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00220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中一种采用四重/八重分集和线性调频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系统装置,特别适用于小容量点对多点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也适用于作为小容量轻 便型的点对点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和具有中继要求的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对流层散射信道作为一种典型的随机多径信道,具有平坦衰落特性和选择性衰落 特性,这些都是严重影响信号传输的重要特性。而分集接收正是平滑信号快衰落、提高系统 信噪比的最有效的技术措施。目前对流层散射通信常用的分集方式有空间分集和频率分 集,空间分集依据衰落的空间选择性,可选用两付以上的天线和两套以上的收发信机,在不 同的位置同时发射和接收信号;频率分集依据衰落的频率选择性,可选用两个以上不相关 的频率传送相同信息。频率分集又可以分为带内频率分集和带外频率,带内频率分集首先 将一个信息码元从时间上等分成两个以上的时区,然后调制到不同频率上传送;带外频率 分集是将整个信息码元分别调制到两个以上的不同频率上传送。带内频率分集只需要一套 收发设备,而带外频率分集则需要两套以上的收发设备,结构复杂、功耗巨大且成本昂贵, 极大地限制了散射通信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散射点对多点应用和避免设 备复杂等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小容量、具有四重分集和八重分集两种工作模式的点对多点 散射通信系统,本实用新型具有性能稳定、抗衰落能力强、集成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 可用于点对多点对通信系统、点对点应急通信系统,还可应用于中继通信系统;本实用新型 采用了具有较强抗干扰和抗侦收的线性调频扩频体制,不但增强了通信系统的抗干扰和抗 侦收性能,而且其近似矩形谱特性十分利于充分发挥发射机功率,同时其分离多径能力有 助于系统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基础之上采用时间分集技术。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 8重分集 模式或两个4重分集模式,支持两个群路信号的调制和解调,使得一个外围站在不增加设 备的基础上即可完成中继功能,节约了成本。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简单易行、FPGA资源 开销小、全新的抗衰落位同步提取方法,提高了设备的通信性能和稳定可靠性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外围 站,基站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分别与外围站的相应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相连接,所述外 围站为多个,可为2个、3个或4个;其中基站的输出端口 1脚连接外部LAN数据接收端口 Al,输出端口 2脚连接外部话音接收端口 Bi,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接收端口 Cl, 输入端口 4脚连接外部LAN数据发送端口 Dl,输入端口 5脚连接外部话音发送端口 El,输 入端口 6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发送端口 Fl,输入端口 7脚连接外部AC220V发送端口 Gl ;外 转站的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外部LAN数据接收端口 A2,输出端口 4脚连接外部话音接收端口 B2,输出端口 5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接收端口 C2,输入端口 6脚连接外部LAN数据发送端口D2,输入端口 7脚连接外部话音发送端口 E2,输入端口 8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发送端口 F2, 输入端口 9脚连接外部AC220V发送端口 G2。本实用新型相比背景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低频设备支持两个群路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可工作在8重分集模 式或两个4重分集模式,使得一个外围站在不增加任何设备的基础上即可完成中继功能。2本实用新型的综合业务数字终端集复用、交换为一体可满足多种业务的传输需要。3本实用新型首次采用了平板天线。这种天线具有效率高、无馈源的特点,可有效 的减小天线体积,又由于无馈源,因此非常适合于装车。由于采用了此项技术,实现了基站 通信车上安装5面天线的结构形式,且无需天线杆,操作使用性能明显提高。4本实用新型中频以上的射频部分采用一体化的设计,将功放、收发信机、双工器 集成在一个机箱内,且收发双工滤波器利用波导开关实现了高低频段的切换。减小了体积、 提高了性能、增加了可靠性。5本实用新型的集中监控设备功能较强、图形化显示、操作使用方便。所有操作都 可在集中控制设备完成,并查询和显示主要工作状态和参数。基站的集中监控不仅可监视 和控制本地设备,还可以监视4个外围站的设备状态。外围站集中监控作为中继站使用时 可监视两端站设备的工作情况。5、本实用新型监控的天线自动对准功能比较完善。基站由于有5面天线,采用传 统天线自动对准软件调整天线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通过精心设计天线自动对准软件大大地 减少了调整时间。6.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具有较强抗干扰和抗侦收的线性调频扩频体制,不但增强了 通信系统的抗干扰和抗侦收性能,而且其近似矩形谱特性十分利于充分发挥发射机功率, 同时有利于在不增加系统硬件基础之上采用时间分集技术。7.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部件采用大规模现场可编程器件制作,因此可通过配置不同 的程序灵活地实现对本装置工作参数的修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方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站的原理方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围站的原理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由基站1和外围站组成,实施例采用4个外围站,即外 围站2、外围站3、外围站4和外围站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方框图(系统最大配 置),实施例按图1连接线路。图1中,本实用新型由基站1和外围站2、外围站3、外围站4以及外围站5组成。 它由基站1、外围站2、外围站3、外围站4、外围站5组成。其中基站1的输出端口 1脚连接 外部LAN数据接收端口 Al,输出端口 2脚连接外部话音接收端口 Bi,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外 部异步数据接收端口 Cl,输入端口 4脚连接外部LAN数据发送端口 Dl,输入端口 5脚连接外部话音发送端口 El,输入端口 6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发送端口 Fl,输入端口 7脚连接外 部AC220V发送端口 G1,输出端口 8脚和输入端口 9脚通过无线散射信道分别连接外围站2 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输出端口 10脚和输入端口 11脚通过无线散射信道分别 连接外围站3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输出端口 12脚和输入端口 13脚通过无线 散射信道分别连接外围站4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输出端口 14脚和输入端口 15 脚通过无线散射信道分别连接外围站5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外围站2的输出 端口 1脚连接外部LAN数据接收端口 A2,输出端口 2脚连接外部话音接收端口 B2,输出端 口 3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接收端口 C2,输入端口 4脚连接外部LAN数据发送端口 D2,输入 端口 5脚连接外部话音发送端口 E2,输入端口 6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发送端口 F2,输入端 口 7脚连接外部AC220V发送端口 G2 ;外围站3的输出端口 1脚连接外部 LAN数据接收端口 A3,输出端口 2脚连接外部话音接收端口 B3,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接收端口 C3, 输入端口 4脚连接外部LAN数据发送端口 D3,输入端口 5脚连接外部话音发送端口 E3,输 入端口 6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发送端口 F3,输入端口 7脚连接外部AC220V发送端口 G3 ;夕卜 围站4的输出端口 1脚连接外部LAN数据接收端口 A4,输出端口 2脚连接外部话音接收端 口 B4,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接收端口 C4,输入端口 4脚连接外部LAN数据发送 端口 D4,输入端口 5脚连接外部话音发送端口 E4,输入端口 6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发送端 口 F4,输入端口 7脚连接外部AC220V发送端口 G4,外围站5的输出端口 1脚连接外部LAN 数据接收端口 A5,输出端口 2脚连接外部话音接收端口 B5,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外部异步数 据接收端口 C5,输入端口 4脚连接外部LAN数据发送端口 D5,输入端口 5脚连接外部话音 发送端口 E5,输入端口 6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发送端口 F5,输入端口 7脚连接外部AC220V 发送端口 G5。系统可同时进行一点(基站1)对四点(外围站2、外围站3、外围站4、外围站5) 共4路群路信号的传输。基站1支持8路话音/交换机用户中继线,4路LAN业务和8路 数据业务的传输,支持有线引接远传功能;外围站(外围站2、外围站3、外围站4、外围站5) 支持2路话音/交换机用户中继线、1路LAN业务和2路数务的传输,支持有线引接远传功 能。图2中,本实用新型的基站1由综合业务复用终端设备6、第一群路组合与远传设 备7、第二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8、散射通信低频设备9、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0、散射通信低 频设备11、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2、中频交叉连接设备13、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4、散射通信高 频设备15、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6、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7、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8、天线19、天 线20、天线21、天线22、天线23、天线控制设备24、集中控制设备25以及配电柜26组成。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方框图,实施例按图2连接线路。其中综合业务复用终端设备6的输出端口 1脚连接外部LAN数据接收端口 Al,输 出端口 2脚连接外部话音接收端口 Bi,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接收端口 Cl,输入 端口 4脚连接外部LAN数据发送端口 Dl,输入端口 5脚连接外部话音发送端口 El,输入端 口 6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发送端口 F1,输出端口 7、8、9、10脚和输入端口 11、12、13、14脚分 别连接第一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7的输入端口 1、2、3、4脚和输出端口 5、6、7、8脚;第一群 路组合与远传设备7输出端口 11脚和输入端口 12脚分别连接第二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8 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第二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8输出端口 3脚和输入端口 4脚分别连接散射通信低频设备9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输出端口 5脚和输入端口 6脚分别连接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0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输出端口 7脚和输 入端口 8脚分别连接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1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输出端口 9脚 和输入端口 10脚分别连接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2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散射通 信低频设备9的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外部勤务话接收端口 G,输入端口 4脚连接外部勤务话发 送端口 H,而输出端口 5、6脚和输入端口 7、8脚分别连接中频交叉连接设备13的输入端口
I、2脚和输出端口3、4脚;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0的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外部勤务话接收端口 I,输入端口 4脚连接外部勤务话发送端口 J,而输出端口 5、6脚和输入端口 7、8脚分别连接 中频交叉连接设备13的输入端口 5、6脚和输出端口 7、8脚;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1的输出 端口 3脚连接外部勤务话接收端口 K,输入端口 4脚连接外部勤务话发送端口 L,而输出端 口 5、6脚和输入端口 7、8脚分别连接中频交叉连接设备13的输入端口 9、10脚和输出端口
II、12脚;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2的输出端口3脚连接外部勤务话接收端口 M,输入端口 4脚 连接外部勤务话发送端口 N,而输出端口 5、6脚和输入端口 7、8脚分别连接中频交叉连接设 备13的输入端口 13、14脚和输出端口 15、16脚;中频交叉连接设备13的输出端口 17脚和 输入端口 18脚分别连接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4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输出端口 19脚和输入端口 20脚分别连接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5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输 出端口 21脚和输入端口 22脚分别连接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6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输出端口 23脚和输入端口 24脚分别连接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7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 出端口 2脚,输出端口 25脚和输入端口 26脚分别连接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8的输入端口 1 脚和输出端口 2脚;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4的输入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天线19的输出输入端 口 1脚;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5的输入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天线20的输出输入端口 1脚;散射 通信高频设备16的输入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天线21的输出输入端口 1脚;散射通信高频设 备17的输入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天线22的输出输入端口 1脚;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8的输入 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天线23的输出输入端口 1脚;天线控制设备24输出输入端口 1连接到 天线19、天线20、天线21、天线22、天线23的相应端口 ;集中控制设备25以I2C总线方式, 通过端口 1脚连接到各相应分机;配电柜26的输入端口 1脚连接外部端口 AC220V输入端 口 G1,而输出端口 2脚输出的电压+V连接到各分机相应的电源端口 ;天线19的输出端口 8和输入端口 9通过无线信道分别连接外围站2的输入端口 1和输出端口 2 ;天线20的输 出端口 10和输入端口 11通过无线信道分别连接外围站3的输入端口 1和输出端口 2 ’天 线21的输出端口 12和输入端口 13通过无线信道分别连接外围站4的输入端口 1和输出 端口 2 ;天线22的输出端口 14和输入端口 15通过无线信道分别连接外围站5的输入端口 1和输出端口 2 ;天线23的输出输入端口根据系统设置通过无线信道与外围站2、外围站3、 外围站4、外围站5中的一个连接。 图2中综合业务复用终端设备6的作用是完成话音、数据、IP业务的复接和分接 以及话音的交换、数据业务和IP业务的汇接,实现各种业务的互联互通。第一群路组合与 远传设备7和第二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8的作用是完成群路复接和远传功能。散射通信低 频设备9、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0、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1和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2的作用是完 成基带信号的中频调制和解调、分集信号的检测和合并。中频交叉连接设备13的作用是完 成5个高频设备(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4、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5、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6、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7和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8)与4个低频设备(散射通信低频设备9、散射通 信低频设备10、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1和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2)之间的连接组合。散射通信 高频设备14、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5、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6、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7和散射通 信高频设备18的作用是完成中频信号与射频信号之间的变换功能,同时对收、发信号进行 滤波和放大。天线19、天线20、天线21、天线22和天线23的作用是完成射频信号发射和接 收。天线控制设备24的作用是控制通信车车顶的天线19、天线20、天线21、天线22和天线 23的架设与收藏。集中控制设备25的作用是实现对基站1内各设备进行状态检测和参数 设置,同时也可以对远外围站2、外围站3、外围站4、外围站5内的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 视。配电柜26的作用是为各设备提供电源。图3中,本实用新型的外围站由综合业务复用终端设备27、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 28、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29、散射通信低频设备30、散射通信高频设备31、散射通信高频设 备32、天线33、天线34、天线控制设备35、天线控制设备36、集中控制设备37以及配电柜 38组成。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方框图,实施例按图3连接线路。其中综合业务复用终端设备27的输出端口 1脚连接外部LAN数据接收端口 A2,输 出端口 2脚连接外部话音接收端口 B2,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接收端口 C2,输入 端口 4脚连接外部LAN数据发送端口 D2,输入端口 5脚连接外部话音发送端口 E2,输入端 口 6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发送端口 F2,输出端口 7、脚和输入端口 8脚分别连接群路组合与 远传设备28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28输出端口 3脚和输 入端口 4脚分别连接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29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群路组合与 远传设备29输出端口 3脚和输入端口 4脚分别连接散射通信低频设备30的输入端口 1脚 和输出端口 2脚;散射通信低频设备30的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外部勤务话接收端口 J,输入 端口 4脚连接外部勤务话发送端口 H,输出端口 5脚和输入端口 6脚分别连接散射通信高频 设备31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输出端口 7脚和输入端口 8脚分别连接散射通信 高频设备32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散射通信高频设备31的输入输出端口 3脚 连接天线33的输出输入端口 3脚;散射通信高频设备32的输入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天线34 的输出输入端口 3脚;天线33的输入端口 4脚连接天线控制设备35的输出端口 1脚;天线 34的输入端口 4脚连接天线控制设备36的输出端口 2脚;集中控制设备37以I2C总线方 式,通过端口 1脚连接到各相应分机;配电柜38的输入端口 1脚连接外部端口 AC220V输入 端口 G2,而输出端口 2脚输出的电压+V连接到各分机相应的电源端口 ;天线33的输入端 口 1和输出端口 2脚通过无线信道分别与基站1的输出端口 8和输入端口 9脚连接;天线 34的输入端口 1和输出端口 2脚通过无线信道分别与基站1的输出端口 8和输入端口 9脚 连接。图3中的综合业务复用终端设备27的作用是完成话音、数据、IP业务的复接和分 接以及话音的交换、数据业务和IP业务的汇接,实现各种业务的互联互通。群路组合与远 传设备28和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29的作用是完成群路复接和远传功能。散射通信低频设 备30的作用是完成基带信号的中频调制和解调、分集信号的检测和合并。散射通信高频设 备31和散射通信高频设备32的作用是完成中频信号与射频信号之间的变换功能,同时对 收、发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天线33和天线34的作用是完成射频信号发射和接收。天线 控制设备35和天线控制设备36的作用是分别控制通信车车顶的天线33、天线34的架设与收藏。集中控制设备37的作用是实现对外围站2内各设备进行状态检测和参数设置。配 电柜38的作用是为各设备提供电源。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下行方向(基站1-外围站2、外围站3、外围站4、外围 站5)上,话音、数据、IP业务以及在基站1中完成交换及复接,并与留出1路空闲时隙给勤 务话,共输出4路群路信号,根据业务到达的方向分配到不同的群路中,并完成与勤务话复 接后,通过保密机加密,再进行调制,变频、功率放大经天线发送到外围站(外围站2、外围 站3、外围站4、外围站5)。外围站(外围站2、外围站3、外围站4、外围站5)进行接收、解 调等处理,最终还原为话音和数据,完成声码话的话音交换,并具有数据建链以及IP业务 的传输和接续功能。上行方向 (外围站2、外围站3、外围站4、外围站5-基站1)上,每个 外围站(外围站2、外围站3、外围站4、外围站5)的话音、数据、IP业务和勤务话复接成群 路信息通过保密机加密,再进行调制,变频、功率放大经天线发送到基站1,基站1中完成变 频、解调、恢复出信息,最终完成话音的交换、数据建链、IP业务的接续。外围站(外围站2、 外围站3、外围站4、外围站5)之间通信时,通过基站1完成话音、数据和IP业务的转接。 在应急通信时,基站1与外围站2、外围站3、外围站4、外围站5在某一个方向(或多个方 向)的群路速率变为较小的速率。在线路恶劣的情况下,可保证1路话音和1路数据的传 输。基站1相应的通道、外围站(相应的外围站)转为应急模式。当对某一外围站构成应 急通信链路时,此应急通信链路与其它三条群路通信链路可进行话音、数据通信。本实用新型基站1的工作原理如下发端话音、数据、LAN业务等信息经综合业务 复用终端设备6输出为四路群路信息流,分别送入对应的四台散射低频设备(散射通信低 频设备9、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0、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1、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2),经配置在散 射低频设备(包括散射通信低频设备9、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0、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1、散射 通信低频设备12)的群路保密卡进行加密,加密后的群路数字信号在调制器内与勤务信息 进行辅助复接并完成信息的调制。每个散射低频设备输出2路中频信号,送到中频交叉连 接设备13,中频交叉连接设备13总共五路输出分别送给5个散射通信高频设备(散射通信 高频设备14、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5、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6、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7、散射通信 高频设备18),在每个散射通信高频设备(即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4、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5、 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6、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7、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8)内部分别完成信号的 上变频、功率放大等功能,输出射频信号,射频信号分别通过与五个散射通信高频设备对应 的五面天线(天线19、天线20、天线21、天线22、天线23)辐射出去(五面天线中有两面天 线向同一个外围站发射信号)。收端五面天线(天线19、天线20、天线21、天线22、天线 23)分别接收由四个外围站(外围站2、外围站3、外围站4、外围站5)发来的微波信号(五 面天线中有两面天线接收同一个外围站信号),该信号经过馈源、波导到达五面天线各自对 应的散射通信高频设备(即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4、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5、散射通信高频设 备16、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7、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8),首先在散射通信高频设备的双工器内 完成收、发信号的隔离后,之后完成微波信号的低噪放大和下变频功能,输出的共五路中频 信号送往中频交叉连接单元13,中频交叉连接单元13将输出的四对中频信号分别送给四 个散射低频设备(散射通信低频设备9、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0、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1、散射 通信低频设备12),在散射通信低频设备内完成信息检测以及群路信号与勤务信息的分接。 分接后的群路信号经群路保密卡进行信息解密后,送给综合业务复用终端设备6,在综合业务复用终端设备6完成话音、数据、LAN业务等信息的分解。当综合业务复用交换终端设备6搬离车载站使用时,可使用车内配备的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7、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8进 行有线引接。本实用新型外围站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外围站处于点对点工作状态时,支持点对 点干线群路传输;支持2路话音/传真/交换机用户中继线,1路LAN业务和2路数据业务 的传输;支持1路有线引接远传功能。发端,话音、数据、LAN业务等信息经综合业务复用终 端设备27复接为群路信息流,送入散射通信低频设备30的群路保密机进行加密,加密后的 群路数字信号在散射通信低频设备30内与勤务信息进行辅助复接并完成信息的调制。调 制后输出的2路中频信号分别送给散射通信高频设备31、散射通信高频设备32,散射通信 高频设备31、散射通信高频设备32进行信号的上变频、功率放大等功能(本系统中2个散 射通信高频设备的工作频率相同),输出射频信号,射频信号通过波导分别送到天线33、天 线34,天线把信号辐射出去。收端,天线33、天线34分别接收对端发来的射频信号,该信号 经过馈源、波导送入散射通信高频设备31、散射通信高频设备32,首先在散射通信高频设 备31、散射通信高频设备32内完成收、发信号的隔离、微波信号的低噪放大和下变频功能, 输出中频信号。中频信号输入散射通信低频设备30,在其内完成信息检测以及群路信号与 勤务信息的分接。分接后的群路信号经群路保密机进行信息解密后,送给综合业务复用终 端设备27。综合业务复用终端设备27分解话音、数据、LAN业务等信息完成业务的传输功 能。当综合业务复用终端设备27搬离车载站使用时,应使用车内配备的群路组合与远传设 备28、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29进行有线引接。当外围站工作于应急通信模式时,只传输一 路话音和一路数据,无LAN业务。当外围站作为中继站应用时,支持群路透传;与2个端站 (基站1或其它的外围站)之间只能进行勤务通话,不能进行话音交换、数据通信。外围站 作为中继站应用时,天线33、天线34分别对准2个通信方向,与2个端站进行通信,此时散 射低频设备设置为中继工作方式。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如下基站1、外围站2、外围站3、外围站4、外围站5分别为 1辆通信车。基站1的通信设备全部安装在一辆通信方舱车上,通信车的外形尺寸约为长 7795mm、宽2500mm、高3900mm。方舱的外形尺寸约为长4400mm、宽2400mm、高1900mm。方舱 沿纵向分成2个部分附件舱、设备舱。设备舱位于车舱后部,长约2360mm,舱内安装3个 通信机柜,两个油机室,通信机柜高1400mm、宽530mm、深500mm,两个油机室约长950mm、宽 2240mm、高1000mm。其中通信机柜1内装有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4、配电柜26。通信机柜2 内装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5、散射通信低频设备9、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0、中频交叉连接设备 13、集中控制设备25。通信机柜3内装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6、散射通信低频设备11、散射 通信低频设备12、综合业务复用终端设备6、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7、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8 和天线控制设备24。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7、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8安装在设备舱内油机室 上方。天线19、天线20、天线21、天线22和天线23结构为平板,方位、俯仰驱动机构和天线 面一起安装在车厢顶,在收藏状态,全部天线平放在车厢顶部,无其它手动锁紧机构。全部 设备连接口在后面板上,采用后走线方式连接,组装成本实用新型基站1。每个外围站设备分别安装在一辆通信方舱车上,通信车的外形尺寸约为长 7795mm、宽2500mm、高3900mm。方舱的外形尺寸约为长4400mm、宽2400mm、高1900mm。方舱 沿纵向分成2个部分附件舱、设备舱。设备舱位于车舱后部,长约2360mm,舱内安装2个通信机柜,两个油机室,通信机柜高1400mm、宽530mm、深500mm,两个油机室约长950mm、宽2240mm、高1000mm。其中通信机柜1内装有配电柜38、天线控制设备35、天线控制设备36。 通信机柜2内装散射通信高频设备31、散射通信低频设备30、综合业务复用终端设备27、集 中控制设备37、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28、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29。在设备舱的油机室上方 安装有附件柜,放置附件;附件柜中部安装散射通信高频设备32。天线33、天线34的天线 面为2. 4m栅格状抛物面形式,方位驱动机构安装在车厢内;俯仰驱动机构和天线面一起安 装在车厢顶,在收藏状态,天线33、天线34重叠平放在车厢顶部。全部设备连接口在后面板 上,采用后走线方式连接,组装成本实用新型外围站。
权利要求一种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系统,包括基站(1)和外围站,基站(1)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分别与外围站的相应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站为多个;其中基站(1)的输出端口1脚连接外部LAN数据接收端口A1,输出端口2脚连接外部话音接收端口B1,输出端口3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接收端口C1,输入端口4脚连接外部LAN数据发送端口D1,输入端口5脚连接外部话音发送端口E1,输入端口6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发送端口F1,输入端口7脚连接外部AC220V发送端口G1;外转站的输出端口3脚连接外部LAN数据接收端口A2,输出端口4脚连接外部话音接收端口B2,输出端口5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接收端口C2,输入端口6脚连接外部LAN数据发送端口D2,输入端口7脚连接外部话音发送端口E2,输入端口8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发送端口F2,输入端口9脚连接外部AC220V发送端口G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1)包 括由综合业务复用终端设备(6)、第一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7)、第二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 (8)、散射通信低频设备(9、10、11、12)、中频交叉连接设备(13)、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4、 15、16、17、18)、天线(19、20、21、22、23)、天线控制设备(24)、集中控制设备(25)和配电柜 (26);其中综合业务复用终端设备(6)的输出端口 1脚连接外部LAN数据接收端口 Al,输出 端口 2脚连接外部话音接收端口 Bi,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接收端口 Cl,输入端 口 4脚连接外部LAN数据发送端口 Dl,输入端口 5脚连接外部话音发送端口 El,输入端口 6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发送端口 F1,输出端口 7、8、9、10脚和输入端口 11、12、13、14脚分别 连接第一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7)的输入端口 1、2、3、4脚和输出端口 5、6、7、8脚;第一群 路组合与远传设备(7)输出端口 11脚和输入端口 12脚分别连第二接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 (8)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第二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8)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分 别连接散射通信低频设备(9、10、11、12)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散射通信低频设 备(9、10、11、12)的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外部勤务话接收端口,输入端口 4脚连接外部勤务话 发送端口,而输出端口 5、6脚和输入端口 7、8脚分别连接中频交叉连接设备(13)的输入端 口 1、2脚和输出端口 3、4脚;中频交叉连接设备(13)的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分别连接散射 通信高频设备(14、15、16、17、18)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散射通信高频设备(14、 15、16、17、18)的输入输出端口 3连接天线(19、20、21、22、23)的输出输入端口 1脚;天线 (19、20、21、22)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分别通过无线信道与外围站的相应的输出端口和输 入端口相连接;天线(23)的输出输入端口根据系统设置通过无线信道与多个外围站中的 一个进行连接;天线控制设备(24)输出输入端口 1连接到天线(19、20、21、22、23)的相应 端口 ;集中控制设备(25)以I2C总线方式,通过端口 1脚连接到各相应分机;配电柜(26) 的输入端口 1脚连接外部端口 AC220V输入端口 Gl,而输出端口 2脚输出的电压+V连接到 各分机相应的电源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站(2、 3、4、5)包括综合业务复用终端设备(27)、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28)、群路组合与远传设 备(29)、散射通信低频设备(30)、散射通信高频设备(31)、散射通信高频设备(32)、天线 (33)、天线(34)、天线控制设备(35)、天线控制设备(36)、集中控制设备(37)以及配电柜 (38);其中综合业务复用终端设备(27)的输出端口 1脚连接外部LAN数据接收端口 A2,输 出端口 2脚连接外部话音接收端口 B2,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接收端口 C2,输入端口 4脚连接外部LAN数据发送端口 D2,输入端口 5脚连接外部话音发送端口 E2,输入端 口 6脚连接外部异步数据发送端口 F2,输出端口 7脚和输入端口 8脚分别连接群路组合与 远传设备(28)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28)输出端口 3脚 和输入端口 4脚分别连接群路组合与远传设备(29)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群路 组合与远传设备(29)输出端口 3脚和输入端口 4脚分别连接散射通信低频设备(30)的输 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散射通信低频设备(30)的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外部勤务话接收 端口 J,输入端口 4脚连接外部勤务话发送端口 H,输出端口 5脚和输入端口 6脚分别连接 散射通信高频设备(31)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输出端口 7脚和输入端口 8脚分 别连接散射通信高频设备(32)的输入端口 1脚和输出端口 2脚;散射通信高频设备(31) 的输入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天线(33)的输出输入端口 3脚;散射通信高频设备(32)的输入 输出端口 3脚连接天线(34)的输出输入端口 3脚;天线(33)的输入端口 4脚连接天线控 制设备(35)的输出端口 1脚;天线(34)的输入端口 4脚连接天线控制设备(36)的输出端 口 2脚;集中控制设备(37)以I2C总线方式,通过端口 1脚连接到各相应分机;配电柜(38) 的输入端口 1脚连接外部端口 AC220V输入端口 G2,而输出端口 2脚输出的电压+V连接到 各分机相应的电源端口 ;天线(33、34)的输入端口 1和输出端口 2脚分别通过无线信道分 别与基站⑴的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 个外围站的数量为2个、3个或4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外围站 与基站的连接关系为并接方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系统,它涉及通信领域中小容量散射通信设备、散射通信中继设备和应急通信设备。它由1个基站和多个(不少于2个且不多于4个)外围站组成,每个站均装入为1辆通信车。它采用BPSK/线性调频调制解调方式以及具有抗信道衰落能力的四重/八重分集技术实现点对多点的对流层散射通信的目的。它还具有集成化程度高、功能强大、操作简便、性能稳定可靠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点对多点散射通信和应急散射通信。
文档编号H04B1/40GK201590819SQ20102012176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日
发明者亢润东, 刘丽哲, 孟奎旭, 孟松, 徐松毅, 李庆好, 李志勇, 李文铎, 王斌, 秦建存, 赫清涛, 马守兴 申请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