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大面积普及,用户设备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个人电脑(PC机)、手提电脑、智能手机、掌上电脑(PDA)等多种形式的用户设备,一个用户常常拥有多个用户设备。随着人们对用户设备的功能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用户设备的多样化,使人们产生了对在不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数据资源同步的需求。目前,在不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同步的方案为:基于客户端/服务器(C/S)模型进行数据同步。具体地:用户在网络服务器上保存有自己的数据,可从多个客户端对数据进行操作,这样就可以保持多个客户端上数据的统一而无需对各客户端分别进行操作,简化了用户的操作过程,提高了效率和用户实时性要求,并为移动办公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图1是目前基于C/S模型的数据同步系统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目前基于C/S模型的数据同步系统包括中心数据库服务器、同步服务器、Web服务器、移动终端和固定客户端。其中,中心数据库服务器采用的是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LDAP)。LDAP目录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库系统,其专门针对读取、浏览和搜索操作进行了特定的优化,被广泛地应用于基础性、关键性信息的管理,如用户信息、网络资源信息等。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上的数据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修改:①固定客户端通过Web页面经Web服务器对中心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修改;②移动客户端经过同步服务器访问中心数据库并和其同步。图1所示的数据同步系统采用syncML协议来实现数据同步。SyncML同步协议主要定义了数据同步操作的会话流程、会话过程中的数据交互过程、同步双方的握手过程及数据同步的类型等。图1所示的数据同步系统在同步过程中,数据同步的控制过程与传输过程是相绑定的,即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都需要经过控制服务器,因此,会在服务器端产生巨大的压力,具体表现在:当多用户进行大数据量的数据同步时,服务器端的处理和存储压力急剧提升。另外,基于C/S模式的数据同步系统,还会导致海量的数据积累在少数计算中心,使得网络服务器超负荷、而大量终端的处理能力却被闲置,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而且,C/S模型易受攻击的弱点,对数据同步系统的健壮性及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和设备,以便降低服务器端的压力。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该方法包括:同步控制服务器接收同步客户端的同步服务注册请求,存储该注册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同步控制服务器根据自身存储的用户信息,在参与同步会话的同步客户端之间转发数据同步会话信息;根据所述数据同步会话信息,直接在参与同步会话的同步客户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一种数据同步系统,该系统包括同步控制服务器和同步客户端;所述同步控制服务器,用于接收同步客户端的同步服务注册请求,存储该注册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根据自身存储的用户信息,在参与同步会话的同步客户端之间转发数据同步会话信息;所述同步客户端,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同步会话信息,直接与参与同步会话的其他同步客户端进行数据传输。一种同步控制服务器,该同步控制服务器包括同步服务注册模块、同步客户端永远在线模块和同步会话控制模块;所述同步服务注册模块,用于接收同步客户端的同步服务注册请求,存储该同步客户端的用户信息;所述同步客户端永远在线模块,用于接收同步客户端周期性发送的、或在同步客户端自身用户信息更新时发送的同步服务注册请求,将该同步服务注册请求发给所述同步服务注册模块;所述同步会话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同步客户端的同步会话建立请求,根据所述同步客户端永远在线模块维护的用户信息,查询到同步会话对端的同步客户端,在参与所述同步会话的同步客户端之间转发数据同步会话信息。一种同步客户端,该同步客户端包括同步服务注册模块、永远在线模块、同步会话控制模块和数据同步模块;所述同步服务注册模块,用于向同步服务器发送同步服务注册请求,该同步服务注册请求中携带有同步客户端的用户信息;所述永远在线模块,用于周期性地、或在同步客户端自身的用户信息更新时,向同步控制服务器发送同步服务注册请求,该同步服务注册请求中携带有同步客户端的用户信息,所述同步会话控制模块,用于在有需要同步的数据时,通过同步控制服务器,与参与数据同步的其他同步客户端交互数据同步会话信息;所述数据同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同步会话信息,直接与其他同步客户端进行数据传输。由上述方案可见,由于本发明中数据同步的控制过程和传输过程相分离,数据传输直接在用户设备之间进行,因而能够降低对服务端的压力,并且还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提高了数据同步效率。
图1是目前基于C/S模型的数据同步系统组成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法流程图。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两个用户设备进行数据同步的详细流程图。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同步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同步控制服务器的结构图。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同步客户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和设备,采用数据同步控制与传输相分离的方法进行数据同步,具体包括:同步控制服务器接收同步客户端的同步服务注册请求,存储该注册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同步控制服务器根据自身存储的用户信息,在参与同步会话的同步客户端之间转发数据同步会话信息;根据所述数据同步会话信息,直接在参与同步会话的同步客户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可见,采用本发明,首先用户设备不需要将自己的数据保存在网络服务器上,当需要和其它用户设备进行数据同步时,需向网络服务端发送控制请求命令,服务端在收到此命令时,根据需要进行处理并转发给对端需要数据同步的用户设备,当需要进行数据同步的用户设备之间建立好控制流之后,用户设备之间就可直接进行数据同步,而无需再经过网络服务器端,从而降低了服务器侧的压力。另外,由于数据同步的控制过程和传输过程相分离,数据传输直接在用户设备之间进行,因而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实时性,提高了数据同步效率。而且,由于数据存储在用户设备中,因此,也为数据同步系统提供了更强的健壮性和安全性。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步骤201,用户设备向同步控制服务器发起同步服务注册,并保持该用户设备永远在线。本步骤中,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周期性地向同步控制服务器发送同步服务注册请求,来保持该用户设备永远在线,即保持所述同步控制服务器中存储有该用户设备的IP地址和端口号等信息。用户设备还可以通过在自身信息发生变化时,向同步控制服务器发送同步服务注册请求,在该同步服务注册请求中携带自身更新的信息,来保持该用户设备永远在线。其中,所述同步服务注册请求可以是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 SIP)注册消息。步骤202,用户设备通过同步控制服务器与另一用户设备交互数据同步会话信息,从而在用户设备之间建立数据同步会话。步骤203,根据数据同步会话信息,直接在用户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步骤204,在需要结束数据同步会话时,用户设备通过同步控制服务器结束与另一用户设备的同步会话。下面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对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具体请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两个用户设备进行数据同步的详细流程图。图3所示流程包括四个阶段:步骤1-步骤10对应图2中的步骤201,是用户设备进行同步服务注册、并保持终端永远在线的阶段,步骤11-步骤18对应图2中的步骤202,是获取数据同步会话控制信息的阶段,步骤19对应图2中的步骤203,是在用户设备之间建立数据同步会话并直接进行数据传输的阶段,步骤20-步骤23对应图2中的步骤204,是结束数据同步会话的阶段。如图3所示,该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用户设备I (UEl)向同步控制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REGISTER),目的是为了让同步控制服务器获得当前用户的注册信息。所述注册信息一般包括用户设备的IP地址、端口号等。步骤2:同步控制服务器通过后端认证,获知用户IP地址不在数据库中,便向UEl回送401未鉴权的质询信息,其中包括安全认证所需的令牌。步骤3 =UEl根据安全认证令牌将其标识和密码加密后,再次用REGISTER消息报告给同步控制服务器。步骤4:同步控制服务器将REGISTER消息中的用户信息解密,通过认证验证该用户信息合法后,将该用户信息登记数据库中,并向UEl返回成功响应消息2000K。步骤5:为了保持用户UEl在线,UEl需隔一定时间,例如I分钟,定期再向同步控制服务器循环发送注册消息。步骤6-10:用户设备2(UE2)同样也需要定期循环发送REGISTER注册请求到同步控制服务器,以便让同步控制服务器获取UE2的用户信息。步骤11:UE1发送邀请(INVITE)消息到同步控制服务器。本步骤中发送的INVITE消息含有数据同步会话(session)的要素信息,包括当前UEl请求数据同步的数据类型以及所采用的同步协议等。步骤12:同步控制服务器给UEl返回尝试(Trying)消息,表示该同步控制服务器已经接收到UEl发送的INVITE消息,正在对其进行处理。步骤13:同步控制服务器通过对UEl进行认证,确认用户UEl已认证通过后,检查INVITE请求消息中的via头域中是否包含该用户UEl的地址。如果INVITE请求消息中的via头域中携带了 UEl的地址,同步控制服务器在INVITE请求消息的Via头域插入自身的地址,并向INVITE消息的To域所指示的被叫用户设备UE2转发INVITE请求。步骤14:UE2返回Trying消息,表示UE2已经接收到同步控制服务器发送的INVITE 请求。步骤15:UE2在收到同步控制服务器转发的INVITE消息后,首先将UEl所需数据同步的数据类型和同步协议进行匹配,并将自身的用户信息,例如IP地址、端口号等,封装到要发出的200 OK消息中,之后再向同步控制服务器发送此200 OK消息,表示成功接收和处理INVITE请求。步骤16:同步控制服务器收到此200 OK消息后,将该200 OK消息转发到UEl。可见,经过同步控制服务器的转发,UE2的信息就被转发到了 UEl。步骤17 =UEl收到200 OK消息后就获取到了与终端UE2的数据同步会话控制信息,并最终向同步控制服务器发送一个ACK确认消息,表示该消息成功接收。步骤18:同步控制服务器转发ACK消息到UE2,证实UEl已经收到UE2发送的200OK响应消息,此时UEl与UE2就建立好SIP控制连接,并随时准备好与UEl的数据同步。步骤19 =UEl根据获得到的数据同步会话信息,分别对每种需要同步的数据类型,选择与UE2协商好的同步协议,例如syncML协议或者rSync协议,与UE2进行数据同步。步骤20 =UEl向同步控制服务器发送BYE结束同步信息,表示请求结束本次同步过程。步骤21:同步控制服务器收到UEl发送的BYE消息时,回送结束响应消息,表示请求终止。步骤22:同步控制服务器向UE2发送BYE请求消息,请求结束同步控制过程,同时准备回收本次同步过程所建立的同步会话信息,并在收到UE2的200 OK消息后,删除本次同步过程所建立的同步会话信息,从而实现对所述同步会话信息的回收。步骤23:UE2结束同步传输,向同步控制服务器回送200 OK消息,表示成功结束本次同步传输过程。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同步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系统包括同步控制服务器401和多个同步客户端402。同步控制服务器401,是用于实现数据同步的网络服务器,具体用于接收同步客户端402的同步服务注册请求,存储该同步服务注册请求中携带的用户信息,从而建立和保持与同步客户端402的IP在线连接,根据自身存储的用户信息,在参与同步会话的同步客户端之间转发数据同步会话信息,从而实现不同同步客户端402之间的数据同步会话控制,例如数据同步会话的建立、维持和拆除。其中,同步控制服务器401通过存储和更新同步客户端402的IP地址和端口号,来建立和保持与同步客户端402的IP在线连接。同步客户端402是用户设备中的一个模块,例如可以设置在手机、PDA、PC等各种设备中,同步客户端402通过无线网络或因特网与同步控制服务器401通信。同步客户端402,具体用于向同步控制服务器401发送同步服务注册请求,从而建立和保持与同步控制服务器401的IP在线连接,通过同步控制服务器401控制与其他同步客户端402的数据同步会话,根据同步控制服务器转发的数据同步会话信息,直接与所述其他同步客户端402进行数据传输。同步客户端402通过向同步控制服务器401发送和更新自身的IP地址和端口号,来建立和保持与同步控制服务器401的IP在线连接。同步客户端402通过同步控制服务器401控制与其他同步客户端402的数据同步会话,具体可以包括:同步客户端402通过同步控制服务器401建立、维持和拆除与其他同步客户端402的数据同步会话。其中,通过同步控制服务器401建立数据同步会话具体为:参与数据同步会话的同步客户端402通过同步控制服务器401获取参与数据同步会话的其他同步客户端402的同步会话信息。更为具体地,参与数据同步会话的同步客户端402首先将本地的同步会话信息通过同步控制服务器401转发到其他同步客户端402,其他同步客户端402在收到此同步会话信息之后,将所需数据同步的数据类型和同步协议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再次通过同步控制服务器401将其自身的同步会话信息转发到原同步客户端402中,这样原同步客户端402和其他同步客户端402都获得了对方的同步会话信息,之后就便可进行同步传输。所述同步会话信息包括:所述其他同步客户端402的IP地址、端口号、需要同步的数据类型和采用的同步协议等。通过同步控制服务器401维持数据同步会话具体为:参与数据同步会话的同步客户端402通过同步控制服务器401,将自身更新的同步会话信息发给参与数据同步会话的其他同步客户端402。通过同步控制服务器401删除数据同步会话具体为:同步控制服务器401删除本次数据同步过程的数据同步会话信息。下面对同步控制服务器401和同步客户端402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具体请参见图5和图6。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同步控制服务器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同步控制服务器包括同步服务注册模块501、同步客户端永远在线模块502、同步会话控制模块503。同步服务注册模块501,用于接收同步客户端的同步服务注册请求,存储该同步客户端的用户信息。同步客户端永远在线模块502,用于建立和保持与同步客户端之间的IP在线连接。同步客户端永远在线模块502,具体可以用于接收同步客户端周期性发送的同步服务注册请求、或在同步客户端自身用户信息更新时发送的同步服务注册请求,将该同步服务注册请求发给所述同步服务注册模块501,从而建立和保持与同步客户端之间的IP在线连接。同步会话控制模块503,用于实现同步客户端之间的数据同步会话控制,包括数据同步会话的建立、维护和删除。同步会话控制模块503,具体用于接收同步客户端的同步会话建立请求,所述同步会话建立请求中携带有数据同步会话信息,根据同步客户端永远在线模块502维护的同步客户端的IP连接,查询到对端的同步客户端,在同步客户端之间转发数据同步会话信息,从而建立同步客户端之间的数据同步会话。其中,同步服务注册模块501,用于在接收到同步客户端的同步服务注册请求后,查询是否已存储该同步客户端本次发送的同步服务注册请求中携带的用户信息,如果已存储,保持该同步客户端的用户信息不变,如果未存储,则对该同步客户端进行认证,在认证通过后,更新该同步客户端的用户信息。同步会话控制模块503,还用于维护同步客户端之间的数据同步会话。同步会话控制模块503,具体用于更新数据同步会话信息,将更新的数据同步会话信息,实时转发给参与数据同步会话的同步客户端。同步会话控制模块503,还用于接收同步客户端结束数据同步会话的请求,删除本次的数据同步会话信息。其中,同步客户端一般在数据同步完成后,向同步会话控制模块503发出结束数据同步会话的请求,当然,也不排除同步客户端在其他特殊情况下,向同步会话控制模块503发出结束数据同步会话的请求。
其中,所述的数据同步会话信息是建立数据同步所需要的上下文(context)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同步客户端的IP地址、同步会话的端口号、需要同步的数据类型、采用的同步协议等。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同步客户端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同步客户端包括同步服务注册模块601、永远在线模块602、同步会话控制模块603和数据同步模块604。同步服务注册模块601,用于向同步服务器发送同步服务注册请求。该同步服务注册请求中携带有同步客户端的基本信息,例如,同步客户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等。永远在线模块602,用于周期性地、或在同步客户端自身的用户信息更新时,向同步控制服务器发送同步服务注册请求,该同步服务注册请求中携带有同步客户端的用户信息,从而建立和保持与服务器之间的IP在线连接。通过永远在线模块602实现该永远在线模块602所在用户设备的永远在线以后,使得各永远在线的用户设备之间可以随时进行数据同步。同步会话控制模块603,用于与同步控制服务器通信,完成用户设备之间的同步会话控制,包括同步会话的建立、维护和删除。同步会话控制模块603,具体用于在用户设备有需要同步的数据时,通过同步控制服务器与另一用户设备的同步会话控制模块建立数据同步会话。其中,同步服务注册模块601,用于接收同步控制服务器的质询信息,其中包括安全认证所需的令牌,根据所述令牌将该同步客户端的标识和密码加密后发给同步控制服务器进行认证。同步会话控制模块603建立数据同步会话具体为:同步会话控制模块603与参与数据同步的其他同步会话控制模块603交互数据同步所需要的上下文信息。所述上下文信息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用户设备的IP地址、同步会话的端口号、需要同步的数据类型、采用的同步协议等。数据同步模块604,根据同步会话控制模块603建立的数据同步会话,直接与其他数据同步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即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不需要经过同步控制服务器,而是在用户设备之间直接进行。数据同步模块604,具体根据同步会话建立的上下文,采用商定的同步协议(SyncML或者rSync)分别完成每种数据的同步。其中,本发明所述的同步会话上下文信息,可以用xml描述,下面举一个具体的例
子进行说明:〈Sync Context〉
〈source IP> 100.1.1.2</source IP>
〈source port> 10000</source port>
〈destination IP> 200.1.1.2</destination IP>
〈destination port>20000</destination port>
<sync data sets〉
〈sync data〉
<data type>address book</data type>
〈sync protocol>syncML</sync protocol〉
〈/sync data〉
〈sync data〉
〈data type>message</data type〉
<sync protocol>syncML</sync protocol〉
〈/sync data〉
<sync data〉
〈data type>file</data type〉
<sync protocol>rSync</sync protocol〉
〈/sync data〉
</sync data sets>
〈/Sync Context〉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案,无需服务器进行数据中转,能够有效降低服务器的负载,提闻同步效率。
采用本发明,用户设备在数据同步时,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协议进行数据同步,此方法支持多种类型的数据同步,例如,可以根据数据的存储特点、数据的呈现方式、同步触发方式等,采用syncML协议或者rSync协议实现数据同步。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同步控制服务器接收同步客户端的同步服务注册请求,存储该注册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 同步控制服务器根据自身存储的用户信息,在参与同步会话的同步客户端之间转发数据同步会话信息; 根据所述数据同步会话信息,直接在参与同步会话的同步客户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步控制服务器接收同步客户端的同步注册服务请求包括: 同步控制服务器接收同步客户端周期发送的、或在用户信息更新时发送的同步服务注册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该注册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包括: 同步控制服务器查询是否已存储该同步客户端本次发送的同步服务注册请求中携带的用户信息,如果是,保持该同步客户端的用户信息不变,否则,对该同步客户端进行认证,在认证通过后,更新该同步客户端的用户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控制服务器根据自身存储的用户信息,在参与同步会话的同步客户端之间转发数据同步会话信息包括: 同步控制服务器接收第一同步客户端的同步会话建立请求,该同步会话建立请求中携带有第一同步客户端的数据同步会话信息; 同步控制服务器 根据自身存储的用户信息,查询到参与同步会话的第二同步客户端,向该第二同步客户端转发所述第一同步客户端的数据同步会话信息; 第二同步客户端将第一同步客户端的数据同步会话信息与该第二同步客户端支持的数据同步会话信息进行匹配,将匹配后的数据同步会话信息通过同步控制服务器转发给第一同步客户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在需要更新或结束数据同步会话时,同步客户端通过同步控制服务器,更新或删除与另一同步客户端的数据同步会话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信息包括同步客户端所在用户设备的IP地址和端口号; 所述数据同步会话信息包括同步客户端所在用户设备的IP地址、端口号、需要同步的数据类型和采用的数据同步协议。
7.一种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同步控制服务器和同步客户端; 所述同步控制服务器,用于接收同步客户端的同步服务注册请求,存储该注册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根据自身存储的用户信息,在参与同步会话的同步客户端之间转发数据同步会话信息; 所述同步客户端,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同步会话信息,直接与参与同步会话的其他同步客户端进行数据传输。
8.一种同步控制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该同步控制服务器包括同步服务注册模块、同步客户端永远在线模块和同步会话控制模块;所述同步服务注册模块,用于接收同步客户端的同步服务注册请求,存储该同步客户端的用户信息; 所述同步客户端永远在线模块,用于接收同步客户端周期性发送的、或在同步客户端自身用户信息更新时发送的同步服务注册请求,将该同步服务注册请求发给所述同步服务注册t吴块; 所述同步会话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同步客户端的同步会话建立请求,所述同步会话建立请求中携带有数据同步会话信息,根据所述同步客户端永远在线模块维护的用户信息,查询到同步会话对端的同步客户端,在参与所述同步会话的同步客户端之间转发数据同步会话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步控制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步服务注册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同步客户端的同步服务注册请求后,查询是否已存储该同步客户端本次发送的同步服务注册请求中携带的用户信息,如果已存储,保持该同步客户端的用户信息不变,如果未存储,则对该同步客户端进行认证,在认证通过后,更新该同步客户端的用户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步控制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步会话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更新的数据同步会话信息,实时转发给参与数据同步会话的同步客户端,接收同步客户端结束数据同步会话的请求,删除本次的数据同步会话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 或10所述的同步控制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信息包括同步客户端所在用户设备的IP地址和端口号,所述数据同步会话信息包括同步客户端的IP地址、同步会话的端口号、需要同步的数据类型和采用的同步协议。
12.—种同步客户端,其特征在于,该同步客户端包括同步服务注册模块、永远在线模块、同步会话控制模块和数据同步模块; 所述同步服务注册模块,用于向同步服务器发送同步服务注册请求,该同步服务注册请求中携带有同步客户端的用户信息; 所述永远在线模块,用于周期性地、或在同步客户端自身的用户信息更新时,向同步控制服务器发送同步服务注册请求,该同步服务注册请求中携带有同步客户端的用户信息; 所述同步会话控制模块,用于在有需要同步的数据时,通过同步控制服务器,与参与数据同步的其他同步客户端交互数据同步会话信息; 所述数据同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同步会话信息,直接与其他同步客户端进行数据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同步客户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步服务注册模块,用于接收同步控制服务器的质询信息,其中包括安全认证所需的令牌,根据所述令牌将该同步客户端的标识和密码加密后发给同步控制服务器进行认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同步客户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信息包括同步客户端所在用户设备的IP地址和端口号,所述数据同步会话信息包括同步客户端的IP地址、同步会话的端口号、需要同步的数据类型和采用的同步协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同步控制服务器接收同步客户端的同步服务注册请求,存储该注册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同步控制服务器根据自身存储的用户信息,在参与同步会话的同步客户端之间转发数据同步会话信息;根据所述数据同步会话信息,直接在参与同步会话的同步客户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应用本发明能够降低服务器端的压力。
文档编号H04L29/08GK103200211SQ20121000483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4日
发明者郑健平, 孙悦, 杨金彬, 张炎 申请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