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讯系统的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配置方法及通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56394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线通讯系统的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配置方法及通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指一种无线通讯系统的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配置方法及通讯装置,尤指 一种可降低功率消耗及运算复杂度的方法及通讯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LTE)无线通讯系统是一种建立于第三代移动 通讯系统(如全球移动电信系统)之上的先进式高速无线通讯系统,其只需支持封包交 换传输,且无线链接控制(Radio Link Control, RLC)通讯协议层与媒体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通讯协议层可被集成于同一通讯网络单元,如基地台之中,而不需分 开位于基地台(Node B)及无线网络管控台(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RNC)之中,因此 系统架构较简单。然而,为了满足未来各式服务的要求,第三代移动通讯联盟(3GPP)已着手制定长 期演进系统的下一代无线通讯系统长期演进加强(LTE Advanced, LTE-A)系统,以达到高 移动性及高频宽的需求。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技术为长期演进加强系统中新 增的技术,其通过多个子载波(Component Carrier)的聚合,来提供更大的频宽。于长期演 进加强系统中,客户端使用多个子载波与网络端建立连线,因而可提高客户端传输频宽,并 增加频谱的使用效率。网络端可经由一无线资源控制消息(RRC Message)配置多个载波给一客户端, 在配置载波聚合之后,客户端可通过所配置的多个下链路子载波,接收物理下链路共享信 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DSCH)的信号。另外,已知技术另提出可通过 其它的下链路子载波,监听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以获得相关调度信息(即下链路任务或上链允传量),而进行数据的接收或传送。 也就是说,物理下链路共享信道及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的信号可能由不同子载波承载。因 此,在所配置的下链路子载波中,一部分子载波可能仅承载物理下链路共享信道的信号,但 不承载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的信号;而另一部分的子载波则同时承载物理下链路共享信道 及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的信号。在此情形下,客户端仅需监听部分子载波上的物理下链路 控制信道,即可获知所有已配置子载波的调度及控制信息。如此一来,可减少功率的消耗或 运算能力的需求。其中,运算能力的部分主要是因为不同载波使用不同的编码方式,因此当 需监听的子载波数量越多时,需执行的盲解码(Blind Decoding)运算越多且复杂;反之, 减少子载波的监听数量,则可减少运算能力的需求。由上述可知,将物理下链路共享信道及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的信号由不同子载波 承载,同时仅在部分子载波上传送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可减少子载波的监听数量,进而减 少功率的消耗或运算能力的需求。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此种方式仍有改善的空间。举例来 说,当发生传输失败而进行重传时,重传的封包仅会通过原本的载波传送,因此理论上,网 络端仅需要经由一个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来传送该封包重传所需的调度信息即可。但是, 根据已知技术,客户端仍必须监听所有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因为客户端并不知道该调度信息会在哪一个子载波上的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上传送,这将造成客户端功率不必要的消耗因此,针对载波聚合技术,如何进一步减少功率消耗或运算能力需求,即成为业界 努力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无线通讯系统的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配置方法及通讯装置
本发明揭露一种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一网络 端中,该无线通讯系统支持一载波聚合技术,使该无线通讯系统中的客户端得以通过多载 波进行传输,该方法包含有利用一无线资源控制消息配置多个载波给一客户端;以及于该 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中包含一信息给每一配置的载波,该信息指示用来承载对应于一第一载 波的一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的一第二载波,其中该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用来传送相关于该 第一载波的下链路任务或上链允传量信息。本发明还揭露一种通讯装置,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一网络端中,用来配置物理 下链路控制信道给该无线通讯系统中的客户端,该无线通讯系统支持一载波聚合技术,使 该无线通讯系统中的客户端得以通过多载波进行传输,该通讯装置包含有一中央处理器, 用来执行一程序;以及一储存装置,耦接于该中央处理器,用来储存该程序。该程序用来指 示该中央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利用一无线资源控制消息配置多个载波给一客户端;以及 于该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中包含一信息给每一载波,该信息指示用来承载对应于一第一载波 的一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的一第二载波,其中该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用来传送相关于该 第一载波的下链路任务或上链允传量信息。本发明还揭露一种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一客 户端中,该无线通讯系统支持一载波聚合技术,使该客户端得以通过多载波进行传输,该方 法包含有接收一用来配置多个载波的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其中该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中包含 一信息给每一配置的载波,该信息指示用来承载对应于一第一载波的一物理下链路控制信 道的一第二载波;以及根据该信息监听该第二载波上的该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以取得相 关于该第一载波的下链路任务或上链允传量信息。本发明还揭露一种通讯装置,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一客户端中,用来配置物理 下链路控制信道,该无线通讯系统支持一载波聚合技术,使该客户端得以通过多载波进行 传输,该通讯装置包含有一中央处理器,用来执行一程序;以及一储存装置,耦接于该中央 处理器,用来储存该程序。该程序用来指示该中央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接收一用来配置多 个载波的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其中该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中包含一信息给每一配置的载波, 该信息指示用来承载对应于一第一载波的一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的一第二载波;以及根据 该信息监听该第二载波上的该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以取得相关于该第一载波的下链路任 务或上链允传量信息。


图1为一无线通讯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一无线通讯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3为图2中一程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流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0无线通讯系统100无线通讯装:
102输入装置104输出装置
106控制电路108中央处理器
110储存装置112程序
114收发器200应用程序层
202第三层接口206第二层接口
218第一层接口
220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程序
40、50流程
400 406、500 506步骤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1,图1为一无线通讯系统10的示意图。无线通讯系统10较佳地为一 长期演进加强(LTE Advanced, LTE-A)系统,其简略地是由一网络端及多个客户端所组成。 在图1中,网络端及客户端用来说明无线通讯系统10的架构;实际上,网络端可视不同需求 包含有多个基地台、无线网络控制器等;而客户端则可能是移动电话、计算机系统等设备。请参考图2,图2为一无线通讯系统的无线通讯装置100的功能方块图。无线通 讯装置100可以用来实现图1中的客户端。为求简洁,图2仅绘出无线通讯装置100的一 输入装置102、一输出装置104、一控制电路106、一中央处理器108、一储存装置110、一程 序112及一收发器114。在无线通讯装置100中,控制电路106通过中央处理器108执行 储存于储存装置110中的程序112,从而控制无线通讯装置100的运作,其可通过输入装置 102 (如键盘)接收使用者输入的信号,或通过输出装置104 (如屏幕、喇叭等)输出画面、声 音等信号。收发器114用以接收或发送无线信号,并将所接收的信号传送至控制电路106, 或将控制电路106所产生的信号以无线电方式输出。换言之,以通讯协议的架构而言,收发 器114可视为第一层的一部分,而控制电路106则用来实现第二层及第三层的功能。请继续参考图3,图3为图2中程序112的示意图。程序112包含有一应用程序层 200、一第三层接口 202及一第二层接口 206,并与一第一层接口 218连接。第三层接口 202 用来实现无线资源控制。第二层接口 206包含有一无线链接控制层及一媒体存取控制层, 用来实现链接控制,而第一层接口 218则用来实现物理连结。在长期演进加强系统中,第一层接口 218与第二层接口 206支持一载波聚合 (Carrier Aggregation)技术,使客户端得以通过上层所配置的多个载波进行传输。在此情 形下,本发明实施例于第一层接口 218中提供一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程序220,用以降 低客户端监听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所需的功耗与运算。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40的示意图。流程40用于无线通讯系统10的一网络端中配置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其可被编译为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程 序220。流程40包含以下步骤步骤400:开始。步骤402 利用一无线资源控制消息(RRC Message)配置多个载波给一客户端。步骤404:于该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中包含一信息给每一配置的载波,该信息指示 用来承载对应于一第一载波的一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的一第二载波,其中该物理下链路控 制信道用来传送相关于该第一载波的下链路任务或上链允传量信息。步骤406:结束。根据流程40,网络端利用一无线资源控制消息(RRC Message)配置多个载波给客 户端,且该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中包含一信息给每一配置的载波,该信息指示用来承载对应 于一第一载波的一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的一第二载波,而该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则用来传 送相关于该第一载波的下链路任务或上链允传量信息。在此情形下,客户端可根据无线资 源控制消息所包含的信息,获知承载对应于各个载波的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的载波,以正 确监听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从而取得下链路任务或上链允传量信息。简单来说,在本发明 实施例中,相关于每一载波的下链路任务或上链允传量信息是由一特定的物理下链路控制 信道传递,而介于一载波与一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间的对应关系可由网络端所送出的无线 资源控制消息中的信息获知。在此情形下,客户端只需依操作情形,监听适当的物理下链路 控制信道即可,以降低监听载波所需的功耗与运算。举例来说,当发生传输失败而进行重传 时,由于重传的封包仅会通过原本的载波传送,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客户端可得知该载 波所对应的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进而仅监听该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而无需监听所有物 理下链路控制信道,以降低功率消耗及运算复杂度。更详细来说,以下链路为例,假设网络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消息,配置CC1 CC5 共5个载波给客户端,且载波CC1 CC3同时承载物理下链路共享信道及物理下链路控制 信道的信号,而载波CC4、CC5分别仅承载物理下链路共享信道的信号。其中,载波CC4的下 链路任务信息是通过载波CC2的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传送,而载波CC5的下链路任务信息 是通过载波CC3的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传送。因此,载波CC1 CC3即为流程40中的第二 载波,而载波CC4、CC5则为第一载波。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网络端所送出的无线资源 控制消息中会包含一信息,告知客户端一载波与一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的对应关系。因此, 当载波CC4发生传输失败而进行重传时,客户端仅需监听载波CC2的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 而无需监听载波CC1及CC3的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需注意的是,前述例子是以下链路为例,可简单变化而衍生上链路的情形。简言 之,针对下链路运作,第一载波承载物理下链路共享信道,而第二载波上的物理下链路控制 信道则传送相关于第一载波的下链路任务信息;针对上链路运作,第一载波承载物理上链 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而第二载波上的物理下链路控制 信道则传送相关于第一载波的上链允传量信息。另一方面,较佳地,流程40中的无线资源控制消息系无线资源控制连线型态更新 消息(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message)。此外,第一载波及第二载波仅表示 相对于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的关系,两者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是相异载波;也就是说,第一载 波是指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所对应的载波,而第二载波是指承载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的载波;若第一载波及第二载波为相同载波,表示一载波所承载的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用来传 送相关于该载波的下链路任务或上链允传量信息。此外,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中可另包含 一载波指示字段,用来指示承载于该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上的下链路任务或上链允传量信 息所对应的载波。该载波指示字段的长度可以是3位,或是根据配置给客户端的载波数而定。上述相关于客户端的运作方式,可进一步归纳为一流程50,如图5所示。流程50 用于无线通讯系统10的一客户端中配置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其可被编译为物理下链路 控制信道配置程序220。流程50包含以下步骤步骤500:开始。步骤502 接收一用来配置多个载波的无线资源控制消息(RRC Message),其中该 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中包含一信息给每一配置的载波,该信息指示用来承载对应于一第一载 波的一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的一第二载波。步骤504 根据该信息监听该第二载波上的该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以取得相关 于该第一载波的下链路任务或上链允传量信息。步骤506:结束。流程50是配合流程40而衍生的客户端运作方式,详细说明及变化可参考前述,于 此不赘述。需注意的是,上述关于流程40、50中各步骤的实现方式,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者 所熟悉的技艺。例如,可以特定程序语言的指令、参数、变量等,将流程40、50中各步骤以单 元方式编译为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程序220。综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客户端无需监听所有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可降低功率消 耗及运算复杂度。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 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一网络端中,该无线 通讯系统支持一载波聚合技术,使该无线通讯系统中的客户端得以通过多载波进行传输, 该方法包含有利用一无线资源控制消息配置多个载波给一客户端;以及于该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中包含一信息给每一配置的载波,该信息指示用来承载对应于 一第一载波的一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的一第二载波,其中该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用来传送 相关于该第一载波的下链路任务或上链允传量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二载波可与该第一载波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载波承载一物理下链路共享信道或一物理 上链路共享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无线资源控制消息是一无线资源控制连线型态 更新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包含一载波指示字段,用 来指示承载于该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上的下链路任务或上链允传量信息所对应的载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载波指示字段使用3个位。
7.一种通讯装置,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一网络端中,用来配置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 给该无线通讯系统中的客户端,该无线通讯系统支持一载波聚合技术,使该无线通讯系统 中的客户端得以通过多载波进行传输,该通讯装置包含有一中央处理器,用来执行一程序;以及一储存装置,耦接于该中央处理器,用来储存该程序;其中该程序用来指示该中央处理 器执行以下步骤利用一无线资源控制消息配置多个载波给一客户端;以及于该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中包含一信息给每一载波,该信息指示用来承载对应于一第一 载波的一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的一第二载波,其中该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用来传送相关于 该第一载波的下链路任务或上链允传量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该第二载波可与该第一载波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该第一载波承载一物理下链路共享信道或一 物理上链路共享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该无线资源控制消息是一无线资源控制连 线型态更新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该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包含一载波指示字 段,用来指示承载于该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上的下链路任务或上链允传量信息所对应的载 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该载波指示字段使用3个位。
13.—种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一客户端中,该无线 通讯系统支持一载波聚合技术,使该客户端得以通过多载波进行传输,该方法包含有接收一用来配置多个载波的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其中该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中包含一信 息给每一配置的载波,该信息指示用来承载对应于一第一载波的一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的 一第二载波;以及根据该信息监听该第二载波上的该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以取得相关于该第一载波的 下链路任务或上链允传量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二载波可与该第一载波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载波承载一物理下链路共享信道或一物 理上链路共享信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无线资源控制消息是一无线资源控制连线型 态更新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包含一载波指示字段, 用来指示承载于该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上的下链路任务或上链允传量信息所对应的载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载波指示字段使用3个位。
19.一种通讯装置,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一客户端中,用来配置物理下链路控制信 道,该无线通讯系统支持一载波聚合技术,使该客户端得以通过多载波进行传输,该通讯装 置包含有一中央处理器,用来执行一程序;以及一储存装置,耦接于该中央处理器,用来储存该程序;其中该程序用来指示该中央处理 器执行以下步骤接收一用来配置多个载波的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其中该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中包含一信 息给每一配置的载波,该信息指示用来承载对应于一第一载波的一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的 一第二载波;以及根据该信息监听该第二载波上的该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以取得相关于该第一载波的 下链路任务或上链允传量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该第二载波可与该第一载波相同。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该第一载波承载一物理下链路共享信道或 一物理上链路共享信道。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该无线资源控制消息是一无线资源控制连 线型态更新消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该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包含一载波指示字 段,用来指示承载于该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上的下链路任务或上链允传量信息所对应的载 波。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该载波指示字段使用3个位。
全文摘要
一种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一网络端中,该无线通讯系统支持一载波聚合技术,使该无线通讯系统中的客户端得以通过多载波进行传输,该方法包含有利用一无线资源控制消息配置多个载波给一客户端;以及于该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中包含一信息给每一配置的载波,该信息指示用来承载对应于一第一载波的一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的一第二载波,其中该物理下链路控制信道,用来传送相关于该第一载波的下链路任务或上链允传量信息。
文档编号H04W72/14GK101998648SQ20101024877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日
发明者郭丰旗 申请人:创新音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