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服务提供系统和方法

文档序号:779253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图服务提供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尤其涉及多源地图服务提供系统及其提供地图服务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及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很多系统都需要地图数据的支持,地图服务被广泛的建设和使用。通常,在地图服务提供方发布的地图服务中,地片位置是预定义的地址。地图需求方通过地片位置中的地址,访问地图服务提供方的地图服务,获得地图数据。当地图服务提供方和地图服务需求方处于一个可以直接连通的网络域中,采用现有技术,地图服务需求方可以得到地图服务提供方所提供的地图服务。但是,在网络环境日益复杂的多网络环境中,如果地图服务需求方与地图服务提供方位于互相不能连通的网络中,地图服务需求方将无法获得地图服务。例如,在如图I所示的多层级的网络中,按地区级别分别建设了子网,并分为第一层级网、第二层级网。比如部消防局到各消防总队的网络为第一层级网,消防总队到各消防支队的网络为第二层级网。假设,服务需求方处于第一层级网中,服务提供方处于第二层级网中,那么服务需求方由于不能直接连接到处于第二层级网中的服务提供方,而无法获得地图服务。现有技术的地图服务提供方法以其固定地址方式向数据需求方提供其需要的数据,地图数据的展现方式被人为的固定下来,在需求变化层出不穷的应用背景下,尤其是在多种地图服务和多网络的情况下,这种数据发布与访问的方式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综上所述,采用现有技术的地图服务提供方法,地图服务提供方无法向位于不同层级网络中的地图服务需求方提供地图服务,即无法提供跨网地图服务。尤其是在多种地图服务和多网络的情况下,现有技术的地图服务提供方法不能提供通用而全面的地图服务聚合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图服务提供系统及方法,用以提供跨网条件下的地图服务。一种地图服务提供方法,包括地图服务管理系统在接收到地图服务需求方发送的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后,确定出与第一地图服务实例有映射关系的第二地图服务实例;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根据第二地图服务实例向所述地图服务提供方发送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并获得从所述地图服务提供方返回的地图数据;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将获得的地图数据提供给所述地图服务需求方;其中,第二地图服务实例为地图服务提供方预先注册到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中的。
所述第一地图服务实例为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发布到网上的;以及,所述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具体包括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名称、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类型、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地址信息中包括有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的 IP地址。所述第二地图服务实例具体包括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名称、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类型、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地址信息中包括有所述地图服务提供方的IP 地址。所述地图数据是地图服务提供方具体根据接收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中的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名称、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类型,以及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地址信息中的地址后缀和端口,确定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请求的地图服务后,返回的相应的地图数据。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在接收到地图服务需求方发送的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后,还包括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还确定出与第一地图服务实例有映射关系的第三地图服务实例;其中,第三地图服务实例为另一地图服务提供方预先注册到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中的;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还根据第三地图服务实例向所述另一地图服务提供方发送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并获得所述另一地图服务提供方返回的地图数据;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还将所述另一地图服务提供方返回的地图数据提供给所述地图服务需求方。一种地图服务提供系统,包括地图服务管理系统,用于在接收到地图服务需求方发送的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后,确定出与第一地图服务实例有映射关系的第二地图服务实例;并发送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地图服务提供方,用于接收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并向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返回地图数据;其中,第二地图服务实例为所述地图服务提供方预先注册到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中的;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还用于将获得的地图数据提供给所述地图服务需求方。本发明实施例由于提供了地图服务管理系统,其可以为地图服务提供方的地图服务预先注册地图服务实例,并生成一个与之有映射关系的新地图服务实例进行发布。在地图服务需求方连接不到的地图服务提供方的情况下,地图服务需求方访问地图服务管理系统的发布的新地图服务实例,而地图服务管理系统根据映射关系确定地图服务提供方注册的地图服务实例,从而可以从地图服务提供方获取地图数据提供给地图服务需求方。这样, 就实现了跨网条件下的地图服务。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的地图服务管理系统还可以将多个注册的地图服务实例映射到一个新生成的地图服务实例并发布该地图服务实例。地图服务需求方访问这个发布的地图服务实例,可以通过地图服务管理系统获取多个注册的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更进一步增加了地图服务提供的灵活性、方便性。


图I为现有技术的地图服务提供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地图服务提供系统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地图服务管理系统中注册地图服务的方法流程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地图服务提供系统向地图服务需求方提供地图服务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多层级网络情况,提供了地图服务管理系统。在如图2所示的地图服务提供系统中,位于不同网络层级中的地图服务提供方201先在地图服务管理系统 202中注册地图服务,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根据注册的地图服务实例生成一个与之具有映射关系的地图服务实例,并将生成的地图服务实例进行发布。当地图服务需求方203根据发布的地图服务实例请求地图服务时,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确定出与发布的地图服务实例有映射关系的地图服务实例,即地图服务提供方201注册的地图服务实例。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根据地图服务提供方201注册的地图服务实例向地图服务提供方201发送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在获得地图服务提供方201返回的地图数据后向地图服务需求方203提供该地图数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即使地图服务需求方203与地图服务提供方201不在同一层级的网络,但是通过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可以实现地图服务提供方向位于不同层级网络中的地图服务需求方提供地图服务,即实现提供跨网条件下的地图服务。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地图服务提供方201向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注册地图服务的具体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在步骤S301中,地图服务提供方201向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发送其所提供的地图服务的注册信息。地图服务的注册信息包括地图服务名称、地图服务类型、地图服务地址信息。例如,一个具体的地图服务的注册信息为地图服务名称“导航地图服务”;地图服务类型“基础地图类”;地图服务地址信息“192. 168. O. 123/ArcGIS/rest/ Services/DHMapService”,端口号“ 10590”。在地图服务地址信息中具体包括IP地址“192. 168. O. 123”,以及地址后缀“/ArcGIS/rest/Services/DHMapService” 和端口 号 “10590”。其中,IP地址为地图服务提供方201的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地址。在步骤S302中,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将地图服务提供方201发送的注册信息作为一个新注册的地图服务实例保存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的数据库中。为便于描述,本文将该注册的地图服务实例称为地图服务实例A。如步骤S301中所举的例子,地图服务实例A包括地图服务名称“导航地图服务”;地图服务类型“基础地图类”;地图服务地址信息:“192· 168. O. 123/ArcGIS/rest/Services/DHMapService”,端口号“ 10590,,。
在步骤S303中,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根据地图服务实例A生成一个新地图服务实例。为便于描述,本文将生成的新地图服务实例称为地图服务实例B。地图服务实例B中的信息包括地图服务名称、地图服务类型、地图服务地址信息。地图服务实例B与地图服务实例A具有映射关系。例如,将地图服务实例A的地图服务名称“导航地图服务”映射地图服务实例B的地图服务名称“导航代理地图服务”;将地图服务实例A的IP地址由“192. 168. O. 123”映射为地图服务实例B的IP地址 “192. 168. O. 100”,地图服务实例B的IP地址为本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的IP地址;地图服务实例B的端口号、地址后缀和地图服务类型与地图服务实例A相同。则根据地图服务实例A映射生成后的地图服务实例B的信息为地图服务名称“导航代理地图服务”,地图服务类型“基础地图类”;地图服务地址信息:“192· 168. O. 100/ArcGIS/rest/Services/ DHMapService”,端口号“10590”。通常,具有映射关系的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类型是相同的,地图服务实例B中的地图服务地址信息中的IP地址为本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的 IP地址。如何让地图服务实例A与地图服务实例B具有映射关系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例如,可以建一个映射表,表中对应存储地图服务实例A和地图服务实例B的地图服务名称;或者,让地图服务实例A和地图服务实例B具有相同的标识或序号。在步骤S304中,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将地图服务实例B通过地图服务管理系统 202的服务访问接口发布在网上。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向地图服务需求方203提供地图服务的方法,流程图如图 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在步骤S401中,地图服务需求方203根据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发布的地图服务实例,向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发送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假设,地图服务需求方203是根据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发布的地图服务实例B,向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发送地图服务实例 B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在地图服务实例B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中包括了地图服务实例B 的地图服务名称、地图服务类型、地图服务地址信息。由于地图服务实例B的地图服务地址信息中的IP地址为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的IP地址,因此,地图服务需求方203发送的请求信息在网络中会被路由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在步骤S402中,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根据地图服务需求方203发送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确定其请求的是地图服务实例B。具体的,根据地图服务请求信息中的地图服务名称和地图服务类型确定地图服务需求方203请求的是地图服务实例B。在步骤S403中,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确定出与地图服务需求方203所请求的地图服务实例存在映射关系的地图服务实例,即由地图服务提供方201预先注册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的地图服务实例。即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确定出与地图服务实例B存在映射关系的地图服务实例A。在步骤S404中,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根据确定出的地图服务实例向地图服务提供方201发送地图服务请求信息。由于地图服务提供方201预先在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 种注册了地图服务实例A,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向地图服务提供方201请求地图服务实例 A的地图服务。在地图服务实例A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中包括了地图服务实例A的地图服务名称、地图服务类型、地图服务地址信息。由于地图服务实例A的地图服务地址信息中的IP地址为地图服务提供方201的IP地址,因此,地图服务需求方203发送的请求信息在网络中会被路由到地图服务提供方201。在步骤S405中,地图服务提供方201根据接收的服务请求信息,向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返回地图数据。地图服务提供方201根据接收的服务请求信息中的地图服务名称、 地图服务类型、地址后缀、端口号等,可以确定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所请求的地图服务, 从而向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返回所需要的地图数据。在步骤S406中,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将接收的地图数据发送给地图服务需求方 203,从而实现向地图服务需求方203提供地图服务。在实际应用中,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还可以将多个注册的地图服务实例,如地图服务实例A'、地图服务实例A"都映射到同一个地图服务实例B',将地图服务实例B' 进行发布。其中,地图服务实例A'和地图服务实例A"可以是同一个地图服务提供方注册的,也可以是不同地图服务提供方注册的。当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接收到地图服务需求方对地图服务实例B'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后,即确定与地图服务实例B'有映射关系的地图服务实例A'和地图服务实例 A"。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分别根据地图服务实例A'、地图服务实例A"发送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如果地图服务实例A'和地图服务实例A"为同一地图服务提供方注册的,则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接收从同一地图服务提供方返回的地图数据;如果地图服务实例A' 和地图服务实例A"为不同地图服务提供方注册的,则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分别接收从不同地图服务提供方返回的地图数据,即地图数据A,、地图数据A",并将不同地图服务提供方返回的地图数据提供给地图服务需求方。当然,进一步,地图服务管理系统202还可以将地图数据A,和地图数据A"进行数据整合之后,将整合后的地图数据发送给地图服务需求方。本发明实施例由于提供了地图服务管理系统,其可以为地图服务提供方的地图服务预先注册地图服务实例,并生成一个与之有映射关系的新地图服务实例进行发布。在地图服务需求方连接不到的地图服务提供方的情况下,地图服务需求方访问地图服务管理系统的发布的新地图服务实例,而地图服务管理系统根据映射关系确定地图服务提供方注册的地图服务实例,从而可以从地图服务提供方获取地图数据提供给地图服务需求方。这样, 就实现了跨网条件下的地图服务。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的地图服务管理系统还可以将多个注册的地图服务实例映射到一个新生成的地图服务实例并发布该地图服务实例。地图服务需求方访问这个发布的地图服务实例,可以通过地图服务管理系统获取多个注册的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更进一步增加了地图服务提供的灵活性、方便性。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 R0M/RAM、磁碟、光盘等。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地图服务提供方法,包括地图服务管理系统在接收到地图服务需求方发送的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后,确定出与第一地图服务实例有映射关系的第二地图服务实例;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根据第二地图服务实例向所述地图服务提供方发送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并获得从所述地图服务提供方返回的地图数据;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将获得的地图数据提供给所述地图服务需求方;其中,第二地图服务实例为地图服务提供方预先注册到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中的。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地图服务实例为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发布到网上的;以及,所述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具体包括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名称、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类型、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地址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地址信息中包括有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的IP地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地图服务实例具体包括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名称、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类型、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地址信息中包括有所述地图服务提供方的IP地址。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地图数据是地图服务提供方具体根据接收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中的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名称、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类型, 以及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地址信息中的地址后缀和端口,确定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请求的地图服务后,返回的相应的地图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在接收到地图服务需求方发送的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后,还包括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还确定出与第一地图服务实例有映射关系的第三地图服务实例;其中,第三地图服务实例为另一地图服务提供方预先注册到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中的;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还根据第三地图服务实例向所述另一地图服务提供方发送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并获得所述另一地图服务提供方返回的地图数据;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还将所述另一地图服务提供方返回的地图数据提供给所述地图服务需求方。
6.一种地图服务提供系统,包括地图服务管理系统,用于在接收到地图服务需求方发送的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后,确定出与第一地图服务实例有映射关系的第二地图服务实例;并发送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地图服务提供方,用于接收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并向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返回地图数据;其中,第二地图服务实例为所述地图服务提供方预先注册到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中的;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还用于将获得的地图数据提供给所述地图服务需求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图服务实例为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发布到网上的;以及,所述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具体包括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名称、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类型、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地址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地址信息中包括有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的IP地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地图服务实例具体包括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名称、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类型、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地址信息中包括有所述地图服务提供方的IP地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还用于在接收到地图服务需求方发送的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后,还确定出与第一地图服务实例有映射关系的第三地图服务实例;其中,第三地图服务实例为另一地图服务提供方预先注册到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中的;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还根据第三地图服务实例向所述另一地图服务提供方发送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并获得所述另一地图服务提供方返回的地图数据;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还将所述另一地图服务提供方返回的地图数据提供给所述地图服务需求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图服务提供系统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地图服务管理系统在接收到地图服务需求方发送的第一地图服务实例的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后,确定出与第一地图服务实例有映射关系的第二地图服务实例;其中,第二地图服务实例为地图服务提供方预先注册到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中的;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根据第二地图服务实例向所述地图服务提供方发送地图服务请求信息,并获得从所述地图服务提供方返回的地图数据;所述地图服务管理系统将获得的地图数据提供给所述地图服务需求方。由于通过地图服务管理系统,地图服务需求方可以获取位于不同层级网络中的地图服务提供方的地图数据,从而实现跨网条件下提供地图服务。
文档编号H04L29/08GK102594866SQ20111043587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2日
发明者傅永财, 吴樵, 李淑惠, 汤希娟, 胡云刚, 袁晓娟, 贾晓霞, 郑扬飞, 郭红钰, 金辉 申请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