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盖定位机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03602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盖定位机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盖定位机构以及设有该电池盖 定位机构的便携式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掌上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 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通信工具。现有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机壳上开设有电池仓,电池仓用于放置电池,电池放置 于电池仓之后,通过电池盖罩设住电池仓,从而将电池限制于电池仓内。为了使得电池盖罩 设住电池仓,现有技术中,电池盖与电池仓周边的机壳上设置有电池盖定位机构。现有的电池盖定位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电池盖位置相对的边沿与电池仓周边机 壳上的第一卡扣结构、第二卡扣结构,第一卡扣结构、第二卡扣结构互相对称,且均为可拆 卸连接结构。当拆卸电池盖时,用户需要施加足以使得第一卡扣结构与第二卡扣结构同时 失效的力,从而在拆卸第一卡扣结构使第一卡扣结构失效时,第二卡扣结构也同时失效。本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现有技术中,拆卸电池盖使现有的电池盖定位机构失效时,用户需要施加足 以使得第一卡扣结构与第二卡扣结构同时失效的力才能使得第一卡扣结构与第二卡扣结 构同时失效,用户施加的力越大则必然也越费力,导致用户手感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电池盖定位机构以及设置有该电池盖定位机构的 便携式移动终端,解决了现有的电池盖定位机构拆卸时比较费力,导致用户手感不佳的技 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电池盖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电池盖位置相对的边沿其中一个边沿与电池仓周 边的机壳之间的第一卡扣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池盖位置相对的边沿其中另一个边沿与 所述电池仓周边的所述机壳之间的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扣结构 均为可拆卸连接结构,且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失效时,所述电池盖可绕所述第二卡扣结构相 对所述机壳转动。该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机壳、电池盖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壳以及所述电池盖上的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盖定位机构,所述机壳的中部开设有所述电池仓,且 所述电池仓周边的所述机壳的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
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盖定位机构中第一卡扣结构失效时,电池盖可绕第 二卡扣结构相对机壳转动,而电池盖绕第二卡扣结构相对机壳转动时,第二卡扣结构为处于转动过程中的电池盖提供了一个支点,使得用于拆卸第一卡扣结构时更为省力、手感也 更好,同时,电池盖绕第二卡扣结构相对机壳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卡扣结构并未完全失效, 在第二卡扣结构的支撑作用下,电池盖不会从机壳上掉落,用户无需在电池盖位置相对的 边沿均施力,操作更为方便,所以解决了现有的电池盖定位机构拆卸时比较费力,导致用户 手感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设置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盖定位机构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 主要部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便携式移动终端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便携式移动终端沿A-A线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便携式移动终端的电池盖被拆卸时,电池盖与机壳之间的位置关 系的示意图;图7为图2所示便携式移动终端的侧视示意图;图8为图2所示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后视示意图;图9为图2所示便携式移动终端的电池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拆卸时比较省力、用户手感较好且拆卸操作比较方 便的电池盖定位机构以及设置有该电池盖定位机构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盖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 电池盖1位置相对的边沿其中一个边沿与电池仓2周边的机壳3之间的第一卡扣结构4以 及设置于电池盖1位置相对的边沿其中另一个边沿与电池仓2周边的机壳3之间的第二卡 扣结构5,第一卡扣结构4与第二卡扣结构5均为可拆卸连接结构,且第一卡扣结构4失效 时,如图6所示电池盖1可绕第二卡扣结构5相对机壳3转动。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盖定位机构中第一卡扣结构4失效时,电池盖1可 绕第二卡扣结构5相对机壳3转动,而电池盖1绕第二卡扣结构5相对机壳3转动时,第 二卡扣结构5为处于转动过程中的电池盖1提供了一个支点,使得用于拆卸第一卡扣结构 4时更为省力、手感也更好,同时,电池盖1绕第二卡扣结构5相对机壳3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卡扣结构5并未完全失效,在第二卡扣结构5的支撑作用下,电池盖1不会从机壳3上掉 落,用户无需在电池盖1位置相对的边沿均施力,操作更为方便,所以解决了现有的电池盖 定位机构拆卸时比较费力,导致用户手感不佳的技术问题。如图4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结构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扣41、开设于 每个第一卡扣41上的第一凹槽42以及与第一卡扣41数目相同的至少一个定位卡扣43,其 中第一卡扣41固设于电池盖1位置相对的边沿其中一个边沿上;定位卡扣43固设于电池仓2周边的机壳3上;定位卡扣43上远离机壳3的末端朝远离电池仓2的方向延伸,且该端嵌于第一凹 槽42内。定位卡扣43与第一凹槽42相配合,将电池盖1位置相对的边沿中其中一个边沿 固定于机壳3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41与电池盖1优选为一体式机构,一体式机构不仅 便于一次成型制造而且连接结构强度比较高。本实施例中定位卡扣43上的远离机壳3的末端的横截面的边沿呈梯形。这种结 构中定位卡扣43上的远离机壳3的末端不仅易于嵌入第一凹槽42,而且拆卸第一卡扣结构 4时,定位卡扣43上的远离机壳3的末端也容易从第一凹槽42内脱出。定位卡扣43上的远离机壳3的末端接近和/或远离机壳3的一侧的坡度为40 ° 80°,优选为60°。这种结构中定位卡扣43不仅易于嵌入第一凹槽42,而且拆卸第一卡扣 结构4时,易于从第一凹槽42内脱出。定位卡扣43上的远离机壳3的末端的边棱和/或第一卡扣41接近机壳3的一侧 的边棱开设有倒角7或圆角。开设倒角7或圆角一方面可以避免定位卡扣43上的远离机 壳3的末端的边棱以及第一卡扣41接近机壳3的一侧的边棱产生应力集中而损坏,另一方 面,开合电池盖1时,边棱上所开设的倒角7或圆角可以减少摩擦,使得拆卸操作更为省力。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机壳3表面上接近电池盖1上位置相对 的边沿中固设有第一卡扣41的区域开设有如图6所示扣位凹槽6,扣位凹槽6的底面与电 池盖1的边沿之间存在间隙。用户拆卸第一卡扣结构4时,可将手指嵌入扣位凹槽6,对电池盖1上位置相对的 边沿中固设有第一卡扣41的边沿朝远离机壳3的方向施加推力,从而使得定位卡扣43脱 出第一凹槽42,进而使得第一卡扣结构4失效。本实施例中电池盖1呈长方形或正方形,第一卡扣结构4包括至少两个均勻分布 于电池盖1上的第一卡扣41以及与第一卡扣41数目相同且设置于机壳3上的至少两个定 位卡扣43,扣位凹槽6开设于机壳3表面上接近电池盖1在电池盖1平面最大延展方向上 呈直角形棱角的区域。均勻分布于电池盖1上的第一卡扣41以及定位卡扣43可以使得电池盖1上固设 第一卡扣41的边沿各部分均可靠的被固定于机壳3上。由于电池盖1在电池盖1平面最 大延展方向上呈直角形棱角处距离电池盖1中间位置较远,从该处施力时更为省力,所以 将扣位凹槽6开设于机壳3表面上接近电池盖1在电池盖1平面最大延展方向上呈直角形 棱角的区域,可以进一步改善用户拆卸电池盖1时的手感。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卡扣41接近机壳3的一侧还开设有呈内凹形的凹陷45。呈内凹形的凹陷45 —方面可以减少第一卡扣41所耗费的材料,降低成本,另一方面, 第一卡扣41与机壳3通常均采用塑胶材料,通过一次成型制造,第一卡扣41耗费材料较少 时,还可以避免其缩水时发生较大的变形。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结构5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卡扣51、开设于 每个第二卡扣51上的第二凹槽52以及与第二卡扣51数目相同的至少一个限位卡扣53,其 中第二卡扣51固设于电池盖1位置相对的边沿其中另一个边沿上;限位卡扣53固设于电池仓2周边的机壳3上;限位卡扣53上远离机壳3的末端朝远离电池仓2的方向延伸,且该端嵌于第二凹 槽52内;限位卡扣53的横截面的边沿呈弧形或边棱开设有倒角7的梯形其中的一种或两 种的组合。第二凹槽52与限位卡扣53相配合,将电池盖1位置相对的边沿中其中另一个边 沿固定于机壳3上。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51与电池盖1优选为一体式机构,一体式机构不 仅便于一次成型制造而且连接结构强度比较高。当限位卡扣53的横截面的边沿呈弧形或边棱开设有倒角7的梯形其中的一种或 两种的组合时,第二凹槽52如图6所示相对于限位卡扣53转动时,不仅阻力更小,而且不 易在转动过程中松脱。第二凹槽52远离机壳3的侧壁呈平面状,且侧壁平面的延展方向与电池盖1平面 的最大延展方向相平行。这种结构中第二凹槽52相对限位卡扣53转动至一定角度后,第 二凹槽52便会脱开限位卡扣53,从而使得第二卡扣结构5彻底失效。如图2、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机壳 3、电池盖1以及设置于机壳3以及电池盖1上的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盖定 位机构,机壳3的中部开设有如图1所示电池仓2,且电池仓2周边的机壳3的在厚度方向 上的尺寸较小。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盖定位机构 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产生相同的技术效果,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电池仓2周边的机壳3的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小时,机壳3上远离电池仓2的 部分可以从机壳3长度方向上将电池盖1限制住,避免了电池盖1在机壳3长度方向上脱出。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电池盖1上还固设有抵压凸 起8,电池盖1罩设于如图1所示电池仓2上时,抵压凸起8抵压于放置于电池仓2内的电 池上。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 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 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盖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电池盖位置相对的边沿其中一个边 沿与电池仓周边的机壳之间的第一卡扣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池盖位置相对的边沿其中 另一个边沿与所述电池仓周边的所述机壳之间的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卡扣结构与所述 第二卡扣结构均为可拆卸连接结构,且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失效时,所述电池盖可绕所述第 二卡扣结构相对所述机壳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至少 一个第一卡扣、开设于每个所述第一卡扣上的第一凹槽以及与所述第一卡扣数目相同的至 少一个定位卡扣,其中所述第一卡扣固设于所述电池盖位置相对的边沿其中一个边沿上; 所述定位卡扣固设于所述电池仓周边的所述机壳上;所述定位卡扣上远离所述机壳的末端朝远离所述电池仓的方向延伸,且该端嵌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扣上的远离所述 机壳的末端的横截面的边沿呈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盖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扣上的远离所述 机壳的末端的边棱和/或所述第一卡扣接近所述机壳的一侧的边棱开设有倒角或圆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表面上接近所述电 池盖上位置相对的边沿中固设有所述第一卡扣的区域开设有扣位凹槽,所述扣位凹槽的底 面与所述电池盖的边沿之间存在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盖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呈长方形或正方 形,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均勻分布于所述电池盖上的所述第一卡扣以及与所述 第一卡扣数目相同且设置于所述机壳上的至少两个所述定位卡扣,所述扣位凹槽开设于所 述机壳表面上接近所述电池盖在所述电池盖平面最大延展方向上呈直角形棱角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接近所述机壳 的一侧还开设有呈内凹形的凹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包括至少 一个第二卡扣、开设于每个所述第二卡扣上的第二凹槽以及与所述第二卡扣数目相同的至 少一个限位卡扣,其中所述第二卡扣固设于所述电池盖位置相对的边沿其中另一个边沿上; 所述限位卡扣固设于所述电池仓周边的所述机壳上;所述限位卡扣上远离所述机壳的末端朝远离所述电池仓的方向延伸,且该端嵌于所述 第二凹槽内;所述限位卡扣的横截面的边沿呈弧形或边棱开设有倒角的梯形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盖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远离所述机壳 的侧壁呈平面状,且所述侧壁平面的延展方向与所述电池盖平面的最大延展方向相平行。
10.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电池盖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壳以及所 述电池盖上的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提供的电池盖定位机构,所述机壳的中部开设有 所述电池仓,且所述电池仓周边的所述机壳的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盖定位机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属于机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电池盖定位机构拆卸时比较费力,导致用户手感不佳的技术问题。该电池盖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电池盖位置相对的边沿其中一个边沿与电池仓周边的机壳之间的第一卡扣结构以及设置于电池盖位置相对的边沿其中另一个边沿与电池仓周边的机壳之间的第二卡扣结构,第一卡扣结构与第二卡扣结构均为可拆卸连接结构,且第一卡扣结构失效时,电池盖可绕第二卡扣结构相对机壳转动。该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机壳、电池盖以及设置于机壳以及电池盖上的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电池盖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改善用户拆卸电池盖时的手感。
文档编号H04B1/38GK201781512SQ20102027380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8日
发明者马成丽 申请人: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