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终端标识进行分组、输出分组的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5629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对终端标识进行分组、输出分组的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终端标识进行分组以及输出分组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通信逐渐成为主流的通信方式,移动终端设备中的通讯录中存储了大量的联系人的相关信息,包括联系人所使用终端的终端标识等。移动终端用户需要与某个联系人进行通信时,调用移动终端的通讯录,从通讯录中查找出该联系人所使用终端的终端标识进行联系,在此方式下,用户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在通讯录中搜索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为了简化用户在通讯录中的搜索,移动终端设备一般具有通讯录查找功能,根据用户输入的查找关键字,从通讯录中查找出用户需要的联系方式。但若通讯录中的保存的联系人以及联系人的联系方式比较多,移动终端内的搜索系统搜寻的时间也会比较长。为了进一步缩短移动终端对联系方式的搜索时间,减少搜索过程中占用的系统资源,移动终端设备支持用户手动对通讯录进行分组,以便于在查找联系方式时,只需在特定的分组中查找即可,从而缩短查找时间,简化查找过程,但用户手动分组操作本身比较繁琐。为了解决用户手动分组繁琐的问题,目前提出了移动终端设备根据通讯录中联系人的通信频率对联系人的联系方式进行分组,将通信频率高于一定阈值的联系人的联系方式为常用联系人提供给用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简化用户对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的查找操作。上述根据通讯录中联系人的通信频率对联系人的联系方式进行分组的方式单一, 不能根据用户与联系人之间的联系特征,进行比较复杂的自动分组,不能满足用户对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的分组的多样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对终端标识进行分组、输出分组的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联系人的终端标识进行分组的方式单一的问题。一种对终端标识进行分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查询设定时长内与通信对端之间执行的通信业务次数以及每次执行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根据查询的每次执行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以及在预先设定的每个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次数,判断所述通信对端是否满足所述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在确定所述通信对端满足至少一个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时,将所述通信对端的终端标识划分到所述至少一个时间段对应的分组内。一种输出分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接收通讯录访问请求的时间,以及确定该时间所属的时间段;
输出确定的所述时间段对应分组内的终端标识。一种对终端标识进行分组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查询模块,用于查询设定时长内与通信对端之间执行的通信业务次数以及每次执行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通信次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查询的每次执行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确定在预先设定的每个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次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查询的每次执行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以及确定的在预先设定的每个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次数,判断所述通信对端是否满足所述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分组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通信对端满足至少一个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时,将所述通信对端的终端标识划分到所述至少一个时间段对应的分组内。一种输出分组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确定时间段模块,用于确定接收通讯录访问请求的时间,以及确定该时间所属的时间段;输出模块,用于输出确定的所述时间段对应分组内的终端标识。本发明通过查询设定时长内与通信对端之间执行的通信业务次数以及每次执行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将通信对端的终端标识划分到满足划分条件的时间段对应的分组内,实现了以用户终端与通信对端之间的联系特征进行自动分组,从而满足用户对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的分组的多样性需求;进而需要与联系人通信时,可自动推荐优选的终端标识所在的分组,从而简化联系人的查找过程,使终端用户与联系人的通信更加方便快捷。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对终端标识分组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输出分组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利用求和模块提供分组条件时,对终端标识分组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利用加权求和模块提供分组条件时,对终端标识分组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输出分组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根据移动终端用户与通信对端联系人在设定时长的通信次数以及各次通信所在的时间段对终端标识进行分组的方法,实现对通讯录中已有的终端标识以及未保存在通讯录的终端标识按照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自动分组,避免手动分组的繁琐操作以及现有自动分组技术分组方式单一的缺陷,且在用户需要与某一联系人通信时,根据当前通信时间的不同,可自动推荐与该联系人在该通信时间的优选终端标识所在的分组,从而简化用户的查找过程,使用户与联系人的通信更加方便快捷。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终端标识分组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分组方法流程如下步骤101、查询设定时长内与通信对端之间执行的通信业务次数以及每次执行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本步骤可以在满足以下至少一个触发条件时执行第一个触发条件与所述通信对端执行通信业务;第二个触发条件设定的周期时长到达;第三个触发条件接收到用户发起的分组请求。当满足上述第一个触发条件时,表示每当移动终端用户与通信对端开始执行通信业务时,触发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组业务,所述通信对端是当前与移动终端用户正在进行通信业务的对端。当满足上述第二个触发条件时,表示分组业务周期性执行,所述通信对端可以任意需要分组的通信对端。当满足上述第三个触发条件时,表示分组业务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执行,所述通信对端可以任意需要分组的通信对端。本步骤中涉及的设定时长的起止时间可以由用户设定,该设定时长的长度可以是固定长度,也可以是动态确定的长度,例如,设定时长可以为一个月,起止时间分别设定为 2010年8月15日0点和2010年9月15日M点,也可以设定该设定时长的终止时间为触发条件满足的时间,开始时间为当前触发条件满足时间之前的1个月。查询通信记录数据库,得到设定时长内用户终端与通信对端之间执行的通信业务次数及每次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所述通信业务执行时间可以为通信业务开始时间、通信业务结束时间等,用于后续对通信业务执行时间不同的通信业务进行设定时间段内的通信次数统计。步骤102、根据查询的每次执行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确定在预先设定的每个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次数。所述预先设定的时间段可以是连续的时间段,也可以是离散的时间段,例如,预先设定两个时间段,其中第一个时间段为9:00-17:00,第二个时间段为17:0044:00以及 0:00-9:00,则根据步骤101查询出的每次执行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来分别确定在第一、 二个时间段内,用户终端与通信对端执行的通信业务次数。假设步骤101中查询出5次通信业务,每次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为通信业务_1:11:30,通信业务_2:14:25,通信业务_3 1530,通信业务_4:16:45,通信业务 _5:20:00,则确定第一个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次数为4次,第二个通信业务执行的次数为1次。步骤103、判断所述通信对端是否满足所述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若是,则执行步骤104 ;否则,结束分组流程。在本步骤中,任意两个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地,任意一个划分条件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条件的组合1、在对应的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次数达到第一门限值。例如查询出的总的通信业务次数为10次,在第一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有8 次,在第二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有2次,如果所述第一门限值不大于8,则认为通信对端满足第一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
2、在对应的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业务类型的加权值和该业务类型对应的通信业务执行次数加权求和的数值不小于设定第二门限值。所述通信业务按照业务类型可以划分为通话业务、短信业务、彩信业务、邮件业务寸。例如查询出的总的通信业务次数为10次,在第一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有8 次,其中通话业务3次,短信业务5次;在第二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有2次,其中通话业务1次,短信业务1次,则第一时间段内加权求和的数值=3*通话业务加权值+5*短信业务加权值,第二时间段内加权求和的数值=1*通话业务加权值+1*短信业务加权值。如果所述第二门限值不大于第一时间段内加权求和的数值,则认为通信对端满足第一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3、在对应的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次数与步骤101中查询出的通信业务执行总次数的比值达到第三门限值。例如查询出的,总的通信业务次数为10次,在第一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有8 次,在第二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有2次,如果所述第三门限值不大于0. 8,则认为通信对端满足第一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4、将预先设定的所有时间段中,最先到达的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和最后到达的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作为周期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在连续的至少两个周期内,在对应的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次数达到第四门限值。例如第一个时间段为9:00-17:00,第二个时间段为17:00-24:00以及 0:00-9:00,则周期的起始时间为第一天的9:00,结束时间为第二天的9:00,周期长度为M 小时。如果在连续48小时内,通信对端在第一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次数都达到第四门限值,则认为通信对端满足第一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本步骤中,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可以是以上条件的组合,例如第一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为上述划分条件1,第二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为上述划分条件1、4的组合,则当通信对端满足上述划分条件1时,该通信对端的终端标识可划分至第一时间段对应的分组内;当通信对端同时满足上述划分条件1、4时,该通信对端的终端标识可划分至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分别对应的分组内。步骤104、将所述通信对端的终端标识划分到满足划分条件的至少一个时间段对应的分组内。较优地,在确定需要将终端标识划分至的分组后,可以先将分组结果显示给用户确认,在用户允许划分至该分组后,再执行分组的操作。具体的做法是将分组结果发送至分组管理器,分组管理器将分组结果显示给用户,并由用户确认保存该分组结果还是放弃该分组结果。如果确认需要保存该分组结果,且该终端标识是移动终端中通讯录中已有的终端标识,则用户可直接保存分组结果,如果该终端标识未保存在移动终端通讯录中,则用户需要为该终端标识添加联系人标识后保存。步骤101 步骤104实现了对通讯录的自动分组,并可实现对终端标识的多样化分组,提高分组的精度,不仅可以对通讯录中已有的联系人的终端标识进行自动分组,还可以实现对未保存在通讯录中的联系人的终端标识的自动分组。本发明实施例一在上述步骤101 步骤104的基础上可以做进一步优化,具体优化内容包括为了避免对已分组的终端标识重复进行分组操作,浪费系统资源,在满足步骤101 中的触发条件时,并不直接执行步骤101,而是在步骤101之前进一步包括步骤101’ 步骤101’、确定存在至少一个时间段对应的分组中未包含所述通信对端的终端标识。这样做的目的是若通信对端的终端标识在所有的分组中均存在,则认为该终端标识的分组操作已完成,不需要再进行该终端标识的分组,并保存该终端标识,在后续与该终端标识对应的对端之间执行通信业务时不再触发步骤101。若该通信对端的终端标识至少在一个分组中不存在,则可继续执行步骤101。在步骤101之后,步骤102之前,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优化步骤102’。步骤102’、判断是否需要执行分组操作,若是,则继续执行步骤102 ;否则结束分
组流程。增加步骤102’的目的是在确定各时间段的执行次数以及对应的划分条件之前, 初步判断该通信对端与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通信频率是否较高,如果通信频率较高,表示该通信对端可能能够满足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则继续执行步骤102的操作;否则,表示该通信对端不可能满足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则不需要再继续执行步骤102的操作。步骤102’中的判断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第一种判断方式确定查询出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不小于第一阈值。第二种判断方式别确定查询出的通信业务的业务类型,对每种业务类型的加权值和该业务类型对应的通信业务执行次数加权求和,确定加权求和得到的数值不小于第二阈值。例如,设定用户终端与通信对端之间执行的通信业务的加权统计值w的计算公式
为项=χ氺ril+y氺π2+ζ氺π3。其中,业务类型是通话业务的权重为X,通话业务通信次数为nl ;业务类型是短信业务的权重为y,短信业务通信次数为n2 ;业务类型是邮件业务的权重为ζ,邮件业务通信次数为η3。权重x、y和ζ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设定;nl+n2+n3等于查询出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通过增加的优选步骤101’及102’,可以在节约系统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用户在常用联系人分组基础上的进一步分组,使得对联系人的分组更加细化,进一步提高分组的精度。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是一种向用户输出已划分的分组内信息的方法,所述已划分的分组可以是按照实施例一的方式划分的分组,也可以是按照其他方式划分的分组,如用户手动分组或其他方式划分的分组。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二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的输出分组方法流程如下步骤201、确定接收通讯录访问请求的时间,以及确定该时间所属的时间段。用户需要与联系人进行通信时,调用通讯录,即向用户终端发起通讯录访问请求。 用户终端监听到通讯录数据库被访问的请求后,检查当前时间,并将该当前时间与预先设定的各时间段进行匹配,确定该时间所属的时间段。如果本实施例二中涉及的分组是按照实施例一的方式进行划分的,则本步骤中的时间段可以是实施例一中涉及的时间段。步骤202、输出确定的所述时间段对应分组内的终端标识。由于划分到所述时间段对应分组内的终端标识是在该时间段内执行通信业务次数较多的对端的终端标识,因此,利用本实施例的方案向用户推荐的分组内的终端标识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以分组时间段为第一时间段(9:00-17:00)及第二时间段(17:00-24:00以及 0:00-9:00)为例,如果接收到的通讯录访问请求的时间属于第一时间段,调用第一时间段对应的分组,并将调用的分组内的终端标识输出给用户。特殊地,如果设定的两个时间段存在重叠,且接收到的通讯录访问请求的时间是在重叠的时间内,则分别将这两个时间段对应的分组内的终端标识向用户输出。本发明实施例二针对用户需要与该联系人联系的时间,可以向用户输出不同的终端标识分组,如果联系人有多个终端标识,则此时输出给用户的是联系人在该时间的优选终端标识,使得用户可以更加便捷的寻找到在该时间需要的与该联系人进行联系的终端标识。实施例三如图3(a)和图3(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终端标识分组的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查询模块11、通信次数确定模块12、判断模块13以及分组模块14,其中查询模块11用于查询设定时长内与通信对端之间执行的通信业务次数以及每次执行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通信次数确定模块12用于根据查询的每次执行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确定在预先设定的每个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次数;判断模块13用于根据查询的每次执行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以及确定的在预先设定的每个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次数,判断所述通信对端是否满足所述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分组模块14用于在确定所述通信对端满足至少一个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时,将所述通信对端的终端标识划分到所述至少一个时间段对应的分组内。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触发模块15,用于在以下至少一个触发条件满足时触发查询模块11 与所述通信对端执行通信业务;设定的周期时长到达;接收到用户发起的分组请求。所述判断模块13具体用于根据以下一种或多种条件的组合得到的划分条件,判断所述通信对端是否满足所述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在对应的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次数达到第一门限值;确定在对应的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业务类型,对每种业务类型的加权值和该业务类型对应的通信业务执行次数加权求和,和得到的数值不小于第二门限值;在对应的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次数与查询出的设定时长内与通信对端之间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总次数之比达到第三门限值;将预先设定的所有时间段中,最先到达的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和最后到达的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作为周期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在连续的至少两个周期内,在对应的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次数达到第四门限值。所述装置还包括预判模块16,用于在满足所述至少一个触发条件,且确定存在至少一个时间段对应的分组中未包含所述通信对端的终端标识时,触发查询模块11。进一步地,可以初步判断该通信对端与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通信频率是否较高, 如果通信频率较高,表示该通信对端可能能够满足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则继续进行分组操作;否则,表示该通信对端不可能满足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则不需要再继续进行分组操作。对此,本实施例三的方案中有两种初步判断该通信对端与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通信频率的结构,分别如图3(a)和图3(b)所示。如图3(a)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触发模块17,用于在确定查询出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不小于第一阈值时,触发通信次数确定模块12。如图3(b)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触发模块18,用于分别确定查询出的通信业务的业务类型,以及对每种业务类型的加权值和该业务类型对应的通信业务执行次数加权求和,在加权求和得到的数值不小于第二阈值时,触发通信次数确定模块12。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输出分组的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确定时间段模块21以及输出模块22 确定时间段模块21用于确定接收通讯录访问请求的时间,以及确定该时间所属的时间段;输出模块22用于输出确定的所述时间段对应分组内的终端标识。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对终端标识进行分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查询设定时长内与通信对端之间执行的通信业务次数以及每次执行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根据查询的每次执行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以及在预先设定的每个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次数,判断所述通信对端是否满足所述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在确定所述通信对端满足至少一个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时,将所述通信对端的终端标识划分到所述至少一个时间段对应的分组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下至少一个触发条件满足时,查询与通信对端之间执行的通信业务次数以及每次执行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与所述通信对端执行通信业务; 设定的周期时长到达; 接收到用户发起的分组请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条件的组合在对应的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次数达到第一门限值;确定在对应的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业务类型,对每种业务类型的加权值和该业务类型对应的通信业务执行次数加权求和,和得到的数值不小于第二门限值;在对应的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次数与查询出的设定时长内与通信对端之间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总次数之比达到第三门限值;将预先设定的所有时间段中,最先到达的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和最后到达的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作为周期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在连续的至少两个周期内,在对应的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次数达到第四门限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查询执行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后,判断所述通信对端是否满足划分条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查询出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不小于第一阈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查询执行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后,判断所述通信对端是否满足划分条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分别确定查询出的通信业务的业务类型;对每种业务类型的加权值和该业务类型对应的通信业务执行次数加权求和; 确定加权求和得到的数值不小于第二阈值。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满足所述至少一个触发条件,且查询与通信对端之间执行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存在至少一个时间段对应的分组中未包含所述通信对端的终端标识。
7.一种输出分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确定接收通讯录访问请求的时间,以及确定该时间所属的时间段; 输出确定的所述时间段对应分组内的终端标识。
8.—种对终端标识进行分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查询模块,用于查询设定时长内与通信对端之间执行的通信业务次数以及每次执行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通信次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查询的每次执行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确定在预先设定的每个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次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查询的每次执行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以及确定的在预先设定的每个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次数,判断所述通信对端是否满足所述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分组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通信对端满足至少一个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时,将所述通信对端的终端标识划分到所述至少一个时间段对应的分组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触发模块,用于在以下至少一个触发条件满足时触发查询模块, 与所述通信对端执行通信业务;设定的周期时长到达; 接收到用户发起的分组请求。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以下一种或多种条件的组合得到的划分条件,判断所述通信对端是否满足所述时间段对应的划分条件,在对应的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次数达到第一门限值;确定在对应的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业务类型,对每种业务类型的加权值和该业务类型对应的通信业务执行次数加权求和,和得到的数值不小于第二门限值;在对应的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次数与查询出的设定时长内与通信对端之间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总次数之比达到第三门限值;将预先设定的所有时间段中,最先到达的时间段的起始时间和最后到达的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作为周期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在连续的至少两个周期内,在对应的时间段内执行的通信业务的次数达到第四门限值。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触发模块,用于在确定查询出的通信业务次数之和不小于第一阈值时,触发通信次数确定模块。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触发模块,用于分别确定查询出的通信业务的业务类型,以及对每种业务类型的加权值和该业务类型对应的通信业务执行次数加权求和,在加权求和得到的数值不小于第二阈值时,触发通信次数确定模块。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预判模块,用于在满足所述至少一个触发条件,且确定存在至少一个时间段对应的分组中未包含所述通信对端的终端标识时,触发查询模块。
14.一种输出分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确定时间段模块,用于确定接收通讯录访问请求的时间,以及确定该时间所属的时间段;输出模块,用于输出确定的所述时间段对应分组内的终端标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终端标识进行分组以及输出分组的方法及装置,主要内容包括通过查询设定时长内与通信对端之间执行的通信业务次数以及每次执行通信业务的执行时间,将通信对端的终端标识划分到满足划分条件的时间段对应的分组内,实现了以用户终端与通信对端之间的联系特征进行自动分组,从而满足用户对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的分组的多样性需求;进而需要与联系人通信时,可自动推荐优选的终端标识所在的分组,从而简化联系人的查找过程,使终端用户与联系人的通信更加方便快捷。
文档编号H04M1/247GK102377855SQ201010247980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6日
发明者刘威, 樊科 申请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