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信息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758800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反恐作战 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国内恐怖活动的日益猖獗,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影响着人们安静和谐的生活环境。如何应对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是摆 在国家决策和安全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为应对突发事件,目前国家有相应的应急预案,成立以武警特种警察部队为主的 处理突发事件的专门机构,能够快速响应各类突发事件。针对每一场突发事件,均涉及到 现场态势信息采集、信息处理、通信、指挥与控制等多样化功能,来满足武警特种警察部队 处理突发区域内事件的综合需求。长期以来,传统的反恐指挥手段是建立在我军现有技术 力量之上,虽然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也配备了一些高科技装备,主要是采用以下解决方 式;1、重点以武器装备为主,设备均独立使用;2、目前单兵和指挥员之间通信主要以话音 为主,使用的是民用对讲设备或少量的制式装备,数据具备一定的窄带能力,数据通信多为 点对点通信方式,信息承载量少,不具备组网能力;3、单兵主要携带的是武器和少量的通信 设备,基本不具有信息处理能力;4、指控主要以话音为主,现场指挥手段不多,处理能力有 限,反应能力差;5、对外联络手段以外线电话和手机为主,协调能力差。通过对武警特种警察部队现有装备和作战模式的调研,特警反恐作战已具有一定 的作战能力,也具备部分高科技装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新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信 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通信技术突飞猛进,特警现有装备已然落后,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作 战方式,其主要缺点如下a)系统信息化水平不足,不具备多源情报融合、军图标绘、智能辅助决策等高技术 手段;b)以窄带通信为主,通信容量低,承载业务种类少;c)单兵以携带武器装备为主,基本不具备信息处理能力;d)组网能力弱,现场态势信息无法共享;e)指控能力弱,从态势信息采集、处理、共享、融合和决策无整体解决方案;f)不具备全过程录音、录像,不方便战后评估。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及显示的效率。(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反恐作战信息 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频率扫描,以监控干扰频率,并确定信息处理系统的各基站的中心频率,同时对单 兵位置进行GPS定位以及对系统内的所有设备进行同步,并将确定的基站中心频率送往传 输系统中的各基站;对上下行传输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并确定信道质量,采用瞬时信噪比(SNR)衡量 信道质量;单兵分别采集现场音频和视频数据,并对所采集的音视频数据进行调制、压缩以 及编码;所述调制采用自适应调制,根据所确定的信道质量,在QPSK、8PSK、QAM16、QAM64中 进行动态选择;所述压缩采用MPEG-4视频压缩算法;所述编码采用纠错编码,其根据相应 的信道质量分别采用turbo码或LDPC码;将要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所述加密过程包括终端加密、链路加密以及密钥自动 分配;将加密后的信息传输至其他单兵进行音视频信息的共享以及传输至指挥控制中心, 所述信息传输采用码扩正交频分多址(CS-OFDMA)技术,并采用实时传输协议(RTP)来执 行;指挥控制中心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密,然后进行处理和融合,所述处理包括对 接收数据的解调、解码,所述融合包括将从单兵接收的信息与来自另外的指挥车、侦察车或 干扰车的信息一起发送至指挥控制中心的指挥控制终端以提供更全面的现场信息;根据处 理和融合结果对作战目标的状态和属性进行分析,从而对作战目标进行威胁性评估,并将 分析结果和评估发送至单兵,同时将从单兵接收的音视频数据中继至其他单兵以实现信息 共享;单兵接收并显示所述分析及评估结果;所述显示为视频形式或格式数据报文的形 式;单兵现场采集的音视频数据还传输至单兵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存储,所述在单兵计 算机中的处理包括现场进行音视频、战场GIS以及要地标绘数据的处理;所述自适应调制是根据确定的信道质量选择调制方式,随着信道质量提高,依次 选择 QPSK、8PSK、QAM16、QAM64 的调制方式;所述编码是根据信道质量选择纠错编码方式,随着瞬时信噪比升高,依次选择 turbo 码或 LDPC 码;所述加密采用DES或AES加密算法;其中信息传输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其中频率扫描范围为400-430MHz、700-740MHz ;所述指挥控制中心采用多用户检测以及时空信号处理技术对来自多个单兵的信 息进行接收和处理。(三)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现场话音、数据、视频等态势和指控信息的实时交互以及远程信息的 共享,为精确指挥提供基础保障;电子标绘改变了传统文书作战指挥模式,提高了作战指挥 效率;系统可实现与武警现有综合指挥车、技术侦察车、干扰车等信息的交互与融合,实现 现场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各种情报信息的同时收集与按需分发,实现战场单向透明;网 络化的综合业务传输平台极大的提高了协同作战能力。采用CS-0FDMA、纠错编码、智能天线 等技术融合,提高了复杂环境下的综合信息化保障能力。系统集成度高,应用广泛。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指挥控制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单兵信息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 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频率扫描,以监控干扰频率,并选取信息处理系统的各基站的中心频率,同时 对单兵位置进行GPS定位与同步系统内的所有设备,并将确定的基站中心频率送往传输系 统中的各基站;对上下行传输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并确定信道质量,其采用瞬时信噪比(SNR)衡
量信道质量;单兵分别采集现场音频和视频数据,并对所采集的音视频数据进行调制,压缩,编 码;所述调制采用自适应调制,根据所确定的信道质量,在QPSK、8PSK、QAM16、QAM64中进行 动态选择;所述压缩采用MPEG-4视频压缩算法;所述编码采用纠错编码,其根据相应的信 道质量分别采用turbo码和LDPC码;将要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所述加密过程包括终端加密,链路加密以及密钥自动 分配;将加密后的信息传输至其他单兵进行音视频信息的共享以及指挥控制中心,所述音 视频信息的传输采用码扩正交频分多址(CS-OFDMA)技术,并采用实时传输协议(RTP)来执 行;指挥控制中心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密,然后进行处理和融合,所述处理包括对 接收数据的解调,解码,所述融合包括将从单兵接收的信息与来自另外的指挥车、侦察车或 干扰车的信息一起发送至控制终端以提供更全面的现场信息;根据处理和融合结果对作战 目标的状态和属性进行分析,从而对作战目标进行威胁性评估,所述分析和评估可以基于 现有的作战辅助决策系统以及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来实现,随后将分析结果和评估发送 至单兵,同时将从单兵接收的音视频数据中继至其他单兵以实现信息共享;单兵接收并显示所述分析及评估结果;所述显示为视频形式或格式数据报文的形 式。以上流程均在下面的系统内完成,从信息传输、处理、分发、显示和控制形成了一 体化的指挥控制流程。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系统包括频谱监测子系统,用以监控干扰频率,选取信息 处理系统各基站的中心频率;指挥控制子系统(指挥控制中心),用于接收、存储与反恐作 战有关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反恐作战人员的语音数据和视频数据;单兵信息子系统,用于 单兵采集语音和视频数据并将从指挥控制子系统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和显示;信息传输子 系统,分别与指挥控制子系统、单兵信息子系统以及安全保密子系统连接,用于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通信;安全保密子系统,用于对所述信息进行加密;以及信息共享子系统,用于在 单兵之间进行音视频以及数据信息共享。另外,所述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信息共享子系统, 用于在单兵之间进行语音,视频以及数据信息的共享,所述共享方式采用单兵至单兵传输 方式以及由指挥控制子系统中继的传输方式,该共享子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单兵信息 子系统和指挥控制子系统中通过硬件或软件方式实现,例如可以在单兵计算机内通过单兵 手工设置和操作将音视频以及格式数据报文转发给其他单兵,也可以由指挥控制子系统的 服务器根据输入的命令转发至其他参战人员;备份子系统,用于对指挥控制子系统中的服 务器和单兵信息子系统中的单兵计算机和信号交换控制器进行冗余备份,在设备故障时可 切换至备份设备,以提高信息处理的可靠性。所述频谱监测子系统包括频率扫描模块、扫描存储模块、频率分析模块以及GPS 定位与同步模块,其中所述频率扫描模块用于确定监测频率,系统分辨率、扫描起始频率 和终止频率;扫描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当前工作频率以及监测的干扰频率;所述频率分析模 块用于分析监测的干扰频率并确定各基站的工作中心频率;所述GPS定位与同步模块用 于实时地确定单兵位置并同步系统中的所有设备;所述频率扫描范围是400-430MHZ以及 700-740MHZ,分别扫描两段频率当中的频率资源以及干扰频点,并分别选取间隔5MHz的带 宽频段作为各基站的工作频率。如图3所示,指挥控制子系统采用典型的服务器/客户机(S/C)结构。服务器是 系统的处理中心、数据中心和系统内外信息枢纽,指控席位(客户机)完成各类显示及人机 交互,服务器与指控席位构成局域网。服务器按多机集群(至少双机)设计,完成任务均衡 和故障迁移,指控席采用统一平台和软件,席位间可互换、可重组,服务器和席位数量可根 据需要即时增减,提高系统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指挥控制子系统包括服务器由2台以上高性能计算机构成的集群系统组成,负 责系统实时信息处理,数据库应用和与外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集群服务器对外提供单 一的整体印象,内部各台服务器之间可相互备份、任务切换、负载均衡。集群服务器可针对 不同应用提供不同级别的实时数据备份、任务迁移策略,可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为系统的 远程维护和升级提供基础。根据应用需求和可靠性指标要求,为不同级别的系统配置不同 数量的服务器构成集群。指挥控制子系统还包括系统管理终端可进行设备和软件的监视、系统配置、通 信端口配置、网络管理、向上级系统监控报告本系统状态,安装系统监控软件和网络管理软 件,系统管理的结果可记录、查询以供分析。指挥控制子系统还包括指挥控制终端,提供各种态势图形、数据库查询、人机交互 等功能。各终端软件配置一致,用户可根据需要改变终端属性。指挥控制子系统还包括存储器(附图未示出),用于对所处理的语音、数据和视频 进行存储;另外,所述指挥控制子系统还可以将接收自某个单兵的音视频数据转发(中继) 至其他单兵或行动小组以提供详细的信息支持和现场不同方位的敌情或险情共享,以便各 小组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所述指挥控制子系统采用时空联合检测技术和增强型零限技术。提高功率与频谱 的利用效率、减弱干扰,使接收信号质量最佳化。大幅提高设备抗干扰能力。当有多个单兵用户行动时,可采用多用户检测技术来同时处理多个单兵信息,提高系统的信息处理效率。根据用户需求分析,采用宽带传输系统作为信息传输子系统的主要设备。该 系统是在现有无线接入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引入一系列先进的关键技术和设计理念,如 CS-OFDMA(Code Spread-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石马扩正交 频分多址),信道跟踪和预测技术,自适应调制等)而研发的宽带综合无线接入系统。信息传输子系统主要设备包括网管系统(基站控制单元)、中心站、室外单元(基 站单元)及终端设备(单兵手持传输终端),信道质量检测设备以及天线单元。信息传输子 系统基于空中接口的下行共享信道实现组呼功能,在语音功能方面更加丰富,实现了话权 抢占、强插、强拆、动态重组等等一系列功能。在语音功能和性能两方面均不逊色于传统数 字集群系统。在提供语音功能的同时,信息传输子系统还为覆盖区域内的所有终端提供宽 带数据接入业务。三个中心站通过IP网络,由网管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中心站和话音控制器可以完 成各种语音、数据和视频功能。远端用户(单兵)通过终端设备来实现语音的双向传输和 视频的单、双向传输。所述网关系统(基站控制单元)用于对系统业务进行登记、变更、存储,包括对接 入的单兵信息子系统进行认证和登记管理;所述基站单元用于实现指挥控制子系统与单兵 手持传输终端的同步和信息传输,并按照频谱监测子系统确定的中心频率工作;所述语音 网关用于系统业务优先级管理、内部语音交换以及出局路由;所述单兵手持传输终端(由 单兵携带)为无线通信设备,用于双向宽带数据、语音和视频收发;所述信道质量检测设备 用于检测上下行信道质量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单兵信息子系统的相关部件;所述信息传输采用码扩正交频分多址(CS-OFDMA)、软件无线电等技术,并采用实 时传输协议(RTP)对视频流进行实时传输,同时基站天线单元采用智能天线阵列以提高系 统容量和发送接收信号的质量;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术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或窄带干扰,实现非视距传输。OFDM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 技术。无线信道的频率响应曲线大多是非平坦的,而OFDM技术的主要思想就是在频域内将 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并且各子载波 并行传输。这样,尽管总的信道是非平坦的,具有频率选择性,但是每个子信道是相对平坦 的,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的是窄带传输,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应带宽,因此就可以大大消 除信号波形间的干扰。由于在OFDM系统中各个子信道的载波相互正交,于是它们的频谱是 相互重叠的,这样不但减小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CS-OFDMA技 术将0FDMA、TDMA和SCDMA有机融合为一体,可以使系统获得高频谱效率、抗衰落、抗多径等 综合性能优势。软件无线电相对于传统的基于ASIC的无线技术,它具有许多优越性。在软件无线 电信息传输子系统中可以实现多种通信协议的兼容,便于通信技术升级,同时可以引入多 种先进的动态调整技术,使通信系统具备极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从而大大提高无线信息 传输子系统的功能和服务质量,有利于各种通信新标准的实施和兼容。单兵信息子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为单兵人员提供现场态势信息(也就是与反恐 作战有关的信息)采集、态势显示、信息处理及交互等功能,可极大的提高单兵人员的综合作战能力。单兵人员的现场态势采集可将战场情报实时的传回指挥控制中心,对指挥控制 中心做出及时、准确的战术决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单兵信息子系统也使单兵人员 能够直接接收到指挥控制中心下发的作战命令,可极大的提高作战效率。如图4所示,单兵信息子系统包括信号交换控制器、单兵电源、调制解调器、视频 编解码器、手持传输终端、耳机话筒组、单兵计算机、视频采集设备、显示器(头戴显示器或 腕式显示器)和单兵防弹携行具(附图未示出)。同时,系统还具有枪瞄接口等多种外部接 口,可接入枪瞄视频等设备;其中信号交换控制器为所述单兵信息子系统提供统一的信号 交互和连接,摄像头和耳机话筒组分别进行现场视频和音频采集,采集的数据可选择经由 信号交换控制器送往单兵计算机和信息传输子系统;所述单兵计算机用于单兵现场进行视 频、战场GIS以及要地标绘等数据的处理、存储以及通过信息共享子系统在单兵之间进行 音视频和数据信息共享;所述调制解调器用于传输数据的调制和解调,所述调制采用自适 应调制;所述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要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压缩,并将编码后的信息传输至 信息传输子系统,所述编码和压缩分别采用纠错编码和MPEG-4压缩算法;所述显示器用于 显示指挥控制子系统发送的作战信息或者信息共享子系统传输的音视频或数据信息。系统具备话音、视频上传及接收显示、现场信息采集处理等功能,其中视频采集设 备可以是摄像头(例如单兵摄像头)、软管窥镜等,视频显示设备可以是头戴显示器或者腕 式显不器。通过根据信道质量检测设备检测的信道质量,动态改变上下行信道的调制方式为 QPSK(四相相移键控)、8PSK、16QAM (正交幅度调制)和64QAM等,所述信道质量采用瞬时信 噪比(SNR)来衡量,信道质量越好,可采用的调制效率就越高,从而可以调整传输速率,可 适应传输环境的变化和干扰波动,提高系统的整体吞吐量。系统综合运用码扩正交频分多址(CS-OFDMA)、纠错编码和智能天线技术,提高系 统的抗干扰能力,为反恐作战任务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在不同的调制方式、信道条件、衰落余量等条件下,系统采用Turbo码和LDPC码等 先进的编码技术,例如在高瞬时信噪比的情况下可采用LDPC编码,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采 用Turbo编码等。提高了抗突发干扰的能力。MPEG-4基于更高的编码效率。同已有的或即将形成的其它标准相比,在相同的 比特率下,它基于更高的视觉听觉质量,这就使得在低带宽的信道上传送视频、音频成为可 能,单兵现场采集的视频数据比较大,压缩后的多媒体文件体积过于庞大,难以实现网络的 实时传播,因此在本系统中采用高效的MPEG-4压缩算法,以实现所采集的音视频数据的实 时传输。采用多个中心站进行同车组网应用,实现系统容量的多倍提升。系统的安全保密通过综合采用终端加密、链路加密及密钥的自动分配管理等多种 技术手段,实现对无线通信网络的全程加密保护,确保本系统传输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 可用性和保密设备的可控性。信息加密、身份鉴别、密码密钥管理是通信系统安全保密的三大要素,以密码算法 为核心,通过密码协议、密钥分发协议和鉴别协议将三大要素有机地关联起来,为信息传输 子系统提供传输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设备的可控性。保密设备实现信息的线路加密和端到端加密,为整个通信网络的话音、数据、IP、图像等综合业务信息提供机密性服务。基于密码技术的密码管理协议实现对网内各类保密设备的密钥和算法参数管理, 确保网内各类保密设备的合法使用。密码密钥管理系统执行密码协议和密钥分发协议,向上接受全军一体化对密码管 理系统的管理,向下负责为宽带传输系统、网络安全保密设备等安全保密设备产生、分配密 钥,并通过“黑名单”管理技术,实现对遗失、被盗等失控密码设备的遥毁、遥毙管理。所述密码算法可采用DES或者AES加密算法,以增强传输信息的绝密性。另外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信息共享子系统,用于在单兵之间进行语音,视频以及 数据信息的共享,所述共享方式采用单兵至单兵的点对点传输方式以及由指挥控制子系统 中继的传输方式。备份子系统,用于对指挥控制子系统中的服务器和单兵信息子系统中的 单兵计算机和信号交换控制器进行冗余备份,在设备故障时可切换至备份设备。本发明的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将作战人员态势信息上传至指挥控制子系统,作战人员态势信息包括视频采集设 备采集的作战人员的话音数据,图像信息和单兵计算机中存储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通过 安全保密子系统加密后通过信息传输子系统传输到中心站保密机,经过中心站保密机解密 后再送入指挥控制子系统;指挥控制子系统将所有的情报信息记录采集,并对信息进行数 据处理和融合,单兵信息子系统将从指挥控制子系统获取的解密后的信息进行处理和显
7J\ ο本系统内数据信息经授权后,可通过交换机传输到公网或武警专网的路由器,进 而传输到相应目的终端;本系统内话音信息经授权后,经过话音网关进入电话网;公网、武 警专网或电话网的数据、话音信息进入本系统的流程与之相反。根据反恐处突、抢险救灾等任务通信需求,系统采用CS-OFDMA技术、软件无线电 技术、调制方式自适应以及快速联合检测技术等多项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提高系统的容 量和性能,支持“动中通”和多用户大容量并发通信。系统数据带宽可达到15Mbps,能为15 个用户提供不低于IMbps的通信容量,满足指控及情报信息共享的需求,真正做到“看得 清、反应快、打的准”。另外,系统安全保密通过综合采用终端加密、链路加密、密钥的自动分配管理等多 种技术手段,实现对无线通信网络的全程加密保护,确保本系统传输信息的机密性、完整 性、可用性和保密设备的可控性。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现场话音、数据、视频等态势和指控信息的 实时交互以及远程信息的共享,为精确指挥提供基础保障;电子标绘改变了传统文书作战 指挥模式,提高了作战指挥效率;系统可实现与武警现有综合指挥车、技术侦察车、干扰车 等信息的交互与融合,实现现场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各种情报信息的同时收集与按需分 发,实现战场单向透明;网络化的综合业务传输平台极大的提高了协同作战能力。采用 CS-0FDMA、纠错编码、智能天线等技术融合,提高了复杂环境下的综合信息化保障能力。系 统集成度高,应用广泛。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 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频率扫描,以监控干扰频率,并确定信息处理系统的各基站的中心频率,同时对单兵位 置进行GPS定位以及对系统内的所有设备进行同步,并将确定的基站中心频率送往传输系 统中的各基站;对上下行传输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并确定信道质量,采用瞬时信噪比(SNR)衡量信道质量;单兵分别采集现场音频和视频数据,并对所采集的音视频数据进行调制、压缩以及编 码;所述调制采用自适应调制,根据所确定的信道质量,在QPSK、8PSK、QAM16、QAM64中进行 动态选择;所述压缩采用MPEG-4视频压缩算法;所述编码采用纠错编码,其根据相应的信 道质量分别采用turbo码或LDPC码;将要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所述加密过程包括终端加密、链路加密以及密钥自动分配; 将加密后的信息传输至其他单兵进行音视频信息的共享以及传输至指挥控制中心,所述信 息传输采用码扩正交频分多址(CS-OFDMA)技术,并采用实时传输协议(RTP)来执行;指挥控制中心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密,然后进行处理和融合,所述处理包括对接收 数据的解调、解码,所述融合包括将从单兵接收的信息与来自另外的指挥车、侦察车或干扰 车的信息一起发送至指挥控制中心的指挥控制终端以提供更全面的现场信息;根据处理 和融合结果对作战目标的状态和属性进行分析,从而对作战目标进行威胁性评估,并将分 析结果和评估发送至单兵,同时将从单兵接收的音视频数据中继至其他单兵以实现信息共单兵接收并显示所述分析及评估结果;所述显示为视频形式或格式数据报文的形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单兵现场采集的音视频数据还传输至单兵 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存储,所述在单兵计算机中的处理包括现场进行音视频、战场GIS以及 要地标绘数据的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自适应调制是根据确定的信道质量选择调制方 式,随着信道质量提高,依次选择QPSK、8PSK、QAM16、QAM64的调制方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编码是根据信道质量选择纠错编码方式,随着 瞬时信噪比升高,依次选择turbo码或LDPC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密采用DES或AES加密算法。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信息传输采用智能天线技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频率扫描范围为400-430MHz、700-740MHz。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指挥控制中心采用多用户检测以及时空信号处理技 术对来自多个单兵的信息进行接收和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频率扫描,以监控干扰频率,并选取信息处理系统的各基站的中心频率,对上下行传输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并确定信道质量;单兵分别采集现场音频和视频数据,将要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信息传输至其他单兵进行音视频信息的共享以及指挥控制中心,指挥控制中心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融合,根据处理和融合结果对作战目标的状态和属性进行分析,从而对作战目标进行威胁性评估,并将分析结果和评估发送至单兵,同时将从单兵接收的音视频数据中继至其他单兵以实现信息共享;单兵接收并显示所述分析及评估结果。本发明的方法提高了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及显示的效率。
文档编号H04W12/00GK102137392SQ201110040539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8日
发明者蒋帆, 谢晖, 赵四, 郭树军 申请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 北京亚太轩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