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集合并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15865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分集合并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阈值选择性分集合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信号从端到端的传播路径可以是直射,反射或是绕射等,那么不同信号通过各个路径的距离不同,到达时间和相位也就不同。不同相位的多个信号在接收端迭加,有时迭加而加强(信号方向相同时),有时迭加而减弱(信号方向相反时)会使得接收信号的幅度将急剧变化,这就是常说的多径衰落。它使信号产生严重失真,降低了通信系统的性能。因此寻找有效地抵抗多径干扰的方法一直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多径衰落性能,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对信号进行分集接收。分集技术就是研究如何利用多径信号来改善系统的性能。分集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将接收到的多径信号分离成不相关的(相互独立的)多路信号,然后在接收端将这些多路分离信号的能量按一定规则进行合并,使接收的有用信号能量最大,从而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降低误码率。分集技术包括两个方面1)如何把接收的多径信号分离出来,使其互不相关、相互独立,即分散传输;2)将分离出的多径信号怎样合并起来,获得最大的接收信噪比,即合并处理。对于1)分散传输为了在接收端得到几乎相互独立的不同路径,可以从空域、频域和时域等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加以实现。目前主要的方法有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和极化分集。通过如上几种方法,我们将在接收端获得相互独立的多径信号。接收机检查每条支路的瞬时信噪比(SNR :Signal-to-Noise Ratio),即对每条支路信号进行估计,然后根据支路瞬时信噪比选择需要合并的支路。而如何对这些支路进行合并,就构成了 2)合并处理。我们常见的合并方案,主要有四种最大比合并(MRC)、等增益合并(EGC)、广义选择性合并(GSC)、选择性合并(SC),还有后来学者提出的带阈值测试的广义选择性合并 (AT-GSC)、带输出阈值的最大比合并(OT-MRC)等方案。以上的提出的方案主要用于单小区内,而在多基站小区的情况就不太一样了,如图1所示,移动台1(内置接收机)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天线发射过来的信号,当移动台1从一个基站到另一个基站时,可解析路径不仅来自服务基站2 (即移动台1当前所处基站区中的基站)而且来自目标基站3 (即移动台1即将要去的基站区中的基站),移动台1接收端的可解析路径数目急剧增加,传统GSC 方案等并不能满足要求。近几年,学者们提出了适合多小区软切换环境下的全面扫描方案 (the Full Scanning scheme,FS-GSC)、顺序扫描方案(the Sequential Scanning scheme, SS-GSC)及数据块改变方案(Block Change scheme) 0这些方案的提出都是以降低复杂性为目的,同时这些方案考虑的都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即在软切换区域内每个基站与移动台都保持有链接,但是对于移动台在软切换区域内突然与某基站失去联系时,容易发生掉话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分集合并方法,旨在降低软切换区域内降低移动台突然与某基站失去连接时掉话概率,保证通信所需的误码率。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分集合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All,接收机对小区内的第i个基站按照从第一条路径到最后一条路径的顺序判断当前路径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的输入阈值,若小于则继续判断下一条路径的信噪比是否大于所述输入阈值,直至判断出信噪比大于所述输入阈值的路径j ;其中i为1到M 的正整数,M为小区内的基站数量,j为1到N的正整数,N为第i个基站的路径数量;步骤A12,将步骤All中判断出来的信噪比大于输入阈值的路径j作为接收机的输入路径,并更新第i个基站的输出信噪比ri=…+ Yj;其中Yl、Y2, Yj分别为第i个基站的第一条路径的信噪比、第二条路径的信噪比、第j条路径的信噪比;步骤A13,判断步骤A12得到的更新后的第i个基站的输出信噪比Γ i是否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步骤A14,若大于则停止检查判断,若小于则进一步从路径j+Ι开始重新按照上述步骤All、A12、A13进行判断,直至在第i个基站内找到输出信噪比Γ ,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的路径,或者判断为第i个基站内不存在输出信噪比Γi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的路径;步骤A15,按照上述步骤找到小区内所有基站的输出信噪比满足预设条件的路径, 由接收机对找到的路径进行合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集合并系统,包括第一路径识别单元,用于对小区内的第i个基站按照从第一条路径到最后一条路径的顺序判断当前路径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的输入阈值,若小于则继续判断下一条路径的信噪比是否大于所述输入阈值,直至判断出信噪比大于所述输入阈值的路径j ;其中i为 1到M的正整数,M为小区内的基站数量,j为1到N的正整数,N为第i个基站的路径数量;基站输出信噪比更新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路径识别单元中判断出来的信噪比大于输入阈值的路径j作为接收机的输入路径,并更新第i个基站的输出信噪比Γ i = Y !+Y 2+…+ Y j ;其中Y i、Y 2、Y j分别为第i个基站的第一条路径的信噪比、第二条路径的信噪比、第j条路径的信噪比;第二路径识别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基站输出信噪比更新单元得到的更新后的第i 个基站的输出信噪比Γi是否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路径识别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路径识别单元判断结果为大于时控制所述停止检查判断,若小于则进一步从路径j+Ι开始重新控制所述第一路径识别单元、所述基站输出信噪比更新单元、第二路径识别单元进行判断,直至在第i个基站内找到输出信噪比 Γ i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的路径或者判断为第i个基站内不存在输出信噪比Γ i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的路径;分集合并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路径识别单元找到的小区内M个基站的输出信噪比对应的路径进行合并。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分集合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A21,接收机对小区内的各个基站按照从第一条路径到最后一条路径的顺序,从中识别出每个基站的第一条信噪比大于预设的输入阈值的路径并进行合并;步骤A22,判断步骤A21中合并后的路径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步骤A23,若步骤A22判断结果为大于则停止检查判断,若小于则进一步重新按照所述步骤A21识别出每个基站的下一条信噪比大于预设的输入阈值的路径并进行合并,然后重复步骤A22 ;步骤A24,重复步骤A23直至找到小区内各个基站的合并信噪比大于输出阈值的路径,或者各个基站内的所有路径中的合并信噪比均小于输出阈值;步骤A25,接收机对步骤AM找到的各个基站的路径进行合并。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分集合并系统,包括第三路径识别单元,用于对小区内的各个基站按照从第一条路径到最后一条路径的顺序,从中识别出每个基站的第一条信噪比大于预设的输入阈值的路径并进行合并;第四路径识别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三路径识别单元中合并后的路径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路径识别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四路径识别单元判断结果为大于控制停止检查判断,若小于则进一步重新控制所述第三路径识别单元识别出每个基站的下一条信噪比大于预设的输入阈值的路径并进行合并,然后再次控制所述第四路径识别单元进行判断,直至找到小区内各个基站的合并信噪比大于输出阈值的路径,或者各个基站内的所有路径中的合并信噪比均小于输出阈值;分集合并单元,用于对所述第四路径识别单元找到的各个基站的路径进行合并。本发明保证了移动台在软切换区域内从小区的各个基站中分别选择满足条件的路径来进行合并,并且选择过程对每个基站都基于双阈值判断的方式,可保证当移动台与其中一个基站失去连接时,还能接收到小区内其他基站的信号,降低了掉话概率,使通信所需的误码率得以保证。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多基站小区内移动台在各个基站之间的移动示意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分集合并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图3是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分集合并方法的效果示例图;图4A是采用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双阈值选择性合并方案DT-GSC和采用分布式选择性合并方案GSC在独立同分布瑞利衰落信道下的平均误码率与每条支路平均信噪比的关系图;图4B是采用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双阈值选择性合并方案DT-GSC和采用分布式选择性合并方案GSC在独立同分布瑞利衰落信道下的平均合并路径数与每条支路平均信噪比的关系图;图4C是采用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双阈值选择性合并方案DT-GSC和采用分布式选择性合并方案GSC在独立同分布瑞利衰落信道下的平均SNR比较数与每条支路平均信噪比的关系图;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分集合并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分集合并方法的实现流程6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分集合并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中,移动台在软切换区域内从小区的各个基站中分别选择满足条件的路径来进行合并,具体采用双阈值的判断方式来选择路径,从而可保证当移动台与其中一个基站失去连接时,还能接收到小区内其他基站的信号。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分集合并方法的实现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在步骤S201中,接收机对小区内的第i个基站按照从第一条路径到最后一条路径的顺序判断当前路径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的输入阈值,若小于则继续判断下一条路径的信噪比是否大于所述输入阈值,直至判断出信噪比大于所述输入阈值的路径j。其中,i为1到M的正整数,M为小区内的基站数量,j为1到N的正整数,N为第 i个基站的路径数量。在步骤S202中,将步骤S201中判断出来的信噪比大于输入阈值的路径j作为接收机的输入路径,并更新第i个基站的输出信噪比。具体采用如下公式来更新信噪比,信噪比= Υι+Υ2+··· + Υ」,其中Y1, Y2, Yj 分别为第i个基站的第一条路径的信噪比、第二条路径的信噪比、第j条路径的信噪比;在步骤S203中,判断步骤S202得到的更新后的第i个基站的输出信噪比Γ ,是否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区别,M个基站具有相互独立的输入阈值和输出阈值,对基站1我们将其输入和输出阈值分别写成Ym和Y。 ,基站2的输入和输出阈值分别写成 YiT2和Y。€··以此类推基站M的输入和输出阈值分别写成YiTM和γ。ΤΜ。在步骤S204中,若大于则停止检查判断,若小于则进一步从路径j+Ι开始重新按照上述步骤S201、S202、S203进行判断,直至在第i个基站内找到输出信噪比Γ ,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的路径,或者判断为第i个基站内不存在输出信噪比Fi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的路径。在步骤S205中,按照上述步骤找到小区内所有基站的输出信噪比满足预设条件的路径,由接收机对找到的路径进行合并。图3示出了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分集合并方法的效果,具体为BPSK(双相移相键控)调制方式下,独立同分布瑞利衰落信道上,Pl = 0时,不同P2值条件下,分布式DT-GSC方案(图中用NDT-GSC表示)的平均误码率与每条支路平均信噪比f的关系。同时图中还画出了 DT-GSC方案的误码率与其进行比较。图中L1 = L2 = 6,Ym = Y iT2 = 5dB,yoT1 = Y。T2 = 7. 5dB,DT-GSC 方案的输出阈值 γ 机=Y Y。T2 = 15dB,输入阈值 γ iT =5dB。各字母意义定义如下P1、P2分别表示移动台与基站1和基站2失去连接的概率; Li、L2分别表示来自基站1和基站2的分支路径数。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P2的增大,分布式双阈值选择行合并方案NDT-GSC 的性能比现有的双阈值选择性合并方案DT-GSC方案的性能要好,如在P2 = 0时,DT-GSC方案的误码率低于分布式DT-GSC方案的。而当P2增大到0. 8时,分布式DT-GSC方案的误码率要比DT-GSC低。当P2增大到1时,两者之间的差距更大。因为P2为1时,即表示与基站2失去了连接,分布式DT-GSC方案是从基站1和2中分别选择到满足条件的路径,这时移动台既然接收来自基站1的路径,而对DT-GSC方案,它是从所有基站中选择符合条件的路径,当与基站2突然失去连接时,之前选择到的路径可能来自基站1,也可能来自基站2, 这样移动台合并的路径并不确定,从而带来了不稳定性,影响通信质量。图4A、图4B、图4C分别示出了采用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双阈值选择行合并方案和分布式选择性合并方案GSC在独立同分布瑞利衰落信道下的(a)平均误码率、(b)平均合并路径数、(c)平均SNR比较数与每条支路平均信噪比7的关系。图中Ll = 6,L2 = 6, Lcl = Lc2 = 3,Pl = 0,P2 = 0. 9,分布式 DT-GSC 方案的输入阈值 Y iT = 4dB,y oT1 = γ。T2 =10dB。从图4Α中我们看到,分布式选择性合并GSC方案的BER性能比分布式双阈值选择行合并方案DT-GSC要好,因为GSC估计所有路径的信噪比,并对信噪比大小进行比较,挑选前Lc条最好的来合并,显然是用复杂性来换取的性能。我们将图4A与图4B和图4C放一起进行比较,可以看到虽然分布式GSC方案的BER性能要比分布式DT-GSC好。但是它是以牺牲复杂性为代价。在基站数目增多的情况下复杂性更会明显增加(这里我们介绍的是两个基站的情况)。分布式双阈值选择行合并方案DT-GSC的平均合并路径数和平均SNR比较数都比分布式选择性合并方案GSC要低。图5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分集合并系统的结构原理,为了便于描述, 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参照图5,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分集合并系统包括第一路径识别单元51、基站输出信噪比更新单元52、第二路径识别单元53、路径识别控制单元54、分集合并单元55, 其中,第一路径识别单元51对小区内的第i个基站按照从第一条路径到最后一条路径的顺序判断当前路径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的输入阈值,若小于则继续判断下一条路径的信噪比是否大于所述输入阈值,直至判断出信噪比大于所述输入阈值的路径j ;其中i为1到M 的正整数,M为小区内的基站数量,j为1到N的正整数,N为第i个基站的路径数量。然后由基站输出信噪比更新单元52将第一路径识别单元51中判断出来的信噪比大于输入阈值的路径j作为接收机的输入路径,并更新第i个基站的输出信噪比Pi= y^y^-' + Yj; 其中Yl、Y2、、分别为第i个基站的第一条路径的信噪比、第二条路径的信噪比、第j条路径的信噪比。第二路径识别单元53判断基站输出信噪比更新单元52得到的更新后的第i个基站的输出信噪比Fi是否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路径识别控制单元M在所述第二路径识别单元判断结果为大于时控制所述停止检查判断,若小于则进一步从路径j+Ι开始重新控制第一路径识别单元51、基站输出信噪比更新单元52、第二路径识别单元53进行判断,直至在第i个基站内找到输出信噪比Fi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的路径或者判断为第i个基站内不存在输出信噪比Fi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的路径。最后由分集合并单元55对第二路径识别单元53找到的小区内M个基站的输出信噪比对应的路径进行合并。图6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分集合并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步骤S601,接收机对小区内的各个基站按照从第一条路径到最后一条路径的顺序,从中识别出每个基站的第一条信噪比大于预设的输入阈值的路径并进行合并.
步骤S602,判断步骤S601中合并后的路径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步骤S603,若步骤S602判断结果为大于则停止检查判断,若小于则进一步重新按照所述步骤S601识别出每个基站的下一条信噪比大于预设的输入阈值的路径并进行合并,然后重复步骤S602。步骤S604,重复步骤S603直至找到小区内各个基站的合并信噪比大于输出阈值的路径,或者各个基站内的所有路径中的合并信噪比均小于输出阈值。本实施例中,各个基站具有相互独立的输入阈值和相同的输出阈值,如对基站1 其输入阈值写成Ym,基站2的输入阈值分别写成Y iT2…以此类推基站N的输入阈值分别写成Y iTN,而输出阈值只有一个即Υ。τ。步骤S605,接收机对步骤S604找到的各个基站的路径进行合并。图7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分集合并系统的结构原理,为了便于描述, 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参照图7,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分集合并系统包括第三路径识别单元71、第四路径识别单元72、路径识别控制单元73、分集合并单元74。其中,第三路径识别单元71 对小区内的各个基站按照从第一条路径到最后一条路径的顺序,从中识别出每个基站的第一条信噪比大于预设的输入阈值的路径并进行合并。然后由第四路径识别单元72判断第三路径识别单元71中合并后的路径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路径识别控制单元73在第四路径识别单元72判断结果为大于控制停止检查判断,若小于则进一步重新控制第三路径识别单元71识别出每个基站的下一条信噪比大于预设的输入阈值的路径并进行合并,然后再次控制第四路径识别单元72进行判断,直至找到小区内各个基站的合并信噪比大于输出阈值的路径,或者各个基站内的所有路径中的合并信噪比均小于输出阈值。最后由分集合并单元74用于对第四路径识别单元72找到的各个基站的路径进行合并。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不同基站采用双阈值选择性合并,其输入和输出阈值的设定根据基站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设定。输入阈值Y iT主要用来衡量每条支路信号的SNR 大小,而输出阈值Y。τ主要用来衡量合并器输出信号的SNR大小。显然,Υ。τ的设定要大于 Y iT才有意义。因为当Υ。τ小于Y iT时,只要某一条支路满足输入阈值的条件,它便满足了输出阈值的条件,这样输出阈值的设定就没有任何作用。两个阈值的选取都要根据信道环境,比如支路平均SNR大小,瑞利衰落或莱斯衰落环境等。在仿真中阈值的选取主要是根据多次试验而得到。同时对来自不同基站的解析路径,设定的输入输出阈值,在软切换区域内还定义了一个概念,与基站失去连接的概率P,它表示移动台在软切换区域内移动时与某个基站失去连接的概率。根据图3、图4A、图4B、图4C,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降低了软切换区域内移动台突然与某基站失去连接时的掉话概率,同时与现有的分布式GSC方案相比在较大程度降低复杂性的同时保证了通信质量。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仿真得到的图表对本发明有一定限制性的条件。但是本发明适用于所有分集技术的合并机制中,尤其当基站较多的软切换区域内,分集路径数目较多,本发明将更适用。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分集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步骤All,接收机对小区内的第i个基站按照从第一条路径到最后一条路径的顺序判断当前路径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的输入阈值,若小于则继续判断下一条路径的信噪比是否大于所述输入阈值,直至判断出信噪比大于所述输入阈值的路径j ;其中i为1到M的正整数,M为小区内的基站数量,j为1到N的正整数,N为第i个基站的路径数量;步骤A12,将步骤All中判断出来的信噪比大于输入阈值的路径j作为接收机的输入路径,并更新第i个基站的输出信噪比ri= Yl+Y2+…+ 其中、、^^、分别为第i 个基站的第一条路径的信噪比、第二条路径的信噪比、第j条路径的信噪比;步骤A13,判断步骤A12得到的更新后的第i个基站的输出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步骤A14,若大于则停止检查判断,若小于则进一步从路径j+Ι开始重新按照上述步骤 All、A12、A13进行判断,直至在第i个基站内找到输出信噪比Γ ,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的路径,或者判断为第i个基站内不存在输出信噪比Γ i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的路径;步骤A15,按照上述步骤找到小区内所有基站的输出信噪比满足预设条件的路径,由接收机对找到的路径进行合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集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基站具有相互独立的输入阈值和输出阈值。
3.一种分集合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路径识别单元,用于对小区内的第i个基站按照从第一条路径到最后一条路径的顺序判断当前路径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的输入阈值,若小于则继续判断下一条路径的信噪比是否大于所述输入阈值,直至判断出信噪比大于所述输入阈值的路径j ;其中i为1到 M的正整数,M为小区内的基站数量,j为1到N的正整数,N为第i个基站的路径数量;基站输出信噪比更新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路径识别单元中判断出来的信噪比大于输入阈值的路径j作为接收机的输入路径,并更新第i个基站的输出信噪比ri=、+^片… + Yj ;其中Y ρ Y2、、分别为第i个基站的第一条路径的信噪比、第二条路径的信噪比、第 j条路径的信噪比;第二路径识别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基站输出信噪比更新单元得到的更新后的第i个基站的输出信噪比Γ i是否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路径识别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路径识别单元判断结果为大于时控制所述停止检查判断,若小于则进一步从路径j+Ι开始重新控制所述第一路径识别单元、所述基站输出信噪比更新单元、第二路径识别单元进行判断,直至在第i个基站内找到输出信噪比Γ i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的路径或者判断为第i个基站内不存在输出信噪比Γ 1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的路径;分集合并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路径识别单元找到的小区内M个基站的输出信噪比对应的路径进行合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集合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基站具有相互独立的输入阈值和输出阈值。
5.一种分集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步骤Α21,接收机对小区内的各个基站按照从第一条路径到最后一条路径的顺序,从中识别出每个基站的第一条信噪比大于预设的输入阈值的路径并进行合并;步骤A22,判断步骤A21中合并后的路径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步骤A23,若步骤A22判断结果为大于则停止检查判断,若小于则进一步重新按照所述步骤A21识别出每个基站的下一条信噪比大于预设的输入阈值的路径并进行合并,然后重复步骤A22 ;步骤A24,重复步骤A23直至找到小区内各个基站的合并信噪比大于输出阈值的路径, 或者各个基站内的所有路径中的合并信噪比均小于输出阈值;步骤A25,接收机对步骤AM找到的各个基站的路径进行合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集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基站具有相互独立的输入阈值和相同的输出阈值。
7.一种分集合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路径识别单元,用于对小区内的各个基站按照从第一条路径到最后一条路径的顺序,从中识别出每个基站的第一条信噪比大于预设的输入阈值的路径并进行合并;第四路径识别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三路径识别单元中合并后的路径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的输出阈值;路径识别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四路径识别单元判断结果为大于控制停止检查判断,若小于则进一步重新控制所述第三路径识别单元识别出每个基站的下一条信噪比大于预设的输入阈值的路径并进行合并,然后再次控制所述第四路径识别单元进行判断,直至找到小区内各个基站的合并信噪比大于输出阈值的路径,或者各个基站内的所有路径中的合并信噪比均小于输出阈值;分集合并单元,用于对所述第四路径识别单元找到的各个基站的路径进行合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集合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基站具有相互独立的输入阈值和相同的输出阈值。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双阈值选择性分集合并方法和分集合并系统,主要应用于多基站小区软切换区域内的情形。本发明保证了移动台在软切换区域内,在小区的每个基站中均采用双阈值判断的方式来选择满足条件的路径,然后对选择到的路径进行合并,可保证当移动台与其中一个基站失去连接时,还能接收到小区内其他基站的信号,降低了掉话概率,使通信所需的误码率得以保证。
文档编号H04W36/18GK102325357SQ20111018681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5日
发明者刘招荣, 王晖, 谢宁 申请人:深圳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