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低音增强音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38590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携式低音增强音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音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音增强音响。
背景技术
现有的音响为了增强低音效果,要么在扬声器的同侧不同位置设置无源扬声器或者在扬声器的正前端贴近扬声器设置无源扬声器;针对第一种在扬声器的同侧不同位置设置无源扬声器方案,不影响高音和中音的音质失真,但是由于从扬声器出来的低音到通过无源扬声器的放出会产生音质折射,导致有声音的相位差;针对第二种在扬声器的正前端贴近扬声器设置无源扬声器,可以解决由于声音折射引起的声音相位差,但是由于在扬声器的正前方设置的无源扬声器,导致影响高音和中音,进而引起音质失真。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罗列的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低音增强音响。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携式低音增强音响,其包括一音响外壳,设置在音响外壳内一侧的全音频扬声器,所述全音频扬声器的正视面设有一主放音孔,全音频扬声器的侧面设有一个或多个辅放音孔,音响外壳内还设有与辅放音孔的数目相等的一个或多个无源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扬声器与全音频扬声器的主放音孔不在音响外壳的同一侧,一个或多个无源扬声器分别与全音频扬声器的一个或多个辅放音孔一一对应,无源扬声器和全音频扬声器的辅放音孔之间为无障碍直通的密封通道。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音响外壳的正对主放音孔的前壁内嵌设有网格保护罩。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无源扬声器嵌设于音响外壳的与全音频扬声器的辅放音孔相对的侧壁内,每一无源扬声器正对一全音频扬声器的辅放音孔。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多个无源扬声器均嵌设于音响外壳的后壁内,该后壁与全音频扬声器的主放音孔正对的音响外壳的前壁相对。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便携式低音增强音响包括一后部开口的框状的音响外壳及设置于该音响外壳后部的与该音响外壳结合为一箱体的底座;全音频扬声器的后部设有一密闭的容置空腔;与全音频扬声器的辅放音孔的数目相等的一个或多个无源扬声器设置于音响外壳内全音频扬声器的后部,每一无源扬声器的一边缘与音响外壳的内壁相接,相对的另一边缘与容置空腔的外壁相接,无源扬声器与底座之间的音响外壳的侧壁设有一个或多个作为无源扬声器放音孔的通孔。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容置空腔内放置有为所述全音频扬声器提供电源的可充电电池。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容置空腔内置有蓝牙接收器。[0012]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所采用的全频扬声器,可以直接通过其播放高中频音乐,没有任何影响;播放低频音乐时,一方面通过全频扬声器播放,另一方面通过全音频扬声器的放音孔放出的低频声音通过全音频扬声器的辅放音孔和无源扬声器之间的无阻碍直通的密封通道内的空气振动传递给无源扬声器,带动无源扬声器振动来增强低频的声音效果。与现有的低音增强音响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优点1.无源扬声器与全音频扬声器的放音孔相对应,并在两者之间设置无阻碍直通的密封通道,不影响高中音频音乐的播放,并且实现无相位差的增强低音效果。2.无源扬声器设置在全音频扬声器的相对侧,外设无源扬声器保护网格,或者设置在音响外壳内,很好的起到保护无源扬声器外,使音响的体积更加紧凑小巧,方便携带。3.无源扬声器和全音频扬声器放音孔一一对应的多个相对应的无障碍直通密封通道中间设置的与所有密封通道隔开的中空腔内放置可充电电池,为全音频扬声器提供电源,而不受现有音响必需通过其他外部的电源提供电能的限制,可以更加方便的随身携带, 可以让使用者随时随地实现享受专业音响的音质。4.本实用新型所用音响外壳体选用金属材质,起到很好的抗摔和散热功能,音响外壳体外形横截面为圆形,四方形等任何形状。5.本实用新型内置有蓝牙接收器,通过蓝牙连接来实现无线方式聆听音乐。6.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小巧,配备有挂绳扣,可通过挂绳外挂在包上等;可以直接拿在手上;可以通过专门为其设计的支架,安装在自行车上;还可以通过专门为其设计的手腕带,带在手腕或者手臂上。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扬声器2设置在音响外壳1内的一侧,扬声器2的正视面设有一主放音孔21,扬声器2的侧面设有多个辅放音孔22,所述音响外壳1的正对主放音孔21的一面嵌设有面积不小于主放音孔21的面积的网格保护罩3,网格保护罩3和主放音孔21正对,与辅放音孔22的数目相同的多个无源扬声器4嵌设于音响外壳1的与扬声器2的辅放音孔22相对的侧壁内,该多个无源扬声器4与多个辅放音孔22 —一对应,每一无源扬声器4正对一辅放音孔22,该多个无源扬声器4和其相对应的辅放音孔22之间为无障碍直通的密封通道6。每一无源扬声器4的朝向音响外壳1之外的表面均设有一网格保护罩5。实施方式二,如图2所示,该便携式低音增强音响与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相似,区别仅在于多个无源扬声器34嵌设于音响外壳31的后壁内,该后壁与扬声器32的主放音孔 321正对的音响外壳31的前壁相对。实施方式三,如图3所示,该便携式低音增强音响与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相似,区别仅在于其包括一后部开口的框状的音响外壳41及设置于该音响外壳41后部的与该音响外壳41结合为一箱体的底座49 ;扬声器42的后部设有一密闭的容置空腔48,其内可放置电池、充电电池或线路板或蓝牙接收器等;与扬声器42的辅放音孔422的数目相等的多个无源扬声器44设置于音响外壳41内扬声器42的后部,该多个辅放音孔422与该多个无源扬声器44 一一对应,每一无源扬声器44的一边缘与音响外壳41的内壁相接,相对的另一边缘与容置空腔48的外壁相接,所以,每一辅放音孔422与其对应的无源扬声器44之间的通道为无障碍直通的密闭通道46 ;无源扬声器44与底座49之间的音响外壳41的侧壁内设有一个或多个作为无源扬声器放音孔的通孔411。实施方式一及实施方式二的无源扬声器朝向音响外壳之外的表面也可不设网格保护罩;扬声器的主放音孔外也可不设网格保护罩。实施方式一、二、三中,所述扬声器均为全音频扬声器,所述音响外壳均为金属材质的外壳,其横截面可为圆形、正方形、矩形等各种形状。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只要满足多个辅放音孔与多个无源扬声器一一对应,且其之间的通道为无障碍直通密闭通道,而且,无源扬声器与主放音孔不在音响外壳的同一侧,这样的便携式低音增强音响均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述无源扬声器与主放音孔不在音响外壳的同一侧的具体内涵是无源扬声器与主放音孔不在音响外壳内的同一侧,无源扬声器也不嵌设于主放音孔正对的音响外壳的前壁内,无源扬声器也不设置于主放音孔正对的音响外壳的前壁外而与主放音孔形成台阶式位置关系。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低音增强音响,其包括一音响外壳,设置在音响外壳内一侧的全音频扬声器,所述全音频扬声器的正视面设有一主放音孔,全音频扬声器的侧面设有一个或多个辅放音孔,音响外壳内还设有与辅放音孔的数目相等的一个或多个无源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扬声器与全音频扬声器的主放音孔不在音响外壳的同一侧,一个或多个无源扬声器分别与全音频扬声器的一个或多个辅放音孔一一对应,无源扬声器和全音频扬声器的辅放音孔之间为无障碍直通的密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低音增强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响外壳的正对主放音孔的前壁内嵌设有网格保护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低音增强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扬声器嵌设于音响外壳的与扬声器的辅放音孔相对的侧壁内,每一无源扬声器正对一全音频扬声器的辅放音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低音增强音响,其特征在于,每一无源扬声器的朝向音响外壳之外的表面均设有一网格保护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低音增强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无源扬声器均嵌设于音响外壳的后壁内,该后壁与设有扬声器的主放音孔的音响外壳的前壁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低音增强音响,其特征在于,每一无源扬声器的朝向音响外壳之外的表面均设有一网格保护罩。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低音增强音响,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状的音响外壳及设置于该音响外壳后部的与该音响外壳结合为一箱体的底座;全音频扬声器的后部设有一密闭的容置空腔;与全音频扬声器的辅放音孔的数目相等的一个或多个无源扬声器设置于音响外壳内全音频扬声器的后部,每一无源扬声器的一边缘与音响外壳的内壁相接,相对的另一边缘与容置空腔的外壁相接,无源扬声器与底座之间的音响外壳的侧壁设有一个或多个作为无源扬声器放音孔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低音增强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腔内放置有为所述全音频扬声器提供电源的可充电电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低音增强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腔内置有蓝牙接收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低音增强音响,其包括一音响外壳,设置在音响外壳内一侧的全音频扬声器,所述全音频扬声器的正视面设有一主放音孔,全音频扬声器的侧面设有一个或多个辅放音孔,音响外壳内还设有与辅放音孔的数目相等的一个或多个无源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扬声器与全音频扬声器的主放音孔不在音响外壳的同一侧,多个无源扬声器分别与全音频扬声器的多个辅放音孔一一对应,无源扬声器和全音频扬声器的辅放音孔之间为无障碍直通的密封通道。本实用新型无源扬声器与全音频扬声器的放音孔相对应,并在两者之间设置无阻碍直通的密封通道,不影响高中音频音乐的播放,并且实现无相位差的增强低音效果。
文档编号H04R1/20GK202145681SQ20112021764
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杨永祥, 白鸿璋 申请人:太阳神(珠海)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