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请求下的群主选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14157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交叉请求下的群主选择的制作方法
交叉请求下的群主选择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09年10月15日提交的题为“Group Owner Selection withCrossing Requests (采用交叉请求的群主选择),,的美国临时申请S/N. 61/252,052的权益,其通过援引全部明确纳入于此。背景领域本公开一般涉及通信系统,尤其涉及交叉请求下的群主选择。背景WLAN设备可发现彼此并共享数据话务而无需传统接入点的实例。作为发现的一部分,设备中的一个应当是群主。为了在两个设备之间确定群主,这两个设备参与群主协商。这两个设备可大致在相同时间发送群主协商请求。需要用于确定如何处理此类交叉群主协商请求的机制。概述在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操作装置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装置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第一请求消息被发送给第二装置。第一请求消息与第一信息相关联。另外,从第二装置接收第二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与第二信息相关联。另外,将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作比较。此外,基于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的比较确定是否响应于第二请求消息向第二装置发送响应。附图简述

图1是图解采用处理系统的装置的硬件实现的示例的示图。图2是无线对等通信系统的图示。图3是图解对等群主与对等客户端之间的对等拓扑的示图。图4是图解群主协商消息交换的示图。图5是图解群主确定的方法的示图。图6A是示出群主意愿属性格式的表格。图6B是示出群主意愿字段定义的表格。图7是用于图解示例性方法的示图。图8是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图9是解说示例性装置的功能性的概念框图。详细描述以下结合附图阐述的详细描述旨在作为各种配置的描述,而无意代表可实践本文中所描述的概念的仅有配置。本详细描述包括具体细节来提供对各种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实践这些概念。在一些实例中,以框图形式示出众所周知的结构和组件以便避免湮没此类概念。现在将参照各种装置和方法给出通信系统的若干方面。这些装置和方法将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进行描述并在附图中由各种框、模块、组件、电路、步骤、过程、算法等(合称为“元素”)来解说。这些元素可使用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此类元素是实现成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加诸整体系统上的设计约束。作为示例,元素、或元素的任何部分、或者元素的任何组合可用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的“处理系统”来实现。处理器的示例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状态机、门控逻辑、分立的硬件电路、以及其他配置成执行本公开中通篇描述的各种功能的合适硬件。处理系统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可以执行软件。软件应当被宽泛地解释成意味着指令、指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例程、子例程、对象、可执行件、执行的线程、规程、函数等,无论其是用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其它术语来述及皆是如此。软件可驻留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作为示例,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磁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磁条)、光盘(例如,压缩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智能卡、闪存设备(例如,记忆卡、记忆棒、钥匙驱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式PROM (EPROM)、电可擦式PROM (EEPROM)、寄存器、可移动盘、以及任何其他用于存储可由计算机访问和读取的软件和/或指令的合适介质。作为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可包括载波、传输线、和任何其它用于传送可由计算机访问和读取的软件和/或指令的合适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驻留在处理系统中、外置于处理系统、或跨包括该处理系统在内的多个实体分布。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实施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中。作为示例,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括封装材料中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如何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加诸于整体系统的总体设计约束来最佳地实现本公开中通篇给出的所描述的功能性。图1是解说采用处理系统114的装置100的硬件实现的示例的概念图。处理系统114可实现成具有由总线102—般化地表示的总线架构。取决于处理系统114的具体应用和整体设计约束,总线102可包括任何数目个互连总线和桥接器。总线102将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般地由处理器104表示)和计算机可读介质(一般地由计算机可读介质106表示)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102还可链接诸如时基源、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各种其他电路,这些电路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因此将不再赘述。总线接口 108提供总线102与收发机110之间的接口。收发机110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手段。处理器104负责管理总线102和一般处理,包括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106上的软件。软件在由处理器104执行时使处理系统114执行下文中针对任何特定装置描述的各种功能。计算机可读介质106还可被用于存储由处理器104在执行软件时操纵的数据。图2是示例性对等通信系统200的图示。对等通信系统200包括多个无线设备206、208、210、212。对等通信系统200可与诸如例如无线广域网(WffAN)等蜂窝通信系统相交迭。无线设备206、208、210、212中的一些可以对等通信形式一起通信,一些可与基站204通信,而一些可进行这两种通信。例如,如图2中所示的,无线设备206、208处于对等通信中,而无线设备210、212处于对等通信中。无线设备212还与基站204通信。无线设备可替换地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用户装备、移动站、订户站、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无线节点、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机、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一些其它合适术语。基站可替换地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接入点、基收发机站、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收发机功能、基本服务集(BSS)、扩展服务集(ESS)、B节点、演进B节点、或一些其它合适术语。下文中讨论的示例性方法和装置适用于各种无线对等通信系统中的任一种,诸如比如基于FlashLinQ、WiMedia、蓝牙、ZigBee或以IEEE 802. 11标准为基础的Wi-Fi的无线对等通信系统。为了简化讨论,在FlashLinQ的上下文中讨论示例性方法和装置。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示例性方法和装置更一般地适用于各种其它无线对等通信系统。图3是图解对等群主与对等客户端之间的对等拓扑的示图300。对等设备的对等群包括一个对等群主和连接到该群主的一个或多个客户端。如图3中所示的,无线设备302是对等群主,而无线设备304、306、308是连接到该对等群主的对等客户端。图4是图解群主协商消息交换的示图400。为了在两个设备之间确定对等群主,这两个设备参与群主协商。如图4中所示的,无线设备402向无线设备404发送群主协商请求406。群主协商请求406包括对等信息元素(IE),该对等信息元素包括群主意愿属性,后者包含指示无线设备402成为群主的意愿的群主意愿值。任何值范围可用于指示意愿。在一个示例中,值范围从0至15,其中0指示不希望成为群主,而15指示必须成为群主。无线设备404通过发送群主协商响应408来对请求作出响应。群主协商响应408包括对等IE,该对等IE包括群主意愿属性,后者包含指示无线设备404成为群主的意愿的群主意愿值。如果在无线设备402、404之间决定了群主权,则无线设备402用群主协商确认410对群主协商响应408作出响应。除群主意愿值之外,群主意愿属性包括打破平局值,该打破平局值用于在群主意愿值相等时确定群主。图5是图解群主确定的方法的示图500。值xl是无线设备402的群主意愿值,而值x2是无线设备404的群主意愿值。如果xl不等于x2 (502),且xl小于x2 (504),则无线设备404是群主(506)。否则,如果xl不小于x2 (504),则无线设备402是群主(508)。如果xl等于x2 (502),且xl和x2两者都等于15 (或等于指示必须成为群主的值)(510),则群主协商因无线设备402、404两者都希望成为群主而失败(512)。否则,如果xl等于x2,且xl和x2都小于15,则基于由无线设备402、404发送的打破平局值来确定群主权(514)。回顾图4,群主协商请求406包括群主意愿属性,后者包括打破平局值。打破平局值可以是一个比特,例如,其中0指示无线设备402、404之间关于群主意愿的平局通过接收方设备成为群主而得以了结,而1指示平局通过发送方设备成为群主而得以了结。打破平局值可由无线设备402随机地设置,或者更一般地,使得值0和1在平均上均勻地出现。由无线设备404在群主协商响应408中发送的打破平局值可与相对应的群主协商请求406翻转。例如,如果群主协商请求406包括打破平局值0,则群主协商响应408将包括打破平局值1,且因此在平局的情形下,无线设备404将成为群主。另一方面,如果群主协商请求406包括打破平局值1,则群主协商响应408将包括打破平局值0,且因此在平局的情形下,无线设备402将成为群主。图6A是示出群主意愿属性格式的表600。如图6A中所示的,群主意愿属性包括属性标识符(ID)字段、长度字段、和群主意愿字段。属性ID字段被示为4,但是可以是用于指示该属性是对应于群主意愿的任何预定值。长度字段是属性中随后的字段的长度。群主意愿字段是可变值,如图6B中所示的。图6B是示出群主意愿字段定义的表650。群主意愿字段包括用于指示成为群主的意愿度的群主意愿值。群主意愿值可以是0与15之间的相对值,用于指示无线设备成为群主的意愿度。0可指示不希望成为群主,而15可指示必须成为群主,且0与15之间的值指示处于两个极端之间的成为群主的意愿度。尽管意愿值是在0与15之间指示的,但是可使用其它值来指示群主意愿。群主意愿字段还包括打破平局值,该打破平局值如前文所述的,可以是一个比特,其中0指示接收带有群主意愿属性的群主协商消息的设备应当成为群主,而1指示发送带有群主意图属性的群主协商消息的设备应当成为群主。图7是用于图解示例性方法的示图700。如图7中所示的,两个群主协商请求406a、406b可分别由无线设备402、404在大致相同时间传送。这可能会发生,因为在生成群主协商请求之后,可能会将请求排队一段时间,以等待信道接入。在此类交叉请求中,无线设备402、404中的每一个接收群主协商请求,而非接收预期群主协商响应。无线设备402、404中的每一个具有对等设备地址。对等设备地址可以是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在图7中,无线设备402的对等设备地址被示为X,而无线设备404的对等设备地址被示为Y。在示例性方法中,无线设备402、404基于相应的对等设备地址X、Y确定是否发送群主协商响应。在一种配置中,具有最高对等设备地址的无线设备对群主协商请求作出响应,并(内部地)终止该无线设备发起的群主协商,而具有最低对等设备地址的无线设备默默地丢弃接收到的群主协商请求。发送群主协商响应的设备不是隐式地成为群主,因为群主仍是基于在群主协商请求和群主协商响应中交换的群主意愿和打破平局值来确定的。例如,假定对等设备地址Y高于(或大于)对等设备地址X( S卩,Y > X)。无线设备402将其对等设备地址X与发送群主协商请求406b的无线设备404的对等设备地址Y作比较。无线设备402确定其对等设备地址X较低,并由此丢弃接收到的群主协商请求406b。此外,无线设备404将其对等设备地址Y与发送群主协商请求406a的无线设备402的对等设备地址X作比较。无线设备404确定其对等设备地址较高,并由此终止通过发送群主协商请求406b而发起的群主协商并且用群主协商响应408对群主协商请求406a作出响应。响应于群主协商响应408,无线设备402发送群主协商确认410。群主协商响应指示群主协商是否失败。由此,在交叉群主协商请求的情形中,如果无线设备402在群主协商请求406a中指示必须成为群主,且具有比无线设备402的对等设备地址X更高的对等设备地址Y的无线设备404发送也指示必须成为群主的群主协商响应408(即,请求和响应两者都指示群主意愿15),则群主协商响应408也指示群主协商失败。除基于对等设备地址是否最高来确定是否用群主协商响应来作出响应之外的其它配置也是可能的。在另一种配置中,具有最低对等设备地址的无线设备对群主协商请求作出响应,并终止该无线设备发起的群主协商,而具有最高对等设备地址的无线设备默默地丢弃接收到的群主协商请求。在又一种配置中,确定是否作出响应可以是基于对某些由设备所生成的值的比较,这些值是通过对等设备地址的映射(例如,散列)来生成的。该映射是为两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所知晓的。如前文所讨论的,对等设备地址可以是MAC地址。MAC地址对于所有设备是唯一的,因此总是有一个设备具有较低MAC地址。可使用设备的任何其它唯一性属性,以用于决定哪个设备发送响应。此属性不必是全球唯一的,只要其在群主协商所涉及的两个设备之间是唯一的就行。图8是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800。该方法由诸如无线设备404等装置来执行。如图7和图8中所示的,装置404向第二装置402发送第一请求消息40613(80 。第一请求消息406b与第一信息(例如,对等设备地址Y)相关联(802)。装置404接收来自第二装置402的第二请求消息406a(804)。第二请求消息406a与第二信息(例如,对等设备地址X)相关联(804)。装置404将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作比较(806)。装置404基于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的比较确定是否响应于第二请求消息406a向第二装置402发送响应408(808)。装置404在从第二装置402接收响应于第一请求消息406b的响应之前接收第二请求消息406a。装置404在确定不发送响应408时确定丢弃第二请求消息406a(810),并从第二设备402接收响应于第一请求消息406b的响应(812)。在步骤812,装置404可基于第一请求和响应中的信息确定群主。装置404在确定要发送响应408之际确定终止与第一请求消息406b相关联的请求(814),并向第二装置402发送响应408 (816)。在步骤816之后,可由第二装置402基于第二请求和响应中的信息决定群主。第一信息可包括装置404的对等设备地址Y,且第二信息可包括第二装置402的对等设备地址X。如先前所述的,装置404的对等设备地址Y可以是装置404的MAC地址,而第二装置402的对等设备地址X可以是第二装置402的MAC地址。在一种配置中,装置404基于装置404的对等设备地址Y是高于还是低于第二装置402的对等设备地址X来确定是否发送响应408。在一种配置中,装置404通过在装置404的对等设备地址Y高于第二装置402的对等设备地址X时确定要发送响应408而在装置404的对等设备地址Y低于第二装置402的对等设备地址X时确定避免发送响应408来确定是否发送响应408。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第一群主协商请求,第二请求消息可以是第二群主协商请求,而响应可以是群主协商响应。在一种配置中,第一群主协商请求包括第一群主协商意愿;第二群主协商请求包括第二群主协商意愿;并且响应若是响应于第二请求消息而被发送给第二装置的,则包括第一群主协商意愿。在另一种配置中,当第一群主协商意愿和第二群主协商意愿两者都指示必须成为群主(例如,两者都指示群主意愿15)时,响应(若被发送)包括群协商失败指示。图9是图解诸如无线设备等示例性装置100的功能的概念框图900。装置100包括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请求消息406b的模块902。第一请求消息406b与第一信息(例如,该装置的MAC地址)相关联。装置100还包括从第二装置接收第二请求消息406a的模块904。第二请求消息406a与第二信息(例如,第二装置的MAC地址)相关联。另外,装置100包括将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作比较的模块906。此外,装置100包括基于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的比较确定是否响应于第二请求消息406a向第二装置发送响应408的模块908。参看图1,在一种配置中,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100包括用于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装置。第一请求消息与第一信息相关联。装置100还包括用于从第二装置接收第二请求消息的装置。第二请求消息与第二信息相关联。另外,装置100包括用于将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作比较的装置。此外,装置100包括用于基于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的比较确定是否响应于第二请求消息向第二装置发送响应的装置。在一种配置中,装置100还包括用于在确定避免发送响应时确定丢弃第二请求消息的装置,以及用于从第二装置接收响应于第一请求消息的响应的装置。在一种配置中,装置100还包括用于在确定要发送响应时确定终止与第一请求消息相关联的请求的装置,以及用于向第二装置发送响应的装置。前述构件是配置成执行由前述构件所述及的功能的处理系统114。应该理解,所公开的过程中各步骤的具体次序或阶层是示例性办法的解说。基于设计偏好,应该理解,可以重新编排这些过程中各步骤的具体次序或阶层。所附方法权利要求以样本次序呈现各种步骤的要素,且并不意味着被限定于所呈现的具体次序或阶层。提供之前的描述是为了使本领域中的任何技术人员均能够实践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方面。对这些方面的各种动改将容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白,并且在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于其他方面。因此,权利要求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示出的方面,而是应被授予与语言权利要求相一致的全部范围,其中对要素单数形式的引述除非特别声明,否则并非旨在表示“有且仅有一个”,而是“一个或更多个”。除非特别另外声明,否则术语“一些/某个”指的是一个或更多个。本公开中通篇描述的各种方面的要素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当前或今后所知的所有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等效方案通过引述被明确纳入于此,且意在被权利要求书所涵盖。此外,本文所公开的任何内容都并非旨在贡献给公众——无论这样的公开是否在权利要求书中被显式地叙述。权利要求的任何要素都不应当在35U.
S. C. §112第六款的规定下来解释——除非该要素是使用措辞“用于......的装置”来明
确叙述的或者在方法权利要求情形中该要素是使用措辞“用于......的步骤”来叙述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操作装置的方法,包括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与第一信息相关联;从所述第二装置接收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与第二信息相关联;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作比较;以及基于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的所述比较确定是否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二装置发送响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是在从所述第二装置接收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响应之前接收到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确定避免发送所述响应时确定丢弃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以及从所述第二装置接收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响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响应中的信息来决定群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确定要发送所述响应时确定终止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相关联的请求;以及向所述第二装置发送所述响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二请求和所述响应中的信息来决定群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装置的对等设备地址,而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装置的对等设备地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是所述装置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而所述第二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是所述第二装置的MAC地址。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是否发送所述响应是基于所述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是高于还是低于所述第二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是否发送所述响应包括在所述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高于所述第二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时确定要发送所述响应;以及在所述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低于所述第二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时确定避免发送所述响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是第一群主协商请求,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是第二群主协商请求,而所述响应是群主协商响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群主协商请求包括第一群主协商意愿;所述第二群主协商请求包括第二群主协商意愿;并且所述响应若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而被发送给所述第二装置的,则包括所述第一群主协商意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群主协商意愿和所述第二群主协商意愿两者都指示必须成为群主时,所述响应若被发送则包括群主协商失败指示。
14.一种设备,包括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装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与第一信息相关联;用于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二请求消息的装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与第二信息相关联;用于将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作比较的装置;以及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的所述比较确定是否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响应的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是在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响应之前接收到的。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在确定避免发送所述响应时确定丢弃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的装置;以及用于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响应的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响应中的信息来决定群主。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在确定要发送所述响应时确定终止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相关联的请求的装置;以及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响应的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二请求和所述响应中的信息来决定群主。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设备的对等设备地址,而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对等设备地址。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是所述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而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是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确定是否发送所述响应的装置是基于所述设备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是高于还是低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确定是否发送所述响应的装置在所述设备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高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时确定要发送所述响应;以及在所述设备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低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时确定避免发送所述响应。
24.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是第一群主协商请求,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是第二群主协商请求,而所述响应是群主协商响应。
25.如权利要求M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群主协商请求包括第一群主协商意愿;所述第二群主协商请求包括第二群主协商意愿;并且所述响应若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而被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的,则包括所述第一群主协商意愿。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群主协商意愿和所述第二群主协商意愿两者都指示必须成为群主时,所述响应若被发送则包括群主协商失败指示。
27.一种装置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执行以下动作的代码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与第一信息相关联;从所述第二装置接收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与第二信息相关联;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作比较;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的所述比较确定是否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二装置发送响应。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是在从所述第二装置接收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响应之前接收到的。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动作的代码在确定避免发送所述响应时确定丢弃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以及从所述第二装置接收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响应。
30.如权利要求四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响应中的信息来决定群主。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动作的代码在确定要发送所述响应时确定终止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相关联的请求;以及向所述第二装置发送所述响应。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二请求和所述响应中的信息来决定群主。
33.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装置的对等设备地址,而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装置的对等设备地址。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是所述装置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而所述第二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是所述第二装置的MAC地址。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确定是否发送所述响应的代码基于所述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是高于还是低于所述第二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作出所述确定。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确定是否发送所述响应的代码包括用于执行以下动作的代码在所述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高于所述第二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时确定要发送所述响应;以及在所述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低于所述第二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时确定避免发送所述响应。
37.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是第一群主协商请求,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是第二群主协商请求,而所述响应是群主协商响应。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群主协商请求包括第一群主协商意愿;所述第二群主协商请求包括第二群主协商意愿;并且所述响应若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而被发送给所述第二装置的,则包括所述第一群主协商意愿。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群主协商意愿和所述第二群主协商意愿两者都指示必须成为群主时,所述响应若被发送则包括群主协商失败指示。
40.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处理系统,其被配置成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与第一信息相关联;从所述第二装置接收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与第二信息相关联;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作比较;以及基于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的所述比较确定是否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二装置发送响应。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是在从所述第二装置接收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响应之前接收到的。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还被配置成在确定避免发送所述响应时确定丢弃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以及从所述第二装置接收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响应。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响应中的信息来决定群主。
44.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还被配置成在确定要发送所述响应时确定终止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相关联的请求;以及向所述第二装置发送所述响应。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二请求和所述响应中的信息来决定群主。
46.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装置的对等设备地址,而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装置的对等设备地址。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是所述装置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而所述第二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是所述第二装置的MAC地址。
48.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被配置成基于所述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是高于还是低于所述第二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来确定是否发送所述响应。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被配置成通过以下操作来确定是否发送所述响应在所述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高于所述第二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时确定要发送所述响应;以及在所述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低于所述第二装置的所述对等设备地址时确定避免发送所述响应。
50.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是第一群主协商请求,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是第二群主协商请求,而所述响应是群主协商响应。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群主协商请求包括第一群主协商意愿;所述第二群主协商请求包括第二群主协商意愿;并且所述响应若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而被发送给所述第二装置的,则包括所述第一群主协商意愿。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群主协商意愿和所述第二群主协商意愿两者都指示必须成为群主时,所述响应若被发送则包括群主协商失败指示。
全文摘要
提供了操作装置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装置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第一请求消息被发送给第二装置。第一请求消息与第一信息相关联。另外,从第二装置接收第二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与第二信息相关联。另外,将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作比较。此外,基于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的比较确定是否响应于第二请求消息向第二装置发送响应。
文档编号H04L29/08GK102598618SQ201080047685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5日
发明者M·M·温廷克 申请人: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