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容以太网的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56334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兼容以太网的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兼容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方法、一种以太网协转网关、一种节点服务器及一种兼容以太网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通信网络(包括互联网)使得不同的个人和机构之间能够交换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源。网络通常包括通路、传输、信令以及网络管理等技术。这些技术已广泛地见诸于各类文献。对此作了概括介绍的有Steven Si印herd所著的《Telecommunications Convergence》 (McGrgw—Hill,2000), Armabel Ζ. Dodd PJf M 白勺《The Essential Guide, to Telecommunications》第三版(Prentice Hall PRT,2001),或 Ray Horak 所著的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Networks》第二版(M&T Books,2000)。这些技术以往取得的进展已经充分地增进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质量,并降低了其费用。连接终端到一个广域传输网络的通路技术(如终端装置和网络边缘的局域环路) 已经从14. 4,28. 8和56K的调制解调器发展到包括ISDN、T1、线缆调制解调器、DSL、以太网和无线连接在内的技术。现今用在广域网中的传输技术包括同步光纤网(SONET)、密集波分复用(DWDM)、 帧中继、异步传输模式(ATM)和弹性分组环(RPR)。在所有不同的信令技术中(如在网络中用来建立、维持和终结通信的协议和方法),互联网协议(IP)的应用最为广泛。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通信和网络专家认为集声音 (如电话)、视频和数据网于一体的一个基于IP协议的网络(如互联网)将是不可避免的。 就像一位作者所阐述的那样“有一件事是清楚的,那就是以IP为基础的整合各类网络于一体的列车已经驶离了车站,有些乘客对此次旅行极具热情,而另一些则很不情愿地被拖拽而行,并哭、叫、踢打着列举IP的种种缺陷。但是不管它有着何种缺陷,IP已被采纳为一种行业标准,除了它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技术具有如此大的潜力和发展的空间。”(摘自 1998 年 8 月 10 日((Network World》上的 “IP Convergence =Building the Future”,作者 Susan Breidenbach)。随着hternet的业务爆炸式增长,其应用范围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从电信业来看,传统的电信业务已越来越多地采用IP传输,即所谓的Everything Over IP。现有的电信网的框架将从电路交换及其组网技术,逐步转向以分组交换特别是IP 为基础的新框架,电信网承载的业务将从以电话为主,转向以数据业务为主。TCP/IP 网络协议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 网间网协议)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协议,它的流行与^ternet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TCP/IP最初是为互联网的原型ARPANET所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一整套方便实用、能应用于多种网络上的协议,事实证明TCP/IP做到了这一点,它使网络互联变得容易起来,并且使越来越多的网络加入其中,成为hternet的事实标准。
*应用层-应用层是所有用户所面向的应用程序的统称。TCP/IP协议族在这一层面有着很多协议来支持不同的应用,许多大家所熟悉的基于^ternet的应用的实现就离不开这些协议。如我们进行万维网(WWW)访问用到了 HTTP协议、文件传输用FTP协议、电子邮件发送用SMTP、域名的解析用DNS协议、远程登录用Telnet协议等等,都是属于TCP/IP 应用层的;就用户而言,看到的是由一个个软件所构筑的大多为图形化的操作界面,而实际后台运行的便是上述协议。*传输层-这一层的的功能主要是提供应用程序间的通信,TCP/IP协议族在这一层的协议有TCP和UDP。*网络层-是TCP/IP协议族中非常关键的一层,主要定义了 IP地址格式,从而能够使得不同应用类型的数据在hternet上通畅地传输,IP协议就是一个网络层协议。*网络接口层-这是TCP/IP软件的最低层,负责接收IP数据包并通过网络发送之,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报,交给IP层。IP是怎样实现网络互连的?各个厂家生产的网络系统和设备,如以太网、分组交换网等,它们相互之间不能互通,不能互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所传送数据的基本单元 (技术上称之为“帧”)的格式不同。IP协议实际上是一套由软件程序组成的协议软件,它把各种不同“帧”统一转换成“IP数据包”格式,这种转换是因特网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使所有各种计算机都能在因特网上实现互通,即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那么,“数据包”是什么?它又有什么特点呢?数据包也是分组交换的一种形式, 就是把所传送的数据分段打成“包”,再传送出去。但是,它属于“无连接型”,是把打成的每个“包”(分组)都作为一个“独立的报文”传送出去,所以叫做“数据包”。这样,在开始通信之前就不需要先连接好一条电路,各个数据包不一定都通过同一条路径传输,所以叫做 “无连接型”。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在文本信息传输的情况下,它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坚固性和安全性。每个数据包都有报头和报文这两个部分,报头中有目的地址等必要内容,使每个数据包不经过同样的路径都能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在目的地重新组合还原成原来发送的数据。这就要IP具有分组打包和集合组装的功能。在实际传送过程中,数据包还要能根据所经过网络规定的分组大小来改变数据包的长度,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可达65535个字节。服务品质保证(QoQ是IP互联网的一个主要问题。尽管长期以来无数个研究报告试图解决这一难题,如果我们将QoS主要里程碑按时间排列,不难看出互联网QoS是不断降低要求,并不断失败的无奈历史。从“Inte Serv" (1990)到“Diff Serv,,(1997),再至Ij “Lightload”(2001),各种看似有效的QoS局部改善方案加起来,距离全网范围品质保证的目标还是像水中的月亮。QoS看起来很近,其实遥不可达。早在IP互联网初期阶段,视讯应用已经成为网络服务的目标,如MBone。由于缺乏有效的品质保证,长期无法开展有商业价值的视频通讯服务,削弱了 IP互联网的盈利能力。因此,解决网络传输品质难题,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网络传输品质具体表现为丢包和误码。电脑文件对于传输中的错误不敏感,就算传输过程中大部分数据包都丢掉了,只要有 TCP的重发机制,电脑还是会认为网络是可用的。但是,若丢包和误码率高于千分之一,对同步视讯将会造成视音品质下降。经验数据告诉我们,高品质视频通讯甚至要求丢包和误码少于十万分之一。当前网络环境的测试数据显示,绝大部分丢包发生在路由器内部,在光纤传输中产生的误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什么Inte Serv”不成功?"Inte krv”建立在独立流资源预留的基础上,采用Resource Reservation SetupProtocol (RSVP)。在一个大规模网络环境中,如果能在两个视讯终端之间预留一部分带宽资源,为该视讯业务专用。听起来很好,但实际上行不通。首先,这个方案要求全网设备改造,等于重新建网,实际操作几乎不可能。其次,就算实现了全网改造,比如能够在每一台交换机内,为2Mbps的视讯业务保留2Mbps带宽,能否解决品质保证呢?答案是否定的。所谓RSVP的2Mbps带宽只能对宏观而言,如果1秒钟的数据集中在前半秒发送, 就会造成问题,形成周期性的突发流量。由于,IP互联网的核心理念是尽力而为,在每一个网络节点,交换机总是试图以最快速度转发数据。当一个视讯流通过多级交换机后必然导致流量分布不均勻。多个不均勻的非同步流合在一起,在一段时间内将产生更大的不均勻, 也就是说,网络流量一定有周期性的阻塞。随着视讯用户数增加,周期性的阻塞没有上限, 当超过交换机内部储存量,直接导致丢包后果。*为什么“Diff Serv”不成功?在“Inte Serv”问世7年后,一种新方法“Diff Serv”开始流行。"Diff Serv”试图提供一种优于尽力而为的网络服务。这一方法不需要复杂的全网资源预留,实施很简单。 只要在每个数据包中打上“优先级”标记,网络交换机首先处理带有“优先级”的视讯数据。 其基本原理好比银行为VIP客户发放金卡,能够有效减少高端客户的排队时间。这个方法听起来也很好,但实际上还是行不通。我们不能忽视一个简单的事实,单一视讯业务流量远远大于传统非视讯业务(百倍以上)。只要有少量视讯用户,网络上看到的几乎都是视讯数据包。如果大部分数据包都有金卡,也就谈不上VIP 了。另外由于IP互联网管理不是强制性的,尽管QoS为用户制定了一套独善其身的道德标准,但要求别人都自觉执行根本不现实。因此,“Diff Serv”除了在少数企业专网中有用,难以在大规模公网中有效推广。* 为什么 “Light load” 不成功?自从IP互联网逐步普及以来,人们不间断地寻找解决网络品质保证的良方。网络技术专家们经过10多年搜肠刮肚,两大QoS方案均不理想。在对于解决QoS失去信心的大环境下,一些不愿留名的人提出了不是办法的办法,即“Light load”。其基本设想是所谓的轻载网络,认为只要给足带宽,光纤入户,就不担心网络拥塞。轻载网络的设想可行吗?答案还是否定的。当前的网络技术专家们似乎没有意识到一个基本原理,网络丢包现象的根源是流量不均勻性造成的。从宏观上看,在一个时间段发送略快一点,必然导致另一时间段的拥挤,只要网络流量不均勻,网络可能达到的峰值流量就没有上限,在短时间内可以占满任意大的带宽。其实,只要有2Mbps带宽就可以传输相当不错的视讯节目,若有8Mbps带宽,就可以传输HDTV品质的视讯内容。然而,如果我们在普通网站上随意点看一段文字或一幅照片,现今的网站服务器多数使用千兆网口,其瞬间流量是HDTV的数十倍。如果有许多个类似网站,刚巧碰撞在一起,在某个短时间产生的突发流量会超过全网用户使用HDTV所需, 能够占满任意宽的网络。统计分析显示,这种碰撞是很频繁的。IP互联网试图采用储存器来吸收瞬间流量,其后果是增加了传输时延。由于储存能力有限,而突发流量没有上限。因此,采用储存方法只能改善本设备丢包的机会,在本节点吸收的突发流量将对下一个节点造成更大的压力。视讯流量源源不断,交换机储存方式加剧了突发流向薄弱节点汇聚,网络丢包不可避免。当前的网络建设者们,采用轻载加上“Diff Serv”技术,可以应付窄带的VoIP语音业务。这是因为语音在网络总流量中不占主要部分,一旦发生拥挤,牺牲电脑文件,对语音优先。但是,对于高带宽的视频通讯而言,局部扩容只能收到暂时改善的效果。如果其他地方也扩容,网络流量的不均勻性跟着水涨船高,导致原先已扩容部分的效果下降。如果全网都平均扩容的话,传输品质又将恢复到原先没有扩容前的样子。也就是说,整体扩容是无效的。当前的设备厂商推荐每户数十,乃至上百兆的超宽带接入网,就算每家都有了光纤到户,还是难以向消费者展示品质保证的视频通讯服务。再复杂的QoS手段充其量只能 “改善” IP互联网的传输品质,而无法“保证”网络传输品质。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组网技术。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网(token ring)、FDDI和 ARCNET0以太网采用带冲突检测的载波帧听多路访问(CSMA/⑶)机制,以太网中节点都可以看到在网络中发送的所有信息,因此,以太网是一种广播网络。以太网大多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在连接以太网的IP网络中,IP网络的绝大部分应用是面向无连接的、非实时的, 而对视频等多媒体服务而言,它需要恒定的、实时的传送。多媒体服务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和那些传统的数据性服务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如网页文本、图像、电子邮件、FTP和DNS服务) 有着显著差别。特别是多媒体服务对于端对端延时和延时变化特别敏感,但是却能容忍偶然的数据丢失,这些在服务需求上的截然不同表明了原先已设计成用来传输数据的通信网络架构是不适合被用来提供多媒体服务的。但是,以太网是最广泛使用的局域网,如果连接局域网的网络结构全部更换为另一种适用于传输多媒体服务的网络,将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研发资源,而目前的IP网络又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媒体传输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兼容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方法、一种以太网协转网关、一种节点服务器及一种兼容以太网的通信系统,以解决如何兼容以太网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网兼容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新型网为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网络,终端通过以太网与新型网连接,所述方法包括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从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服务器获得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在所述数据包中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然后发送至以太网;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去掉所述数据包中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源终端的MAC地址,然后发送至新型网;其中,所述目标终端和源终端遵循新型网协议。具体的,添加了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目标终端MAC地址的数据包,在以太网中采用以太网协议进行传输;去掉了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源终端MAC地址的数据包, 在新型网中采用新型网协议进行传输。为了实现兼容,所述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和所述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包头都包含传输两端在新型网的地址,所述地址为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当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后,还包括从节点服务器获得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与终端在新型网的地址的映射;则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在数据包中添加对应的目标终端的MAC地址。下面分别说明以太网协转网关和终端的入网过程。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包括新型网中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服务器下发查询包;以太网协转网关上电初始化后,收到查询包,返回包含以太网协转网关序列号的应答包;节点服务器在注册信息表中查找与所述序列号对应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信息,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信息包括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 MAC地址;节点服务器向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发送入网命令,所述入网命令中包含以太网协转网关在新型网的地址和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收到入网命令后返回应答,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后,节点服务器将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通知该以太网协转网关。其中,终端MAC地址和以太网协转网关的绑定关系在终端和以太网协转网关售出时预设在节点服务器中。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收到入网命令后,还包括设置以太网协转网关中的协议包地址表,该表用于将该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的协议包分别导向到以太网协转网关的相应端口 ;所述协议包包括节点服务器下发的查询包。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获得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之后,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接入新型网,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新型网中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服务器下发查询包;以太网协转网关收到查询包,根据协议包地址表,将查询包导向到相应端口,然后在所述查询包中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并转发;终端上电初始化后,收到查询包,返回包含终端序列号的应答包;以太网协转网关去掉所述应答包中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终端MAC地址,然后转发给节点服务器;节点服务器在注册信息表中找到与所述终端序列号对应的终端信息,发送入网命令,所述入网命令中包含终端在新型网的地址;以太网协转网关收到所述入网命令,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后进行转发; 终端收到入网命令后返回应答,以太网协转网关去掉所述应答中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终端MAC地址后转发给节点服务器,终端接入新型网。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后,可以对协议包进行加减MAC。例如,针对源终端发起的服务申请协议包,包中包含所绑定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源终端MAC地址;以太网协转网关去掉所述服务申请协议包中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源终端MAC地址后, 转发给新型网。
19
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后,还可以设置自身的数据包地址表,具体为节点服务器根据所述服务申请协议包,获取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并将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配置信息分别发送给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上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上的以太网协转网关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设置各自的数据包地址表;所述数据包地址表用于将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的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其中,当数据传输为单向传输时,与源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设置上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与目标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设置下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当数据传输为双向传输时,与源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设置上行和下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与目标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也设置上行和下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数据包地址表的使用如下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查询数据包地址表,将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并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后发送;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去掉所述数据包中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源终端的MAC地址,查询数据包地址表,将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然后发送。特殊的,当节点服务器与以太网协转网关之间还包括新型网的接入交换机时,节点服务器向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上的接入交换机发送传输路径配置信息,接入交换机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设置各自的数据包地址表;所述数据包地址表用于将接入交换机接收的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在上述过程中,节点服务器通过以下方式获取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节点服务器中维护着地址信息表,所述地址信息表记录了新型网地址占用信息、设备描述信息和设备资源描述信息,其中设备资源描述信息包括该设备各个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新型网地址;节点服务器根据地址信息表中设备各个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新型网地址,获得对应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特殊的,若节点服务器获得多条针对该服务的上行或下行传输路径,则节点服务器按照预置规则选择其中一条传输路径。在完成该服务后,节点服务器修改地址信息表中的内容,所述修改包括将对应表项的地址占用信息更新为未占用,以及释放对应的设备描述信息和设备资源描述信息。接入交换机的入网过程包括新型网中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服务器下发查询包;接入交换机上电初始化后,收到查询包,返回包含接入交换机序列号的应答包;节点服务器在注册信息表中查找与所述序列号对应的接入交换机信息,发送入网命令,所述入网命令中包含接入交换机在新型网的地址;所述接入交换机收到入网命令后返回应答,接入交换机接入新型网。通过上述内容,新型网和以太网通过以太网协转网关实现了良好的兼容。此外,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还可以具有上述接入交换机所具有的功能,例如实现精确的流量控制, 具体实现方式如下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之后,去掉所述数据包中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源终端的MAC地址之前,还包括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检测,如果符合检测要求,则分配相应的流标识符。其中,所述检测可以是检测数据包的以太网协转网关 MAC地址、源终端MAC地址、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包类型和包长度是否符合要求。进一步,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去掉所述数据包中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源终端的MAC地址之后,发送之前,还包括根据流标识符将数据包放入相应的端口接收缓存;从端口接收缓存读取数据包,并根据流标识符放入相应流的包缓存队列;轮询包缓存队列,当产生发送令牌后,根据发送令牌中的流标识符,从相应流的包缓存队列中顺序读取数据包,并放入端口发送缓存;从端口发送缓存读取数据包发送。此夕卜,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还可以判断是否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端口发送缓存未满;第二,相应流的包缓存队列中的包计数器大于零;如果同时满足,则根据发送令牌中的流标识符,从相应流的包缓存队列中顺序读取数据包,并放入端口发送缓存。上述流量控制过程中,所述发送令牌通过以下方式产生新型网中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服务器根据终端发起的服务申请协议包,生成流量控制信息,并发送给上行链路上进行流量控制的以太网协转网关,所述流量控制信息包括发送时间间隔和发送的数据大小;以太网协转网关根据流量控制信息产生发送令牌,所述令牌中包含流标识符。优选的,所述流量控制信息中发送的数据大小包括可发送字节的最大值和用于调整变长包发送的参数。更具体的,所述节点服务器通过以下方式生成流量控制信息节点服务器中维护着地址信息表,所述地址信息表记录了新型网地址占用信息、 设备描述信息和设备资源描述信息,其中设备资源描述信息包括该设备各个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新型网地址和该设备各个网络端口的上下行流量计数;节点服务器根据地址信息表中设备各个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新型网地址,获得对应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链路;并根据设备各个网络端口的上下行流量计数,获得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链路的剩余流量资源。节点服务器检查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链路的剩余流量资源是否都满足服务所需的流量资源,如果都满足,则生成对应该服务的流量控制信息;如果不满足,则拒绝服务申请。此外,所述节点服务器还可以对协议包进行流量控制,具体如下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服务申请协议包,对所述服务申请协议包进行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源终端MAC地址、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包类型和包长度的检测,如果符合检测要求,则放入相应的端口接收缓存;从所述端口接收缓存读取协议包,并放入相应的包缓存队列;轮询所述包缓存队列,如果端口发送缓存未满,并且所述包缓存队列中的包计数器大于零,则以预定义的时间间隔从包缓存队列中顺序读取协议包,并放入端口发送缓存;从端口发送缓存读取协议包发送。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网兼容以太网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并通过以太网和终端相连,所述新型网为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网络,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包括MAC获取模块,用于接入新型网后,从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服务器获得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MAC添加模块,用于接收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在所述数据包中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然后发送至以太网;MAC删除模块,用于接收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去掉所述数据包中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源终端的MAC地址,然后发送至新型网;其中,所述目标终端和源终端遵循新型网协议。具体的,添加了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目标终端MAC地址的数据包,在以太网中采用以太网协议进行传输;去掉了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源终端MAC地址的数据包, 在新型网中采用新型网协议进行传输。为了实现兼容,所述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和所述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包头都包含传输两端在新型网的地址,所述地址为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相应的,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还包括映射关系获取模块,用于在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后,从节点服务器获得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与终端在新型网的地址的映射;则所述MAC添加模块接收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在数据包中添加对应的目标终端的MAC地址。其中,所述MAC获取模块包括以下模块,用于实现入网查询包接收子模块,用于上电初始化后,接收节点服务器下发的查询包;查询应答子模块,用于返回包含以太网协转网关序列号的应答包;入网命令接收子模块,用于当节点服务器在注册信息表中查找到与所述序列号对应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信息后,接收节点服务器发送的入网命令,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信息包括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所述入网命令中包含以太网协转网关在新型网的地址和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入网应答子模块,用于收到入网命令后返回应答,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所述MAC获取模块还包括终端MAC获取子模块,用于接入新型网后,接收节点服务器发送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其中,终端MAC地址和以太网协转网关的绑定关系在终端和以太网协转网关售出时预设在节点服务器中。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设置有协议包地址表,相应的,还包括协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用于收到入网命令后,设置以太网协转网关中的协议包地址表,该表用于将该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的协议包分别导向到以太网协转网关的相应端口 ;所述协议包包括节点服务器下发的查询包。相应的,还包括查询包导向模块,用于在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接入新型网的过程中,接收节点服务器下发的查询包,并根据协议包地址表,将查询包导向到相应端口。相应的,所述MAC添加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查询包中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并转发;所述MAC删除模块还用于在终端上电初始化收到查询包,并返回包含终端序列号的应答包后,去掉所述应答包中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终端MAC地址,然后转发给节点服务器;所述MAC添加模块还用于当节点服务器在注册信息表中找到与所述终端序列号对应的终端信息,发送包含终端在新型网的地址的入网命令后,在所述入网命令中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并进行转发;所述MAC删除模块还用于当终端收到入网命令并返回应答后,去掉所述应答中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终端MAC地址,并转发给节点服务器。所述MAC删除模块还用于当源终端发起服务申请协议包后,去掉所述服务申请协议包中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源终端MAC地址,并转发给新型网。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设置有数据包地址表,相应的,还包括数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用于当节点服务器根据所述服务申请协议包,获取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 并将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配置信息分别发送给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上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设置各自的数据包地址表;所述数据包地址表用于将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的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其中,当数据传输为单向传输时,与源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中的数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设置上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与目标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中的数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设置下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当数据传输为双向传输时,与源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的数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设置上行和下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与目标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的数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也设置上行和下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相应的,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还包括数据包导向模块,用于当接收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后,查询数据包地址表,将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MAC添加模块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后发送;还用于当接收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MAC删除模块去掉所述数据包中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源终端的MAC地址后,查询数据包地址表,将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然后发送。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还具有流量精确控制的功能,其实现如下还包括包检测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检测,如果符合检测要求,则分配相应的流标识符。其中,所述包检测模块可以检测数据包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源终端MAC地址、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包类型和包长度是否符合要求。还包括端口接收缓存,用于按照流标识符存放相应的数据包;包缓存器,用于存放从端口接收缓存读取的数据包;端口发送缓存,用于存放从包缓存器读取的数据包;交换引擎,用于从端口接收缓存读取数据包,并根据流标识符放入相应流的包缓存器队列;轮询包缓存器队列,当获得发送令牌后,根据发送令牌中的流标识符,从相应流的包缓存器队列中顺序读取数据包,并放入端口发送缓存;从端口发送缓存读取数据包发送。此外,所述交换引擎还用于判断是否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端口发送缓存未满;第二,相应流的包缓存队列中的包计数器大于零;如果同时满足,则根据发送令牌中的流标识符,从相应流的包缓存队列中顺序读取数据包,并放入端口发送缓存。还包括CPU模块,用于从节点服务器获得针对每个服务的流量控制信息,所述流量控制信息包括发送时间间隔和发送的数据大小。还包括码率控制模块,用于由CPU模块配置,根据流量控制信息产生发送令牌, 并发送给交换引擎,所述令牌中包含流标识符。其中,所述流量控制信息中发送的数据大小包括可发送字节的最大值和用于调整变长包发送的参数。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不仅可以对数据包进行流量控制,还可以对协议包进行流量控制,实现如下包检测模块,还用于对接收的服务申请协议包进行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源终端MAC地址、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包类型和包长度的检测,如果符合检测要求,则放入相应的端口接收缓存;端口接收缓存,还用于存放协议包;包缓存器,还用于存放从端口接收缓存读取的协议包;端口发送缓存,还用于存放从包缓存器读取的协议包;
交换引擎,还用于从端口接收缓存读取协议包,并放入相应流的包缓存器队列;轮询包缓存器队列,如果端口发送缓存未满,并且所述包缓存队列中的包计数器大于零,则以预定义的时间间隔从包缓存队列中顺序读取协议包,并放入端口发送缓存;从端口发送缓存读取协议包发送。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网兼容以太网的节点服务器,所述节点服务器在新型网中具有集中控制功能,所述节点服务器包括MAC绑定关系表,用于记录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以及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MAC映射表,用于记录新型网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MAC发送模块,用于当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时,根据MAC绑定关系表和MAC 映射表,向入网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发送该以太网协转网关的新型网地址,以及,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和终端相对应的新型网地址。其中,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可以由MAC发送模块向入网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发送该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或者,所述MAC地址固化在以太网协转网关中,此时可以不需要从节点服务器获取。所述节点服务器在新型网中起集中控制功能,体现如下其一,还包括路径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服务申请协议包,获取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并将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配置信息分别发送给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上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上的以太网协转网关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设置各自的数据包地址表;所述数据包地址表用于将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的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其二,还包括地址信息表,用于记录新型网地址占用信息、设备描述信息和设备资源描述信息,其中设备资源描述信息包括该设备各个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新型网地址和该设备各个网络端口的上下行流量计数。其三,还包括传输路径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终端发起的服务申请协议包,查找地址信息表中设备各个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新型网地址,获得对应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若传输路径获取模块获得多条针对该服务的上行或下行传输路径,则节点服务器按照预置规则选择其中一条传输路径。其四,还包括流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地址信息表中设备各个网络端口的上下行流量计数,获得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链路的剩余流量资源。其五,还包括流量控制模块,用于检查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链路的剩余流量资源是否都满足服务所需的流量资源,如果都满足,则生成对应该服务的流量控制信息,并发送给上行链路上进行流量控制的以太网协转网关或接入终端的第一个交换机;如果不满足,则拒绝服务申请;所述流量控制信息包括发送时间间隔、可发送字节的最大值和用于调整变长包发送的参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网兼容以太网的通信系统,所述新型网为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网络,所述通信系统包括节点服务器,在新型网中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用于向入网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发送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以太网协转网关,通过以太网和终端相连,包括
MAC获取模块,用于接入新型网,从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服务器获得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MAC添加模块,用于接收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在所述数据包中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然后发送至以太网;MAC删除模块,用于接收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去掉所述数据包中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源终端的MAC地址,然后发送至新型网;其中,所述目标终端和源终端遵循新型网协议;终端,连接在以太网中,通过以太网与新型网连接,并与以太网协转网关绑定。具体的,添加了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目标终端MAC地址的数据包,在以太网中采用以太网协议进行传输;去掉了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源终端MAC地址的数据包, 在新型网中采用新型网协议进行传输。为了实现兼容,所述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和所述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包头都包含传输两端在新型网的地址,所述地址为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相应的,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还包括映射关系获取模块,用于在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后,从节点服务器获得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与终端在新型网的地址的映射;则所述MAC添加模块接收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在数据包中添加对应的目标终端的MAC地址。为了实现入网,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获取模块包括查询包接收子模块,用于上电初始化后,接收节点服务器下发的查询包;查询应答子模块,用于返回包含以太网协转网关序列号的应答包;入网命令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节点服务器发送的入网命令;入网应答子模块,用于收到入网命令后返回应答,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节点服务器还用于在注册信息表中查找与所述序列号对应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信息,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信息包括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并向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发送入网命令,所述入网命令中包含以太网协转网关在新型网的地址和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获取模块还包括终端MAC获取子模块,用于接入新型网后,接收节点服务器发送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其中,终端MAC地址和以太网协转网关的绑定关系在终端和以太网协转网关售出时预设在节点服务器中。所述通信系统通过查表实现数据传输,具体实现如下其一,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设置有协议包地址表,相应的,还包括协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用于收到入网命令后,设置以太网协转网关中的协议包地址表,该表用于将该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的协议包分别导向到以太网协转网关的相应端口 ;所述协议包包括节点服务器下发的查询包。相应的,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还包括查询包导向模块,用于在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接入新型网的过程中,接收节点服务器下发的查询包,并根据协议包地址表,将查询包导向到相应端口。相应的,所述MAC添加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查询包中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并转发;所述MAC删除模块还用于在终端上电初始化收到查询包,并返回包含终端序列号的应答包后,去掉所述应答包中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终端MAC地址,然后转发给节点服务器。节点服务器还用于在注册信息表中查找与所述终端序列号对应的终端信息,发送入网命令,所述入网命令中包含终端在新型网的地址。所述 MAC添加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入网命令中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 地址,并进行转发;所述MAC删除模块还用于当终端收到入网命令并返回应答后,去掉所述应答中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终端MAC地址,并转发给节点服务器。其二,在服务建立过程中,所述MAC删除模块还用于当源终端发起服务申请协议包后,去掉所述服务申请协议包中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源终端MAC地址,并转发给新型网。节点服务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服务申请协议包,获取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并将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配置信息分别发送给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上的以太网协转网关。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设置有数据包地址表,相应的,还包括数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路径配置信息设置数据包地址表,所述数据包地址表用于将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的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当数据传输为单向传输时,与源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中的数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设置上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与目标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中的数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设置下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当数据传输为双向传输时,与源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的数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设置上行和下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与目标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的数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也设置上行和下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相应的,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还包括数据包导向模块,用于当接收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后,查询数据包地址表,将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MAC添加模块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后发送;还用于当接收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MAC删除模块去掉所述数据包中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源终端的MAC地址后,查询数据包地址表,将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然后发送。此外,所述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接入交换机,连接在节点服务器与以太网协转网关之间。相应的,节点服务器还用于向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上的接入交换机发送传输路径配置信息。接入交换机用于根据所述传输路径配置信息设置数据包地址表,所述数据包地址表用于将接入交换机接收的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节点服务器具有集中控制功能,体现如下节点服务器还用于维护地址信息表,所述地址信息表记录了新型网地址占用信息、设备描述信息和设备资源描述信息,其中设备资源描述信息包括该设备各个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新型网地址;节点服务器根据地址信息表中设备各个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新型网地址,获得对应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若节点服务器获得多条针对该服务的上行或下行传输路径,则节点服务器按照预置规则选择其中一条传输路径。节点服务器还用于在完成该服务后,修改地址信息表中的内容,所述修改包括将对应表项的地址占用信息更新为未占用,以及释放对应的设备描述信息和设备资源描述信息。为了实现入网,所述接入交换机包括查询包接收模块,用于上电初始化后,接收节点服务器下发的查询包;查询应答模块,用于收到查询包,返回包含接入交换机序列号的应答包;节点服务器还用于在注册信息表中查找与所述序列号对应的接入交换机信息,发送入网命令,所述入网命令中包含接入交换机在新型网的地址;入网命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节点服务器下发的入网命令;入网应答模块,用于收到入网命令后返回应答,接入交换机接入新型网。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还具有精确的流量控制功能,实现如下其一,还包括包检测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检测,如果符合检测要求,则分配相应的流标识符。所述包检测模块检测数据包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源终端MAC 地址、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包类型和包长度是否符合要求。其二,还包括端口接收缓存,用于按照流标识符存放相应的数据包;包缓存器,用于存放从端口接收缓存读取的数据包;端口发送缓存,用于存放从包缓存器读取的数据包;交换引擎,用于从端口接收缓存读取数据包,并根据流标识符放入相应流的包缓存器队列;轮询包缓存器队列,当获得发送令牌后,根据发送令牌中的流标识符,从相应流的包缓存器队列中顺序读取数据包,并放入端口发送缓存;从端口发送缓存读取数据包发送。其中,所述交换引擎还用于判断是否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端口发送缓存未满;第二,相应流的包缓存队列中的包计数器大于零;如果同时满足,则根据发送令牌中的流标识符,从相应流的包缓存队列中顺序读取数据包,并放入端口发送缓存。节点服务器的集中控制功能还体现在其一,节点服务器还用于根据终端发起的服务申请协议包,节点服务器检查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链路的剩余流量资源是否都满足服务所需的流量资源,如果都满足, 则生成对应该服务的流量控制信息;如果不满足,则拒绝服务申请。节点服务器将生成的流量控制信息发送给上行链路上进行流量控制的以太网协转网关,所述流量控制信息包括发送时间间隔和发送的数据大小。其中,所述流量控制信息中发送的数据大小包括可发送字节的最大值和用于调整变长包发送的参数。其二,节点服务器中还设置有地址信息表,所述地址信息表记录了新型网地址占用信息、设备描述信息和设备资源描述信息,其中设备资源描述信息包括该设备各个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新型网地址和该设备各个网络端口的上下行流量计数;节点服务器根据地址信息表中设备各个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新型网地址,获得对应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链路;并根据设备各个网络端口的上下行流量计数,获得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链路的剩余流量资源。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的流量控制功能还体现在还包括CPU模块,用于从节点服务器获得针对每个服务的流量控制信息;还包括码率控制模块,用于由CPU模块配置,根据流量控制信息产生发送令牌, 并发送给交换引擎,所述令牌中包含流标识符。此外,针对协议包的流量控制,所述包检测模块,还用于对接收的服务申请协议包进行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源终端MAC地址、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包类型和包长度的检测,如果符合检测要求,则放入相应的端口接收缓存;端口接收缓存,还用于存放协议包; 包缓存器,还用于存放从端口接收缓存读取的协议包;端口发送缓存,还用于存放从包缓存器读取的协议包;交换引擎,还用于从端口接收缓存读取协议包,并放入相应流的包缓存器
27队列;轮询包缓存器队列,如果端口发送缓存未满,并且所述包缓存队列中的包计数器大于零,则以预定义的时间间隔从包缓存队列中顺序读取协议包,并放入端口发送缓存;从端口发送缓存读取协议包发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太网协转网关,能够接入新型网络,从新型网的节点服务器获得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因此, 针对从新型网发往以太网的数据包,通过在该数据包中加入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就可以根据终端MAC地址将该数据包转发到以太网中的目标终端;同样,对于从以太网发往新型网的数据包,通过去掉该数据包中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就可以根据数据包中的新型网目的地址(DA)将该数据包转发到新型网。这样,就实现了新型网与以太网的融合。其次,本发明所述的新型网和以太网协转网关是通过查地址表的方式实现数据传输。新型网的节点服务器、接入交换机和以太网协转网关中都分别配置了协议包地址表、应答包地址查找表、单播数据包地址表和组播数据包地址表,分别用于导向协议包(包括查询包)、应答包、单播数据包和组播数据包的传输。再次,以太网协转网关还可以进行精确的流量控制。针对每个服务,节点服务器生成流量控制信息(发送时间间隔和发送的数据大小),并发送给上行链路上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以太网协转网关根据流量控制信息产生发送令牌,对上行数据包进行流量控制。以太网协转网关可以将输入不均勻的数据流变成均勻的数据流发送。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新型网的数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太网的数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新型网的节点服务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新型网的接入交换机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太网协转网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的流程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接入新型网的流程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节点服务器与以太网协转网关、终端在入网过程中的交互示例连接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节点服务器与接入交换机、终端在入网过程中的交互示例连接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进行流量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首先详细介绍本发明所述的新型网。新型网是一种集中控制的网络结构,该网络可以是树型网、星型网、环状网等等类型,但在此基础上网络中需要有集中控制节点来控制整个网络。新型网分为接入网和城域网两部分。接入网部分的设备主要可以分为3类节点服务器,接入交换机,终端(包括各种机顶盒、编码板、存储器等)。其中,节点服务器是接入网中起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可控制接入交换机和终端。节点服务器可直接与接入交换机相连,也可以直接与终端相连。类似的,城域网部分的设备也可以分为3类城域服务器,节点交换机,节点服务器。其中,节点服务器即为接入网部分的节点服务器,即节点服务器既属于接入网部分,又属于城域网部分。城域服务器是城域网中起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可控制节点交换机和节点服务器。城域服务器可直接连接节点交换机,也可直接连接节点服务器。由此可见,整个新型网络是一种分层集中控制的网络结构,而节点服务器和城域服务器下控制的网络可以是树型、星型、环状等各种结构。为了实现上述新型网与现有以太网的融合,同时为了充分利用现有以太网协转网关的功能,本发明对标准的以太网网关进行了改造,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接入交换机, 在新型网和以太网之间起着连接转换的作用。改造后的以太网网关称为以太网协转网关。 在新型网中,以太网协转网关位于接入网部分,可以与接入交换机相连,也可以直接与节点服务器相连。在以太网中,以太网协转网关与标准的以太网交换机(以下简称L2交换机) 相连,以太网交换机连接着终端。本发明中,新型网与以太网之间的数据传输主要涉及以下4种数据类型1)查询包或服务申请包由节点服务器发往接入交换机、以太网协转网关或终端的协议包;2)应答包由接入交换机、以太网协转网关或终端回应给节点服务器的协议包;3)单播数据包;4)组播数据包。以太网协转网关在新型网和以太网之间主要进行上述4种类型数据的转发工作, 其核心实现思路是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从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服务器获得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注册的终端MAC地址。当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或协议包时,在所述数据包或协议包中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然后发向以太网,在以太网中采用以太网协议进行传输;当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或协议包时,去掉所述数据包或协议包中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源终端的MAC地址,然后发向新型网,在新型网中采用新型网协议进行传输。其中,所述目标终端和源终端遵循新型网协议,这样,目标终端和源终端既可以通过MAC地址进入以太网,又可以通过遵循新型网协议而进入新型网,从而实现两种不同类型网络的兼容传输。在新型网中,定义了遵循新型网协议的数据结构。参照图1,是新型网的数据结构示意图,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目的地址(DA)、源地址(SA)、保留字节、payload和CRC。其中,目的地址(DA)和源地址(SA)均为在新型网的地址;payload部分是具体传输的内容, 可以是命令或应答,也可以是数据;CRC(Cyclic redundancy code)是循环冗余校验,其计算方法遵循标准的以太网CRC算法。上述4种数据类型(数据包或协议包)都遵循这种数据结构。
目标终端和源终端遵循新型网协议,就需要遵循新型网的上述数据结构。因此, 新型网发向目标终端的数据包或协议包,以及以太网中源终端发向新型网的数据包或协议包,包头都包含传输两端在新型网的地址,所述地址为数据包或协议包的源地址(SA)和目的地址(DA)。即新型网发向目标终端的数据包或协议包,具有新型网的地址,数据结构如图1所示,包头的DA和SA均为新型网地址,当经过以太网协转网关时,在包头加入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即MAC SA)和目标终端MAC(即MAC DA),然后进入以太网按照以太网协议传输到目标终端;以太网中源终端发向新型网的数据包或协议包,同时具有新型网的地址和以太网的MAC地址,数据结构如图2所示,即包头不仅包括新型网的DA和SA,还包括以太网协转网关MAC (即MAC DA)和源终端MAC (即MAC SA),当经过以太网协转网关时,在包头去掉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和源终端MAC,然后进入新型网按照新型网协议传输。在上述新型网与以太网的兼容过程中,接在L2交换机下的终端还与以太网协转网关建立了绑定关系,所述绑定是指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与终端的MAC地址是一对多的映射,即一台以太网协转网关下可以注册多台终端。这种终端MAC地址与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的映射绑定,是在终端和以太网协转网关售出时预设在新型网的节点服务器中,由节点服务器通知给以太网协转网关,如果需移机则必须到运营商处重新注册。这样, 就可以灵活为准备售出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分配以太网MAC地址,达到充分利用MAC地址资源的效果。当然,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可以固化在每个以太网协转网关中,这种情况下则不能灵活分配MAC地址。此外,由上可知,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和终端都具有新型网的地址和以太网的MAC 地址。而且,所述新型网地址和以太网的MAC地址还具有一一映射的关系。这种映射关系也可以由新型网的节点服务器维护,并通知给以太网协转网关。这样,以太网协转网关当接收到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或协议包时,就可以根据这种映射,查找与包中的新型网目的地址(DA)相对应的目标终端MAC地址,并添加到包中。以上内容综述了新型网如何兼容以太网,下面将通过具体举例,通过新型网节点服务器与以太网协转网关、节点服务器与终端的网管流程和服务流程,详细说明整个兼容过程。一、新型网设备及数据结构1.1新型网设备分类1. 1. 1本实施例的新型网系统中的设备主要可以分为3类服务器,交换机(包括以太网协转网关),终端(包括各种机顶盒,编码板,存储器等)。新型网整体上可以分为城域网(或者国家网、全球网等)和接入网。1. 1. 2接入网部分的设备主要可以分为3类节点服务器,接入交换机,以太网协转网关,终端(包括各种机顶盒,编码板,存储器等)。其中,节点服务器是接入网中起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可控制接入交换机和终端。节点服务器可直接与接入交换机相连,也可以直接与终端相连。各接入网设备的具体硬件结构为(1)节点月艮务器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交换引擎模块、CPU模块、磁盘阵列模块;其中,网络接口模块,CPU模块、磁盘阵列模块进来的数据包均进入交换引擎模块;交换引擎模块对进来的包进行地址查表,从而获得包的导向信息;并根据包的导向信息把该数据包存入对应的包缓存器队列;如果该包缓存器队列接近满,则丢弃;交换引擎轮询所有包缓存器队列,如果满足以下条件进行转发1)该端口发送缓存未满;幻该队列包计数器大于零。磁盘阵列模块主要实现对硬盘的控制,包括对硬盘的初始化、读写等操作;CPU 模块主要负责与接入交换机、终端之间的协议处理,对地址表(包括下行协议包地址表、上行协议包地址表、数据包地址表)的配置,以及,对磁盘阵列模块的配置。(2)接入交换机接入交换机分为进行流量控制的接入交换机和不进行流量控制的接入交换机,其中不进行流量控制的接入交换机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交换引擎模块和CPU模块,其模块处理过程可参见上面的节点服务器。进行流量控制的接入交换机结构如下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下行网络接口模块、上行网络接口模块)、交换引擎模块、CPU模块、包检测模块、码率控制模块、包缓存器;其中,下行网络接口模块进来的数据包(上行数据)进入包检测模块;包检测模块检测数据包的目地地址(DA)、源地址(SA)、数据包类型及包长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符合则分配相应的流标识符(stream-id),并进入交换引擎模块,否则丢弃;上行网络接口模块进来的数据包(下行数据)进入交换引擎模块;CPU模块进来的数据包进入交换引擎模块; 交换引擎模块对进来的包进行地址查表,从而获得包的导向信息;如果进入交换引擎模块的数据包是下行网络接口往上行网络接口去的,则结合流标识符(stream-id)把该数据包存入对应的包缓存器队列;如果该包缓存器队列接近满,则丢弃;如果进入交换引擎模块的数据包不是下行网络接口往上行网络接口去的,则根据包的导向信息把该数据包存入对应的包缓存器队列;如果该包缓存器队列接近满,则丢弃。交换引擎模块轮询所有包缓存器队列,这里分两种情形;如果该队列是下行网络接口往上行网络接口去的,则满足以下条件进行转发1) 该端口发送缓存未满;幻该队列包计数器大于零;幻获得码率控制模块产生的令牌;如果该队列不是下行网络接口往上行网络接口去的,则满足以下条件进行转发 1)该端口发送缓存未满;幻该队列包计数器大于零。码率控制模块是由CPU模块来配置的,在可编程的间隔内对所有下行网络接口往上行网络接口去的包缓存器队列产生令牌,用以控制上行转发的码率。CPU模块主要负责与节点服务器之间的协议处理,对地址表的配置,以及,对码率控制模块的配置。(3)以太网协转网关如图5所示,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下行网络接口模块、上行网络接口模块)、交换引擎模块、CPU模块、包检测模块、码率控制模块、包缓存器和MAC添加模块、MAC删除模块。其中,下行网络接口进来的数据包进入包检测模块;包检测模块检测数据包的以太网MAC DA、以太网MAC SA、以太网length or frame type、新型网目地地址DA、新型网源地址SA、新型网数据包类型及包长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符合则分配相应的流标识符 (stream-id);然后,由 MAC 删除模块减去 MAC DA,MAC SAUength or frame type (2byte),并进入相应的接收缓存,否则丢弃;下行网络接口的发送模块检测该端口的发送缓存,如果有包则根据包的新型网目地地址DA获知对应的终端的以太网MAC DA,由MAC添加模块添加终端的以太网MAC DA、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 SA、以太网length or frame type,并发送。以太网协转网关中其他模块的功能与接入交换机类似。(4)终端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业务处理模块和CPU模块;例如,机顶盒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视音频编解码引擎模块、CPU模块;编码板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视音频编码引擎模块、CPU模块;存储器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CPU模块和磁盘阵列模块。1. 1.3城域网部分的设备主要可以分为2类节点服务器,节点交换机,城域服务
ο其中,节点交换机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交换引擎模块和CPU模块;城域服务器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交换引擎模块和CPU模块构成。节点服务器即为接入网部分的节点服务器,即节点服务器既属于接入网部分,又属于城域网部分。城域服务器是城域网中起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可控制节点交换机和节点服务器。城域服务器可直接连接节点交换机,也可直接连接节点服务器。1.2新型网数据包定义如图1所示,新型网的数据包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目的地址(DA)、源地址(SA)、 保留字节、payload (PDU)、CRC。其中目的地址(DA)由8个字节(byte)组成,第一个字节表示数据包的类型(例如各种协议包、组播数据包、单播数据包等),最多有256种可能,第二字节到第六字节为城域网地址,第七、第八字节为接入网地址;源地址(SA)也是由8个字节(byte)组成,定义与目的地址(DA)相同;保留字节由2个字节组成;payload部分根据不同的数据报的类型有不同的长度,如果是各种协议包的话是 64个字节,如果是单组播数据包话是32+10 = 1056个字节,当然并不仅仅限于以上2种;CRC有4个字节组成,其计算方法遵循标准的以太网CRC算法。上述目的地址(DA)和源地址(SA)是指新型网的目的地址(DA)和源地址(SA)。1.3以太网数据包定义如图2所示,以太网的数据包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以太网目的地址(MAC DA)、以太网源地址(MAC SA)、长度或类型(length or frame type)、新型网目的地址(DA)、新型网源地址(SA)、保留字节、payload (PDU)、CRC。其中以太网目的地址(MAC DA)由6个字节(byte)组成;以太网源地址(MAC SA)由6个字节(byte)组成;长度或类型(length or frame type)由2个字节(byte)组成,可以自定义;新型网目的地址(DA)由8个字节(byte)组成,第一个字节表示数据包的类型(例如各种协议包、组播数据包、单播数据包等),最多有256种可能,第二字节到第六字节为城域网地址,第七、第八字节为接入网地址;新型网源地址(SA)也是由8个字节(byte)组成,定义与目的地址(DA)相同;
保留字节由2个字节組成;payload部分根据不同的数据报的类型有不同的长度,如果是各种协议包的话是 64个字节,如果是单组播数据包话是32+10 = 1056个字节,当然并不仅仅限于以上2种;CRC有4个字节組成,其计算方法遵循标准的以太网CRC算法。1.4新型网实现为了简化设计,在接入网中的数据包类型总共有4种,分别是下行协议包(由节点服务器发往接入交換机、终端的协议包);上行协议包(由接入交換机、终端回应给节点服务器的协议包);单播数据包;组播数据包。此外,在接入网中,针对上述4种数据包类型,节点服务器和节点交換机中还设置 了以下4张地址查找表,用于当接收到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或协议包后,根据相应的地址查 找表进行数据包或协议包的传输导向。相应的,地址查找表也分为1)协议包地址表也称为下行协议包的地址表,用于传输导向查询包或服务申请 协议包;2)应答包地址表也称为上行协议包的地址表,用于传输导向应答包;3)单播数据包地址表用于传输导向单播数据包;4)组播数据包地址表用于传输导向组播数据包。例如,接入网的地址总共是16bit,所以总共可以接入的接入交換机、终端数为 65536,假设下行协议包的数据报类型为“ 10000000” ( ニ进制),也就是0x80 (十六进制), 上行协议包的数据报类型为“00001000” ( ニ进制),也就是0x08 (十六进制),单播数据包 的数据报类型为“00010000” ( ニ进制),也就是0x10 (十六进制),组播数据包的数据报类 型为“01111000” ( ニ进制),也就是0x78 (十六进制),通过合并同类项,可以把Sbit长的 地址表映射为2bit长的地址表,例如“10000000” => “00”,下行协议包的地址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义为0号表;“00001000” => “01”,上行协议包的地址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义为1号表;“00010000” = > “10”,单播数据包的地址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义为2号表;“01111000” =>” 11”,组播数据包的地址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义为3号表;结合16bit的接入网地址,在实际中只需4张64K = 4x65536,也就是256K的地 址表,地址表的输出就表示数据包导向的端ロ。例如,其中的一种接入交換机BX-008,它具 有1个上行的百兆网ロ,8个下行百兆网ロ,1个CPU模块接ロ。如果8个下行百兆网ロ依 次定义为0号端ロ到7号端ロ,CPU模块接ロ定义为8号端ロ,1个上行的百兆网ロ定义为 9号端ロ,则总共需要256Kxl0bit的地址表,例如地址表的输出为“0000000001”表示数据 包导向的0号端ロ,“ 1100000000,,表示数据包导向的8号、9号端ロ,以此类推。假设9号端ロ进来ー个数据包它的目的地址(DA)是0x80560xl5000x00000x55aa, 那么它的数据包类型为0x80,接入网地址为0x55aa,根据查表规则这时查0号表,即地址为 “000101010110101010”,此地址对应的地址表的输出为“0100000000”,表示数据包导向8 号端ロ。ニ、节点服务器与以太网协转网关的网管流程如下
参照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的流程图。首先,每台允许入网的以太网协转网关都在节点服务器里注册,以太网协转网关的注册信息有以太网协转网关的序列号(包括设备类型和设备标识信息)、下行端口数、掩码区间等固有信息,没有注册的以太网协转网关无法入网。步骤601,新型网中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服务器下发查询包;节点服务器向每个端口发送查询包。步骤602,以太网协转网关上电初始化后,收到查询包,返回包含以太网协转网关序列号的应答包;假设以太网协转网关收到某个端口(如端口 0)下发的查询包。步骤603,节点服务器在注册信息表中查找与所述序列号对应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信息,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信息包括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节点服务器收到以太网协转网关发出的应答包后就知道端口 0下接了一台以太网协转网关,然后查找内部的注册信息表。步骤604,节点服务器向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发送入网命令,所述入网命令中包含以太网协转网关在新型网的地址和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即节点服务器将分配给以太网协转网关的新型网地址和预先注册的以太网MAC 地址,通过入网命令通知以太网协转网关。步骤605,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收到入网命令后返回应答,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以太网协转网关收到入网命令后,就知道了自己接入新型网的地址以及在以太网的MAC地址。步骤606,节点服务器定时向入网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下发设备状态查询指令,检查该以太网协转网关是否正常工作;节点服务器收到入网命令应答,就知道该以太网协转网关已经入网,以后会定时 (如每秒)向端口0发设备状态查询指令。如果节点服务器在一定时间内(如6秒)没有收到状态查询应答,就认为该以太网协转网关已经被移出网络,不再发送设备状态查询指令,继续向端口 0发送查询包。步骤607,节点服务器将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以及终端 MAC地址与待分配给终端的新型网地址的映射,都通知该以太网协转网关。节点服务器根据注册信息表知道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还绑定有终端,因此会将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以及终端MAC地址与待分配的新型网地址的映射,发送给该以太网协转网关。通过以上入网流程,以太网协转网关知道了自己的新型网地址、以太网MAC地址、 其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以及终端MAC地址与待分配给终端的新型网地址的映射。基于以上流程,优选的,新型网的数据传输具体可以采用查地址表的方式实现。新型网中的每个节点,包括节点服务器、接入交换机和以太网协转网关,都维护着自己的地址表,每当接收到数据后,都根据地址表进行数据的传输导向。由于新型网与以太网之间的数据传输主要涉及查询包、应答包、单播数据包和组播数据包的传输,因此地址表也分为
1)协议包地址表以下简称为0号表,用于传输导向查询包或服务申请协议包;2)应答包地址表以下简称为1号表,用于传输导向应答包;3)单播数据包地址表以下简称为2号表,用于传输导向单播数据包;4)组播数据包地址表以下简称为3号表,用于传输导向组播数据包。结合上述以太网协转网关的入网流程,以太网协转网关在步骤302的上电初始化过程中,会初始化配置0号表、1号表、2号表和3号表。然后,以太网协转网关在步骤305 收到入网命令后,会配置0号表将发给本机的查询包或服务申请协议包导向本机的CPU模块端口。此后,以太网协转网关发送应答入网后,节点服务器还会向以太网协转网关发送配置指令,配置以太网协转网关中的0号表将发向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的查询包或服务申请协议包分别导向到以太网协转网关的相应端口。三、节点服务器与终端的网管流程如下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后,与其绑定的终端也接入新型网。参照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接入新型网的流程图。同样,每台允许入网的终端都在节点服务器里注册,并注册到所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终端的注册信息有终端序列号(包括设备类型和设备标识信息)和固有信息,没有注册的终端无法入网。步骤701,新型网中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服务器下发查询包;当以太网协转网关入网后,节点服务器就会向该以太网协转网关的下行端口发送查询包,检查是否有终端设备接在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步骤702,以太网协转网关收到查询包,根据协议包地址表,将查询包导向到相应端口,然后在所述查询包中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并转发;所述查询包的目的地址(DA)即为节点服务器待分配给终端的新型网地址,因此以太网协转网关收到查询包后,根据新型网地址与以太网MAC地址的映射,可以查找到相对应的终端MAC地址,然后添加到包中发送。查询包进入以太网后按照以太网协议进行传输,最终传给目标终端。步骤703,终端上电初始化后,收到查询包,返回包含终端序列号的应答包;步骤704,以太网协转网关去掉所述应答包中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终端 MAC地址,然后转发给节点服务器;所述应答包包含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终端MAC地址、新型网的目的地址(DA) 和源地址(SA),以太网协转网关去掉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终端MAC地址后,查1号表进行导向,应答包进入新型网,按照新型网协议进行传输。步骤705,节点服务器在注册信息表中找到与所述终端序列号对应的终端信息,发送入网命令,所述入网命令中包含终端在新型网的地址;节点服务器收到终端发出的应答包后就知道以太网协转网关下接了一台终端设备,然后查找内部的注册信息表。步骤706,以太网协转网关收到所述入网命令,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后进行转发;步骤707,终端收到入网命令后返回应答,以太网协转网关去掉所述应答中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终端MAC地址后转发给节点服务器,终端接入新型网;终端收到入网命令,就知道了自己接入新型网的地址。步骤708,节点服务器定时向入网的终端下发设备状态查询指令,检查该终端是否
正常工作。节点服务器收到入网命令应答,就知道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已经入网, 以后会定时(如每秒)向该终端发设备状态查询指令。如果节点服务器在一定时间内(如6 秒)没有收到状态查询应答,就认为该终端已经被移出网络,不再发送设备状态查询指令, 继续向本端口发送查询包。在上述流程中,以太网内部的数据传输遵循以太网协议。以太网协议中,L2交换机之所以能够直接对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而不是像集线器一样以广播方式对所有节点发送数据包,最关键的技术就是交换机可以识别连在网络上的节点的网卡MAC地址,并把它们放到一个叫做MAC地址表的地方。这个MAC地址表存放于交换机的缓存中,并记住这些地址,这样一来当需要向目的地址发送数据时,交换机就可在MAC地址表中查找这个MAC地址的节点位置,然后直接向这个位置的节点发送。所谓MAC地址数量是指交换机的MAC地址表中可以最多存储的MAC地址数量,存储的MAC地址数量越多,那么数据转发的速度和效率也就就越高。在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需要足够的缓存来记忆这些MAC地址,所以Buiffr (缓存)容量的大小就决定了相应交换机所能记忆的MAC地址数多少。通常交换机只要能够记忆IOM个MAC地址基本上就可以了。在局端上,可以记忆IOM个MAC地址。在终端中,由于FLASH的问题和实际的需要,我们支持16个MAC地址。以太网协议中,同一个子网中主机之间互相传送信息需要用到mac地址,而第一次发送信息的时候只有ip地址而没有mac地址,这时候就发送一个包,其ip地址为目标机 ip地址,mac地址为ff-ff-ff-ff-ff-ff,这种mac地址表示广播,也就是该子网中所有机子都能收到,当其他主机收到后,如果发现ip地址不是自己的,就丢弃该数据包,如果是自己ip就往源机发送一个数据包,包含了自己的mac地址,原机收到这个数据包之后就知道了目标机的mac地址,这就是mac地址自学习了。交换机中mac地址自学习是指在交换机中有一个mac地址与交换机每个接口(比如一般家用的交换机有四个接口)的对应表,每当有数据包经过交换机转发的时候,如果它的表中没有这个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就会往所有端口转发数据包,当目标机从某个端口返回信息的时候它就知道了这个mac地址对应的哪个端口,于是会把这个对应关系加入表中,这个就是交换机的mac地址自学习。四、节点服务器与以太网协转网关、终端在入网过程中的交互示例4. 1交互示例1基于上述以太网协转网关和终端的入网过程,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为了方便讨论,以太网协转网关可以和接入交换机相连或直接和节点服务器相连,参照图8,假设一台以太网协转网关gatewayj)的1号端口与节点服务器MSS-400的0 号端口直接相连,0号端口与一组L2交换机相连,在此以太网协转网关下注册有四台终端, 但仅有2台STBJK STB_1连在L2交换机下。gateway_0 的 MAC 地址为 0x00050x5dfd 0x3ebf,gateway_0 下注册的 4 台新型网终端 MAC 地址分别为 0x00050x5dfd0x0000、0x00050x5dfd0x0001、0x00050x5dfd 0x0002、 0x00050x5dfd 0x0003, STB_0、STB_1 是其中的前 2 台。1、MSS-400服务器上电后初始化硬件,获得默认城域网地址(假设为 0x000x00000x0000),从硬盘导入配置文件到CPU内存(例如交換机的注册信息、终端的注 册信息等等),MSS-400服务器配置自己的接入网地址为0x0000 ;2、MSS-400服务器初始化0、1、2、3号表 配置0号表为“00000000000 “,即所有查询包传送关闭; 配置1号表为“00100000000”,即所有的应答包导向CPU, 配置2号、3号表为“00000000000 “,即所有单组播数据包传送关闭;3、MSS-400服务器配置知道自己有8个下行端ロ,所以它配置8个0号表的表项分别为 “000000000000000001 “= >“00000000001”,即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1 的查询包导向 0 号端 ロ ; “000000000000000010 “= >“00000000010”,即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2 的查询包导向 1 号端 ロ ; “000000000000000011 “= >“00000000100”,即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3 的查询包导向 2 号端 ロ ; “000000000000000100 “= >“00000001000”,即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4 的查询包导向 3 号端 ロ ; “000000000000000101 “= >“00000010000”,即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5 的查询包导向 4 号端 ロ ; “000000000000000110 “= >“00000100000”,即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6 的查询包导向 5 号端 ロ ; “000000000000000111 “= >“00001000000”,即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7 的查询包导向 6 号端 ロ ; “000000000000001000 “= >“00010000000”,即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8 的查询包导向 7 号端 ロ ;4、MSS-400 服务器发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1、 0x80000x00000x00000x0002,0x80000x00000x00000x0003,0x80000x00000x00000x0004, 0x80000x00000x00000x0005,0x80000x00000x00000x0006,0x80000x00000x00000x0007, 0x80000x00000x00000x0008 的端 ロ 查询包(SA 都为 0x00000x00000x00000x0000),根据 0
号表配置端ロ查询包会依次导向0到7号端ロ;5,gateway_0以太网协转网关上电后初始化硬件, 配置0号表” OOxxxx xxxx xxxx xxxx”为“ 100”,即所有查询包包导向CPU ; 配置1号表” Olxxxx xxxx xxxx xxxx”为“010”,即所有的应答包导向上行的 百兆网ロ ; 配置2号、3号表为“000 “,即所有单组播数据包传送关闭;6、gateway_0以太网协转网关收到端ロ查询包后发送应答(应答中 包含本交換机的设备类型、设备标识,这是每台交換机的固有信息),包的DA是0x08000x00000x00000x0000, SA 是0x00000x00000x00000x0001 ;7、MSS-400服务器收到gatewayj)以太网协转网关发出的应答后,对比应答包的源地址(SA)及设备类型就知道0号端口下接了一台以太网协转网关,然后在服务器内部的注册信息表里找到这台以太网协转网关信息,即包括gatewayj)的以太网MAC 地址以及gatewayj)下注册的新型网终端的以太网MAC地址,然后向接入交换机交换机发送入网命令(告诉gateway_0的接入网地址为0x0001,gateway_0的MAC地址为 0x00050x5dfd0x3ebf);8、gateway_0以太网协转网关收到入网命令后,知道自己的接入网地址是 0x0001,MAC 地址为 0x00050x5dfd 0x3ebf 就入网了,配置 0 号表”000000000000000001,,为 “ 100”,0号表其余表项配置为”000 “,即只有本交换机的查询包导入CPU,其余丢弃,同时向服务器发送入网命令应答;9、MSS-400服务器收到gatewayj)以太网协转网关发出的入网命令应答就知道 gateway_0以太网协转网关已经入网了,以后每秒钟向这个端口发送设备状态_查询指令, 检查gatewayj)以太网协转网关是否正常工作,同时还要向gatewayj)以太网协转网关的下行端口发送端口查询包,检查是否有终端设备接在gatewayj)以太网协转网关下面,因为MSS-400服务器知道gatewayj)以太网协转网关下注册有4台新型网终端,所以MSS-400 服务器会做如下配置· “000000000000001001 “= >“00000000001”, 0x80000x00000x00000x0009 的查询包导向 0 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1010 “= >“00000000001”, 0x80000x00000x00000x000a 的查询包导向 0 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1011 “= >“00000000001”, 0x80000x00000x00000x000b 的查询包导向 0 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1100 “= >“00000000001”, 0x80000x00000x00000x000c 的查询包导向 0 号端口 ;MSS-400服务器会通知gatewayj)做如下配置· “000000000000001001 “ = >“001,,,艮P 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9的查询包导向0号端口,其对应的MAC地址为0x00050x5dfd 0x0000 ;· “000000000000001010 “ = >“001,,,艮P 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a的查询包导向0号端口,其对应的MAC地址为0x00050x5dfd 0x0001 ;· “000000000000001011 “ = >“001,,,艮P 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b的查询包导向0号端口,其对应的MAC地址为 0x00050x5dfd0x0002 ;· “000000000000001100 “ = >“001,,,艮P 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c的查询包导向0号端口,其对应的MAC地址为0x00050x5dfd 0x0003 ;10、MSS-400 服务器发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9、
即目的地址(DA)是即目的地址(DA)是即目的地址(DA)是即目的地址(DA)是0x80000x00000x00000x000a、0x80000x00000x00000x000b、0x80000x00000x00000x000c 的端口查询包(SA都为0x00000x00000x00000x0000),根据MSS-400服务器0号表配置端口查询包会依次导向MSS-400服务器0号端口,,根据gatewayj)以太网协转网关0号表配置端口查询包会依次导向gatewayj)以太网协转网关0号端口,gatewayj)以太网协转网关0号端口的发送模块根据包的新型网目地地址DA获知对应的终端的以太网MAC DA(6byte),添加终端的以太网MAC DA (6byte)、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 SA (6byte)、以太网 length or freame type Ubyte),g卩 0x00050x5dfd0x00000x00050x5dfd0x3ebfOx0000 (自定义)0x80000x00000x00000x0009、0x00050x5dfd0x00010x00050x5dfd0x3ebfOx0000(自定义)0x80000x00000x00000x000a、0x00050x5dfd0x00020x00050x5dfd0x3ebfOx0000(自定义)0x80000x00000x00000x000b、0x00050x5dfd0x00030x00050x5dfd0x3ebf 0x0000 (自定义)0x80000x00000x00000x000c 并发送;11、局域网中的L2交换机根据附录可知它们的表中没有这些mac地址(即 0x00050x5dfd0x0000,0x00050x5dfd0x000U0x00050x5dfd0x0002,0x00050x5dfd 0x0003) 的对应关系就会往所有端口转发这些包。STB_0、STB_1都会收到这4个包,它们比对包的 MAC DA和自己的MAC地址(出厂时烧录在终端的flash中),一样的才会接收否则丢弃。 STB_0收到端口查询包后发送应答(应答中包含本终端的设备类型、设备标识,这是每台终端的固有信息),包的头部是 0x00050x5dfd0x3ebf0x00050x5dfd0x00000x0000 (自定义)Ox 08000x00000x00000x00000x00000x00000x00000x000a ;STB_1 收到端口 查询包后发送应答 (应答中包含本终端的设备类型、设备标识,这是每台终端的固有信息),包的头部是0x000 50x5dfd0x3ebf0x00050x5dfd0x00010x0000 (自定义)0x08000x00000x00000x00000x00000x 00000x00000x000bo12、局域网中的L2交换机根据附录可知这2个包会导向gatewayj)以太网协转网关的0号端口。0号端口的包匹检测模块检测完后去掉MAC DA(6byte)、MAC SA(6byte)、 length or frame type (2byte)共14byte,进入相应的接收缓存,交换引擎对各个接收缓存进行轮询,如果有则对其进行组合地址域查表,从而获得包的导向信息,根据gatewayj)的 1号表,去掉MAC的包会导向1号端口;13、MSS_400服务器收到STB_0、STB_1发出的应答后,对比应答包的源地址(SA)及设备类型就知道gatewayj)下接了 2台已注册终端,然后在服务器内部的注册信息表里找到终端信息,向STBJK STB_1发送入网命令(告诉STBJK STB_1的接入网地址为0x000a、 0x000b);根据10,gateway_0添加MAC后导向0号端口。14、局域网中的L2交换机根据附录可知这2个包会分别导向STBJK STB_1,而不
会广播。15、STB_0、STB_1收到入网命令后,知道自己的接入网地址是0x000a、0x000b就入网了,同时向服务器发送入网命令应答;MSS-400服务器收到STBJKSTB_1发出的入网命令应答就知道STBJK STB_1已经入网了,以后每秒钟向这个端口发送设备状态查询指令,检查STBJK STB_1是否正常工作。当服务器6秒之内没有收到状态查询应答,就认为终端已经被移出网络,不再发送设备状态查询指令,继续向本端口发送端口查询包。4. 2交互示例2节点服务器与以太网协转网关、终端在入网过程中,节点服务器通过自身维护的地址信息表来管理入网地址。下面通过另一个例子来说明地址信息表的管理。接入网的地址可以设置为16bit,所有接入网设备都有唯一的接入网地址(包括机顶盒、接入交换机、存储器,甚至节点服务器本身)。为方便管理所有接入网设备的接入网地址,在节点服务器的CPU模块中可以维护一张地址信息表,该表的大小为2的16次方,也即64K,每个表的表项由如下构成1)地址占用描述符“00”表示此地址未用,“01”表示此地址待用(节点服务器用此地址发出了端口下行协议包,但未收到入网上行协议包),“10”表示此地址已用(节点服务器收到入网上行协议包后设置);2)设备描述符例如,“000000”表示节点服务器,“000001”表示其中一种接入交换机BX-008,“000010”表示其中一种存储器,“000011 ”表示其中一种终端;3)设备资源描述信息例如,该设备是接入交换机的话,它的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的接入网地址,它的各个网络端口的上下行流量计数;如果该设备是存储器的话,它的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的接入网地址,它的读写通道的计数以及网络端口的上下行流量计数; 等等,所有这些信息是为了服务流程提供决策依据,而且每次的服务流程中都会修改这些 fn息ο如图9所示,假设一台节点服务器MSS-400,它的0号端口接了一台接入交换机 BX-008-0 (实际上,在BX-008-0上增加本发明的MAC加减功能,就可以作为本发明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它的1号端口接了一台接入交换机BX-008-1,BX-008-0的0号端口接了一台机顶盒STB-0,BX_008-1的1号端口接了一台机顶盒STB-1。1、MSS-400服务器上电后初始化硬件,获得默认城域网地址(假设为 0x000x00000x0000),从硬盘导入配置文件到CPU内存(例如交换机的注册信息、终端的注册信息等等),MSS-400服务器初始化地址信息表,全部清零(表示所有地址未用),MSS-400 服务器配置自己的接入网地址为0x0000,也即地址信息表的第0x0000项被配置成如下·地址占用描述符“ 10”表示此地址已用;·设备描述符“000000”表示节点服务器;·设备资源描述信息此节点服务器有8个下行百兆网口依次定义为0号端口到 7号端口,1个CPU模块接口定义为8号端口,1个磁盘阵列接口定义为9号端口,1个上行千兆光口定义为10号端口,此节点服务器型号为MSS-400,它的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的接入网地址未分配,它的各个网络端口的上下行流量计数为0 ;地址信息表下一个可用地址为0x0001 ;2、MSS-400服务器初始化0、1、2、3号表·配置0号表为“00000000000 “,即所有下行协议包传送关闭;·配置1号表为“00100000000”,即所有上行协议包导向CPU ; 配置2号、3号表为“00000000000 “,即所有单组播数据包传送关闭;3,MSS-400服务器知道自己有8个下行端口,下一个可用地址为0x0001,所以它配置8个0号表的表项分别为· “000000000000000001 “= >“00000000001”,即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1 的查询包导向 0 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0010 “= >“00000000010”,即目的地址(DA)是0x80000x00000x00000x0002 的查询包导向 1 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0011 “= >“00000000100 0x80000x00000x00000x0003 的查询包导向 2 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0100 “= >“00000001000 0x80000x00000x00000x0004 的查询包导向 3 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0101 “= >“00000010000 0x80000x00000x00000x0005 的查询包导向 4 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0110 “= >“00000100000 0x80000x00000x00000x0006 的查询包导向 5 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0111 “= >“00001000000 0x80000x00000x00000x0007 的查询包导向 6 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1000 “= >“00010000000 0x80000x00000x00000x0008 的查询包导向 7 号端口 ;4、MSS_400 服务器发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1、 0x80000x00000x00000x0002,0x80000x00000x00000x0003,0x80000x00000x00000x0004, 0x80000x00000x00000x0005,0x80000x00000x00000x0006,0x80000x00000x00000x0007, 0x80000x00000x00000x0008 的查询包(SA 都为 0x00000x00000x00000x0000),根据其 0 号表的配置,所述查询包会依次导向O到7号端口 ;此时,地址信息表的第0x0001至0x0008 项被配置成·地址占用描述符“01”表示此地址待用;·设备描述符不做修改;·设备资源描述信息不做修改;地址信息表的下一个可用地址为0x0009 ;5、ΒΧ-008-0、ΒΧ-008-1交换机上电后初始化硬件, 配置其0号表” OOxxxx xxxx xxxx xxxx”为“0100000000”,即所有下行协议包包导向CPU ; 配置其1号表” Olxxxx xxxx xxxx xxxx”为“ 1000000000”,即所有的上行协议
包导向上行的百兆网口;·配置其2号、3号表为“0000000000 “,即所有单组播数据包传送关闭;6、BX-008-0交换机收到查询包后,根据其0号表的配置,该查询包被接收至其CPU模块,由CPU模块解析该查询包并生成应答包(该应答中包含本接入交换机的注册信息)发送给MSS-400服务器,包的DA是0x08000x00000x00000x0000,SA是 0x00000x00000x00000x0001 ;7、MSS-400服务器收到BX-008-0交换机发出的应答包后,对比应答包的源地址 (SA)、及设备类型就知道其0号端口下接了一台接入交换机,然后在节点服务器内部的注册信息表里找到这台接入交换机的信息,向该接入交换机发送入网命令(告知其接入网地址为 0x0001);8、BX-008-0交换机收到入网命令后,知道自己的接入网地址是0x0001就入网了,于是配置其0号表”000000000000000001”为“0100000000”,0号表其余表项配置
灼灼灼灼灼灼
-JTT -JTT -JTT -JTT -JTT -JTT 目目目目目目
ΠΓ ΠΓ ΠΓ ΠΓ ΠΓ ΠΓ
TTM TTM TTM
地址(DA)是地址(DA)是地址(DA)是地址(DA)是地址(DA)是地址(DA)是
41为”0000000000 “,即只有本交换机的下行协议包导入CPU,同时向服务器发送入网命令应答;9、MSS_400服务器收到BX-008-0交换机发出的入网命令应答就知道BX-008-0交换机已经入网了,于是将服务器内部的地址信息表的第0x0001项被配置成·地址占用描述符“ 10”表示此地址已用;·设备描述符“ 000001,,表示其中一种接入交换机BX-008 ; 设备资源描述信息此接入交换机有8个下行百兆网口依次定义为0号端口到7 号端口,1个CPU模块接口定义为8号端口,1个上行百兆网口定义为9号端口,此接入交换机型号为BX-008,它的上行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的接入网地址是0x0000 (即MSS-400),下行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的接入网地址未分配,它的各个网络端口的上下行流量计数为0 ;以后每秒钟向这个端口发送设备状态查询指令,检查BX-008-0交换机是否正常工作,同时还要向BX-008-0交换机的下行端口发送端口下行协议包,检查是否有其他接入网设备接在本接入交换机下面。在这种情况下,MSS-400服务器会在其0号表中做如下配置· “000000000000001001 “= >“00000000001”,即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9的端口下行协议包导向0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1010 “= >“00000000001”,即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a的端口下行协议包导向0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1011 “= >“00000000001”,即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b的端口下行协议包导向0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1100 “= >“00000000001”,即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c的端口下行协议包导向0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1101 “= >“00000000001”,即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d的端口下行协议包导向0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1110 “= >“00000000001”,即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e的端口下行协议包导向0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1111 “= >“00000000001”,即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f的端口下行协议包导向0号端口 ;· “000000000000010000 “= >“00000000001”,即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10的端口下行协议包导向0号端口 ;MSS-400服务器会通过包括端口分配信息的端口分配包,通知BX-008-0交换机在其0号表中做如下配置· “000000000000001001 “= >“0000000001”,即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9的端口下行协议包导向0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1010 “= >“0000000010”,即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a的端口下行协议包导向1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1011 “= >“0000000100”,即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b的端口下行协议包导向2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1100 “= >“0000001000”,即目的地址(DA)是0x80000x00000x00000x000c的端口下行协议包导向3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1101 “= >“0000010000”,即 0x80000x00000x00000x000d的端口下行协议包导向4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1110 “= >“0000100000”,即 0x80000x00000x00000x000e的端口下行协议包导向5号端口 ;· “000000000000001111 “= >“0001000000”,即 0x80000x00000x00000x000f的端口下行协议包导向6号端口 ;· “000000000000010000 “= >“0010000000”,即 0x80000x00000x00000x0010的端口下行协议包导向7号端口 ;10、MSS-400 服务器发目的地址(DA)是 0x80000x00000x00000x0009、 0x80000x00000x00000x000a>0x80000x00000x00000x000b>0x80000x00000x00000x000c> 0x80000x00000x00000x000d,0x80000x00000x00000x000e,0x80000x00000x00000x000f, 0x80000x00000x00000x0010 的端口下行协议包(SA 都为 0x00000x00000x00000x0000),根据MSS-400服务器中0号表的配置,所述端口下行协议包会依次导向MSS-400服务器0号端口,根据BX-008-0交换机中0号表配置,端口下行协议包会依次导向BX-008-0交换机0 到7号端口 ;并且,MSS-400服务器中的地址信息表的第0x0009至0x0010项被配置成·地址占用描述符“01”表示此地址待用;·设备描述符不做修改;·设备资源描述信息不做修改;下一个可用地址为0x0011 ;11、STB-O从BX-008-0交换机的0号端口收到端口下行协议包(即目的地址是0x80000x00000x00000x0009的端口下行协议包)收到端口下行协议包后发送端口上行协议包(包含本终端的注册信息),包的DA是0x08000x00000x00000x0000,SA是 0x00000x00000x00000x0009 (交换机的 0 号端口 );12、MSS-400服务器收到STB-0交换机发出的端口上行协议包后,对比上行协议包的源地址(SA)及设备类型就知道BX-008-0的0号端口下接了一台终端,然后在服务器内部的注册信息表里找到终端信息,向终端发送入网命令(告诉终端的接入网地址为 0x0009);13、STB-O收到入网命令后,知道自己的接入网地址是0x0009就入网了,同时向服务器发送入网命令应答;14、MSS-400服务器收到STB-0发出的入网命令应答就知道STB-0交换机已经入网了,于是将地址信息表的第0x0009项配置成·地址占用描述符“ 10”表示此地址已用;·设备描述符“000011”表示其中一种终端;·设备资源描述信息此终端有视音频编解码引擎,1个百兆网口,此终端型号为 STB,它的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的接入网地址是0x0001 (即BX-008-0),它的网络端口的上下行流量计数为0 ;地址信息表的第0x0001项被配置成·地址占用描述符不做修改;
目的地址(DA)是目的地址(DA)是目的地址(DA)是目的地址(DA)是
·设备描述符不做修改;·设备资源描述信息此接入交换机有8个下行百兆网口依次定义为0号端口到 7号端口,1个CPU模块接口定义为8号端口,1个上行百兆网口定义为9号端口,此接入交换机型号为BX-008,它的上行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的接入网地址是0x0000 (即MSS-400), 下行网络端口 0连接的设备的接入网地址是0x0009,其余未分配,它的各个网络端口的上下行流量计数为0 ;以后MSS-400服务器每秒钟向这个端口发送设备状态查询指令,检查STB-O是否正常工作,当服务器6秒之内没有收到状态查询应答,就认为STB-O已经被移出网络,不再发送设备状态查询指令,继续向本端口发送查询包。参照上述第6-14步骤,BX-008-1也会入网,获得其接入网地址为0x0002 ;STB-I 也会入网,获得其接入网地址为0x0012。五、节点服务器与以太网协转网关、终端的服务流程如下5. 1单播通信服务的通信连接流程示例同样参照图9所示,假设一台节点服务器MSS-400 (接入网地址为0x0000),它的0 号端口接了一台以太网协转网关BX-008-0(接入网地址为0x0001),它的1号端口接了一台以太网协转网关BX-008-1 (接入网地址为0x0002),BX-008-0的0号端口接了一台机顶盒STB-O (接入网地址为0x0009),BX_008-1的1号端口接了一台机顶盒STB-1 (接入网地址为0x0012)。机顶盒STB_0向节点服务器MSS-400发出申请和机顶盒STB_1进行可视通信的单播通信服务,步骤如下1、机顶盒STB_0发出服务请求协议包,包的DA(目的地址) 为 0x08000x00000x00000x0000 (艮口 MSS-400 的地址)、SA (源地址)为 0x00000x00000x00000x0009 ;在该包中,还包括以太网协转网关BX-008-0的MAC地址(MAC DA)和机顶盒STB 0的MAC地址(MACSA);此外,还可以包括reserved 0x0000 (保留字), PDU部分如下表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网兼容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网为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网络,终端通过以太网与新型网连接,所述方法包括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从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服务器获得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在所述数据包中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然后发送至以太网;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去掉所述数据包中以太网协转网关的 MAC地址和源终端的MAC地址,然后发送至新型网; 其中,所述目标终端和源终端遵循新型网协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添加了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目标终端MAC地址的数据包,在以太网中采用以太网协议进行传输;去掉了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源终端MAC地址的数据包,在新型网中采用新型网协议进行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和所述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包头都包含传输两端在新型网的地址,所述地址为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后,还包括从节点服务器获得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与终端在新型网的地址的映射;则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在数据包中添加对应的目标终端的MAC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包括 新型网中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服务器下发查询包;以太网协转网关上电初始化后,收到查询包,返回包含以太网协转网关序列号的应答包;节点服务器在注册信息表中查找与所述序列号对应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信息,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信息包括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节点服务器向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发送入网命令,所述入网命令中包含以太网协转网关在新型网的地址和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收到入网命令后返回应答,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后,还包括节点服务器将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通知该以太网协转网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MAC地址和以太网协转网关的绑定关系在终端和以太网协转网关售出时预设在节点服务器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收到入网命令后,还包括设置以太网协转网关中的协议包地址表,该表用于将该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的协议包分别导向到以太网协转网关的相应端口;所述协议包包括节点服务器下发的查询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获得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之后,还包括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接入新型网,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新型网中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服务器下发查询包;以太网协转网关收到查询包,根据协议包地址表,将查询包导向到相应端口,然后在所述查询包中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并转发; 终端上电初始化后,收到查询包,返回包含终端序列号的应答包; 以太网协转网关去掉所述应答包中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终端MAC地址,然后转发给节点服务器;节点服务器在注册信息表中找到与所述终端序列号对应的终端信息,发送入网命令, 所述入网命令中包含终端在新型网的地址;以太网协转网关收到所述入网命令,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 MAC地址后进行转发;终端收到入网命令后返回应答,以太网协转网关去掉所述应答中的以太网协转网关 MAC地址和终端MAC地址后转发给节点服务器,终端接入新型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后,还包括 源终端发起服务申请协议包,包中包含所绑定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源终端MAC地址;以太网协转网关去掉所述服务申请协议包中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源终端MAC 地址后,转发给新型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点服务器根据所述服务申请协议包,获取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并将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配置信息分别发送给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上的以太网协转网关; 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上的以太网协转网关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设置各自的数据包地址表;所述数据包地址表用于将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的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数据传输为单向传输时,与源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设置上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与目标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设置下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当数据传输为双向传输时,与源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设置上行和下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与目标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也设置上行和下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查询数据包地址表,将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并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后发送;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去掉所述数据包中以太网协转网关的 MAC地址和源终端的MAC地址,查询数据包地址表,将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然后发送。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节点服务器获得传输路径配置信息后, 还包括当节点服务器与以太网协转网关之间还包括新型网的接入交换机时,节点服务器向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上的接入交换机发送传输路径配置信息,接入交换机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设置各自的数据包地址表;所述数据包地址表用于将接入交换机接收的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节点服务器获取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包括节点服务器中维护着地址信息表,所述地址信息表记录了新型网地址占用信息、设备描述信息和设备资源描述信息,其中设备资源描述信息包括该设备各个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新型网地址;节点服务器根据地址信息表中设备各个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新型网地址,获得对应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节点服务器获得多条针对该服务的上行或下行传输路径,则节点服务器按照预置规则选择其中一条传输路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完成该服务后,节点服务器修改地址信息表中的内容,所述修改包括将对应表项的地址占用信息更新为未占用,以及释放对应的设备描述信息和设备资源描述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入交换机接入新型网,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新型网中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服务器下发查询包;接入交换机上电初始化后,收到查询包,返回包含接入交换机序列号的应答包;节点服务器在注册信息表中查找与所述序列号对应的接入交换机信息,发送入网命令,所述入网命令中包含接入交换机在新型网的地址;所述接入交换机收到入网命令后返回应答,接入交换机接入新型网。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之后,去掉所述数据包中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源终端的MAC地址之前,还包括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检测,如果符合检测要求,则分配相应的流标识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包括检测数据包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源终端MAC地址、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包类型和包长度是否符合要求。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去掉所述数据包中以太网协转网关的 MAC地址和源终端的MAC地址之后,发送之前,还包括根据流标识符将数据包放入相应的端口接收缓存;从端口接收缓存读取数据包,并根据流标识符放入相应流的包缓存队列;轮询包缓存队列,当产生发送令牌后,根据发送令牌中的流标识符,从相应流的包缓存队列中顺序读取数据包,并放入端口发送缓存; 从端口发送缓存读取数据包发送。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发送令牌中的流标识符,从相应流的包缓存队列中顺序读取数据包,并放入端口发送缓存之前,还包括判断是否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端口发送缓存未满;第二,相应流的包缓存队列中的包计数器大于零;如果同时满足,则根据发送令牌中的流标识符,从相应流的包缓存队列中顺序读取数据包,并放入端口发送缓存。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生发送令牌包括新型网中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服务器根据终端发起的服务申请协议包,生成流量控制信息,并发送给上行链路上进行流量控制的以太网协转网关,所述流量控制信息包括发送时间间隔和发送的数据大小;以太网协转网关根据流量控制信息产生发送令牌,所述令牌中包含流标识符。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信息中发送的数据大小包括可发送字节的最大值和用于调整变长包发送的参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服务器生成流量控制信息包括节点服务器检查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链路的剩余流量资源是否都满足服务所需的流量资源,如果都满足,则生成对应该服务的流量控制信息;如果不满足,则拒绝服务申请。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之前还包括节点服务器中维护着地址信息表,所述地址信息表记录了新型网地址占用信息、设备描述信息和设备资源描述信息,其中设备资源描述信息包括该设备各个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新型网地址和该设备各个网络端口的上下行流量计数;节点服务器根据地址信息表中设备各个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新型网地址,获得对应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链路;并根据设备各个网络端口的上下行流量计数,获得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链路的剩余流量资源。
27.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服务申请协议包,对所述服务申请协议包进行以太网协转网关 MAC地址、源终端MAC地址、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包类型和包长度的检测,如果符合检测要求,则放入相应的端口接收缓存;从所述端口接收缓存读取协议包,并放入相应的包缓存队列; 轮询所述包缓存队列,如果端口发送缓存未满,并且所述包缓存队列中的包计数器大于零,则以预定义的时间间隔从包缓存队列中顺序读取协议包,并放入端口发送缓存; 从端口发送缓存读取协议包发送。
28.一种新型网兼容以太网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并通过以太网和终端相连,所述新型网为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网络,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包括MAC获取模块,用于接入新型网后,从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服务器获得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MAC添加模块,用于接收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在所述数据包中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 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然后发送至以太网;MAC删除模块,用于接收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去掉所述数据包中以太网协转网关的 MAC地址和源终端的MAC地址,然后发送至新型网; 其中,所述目标终端和源终端遵循新型网协议。
29.根据权利要求观所述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添加了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目标终端MAC地址的数据包,在以太网中采用以太网协议进行传输;去掉了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源终端MAC地址的数据包,在新型网中采用新型网协议进行传输。
30.根据权利要求观所述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和所述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包头都包含传输两端在新型网的地址,所述地址为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映射关系获取模块,用于在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后,从节点服务器获得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与终端在新型网的地址的映射;则所述MAC添加模块接收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在数据包中添加对应的目标终端的MAC地址。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MAC获取模块包括 查询包接收子模块,用于上电初始化后,接收节点服务器下发的查询包;查询应答子模块,用于返回包含以太网协转网关序列号的应答包; 入网命令接收子模块,用于当节点服务器在注册信息表中查找到与所述序列号对应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信息后,接收节点服务器发送的入网命令,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信息包括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所述入网命令中包含以太网协转网关在新型网的地址和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入网应答子模块,用于收到入网命令后返回应答,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MAC获取模块还包括 终端MAC获取子模块,用于接入新型网后,接收节点服务器发送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终端MAC地址和以太网协转网关的绑定关系在终端和以太网协转网关售出时预设在节点服务器中。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协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用于收到入网命令后,设置以太网协转网关中的协议包地址表,该表用于将该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的协议包分别导向到以太网协转网关的相应端口 ;所述协议包包括节点服务器下发的查询包。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查询包导向模块,用于在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接入新型网的过程中,接收节点服务器下发的查询包,并根据协议包地址表,将查询包导向到相应端口。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MAC添加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查询包中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并转发;所述MAC删除模块还用于在终端上电初始化收到查询包,并返回包含终端序列号的应答包后,去掉所述应答包中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终端MAC地址,然后转发给节点服务器;所述MAC添加模块还用于当节点服务器在注册信息表中找到与所述终端序列号对应的终端信息,发送包含终端在新型网的地址的入网命令后,在所述入网命令中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并进行转发;所述MAC删除模块还用于当终端收到入网命令并返回应答后,去掉所述应答中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终端MAC地址,并转发给节点服务器。
38.根据权利要求观所述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MAC删除模块还用于当源终端发起服务申请协议包后,去掉所述服务申请协议包中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源终端MAC地址,并转发给新型网。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用于当节点服务器根据所述服务申请协议包,获取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并将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配置信息分别发送给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上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设置各自的数据包地址表;所述数据包地址表用于将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的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当数据传输为单向传输时,与源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中的数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设置上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与目标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中的数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设置下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当数据传输为双向传输时,与源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的数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设置上行和下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与目标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的数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也设置上行和下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
41.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包导向模块,用于当接收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后,查询数据包地址表,将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MAC添加模块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后发送;还用于当接收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MAC删除模块去掉所述数据包中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源终端的MAC地址后,查询数据包地址表,将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然后发送。
4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检测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检测,如果符合检测要求,则分配相应的流标识符。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检测模块检测数据包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源终端MAC地址、目的地址、 源地址、数据包类型和包长度是否符合要求。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端口接收缓存,用于按照流标识符存放相应的数据包;包缓存器,用于存放从端口接收缓存读取的数据包; 端口发送缓存,用于存放从包缓存器读取的数据包;交换引擎,用于从端口接收缓存读取数据包,并根据流标识符放入相应流的包缓存器队列;轮询包缓存器队列,当获得发送令牌后,根据发送令牌中的流标识符,从相应流的包缓存器队列中顺序读取数据包,并放入端口发送缓存;从端口发送缓存读取数据包发送。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换引擎还用于判断是否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端口发送缓存未满;第二,相应流的包缓存队列中的包计数器大于零;如果同时满足,则根据发送令牌中的流标识符,从相应流的包缓存队列中顺序读取数据包,并放入端口发送缓存。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CPU模块,用于从节点服务器获得针对每个服务的流量控制信息,所述流量控制信息包括发送时间间隔和发送的数据大小。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码率控制模块,用于由CPU模块配置,根据流量控制信息产生发送令牌,并发送给交换引擎,所述令牌中包含流标识符。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信息中发送的数据大小包括可发送字节的最大值和用于调整变长包发送的参数。
49.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检测模块,还用于对接收的服务申请协议包进行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源终端 MAC地址、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包类型和包长度的检测,如果符合检测要求,则放入相应的端口接收缓存;端口接收缓存,还用于存放协议包;包缓存器,还用于存放从端口接收缓存读取的协议包;端口发送缓存,还用于存放从包缓存器读取的协议包;交换引擎,还用于从端口接收缓存读取协议包,并放入相应流的包缓存器队列;轮询包缓存器队列,如果端口发送缓存未满,并且所述包缓存队列中的包计数器大于零,则以预定义的时间间隔从包缓存队列中顺序读取协议包,并放入端口发送缓存;从端口发送缓存读取协议包发送。
50.一种新型网兼容以太网的节点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服务器在新型网中具有集中控制功能,所述节点服务器包括MAC绑定关系表,用于记录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以及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MAC映射表,用于记录新型网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MAC发送模块,用于当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时,根据MAC绑定关系表和MAC映射表,向入网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发送该以太网协转网关的新型网地址,以及,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和终端相对应的新型网地址。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节点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AC发送模块还用于向入网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发送该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或者,所述MAC地址固化在以太网协转网关中。
52.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节点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路径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服务申请协议包,获取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并将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配置信息分别发送给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上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上的以太网协转网关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设置各自的数据包地址表;所述数据包地址表用于将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的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
53.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节点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址信息表,用于记录新型网地址占用信息、设备描述信息和设备资源描述信息,其中设备资源描述信息包括该设备各个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新型网地址和该设备各个网络端口的上下行流量计数。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节点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输路径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终端发起的服务申请协议包,查找地址信息表中设备各个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新型网地址,获得对应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
55.根据权利要求M所述的节点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若传输路径获取模块获得多条针对该服务的上行或下行传输路径,则节点服务器按照预置规则选择其中一条传输路径。
56.根据权利要求M所述的节点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地址信息表中设备各个网络端口的上下行流量计数,获得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链路的剩余流量资源。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节点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量控制模块,用于检查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链路的剩余流量资源是否都满足服务所需的流量资源,如果都满足,则生成对应该服务的流量控制信息,并发送给上行链路上进行流量控制的以太网协转网关或接入终端的第一个交换机;如果不满足,则拒绝服务申请;所述流量控制信息包括发送时间间隔、可发送字节的最大值和用于调整变长包发送的参数。
58.一种新型网兼容以太网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网为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网络,所述通信系统包括节点服务器,在新型网中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用于向入网的以太网协转网关发送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以太网协转网关,通过以太网和终端相连,包括MAC获取模块,用于接入新型网,从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服务器获得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MAC添加模块,用于接收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在所述数据包中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 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然后发送至以太网;MAC删除模块,用于接收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去掉所述数据包中以太网协转网关的 MAC地址和源终端的MAC地址,然后发送至新型网;其中,所述目标终端和源终端遵循新型网协议;终端,连接在以太网中,通过以太网与新型网连接,并与以太网协转网关绑定。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添加了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目标终端MAC地址的数据包,在以太网中采用以太网协议进行传输;去掉了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源终端MAC地址的数据包,在新型网中采用新型网协议进行传输。
6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和所述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包头都包含传输两端在新型网的地址,所述地址为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还包括映射关系获取模块,用于在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后,从节点服务器获得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与终端在新型网的地址的映射;则所述MAC添加模块接收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在数据包中添加对应的目标终端的MAC地址。
62.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获取模块包括查询包接收子模块,用于上电初始化后,接收节点服务器下发的查询包;查询应答子模块,用于返回包含以太网协转网关序列号的应答包。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节点服务器还用于在注册信息表中查找与所述序列号对应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信息,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信息包括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 MAC地址;并向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发送入网命令,所述入网命令中包含以太网协转网关在新型网的地址和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获取模块还包括入网命令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节点服务器发送的入网命令;入网应答子模块,用于收到入网命令后返回应答,以太网协转网关接入新型网。
65.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获取模块还包括终端MAC获取子模块,用于接入新型网后,接收节点服务器发送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终端MAC地址和以太网协转网关的绑定关系在终端和以太网协转网关售出时预设在节点服务器中。
67.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还包括协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用于收到入网命令后,设置以太网协转网关中的协议包地址表,该表用于将该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的协议包分别导向到以太网协转网关的相应端口 ; 所述协议包包括节点服务器下发的查询包。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还包括查询包导向模块,用于在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接入新型网的过程中,接收节点服务器下发的查询包,并根据协议包地址表,将查询包导向到相应端口。
69.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AC添加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查询包中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并转发;所述MAC删除模块还用于在终端上电初始化收到查询包,并返回包含终端序列号的应答包后,去掉所述应答包中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终端MAC地址,然后转发给节点服务器。
70.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节点服务器还用于在注册信息表中查找与所述终端序列号对应的终端信息,发送入网命令,所述入网命令中包含终端在新型网的地址。
71.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AC添加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入网命令中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并进行转发;所述MAC删除模块还用于当终端收到入网命令并返回应答后,去掉所述应答中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终端MAC地址,并转发给节点服务器。
72.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AC删除模块还用于当源终端发起服务申请协议包后,去掉所述服务申请协议包中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和源终端MAC地址,并转发给新型网。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节点服务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服务申请协议包,获取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并将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配置信息分别发送给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上的以太网协转网关。
74.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还包括数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路径配置信息设置数据包地址表,所述数据包地址表用于将以太网协转网关接收的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
75.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数据传输为单向传输时,与源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中的数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设置上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与目标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中的数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设置下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当数据传输为双向传输时,与源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的数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设置上行和下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与目标终端绑定的以太网协转网关的数据包地址表配置模块也设置上行和下行传输的数据包地址表。
76.根据权利要求74或7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还包括数据包导向模块,用于当接收新型网发来的数据包后,查询数据包地址表,将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MAC添加模块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后发送;还用于当接收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MAC删除模块去掉所述数据包中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源终端的MAC地址后,查询数据包地址表,将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然后发送。
77.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入交换机,连接在节点服务器与以太网协转网关之间。
78.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节点服务器还用于向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上的接入交换机发送传输路径配置信息。
79.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接入交换机用于根据所述传输路径配置信息设置数据包地址表,所述数据包地址表用于将接入交换机接收的数据包导向到相应端口。
80.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节点服务器还用于维护地址信息表,所述地址信息表记录了新型网地址占用信息、设备描述信息和设备资源描述信息,其中设备资源描述信息包括该设备各个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新型网地址;节点服务器根据地址信息表中设备各个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新型网地址,获得对应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路径。
81.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若节点服务器获得多条针对该服务的上行或下行传输路径,则节点服务器按照预置规则选择其中一条传输路径。
82.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节点服务器还用于在完成该服务后,修改地址信息表中的内容,所述修改包括将对应表项的地址占用信息更新为未占用,以及释放对应的设备描述信息和设备资源描述信息。
83.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交换机包括 查询包接收模块,用于上电初始化后,接收节点服务器下发的查询包; 查询应答模块,用于收到查询包,返回包含接入交换机序列号的应答包;节点服务器还用于在注册信息表中查找与所述序列号对应的接入交换机信息,发送入网命令,所述入网命令中包含接入交换机在新型网的地址; 入网命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节点服务器下发的入网命令; 入网应答模块,用于收到入网命令后返回应答,接入交换机接入新型网。
84.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还包括 包检测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检测,如果符合检测要求,则分配相应的流标识符。
85.根据权利要求9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检测模块检测数据包的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源终端MAC地址、目的地址、 源地址、数据包类型和包长度是否符合要求。
86.根据权利要求9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还包括端口接收缓存,用于按照流标识符存放相应的数据包;包缓存器,用于存放从端口接收缓存读取的数据包;端口发送缓存,用于存放从包缓存器读取的数据包;交换引擎,用于从端口接收缓存读取数据包,并根据流标识符放入相应流的包缓存器队列;轮询包缓存器队列,当获得发送令牌后,根据发送令牌中的流标识符,从相应流的包缓存器队列中顺序读取数据包,并放入端口发送缓存;从端口发送缓存读取数据包发送。
87.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引擎还用于判断是否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端口发送缓存未满;第二,相应流的包缓存队列中的包计数器大于零;如果同时满足,则根据发送令牌中的流标识符,从相应流的包缓存队列中顺序读取数据包,并放入端口发送缓存。
88.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节点服务器还用于根据终端发起的服务申请协议包,生成流量控制信息,并发送给上行链路上进行流量控制的以太网协转网关,所述流量控制信息包括发送时间间隔和发送的数据大小。
89.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节点服务器检查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链路的剩余流量资源是否都满足服务所需的流量资源,如果都满足,则生成对应该服务的流量控制信息;如果不满足,则拒绝服务申请。
90.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节点服务器中包括地址信息表,所述地址信息表记录了新型网地址占用信息、设备描述信息和设备资源描述信息,其中设备资源描述信息包括该设备各个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新型网地址和该设备各个网络端口的上下行流量计数;节点服务器根据地址信息表中设备各个网络端口连接的设备新型网地址,获得对应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链路;并根据设备各个网络端口的上下行流量计数,获得针对该服务的上行和下行链路的剩余流量资源。
91.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还包括CPU模块,用于从节点服务器获得针对每个服务的流量控制信息。
92.根据权利要求9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还包括码率控制模块,用于由CPU模块配置,根据流量控制信息产生发送令牌,并发送给交换引擎,所述令牌中包含流标识符。
93.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信息中发送的数据大小包括可发送字节的最大值和用于调整变长包发送的参数。
94.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检测模块,还用于对接收的服务申请协议包进行以太网协转网关MAC地址、源终端 MAC地址、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包类型和包长度的检测,如果符合检测要求,则放入相应的端口接收缓存;端口接收缓存,还用于存放协议包;包缓存器,还用于存放从端口接收缓存读取的协议包;端口发送缓存,还用于存放从包缓存器读取的协议包;交换引擎,还用于从端口接收缓存读取协议包,并放入相应流的包缓存器队列;轮询包缓存器队列,如果端口发送缓存未满,并且所述包缓存队列中的包计数器大于零,则以预定义的时间间隔从包缓存队列中顺序读取协议包,并放入端口发送缓存;从端口发送缓存读取协议包发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容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方法、一种以太网协转网关、一种节点服务器及一种兼容以太网的通信系统,以解决新型网兼容以太网的问题。所述新型网为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网络,所述以太网协转网关能够接入新型网,从新型网的节点服务器获得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该以太网协转网关下绑定的终端MAC地址。因此,针对从新型网发往以太网的数据包,通过在该包中加入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和目标终端的MAC,就可以根据终端MAC将该包转发到以太网中的目标终端;同样,对于从以太网发往新型网的数据包,通过去掉该包中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和目标终端的MAC,就可以根据包中的新型网目的地址将该包转发到新型网。这样,就实现了新型网与以太网的融合。
文档编号H04L12/66GK102377632SQ20101024821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6日
发明者杨春晖, 陆宏成 申请人:北京乾唐视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