的比值;本发明实施例将两者统一为错发率BER ;信噪比CINR可以是通常意义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feitio,SNR),也可以是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SINR),还可以是载干噪比(Carrier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 CINR);本发明实施例统一用 CINR表示包括 SNR、SINR 在内的各类信噪比;空间相关性由信道相关矩阵的条件数沢表示;步骤S604,发送端根据统计的信道状态信息在预定多天线数据发送模式中选择适合于当前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其中,预定多天线数据发送模式包括以下中的部分或全部(例如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波束赋形BF、空间分集波束赋形SD+BF、空间复用波束赋形SM+BF、循环延迟分集⑶D、空间分集循环延迟分集SD+⑶D或空间复用循环延迟分集SM+⑶D。发送端选择好数据发送模式后,可以使用选择的数据发送模式向当前接收端发送数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选择适合于当前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即从多天线技术中选择性能好的技术来发送数据,从而最大限度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吞吐量。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的信道状态信息为权值相关性,发送端支持闭环相关技术的BF和开环相关技术的CDD两种技术,配置统计变量的门限值为Num。判决周期为T,单位为帧。图7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天线技术中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流程图,发送端对其服务的每个接收端在每个判决周期进行如下处理步骤S702,初始化先前权值相关性WRfte = α,其中,α为大于0的常数,统计变量 Ns = 0,获得判决周期内的第一个权值巧;步骤S704,按照帧的时间顺序,计算统计量Ns,具体如下在当前帧中获得第二个权值W2;计算当前接收端的当前权值相关性Rto =
I W1hW2 11,其中,Η为矩阵的共轭转置,11 W1hW2 ι I表示矩阵W11^W2的范数;更新先前权值相关性为WRpre= P Rpre+(I-P) Rcur, P为常量且0彡P彡1,将第二个权值W2的值赋给W1; 如果WRfte彡Τ,,将统计量Ns加1,Tr为第一门限值;步骤S706,判断判决周期是否结束,如果是,执行步骤S708 ;如果否,返回步骤 S704 ;判断判决周期是否结束也可以替换为判断Ns是否大于等于Num ;步骤S708,根据统计量Ns选择数据发送模式,例如如果Ns ^ Num,选择BF数据发送模式,否则,选择⑶D数据发送模式;步骤S710,发送端使用选择的数据发送模式向当前接收端发送数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端根据权值相关性在BF和⑶D选择适合于当前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从而最大限度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吞吐量。本实施例所用到的方法还可以用来实现 BF 与 SD+CDD、BF 与 SM+CDD,SD+BF 与 CDD、SD+BF 与 SD+CDD、SD+BF 与 SM+CDD、SM+BF 与 CDD、SM+BF与SM+CDD、SM+BF与SM+CDD等的数据发送模式选择。实施例三发送端支持闭环相关技术的BF和开环相关技术的⑶D两种技术,本实施例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权值距离,配置统计变量的门限值为Num。判决周期为T,单位为帧。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天线技术中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流程图,发送端对其服务的每个接收端在每个判决周期进行如下处理步骤S802,初始化先前权值距离Dfte = α,其中,α为大于0的常数;判决周期为 T帧;统计变量Ns = 0 ;并根据帧的时间顺序,发送端获得权值W1 ;步骤S804,按照帧的时间顺序,计算统计量Ns,具体如下根据帧的时间顺序,发送端计算接收端下一个最新权值W2,则接收端对应的相邻两次权值的距离为Dcur = CKff1, W2),这里,d是对权值W1, W2的处理,优选地,CKff1, W2)为以下公式之一
(KWijW2) = λΧ-Μ/),^1,PF2) = ^iXrjWi1I-WSr,d{wy,w2)=\py,= max{| wi, Γ,···,|Γ},
wU ··· W\,M其中,λmax (W1W1MV2W2H)表示矩阵 W1W1MV2W2H 的最大特征值,巧=“· ·.‘
k…^J
^τ …
和巧二 "··为当前接收端的波束赋形权值,I,/1),Wm,,为当前接收端不同时
V wTx,\wTxM J
刻第m根发送天线到第1个波束的权值分量;m= 1,2,…,Tx,l = 1,2,…,M,Tx为发送端的所有物理天线的个数,M为发送端的所有天线发送的所有波束的个数,波束赋形时M= 1, P为大于0的常数;更新先前权值距离为Dfte= P Dpre+(I-P) Dcur, P为常量且0彡P彡1, 将第二个权值W2的值赋给W1 ;如果Dfte ( D,,将统计量Ns加1,Dr为第三门限值;步骤S806,判断判决周期是否结束,如果是,执行步骤S808 ;如果否,返回步骤 S804 ;判断判决周期是否结束也可以替换为判断Ns是否大于等于Num ;步骤S808,根据统计量Ns选择数据发送模式,例如如果Ns ^ Num,选择⑶D,否则, 选择BF ;步骤S810,发送端使用选择的数据发送模式向当前接收端发送数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端根据权值距离在BF和CDD选择适合于当前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从而最大限度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吞吐量。本实施例所用到的方法还可以用来实现 BF 与 SD+CDD、BF 与 SM+CDD,SD+BF 与 CDD、SD+BF 与 SD+CDD、SD+BF 与 SM+CDD、SM+BF 与 CDD、 SM+BF与SM+CDD、SM+BF与SM+CDD等的数据发送模式选择。实施例四本实施例的发送端支持分集相关技术的BF和复用相关技术的SM+BF两种技术,本实施例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空间相关性,该空间相关性由信道相关矩阵的条件数识表示, 预先设定条件数门限值%,W2。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天线技术中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流程图,发送端对其服务的每个接收端在每个判决周期进行如下处理步骤S902,初始化先前信道相关性矩阵Rfte ;步骤S904,在判决周期T内,根据时间顺序,计算先前信道相关性矩阵的条件数, 具体如下计算当前接收端在帧结构中用来计算信道相关性矩阵的载波集合上的信
K
道相关性矩阵尺=;^ 77、)*7^),这里,N。表示该载波集合上包含载波的数目,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天线技术中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数据发送模式的判决周期内,发送端统计当前接收端的信道状态信息;以及根据统计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在预定多天线数据发送模式中选择适合于所述当前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所述预定多天线数据发送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两个波束赋形BF、空间分集波束赋形SD+BF、空间复用波束赋形SM+BF、循环延迟分集⑶D、空间分集循环延迟分集SD+⑶D、空间复用循环延迟分集SM+⑶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统计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选择数据发送模式包括根据统计的Ns与Num的大小关系,从闭环相关技术或开环相关技术中选择一个数据发送模式作为所述当前用户的数据发送模式;其中,Ns为信道状态信息的统计量,Num为统计量门限值,所述闭环相关技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BF、SD+BF或SM+BF ;所述开环相关技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ADD、SD+⑶D或SM+⑶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是权值相关性,统计所述权值相关性包括步骤A 初始化先前权值相关性WRpm = α,其中,α为大于0的常数;所述判决周期为 T帧;获得所述判决周期内的第一个权值W1 ;Ns = 0 ;步骤B 按照帧的时间顺序,在当前帧中获得第二个权值W2 ;计算所述当前接收端的当前权值相关性Reur = I Iw11^W2I ι,其中,H为矩阵的共轭转置,ι Iff1X I表示矩阵W11^W2的范数;更新所述先前权值相关性为WRpre= P Rpre+(1-ρ) Rcur, P为常量且0彡ρ彡1,将所述第二个权值W2的值赋给所述W1 ;如果WRfte ^ Τ,,将统计量Ns加1,Tr为第一门限值;重复执行所述步骤B,直至所述判决周期结束或者Ns ^ Num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权值距离,统计所述权值距离包括步骤A 初始化先前权值距离Dpm= α,其中,α为大于0的常数;在所述判决周期内的一个帧中获取第一个权值W1,所述判决周期为T帧;Ns = 0 ;步骤B 在后续的一个帧中获得第二个权值W2 ;计算所述当前接收端的当前权值距离 Dcur = cKU),其中,(KWijW2)为以下公式之一CKWijW2) = Xmax(W1W1MV2W2H),Ci(WvW2)=UiaXii w^-wif- η,wI,] ·■· W\,M其中,Xmax(W1W1H-W2W2H)表示矩阵 W1W1H-W2W211W最大特征值,K= ! "·· !和柃⑴...w(1) V ^7 ,1yvTxM J卜…W2=I ι \ 为所述当前接收端的波束赋形权值,Wffl,/1', Wffl,/2'为所述当前接收…V^J端不同时刻第m根发送天线到第1个波束的权值分量;m= 1,2,…,Tx,1 = 1,2,…,Μ, Tx为所述发送端的所有物理天线的个数,M为所述发送端的所有天线发送的所有波束的个数,P为大于0的常数;更新所述先前权值距离为Dpm = P Dpre+(I-P)Dcur, P为常量且 O^ P彡1,将所述第二个权值W2的值赋给所述W1;如果Dfte彡D,,将统计量Ns加l,Dr为第三门限值;重复执行所述步骤B,直至所述判决周期结束或者Ns ^ N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当前数据发送模式下的信噪比CINR、错发率BER或者空间相关性;根据统计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选择数据发送模式包括根据统计的当前数据发送模式下的信噪比CINR、错发率BER或者空间相关性选择复用相关技术或分集相关技术;所述复用相关技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SM+BF、SM+CDD ;所述分集相关技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BF、SD+BF、CDD 或 SD+CDD。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空间相关性,所述空间相关性由信道相关矩阵的条件数沢表示;根据统计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选择数据发送模式包括计算信道相关矩阵的条件数沢,将所述条件数沢与第五门限值比较,如果 W >礼,选择复用相关技术;如果W < ^2,选择分集相关技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数沢的计算包括 步骤A 初始化先前信道相关性矩阵Rpm ;步骤B 根据时间顺序,计算当前接收端在帧结构中用来计算信道相关性矩阵的载波集合上的信道相关性矩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W< W2,选择分集相关技术包括如果91, <9 < Η2,选择多流分集相关技术,其中巧为第四门限值;如果札,选择单流分集相关技术;其中,所述多流分集相关技术包括SD+BF和/或SD+CDD ;所述单流分集相关技术包括BF和/或CDD。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是错发率BER;根据统计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选择数据发送模式包括在所述判决周期内获得所述错发率BER ;如果BER < BER。,选择复用相关技术,如果 BER彡BER。,选择分集相关技术,BER0为错发率门限。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是错发率BER和当前数据发送模式下的信噪比CINR ;根据统计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选择数据发送模式包括当所述当前接收端使用分集相关技术时,获得所述当前接收端的信噪比CINR,如果 CINR > SD_TH1,所述SD_TH1为信噪比门限值,则选择复用相关技术,如果CINR ( SD_TH1, 则选择分集相关技术;当所述当前接收端使用复用相关技术时,在所述判决周期内获得所述错发率BER;如果BER < BER。,选择复用相关技术,如果BER彡BER。,选择分集相关技术,BER0为错发率门限。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决周期的单位为帧,在所述判决周期内设置有L个判决时刻,所述L为大于0的整数,根据统计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选择数据发送模式包括在每个判决时刻,根据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根据统计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选择数据发送模式的步骤选择复用相关技术或分集相关技术;当选择分集相关技术时,将分集相关技术的次数SD_NUM加1,直至所述判决周期结束或者SD_NUM/L彡Tr_SD, Tr_SD为分集门限值;如果SD_NUM/L ^ Tr_SD,选择分集相关技术,否则,选择复用相关技术。
12.根据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决周期的单位为帧,在所述判决周期内设置有L个判决时刻,所述L为大于0的常数,根据统计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选择数据发送模式包括在每个判决时刻,根据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根据统计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选择数据发送模式的步骤选择复用相关技术或分集相关技术;当选择复用相关技术时,将复用相关技术的次数SM_NUM加1,直至所述判决周期结束或者SM_NUM/L彡Tr_SM, Tr_SM为复用门限值;如果SM_NUM/L ^ Tr_SM,选择复用相关技术,否则,选择分集相关技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每个数据发送模式在不同调制编码方式下对应的数据发送速率进行排序,形成速率表;根据统计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选择数据发送模式包括根据统计的信道状态信息判断数据发送速率趋势,根据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在所述速率表中选择复用相关技术或分集相关技术;所述复用相关技术包括SM+BF和/或SM+CDD ;所述分集相关技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BF、SD+BF、CDD 或 SD+CDD。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错发率BER,所述根据统计的信道状态信息判断数据发送速率趋势包括将所述判决周期划分为多个指定周期,在每个所述指定周期内计算所述错发率BER,统计所述判决周期内BER ( BER0或I-BER彡BER0的次数Ns,所述BERtl为错发率门限值; 如果Ns SN1,则确定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下降,所述N1为第六门限值;如果Ns ^ N2,则确定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上升,所述N2为第七门限值;如果N1 < Ns < N2,则确定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不变。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指定周期内计算所述错发率BER包括计算BER = Mrep/Mt。tal,其中,Mtotal为在所述指定周期内的突发总个数,Mrep为在所述指定周期内的混合自动重传HARQ或者自动重传AQR的第一重传的突发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指定周期内计算所述错发率BER包括计算BER = BMP/Bt。tal,其中,Bt。tal为在所述指定周期内的突发总个数Mt。tal对应的比特数,Brep为在所述指定周期内混合自动重传HARQ或者自动重传AQR的第一重传的突发数Mrep 对应的比特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当前数据发送模式下的信噪比CINR ;所述根据统计的信道状态信息判断数据发送速率趋势包括在所述判决周期内设置多个判决时刻,依次在每个判决时刻上获得当前数据发送模式下的CINR ;并统计所述调判决期内CINR ^ CINR0的次数Ns,所述CINRtl为信噪比门限值;如果Ns SN1,则确定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下降,所述N1为第六门限值;如果 Ns ^ N2,则确定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上升,所述N2为第七门限值;如果N1 < Ns < N2,则确定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不变。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在所述速率表中选择复用相关技术或分集相关技术包括如果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上升,在当前数据发送速率和最大传输速率间选择一个数据发送速率对应的模式为分集相关技术或者复用相关技术;如果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下降,在当前数据发送速率和最小输速率间选择一个数据发送速率对应的模式为分集相关技术或者复用相关技术;如果数据发送速率趋势是不变,保持当前的数据发送模式不变。
19.根据权利要求3-10、13-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统计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选择数据发送模式包括根据统计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按照所述权利要求3或4提供的方法在所述预定多天线数据发送模式中先确定选择闭环相关技术或开环相关技术;所述闭环相关技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BF、SD+BF或SM+BF ;所述开环相关技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⑶D、SD+⑶D或SM+⑶D ;当选择所述闭环相关技术时,根据所述权利要求6、7、9-10、13-17中任一所述方法判断是否选择所述闭环相关技术中的第一分集相关技术或第一复用相关技术;所述第一分集相关技术包括BF或SD+BF ;所述第一复用相关技术为SM+BF ;当选择所述开环相关技术时,根据所述权利要求6、7、9-10、13-17中任一所述方法判断是否选择所述开环相关技术中的第二分集相关技术或第二复用相关技术;所述第二分集相关技术包括⑶D或SD+⑶D ;所述第二复用相关技术为SM+⑶D ;当选择所述第一分集相关技术或第二分集相关技术时,根据所述权利要求8提供的方法确定选择多流分集相关技术或单流分集相关技术;所述多流分集相关技术包括SD+BF或 SD+⑶D ;所述单流分集相关技术包括BF或⑶D。
20.根据权利要求3-10、13-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统计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选择数据发送模式包括根据统计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按照所述权利要求6、7、9-10、13-17中任一所述方法在所述预定多天线数据发送模式中先确定选择分集相关技术或复用相关技术,所述分集相关技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BF、SD+BF、⑶D或SD+⑶D ;所述复用相关技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SM+BF 或 SM+CDD ;当选择所述分集相关技术时,所述权利要求3或4提供的方法判断是否选择所述分集相关技术中的第一闭环相关技术或第一开环相关技术,所述第一闭环相关技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BF、SD+BF ;所述第一开环相关技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⑶D或SD+⑶D ;当选择所述复用相关技术时,所述权利要求3或4提供的方法判断是否选择所述复用相关技术中的第二闭环相关技术或第二开环相关技术,所述第二闭环相关技术为SM+BF ; 所述第二开环相关技术为SM+CDD ;当选择所述第一闭环相关技术或第一开环相关技术时,根据所述权利要求8提供的方法确定选择多流分集相关技术或单流分集相关技术;所述多流分集相关技术包括SD+BF或 SD+⑶D ;所述单流分集相关技术包括BF或⑶D。
21.一种多天线技术中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统计模块,用于在数据发送模式的判决周期内,统计当前接收端的信道状态信息;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统计模块统计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在预定多天线数据发送模式中选择适合于所述当前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所述预定多天线数据发送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两个波束赋形BF、空间分集波束赋形SD+BF、空间复用波束赋形SM+BF、循环延迟分集 ⑶D、空间分集循环延迟分集SD+⑶D或空间复用循环延迟分集SM+⑶D。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天线技术中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和装置,属于无线通信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数据发送模式的判决周期内,发送端统计当前接收端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统计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在预定多天线数据发送模式中选择适合于所述当前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通过本发明,使用选择的数据发送模式向当前接收端发送数据,可以提高了链路的稳定性和系统的吞吐量。
文档编号H04L1/18GK102237909SQ20101015797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8日
发明者刘锟, 张万帅, 朱登魁, 肖华华, 贾晓山, 鲁照华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