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onu的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21335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取代onu的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技术,特别是一种三网融合的接入网系统,它属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三网融合演进技术与系统研究”范畴。
背景技术
目前,无源光网络PON是最热门的技术,但现阶段在中国的应用还存在缺陷,由于建设成本过高要马上进入千家万户(即FTTH)在目前很难实现。在PON解决方案中,用户的数据和视频业务处理主要由ONU完成。在ONU机柜用户侧以FE/GE端口实现数据和视频的分别或统一接入,即P0N+LAN方式;也可以由ONU通过ADSL2+P0ST接口板实现数据和语音用户双绞线接入。在ONU机柜网络侧各业务流通过ODN系统上行后达到局端0LT,再由OLT 汇聚后通过上联GE/FE接口连接到宽带城域网、语音IP承载网NGN或V5PSTN和视频通信网。语音解决方案在OLT侧,可以使用基于NGN网的语音解决方案,也可使用基于V5协议接入PSTN网的语音解决方案。目前语音解决方案大多数采用基于NGN网的PON系统,即 OLT将语音和数据业务流分离,数据业务流从OLT的GE光接口分流到IP数据网;语音业务流通过OLT的电口板接入到软交换网络中。这种ONU解决方案的主要缺点是高碳经济一是ONU初始投资成本高,回收期长,影响了运营商的利润率;二是调试和维护要求高,增加了 TCO成本;三是对三网融合举足轻重的广电部门来说,白白浪费了其最优势的同轴网络资源。相比之下,EOC是最经济的技术,但在组网方面目前EOC系统往往是连接到IP网络汇聚层的BAS而不是和OLT直接相连,以解决数据业务为主,不能很好满足电信运营商对话音业务的需求,这也是电信运营商首先选择无源光网络PON系统的主要原因。今年初,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出了加快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 的问题。为了有效满足三网融合接入网对视频、数据、话音等综合业务的需求,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把PON和EOC 二者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用具有PON接口的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系统EOC头端取代0NU,并把PON系统中由ONU处理的数据业务和话音业务功能后移到终端,这是最经济的三网融合接入网技术路线。这种关于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系统演进技术研究已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三网融合演进技术与系统研究”重大项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大规模以低成本推广、能够与三网融合业务紧密结合、能尽量有效地利用已有的网络基础设施以减少重复投资、还能够不断进行升级的高速宽带接入网技术。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EOC头端机和多个EOC终端机;其特征在于EOC头端机具有 PON接口功能,EOC头端机设置在小区或大楼;EOC终端机具有能够处理电视业务、数据业务、传真业务和话音业务的输出接口,各个EOC终端机分别设置在各个家庭用户;EOC头端机的输入端通过光缆连接到局端的OLT设备,同时通过同轴电缆连接到CATV的光接收机; EOC头端机的输出端通过同轴电缆分配连接到各个EOC终端机的输入端;每个EOC终端机的各个输出接口分别连接到家庭用户或办公桌面的电视机、电脑、数字家庭网关、IPTV机顶盒、电话机及传真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EOC头端机的输出端通过长度达到500米的同轴电缆分配网连接到各个EOC终端机的输入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改进,EOC头端机具有PON接口模块和交换管理模块以及一个以上EOC芯片组模块,交换管理模块通过内置并行处理技术连接到各个EOC芯片组模块;通过选用不同的EOC芯片组模块,达到头端物理带宽800M至4(ibpS ;EOC终端机具有 SOC芯片和EOC芯片组;有一自主开发的网络管理软件和VOIP话音处理软件嵌入在实现 WIFI、V0IP功能的的SOC芯片上;SOC上的PCM电话信号通过用户线路接口电路SLIC和普通电话机、传真机进行连接;而数据信号和IPTV信号则通过SOC的RJ45接口进行连接;电视信号则直接从同轴线路上引出。本实用新型除了保留原EOC系统的优点如特别适应同轴电缆分配网的回传噪声、 线路干扰、外部串扰、以及特性时变等问题外,最大的特点是一可以和电信运营商正在大规模推广和建设的PON系统的OLT无缝对接,在用户功能相同的情况下比PON系统ONU的初始投资可减少95%,总体建设成本TCO可减少75% ;二是解决了原EOC系统终端VOIP话音处理需要单独分配网络账号的问题,满足了电信运营商对话音处理的要求;三是可以利用现有我国最广泛的同轴电缆分配网资源,无需重新布线,如在全国推广可以节省几百亿元的宽带用户线路接入成本,并可实现光节点到用户的稳定可靠的宽带传输,特别适合推进 “三网融合”采用同轴电缆分配网的实际现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EOC头端机的结构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EOC终端机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EOC头端机1和多个EOC终端机2 ;E0C头端机1设置在小区或大楼,各个EOC终端机2分别设置在各个家庭用户3里面。EOC头端机1具有PON接口功能,EOC终端机2具有能够处理电视业务、数据业务、 传真业务和话音业务的输出接口 ; EOC头端机1的输入端通过光缆连接到局端的OLT设备 4,同时通过同轴电缆连接到CATV光接收机5再连接到CATV光网6 ;OLT设备4的前端连接到IP网络汇聚层的宽带接入BAS服务器15和⑶N分发服务器16,同时OLT设备4的前端还连接到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17。EOC头端机1的输出端通过同轴电缆7连接各个EOC终端机2,在同轴电缆7的适当位置上插入一级或多级分支器8把信号分配连接到各个EOC终端机2的输入端;从EOC 头端机1的输出端到任一 EOC终端机2之间同轴电缆7的长度可达到500米,远远超过P0N+LAN系统采用五类线到终端限定在90米以内的距离。每个EOC终端机2的各个输出接口分别连接到家庭用户3里的电视机9、电脑10、数字家庭网关11、IPTV机顶盒12、电话机 (传真机)13。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系统的EOC头端机在原有EOC头端的基础上增加了 PON接口模块17和交换管理模块18,自主开发的网络管理软件和NGN话音公共账号处理软件嵌入在交换管理模块18上,通过SMNP协议和上级网管中心完全兼容。应用并行处理技术的交换管理模块18可挂接1-4个EOC芯片组模块19,通过选用不同的EOC 芯片组20,头端物理带宽达到800M到4Gbps。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系统的EOC终端机配置有一个话音端口 (RJll)和多个数据端口(RJ45),并带有路由功能和WIFI功能;终端带宽在2M-100M之间可以由网管中心远程设置,实现百兆带宽到桌面。EOC终端机采用了自主开发的网络管理软件和VOIP话音处理软件并嵌入在实现WIFI、VOIP功能的的SOC芯片上。SOC上的PCM电话信号通过用户线路接口电路SLIC和普通电话机、传真机进行连接;而数据信号和IPTV信号则通过SOC的RJ45接口进行连接;电视信号则直接从同轴线路上引出。参见下表,在目前应用带宽4Mbps相同的条件下以200户(包括话音和数据)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系统与EPON的ONU建设成本对比
权利要求1.一种取代ONU的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系统,包括一个EOC头端机和多个EOC终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EOC头端机具有PON接口功能,EOC头端机设置在小区或大楼;所述EOC终端机具有能够处理电视业务、数据业务、传真业务和话音业务的输出端口,各个EOC终端机分别设置在各个家庭用户或办公桌面;EOC头端机的输入端通过光缆连接到局端的OLT设备,同时通过同轴电缆连接到CATV的光接收机;EOC头端机的输出端通过同轴电缆分配网连接到各个EOC终端机的输入端;每个EOC终端机的各个输出端口分别连接到家庭用户或办公桌面的电视机、电脑、数字家庭网关、IPTV机顶盒、电话机及传真机。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代ONU的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OC头端机的输出端通过长度达到500米的同轴电缆分配网连接到各个EOC终端机的输入端。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代ONU的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OC头端机具有PON接口模块和交换管理模块以及一个以上EOC芯片组模块;所述交换管理模块通过内置并行处理技术连接到各个EOC芯片组模块;通过选用不同的EOC芯片组,达到头端物理带宽800M至4Gbps。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代ONU的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OC终端机具有SOC芯片和EOC芯片组;SOC上的PCM电话信号通过用户线路接口电路SLIC和普通电话机、传真机进行连接;而数据信号和IPTV信号则通过SOC的RJ45接口进行连接;电视信号则直接从同轴线路上引出。
专利摘要取代ONU的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系统涉及信息技术,它包括一个EOC头端机和多个EOC终端机;其特征在于EOC头端机具有PON接口功能,EOC头端机设置在小区或大楼;EOC终端机具有能够处理电视业务、数据业务、传真业务和话音业务的输出端口,各个EOC终端机分别设置在各个家庭用户;EOC头端机的输入端通过光缆连接到局端的OLT设备,同时通过同轴电缆连接CATV光接收机;EOC头端机的输出端通过同轴电缆分配网连接到各个EOC终端机的输入端;每个EOC终端机的各个输出端口分别连接家庭用户电视机、电脑、数字家庭网关、IPTV机顶盒、电话机等。本实用新型具有投资小和容易建设的优点,适宜在三网融合工程中采用。
文档编号H04B10/12GK202068430SQ20112001808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0日
发明者文沛然, 李贵根, 陈为汉 申请人:深圳金美威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