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3964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网络检测技术,尤其涉及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无线网络优化和网络覆盖已经并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其中,由于直放站系统具有投资成本低和能够迅速扩大覆盖区域的特点,在无线网络优化和覆盖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伴随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各运营商对移动网的覆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网络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GSM系统上行通话质量成为考核运营商的重点指标之一。如2011年中国移动针对GSM网络优化的专项工作中就明确提出开展室分整治 “深耕行动”。另一方面,运营商在整治网络的过程中发现,造成GSM系统上行通话质量不高的原因很多,既有网络规划不当的原因(如同邻频干扰、覆盖半径过大等等),也有工程施工不当的原因(如直放站开站输出功率不合理、天线架高不合理等等),还有无源器件的质量问题(如驻波差、无源互调差等等),同时还有直放站设计本身的原因(如下行的有源互调产物通过双工器隔离后落入上行、双工器的无源反射互调产物落入上行等均可能形成干扰)。 因此如果网络站点存在上行干扰,将难以快速准确地对其产生的原因做出判断。在现有技术当中,只有单独的对下行或上行频段存在的干扰问题进行排查,但是,却忽视了下行信号传输对于上行频段存在的干扰问题。该盲点致使最终无法准确排查出造成干扰的原因,也最终无法解决上行通话的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能够准确判断GSM直放站本身的设计是否存在的下行信号传输干扰上行频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包括通过直放站的施主端口与所述直放站相连的信号发生器;通过所述施主端口与所述直放站相连的信号检测单元;连接在所述信号发生器与所述施主端口之间的信号分隔器,所述信号分隔器还连接在所述信号检测单元与所述施主端口之间。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包括通过直放站的下行施主端口与所述直放站相连的信号发生器;通过所述直放站的上行施主端口与所述直放站相连的信号检测单元;连接在所述信号发生器与所述下行施主端口之间的隔离器;连接在所述信号检测单元与所述上行施主端口之间的衰减器。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信号发生器模拟信源基站,向直放站发送下行信号,再通过信号检测单元对上行频段的反射信号进行检测,从而排查出下行信号的传输对于上行频段是否存在干扰问题。本装置是一种简易的便于工程操作的检测装置,它能准确判断直放站本身的设计是否存在下行干扰上行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下面将以GSM直放站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GSM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包括通过直放站的施主端口与所述直放站相连的信号发生器;通过所述施主端口与所述直放站相连的信号检测单元;连接在所述信号发生器与所述施主端口之间的信号分隔器,所述信号分隔器还连接在所述信号检测单元与所述施主端口之间。连接在所述信号发生器与所述施主端口之间的信号分隔器可以是环形器或耦合器,所述环形器或耦合器还连接在所述信号检测单元与所述施主端口之间。所述信号检测单元可以包括频谱仪。在现有技术当中,如上所述,造成GSM系统上行通话质量不高的原因很多,既有网络规划不当的原因,也有工程施工不当的原因,还有无源器件的质量问题,同时还有直放站设计本身的原因。在现有的工程应用场景当中,需要对以上原因进行逐一排查,再针对产生干扰的原因进行整治。如果在排查的过程中存在盲点,那么最终也无法确定究竟问题出在明队是在哪个部分产生了干扰的。原因的排查,首先从直放站的设计本身出发,假如直放站的设计不会致使上行频段产生干扰信号,或者其产生的干扰信号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那么,再进行直放站外围的无源器件、施工、规划等方面的排查。目前,在工程应用上,只有纯粹的检测上行频段或者下行频段存在的干扰问题。但是,忽略了下行信号传输对上行频段造成的干扰问题,例如下行的有源互调产物通过双工器隔离后落入上行频段,对上行频段造成了干扰。又例如双工器的无源反射互调产物落入上行频段,也会造成了干扰等等。本实用新型通过GSM直放站外接信号发生器1,用信号发生器1模拟GSM信源基站产生下行频段的下行信号,经过GSM直放站的施主端口进入下行链路传输。所述施主端口亦即GSM直放站施主端的双工器的DT端口。但是,下行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会产生无源互调,无源互调是指两个或更多的频率在非线性器件中混合在一起便产生了杂散信号。当杂散互调信号落在基站的接收频带内,接收机的灵敏度就会降低,从而导致通话质量或系统载波干扰比(C/I)的降低,和通信系统的容量减少。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随着固定带宽内需要通过的语音和数据信息日益增加,无源互调成为了限制系统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准确判断GSM直放站本身的设计是否存在的下行信号传输干扰上行频段的问题。如果的确存在干扰问题,干扰信号(包括有源信号和无源互调信号)会进入上行频段,经过上行链路回到施主端口。信号检测单元2通过所述GSM直放站的施主端口与所述GSM直放站相连,用于接收并检测所述GSM直放站的上行链路反馈的干扰信号。如此,就可以完成判断GSM直放站本身的设计是否存在的下行信号传输干扰上行频段的问题,并检测所述干扰信号的强度与频段是否在一个预期的、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以便做出下一步的改善工作。信号分割器可以是环形器,所述环形器是一个多端口器件,其中电磁波的传输只能沿单方向环行,反方向是隔离的。在微波多路通信系统中,用环形器可以把不同频率的信号分隔开。在本实用新型当中,其目的在于将信号发生器1产生的下行信号传输给施主端口,将从所述施主端口反馈的干扰信号传输给信号检测单元2,从而在所述GSM直放站的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共同接入一个双工器的情况下,利用所述环形器进行信号的分离。同理, 这里的信号分隔器也可以采用耦合器,实现同样的功能。图2是本实用新型GSM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与图1相比,图2是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包括连接在所述信号发生器与所述信号分隔器之间的隔离器;所述信号隔离器为环形器或耦合器。需要说明的是,隔离器12是一种采用线性光耦隔离原理,将输入信号进行转换输出。输入、输出和工作电源三者相互隔离,特别适合与需要电隔离的设备仪表配用。在本实用新型当中,主要是用于保护信号发生器1,防止信号发生器1被烧。连接在所述信号检测单元与所述信号分隔器之间的衰减器;所述信号隔离器为环形器或耦合器。需要说明的是,衰减器21是一种使输出端口提供的功率小于输入端口的入射功率而设计的双端口器件。在本实用新型当中,所述信号检测单元2为频谱仪,衰减器21的目的在于防止输入信号过大,造成对频谱仪的损坏。如图2所示的GSM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包括通过所述GSM直放站的覆盖端口与所述GSM直放站相连的大功率高线性负载。如图2所示,还包括所述大功率高线性负载通过高线性馈线与所述覆盖端口相连。下行信号在下行链路传输到达覆盖端的双工器,大功率高线性负载3可以直接通过GSM直放站的覆盖端口与所述GSM直放站相连,也可以通过高线性馈线与所述GSM直放站相连。所述覆盖端口亦即GSM直放站覆盖端的双工器的MT端口。所述大功率高线性负载3的作用在于吸收所述下行信号,从而避免下行信号发生反射而造成GSM直放站的器件损坏。所述高线性馈线的驻波比系数为1 1. 2,对于五阶及以上的无源互调的指标小于等于_155dBc。在无线电通信中,天线与馈线的阻抗不匹配或天线与发信机的阻抗不匹配,高频能量就会产生反射折回,并与前进的部分干扰汇合发生驻波。为了表征和测量天线系统中
5的驻波特性,也就是天线中正向波与反射波的情况,人们建立了“驻波比”这一概念,驻波比就是一个数值,用来表示天线和电波发射台是否匹配。如果驻波比系数等于1,则表示发射传输给天线的电波没有任何反射,全部发射出去,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如果驻波比系数大于1,则表示有一部分电波被反射回来,最终变成热量,使得馈线升温。在本实用新型当中, 采用驻波比系数为1 1. 2,对于五阶及以上的无源互调的指标小于等于-155dBc的高线性馈线31,能够避免所述高线性馈线31本身产生反射的无源互调信号。如图2所示的GSM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所述大功率高线性负载的驻波比系数为1 1. 2,对于五阶及以上的无源互调的指标小于等于-155dBc,均值功率容量为100W 300W,峰值功率容量为1000W 3000W。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大功率高线性负载3的驻波比系数以及对于五阶以上的无源互调功率的要求,与上述高线性馈线31需要达到的要求相同,其作用也是避免其本身产生反射的无源互调。所述大功率高线性负载3的均值功率容量为100W 300W,峰值功率容量为1000W 3000W,上述均值功率和峰值功率比起现有负载的要求都要高,其作用在于吸收下行链路的有用的下行信号。本实用新型能适用于各种GSM制式的直放站,由于实际工程应用场景当中的GSM 直放站的施主端口与覆盖端口相距甚远,所以,本实用新型GSM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分为前端、后端两个部分。前端部分包括与施主端口相连的部件,如信号发生器1、信号检测单元2、衰减器21、隔离器12、环形器/耦合器等;后端部分包括与覆盖端口相连的部件,如高线性馈线31和大功率高线性负载3等。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实际工程应用场景当中的GSM直放站的施主端口与覆盖端口相距甚远,所以,本实用新型GSM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分为前端、后端两个部分。前端部分包括与施主端口相连的部件,如信号发生器1、信号检测单元2和环形器或耦合器等;后端部分包括与覆盖端口相连的部件,如大功率高线性负载3等。本装置适用于GSM制式下的各种直放站的检测,是一种简易的便于工程操作的检测装置,它能准确判断GSM直放站本身的设计是否存在下行干扰上行的问题。图3是本实用新型GSM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与图1或2相比,图3是具有两个施主端口的实施方案。如图3所示的GSM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包括通过直放站的下行施主端口与所述直放站相连的信号发生器;通过所述直放站的上行施主端口与所述直放站相连的信号检测单元;连接在所述信号发生器与所述下行施主端口之间的隔离器;连接在所述信号检测单元与所述上行施主端口之间的衰减器。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GSM直放站的施主端具有两个双工器, 分别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相连。与下行链路相连的双工器,其DJ端口为下行施主端口 ; 与上行链路相连的双工器,其DJ端口为上行施主端口。本实施例的GSM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适用于有两个施主端口的GSM直放站系统,本实施例的另一优点在于避免使用如图1或2所示的环形器或耦合器,从而简化了装置、降低了成本。如图3所示的信号发生器1、信号检测单元2的工作方式与功能作用如前所述,再次不再赘述。所述隔离器12和所述衰减器21的使用方式和功能作用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图4是本实用新型GSM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与图3相比,图4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包括通过所述直放站的覆盖端口与所述直放站相连的大功率高线性负载。如图4所示,还包括所述大功率高线性负载通过高线性馈线与所述覆盖端口相连。所述高线性馈线的驻波比系数为1 1. 2,对于五阶及以上的无源互调的指标小于等于_155dBc。在无线电通信中,天线与馈线的阻抗不匹配或天线与发信机的阻抗不匹配,高频能量就会产生反射折回,并与前进的部分干扰汇合发生驻波。为了表征和测量天线系统中的驻波特性,也就是天线中正向波与反射波的情况,人们建立了“驻波比”这一概念,驻波比就是一个数值,用来表示天线和电波发射台是否匹配。如果驻波比系数等于1,则表示发射传输给天线的电波没有任何反射,全部发射出去,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如果驻波比系数大于1,则表示有一部分电波被反射回来,最终变成热量,使得馈线升温。在本实用新型当中, 采用驻波比系数为1 1. 2,对于五阶及以上的无源互调的指标小于等于_155dBc的高线性馈线31,能够避免所述高线性馈线31本身产生反射的无源互调信号。如图4所示的GSM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所述大功率高线性负载的驻波比系数为1 1. 2,对于五阶及以上的无源互调的指标小于等于-155dBc,均值功率容量为100W 300W,峰值功率容量为1000W 3000W。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大功率高线性负载3的驻波比系数以及对于五阶以上的无源互调功率的要求,与上述高线性馈线31需要达到的要求相同,其作用也是避免其本身产生反射的无源互调。所述大功率高线性负载3的均值功率容量为100W 300W,峰值功率容量为1000W 3000W,上述均值功率和峰值功率比起现有负载的要求都要高,其作用在于吸收下行链路的有用的下行信号。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能适用于各种GSM制式的直放站,由于实际工程应用场景当中的GSM直放站的施主端口与覆盖端口相距甚远,所以,本实用新型GSM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分为前端、后端两个部分。前端部分包括与施主端口相连的部件, 如信号发生器1、信号检测单元2、衰减器21、隔离器12、环形器/耦合器等;后端部分包括与覆盖端口相连的部件,如高线性馈线31和大功率高线性负载3等。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直放站的施主端口与所述直放站相连的信号发生器; 通过所述施主端口与所述直放站相连的信号检测单元;连接在所述信号发生器与所述施主端口之间的信号分隔器,所述信号分隔器还连接在所述信号检测单元与所述施主端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在所述信号发生器与所述信号分隔器之间的隔离器;连接在所述信号检测单元与所述信号分隔器之间的衰减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直放站的覆盖端口与所述直放站相连的大功率高线性负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大功率高线性负载通过高线性馈线与所述覆盖端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功率高线性负载对于五阶及以上的无源互调的指标小于等于_155dBc,均值功率容量为100W 300W,峰值功率容量为1000W 3000W ;所述高线性馈线对于五阶及以上的无源互调的指标小于等于_155dBc。
6.一种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直放站的下行施主端口与所述直放站相连的信号发生器; 通过所述直放站的上行施主端口与所述直放站相连的信号检测单元; 连接在所述信号发生器与所述下行施主端口之间的隔离器; 连接在所述信号检测单元与所述上行施主端口之间的衰减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所述直放站的覆盖端口与所述直放站相连的大功率高线性负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大功率高线性负载通过高线性馈线与所述覆盖端口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大功率高线性负载对于五阶及以上的无源互调的指标小于等于_155dBc,均值功率容量为100W 300W,峰值功率容量为1000W 3000W ;所述高线性馈线对于五阶及以上的无源互调的指标小于等于_155dBc。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放站下行干扰上行的检测装置,包括通过直放站的施主端口与所述直放站相连的信号发生器;通过所述施主端口与所述直放站相连的信号检测单元;连接在所述信号发生器与所述施主端口之间的信号分隔器,所述信号分隔器还连接在所述信号检测单元与所述施主端口之间。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判断直放站本身的设计是否存在的下行信号传输干扰上行信道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易于实现,适用于各种类型的GSM直放站的检测。
文档编号H04B17/00GK202231728SQ20112026059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2日
发明者卢柱芳, 梅宝林, 罗漫江, 雷礼平 申请人: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