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54612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图像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更具体地,涉及能够以良好的精度检测不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的图像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存在用于使用一对相互具有视差的图像来显示立体图像的技术。通过以用户的左眼观察左眼用图像并且以用户的右眼观察右眼用图像来执行立体图像的显
7J\ ο现在,当在显示立体图像的情况下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上的物体的视差过大时,所显示的立体图像将变得非常难于观看,使正在观看的用户的眼睛疲劳。因此,已提出一种用于在立体图像难于观看的情况下调整立体图像的视差的技术,以便将立体图像转换为不难于观看的图像(例如,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第2010-62767号)。

发明内容
然而,存在如下情况,其中例如包括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中的完全不同的物体的不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不能单独地通过视差调整来管理,因此难于将所有立体图像转换为对于用户而言不难于观看的图像。因此,需要一种从用于立体显示的图像中检测不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的技术,以便于仅提取和显示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已经发现,期望能够以良好的精度检测不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考虑到上文,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处理立体图像的设备。该设备可以包括图像接收单元,接收第一和第二图像;分析器单元,确定图像的至少一个参数值;以及比较单元。比较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将至少一个参数值与阈值比较,以及如果至少一个参数值满足阈值,则生成用于将第一和第二图像显示为立体图像的命令。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立体图像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接收第一和第二图像;确定图像的至少一个参数值;以及将至少一个参数值与阈值比较。此外该方法可以包括如果至少一个参数值满足阈值,则生成用于将第一和第二图像显示为立体图像的命令。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存储指令的非暂时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指令在被图像处理装置执行时使图像处理装置执行立体图像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接收第一和第二图像;确定图像的至少一个参数值;以及将至少一个参数值与阈值比较。此外该方法可以包括如果至少一个参数值满足阈值,则生成用于将第一和第二图像显示为立体图像的命令。
根据以上配置,基于由左眼输入图像和右眼输入图像构成的用于立体显示的输入图像,检测左眼输入图像和右眼输入图像的视差,使用视差检测结果生成预定的特征量,以及通过确定特征量是否满足预定条件来确定输入图像是否是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并且因此能够以良好的精度检测不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


图1是图示已应用本公开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实施例的配置示例的示图
图2是用于描述立体显示处理的流程图3是用于描述视差双向特征量的生成的示图4是用于描述平坦度特征量的生成的示图5是用于描述适合立体显示的视差范围的示图6是用于描述立体显示处理的流程图7是用于描述立体显示处理的流程图8是用于描述立体显示处理的流程图9是用于描述立体显示处理的流程图;以及
图10是图示计算机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立体图像的设备,包括图像接收单元,接收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分析器单元,确定所述图像的至少一个参数值;以及比较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值与阈值比较;以及如果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值满足所述阈值,则生成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显示为立体图像的命令。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体图像处理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确定所述图像的至少一个参数值;将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值与阈值比较;以及如果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值满足所述阈值,则生成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显示为立体图像的命令。将参照附图描述已应用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图像处理装置的配置图1是图示已应用本公开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实施例的配置示例的示图,作为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处理立体图像的设备的示例。图像处理装置11确定已外部输入的用于立体显示的输入图像是否适合立体显示,并且根据其确定结果,将输入图像原样显示或者向用户发出警报(警告)。具体地,通过图像处理装置11,其中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完全不同的输入图像,其中摄影者的手指或强光无意地出现在左眼用图像或右眼用图像中的输入图像,其中物体的视差范围将扩宽的输入图像等,被检测为不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例如,其中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完全不同的输入图像是其中物体的视差足够大到超过视差检测范围的图像。再者,其中摄影者的手指或强光无意地出现在左眼用图像或右眼用图像中的输入图像是其中摄影者的手指等无意地出现在左眼用图像或右眼用图像中的图像,或者其中发生闪光使得在左眼用图像或右眼用图像之间存在大的亮度差的图
像,等等。图像处理装置11从输入图像提取多个特征量(即,关于输入图像的多个参数的值),并且基于特征量将左眼用输入图像和右眼用输入图像比较,并且确定输入图像是否适合立体显示。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在构成用于立体显示的输入图像的图像对中,被显示以便通过用户的左眼进行观察的左眼用图像还将被称为“左眼输入图像L”,并且被显示以便通过用户的右眼进行观察的右眼用图像还将被称为“右眼输入图像R”。图像处理装置11由如下单元构成视差检测单元21,以及一个或多个分析器单元,诸如,例如视差分布特征量生成单元22、视差双向特征量生成单元23、平坦度特征量生成单元M和亮度差特征量生成单元25。图像处理装置11还可以包括确定单元沈(例如, 比较单元)、图像处理单元27和显示单元28。视差检测单元21可以接收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视差检测单元21 可以基于已输入的输入图像,针对每个像素检测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之间的视差或位移,并且将其检测结果提供给视差分布特征量生成单元22和视差双向特征量生成单元23。视差分布特征量生成单元22基于从视差检测单元21提供的视差的检测结果,生成指示输入图像中的每个物体的视差或位移的分布的视差分布特征量,并且将其提供给确定单元26。视差双向特征量生成单元23生成指示输入图像的每个区域中的视差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的视差双向特征量,并且将其提供给确定单元26。平坦度特征量生成单元M基于已输入的输入图像,生成指示输入图像中的每个区域的平坦或均勻的程度的平坦度特征量,并且将其提供给确定单元沈。现在,输入图像的平坦或均勻意味着像素的像素值对于输入图像上的空间方向的改变是小的。亮度差特征量生成单元25生成指示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每个区域的亮度差的亮度差特征量,并且将其提供给确定单元26。确定单元沈基于从视差分布特征量生成单元22、视差双向特征量生成单元23、平坦度特征量生成单元M和亮度差特征量生成单元25提供的视差分布特征量、视差双向特征量、平坦度特征量和亮度差特征量,确定输入图像是否适合立体显示。确定单元26将输入图像是否适合立体显示的确定结果提供给图像处理单元27。图像处理单元27根据来自确定单元沈的确定结果,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已输入的输入图像,或者使警报显示在显示单元观上。显示单元观遵循预定的显示格式,执行从图像处理单元27提供的图像的立体显示。立体显示处理的描述现在,在用户通过操作图像处理装置11指令播放输入图像时,图像处理装置11开始立体显示处理并且执行输入图像的立体显示。随后,将参照图2中的流程图进行关于图像处理装置11的立体显示处理的描述,作为根据本公开的立体图像处理方法的示例。在步骤Sll中,视差检测单元21基于已输入的要播放的输入图像,执行输入图像的视差检测,并且将其检测结果提供给视差分布特征量生成单元22和视差双向特征量生成单元23。例如,视差检测单元21以左眼输入图像L作为基准执行DP (动态编程)匹配,以便检测左眼输入图像L中的每个像素相对右眼输入图像R的视差,并且生成图示检测结果的视差图。以相同的方式,视差检测单元21通过以右眼输入图像R作为基准的DP匹配来检测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每个像素相对左眼输入图像L的视差,并且生成图示检测结果的视差图。在步骤S12中,视差双向特征量生成单元23基于从视差检测单元21提供的视差检测结果生成视差双向特征量,并且将其提供给确定单元26。例如,如图3中所示,视差双向特征量生成单元23配备有指示左眼输入图像L中的每个像素相对右眼输入图像R的视差(即位移)的视差图DML(即位移图),以及指示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每个像素相对左眼输入图像L的视差(即位移)的视差图DMR。注意,在图3中,每个四方形表示视差图(即位移图)上的一个像素,并且像素中的数字指示视差。再者,在图3中,令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之间的视差的方向是水平方向,并且图中的右方向是正方向,而左方向是负方向。因此,例如视差图DML上的像素Gll中的数值“_1”指示从位置与该像素Gll相同的左眼输入图像L中的像素观看,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视差是图中的左方向上的一个像素。就是说,这指示在位置与像素Gll相同的左眼输入图像L中的像素处显示的物体,在右眼输入图像R中被显示在位置与视差图DMR上的像素G12相同的像素处。首先,视差双向特征量生成单元23将在双向确定图HML中指示要获得的左眼输入图像L的各像素相对右眼输入图像R的视差检测的可能性(likeness)的特定像素取为关注像素。基于由位置与关注像素(在下文中还被称为“待处理像素”)相同的视差图DML上的像素所指示的视差或位移,视差双向特征量生成单元23识别与待处理像素对应的视差图DMR上的像素。现在,与待处理像素对应的像素是如下像素,其在视差图DMR上的位置在待处理像素指示的方向上距位置与待处理像素相同的像素的距离等于待处理像素指示的视差。因此,在例如视差图DML上的像素Gll是待处理像素的情况下,与像素Gll对应的像素是像素 G12,其在视差图DMR上在图中的左方向(负方向)上距位置与像素Gll相同的像素的距离是一个像素。在识别与待处理像素对应的视差图DMR上的像素之后,视差双向特征量生成单元 23基于所识别的像素指示的视差(即位移)识别与该像素对应的视差图DML上的像素,并且确定作为其结果而获得的像素是否与待处理像素匹配。注意,该确定处理还将被称为“双向确定”。在执行双向确定之后,视差双向特征量生成单元23基于其确定结果判定关注像素的像素值。具体地,在作为双向确定的结果已识别的视差图DML上的像素是待处理像素的情况下,关注像素的像素值被设定为“1”,并且在已识别的视差图DML上的像素不是待处理像素的情况下,关注像素的像素值被设定为“0”。视差双向特征量生成单元23以连续的顺序对作为关注像素的双向确定图HML的像素执行双向确定,并且获得双向确定图HML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从而生成双向确定图 HML。例如,在待处理像素是像素Gll的情况下,像素Gll指示的视差是“_1”,因此与像素Gll对应的视差图DMR的像素是像素G12。相反地,像素G12指示的视差是“+1”,因此与像素G12对应的视差图DML上的像素是像素Gl 1,并且因此与像素G12对应的像素与待处理像素匹配。因此,在待处理像素是像素Gll的情况下,双向确定图HML上的位置与像素Gll 相同的像素的像素值是“1”。在该情况下,位置与像素Gll相同的左眼输入图像L上的像素和其中显示与该像素相同的物体的右眼输入图像R上的像素之间的位置关系,等于位置与对应于像素Gll的像素G12相同的右眼输入图像R上的像素和其中显示与该像素相同的物体的左眼输入图像 L上的像素之间的位置关系。这意味着像素Gll的视差的检测结果(即所确定的位移的可靠性)是可能的。相反地,在待处理像素是视差图DML上的像素G13的情况下,像素G13指示的视差是“_1”,因此与像素G13对应的视差图DMR上的像素是像素G14。另一方面,像素G14指示的视差是“+2”,因此与像素G14对应的视差图DML上的像素是在图中与像素G13的右侧相邻的像素,意味着与像素G14对应的像素不与待处理像素匹配。因此,在待处理像素是像素 G13的情况下,双向确定图HML上的位置与像素G13相同的像素的像素值是“0”。在该情况下,不同于像素Gll的情况,像素G13的视差的检测结果是不可能的,即所确定的位移的可靠性是低的。因而,在生成双向确定图HML之后,视差双向特征量生成单元23执行与双向确定图HML相同的处理,以生成指示右眼输入图像R和左眼输入图像L的像素之间的视差检测的可能性的双向确定图HMR。在获得双向确定图HML和双向确定图HMR之后,视差双向特征量生成单元23根据这两个双向确定图生成块双向确定图。就是说,视差双向特征量生成单元23获得双向确定图HML和双向确定图HMR的“与”(AND)以便整合这些双向确定图。具体地,获得双向确定图HML和双向确定图HMR中的相同位置处的像素的像素值的与,并且将作为其结果而获得的值取为位置与这些像素相同的整合双向确定图中的像素的像素值。换言之,在双向确定图HML和双向确定图HMR中的同一位置处的像素的像素值均为“1”的情况下,整合双向确定图中的该像素的像素值是“1”;否则,整合双向确定图中的该像素的像素值是“0”。此外,视差双向特征量生成单元23将以该方式获得的整合双向确定图分为由若干个像素构成的块,获得每个块中的像素的像素值的和,并且生成块双向确定图,所获得的和是其像素的像素值。就是说,块双向确定图的像素的像素值指示属于与该像素对应的整合双向确定图上的块的所有像素的像素值的和。以这种方式获得的块双向确定图指示输入图像的每个区域处的视差检测结果的可能性(即所确定的位移的可靠性)的程度。在生成块双向确定图之后,视差双向特征量生成单元23将所生成的块双向确定图作为双向特征量提供给确定单元26。返回图2中的流程图,在步骤S12中生成视差双向特征量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 S13。在步骤S13中,平坦度特征量生成单元M基于已输入的输入图像生成平坦度特征量,即指示输入图像的均勻性的值,并且将其提供给确定单元26。例如,如图4中所示,平坦度特征量生成单元M将构成输入图像的左眼输入图像L 上的关注像素取为关注像素,并且将以该关注像素为中心的具有预定尺寸的块取为关注块Li。再者,平坦度特征量生成单元对将在图中的水平方向上距离该关注块m(然而注意,以右方向作为正方向,在图中-5 < m < 5)个像素的位置处的左眼输入图像L中的块取为关注块L(i+m)。平坦度特征量生成单元M随后执行关注块Li和块L(i+m)之间的匹配。现在,在关注块Li和关注块L(i+m)之间的匹配中,计算同一位置处的像素的像素值的绝对差的和等,作为评估值。就是说,平坦度特征量生成单元M每次使关注块Li在图中的水平方向上移动士5个像素,并且在这样做时计算移动之后的块和关注块的绝对差的和作为评估值。注意在图4中,关注块Li移动的方向,即图中的水平方向,是左眼输入图像 L和右眼输入图像R的视差的方向。这样,执行与每个关注块L(i+m)的匹配,并且在获得关注块L(i+m)的评估值之后 (其中-5 < m < 5),平坦度特征量生成单元M按照最小值的顺序从所获得的评估值中选择三个评估值。平坦度特征量生成单元M随后获得三个所选择的评估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并且将其取为评估值的范围。就是说,每个关注块L(i+m)的评估值中的最小值和第三小的值之间的差被计算为评估值的范围。平坦度特征量生成单元M顺序地将左眼输入图像L上的像素取为关注像素,并且获得每个像素的评估值的范围,并且随后对这些评估值范围执行阈值确定,并且生成平坦度确定图(即均勻性确定图)。具体地,在左眼输入图像L上的特定像素的评估值的范围处于预定阈值或在其以下的情况下,平坦度特征量生成单元M将该像素取为平坦的或均勻的值,并且将位置与该像素相同的平坦度确定图上的像素的像素值设定为“1”。另一方面,在左眼输入图像L上的特定像素的评估值的范围大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平坦度特征量生成单元M将位置与该像素相同的平坦度确定图上的像素的像素值设定为“0”,其是意味着不平坦或不均勻的值。左眼输入图像L中的每个像素的评估值是以该像素为中心的关注块和该像素附近的块之间的差,因此这些块的相似程度越大,则评估值越小。因此,评估值的范围越小,则关注块的中心处的像素周围的图片就越平坦或越均勻。以该方式获得的平坦度确定图中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指示位置与该像素相同的左眼输入图像L中的像素周围是否平坦。注意,扩宽用于获得关于关注块的差的左眼输入图像L上的块的搜索范围,导致了还检测重复图案的图片,这导致不能精确地确定是否平坦,因此块的搜索范围优选地是若干个像素的范围。接着,平坦度特征量生成单元M根据已获得的平坦度确定图生成块平坦度确定图。具体地,平坦度特征量生成单元M将平坦度确定图分为由若干个像素构成的块,获得每个块中的像素的像素值的和,并且生成块平坦度确定图,所获得的和是其像素的像素值。 就是说,块平坦度确定图的像素的像素值指示属于与该像素对应的平坦度确定图上的块的所有像素的像素值的和。以该方式获得的块平坦度确定图指示左眼输入图像L的每个区域处的平坦或均勻的程度。此外,平坦度特征量生成单元M通过执行与左眼输入图像L的用于生成块平坦度确定图的处理相同的处理,生成右眼输入图像R的块平坦度确定图。平坦度特征量生成单元M随后将左眼输入图像L的块平坦度确定图和右眼输入图像R的块平坦度确定图提供给确定单元26作为平坦度特征量,即指示右眼输入图像R的均勻程度的参数值。返回图2中的流程图的描述,在生成平坦度特征量之后,处理从步骤S13前进到S14。在步骤S14中,亮度差特征量生成单元25基于已输入的输入图像生成亮度差特征量,并且将其提供给确定单元26。具体地,亮度差特征量生成单元25获得构成输入图像的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相同位置处的像素的亮度值的绝对差的值,并且生成亮度差图,其中所获得的绝对差的值是像素的像素值。就是说,亮度差图中的像素的像素值指示位置与该像素相同的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像素的亮度值的绝对差的值。接着,亮度差特征量生成单元25将亮度差图分为由若干个像素构成的块,获得每个块中的像素的像素值的和,并且生成块亮度差图,所获得的和是其像素的像素值。就是说,块亮度差图的像素的像素值指示属于与该像素对应的亮度差图上的块的所有像素的像素值的和。亮度差特征量生成单元25随后将以该方式获得的块亮度差图提供给确定单元沈作为亮度差特征量。注意,可以进行如下布置其中属于亮度差图上的块的像素的像素值的平均值,即亮度差的平均值,被取为块亮度差图上的像素的像素值。在步骤S15中,视差分布特征量生成单元22基于从视差检测单元21提供的视差检测结果生成视差分布特征量,并且将其提供给确定单元26。例如,视差分布特征量生成单元22使用作为视差检测结果而提供的视差图DML生成视差图中的像素的像素值的直方图,并且将其取为视差分布特征量。用作视差分布特征量的直方图指示关于每个物体的输入图像中的视差或位移的分布。注意,可以使用视差图 DMR,或者视差图DML和视差图DMR两者生成该直方图。在步骤S16中,确定单元沈使用如下所确定的参数值生成错误确定图从视差双向特征量生成单元23、平坦度特征量生成单元M和亮度差特征量生成单元25提供的视差双向特征量、平坦度特征量和亮度差特征量。具体地,确定单元沈选择用作视差双向特征量的块双向确定图、用作亮度差特征量的块亮度差图以及用作平坦度特征量的左眼输入图像L的块平坦度确定图和右眼输入图像R的块平坦度确定图上的同一位置处的像素,作为待处理像素。注意,在生成块双向确定图、块亮度差图和块平坦度确定图时,双向确定图、亮度差图和平坦度确定图被分为具有同一位置关系的具有同一尺寸的块。因此,被取为待处理像素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是指示与每个图对应的块的平坦度、亮度差等的值。确定单元沈(即比较单元)确定块双向确定图、块亮度差图和块平坦度确定图中的每个待处理像素是否满足下面的条件1或条件2。在待处理像素满足条件1或条件2的情况下,确定单元26确定与待处理像素对应的输入图像的区域(块)是不适合立体显示的区域。现在,为了满足条件1,下式(1)至(3)成立。lum_diff (i) > thl(1)flatL(i) > thf 并且 flatR(i) < thf或者flatL(i) < thf 并且 flatR(i) > thf(2)bidir(i) < thb(3)
注意,在式(1)中,lum_diff(i)指示块亮度差图中的待处理像素的像素值,而thl 指示预定阈值。再者,在式(2)中,flatL(i)和flatR(i)指示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 中的每个的块平坦度确定图中的待处理像素的像素值,并且thf指示预定阈值。此外,在式(3)中,bidir(i)指示块双向确定图中的待处理像素的像素值,并且 thb指示预定阈值。因此,满足条件1意味着块亮度差图中的待处理像素的像素值大于阈值thl,左眼输入图像L或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仅一个的块平坦度确定图中的待处理像素的像素值大于阈值thf,并且块双向确定图中的待处理像素的像素值小于阈值thb。现在,待处理像素的像素值bidir (i)小于阈值ttib意味着,在与待处理像素对应的输入图像的区域中,存在许多个如下像素从左眼输入图像L观看的右眼输入图像R的视差检测结果,以及从右眼输入图像R观看的左眼输入图像L的视差检测结果不匹配。就是说,与待处理像素对应的输入图像的区域是其中视差(即位移)检测不精确的区域。因此,在上述式(1)和式C3)成立的情况下,极为可能的是,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与待处理像素对应的区域具有彼此不同的亮度,并且是其中包括不同物体图像的区域。再者,在式( 成立的情况下,与待处理像素对应的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的仅一个区域是平坦的或均勻的区域。因此,在满足条件1的情况下,极为可能的是,与待处理像素对应的输入图像的区域是其中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为完全不同的图像的区域,或者摄影者的手指或强光无意地出现在左眼输入图像L或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仅一个中。就是说,在条件1 成立的情况下,与待处理像素对应的输入图像的区域不适合立体显示的可能性是高的。再者,上述条件2成立意味着式(1)和式( 成立,并且下式(4)也成立。flatL(i) > thf 并且 flatR(i) > thf (4)就是说,条件2成立意味着块亮度差图中的待处理像素的像素值大于阈值thl,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两者的块平坦度确定图中的待处理像素的像素值大于阈值 thf,并且块双向确定图中的待处理像素的像素值小于阈值thb。现在,两个块平坦度确定图中的待处理像素的像素值大于阈值thf意味着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与待处理像素对应的区域均为平坦的或均勻的区域。就是说,在满足条件2的情况下,与待处理像素对应的区域很可能是如下情况之一。首先,极为可能的是,这些区域是其中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是完全不同的图像的图像,或者第二,摄影者的手指或强光无意地出现在左眼输入图像L或右眼输入图像R两者中,并且因此,这些区域具有不同亮度。在任一情况下,这些区域不适合立体显示。注意,存在如下情况,其中同一物体的图像在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显示在大致相同的位置区域处,但是这两个区域是平坦的,因此在这些区域之间检测到没有视差。在该情况下,输入图像不应被确定为不适合立体显示,但是式(1)至少对于这些区域不成立,因此条件1和条件2均不满足,并且这些区域不被确定为不适合立体显示。确定单元沈针对块双向确定图、块亮度差图和块平坦度确定图中的每个像素,确定像素是否满足条件1或条件2。确定单元沈随后基于每个像素的确定结果生成错误确定图。
具体地,在待处理像素满足条件1或条件2之一的情况下,确定单元沈将位置与待处理像素相同的错误确定图的像素值设定为值“ 1 ”,指示其不适合立体显示。再者,在待处理像素不满足条件1或条件2的情况下,确定单元沈将位置与待处理像素相同的错误确定图的像素值设定为值“0”,指示其适合立体显示。因而获得的错误确定图的像素的像素值指示与这些像素对应的输入图像的区域是否适合立体显示。在步骤S17中,确定单元吏用所生成的错误确定图对输入图像执行错误确定, 并且确定整体输入图像是否是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例如,确定单元沈获得错误确定图中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的和,并且在所获得的和在预定阈值处或在其以上的情况下,确定输入图像不适合立体显示。错误确定图的像素的像素值指示与该像素对应的输入图像的区域是否适合立体显示,因此错误确定图中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的和指示整体输入图像作为用于立体显示的图像的适合程度。就是说,像素值的和越大,则输入图像越不适合立体显示。在步骤S18中,确定单元沈基于从视差分布特征量生成单元22提供的视差分布特征量,执行关于输入图像的错误确定。就是说,确定输入图像是否是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例如,确定单元沈基于作为视差分布特征量提供的直方图获得输入图像中的物体的视差范围。现在,直方图具有作为柱(bin)的输入图像中的视差范围,并且示出了每个柱的频率值。就是说,这图示了输入图像中的视差或位移的分布。确定单元沈从直方图中示出的视差分布中,移除外缘的面积占整体分布面积2% 的边缘部分,并且将已被移除边缘部分的分布中的从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取为输入图像中的物体的视差的范围。就是说,从输入图像的所有像素的集合中移除视差最大的2%的像素以及视差最小的2%的像素,并且将属于已被移除这些像素的集合的像素中的从视差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取为视差范围。此外,确定已获得的视差或位移的范围是否在已预先设定的预定视差范围内,并且在该范围在预定视差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输入图像是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例如,在视差范围超过预定视差范围的情况下,对于每个物体存在过大的视差或位移的差异,并且观看输入图像将使用户疲劳,因此该输入图像被确定为不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注意,已预先设定的预定视差范围是其中用户可以舒适地观看输入图像的视差范围,并且可以基于从用户到显示单元观的显示屏幕的假设观看距离,根据显示单元观的显示屏幕的尺寸等,预先获得该视差范围。例如,如图5中所示,在图中的水平方向上距其中显示输入图像的显示单元观的显示屏幕DSll的观看距离Ls的位置处,用户正在观看输入图像。再者,用户的左眼和右眼分别位于视点VL和视点VR处,从视点VL到视点VR的距离,即用户的左眼和右眼之间的距离是de。此外,将其中输入图像中的具有最大视差(即位移)的物体定位的位置,即出现立体图像的点,称为点TA,并且将物体在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每个中的显示位置分别称为点HAL和点HAR。再者,连接视点VL和点TA的线与连接视点VR和点TA的线之间的角将被称为视差角α max。以相同的方式,将其中输入图像中的具有最小视差(即位移)的物体定位的位置称为点Tl,并且将物体在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每个中的显示位置分别称为点HIL和点HIR。再者,连接视点VL和点TI的线与连接视点VR和点TI的线之间的角将被称为视差角amin。此外,在下文中,对于输入图像中的任意物体,物体的视差角将被称为α,并且在图中的水平方向上从物体的定位位置到观看位置VL(或视点VR)的距离被称为Ld。例如, 在物体的定位位置处于点TA的情况下,视差角α是α max。在用户在图5中示出的观看条件下观看显示屏幕DSll上的输入图像的情况下,通常,为了用户舒适地观看输入图像,下式(5)必须成立。I α-β I 彡 Γ = ( Π /180) (5)就是说,输入图像中的每个物体的视差角α必须满足 β-(Π/180)彡α彡β+( Π/180)。根据式(5),可以看到,视差角α min是β - ( Π/180), 而视差角α max是β + ( Π /180)。再者,为了使式(5)成立,可以如下获得从用户到物体的定位位置的距离Ld。就是说,根据视差角α以及用户的左眼和右眼之间的距离de,通过下式(6),获得从用户到物体的定位位置的距离Ld。Ld = de/2tan(a /2) (6)根据该式(6),可以看到,如果下式(7)成立,则用户可以舒适地观看输入图像。
de/2tan ( α max/2) ^ Ld ^ de/2tan ( α min/2) (7)现在,视差角amin= β -( Π/180),而视差角 a max = β+( Π/180)。再者,根据观看距离Ls以及用户的左眼和右眼之间的距离de,确定用于计算视差角amin和视差角 amax的视角β。就是说,在图5中,根据观看距离Ls和视角β之间的关系,式⑶成立, 因此该式(8)可以被修改为式(9),从而获得视角β。(de/2)/Ls = tan (β /2) (8)β = 2tan_l (de/2Ls) (9)因而,如果发现从用户到物体的定位位置的距离Ld使得用户可以舒适地观看输入图像,则可以根据该距离Ld获得其中用户可以舒适地观看输入图像的物体的视差范围。例如,在显示单元28是46V类型显示装置,并且观看距离Ls是1. 7m的情况下,如果从用户到每个物体的定位位置的距离Ld在0. 5m至1. 5m的范围内,则用户可以舒适地观看输入图像。将距离Ld的范围换算为视差或位移,这将是从约-56个像素到55个像素的范围。返回图2中的流程图的描述,在步骤S18中,在基于视差分布特征量确定输入图像是否是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19。在步骤S19中,确定单元沈根据在步骤S17中已执行的使用错误确定图的确定的结果以及在步骤S18中已执行的基于视差分布特征量的确定的结果,最终确定输入图像是否是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确定单元26随后将输入图像是否是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的最终确定结果提供给图像处理单元27。具体地,在使用错误确定图的确定的结果以及基于视差分布特征量的确定的结果均为表明图像适合立体显示的确定结果的情况下,确定图像适合立体显示。然而,在使用错误确定图的确定的结果以及基于视差分布特征量的确定的结果中的任何一个是表明图像不适合立体显示的确定结果的情况下,确定图像不适合立体显示。在步骤S20中,图像处理单元27确定来自确定单元沈的确定结果是否是表明图像适合立体显示的确定结果。在步骤S20中确定了确定结果未表明图像适合立体显示的情况下,在步骤S21中图像处理单元27在显示单元观上显示警报,其指示将播放的输入图像不适合立体显示。在步骤S22中,图像处理单元27根据用户指令执行显示,并且立体显示处理结束。例如,在警报显示在显示单元观上并且用户操作图像处理装置11以便指令取消播放输入图像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单元27不在显示单元观上显示输入图像。再者,在警报显示在显示单元观上并且用户操作图像处理装置11以便指令按原样显示输入图像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单元27将已输入的输入图像不变地提供给显示单元观,用于执行立体显示。此外,例如,可以进行如下布置其中响应于用户指令,图像处理单元27将构成已输入的输入图像的左眼输入图像L或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仅一个提供给显示单元观以便被显示。现在,例如,可以基于块平坦度确定图来确定将显示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哪个。具体地,在左眼输入图像L的块平坦度确定图中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的和小于右眼输入图像R的块平坦度确定图中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的和的情况下,左眼输入图像L不太平坦(即不太均勻),因此左眼输入图像L显示在显示单元观上。这是因为,在构成输入图像的图像对中,较平坦或较均勻的图像更可能包括摄影者的手指等,因此不太平坦的图像更适合显示。注意,在该情况下,图像处理单元27使用从确定单元沈提供的块平坦度确定图来确定显示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哪个。再者,可以进行如下布置其中根据用户指令,图像处理单元27通过使用左眼输入图像L或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仅一个进行2D/3D转换来生成用于立体显示的一对输入图像,并且将其提供给显示单元观用于显示。具体地,在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选择不太平坦的图像,即块平坦度确定图中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的和较小的图像。例如,如果已选择左眼输入图像L,则图像处理单元27将左眼输入图像L取为左眼用图像,并且生成新的右眼输入图像R,其中左眼输入图像L已移位预定的距离。图像处理单元27将由左眼输入图像L和新生成的右眼输入图像R构成的输入图像提供给显示单元观用于立体显示。注意,尽管描述了使用块平坦度确定图的情况作为用于确定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哪个是更适合显示的图像的方法的示例,但是除此之外,可以使用双向确定图HML和双向确定图HMR来确定更适合显示的图像。再者,可以使用以左眼输入图像L作为基准生成的错误确定图和以右眼输入图像 R作为基准生成的错误确定图来确定哪个图像更适合显示。在该情况下,例如,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在错误确定图中的像素的像素值的和较小的图像被选择为适合显示的图像。另一方面,在步骤S20中确定了确定结果指示图像适合立体显示的情况下,在步骤S23中,图像处理单元27将已输入的输入图像提供给显示单元观用于立体显示,并且立体显示处理结束。如上文所述,图像处理装置11从输入图像提取视差分布特征量、平坦度特征量和亮度差特征量,并且根据这些特征量是否满足特定条件来确定输入图像是否是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因而,使用从输入图像提取的特征量确定输入图像是否适合立体显示,因此能够以良好的精度检测不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再者,在输入图像不适合立体显示的情况下,根据用户指令执行显示,从而减少了用户观看不适合立体显示的图片的机会,从而减轻了用户的眼睛的疲劳和不适。第二实施例立体显示处理的描述注意,尽管上文描述了针对每个特征量执行阈值确定,从而确定每个特征量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并且基于确定结果确定输入图像是否适合立体显示,但是可以进行如下布置其中使用由特征量构成的向量来确定特征量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在该情况下,例如准备多个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和不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样本图像被分为多个块,并且获得每个块的特征向量。现在,特征向量是通过排列块双向确定图、块亮度差图、左眼输入图像L的块平坦度确定图以及右眼输入图像R的块平坦度确定图中的与待处理块对应的像素的像素值而获得的。就是说,这是四维向量,其具有作为元素的每个图中的同一位置的像素的像素值。 再者,更具体地,针对样本图像的每个块预先执行关于块是否适合立体显示的标注。在获得多个样本图像的每个块的特征向量之后,执行关于这些特征向量的聚类。 就是说,多个特征向量被分为适合立体显示的块的特征向量的聚簇以及不适合立体显示的块的特征向量的聚簇。对于属于两个聚簇中的每个的特征向量,获得代表值。例如,代表值是属于聚簇的特征向量的重心值等。确定单元沈已预先记录由适合立体显示的块的特征向量构成的聚簇的代表值 (在下文中被称为“正确代表值”),以及由不适合立体显示的块的特征向量构成的聚簇的代表值(在下文中被称为“错误代表值”)。待确定的输入图像的块的特征向量与正确代表值和错误代表值之一的接近程度确定了其是否适合立体显示。在如上文所述将执行使用正确代表值和错误代表值的确定的情况下,图像处理装置11执行图6中示出的立体显示处理。现将参照图6中的流程图描述图像处理装置11的立体显示处理。注意,步骤S51至步骤S55的处理与图2中的步骤Sll至步骤S15中的处理相同, 并且因此将省略其描述。在执行步骤S55中的处理之后,向确定单元沈提供视差双向特征量、亮度差特征量和平坦度特征量。就是说,提供块双向确定图、块亮度差图、左眼输入图像L的块平坦度确定图以及右眼输入图像R的块平坦度确定图。在步骤S56中,确定单元沈使用从视差双向特征量、亮度差特征量和平坦度特征量获得的特征向量来生成错误确定图。确定单元沈例如将块双向确定图、块亮度差图、左眼输入图像L的块平坦度确定图以及右眼输入图像R的块平坦度确定图上的同一位置处的像素取为待处理像素,并且将待处理像素的像素值排列为特征向量。确定单元沈随后获得特征向量和预先记录的正确代表值和错误代表值中的每个之间的欧氏距离。此外,在待处理像素的特征向量和正确代表值之间的距离比该特征向量和错误代表值之间的距离更近的情况下,确定单元26认为与待处理像素对应的输入图像的区域适合立体显示。再者,在特征向量和错误代表值之间的距离比待处理像素的特征向量和正确代表值之间的距离更近的情况下,确定单元26认为与待处理像素对应的输入图像的区域不适合立体显示。确定单元沈针对块双向确定图、块亮度差图和块平坦度确定图的每个像素,确定与这些像素对应的输入图像的区域是否适合立体显示。确定单元沈随后基于关于每个像素的确定结果生成错误确定图。具体地,对于待处理像素,在从特征向量到正确代表值的距离短于从特征向量到错误代表值的距离的情况下,确定单元26将位置与该待处理像素相同的错误确定图上的像素的像素值设定为值“0”,指示这适合立体显示。再者,对于待处理像素,在从特征向量到错误代表值的距离短于从特征向量到正确代表值的距离的情况下,确定单元26将位置与该待处理像素相同的错误确定图上的像素的像素值设定为值“1”,指示这不适合立体显示。在步骤S57中,确定单元吏用所生成的错误确定图执行关于输入图像的错误确定,并且确定输入图像是否整体上是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例如,确定单元沈获得错误确定图中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的和,并且在所获得的和等于或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输入图像不适合立体显示。错误确定图中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指示与该像素对应的输入图像的区域是否适合立体显示,因此错误确定图中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的和指示整体输入图像作为用于立体显示的图像的适合程度。就是说, 像素值的和越大,则输入图像越不适合立体显示。在执行关于整体输入图像的错误确定之后,随后执行步骤S58至步骤S63的处理并且立体显示处理结束,但是该处理与图2中的步骤S18至S23的处理相同,因此将省略其描述。因而,图像处理装置11基于特征向量与正确代表值和错误代表值之间的距离,确定输入图像的每个区域是否适合立体显示。因而,通过将特征向量与正确代表值和错误代表值比较来确定是否适合立体显示,使得能够容易地和快速地执行确定处理。修改方案1立体显示处理的描述现在,尽管上文描述了在输入图像不适合立体显示的情况下显示警报,但是可以进行如下布置其中不显示警报,输入图像经历适当的信号处理以便成为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显示作为其结果而获得的图像。例如,可以进行布置,使得在确定输入图像不适合立体显示的情况下,显示二维图像而非三维图像。在该情况下,执行例如图7中示出的立体显示处理。现将参照图7中的流程图描述图像处理装置11的立体显示处理。注意,步骤S91 至步骤SlOO的处理与图2中的步骤Sl 1至步骤S20中的处理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其描述。然而注意,在步骤S99中,在从确定单元沈向图像处理单元27提供表明图像不适合立体显示的确定结果的情况下,还连同确定结果一起提供块平坦度确定图。在步骤SlOO中确定输入图像不适合立体显示的情况下,在步骤SlOl中,图像处理单元27将构成已输入的输入图像的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一个提供给显示单元28,以便二维地显示。显示单元观执行从图像处理单元27提供的图像的二维显示, 并且立体显示处理结束。就是说,二维输入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例如,在步骤SlOO中确定不适合立体显示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单元27识别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在块平坦度确定图中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的和较小的图像,作为较不平坦的图像。图像处理单元27随后将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较不平坦的图像提供给显示单元28用于显示。如上文所述,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较平坦的图像可能具有图像中的摄影者的手指等,因此在显示单元观上显示较不平坦的图像允许呈现看起来更好的图像。注意,可以进行如下配置其中使用双向确定图或错误确定图,而非块平坦度确定图,来选择显示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哪个。相反地,在步骤SlOO中确定输入图像适合立体显示的情况下,在步骤S102中图像处理单元27将已输入的输入图像提供给显示单元28用于立体显示,并且立体显示处理结
束ο因而,在确定输入图像不适合立体显示的情况下,图像处理装置11执行构成输入图像的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一个的二维显示,因此,可以向用户呈现输入图像,同时防止由于显示不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而使用户的眼睛疲劳。修改方案2立体显示处理的描述再者,在确定输入图像不适合立体显示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如下布置其中根据构成输入图像的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一个生成彼此对应的具有视差或位移的一对图像,以便执行其立体显示。在该情况下,执行图8中的示出的立体显示处理。现将参照图8中的流程图描述图像处理装置11的立体显示处理。注意,步骤S131 至步骤S140的处理与图2中的步骤Sl 1至步骤S20中的处理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其描述。然而注意,在步骤S139中,在从确定单元沈向图像处理单元27提供表明图像不适合立体显示的确定结果的情况下,还连同确定结果一起提供块平坦度确定图。在步骤S140中确定输入图像不适合立体显示的情况下,在步骤S141中图像处理单元27使用构成已输入的输入图像的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一个来生成立体显示图像。就是说,图像处理单元27使用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在块平坦度确定图中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的和较小的图像,作为不太平坦或不太均勻的图像。图像处理单元27随后使用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不太平坦或不太均勻的图像, 来生成具有关于彼此的视差的一对图像。例如,如果左眼输入图像L是不太平坦或不太均勻的图像,则图像处理单元27将左眼输入图像L取为左眼用图像,并且还生成通过使左眼输入图像L在预定方向上移位预定距离而获得的图像,作为新的右眼输入图像R。图像处理单元27随后将由左眼输入图像 L和新生成的右眼输入图像R构成的输入图像提供给显示单元观。注意,可以进行如下布置其中使用双向确定图或错误确定图,而非块平坦度确定图,来选择使用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哪个用于图像的立体显示。在步骤S142中,显示单元28基于从图像处理单元27提供的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执行输入图像的立体显示,并且立体显示处理结束。相反地,在步骤S140中确定输入图像适合立体显示的情况下,在步骤S143中图像处理单元27将已输入的输入图像提供给显示单元28用于立体显示,并且立体显示处理结
束ο因而,在确定输入图像不适合立体显示的情况下,图像处理装置11使用构成输入图像的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一个重新生成另一图像,并且基于所获得的图像对执行输入图像的立体显示。因此,可以向用户呈现更适合立体显示的图像,同时减轻用户的眼睛的疲劳。修改方案3立体显示处理的描述再者,在确定输入图像不适合立体显示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如下布置其中适当地执行输入图像的视差(即位移)调整,并且在视差调整之后用输入图像执行立体显示。在该情况下,执行图9中示出的立体显示处理。现将参照图9中的流程图描述图像处理装置11的立体显示处理。注意,步骤S171 至步骤S180的处理与图2中的步骤Sl 1至步骤S20中的处理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其描述。然而注意,在步骤S179中,在从确定单元沈向图像处理单元27提供表明图像不适合立体显示的确定结果的情况下,还连同确定结果一起提供视差分布特征量。在步骤S180中确定输入图像不适合立体显示的情况下,在步骤S181中图像处理单元27基于视差分布特征量确定是否可以进行输入图像的视差(即位移)校正。例如,图像处理单元27确定通过步骤S178中的处理获得的输入图像中的物体的视差范围(即位移范围)是否在可以进行校正的视差范围内,并且在该范围在预定视差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可以校正视差。现在,其中可以进行视差校正(即位移校正)的视差范围是包括用于步骤S178中的确定的适合立体显示的视差范围的范围。在步骤S181中确定该范围超过能够进行视差校正的范围的情况下,在步骤S182 中显示单元28执行错误显示并且立体显示处理结束。例如,图像处理单元27在显示单元 28上显示表明输入图像的立体显示不可用的消息。相反地,在步骤S181中确定可以进行视差校正的情况下,在步骤S183中图像处理单元27使左眼输入图像L和右眼输入图像R中的一个在预定方向上移位预定距离以便校正输入图像的视差。例如,执行视差校正使得校正之后的输入图像的视差范围在已预先确定的适合立体显示的视差范围内。在步骤S184中,图像处理单元27将视差已被校正的输入图像提供给显示单元28 用于立体显示,并且立体显示处理结束。再者,在步骤S180中确定输入图像适合立体显示的情况下,在步骤S185中图像处理单元27将已输入的输入图像提供给显示单元28用于立体显示,并且立体显示处理结束。因而,图像处理装置11适当地校正输入图像的视差,并且在校正之后执行输入图像的立体显示。因此,可以显示具有更适合的视差(即位移)的图像,从而减轻用户的眼睛的疲劳。
18
注意,尽管上文针对其中输入图像是静止图像的情况的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在输入图像是移动图像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与上述处理相同的处理,确定待播放的输入图像是否适合立体显示。例如,在输入图像是移动图像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由多个帧构成的每个部分是否适合立体显示。就是说,针对关注部分中的每个帧,确定该帧是否适合立体显示,并且在确定特定数目或更多的帧不适合立体显示的情况下,将该部分视为不适合立体显示。例如,在即使一个帧不适合立体显示的情况下仍可以确定整个部分不适合立体显示,或者在一半或更多的帧不适合立体显示的情况下确定整个部分不适合立体显示。此外,在输入图像是移动图像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如下布置其中对于构成移动图像的所有帧确定是否适合立体显示,最终基于其确定结果确定输入图像是否适合立体显示。再者,可以使用输入图像的最初几个帧来确定是否适合立体显示。上述系列处理可以由硬件执行或者可以由软件执行。在通过软件执行所述系列处理的情况下,构成该软件的程序例如从程序记录介质安装到内建到专用硬件中的计算机, 或者通用个人计算机,其能够通过其中安装的各种类型的程序来执行各种类型的功能。图10是图示用于根据程序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计算机的硬件配置示例的框图。对于计算机,CPU (中央处理单元)201、ROM (只读存储器)202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203通过总线204相互连接。此外,输入/输出接口 205连接到总线204。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 205的是由键盘、鼠标、麦克风等构成的输入单元206,以及由显示器、扬声器等构成的输出单元207, 由硬盘、非易失性存储器等构成的记录单元208,由网络接口等构成的通信单元209,以及用于驱动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的可拆卸介质211的驱动器210。对于如上文所述配置的计算机,CPU 201经由输入/输出接口 205和总线204将记录单元208中记录的程序加载到例如RAM 203,并且执行该程序,从而执行上述系列处理。计算机(CPU 201)执行的程序被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例如,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可拆卸介质211中,诸如,例如磁盘(包括柔性盘)、光盘(CD-R0M(致密盘-只读存储器)、DVD (数字多用途光盘)等)、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它们作为封装介质而被提供,或者经由诸如局域网、互联网、数字卫星广播等的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提供。程序可以经由输入/输出接口 205,通过安装到驱动器210的可拆卸介质211而安装到记录单元208。再者,可以通过使用通信单元209经由有线或无线传送介质接收程序而将其安装在记录单元208中。作为另一布置,程序可以预先安装在ROM 202或记录单元 208 中。注意,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可以是遵循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时间顺序执行处理的程序,或者可以是并行地或者在适当的定时(诸如被调用)执行处理的程序。注意,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在不偏离本公开的实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和其他因素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处理立体图像的设备,包括 图像接收单元,接收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分析器单元,确定所述图像的至少一个参数值;以及比较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值与阈值比较;以及如果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值满足所述阈值,则生成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显示为立体图像的命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图像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提供如下命令 基于所述命令在显示单元上将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显示为立体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图像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如果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值不满足所述阈值,则向所述设备的用户提供警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输入单元,用于从用户接收输入,其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如果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值不满足所述阈值,则经由所述输入单元并且响应于所述警报,从用户接收显示指令;以及基于所述显示指令,执行所述第一图像或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的显示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图像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如果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值不满足所述阈值,则生成用于二维显示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的一个的命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图像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如果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值不满足所述阈值,则生成能够与所述第一图像或第二图像中的一个组合的新图像,以形成立体图像;以及提供用于使所述新图像与所述第一图像或第二图像中的一个一起显示为立体图像的命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分析器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物体的至少一个第一图像像素的位置和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所述物体的所述至少一个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图像像素的位置之间的视差,作为所述参数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图像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如果所确定的视差不满足所述阈值,则调整所述第一图像或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以改变所述视差;以及提供用于将经调整的所述第一图像或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显示为立体图像的命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分析器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物体的至少一个第一图像像素的位置和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图像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图像像素的位置之间的视差;以及确定所确定的视差的可靠性,作为所述参数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分析器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图像或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的均勻性,作为所述参数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分析器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亮度差,作为所述参数值。
12.—种立体图像处理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确定所述图像的至少一个参数值; 将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值与阈值比较;以及如果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值满足所述阈值,则生成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显示为立体图像的命令。
13. 一种存储指令的非暂时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指令在被图像处理装置执行时使所述图像处理装置执行立体图像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确定所述图像的至少一个参数值; 将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值与阈值比较;以及如果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值满足所述阈值,则生成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显示为立体图像的命令。
全文摘要
本公开涉及用于处理立体图像的图像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图像处理设备具有图像接收单元,其接收第一和第二图像;分析器单元,其确定图像的至少一个参数值;以及比较单元。比较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将至少一个参数值与阈值比较,以及如果至少一个参数值满足阈值,则生成用于将第一和第二图像显示为立体图像的命令。
文档编号H04N13/00GK102378029SQ201110235799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8日
发明者森藤孝文, 牛木卓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