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监控方法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8850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智能监控方法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控领域,具体设计一种智能监控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天安门广场安装第一批监控系统开始,中国的安防产业经历了引进、模仿、消化吸收、创新的发展过程。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的安防企业已经经历了模拟监控时代、数字监控时代、IP网络监控时代,并朝着高清智能化时代发展。
在中国安防产业的构成中,视频监控占据了较大比重,约占55 %、出入口控制占 15%、防盗报警占12%、其他类别占18%,因此,视频监控的智能化应用与技术提升,必将成为中国安防产业向智能化时代迈进的关键因素与催化剂。
视频监控技术发展至今,高清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各大厂商亦正集中于智能化的研究与开发,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与模式的确定亦正是各大厂商的重中之重、是当务之急、 是挑战也是机遇。
视频监控智能化的发展,无疑面临监控设备自身智能技术的提升,亦或监控设备整体化智能应用的拓展的重要选择。
纵观视频监控技术的成长,始终以监控摄像机自身的技术以及其附加的功能为中心,不断的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从而形成以监控摄像机为主体的技术纵深发展历史,由模拟发展至数字、由数字发展至高清,每一步成长无不印证着其不断将其技术精益求精的历程,而成像的清晰与精细恰恰正是目前各大厂商极力追求的目标与成果。但不断精深的技术发展,势必带来技术提升的瓶颈与成本的攀升,以及市场的认可与推广难度的加大,亦必将面临高难度、高投入、高风险的境况。
与监控设备自身智能技术相比,监控设备整体化智能应用的发展却缺乏研发力度与成效成果,往往被厂商或市场搁置一边,甚至少人问津。
当前,厂商与用户正陷入透过监控摄像机镜头来看监控发展的怪圈,不能从监控设备自身的研发与应用中解脱出来,而如果能换下角度,立足于全局指挥与应用,深入整体性智能技术的研发与拓展,必将为视频监控行业带来新鲜的血液与全新的动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当前安防产业中视频监控的设计与应用技术的全面对比与分析,目前视频监控技术存在如下两大问题
I.机械的静态监控
传统的视频监控技术,监控设备通常为静止状态,仅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方可进行画面的切换、视角的旋转、焦距的控制等操作。
所谓监控设备的动,也仅仅表现在监控设备按照预先设置的速度进行机械的旋转,亦或在监控视频画面中,按照预先设置的速度进行可视两点间的机械巡视。
也就是说,传统的监控设备是机械的、静态的,且不具备自主完成监控任务的能力,必须人为的主动操作,方可进行正常的视频监控工作。
2.独立的监控3
传统的视频监控技术,监控设备各自独立,相互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操控人员仅可以各自进行独立的控制操作。
任何监控设备出现的任何情况,其它监控设备均不会进行任何的响应。无论是设备的故障、视角的丢失、报警的响应等情况,其它监控设备均不会作出任何反应。
更不可能完成需设备间配合方可实现的监控任务。如目标的锁定与跟踪、监控盲区的自动补位、不同时段的监控任务分配执行、监控目标的自动接管等工作均不可能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实现。
当前视频监控立足于在监控画面中进行目标画面查找的工作原理,故此,对监控设备无需进行方向的确定,以及精确的角度控制,只要达到通过监控视频找到目标画面即可满足目前的监控需求,且在此工作原理下,监控设备的方向性、以及精确角度控制也是没有任何工作意义的。
而不能确定监控设备的方向,就不能进行精确的角度控制,不能进行监控设备精确的角度控制,而且不能进行设备与目标准确的地理信息定位,就无法突破机械的静态监控、独立的监控的制约,实现监控设备整体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监控控制与管理。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地理信息地图,进行各种监控信息的透视掌握,为指挥决策人员提供总览全局、及时调度、应急响应、细节控制的现代化管理指挥决策平台,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监控设备的方向,为监控设备设置零点位置;
实现监控设备的焦距控制及角度控制,所述角度控制指包括水平方向角度与垂直方向角度;监控设备的焦距控制及角度控制的实现,通过调用监控设备的角度(包括水平方向角度与垂直方向角度)及焦距控制指令,或在监控设备不具备角度(包括水平方向角度与垂直方向角度)及焦距控制指令情况下,通过校准监控设备的旋转(包括水平旋转与垂直旋转)角速度,以及校准监控设备的焦距变化速度,或结合监控设备预置位的应用,从而实现监控设备精确的角度(包括水平方向角度与垂直方向角度)及焦距控制;
实现监控设备在图形中的展示,通过搭建地理信息环境的展示平台,将所述监控设备的位置、方向及视角显现在上述平台上;
通过控制模块向所述监控设备发出变焦、移动或旋转指令。
优选的,智能监控方法还可以支持监控设备在电子地图的展示,通过定位系统或地理信息系统搭建地理信息环境的精确展示平台,并结合矢量图形处理技术,将车道信息、 交通标识路况等道路及周边环境信息展示于电子地图上。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监控方法,根据监控设备的位置以及视角信息,可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监控方法,监控设备可在无需人为值守的情况下自动进行画面的切换,或自动进行视角的旋转,或自动进行焦距的控制,或自动进行场景的巡视, 或在设定角度范围内的自动巡视,或按照时间的自动巡视,或根据热度的智能化巡查等,从而让原静态的监控设备动起来,进而实现监控设备工作使用范围扩展上的应用。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监控方法,可将监控设备之间互相连接,实现监控设备之间的联动,完成监控设备间异常情况下的自动工作接管,或监控设备间盲区的自动补位, 或自动完成多视角、立体化、全方位的目标监控,或监控设备与交通信号设备的信息链接与相应。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监控方法,可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与应用状況,建立各种监控方案,包括对监控设备自身的任务执行、监控设备间匹配的任务执行,以及网络范围内监控设备的集群化任务处置应用等情况,并将目标信息納入监控方案的应对处理之中。同吋,构建各个监控方案的触发机制,保障各监控方案的及时准确的触发,并完成各监控方案中智能化的设置处理、建立并完善自动、自主的快速响应机制,进ー步完善目标信息的行动分析与触发应对方案。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监控方法,可实现固定目标的静态监控,或固定目标的动态监控,或目标自动捕获,或目标的锁定,或对活动目标进行非人为值守的自动跟踪监控、 或追踪目标的轨迹,或目标的监控接管,并可通过定位系统对目标进行追踪分析,掌控目标的运行特点,建立目标的多种预测运行轨迹,或按照预测轨迹进行目标运动区域的全面监控,从而实现目标跟踪、轨迹分析及预测的应用。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监控方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覆盖链接与应用,进ー 步完善统ー调配、集群操控、全局监管的指挥决策特性,各设备、地图、目标的联动实现了跨平台、跨厂商、跨设备的实际应用,优化了网络内各节点间的信息传递路径,获取了高效的信息传递效果,并以各节点为核心,同时赋予任一网络节点以人机智能,任一节点均智能响应,并主动进行各项任务的完成,同时向其它各相关联节点发送有效信息,展开范围内各设施的实时联动,同时,节点的运动将带动各节点范围内设施的智能运作,如视频监控的自动节点锁定与跟踪,干扰设备的适时范围控制,通讯设备的目标覆盖,设施追踪跟进等,真正做到节点动作的全景化、立体化操控;继而,各节点带动的设施的联动,并通过行动节点共同构成,以智能网络中节点链条为轴线的动态智能网络,建立起智能网络,从而起到牵ー发而动全身智能化、感应式行动效果,实现新型智能监控网络体系构建的应用。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监控方法,指挥及工作人员可以快速的建立各种行动策略,并将各行动策略进行数字化处理,进ー步完成各行动策略间的数字化分析、测试与对比评测,动态的将各行动策略以时间轴为推进,进行每时、毎分、毎秒的战术性行动网络的执行预演,每一行动策略中的任何节点信息、配属的安全资源信息、联动及其效果信息、各设施的联动信息等各方面、各环节、各层面的动作、行为、盲点等信息均一展无余,使行动策略得以真实的预演,从而实现行动策略的建立、预演、分析及评测应用。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监控方法,可以于地理信息环境图中方便的直观再现出监控的盲点、弱点,以及在各项行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盲点、弱点等信息,并对监测范围内的各种车辆、人员等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提炼、挖掘、整理,初步筛选可疑目标,并通过进一歩分析其运动路径、活动范围等手段,发现可疑目标,为安全部门的布网追踪提供准确的依据,同吋,通过与安全部门相关信息的对接,可在线分析出可疑目标的行动方向、活动范围、 影响覆盖面等信息,并通过对多个可疑目标的集中信息挖掘处理,可找出布控范围内的安全隐患,从而可以及时进行处置,避免隐患的触发,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从而实现监控盲点、可疑目标、安全隐患等方面数据挖掘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监控方法及应用,将为用户带来六大主要的有益效果,分别为
一、让监控设备动起来
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以物联网思想为指导,采用智能化的控制手段,让监控设备动起来。
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以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人机智能技术为依托,在实现监控设备数字化操控的基础上,让原静态的监控设备动起来,从而实现真正的全动态监控指挥管理。
传统的监控管理,监控设备通常为静止状态,仅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方可进行画面的切换、视角的旋转、焦距的控制等操作。
本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的建设,彻底改变了上述现状,监控设备可以自动进行画面的切换、视角的旋转、焦距的控制、场景的巡视、目标的锁定、目标的追踪、目标的监控接管等操作。
从而,完善了目标监控的工作体制,扩展了目标监控的有效范围,大幅提高了目标监控的成功率,并成功避免了因设备静止而产生的持续性盲区的存在。
I.设备自身的动
让设备自身的动,是改变原有现状的首要革新。
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不仅实现设备按照既定速度的自动转动,更进一步实现了
I)、设备在设定角度范围内的自动巡视;
2)、按照时间的自动巡视;
3)、根据热度的智能化巡查。
2.设备与设备的互动
设备与设备的互动,是以物联网思想为指导,实现监控设备之间的响应与运动。
如监控枪机与球机的互动、红绿灯与球机的互动、球机与球机的互动、手机与球机的互动等。
3.设备与地图的互动
设备与地图的互动,主要表现在
I)、设备与地图数据的实时同步;
2)、地图智能中心对设备的分析运算与指挥控制;
3)、设备对地图智能中心指令的响应与反馈等。
4.设备与目标的互动
设备与目标的互动,通过定位的应用、地图智能中心的分析处理,实现设备对监控目标及区域的自动捕捉、锁定、跟踪与追踪。
5.地图与目标的互动
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以地理信息环境为展示平台的处理核心中,集成了地理信息智能分析处理核心,该核心基于物联网的架构实现,主要职能涵盖
I)、设备、地图、目标的动态调配与执行控制(接口);
2)、设备、地图、目标同步管理(同步);
3)、设备、目标智能化运动的分析计算处理与指令生成(分析)。ニ .将监控设备联起来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进ー步贯彻物联网的指导思想,以智能化的控制手段, 本着1+1 > 2的建设原则,将监控设备联起来,进ー步推进监控的集群化应用。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以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人机智能技术为依托,在实现监控设备数字化操控的基础上,将原各自独立的监控设备连起来,从而形成监控的联动
指挥管理。传统的监控管理,监控设备通常各自独立,相互之间不存在联系,操控人员仅可以各个进行相关独立控制操作。本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的实现,则可以彻底改变上述状況。通过将监控设备进行互联设置,可以实现监控目标的自动接管、设备故障时的自动补位、指挥操控时的集群联动,从而进一步实现原离散监控设备统ー化部署,集群化应用。设备联动的实现,推进了监控指挥管理的集群化应用,強化了监控工作的控制能力,深化了监控应用,弥补了因异常情况造成监控信息缺失的缺陷,稳固了监控网络的应用及发展。1.设备与设备互联设备从此不再独立工作,设备与设备之间将联系为设备集群,通过控制中心进行集群控制,同时,设备与设备之间相互匹配互联,从而实现1)、设备异常情况下的自动工作接管;2)、设备盲区的自动补位;3)、自动完成多视角、立体化、全方位的目标监控。2.设备与地图互联设备与地图的互联,改变了以往地图中仅仅满足设备标点的功能,而是将设备的焦距、视角、方位、速度、高度等信息在地理环境地图中精确展现,通过设备与地图的互动, 建立起设备与地理信息环境地图紧密的联动体系。3.设备与目标互联设备与目标的互联,将彻底贯彻智能化的物联网建设策略,实现以目标为核心的链条式设备运作体系,各设备自动以目标为中心,完成自主的智能化监控工作,无需人为值守,是人机智能在监控工作中应用的典型案例。同吋,在设备与目标的互联中,又可将目标划分为1)、固定目标,即目标是静止的建筑、物体或区域,对该目标的监控手段比较丰富, 以多常见,但通常仅仅进行预先设置的静态监控,无法完成设备与目标的动态互联;2)、活动目标,即目标是可以运动的人、车辆、设备或物体,此种目标的监控多应用在对移动设备的跟踪,而非设备的目标跟踪,通常以人为值守的模式进行;3)、即时目标,该目标具备不确定性、突发性,且属于非设备的目标,因此,此种目标的监控工作历来在安防工作中都属于极端重要处置对象。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的应用,可以通过设备与目标的互联及智能化的处理, 实现了以往不可能达到的应用效果1)、不仅可以完成固定目标的静态监控,而且实现固定目标的动态监控;
2)、对活动目标进行非人为值守的智能化跟踪监控、追踪预控轨迹;3)、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的应用可以进行即时目标自动捕获,并触发监控策略,自动分析即时目标可能路径,从而实现目标的预控管理。4.地图与目标互联地图与目标的互联,实现了真正的监控网络覆盖,并将该网络现实展现于指挥中心平台,目标直接受控于该网络平台内部,而且该信息的互联进一歩通过动态的信息联动、 捕获与分析,更使任何目标在该网络内无可遁形。三.新一代监控物联网的建立以智能化物联网的建设为指导,通过上述联动性能的实现,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的应用更构建起了一特殊的监控网络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覆盖链接与应用, 进ー步完善统ー调配、集群操控、全局监管的指挥决策特性。1.丰富的网络联接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中设备、地图、目标的互动联接,首先统ー了各平台、各厂商、各设备的通信标准,使各设备、地图、目标的联动实现了跨平台、跨厂商、跨设备的实际应用;其次优化了网络内各节点间的信息传递路径,获取了高效的信息传递效果;而且丰富了节点间的联接路径,保障网内任意两个节点的联动通畅。2.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充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将设备、地图、目标进行互动联接,以及移动手持设备的接入,最大限度的扩展了监控网络范围。3.智能化的网络节点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的实现,同时赋予任一网络节点以人机智能,任ー节点均智能响应,并主动进行各项任务的完成,同时向其它各相关联节点发送有效信息。四.智能化行动策略的预演与实施在上述技术平台上,各项资源信息均进行动态的实时展现,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的应用,可以将进一歩以行动策略为核心,围绕任务的执行,建立智能化行动的联动体糸。1.以行动节点带动监控设施的动态联动通过行动策略的建立,确定行动中的各个节点,并以各节点为核心,展开范围内各监控设施的实时联动。同时,节点的运动将带动各节点范围内监控设施的智能运作,如视频监控的自动节点锁定与跟踪,干扰设备的适时范围控制,通讯设备的目标覆盖,监控设施追踪跟进等, 真正做到节点动作的全景化、立体化操控。继而,各节点带动的监控设施的联动,并通过行动节点共同构成,以行动策略中节点链条为轴线的网络化动态行动策略,从而起到牵ー发而动全身智能化、感应式行动效果。2.多套行动策略的制定与数字化评测通过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的实现,指挥及工作人员可以快速的建立各种行动策略,并将各行动策略进行数字化处理,进ー步完成各行动策略间的数字化分析、测试与对比评测。3.行动策略的数字化预演
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的应用,可以动态的将各行动策略以时间轴为推进,进行每时、毎分、毎秒的战术性行动网络的执行预演。每一行动策略中的任何节点信息、配属的安全资源信息、联动及其效果信息、各监控设施的联动信息等各方面、各环节、各层面的动作、行为、盲点等信息均在该平台内一展无余。五.目标的智能追踪、捕获、锁定与跟踪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的应用,可以建立智能化的物联网,对目标进行追踪分折,掌控目标的运行特点,从而在区域内完成智能化的网络部署,一旦目标触动网络,即可快速进行目标的信息捕获、锁定与实时跟踪。六.透彻的数据挖掘体系1.监控盲点的挖掘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的应用中,智能化监控物联网的建立,可以于地理信息环境图中方便的直观再现出监控的盲点、弱点,以及在各项行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盲点、弱
好、寸イロ‘ /S、。2.可疑目标的挖掘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的应用中,可以利用上述网络,对监测范围内的各种车辆、人员等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提炼、挖掘、整理,初步筛选可疑目标,并通过进一歩分析其运动路径、活动范围等手段,发现可以目标,为安全部门的布网追踪提供准确的依据。3.安全隐患的挖掘首先,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的应用中,可以通过物联网络的建设与布控,以及智能化设备的指挥管理,各种行动策略的制定、预演与分析检测,可以方便进行网内安全隐患的发现与处理。同时,监控系统及智能监控方法的应用中,自身物联网络与安全部门相关信息的对接,可在线分析出可疑目标的行动方向、活动范围、影响覆盖面等信息,并通过对多个可疑目标的集中信息挖掘处理,可找出监控布控范围内的安全隐患,从而可以及时进行处置, 避免隐患的触发,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效果图;图2为本发明监控区域及盲点应用效果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以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所示,ー种智能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监控设备的方向,将监控设备的轴心方向指向北极方向(或按照用户自己的意愿选择初始方向,如南方、东方等),为监控设备设置零点位置;目前的监控设备,基本不具备方向性,即监控设备无法确定当前观察的轴心方向具体的大地坐标方位朝向,仅有少数高端监控设备具备该特性,但因缺乏实际应用,该功能亦被束之高阁。本发明通过对现有监控设备进行初始化设置与处理,实现监控设备方向的确定。零点位置方向的确定,为控制监控设备的在大地坐标系中的精确旋转角度,提供了基础的參照标准,监控设备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该位置的校准来保障监控设备方向的准确性。2、实现监控设备的焦距控制及角度控制,所述角度控制指包括水平方向角度与垂直方向角度;通过调用监控设备的角度(包括水平方向角度与垂直方向角度)及焦距控制指令,或在监控设备不具备角度(包括水平方向角度与垂直方向角度)及焦距控制指令情况下,通过校准监控设备的旋转(包括水平旋转与垂直旋转)角速度,以及校准监控设备的焦距变化速度,或结合监控设备预置位的应用,从而实现监控设备精确的角度(包括水平方向角度与垂直方向角度)及焦距控制;当前的监控设备是在监控视频画面中进行目标画面查找的,以在监控画面中找到目标为最终目的,精确的角度旋转及焦距的控制在当前的现实应用中并无任何意义,故此, 目前监控设备并不具备此项功能。本发明监控设备精确角度旋转及焦距控制的实现,并与监控设备方向性处理相结合,使得对监控设备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角度定位与控制成为可能,可以将对监控设备的控制与实际设备周边环境进行准确的匹配,改变原先监控设备的模拟操控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精确的数字操控模式,真正将视频监控技术迈向数字化时代。3、实现监控设备在图形中的展示,通过搭建地理信息环境的展示平台,将所述监控设备的位置、方向及视角显现在上述平台上(如图1所示,图中标注了监控设备的准确位置,扇形区域即表示监控设备的视角及视野范围);建立以监控设备方向性处理、以及精确的角度旋转及焦距控制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环境的精确展示平台。本发明的应用,立足于全局观、大局观的指导思想,通过地理信息地图,进行各种监控信息的透视掌握,为指挥决策人员提供总览全局、及时调度、应急响应、细节控制的现代化管理指挥决策平台。4、通过控制模块向所述监控设备发出变焦、移动或旋转指令。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监控方法,还可以支持监控设备在电子地图的展示,通过定位系统或地理信息系统搭建地理信息环境的精确展示平台,并结合矢量图形处理技木, 将车道信息、交通标识路况等道路及周边环境信息展示于电子地图上。通过建立与监控设备周边地理信息环境相匹配的地理空间展示,将使得本发明的应用更加立体化、直观化、精确化。本发明可以利用电视墙、触摸屏等大型显示与控制设备,以及红外定位技木,为决策者提供高清晰、高分辨率的图形界面,提供墙面投影触摸和桌面触摸操控效果等,并进ー 步利用先进的立体化数据信息处理技木,高端的数据挖掘与分析算法,利用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矢量图形处理技术、空间数据库引擎技术等新型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处理、分折与整合,同时融合方便的数据采集技木,建立起一套简单、快捷的快速反应指挥平台,直观化的指挥操控,可使监控管理应用及指挥人员及时直观洞察目标的细节发展与变化,真正做到把握全局动态、运筹帷幄。从而实现为决策者打造ー丰富、坚深的数据基石,建立起庞大的监控环境展示平台,最终完成具备现代化、智能化、直观化的综合的电子作战室的建设。本发明以人性化的视觉与应用设计结合系统各项新型技术,更加直观、准确、快捷、淋漓尽致的将各项资源信息酣畅的适时展现,给指挥决策人员创造一个轻松、舒畅、安全、稳固的指挥环境,更可感受“弹指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指挥快感。如图2所示,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监控方法,根据监控设备1的位置以及视角信息,可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以及盲点(如图2所示,图中标注了监控设备的准确位置,扇形区域即表示监控设备的视角及视野范围,圆形区域即表示监控盲点区域)。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监控方法,监控设备可在无需人为值守的情况下自动进行画面的切换,或自动进行视角的旋转,或自动进行焦距的控制,或自动进行场景的巡视,或在设定角度范围内的自动巡视,或按照时间的自动巡视,或根据热度的智能化巡查等,从而让原静态的监控设备动起来,进而实现监控范围的扩展。例如某一地点发生警情,则控制模块则自动控制该地点附近的监控摄像机旋转指定的角度对准目标地点,并自动控制焦距进行目标地点细节信息的观察与锁定;或实现监控摄像机对目标的持续锁定监控,即监控摄像机会随着目标的移动而转动方向及调整焦距,以保障对目标的锁定监控;或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不同角度范围内的监控巡视;或根据道路车辆的拥堵状况,自动由控制模块控制监控摄像机锁定拥堵区域。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监控方法,可将监控设备之间互相连接,实现监控设备之间的联动,完成监控设备间异常情况下的自动工作接管,或监控设备间盲区的自动补位, 或自动完成多视角、立体化、全方位的目标监控,或监控设备与交通信号设备的信息链接与相应。监控设备互动互联机制的建设,需同时搭建智能化中心控制平台对构建的各项行动策略进行控制执行,完成各设备及时、准确、智能的调度与实施,从而将各监控设备统一管理起来,形成整体性的控制体制,并通过自动化的任务执行策略,完成监控设备自主行动、相互协作、整体操控的智能化应用,而进一步实现监控设备互动互联的智能控制。监控设备互动互联机制的建设,需同时创建控制信息存储机制将各个监控设备的方向、旋转角度、焦距控制、时间控制,以及其相关的各项控制信息进行集中存储、整理归纳,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存储机制,详细保存各个监控设备当前及历史的全部细节控制信息,并将各种目标监控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及存储,在各项互联处理中进行操作控制的校准及参照,以保障互联处理的准确、可靠。例如若一台监控摄像机发生故障,则其附近的监控摄像机会采用巡视或锁定等多种手段自动接管该监控摄像机的监控区域;或如两台监控摄像机进行自动补位工作时, 一台监控摄像机会自动照射另一台监控摄像机的监控盲区,并于另一台监控摄像机进行方位及焦距变化时,该监控摄像机则自动计算出新情况下的盲区,并完成监控盲区的补位工作。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监控方法,可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与应用状况,建立各种监控方案,包括对监控设备自身的任务执行、监控设备间匹配的任务执行,以及网络范围内监控设备的集群化任务处置应用等情况,并将目标信息纳入监控方案的应对处理之中。同时,构建各个监控方案的触发机制,保障各监控方案的及时准确的触发,并完成各监控方案中智能化的设置处理、建立并完善自动、自主的快速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目标信息的行动分析与触发应对方案。例如在城市电子地图中圈定一监控区域,并设置一组GPS设备的ID编号或移动手机号码,则可以实现当改组GPS设备或手机在该区域出现后,此区域内的监控摄像机自动进行对改组GPS设备或手机的锁定、跟踪,即监控摄像机会随着目标的移动而转动方向及调整焦距,以保障对目标的锁定监控,而且当目标进入另一监控摄像机监控范围内后,则另一监控摄像机同样会自动进行该目标的锁定、跟踪;或如,设定监控目标道路或路线,并指定监控的时段,则在达到指定的时段后,会自动调用目标道路或路线附近的监控摄像机按照目标道路或路线的区段进行锁定监控。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监控方法,可实现固定目标的静态监控,或固定目标的动态监控,或目标自动捕获,或目标的锁定,或对活动目标进行非人为值守的自动跟踪监控、 或追踪目标的轨迹,或目标的监控接管,并可通过定位系统对目标进行追踪分析,掌控目标的运行特点,建立目标的多种预测运行轨迹,或按照预测轨迹进行目标运动区域的全面监控,从而实现目标跟踪、轨迹分析及预测的应用。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监控方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覆盖链接与应用,进一步完善统一调配、集群操控、全局监管的指挥决策特性,各设备、地图、目标的联动实现了跨平台、跨厂商、跨设备的实际应用,优化了网络内各节点间的信息传递路径,获取了高效的信息传递效果,并以各节点为核心,同时赋予任一网络节点以人机智能,任一节点均智能响应,并主动进行各项任务的完成,同时向其它各相关联节点发送有效信息,展开范围内各设施的实时联动,同时,节点的运动将带动各节点范围内设施的智能运作,如视频监控的自动节点锁定与跟踪,干扰设备的适时范围控制,通讯设备的目标覆盖,设施追踪跟进等,真正做到节点动作的全景化、立体化操控;继而,各节点带动的设施的联动,并通过行动节点共同构成,以智能网络中节点链条为轴线的动态智能网络,建立起智能网络,从而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智能化、感应式行动效果,实现新型智能监控网络体系构建的应用。以物联网的建设为指导,本发明的上述应用为基础,并通过上述互动互联性能的实现,更构建起了一特殊的监控网络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覆盖链接与应用,进一步完善系统统一调配、集群操控、全局监管的指挥决策特性。同时,系统中设备、地图、目标的互动联接,首先统一了各平台、各厂商、各设备的通信标准,使各设备、地图、目标的联动实现了跨平台、跨厂商、跨设备的实际应用;其次优化了网络内各节点间的信息传递路径,获取了高效的信息传递效果;而且丰富了节点间的联接路径,保障网内任意两个节点的联动通畅。本发明将监控设备、地图、目标进行互动互联,最大限度的扩展了控网络范围,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监控盲区的存在。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监控方法,指挥及工作人员可以快速的建立各种行动策略,并将各行动策略进行数字化处理,进一步完成各行动策略间的数字化分析、测试与对比评测,动态的将各行动策略以时间轴为推进,进行每时、每分、每秒的战术性行动网络的执行预演,每一行动策略中的任何节点信息、配属的安全资源信息、联动及其效果信息、各设施的联动信息等各方面、各环节、各层面的动作、行为、盲点等信息均一展无余,使行动策略得以真实的预演,从而实现行动策略的建立、预演、分析及评测应用。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监控方法,可以于地理信息环境图中方便的直观再现出监控的盲点、弱点,以及在各项行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盲点、弱点等信息,并对监测范围内的各种车辆、人员等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提炼、挖掘、整理,初步筛选可疑目标,并通过进一步分析其运动路径、活动范围等手段,发现可疑目标,为安全部门的布网追踪提供准确的依据,同时,通过与安全部门相关信息的对接,可在线分析出可疑目标的行动方向、活动范围、 影响覆盖面等信息,并通过对多个可疑目标的集中信息挖掘处理,可找出布控范围内的安全隐患,从而可以及时进行处置,避免隐患的触发,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从而实现监控盲点、可疑目标、安全隐患等方面数据挖掘的应用。如监控的盲点、弱点的挖掘,即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监控方法,可以于地理信息环境图中方便的直观再现出监控的盲点、弱点。如可疑目标的挖掘,即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监控方法,对监测范围内的各种车辆、人员等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提炼、挖掘、整理,初步筛选可疑目标,并通过进一步分析其运动路径、活动范围等手段,发现可以目标,为安全部门的布网追踪提供准确的依据。如安全隐患的挖掘,即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监控方法,通过与安全部门相关信息的对接,可在线分析出可疑目标的行动方向、活动范围、影响覆盖面等信息,并通过对多个可疑目标的集中信息挖掘处理,可找出布控范围内的安全隐患,从而可以及时进行处置, 避免隐患的触发,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
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权利要求
1.ー种智能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监控设备的方向,为监控设备设置零点位置;实现监控设备的焦距控制及角度控制,所述角度控制指包括水平方向角度与垂直方向角度;实现监控设备在图形中的展示,通过搭建地理信息环境的展示平台,将所述监控设备的位置、方向及视角显现在上述平台上;通过控制模块向所述监控设备发出变焦、移动或旋转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监控设备在电子地图的展示,通过定位系统或地理信息系统搭建地理信息环境的精确展示平台,并结合矢量图形处理技术,将车道信息、交通标识路况等道路及周边环境信息展示于电子地图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监控方法在监控范围计算的应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监控方法在监控设备工作使用范围扩展上的应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监控方法在监控设备之间联动的应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监控方法在监控方案制定与执行、监控方案触发机制的应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监控方法在目标跟踪、轨迹分析及预测的应用。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监控方法在新型智能监控网络体系构建的应用。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监控方法在行动策略的建立、预演、分析及评测应用。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监控方法在数据挖掘方面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监控设备的方向,为监控设备设置零点位置;实现监控设备的焦距控制及角度控制,所述角度控制指包括水平方向角度与垂直方向角度;实现监控设备在图形中的展示,通过搭建地理信息环境的展示平台,将所述监控设备的位置、方向及视角显现在上述平台上;通过控制模块向所述监控设备发出变焦、移动或旋转指令。本发明旨在通过对现有监控设备结合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各种监控信息的透视掌握,建立起来以监控设备为智能化节点的互动、互联的新一代监控物联网平台,为指挥决策人员提供一个总揽全局、及时调度、应急响应、细节控制的现代化智能管理指挥决策平台。
文档编号H04N5/232GK102547128SQ20121002295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日
发明者王继娟, 魏冀 申请人:河南亚视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