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到设备以及连接模式切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5360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设备到设备以及连接模式切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示例性的、非限制性实施例主要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程序,更具体地,涉及能够直接相互通信的移动无线通信节点和设备,以及它们与无线网络接入节点之间的操作。
背景技术
这一部分意在为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发明提供背景或上下文。这里的说明可以包括可能被实行的构思,但并不一定是先前已经被想到、实施或者描述过的。因此,除非这里有特别说明,这部分中所描述的并非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现有技术,并不会因为包含在这部分中而被承认为现有技术。可以在说明书和/或附图中发现的下面的缩略语被定义如下:3GPP 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ACK确认BS基站

CCE控制信道单元D2D设备到设备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L下行链路(eNB向UE)eNBE-UTRAN节点B (演进的节点B)EPC演进的分组核心E-UTRAN 演进的 UTRAN (LTE)FDD频分双工FDMA 频分多址GP保护周期HARQ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IMTA 国际移动通信协会ITU-R 国际电 目联盟_无线电通 目部门LTEUTRAN 的长期项目演进(E-UTRAN)LTE-A LTE 增强型MAC媒体访问控制(层2,L2)ΜΜ/ΜΜΕ 移动性管理/移动性管理实体NACK否定应答NodeB 基站OFDMA 正交频分多址0&Μ运营与维护PAPR 峰均功率比
PDCP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C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SCH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物理(层 I,LI)PUCCH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Rel版本RLC无线电链路控制RNTI 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RC无线电资源控制RRM无线电资源管理SGff服务网关SC-FDMA 单载波频分多址TDD时分双工TPC传输功率控制UE用户设备,比如移动台、移动节点或移动终端

UL上行链路(UE向eNB)UPE用户平面实体UTRAN 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演进的UTRAN (E-UTRAN,也称为UTRAN-LTE或E-UTRA)已知为是一种现代通信系统。在该系统中,DL接入技术为0FDMA,而UL接入技术为SC-FDMA。感兴趣的一项规范是:3GPP TS36.300,V8.11.0(2009-12),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技术规范组无线电接入网;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以及演进的通用陆地接入网(E-UTRAN);全部描述;阶段2 (版本8),通过引用将其整体合并于此。为了方便,该系统可以被称为LTE Rel-8。一般而言,这组通常称为3GPP TS36.xyz(例如,36.211、36.311、
36.312等)的规范可以被看作描述版本8的LTE系统。最近,这些规范中至少一些的第9版已经出版,包括 3GPP TS36.300, V9.3.0 (2010-03)。图1 再现了 3GPP TS36.300V8.11.0 中的图 4.1,示出了 E-UTRAN 系统(Rel_8)的整体架构。E-UTRAN系统包括eNB,向UE提供E-UTRAN用户平面(roCP/RLC/MAC/PHY)和控制平面(RRC)协议终结。各个eNB通过X2接口彼此互相连接。eNB还通过SI接口与EPC连接,更具体地,通过SlMME接口与MME连接以及通过SI接口(MME/S-GW4)与S-GW连接。SI接口支持MME/S-GW/UPE与eNB之间的多对多关系。eNB具有如下功能:用于RRM的功能:RRC,无线电接入控制,连接移动性控制,在UL和DL中对UE进行动态资源分配(调度);用户数据流的IP报头压缩以及加密;UE附着时的MME选择;向EPC (MME/S-GW)路由用户平面数据;(源自MME的)寻呼消息的调度与传输;(源自MME或0&M的)广播信息的调度与传输;以及
以移动性和调度为目的的测量及测量报告配置。这里特别感兴趣的是定位于未来MTA系统(为了方便,这里简称为LTE增强型(LTE-A))的3GPP LTE的后续版本(例如,LTERel-1O以及后Rel-ΙΟ)。在这一点上,可以参考3GPP TR36.913, V9.0.0 (2009-12),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技术规范组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 (LTE增强型)(版本9)的未来增强需求。还可以参考3GPP TR36.912V9.2.0(2010-03)技术报告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技术规范组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 (LTE增强型)(版本9)未来增强的可行性研究。LTE-A的目标在于,通过以降低的成本较高的数据速率和较低的延迟来提供显著增强的服务。LTE-A定位于扩展并优化3GPP LTE Rel_8无线电接入技术,以便以较低的成本提供较高的数据速率。LTE-A将会是更加优化的无线电系统,其在保持与LTE Rel-8向后兼容的同时满足了 ITU-R对于IMT-增强型的要求。至少基于以下的原因,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其被视为改善局域覆盖的潜在的技术;其被视为改善资源效率的潜在的方案;其能够有助于节省UE和eNB的传输(Tx)功率;其能够有助于减少蜂窝网络上的负荷;以及其具有为终端用户提供新型服务的潜力。在将D2D集成到例如蜂窝系统时,存在多种可用的方式。这些方式可以主要被分为两类(自主的D2D和由eNB控制的带内D2D)。鉴于高QoS、高资源效率以及网络运营商的更好的可操控性,对近期(例如,LTE Rel-1U LTE Rel-12)的标准化来说,当前由eNB控制的带内D2D方式比自主的D2D更加优先进行。自主的D2D当前被视为更长期的发展。

发明内容
通过采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前述的问题以及其它问题得以克服,其它的优点也得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的不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从网络接入节点向以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操作的一对节点中的第一节点发送模式切换命令。该方法还包括在网络接入节点处接收至少一个对收到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其中该至少一个确认接收自一对节点中的第二节点。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该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该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从网络接入节点向以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操作的一对节点中的第一节点发送模式切换命令,并使该装置在网络接入节点处接收至少一个对收到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其中该至少一个确认接收自该一对节点中的第二节点。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以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操作的一对节点中的第一节点处接收模式切换命令,其中,响应于该一对节点中的第二节点接收到来自覆盖网络的网络接入节点的模式切换命令,从该第二节点接收该模式切换命令。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从第一节点向网络接入节点发送对接收到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该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该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在以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操作的一对节点中的第一节点处接收模式切换命令,其中,响应于该一对节点中的第二节点接收到来自覆盖网络的网络接入节点的模式切换命令,从该第二节点接收该模式切换命令;并且使该装置从第一节点将接收到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发送给网络接入节点。


在附图中:图1再现了 3GPP TS36.300中的图4.1,并示出了 E-UTRAN系统的整体架构。图2示出了适用于在实施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时使用的各种电子设备的简化了的框图。图3呈现了频分复用的蜂窝连接资源和D2D资源的例子。图4呈现了时分复用的蜂窝连接资源和D2D资源的例子。图5示出了模式切换延迟的例子。图6呈现了在以D2D通信模式操作时设备与蜂窝网络连通性的例子。图7为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的操作以及在网络接入节点上执行包含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的结果的逻辑流程图。图8为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的操作以及在D2D设备上执行包含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的结果的逻辑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上面所讨论的由eNB控制的带内D2D通信在FDD和TDD蜂窝系统中均能够实现。当D2D节点在蜂窝UL资源(FDD UL频带或TDD UL子帧)上进行操作时,eNB能够支持测量来自D2D通信的干扰,并且D2D节点能够在DL蜂窝资源中接收来自eNB的控制/数据。然而,在DL资源中操作的D2D节点也应该被考虑,尤其是在TDD蜂窝系统中实施时。这是正确的,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当蜂窝系统中采用大量DL TDD配置时,只有相对少的UL资源可以被D2D节点使用。对于在TDD蜂窝网络之下的D2D通信而言,有多种可以被考虑的D2D资源配置的可能情形,比如:情形1:D2D节点只在蜂窝网络的UL子帧中进行通信;情形2:D2D节点在特定子帧的保护周期(GP)中通信,并且在蜂窝网络的UL子帧中进行通信;情形3:D2D节点在一部分DL子帧中通信,在特定子帧的保护周期(GP冲通信,并且在蜂窝网络的UL子帧中进行通信。对于这些D2D资源分配情形中的每一种,在处于D2D模式时,至少出于以下目的:(例如)访问蜂窝系统信息、同步、从eNB获得控制/业务,或者为了 UL业务的目的,应该使得设备能够与蜂窝网络连通。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至少部分地关于至少出于DL业务的目的而能够使D2D设备与蜂窝系统连通的原理以及信令设计。在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之前,参照图2,其说明了适用于在实施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时使用的各种电子设备和装置的简化了的框图。在图2中,无线网络1,其可以是蜂窝无线网络,适于经由网络接入节点,比如节点B (基站),更具体地eNB12,通过无线,例如蜂窝链路11与一个装置,比如移动通信设备(可以被称为第一UE10),进行通信。蜂窝网络I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元件(NCE) 14,网络控制元件可以包括图1中示出的MME/SGW功能,并且能够提供与其它网络,比如电话网络和/或数据通信网络(例如,互联网)的连通性。UElO包括控制器10A,比如至少一个计算机或数据处理器,至少一个体现为存储器IOB的、存储计算机指令程序(PROG) IOC的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至少一个合适的、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与eNB12进行双向无线通信的射频(RF)发射器和接收器对(收发器)IOD0 eNB12也包括控制器12A,比如至少一个计算机或数据处理器,至少一个体现为存储器12B的、存储计算机指令程序(PR0G)12C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至少一个合适的、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当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MO)操作时,通常为多个)与UElO进行通信的RF收发器12D。eNB12能够经由数据/控制路径与NCE14连接,该路径可以被实现为图1所示的SI接口。eNB12还可以通过图1所示的X2接口与其它eNB连接。图2显示了第二 UElO的存在,其可以是或可以不是与第一 UElO具有相同的构造(例如,它们可以是或者不是由相同的厂家制造的)。第一和第二 UElO的收发器IOD能够经由D2D链路13无线地、直接地通信。因此,出于描述的目的,不丧失一般性,第一和第二UElO可以被看作是“D2D节点”或“D2D终端”,为了简便,下面一个可以被称为‘设备A’而另一个称为‘设备B’。当处于D2D连接模式时,一个D2D节点可以被看作是主D2D节点,而另一个是从D2D节点。同样地,正如下面将要详细描述的那样,当以D2D模式操作时,能够实现经由eNB12与蜂窝系统I的通信。能够认识到,在某些使用情况和部署中,D2D节点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固定(非移动的)设备/节点。例如,D2D节点中的一个可以起到媒体内容服务器的作用,该媒体内容服务器能够与在该固定D2D节点附近的众多移动D2D节点进行D2D通信。程序IOC和12C被假定包括当由相关的控制器10A、12A执行时能够使设备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来操作(正如下面将更加详细地讨论的那样)的程序指令。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至少部分地由能够被UElO的控制器IOA和/或eNB 12的控制器12A执行的计算机软件,或者由硬件,或者由软件与硬件(以及固件)的组合来实现。一般而言,UElO的各种实施例能够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便携式计算机、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图像捕获设备比如数码相机、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游戏设备、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音乐存储和播放装置、允许无线互联网接入和浏览的互联网装置以及合并了此类功能组合的便携式单元或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器IOB和12B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比如基于半导体的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磁存储设备和系统、光存储设备和系统、固定存储器以及可移除存储器。控制器IOA和12A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作为非限定性的例子可以包括通用的计算机、特定用途的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中的一个或多个。为了接下来的讨论,关于对I3UCCH (5.4节)、PDSCH (6.4节)以及PDCCH和CCE(6.8节)的描述,可以参照例如3GPP TS36.211V9.1.0 (2010-03)技术规范第三代合作关系项目;技术规范组无线电接入网络;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物理信道与调制(版本9)。关于对各种DCI格式(包括DCI格式3)的描述(第5.3.3.1节),还可以参照,例如,3GPP TS36.212V9.2.0 (2010-06)技术规范第三代合作关系项目;技术规范组无线电接入网络;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复用与信道编码(版本9)。应被指出并且应谨记的是,虽然这里是在蜂窝类型的无线电通信网络(比如LTE-A网络)环境中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这些示例性的实施例同样能够被用于非蜂窝类型的网络中,例如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因此,这里提及的网络接入节点和基站可以被认为指的是蜂窝类型的网络接入节点和基站,比如eNB12,但是也可以被认为指的是非蜂窝类型的网络接入节点和基站。而且,这里提及的描述某些UL和DL信道以及信息单元的、特定的蜂窝类型的标准文档不应该被认为是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仅仅限定于蜂窝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和网络。这些文档适用于参与D2D通信的用户设备,S卩,它们能够被配置为像蜂窝类型的用户设备或像非蜂窝类型的用户设备那样操作,或者在某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以既能够进行蜂窝类型的无线通信也能够进行非蜂窝类型的无线通信。正如上面所讨论的,如图2所示,即使在设备通过链路13连接到处于D2D模式中的配对设备时,优选地也使设备(UElO)能够经由蜂窝连接(链路)11与eNB12连通。为了支持eNB12的连通性,在一种方式中可以为与eNB12的DL以及UL连通性保留一些专用的DL以及UL资源。根据定义,这些为蜂窝连通性‘保留的’资源不应该被用于D2D通信。如果这些用于蜂窝连通性的保留的资源与D2D资源一起进行频分复用,则有可能导致从一个设备(例如,第一 UElO或设备A)向eNB12和配对的设备(第二 UElO或设备B)同时传输的问题,如图3所示。在图3的例子中,可以假定D2D在广域(WA)蜂窝UL资源上操作,而且D2D通信和蜂窝通信均采用TDD模式。D2D节点在保留的DL连通性子帧中监测来自eNB12的DL子帧,并在保留的UL连通性子帧中向eNB12传输。如果设备A在子帧4中发现给它的DL授权以及H)SCH,那么它需要在子帧8中向eNB12反馈ACK/NACK信息(注意在图3以及其它类似的图中,子帧编号从子帧“零”开始,即子帧索引O)。然而,由于配对的设备B不知道正在进行的对设备A的蜂窝DL业务,配对的设备B会采取D2D模式并且期望子帧8中来自设备A的控制/数据。这暗示设备A应该在子帧8中发送两种具有不同内容的不同的传输:a.ACK/NACK信令,其对应于子帧4中收到的I3DSCH被发送给处于蜂窝连接模式中的eNB 12 ;以及b.ACK/NACK或者被调度的数据,对应于先前的数据传输或调度授权发送给处于D2D连接模式中的设备B。这种向eNB以及配对的D2D节点的同时传输在特定的UElO的实施中可能是难以达到的。例如,蜂窝UL功率控制会要求UElO传输(设备A)满足最大Tx功率限制、对于D2D模式的传输Tx限制以及对于蜂窝传输的Tx功率。第二,这样的同时传输还增加了 UL传输峰均功率比(PAPR),可能需要较大的功率回退以便避免超出最大的功率放大器(PA)功率限制。然而,使用较大的功率回退会导致较小的UL覆盖并降低检测性能。另一个问题涉及由于同时传输引起的潜在的大的带内干扰:经由蜂窝连接向eNB12的ACK/NACK传输以相对高的功率进行,这可能会依赖于频率间隔以及依赖于设备到eNB和设备到配对的设备的距离对设备产生带内干扰。因此应该认识到,如果可能,从D2D节点(设备A)到设备B以及到eNB 12的同时传输应该被避免。一种避免这种同时传输的直接的方法是安排蜂窝连通性资源与D2D资源进行时分复用(图4示出了一个例子)。对于具有为蜂窝连通性保留的资源的子帧,不允许进行D2D通信。然而,使用这种方法会减少用于D2D通信的时间资源,并因此导致工作在TDD蜂窝中的D2D节点产生严重的性能问题。这至少是因为,当考虑到避免来自蜂窝eNB12的大的干扰时,优选地D2D通信模式只重用蜂窝UL资源。然而,在3GPP Rel_8规范的所有七种已定义的TDD配置中,在每IOms的帧中至多有六个UL子帧是可用的(例如,对于TDD配置O)。因此,如果有必要为蜂窝连通性保留一些子帧,D2D通信可用的资源将进一步减少。此外,这些有限的资源还应该被进一步分为Tx和Rx部分,这将导致相当大的HARQ延迟。在这种情况下,eNB12需要小心地平衡可用于D2D以及蜂窝连接的UL子帧。做如下的假设是合理的,当一些UElO被配置用于D2D模式时,只有很少的针对UElO的蜂窝业务,并且在多数情况下D2D节点只需要监测来自eNB12的一些不频繁的D2D配置信令。而且,由于D2D配置可能并不是动态的,用于D2D节点的蜂窝连通性资源可以无须每IOms帧保留,而是可以以相对较长的周期保留,例如,20ms、50ms甚至更长。然而,采用这样的保留蜂窝连通性资源的方式,可能产生的问题是,D2D节点对eNB12较高层信令的响应延迟会过长,如图5中模式切换延迟的例子所示。在这里“模式切换”被认为是,例如,响应于从eNB12收到的命令而执行(或启动),此时以D2D通信模式操作的节点(UElO)离开D2D模式并且至少暂时地仅以蜂窝模式操作。例如,这会在eNB12确定其有数据要从蜂窝系统发送给UElO时发生。除了图5所示的延迟增加的问题,模式切换中还存在由于蜂窝DL业务的出现而引起的另一个问题。蜂窝DL业务是由eNB12触发的,因此在正确地检测用于模式切换的信令之前D2D节点并不知道模式切换。因此,需要一种机制/过程来确保两个D2D节点(设备A、设备B)准确地知道模式切换的需要,并且因此避免出现设备对中模式状态不清楚的状况。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设备经由蜂窝连接模式与网络连通以及经由D2D连接模式与配对的设备连通的原理和信令机制,以避免上述的问题,比如通过在设备对中消除模式状态不清楚的状况。下面描述了几种避免上面指出问题的可能方案,每个代表了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并且每个都包括用于模式切换过程以及信令设计的原理。每个实施例都假定在UElO处于激活的D2D连接模式的同时,存在为UElO经由蜂窝连接模式连接到eNB 12而保留的DL子帧以及为UElO向eNB12发送反馈而保留的UL子帧。下面描述的实施例能够适用于前面讨论过的所有D2D资源分配的情形。方案A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如图6A所不,显式模式切换命令):一旦被配置为D2D连接模式,UElO按照周期T在一些预定的DL子帧中来监测蜂窝传输。T的值由eNB12配置并且对于蜂窝连接模式和D2D连接模式可以不同。例如,如果T=Ims,则UElO监测所有的DL子帧。
对于处于D2D连接模式的设备,eNB12通过LI信令发送显式连接模式切换命令。这个显式连接模式切换命令没有跟随的roscH,并且不需要UElO像在蜂窝连接模式中那样反馈具有HARQ定时的ACK/NACK。在D2D节点对中,只有主D2D节点需要检测来自eNB12的连接模式切换信令。然后,主D2D节点通知该对中的从D2D节点(即配对的UE10)终止D2D连接模式。然后,t ms之后,从D2D节点向eNB12发送ACK以表明其已经退出D2D模式并切换回蜂窝模式。更一般地,eNB 12接收到来自从D2D节点的ACK至少表明主D2D节点和从D2D节点均已正确地收到了模式切换命令,并且可能已经,或可能还没有,切换到蜂窝(覆盖)网络操作模式。例如,D2D设备可以不必在发送ACK之后立即终止D2D模式,因为有可能eNB12没有检测到ACK。在这种情况下,eNB12可以再次例如向主D2D节点发送模式切换命令。此外,在某些情况下,两个D2D节点可能还需要在离开D2D模式进入蜂窝(覆盖)网络操作模式之前从eNB12接收一些控制信息。因此,在eNB12处收到来自从D2D节点的ACK至少向eNB12表示两个D2D节点都已经收到并且正确地解释了模式切换命令,其中主D2D节点直接从eNB12接收模式切换命令,而从D2D节点通过主D2D节点接收模式切换命令。给eNB12的ACK自从D2D节点在预定的UL资源中发出,或者在为蜂窝连通性而保留的子帧中的由模式切换命令所指明的UL资源中发出。如上所述,显式LI连接模式切换信令由主D2D节点检测,ACK由从D2D节点在被主D2D节点通知了 eNB12命令进行模式切换之后发送给eNB12。在这种方式中,当eNB12收到来自D2D从节点的ACK时,其了解到D2D对中的两个D2D节点都至少知道,并可能已经执行了,连接模式切换。连接模式切换信令作为HXXH命令发送,例如以用于多个设备的DCI格式3。相比于使用较高层的信令,这能够执行更快的模式切换。方案B (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如图6B所示,隐式模式切换命令):当存在调度给D2D节点对中的一个D2D节点的蜂窝DL业务时,6他12直接在^)〇01和I3DSCH上向该D2D节点发送DL授权。在这种情况下,该DL授权起到隐式连接模式切换命令的作用。在该实施例中,D2D连接对中的每个D2D节点监测给两个D2D节点的DL授权。如果检测到给任何一个D2D节点的DL授权,配对的D2D节点自动地终止D2D连接模式并切换到蜂窝连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被I3DSCH上的DL授权实际调度了的D2D节点向eNB发送关于I3DSCH的ACK/NACK,而另一个配对的D2D节点向eNB12发送ACK以表明其检测到发给另一个D2D节点的DL授权。如果eNB12没有接收到来自D2D节点对中的每个D2D节点的ACK/NACK,它按照第一实施例(方案A)发送显式模式切换信令,以便强制进行模式切换。现在给出几个例子来说明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尽管各个实施例适用于任何D2D资源分配情形,在这些例子中假定为第一资源分配情形,S卩,D2D只使用UL资源。在图6A中,其关于方案A,当存在给D2D节点对中的一个(或两个)节点的DL业务时,eNB12发送信令明确地通知各D2D节点进行连接模式切换。该信令可以重用蜂窝网络中的DCI格式,例如DCI格式3,由此eNB12能够向多个设备指示模式切换。注意在蜂窝模式中,eNB12可以使用DCI格式3,向多个UElO发送传输功率控制(TPC)命令。这种类型的信令不需要接收的UElO根据蜂窝HARQ 定时来向eNB12进行反馈。因此,eNB 12能够预先配置一个时间延迟,比如让D2D节点在D2D节点对中的两个D2D节点都终止D2D连接模式t ms之后在预定的资源中确认收到了 DL DCI格式3信令。为了确保两个D2D节点都知道连接模式切换,eNB 12配置主D2D节点来监测DL信令。然后,主D2D节点通过D2D信令通知从D2D节点收到了显式模式切换命令。接着,从D2D节点向蜂窝eNB12发送确认。检测到来自从D2D节点的确认之后,eNB12知道两个D2D节点已经终止了 D2D连接模式。如果eNB12没有在预定的时间t内收到确认,eNB12可以重复上述过程并且持续地进行直到收到来自从D2D节点的对连接模式切换信令的确认。图6B呈现了方案B的例子,其中当存在给UElO的DL业务时,eNB12直接向目标UElO发送DL授权以及H)SCH。在预定义的DL子帧中,能够使每个D2D节点监测给它自己的以及给配对D2D节点的H)CCH。因此,该实施例假定每个UElO都知道在D2D通信模式中与之配对的UElO的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当配对的D2D节点中的任何一个收到关于DL调度的指示时,两个配对的D2D节点自动地终止D2D模式。为了确保配对的D2D节点正确地检测到DL授权,两个节点均向eNB 12发送ACK/NACK。当eNB 12检测到来自两个配对的D2D节点的确认时,它知道两者均已终止D2D连接模式,否则eNB12像在方案A中那样发送附加的信令以明确地表明模式切换命令。在上下文中,前面提到的RNTI可以被认为是当UElO在蜂窝网络中工作时与其关联的蜂窝网络或蜂窝RNTI。更一般地,为了区别于下面将要讨论的各种D2D专用的无线电网络标识符,该RNTI可以被称为覆盖无线电网络标识符。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被调度于I3DSCH上的UElO按照PUCCH在由PDCCH的第一控制信道单元(CCE)隐含确定的PUCCH资源中发送ACK/NACK ;而配对的设备则在与HXXH的第二 CCE对应的PUCCH中或者在由另一 UElO的PUCCH资源确定的PUCCH资源加上偏移中发送ACK。应该注意,除了其自身的以及配对的D2D节点的DL授权,主D2D节点还监测D2D对的HXXH和roSCH,其循环冗余校验(CRC)可以用该D2D对的专用RNTI,例如D2D_RNTI,进行扰码。这可以被eNB12用来发送用于D2D通信模式操作的配置信令,例如用于功率控制以及用于资源分配。接收到这种CRC被D2D_RNTI扰码的TOCCH和TOSCH并不会触发模式切换。相反,只有接收到其CRC被一个私有的RNTI (例如,小区RNTI (C-RNTI))或者其中一个D2D节点的半持久的调度RNTI (SPS-RNTI)扰码的TOCCH和蜂窝TOSCH才会触发模式切换。eNB 12为成对的D2D节点中的每个节点分配一个附加的D2DRNTI,例如为主D2D节点分配主RNTI以及为从D2D节点分配从RNTI,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内。使用CRC被主RNTI扰码的I3DSCH以及H)CCH,eNB 12能够发送D2D配置信令,以及用于主D2D节点的蜂窝DL数据,使用CRC被从RNTI扰码的TOSCH以及TOCCH,eNB 12能够发送用于从D2D节点的蜂窝DL数据。这些附加的主/从RNTI使得能够向参与在D2D对中的UElO进行蜂窝模式传输,无需使它们不得不离开D2D模式,能够被有利地应用于只有相对少量的蜂窝业务要在DL上发送的情况。因此,使用该实施例能够减少模式切换操作发生的频率。只有当各D2D节点检测到CRC被节点的蜂窝RNTI中的一个(例如,C-RNT1、SPS-RNTI)扰码的TOSCH或/和HXXH时,它们才离开D2D通信模式并且向eNB12发送确认。当各D2D节点检测到CRC被一个其它的‘特殊’ RNTI (例如,与该对相关联的D2D_RNTI,或者主RNTI或从RNTI)扰码的roscH或/和HXXH时,该对中的各D2D节点并不进行模式切换。应该认识到,这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使用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技术效果。例如,当处于D2D模式时使设备与蜂窝保持连通性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使用产生的一个技术效果是,保证了在eNB与D2D对之间对模式状态的共同的理解,因此避免了由于模式不明确的存在引起的不适当的操作。取得的另一个技术效果是,与从D2D节点对中的UElO向eNB12以及向D2D节点对中的另一个节点的同时传输相关的问题得以避免。取得的另一个技术效果是,由于模式切换信令在I3DCCH中发送,能够使模式切换信令动态地适应蜂窝DL业务,而且重用蜂窝DCI格式(格式3)成为可能。取得的另一个技术效果是,通过使用LI信令,能够实现快速模式切换,因此能够减小模式切换的等待时间。取得的另一个技术效果是,通过使用不同的RNTI对I3DSCH以及I3DCCH的CRC进行扰码,eNB 12能够选择性地控制设备退出D2D模式或者保持在D2D模式,取决于需要传送的DL蜂窝业务的量。基于前面的描述,显然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以便在D2D通信位于无线通信网络(比如,但不限于,LTE增强型蜂窝网络的蜂窝网络)中时增强D2D通信模式操作。图7为逻辑流程图,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的操作以及计算机程序指令执行的结果。根据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方法在块7A中执行将模式切换命令从网络接入节点发送给以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操作的一对节点中的第一节点的步骤。在块7B中,存在在网络接入节点处接收至少一个对接收到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的步骤,其中该至少一个确认接收自该节点对中的第二节点。在图7所示的方法中,模式切换命令为利用第一层信令发送给该对节点中的主节点的显式模式切换命令。在图7所示的方法中,模式切换命令为利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3信令发送的显式模式切换命令。在如图7所示并且在前面的段落中描述的方法中,确认是在一个预先定义的或在模式切换命令中指定的上行链路资源上收到的。在如图7所示并且在前面的段落中描述的方法中,对收到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由网络接入节点解释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均已正确地收到了模式切换命令。在图7所示的方法中,模式切换命令为包含调度网络中的第一节点的下行链路授权的隐式模式切换命令,该下行链路授权包含该对节点中的第一节点的无线电网络标识符,并且对收到该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接收自该对节点中的第二节点,并且同样也接收自该对节点中的第一节点。在如图7所示并且在前面的段落中描述的方法中,下行链路授权利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被调度的第一节点在根据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第一控制信道单元确定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中发送确认,第二节点在根据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第二控制信道单元中的一个确定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中或者在由第一节点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加上偏移所确定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中发送确认。在图7所示的方法中,进一步包括:响应于没有收到来自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确认、利用第一层信令、使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3信令向该对节点中的主节点发送显式模式切换命令。在如图7所示并且在前面的段落中描述的方法中,进一步包括:使用具有循环冗余码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该对节点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同时、向该对节点发送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配置信息,该循环冗余码采用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该对节点特有的无线电网络标识符进行扰码。在如图7所示并且在前面的段落中描述的方法中,进一步包括:使用具有循环冗余码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该对节点中的主节点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同时、向该主节点发送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配置信息或者下行链路数据,该循环冗余码采用被分配给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该对节点中的主节点的无线电网络标识符进行扰码,该无线电网络标识符不同于该节点的覆盖无线电网络标识符;以及使用具有循环冗余码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该对节点中的从节点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同时、向该从节点发送下行链路数据,该循环冗余码采用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该对节点中的从节点特有的无线电网络标识符进行扰码,该无线电网络标识符不同于该节点的覆盖无线电网络标识符。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还包括包含软件程序指令的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由至少一个数据处理器执行这些软件程序指令导致包含执行如前述若干段落中所描述的图7的方法的操作的实现。图7中示出的各种块可以被视为方法步骤,和/或运行计算机程序代码引起的操作,和/或被构造用以实现相关功能的多个连接的逻辑电路单元。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还涉及包含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存储器的装置。该存储器以及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该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从网络接入节点向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一对节点中的第一节点发送模式切换命令,并使该装置在网络接入节点处接收至少一个对收到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其中该至少一个确认接收自该对节点中的第二节点。图8为逻辑流程图,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的操作以及计算机程序指令执行的结果。根据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方法在块8A中执行在操作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的一对节点中的第一节点处接收模式切换命令的步骤,其中响应于该对节点中的第二节点收到来自覆盖网络的网络接入节点的模式切换命令而从该第二节点接收该模式切换命令。在块8B处,存在从该第一节点向该网络接入节点发送对收到所述网络切换命令的确认的步骤。在图8的方法中,该模式切换命令为利用第一层信令发送给第二节点的显式模式切换命令,其中第一节点为该对节点中的从节点而第二节点为主节点。在图8的方法中,模式切换命令为利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3信令发送给第二节点的显式模式切换命令,其中第一节点为该对节点中的从节点而第二节点为主节点。在图8所示并且在前面的段落中描述的方法中,确认是在一个预先定义的或在模式切换命令中指定的上行链路资源上传输的,并且向网络接入节点表明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均已正确地收到了模式切换命令。在图8所示的方法中,模式切换命令为包含调度覆盖网络中的第二节点的下行链路授权的隐式模式切换命令,该下行链路授权包含该对节点中的第二节点的覆盖无线电网络标识符,并且对收到该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也从该对节点中的第二节点传输。在图8所示并且在前面的段落中描述的方法中,下行链路授权利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被调度的第二节点在根据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第一控制信道单元确定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中发送确认,第一节点在根据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第二控制信道单元中的一个确定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中或者在由第二节点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加上偏移所确定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中发送确认。在图8所示并且在前面的段落中描述的方法中,进一步包括:使用具有循环冗余码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该对节点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同时、接收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配置信息,该循环冗余码采用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该对节点特有的无线电网络标识符进行扰码。在图8以及前面段落描述的方法中,进一步包括:使用具有循环冗余码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第一节点作为从节点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同时、至少接收下行链路数据,该循环冗余码采用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从节点特有的无线电网络标识符进行扰码,该无线电网络标识符不同于该从节点的覆盖无线电网络标识符。本发明的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还包括包含软件程序指令的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由至少一个数据处理器执行这些软件程序指令导致包含执行图8所示的方法以及对图8方法的描述的前述若干段落的操作的实现。图8中示出的各种块可以被视为方法步骤,和/或运行计算机程序代码引起的操作,和/或被构造用以实现相关功能的多个连接的逻辑电路元件。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还涉及包含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存储器的装置。该存储器以及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该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在操作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的一对节点中的第一节点处接收模式切换命令,响应于该对节点中的第二节点收到来自覆盖网络的网络接入节点的模式切换命令而从该第二节点处接收该模式切换命令。该装置进一步被配置为从该第一节点向该网络接入节点发送对收到网络切换命令的确认。这里还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从网络接入节点向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一对节点中的第一节点发送模式切换命令的装置,以及用于在网络接入节点处接收至少一个对收到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的装置,其中该至少一个确认接收自该对节点中的第二节点。这里还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在操作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的一对节点中的第一节点处接收模式切换命令的装置,其中响应于该对节点中的第二节点收到来自覆盖网络的网络接入节点的模式切换命令而从该第二节点处接收该模式切换命令,以及用于从该第一节点向该网络接入节点发送对收到网络切换命令的确认的装置。一般而言,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特殊用途电路、软件、逻辑及其任意组合中实现。例如,某些方面可以在硬件中实现,而其它方面可以通过固件或软件来实现,其可以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设备执行,虽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尽管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各个方面可以被说明和描述为块图、流程图,或者使用其它的图画表现形式,能够很好的理解,这里所描述的这些块、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以,作为非限定性的例子,通过硬件、软件、固件、特殊用途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它计算设备、或者它们的某些组合来实现。
因此应该理解,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至少一些方面可以通过各种部件,比如集成电路芯片和模块来实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通过被体现为集成电路的装置来实现。该集成电路,或者电路,可以包括用来体现能够被配置以便按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操作的数据处理器(组)、数字信号处理器(组)、基带电子线路以及射频电子线路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的电路(以及可能地固件)。基于前面的描述,当结合附图阅读时,前面提到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各种修改以及适应性调整对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任何以及所有的修改仍然落入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内。例如,尽管前面在UTRAN LTE-A系统的上下文环境中对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应该认识到,本发明的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并不限于仅用于这一种特定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它们可以被用来改进其它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以及正如上面所指出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限于仅用于蜂窝类型的无线电通信网络,而是还可以用于非蜂窝类型的网络,例如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部署。同样作为例子,尽管前面主要在两个设备参与D2D通信的上下文中进行描述,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有两个以上设备,例如,可以有一个主设备和两个或多个从设备,形成D2D组或群。应该注意到,术语“连接”、“联接”或者其任意变形意味着在两个或多个元件之间任意的连接或联接,或者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并且在“连接”或“联接”起来的两个元件之间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元件之间的联接或连接可以是物理的、逻辑的或者其组合。正如这里所采用的,作为几个非限定性、非穷举性的例子,可以认为两个元件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线、缆和/或印刷的电连接,以及通过使用电磁能量,比如具有射频范围、微波范围以及光(可见的以及不可见的)范围内波长的电磁能而“连接”或“联接”在一起。此外,用来描述参数(例如,RNT1、D2D_RNT1、主RNT1、从RNTI等等)、信息单元以及信道(例如,PDCCH、roSCH、PUCCH等等)的各种名称无意于在任何方面构成限定,因为这些参数、信息单元以及信道可以用任何合适的名称来标识。而且,本发明的各种非限定性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的一些特征可以无需相应地使用其它的特征而被有利地使用。因此,前面的描述应该被认为仅仅是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教导以及示例性的实施例,而并不对其构成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方法,包括 从网络接入节点向以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操作的一对节点中的第一节点发送模式切换命令;以及 在所述网络接入节点处接收至少一个对收到所述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确认接收自所述一对节点中的第二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式切换命令为利用第一层信令发送给所述一对节点中的主节点的显式模式切换命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式切换命令为利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3信令发送的显式模式切换命令。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认是在一个预先定义的或在所述模式切换命令中指定的上行链路资源上收到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收到所述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由所述网络接入节点解释为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均已正确地收到了所述模式切换命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式切换命令为包含调度网络中的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链路授权的隐式模式切换命令,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授权包含所述一对节点中的所述第一节点的覆盖无线电网络标识符,并且其中所述对收到所述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接收自所述一对节点中的所述第二节点,以及同样也接收自所述一对节点中的所述第一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授权利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其中被调度的所述第一节点在根据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第一控制信道单元确定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中发送所述确认,其中所述第二节点在根据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第二控制信道单元`中的一个确定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中或者在由所述第一节点使用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加上偏移所确定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中发送所述确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没有收到来自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的确认,利用第一层信令、使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3信令向所述一对节点中的主节点发送显式模式切换命令。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使用具有循环冗余码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所述一对节点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同时,向所述一对节点发送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配置信息,所述循环冗余码采用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所述一对节点特有的无线电网络标识符进行扰码。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使用具有循环冗余码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所述一对节点中的主节点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同时,向所述主节点发送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配置信息或者下行链路数据,所述循环冗余码采用被分配给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所述一对节点中的所述主节点的无线电网络标识符进行扰码,所述无线电网络标识符不同于所述节点的覆盖无线电网络标识符;以及包括使用具有循环冗余码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所述一对节点中的从节点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同时,向所述从节点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所述循环冗余码采用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所述一对节点中的所述从节点特有的无线电网络标识符进行扰码,所述无线电网络标识符不同于所述节点的覆盖无线电网络标识符。
11.一种包含软件程序指令的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由至少一个数据处理器执行所述软件程序指令导致包含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操作的实现。
12.一种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所述装置从网络接入节点向以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操作的一对节点中的第一节点发送模式切换命令,并且使所述装置在所述网络接入节点处接收至少一个对收到所述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确认接收自所述一对节点中的第二节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模式切换命令为利用第一层信令发送给所述一对节点中的主节点的显式模式切换命令。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模式切换命令为利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3信令发送的显式模式切换命令。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确认是在一个预先定义的或在所述模式切换命令中指定的上行链路资源上收到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收到所述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由所述网络接入节点解释为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均已正确地收到了所述模式切换命令。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模式切换命令为包含调度网络中的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链路授权的隐式模式切换命令,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授权包含所述一对节点中的所述第一节点的无线电网络标识符,并且其中所述对收到所述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接收自所述一对节点中的所述第二节点,并且同样也接收自所述一对节点中的所述第一节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授权利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其中被调度的所述第一节点在根据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第一控制信道单元确定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中发送所述确认,其中所述第二节点在根据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第二控制信道单元中的一个确定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中或者在由所述第一节点使用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加上偏移所确定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中发送所述确认。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通过利用第一层信令、使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3信令向所述一对节点中的主节点发送显式模式切换命令来对没有收到来自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的确认作出响应。
20.根据权利要求12-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使用具有循环冗余码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所述一对节点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同时,向所述一对节点发送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配置信息,所述循环冗余码采用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所述一对节点特有的无线电网络标识符进行扰码。
21.根据权利要求12-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使用具有循环冗余码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所述一对节点中的主节点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同时,向所述主节点发送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配置信息或者下行链路数据,所述循环冗余码采用被分配给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所述一对节点中的所述主节点的无线电网络标识符进行扰码,所述无线电网络标识符不同于所述节点的覆盖无线电网络标识符;以及包括使用具有循环冗余码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所述一对节点中的从节点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同时,向所述从节点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所述循环冗余码采用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所述一对节点中的所述从节点特有的无线电网络标识符进行扰码,所述无线电网络标识符不同于所述节点的覆盖无线电网络标识符。
22.—种方法,包括: 在以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操作的一对节点中的第一节点处接收模式切换命令,其中,响应于所述一对节点中的第二节点接收到来自覆盖网络的网络接入节点的所述模式切换命令,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模式切换命令;以及 从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网络接入节点发送对接收到所述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式切换命令为利用第一层信令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的显式模式切换命令,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一对节点中的从节点而所述第二节点为主节点。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式切换命令为利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3信令发送的显式模式切换命令,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一对节点中的从节点而所述第二节点为主节点。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认是在一个预先定义的或在所述模式切换命令中指定的上行链 路资源上传输的,并且向所述网络接入节点表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均已正确地收到了所述模式切换命令。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式切换命令为包含调度覆盖网络中的所述第二节点的下行链路授权的隐式模式切换命令,所述下行链路授权包含所述一对节点中的第二节点的覆盖无线电网络标识符,并且其中对收到所述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也从所述一对节点中的所述第二节点传输。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授权利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其中被调度的所述第二节点在根据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第一控制信道单元确定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中发送所述确认,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在根据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第二控制信道单元中的一个确定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中或者在由所述第二节点使用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加上偏移所确定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中发送所述确认。
28.根据权利要求22-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使用具有循环冗余码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所述一对节点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同时,接收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配置信息,所述循环冗余码采用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所述一对节点特有的无线电网络标识符进行扰码。
29.根据权利要求22-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使用具有循环冗余码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所述第一节点作为从节点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同时,至少接收下行链路数据,所述循环冗余码采用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所述从节点特有的无线电网络标识符进行扰码,所述无线电网络标识符不同于所述从节点的覆盖无线电网络标识符。
30.一种包含软件程序指令的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由至少一个数据处理器执行这些软件程序指令导致包含执行如权利要求29所述方法的操作的实现。
31.一种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所述装置在以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操作的一对节点中的第一节点处接收模式切换命令,其中,响应于所述一对节点中的第二节点接收到来自覆盖网络的网络接入节点的所述模式切换命令,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模式切换命令;并且使所述装置从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网络接入节点发送对接收到所述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模式切换命令为利用第一层信令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的显式模式切换命令,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一对节点中的从节点而所述第二节点为主节点。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模式切换命令为利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3信令发送的显式模式切换命令,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一对节点中的从节点而所述第二节点为主节点。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确认是在一个预先定义的或在所述模式切换命令中指定的上行链路资 源上传输的,并且向所述网络接入节点表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均已正确地收到了所述模式切换命令。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模式切换命令为包含调度覆盖网络中的所述第二节点的下行链路授权的隐式模式切换命令,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授权包含所述一对节点中的第二节点的覆盖无线电网络标识符,并且对收到所述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也从所述一对节点中的所述第二节点传输。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授权利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其中在所述覆盖网络中被调度的所述第二节点在根据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第一控制信道单元确定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中发送所述确认,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在根据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第二控制信道单元中的一个确定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中或者在由所述第二节点使用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加上偏移所确定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中发送所述确认。
37.根据权利要求31-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使用具有循环冗余码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所述一对节点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同时,接收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配置信息,所述循环冗余码采用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所述一对节点特有的无线电网络标识符进行扰码。
38.根据权利要求31-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使用具有循环冗余码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所述第一节点作为从节点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同时,至少接收下行链路数据,所述循环冗余码采用在设备到设备通信模式下操作的所述从节点特有的无线电网络标识符进行扰码,所述无线电网络标识符不同于所述从节点 的覆盖无线电网络标识符。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其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从网络接入节点向以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模式操作的一对节点中的第一节点发送模式切换命令。该方法还包括在网络接入节点处接收至少一个对收到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该至少一个确认接收自一对节点中的第二节点。在一个实施例中,模式切换命令为利用第一层(L1)信令发送给这对节点中的主节点的显式模式切换命令。在另一实施例中,模式切换命令为包含调度网络中的第一节点的下行链路授权的隐式模式切换命令,其中下行链路授权包含这对节点中的第一节点的无线电网络标识符(RNTI),并且其中对收到模式切换命令的确认接收自这对节点中的第二节点,并且同样也接收自这对节点中的第一节点。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还包含与网络接入节点协同而操作于D2D模式下的用户设备,比如移动电话。
文档编号H04W76/00GK103155682SQ201080069579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4日
发明者高春燕, 汪海明, G·查尔比特 申请人:诺基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