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隧道建立方法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52972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隧道建立方法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多标签交换流量工程隧道建立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英文全称为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英文缩写为3GPP)在宽带码分多址(英文全称为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英文缩写为WCDMA)R4标准中定义的3G网络架构主要包括无线接入网(英文全称为Radio Access Network,英文缩写为RAN)、核心网(英文为Core Network)和承载网(英文为Backbone)。广义的RAN包括终端与基站间的空口(英文为Air Interface),即Uu接口,以及基站与基站控制器间的Iub接口。对于传输和承载来说,RAN —般是指基站与基站控制器之间的汇聚网络。伴随着移动网从2G向3G再到长期演进(英文全称为Long Term Evolution,英文缩写为LTE)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网络将沿着宽带化、分组化、扁平化的方向演进,移动全(英文全称为ALL IP)网际协议(英文全称为Internet Protocol,英文缩写为IP)网络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RAN同样面临着从传统时分复用(英文全称为Time Division Multiplex,英文缩写为TDM) /异步传输模式(英文全称为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英文缩 写为ATM)RAN向IP RAN转型的趋势。基于IP/多协议标签交换(英文全称为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英文缩写为MPLS)分组数据技术的IP RAN具有更高的带宽,支持数据业务的统计复用,能更好地支持未来的宽带移动业务,并且采用了与IP 骨干网相同的技术,与骨干网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和融合性,因此得到广泛应用。IP RAN主要包括由ATN或其他类型设备组成一个基站侧的接入环和由CX或其他类型的设备组成的汇聚环。通常,汇聚环上的每台设备可以接入10 20个接入环。每个接入环有10台左右的ATN等构成。汇聚环一般放置两台高端CX或其他类型设备作为网关,与核心网连接。接入环上的ATN或其他设备被称为小区站点网关(英文全称为Cell Site Gateway, 英文缩写为CSG)或多服务传输网关(英文全称为Multi-Service Transport Gateway,英文缩写为MSTG)。汇聚环上的CX或其他类型的设备被称为无线控制器站点网关(英文全称为RNC Site Gateway,英文缩写为RSG)或多服务汇聚网关(英文全称为Multi-Service Aggregation Gateway,英文缩写为MSAG)。其中,同时处于接入环和汇聚环上的设备即为 MPLS虚拟专用网(英文全称为Virtual Private Network,英文缩写为VPN)中的核心路由器(英文为Provider Router),即P设备;其他处于接入环或汇聚环上的设备即为MPLS VPN中的运营商边缘设备(英文全称为Provider Edge,英文缩写为PE)。在IP RAN解决方案中,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可以在接入环上的PE(即CSG)和汇聚环上的PE (即RSG)之间部署端到端的伪线(英文全称为Pseudo Wire,英文缩写为PW), 或者是三层VPN (英文缩写为L3VPN)来承载。L3VPN和PW —般使用MPLS流量工程(英文全称为Traffic Engineering,英文缩写为TE)隧道来穿越网络。在IP RAN网络中,当业务使用MPLS TE隧道时,为了保证网络的高可靠性,需要使用双向转发检测(英文全称为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英文缩写为BFD)进行MPLS TE标签交换路径(英文全称为Label Switch Path,英文缩写为LSP)的检测。当 BFD检测到网络链路或节点发生故障时,可以在头节点触发业务路径的切换,从而达到保护业务的目的。但是,由于MPLS TE LSP都是单向的,使得BFD的正向检测报文通过MPLS TE LSP发送,但是反向检测报文通过其他路径,例如IP路径发送。这样当返程路径阻塞时,BFD 状态会置故障(英文为down),而实际上正向MPLS TE LSP路径状态是正常的,从而无法实现保证业务高可靠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隧道建立方法及设备,用以解决正反双向MPLS TE隧道不共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隧道建立方法,包括第二路由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一标识符为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为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虚拟专用网VPN 实例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 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获取第一路径信息,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为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一路径信息反转,获取第二路径信息,根据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为从所述第二 VPN实例到所述第
一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可选地,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为三层虚拟专用网络 L3VPN业务;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标识符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边界网关协议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一路由目标RT,其中,所述第一 VPN 实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 VPN实例,所述第一 RT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RT ;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 RT和第二 RT相等后,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二 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二 VPN实例标识和所述第二 RT,其中, 所述第二 RT为所述第二 VPN实例的RT,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 VPN实例;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三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三 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符,其中,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是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在收到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后发送的。可选地,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可选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 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对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所述第一BGP更新消息的属性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一 RT,从所述第一BGP更新消息中的网络侧可达信息NLRI对象中获取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或者,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对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网络侧可达信息NLRI对象中获取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所述第一 RT ;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二 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二 RT封装在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属性信息中, 将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所述第二 RT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的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或者,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二 RT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所述第二 RT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的所述第二 BGP 更新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可选地,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一路由区分符RD和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所述第一 RD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RD,所述第一 IP地址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IP地址;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二 RD和第二 IP地址,所述第二 RD为所述第二 VPN 实例的RD ,所述第二 IP地址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IP地址。可选地,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为二层虚拟专用网络 L2VPN业务;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标识符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标签分发协议LDP标签分发消息或第四边界网关协议BGP更新消息,所述LDP标签分发消息或所述第四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符。可选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获取所述第一路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和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出所述第一标识符所标识的所述第一MPLS TE隧道,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一MPLS TE 隧道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查询第二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第一路径信息,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和所述第一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获取所述第一路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查询所述第一标识符和第一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第一路径信息,所述第一标识符和第一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从接收到的用于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消息中获取的。可选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具体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或者,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是否满足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
如果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确定出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则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其中,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建立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或者,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预先配置的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或者,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建立所述第二MPLS TE隧道所需的默认属性信息。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确定出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不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则根据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计算出第三路径信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使用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建立从所述第二 VPN实例到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第三MPLS TE隧道。可选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所述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 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
二MPLS TE隧道,或者,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或者,所述隧道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不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根据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计算出的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可选地,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包括主标签交换路径LSP和备份LSP ;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获取第一路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中LSP的角色信息,分别获取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中的主LSP对应的第一主用路径信息和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中的备份 LSP对应的第一备用路径信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一路径信息反转,获取第二路径信息,根据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分别将所述第一主用路径信息和所述第一备用路径信息进行反转,获取所述第一MPLS TE隧道中的主LSP对应的第二主用路径信息和所述第一MPLS TE 隧道中的备份LSP对应的第二备用路径信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分别根据所述第二主用路径信息和所述第二备用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中的主LSP和备份LSP。可选地,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预先配置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包括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预先配置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使用的隧道模板,使用所述隧道模板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配置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五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五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所述第二 RT和第二标识符,所述第二标识符为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可选地,所述第一 VPN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主动方,所述第二 VPN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 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被动方。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第二路由设备,包括第一标识符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一标识符为第一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为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虚拟专用网VPN实例到所述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第一路径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获取第一路径信息,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为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第一隧道建立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路径信息反转,获取第二路径信息,根据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为从所述第二 VPN实例到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为三层虚拟专用网络 L3VPN业务;所述第二路由设备还包括第一消息接收单元(74),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边界网关协议 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一路由目标RT,其中,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 VPN实例,所述第一 RT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RT ;第一消息发送单元(76),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RT和所述第二RT相等后,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二 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二 VPN实例标识和所述第二 RT,其中,所述第二 RT为所述第二 VPN实例的RT,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 VPN实例;所述第一标识符接收单元(7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三BGP 更新消息,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符,其中,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是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在收到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后发送的。可选地,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可选地,所述第一消息接收单元(74)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对所述第一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所述第一BGP更新消息的属性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一 RT,从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网络侧可达信息NLRI对象中获取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或者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对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所述第一 BGP 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获取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所述第一 RT ;所述第一消息发送单元(76)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 RT封装在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属性信息中,将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所述第二 RT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的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或者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 RT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所述第二 RT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的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可选地,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一路由区分符RD和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所述第一 RD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RD,所述第一 IP地址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IP地址;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二 RD和第二 IP地址,所述第二 RD为所述第二 VPN实例的RD,所述第二 IP地址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IP地址。可选地,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为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业务;所述第一标识符接收单元(7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标签分发 协议LDP标签分发消息或第四边界网关协议BGP更新消息,所述LDP标签分发消息或所述第四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符。可选地,所述第一路径信息获取单元(7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和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出所述第一标识符所标识的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根据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查询第二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第一路径信息,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和所述第一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第一路径信息获取单元(7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查询所述第一标识符和第一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第一路径信息,所述第一标识符和第一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为所述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从接收到的用于建立第一MPLS TE隧道的路径消息中获取的。可选地,所述第一隧道建立单元(73)具体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或者,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是否满足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在确定出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后,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其中,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建立所述第一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或者,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预先配置的建立所述第二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或者,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建立所述第二MPLS TE隧道所需的默认属性信息。可选地,所述第一隧道建立单元(73)还具体用于在确定出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不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后,根据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计算出第三路径信息,使用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建立从所述第二 VPN实例到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第三MPLS TE隧道。可选地,所述第二路由器还包括第二消息接收单元(78),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所述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或者,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MPLS TE隧道,或者所述隧道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不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根据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计算出的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可选地,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包括主标签交换路径LSP和备份LSP ;所述第一路径信息获取单元(7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中LSP的角色信息,分别获取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中的主LSP对应的第一主用路径信息和所述第
一MPLS TE隧道中的备份LSP对应的第一备用路径信息;所述第一隧道建立单元(73)具体用于分别将所述第一主用路径信息和所述第一备用路径信息进行反转,获取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中的主LSP对应的第二主用路径信息和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中的备份LSP对应的第二备用路径信息,然后分别根据所述第二 主用路径信息和所述第二备用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中的主LSP和备份LSP。 可选地,所述第二路由器还包括配置单元(75),用于使用预先配置的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使用的隧道模板,配置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可选地,所述第二路由器还包括第一标识符发送单元(79),用于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五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五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所述第二 RT和第二标识符,所述第二标识符为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可选地,所述第一 VPN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主动方,所述第二 VPN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被动方。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建立MPLS TE隧道的方法,包括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标识符,以使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获取第一路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为第一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为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所述第一MPLS TE隧道为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虚拟专用网VPN实例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用于建立第二MPLS TE隧道的路径消息,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为从所述第二 VPN实例到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是对所述第一路径信息进行反转得到的;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与所述路径消息对应的预留消息。可选地,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为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3VPN业务;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标识符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 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一路由目标RT,其中,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 VPN实例,所述第一 RT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RT ;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 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二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二 VPN实例标识和第二 RT,其中,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 VPN实例,所述第二 RT为所述第二 VPN实例的RT,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二 RT相等后发送的;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二 RT相等后,根据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三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符。可选地,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可选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 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一 RT封装在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属性信息中,将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网络侧可达信息NLRI对象中, 然后将封装有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的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或者,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的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 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对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属性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二 RT,从所述第二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获取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或者,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对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获取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和所述第二 RT。可选地,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一路由区分符RD和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所述第一 RD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RD,所述第一 IP地址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IP地址;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二 RD和第二 IP地址,所述第二 RD为所述第二 VPN实例的RD,所述第二 IP地址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IP地址。可选地,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为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业务;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标识符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标签分发协议LDP标签分发消息或第四边界网关协议BGP更新消息,所述LDP标签分发消息或所述第四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符。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所述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MPLS TE隧道,或者,所述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MPLS TE隧道,或者,所述隧道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不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根据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计算出的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可选地,所述第一 VPN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主动方,所述第二 VPN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被动方。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用于建立所述第一MPLS TE隧道的路径消息,所述路径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一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第一路由设备,包括第二标识符发送单元(90),用于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标识符,以使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获取第一路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为第一多协议标 签交换流量工程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为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为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虚拟专用网VPN实例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路径消息接收单元(91),用于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用于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的路径消息,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为从所述第二 VPN实例到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MPLSTE隧道,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是对所述第一路径信息进行反转得到的;预留消息发送单元(92),用于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与所述路径消息对应的预留消息。可选地,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为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3VPN业务;所述第一路由设备还包括第二消息发送单元(93),用于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边界网关协议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一路由目标RT,其中,所述第一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 VPN实例,所述第一 RT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RT ;第三消息接收单元(94),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 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二 VPN实例标识和第二 RT,其中,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 VPN实例,所述第二 RT为所述第二 VPN实例的RT,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二 RT相等后发送的;第一隧道信息确定单元(96),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二 RT相等后,根据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二标识符发送单元(90)具体用于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三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符。可选地,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可选地,所述第二消息发送单元(93)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RT封装在所述第一BGP更新消息中的属性信息中,将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网络侧可达信息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的所述第
一BGP更新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或者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的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所述第三消息接收单元(94)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对所述第二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属性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二 RT,从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获取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或者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
二BGP更新消息,对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获取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和所述第二 RT。可选地,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一路由区分符RD和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所述第一 RD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RD,所述第一 IP地址为所 述第一路由设备的IP地址;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二 RD和第二 IP地址,所述第二 RD为所述第二 VPN实例的RD,所述第二 IP地址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IP地址。可选地,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为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业务;所述第二标识符发送单元(90)具体用于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标签分发协议LDP标签分发消息或第四边界网关协议BGP更新消息,所述LDP标签分发消息或所述第四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符。可选地,所述第一 VPN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主动方,所述第二 VPN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被动方。可选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还包括第三消息发送单元(98),用于发送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所述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或者,所述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MPLS TE隧道,或者,所述隧道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不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根据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计算出的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通告从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 VPN实例到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的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第二路由设备根据该标识符获取从第一 VPN实例到第二 VPN实例的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然后在网络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根据该路径信息反转后的路径信息建立从第二 VPN实例到第一 VPN实例的第二 MPLS TE隧道,可以使得第二 VPN实例到第一 VPN实例的第一 MPLS TE隧道与第
一VPN实例到第二 VPN实例的第二 MPLS TE隧道共路且反向,从而解决或减少了在进行BFD时由于不共路造成的多种问题。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MPLS TE隧道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MPLS TE隧道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MPLS TE隧道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图3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BGP通知消息携带多标识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立MPLS TE隧道的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标识符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图I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MPLS TE隧道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步骤101、第二路由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一标识符为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为从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 VPN实例到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对于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来说,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可以分为业务主动方和业务被动方。哪一端是业务主动方,哪一端是业务被动方可以通过配置,也可以通过协议协商确定。如果通过配置的方式,在步骤101之前需要预先为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分别配置业务角色,所配置的业务角色是业务被动方或业务主动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 VPN实例为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主动方;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为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被动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在确定使用的从第一 VPN实例到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即第一标识符,之后,可以通过信令将第一标识符通知给第二路由设备。由于不同MPLS TE隧道具有不同的标识符,因此,第二路由设备根据第一标识符可以从多条MPLS TE隧道中识别出与第一标识符对应的第一 MPLS TE隧道。可选的,第二路由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一标识符获取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为第一路径信息。另外,第一路由设备可以发起从第一 VPN实例到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的MPLS-TE隧道,即第一 MPLS-TE隧道的建立。具体的,第一路由设备可以通过预先配置的建立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进一步,第一路由设备还可以同时根据预先配置的建立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和使用预先配置的建立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建立MPLS TE隧道的隧道策略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所述隧道策略是指使用预先配置的建立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建立MPLS TE隧道的策略,该策略可以是共享方式或独占方式。共享方式表示在使用预先配置的建立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时发现从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已经有对应的MPLSTE隧道存在,则无需再建立第一MPLS TE隧道,直接使用已有的MPLS TE隧道。独占方式表示在使用预先配置的建立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时不考虑第
一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已经存在的MPLS TE隧道,需要建立独立的第一 MPLS TE隧道供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使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确定使用的第一标识符以及将第一标识符发送给第二路由设备的过程与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的过程是独立的,对其先后顺序不做限定。 进一步,在第一MPLS TE隧道建立之后,第二路由设备会反向建立从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到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所述从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到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为第二 MPLS TE隧道,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与第一 MPLS TE隧道共路且反向。可选的,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可以为三层VPN(英文全称为Layer 3VPN,英文缩写为L3VPN)业务。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路由设备可以使用多协议边界网关协议(英文全称为 multiprotocol-border gateway protocol,英文缩写为 MP-BGP,)与第二路由设备进行业务协商,并使用RSVP-TE协议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基于此,第一路由设备可以对MP-BGP协议进行扩展,通过扩展后的MP-BGP协议将第一标识符通告给第二路由设备。 在现有L3VPN机制中,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相互通告的是VPN私网路由和VPN私网标签。一个VPN实例中存在多个IP路由,VPN私网路由是指每个VPN实例中的IP路由。针对特定的VPN私网路由携带隧道标识符是没有意义的,因为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是关联业务的,而业务对应于VPN实例而不是VPN私网路由。基于此,对MP-BGP进行扩展通告隧道标识符的过程包括对业务两端的VPN实例而不是VPN私网路由进行标识的过程和标识业务两端的VPN实例之后通告隧道标识符的过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标识符的过程包括标识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的过程和在标识VPN实例后发送第一标识符的过程。可选的,第二路由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标识符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第二路由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边界网关协议(英文全称为BorderGateway Protocol,英文缩写为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一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VPN实例标识和第一路由目标(英文全称为Route Target,英文缩写为RT);其中,第一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 VPN实例,第一 RT为第一 VPN实例的RT。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所标识的第一 VPN实例实际上是第一路由设备上承载上述L3VPN业务的VPN实例。在本实施例中,VPN实例的RT,例如第一 VPN实例的RT,主要用于供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确定相互之间的VPN实例是否具有业务对等关系。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两个VPN实例的RT判断这两个VPN实例之间是否具有业务对等关系。如果一个VPN实例的引入(Import)RT和另一个VPN实例的导出(Export)RT相等,说明这两个VPN实例之间具有业务对等关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 VPN实例的RT被视为引入RT,而第二路由设备上的VPN实例的RT被视为导出RT。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路由设备上的、与所述第一 VPN实例具有业务对等关系的一个VPN实例为第二 VPN实例。第二路由设备获知第一 RT后,可以将第一RT和第二 RT进行比较,如果第一 RT和第二 RT相等,则可以确定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具有业务对等关系。第二 RT 是第二 VPN实例的RT,第二 VPN实例通过第二 VPN实例标识来标识。基于上述,第二路由设备在确定第一 RT和第二 RT相等后,向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
二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二 VPN实例标识和第二 RT,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相应的,第一路由设备也可以在确定第
一RT和第二 RT相等后,,获知需要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进而确定出使用的第一标识。在上述过程中,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通过相互发送携带VPN实例标识的BGP更新消息,使得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能够相互学习,实现了对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的标识。在标识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后,第二路由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三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标识符。第三BGP更新消息是第一路由设备在接收到第二 BGP更新消息后发送的。相应的,第二路由设备会从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三BGP更新消息中获取第一标识符。可选的,第三BGP更新消息除了包括第一标识符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一 VPN实例标识、第一 RT和第二 VPN实例标识等信息。另外,第一路由设备根据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二 VPN实例标识确定出需要在第
一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之后,可以根据第二路由设备的IP地址以及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触发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的过程。具体的,第一路由设备使用预先配置的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计算出第一路径信息,然后使用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资源预留协议(英文全称为Resource ReSerVation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英文缩写为RSVP-TE)按照第一路径信息建立第一 MPLSTE隧道。其中,第一路由设备通过第三BGP更新消息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标识符的过程与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的过程是独立的,本发明实施例对其先后顺序不做限定。在此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第一标识符的具体内容可参见标准文稿RFC 3209中的定义,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格式。可选的,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可以通过属性信息和网络层可达信息(英文全称为 Network Layer Reachability Information,英文缩写为 NLRI)来携带 VPN 实例的RT和VPN实例标识,或者通过NLRI来携带VPN实例标识和VPN实例的RT。基于上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 BGP更新消息的过程可以是第二路由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 BGP更新消息,对第一 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属性信息中获取第一 RT,从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获取第一 VPN实例标识。或者,第二路由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 BGP更新消息的过程可以是第二路由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BGP更新消息,对第一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获取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一 RT。相应的,第二路由设备向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二 BGP更新消息的过程可以是第二路由设备将第二 RT封装在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属性信息中,将第二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第二 RT和第二 VPN实例标识的第二 BGP更新消息发送给第一路由设备。或者,第二路由设备向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二 BGP更新消息的过程可以是第二路由设备将第二 RT和第二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第二 RT和第二 VPN实例标识的第二 BGP更新消息发送给第一路由设备。进一步,本实施例的VPN实例标识可包括路由区分符(英文全称为RouterDistinguisher,英文缩写为RD)和IP地址。其中,RD用于区分同一设备上不同的VPN实例。则第一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一 RD和第一 IP地址。第一 RD为第一 VPN实例的RD,第一IP地址为第一路由设备的IP地址,第一 IP地址标识的是第一路由设备而不是第一路由设备上的VPN实例中的IP路由。相应的,第二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二 RD和第二 IP地址。第
二RD为第二 VPN实例的RD,第二 IP地址为第二路由设备的IP地址,第二 IP地址标识的是第二路由设备而不是第二路由设备上的VPN实例中的IP路由。进一步,NRLI还可以包括下一跳信息。下一跳信息是指第一 IP地址或第二 IP地址的下一跳信息。可选地,在确定出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分别在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中所担任的角色之前,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可以比较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和角色确定规则来确定所述第一VPN实例的角色和第二 VPN实例的角色。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角色确定规则设置为在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大于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 VPN实例为所述业务主动方,所述第二 VPN实例为所述业务被动方;也可以将所述角色确定规则设置为在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小于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 VPN实例为所述业务主动方,所述第二 VPN实例为所述业务被动方。可选地,除了上述确定所述业务主动方和所述业务被动方的方法外,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还可以根据预先从管理设备分别接收到的角色信息或者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中预先配置的角色信息来分别确定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在第
一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中的角色。可选的,MPLS TE隧道可以包括多条标签交换路径(英文全称为Label SwitchedPath,英文缩写为LSP)。每条LSP的标识可以包括入(英文为Ingress)路由器标识(英文缩写为ID)(可称为本地LSP ID)和MPLS TE隧道(英文为Tunnel) ID (即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对于同一 MPLS TE隧道中的不同LSP来说,其标识中的Tunnel ID是相同的,但本地的LSP ID不同。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 MPLS TE隧道可以包括主LSP和备份LSP。其中,第一路由设备在建立主LSP和备份LSP的时候,会携带各LSP的角色信息,所述角色信息用于表示与所述角色信息对应的LSP是主LSP或备份LSP的信息。可选的,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可以为二层VPN(Layer 2VPN,L2VPN)业务。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路由设备可以使用动态协议,例如标签分发协议(英文全称为Label Distributed Protocol,英文缩写为LDP)或BGP与第二路由设备进行业务协商建立L2VPN PW,并使用RSVP-TE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基于此,第二路由设备可以通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LDP标签分发消息或第四BGP更新消息,从LDP标签分发消息或第四BGP更新消息中获取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一标识符可以携带于所述LDP标签或第四BGP更新消息中。举例说明,对LDP或BGP进行扩展携带第一标识符的方式可以是在LDP标签分发消息或第四BGP更新消息中增加新的字段,用该新的字段携带第一标识符。或者,对LDP或BGP进行扩展携带第一标识符的方式可以是对LDP标签分发消息或第四BGP更新消息中的某个或某些现有字段进行重定义,使用重定义后的字段携带第一标识符。步骤102、第二路由设备根据第一标识符,获取第一路径信息,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为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
在一条MPLS TE隧道建立过程中,所述MPLS TE隧道沿途所有经过的节点和链路都会被记录,这样当所述MPLS TE隧道建立完毕后就有了该MPLS TE隧道经过的完整路径信息。可选的,一条MPLS TE隧道沿途经过的节点和链路可以记录在该MPLS TE隧道的尾端节点接收到的路径(英文为path)消息中的路径记录对象(英文全称为Record RouteObject,英文缩写为RR0)中。另外,在path消息的会话(session)对象中会携带该MPLSTE隧道的标识符。其中,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称为第一路径信息,第一路径信息包括第一 MPLS TE隧道所经过的节点、链路等信息。在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的过程中,第二路由设备接收到的用于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的path消息的RRO对象中携带有第一 MPLSTE隧道的路径信息,即第一路径信息,所述path消息的session对象中携带有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即第一标识符。这样,在建立第一MPLS TE隧道的过程中,第二路由设备便获取了第一路径信息和第一标识符的对应关系。当第二路由设备获取到第一标识符后,第二路由设备可以进一步地根据第一标识符和第二路由设备上已有的或者在获取到第一标识符后从path消息中获取的第一路径信息和第一标识符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路径信息。可选地,通过协议扩展的方式,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或所述第一路径信息可以携带与path消息的扩展字段中。第二路由设备根据第一标识符,获取第一路径信息的过程还可以是第二路由设备根据第一标识符和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出第一标识符所标识的第一 MPLS TE隧道。其中,第一对应关系为第一标识符和第一MPLS TE隧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第二路由设备根据第一MPLS TE隧道的标识查询第二对应关系,获取第一路径信息。第二对应关系实际上为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和第一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另外,第一路由设备还可以将其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发送给第二路由设备。也就是说,第二路由设备是可以知道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的。可选的,如果本实施例中第一 MPLS TE隧道包括主LSP和备份LSP,则第二路由设备根据第一标识符,获取第一路径信息的过程包括第二路由设备根据第一 MPLS TE隧道中LSP的角色信息,分别获取主LSP对应的第一主用路径信息和备份LSP对应的第一备用路径信息。步骤103、第二路由设备将第一路径信息反转,获取第二路径信息,根据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为从第二 VPN实例到第一 VPN实例的MPLS TE 隧道。第二路由设备获取第一路径信息后,将第一路径信息反转,获取第二路径信息。其中,第一路径信息和第二路径信息包括的节点和链路完全相同,区别在于路径方向相反。举例说明,假设第一路径信息为节点A —节点B —节点C,则第二路径信息为节点C —节点B —节点A。然后,第二路由设备根据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即建立从第二 VPN实例到第一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可选地,第二路由设备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也就是说,第二路由设备不确定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是否满足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直接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在网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是可用的。
可选的,第二路由设备在建立第二 MPLSTE隧道之前,可以先确定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是否满足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在确定出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满足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后,使用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可选地,如果第二路由设备确定出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不满足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后,可以根据第一隧道属性信息计算出第三路径信息,然后使用第三路径信息建立从第二 VPN实例到第一 VPN实例的第三MPLS TE隧道。所述第三路径信息中的部分内容与所述第二路径信息的部分内容相同,也就是说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和第一MPLS TE隧道方向相反且部分共路。可选地,第二路由设备也可以在不确定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是否满足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的情况下直接使用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在网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种直接建立的方式也可以成功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第一隧道属性信息可以是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或者是第二路由设备预先配置的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或者是第二路由设备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所需的默认属性信息。结合上述可知,本实施例的第二路由设备可以根据第一路径信息和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而第二路由设备本地可以不用配置大量的用于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的属性信息,有利于降低属性信息的配置工作量。这里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其中,成功的概念是指由第一路径信息反转得到的第二路径信息上的节点和链路均满足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第一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的要求。而在失败的情况下,第二路由设备可以向第一路由设备返回隧道建立失败消息,表明无法建立正反双向共路的隧道,或者第二路由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计算出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优选地,所述第三路径信息中的部分内容与所述第二路径信息的部分内容相同。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二路由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一路径信息和本地预先配置的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其中,第二路由设备使用所述本地配置的属性信息,可以保证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配置的灵活性。这里建立第二 MPLSTE隧道也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其中,成功的概念是指由第一路径信息反转得到的第二路径信息上的节点和链路均满足第二路由设备使用的属性信息的要求,否则即为失败。而在失败的情况下,第二路由设备可以向第一路由设备返回隧道建立失败消息,表明无法建立正反双向共路的隧道,或者第二路由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二路由设备使用的本地配置的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计算出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优选地,所述第三路径信息中的部分内容与所述第二路径信息的部分内容相同。再者,本实施例的第二路由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一路径信息和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所需的默认属性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其中,默认属性信息不需要配置,有利于降低配置属性信息的工作量。这里·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也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其中,成功的概念是指由第一路径信息反转得到的第二路径信息上的节点和链路均满足默认属性信息的要求,否则即为失败。而在失败的情况下,第二路由设备可以向第一路由设备返回隧道建立失败消息,表明无法建立正反双向共路的隧道,或者第二路由设备还可以根据使用的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所需的默认属性信息计算出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优选地,所述第三路径信息中的部分内容与所述第二路径信息的部分内容相同。可选的,使用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或第二路由设备本地配置的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或第二路由设备建立第二MPLS TE隧道所需的默认属性信息计算出所述第三路径信息的一种实施方式可以是第二路由设备使用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第一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或第二路由设备本地配置的建立第
二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或第二路由设备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所需的默认属性信息计算出多种可能的路径信息,然后将计算出的各路径信息分别与第一路径信息或第二路径信息进行比较,获取与第一路径信息或第二路径信息中的内容相同最多的路径信息作为所述第三路径信息。采用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使从第二 VPN实例到第一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与从第一 VPN实例到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尽可能共路。可选的,在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MPLS TE隧道之前,本实施例还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所述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
二MPLS TE隧道,或者,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或者,所述隧道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不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根据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计算出的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所述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是指在不确定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MPLS TE隧道。在此说明,第二路由设备在未接收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所述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主动按照上述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的方式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也就是说,第二路由设备无论是否收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都可以直接建立第二MPLS TE隧道;或者,确定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是否满足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在确定出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满足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后,使用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MPLS TE隧道,在确定出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不满足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后,根据第一隧道属性信息计算出第三路径信息,然后使用第三路径信息建立第三MPLS TE隧道。其中,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建立所述第一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或者,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预先配置的建立所述第二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或者,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所需的默认属性信息。可选的,为第一路由设备或第二路由设备预先配置建立MPLS TE隧道使用的属性信息可以是先为第一路由设备或第二路由设备配置建立MPLS TE隧道使用的隧道模板,然后使用隧道模板为第一路由设备和/或第二路由设备配置建立MPLS TE隧道使用的属性信息。隧道模板可以看做是建立MPLS TE隧道使用的属性信息的集合。这样第一路由设备在建立第一MPLS TE隧道的时候使用隧道模板,而不需要为每一条隧道单独配置,而第二路由设备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时也可以直接使用隧道模板而不需要为每一条隧道单独配置,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了 MPLS TE隧道的配置。可选的,第一 MPLS TE隧道包括主LSP和备份LSP,则第二路由设备获取的第一路径信息包括主LSP对应的第一主用路径信息和备份LSP对应的第一备用路径信息。进一步,第二路由设备分别将第一主用路径信息和第一备用路径信息进行反转,获取主LSP对应的第二主用路径信息和备份LSP对应的第二备用路径信息;然后分别根据第二主用路径信息和第二备用路径信息,建立从第二 VPN实例到第一 VPN实例的主LSP和备份LSP,即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中的主LSP和备份LSP。可选的,第二路由设备在确定建立第二MPLS TE隧道之后,还可以向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五BGP更新消息,第五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 VPN实例标识、第二 VPN实例标识、第
二RT和第二标识符;所述第二标识符为第二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这样可以保证协议的完整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通告从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 VPN实例到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的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第二路由设备根据该标识符获取从第一 VPN实例到第二 VPN实例的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然后在网络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根据该路径信息反转后的路径信息建立从第二 VPN实例到第一 VPN实例的第二 MPLS TE隧道,可以使得第二 VPN实例到第一 VPN实例的第一 MPLS TE隧道与第
一VPN实例到第二 VPN实例的第二 MPLS TE隧道共路且反向,从而解决或减少了在进行BFD时由于不共路造成的多种问题。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式中,当无法建立与第一 MPLS TE隧道共路且反向的第
二MPLS TE隧道时,第二路由设备还可以建立与第一 MPLS TE隧道方向且部分共路的第三MPLS TE隧道,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在进行BFD时由于不共路造成的多种问题。下面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分别以L2VPN业务和L3VPN业务为例给出了建立MPLSTE隧道的可选实施流程。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MPLS TE隧道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201、当第一 PE上的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PE上的第二 VPN实例开展L2VPN业务时,预先配置第一 VPN实例为业务主动方,第二 VPN实例为业务被动方。除了步骤201提供的配置业务主动方和业务被动方之外,还可以通过协议协商的方式确定业务主动方和业务被动方。本实施例以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开展L2VPN业务为例进行说明。步骤202、第一 PE向第二 PE发送LDP标签分发消息,LDP标签分发消息中包括第
一VPN实例到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
所述第一 VPN实例到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为第一 MPLS TE隧道,所述第
一VPN实例到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为第一标识符。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 PE使用LDP协议与第二 PE进行业务协商为例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一 PE和第二 PE还可以使用BGP协议进行业务协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 PE对LDP协议进行了扩展,除了通过LDP协议与第二 PE协商现有技术中的多种信息之外,还通过LDP协议向第二 PE通告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其中,L2VPN业务使用的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根据隧道的类型有关,不同类型的隧道使用不同的标识符。其中,常用的隧道类型包括MPLS TE隧道、LDP隧道和通用路由封装(英文全称为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英文缩写为GRE)隧道。其中,MPLS TE隧道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关注的,LDP隧道和GRE隧道一般都是使用下一跳作为目的地址选取出的隧道,在此说明是为了完整性考虑。可选的,第一 PE在向第二 PE通告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时,还可以在LDP标签分发消息中携带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以通知第二 PE建立从第二 VPN实例到第一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的方式,这样可以提高第二 PE建立从第二 VPN实例到第一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的灵活性。从第二 VPN实例到第一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为第二 MPLS TE隧道。其中,第一 PE提供给第二 PE的隧道建立策略可以要求第二 PE建立的第二 MPLSTE隧道必须与第一 MPLS TE隧道共路,如果不共路则认为业务选取隧道失败。可选地,第一PE提供给第二PE的隧道建立策略还可以是在无法建立与第一MPLSTE隧道共路的第二MPLS TE隧道的情况下,要求第二PE根据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的第二MPLSTE隧道中的一部分与第一 MPLS TE隧道中的一部分共路。这样虽然没有实现第一 MPLS TE隧道和第二 MPLS TE隧道完全共路,但是实现了部分共路,相比第一 MPLS TE隧道和第二MPLS TE隧道完全不共路的情况,能够较少一些由于完全不共路而引起的问题。优选地,当从所述第二 VPN实例到所述第一 VPN实例存在多条与第一 MPLS TE隧道部分共路的MPLS TE隧道时,则从这多条部分共路的MPLS TE隧道中选择共路部分最长的MPLS TE隧道作为第二 MPLS TE隧道,以便尽可能地减少因为不共路而引起的问题。相应的,第二 PE接收第一 PE发送的LDP标签分发消息,从LDP标签分发消息中获取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进一步,如果LDP标签分发消息还包括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则第二 PE还可以从LDP标签分发消息中获取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步骤203、第一 PE给L2VPN业务指定隧道模板,通过隧道模板获取MPLS TE隧道建立使用的属性信息,基于该属性信息驱动第一 MPLS TE隧道的建立。第一 PE通过使用隧道模板为L2VPN业务配置建立MPLS TE隧道使用的属性信息,不用为每条MPLS TE隧道单独配置,这样可以降低MPLS TE隧道的配置工作量,提高配置效率。具体的,第一 PE使用获取的属性信息计算出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即第一路径信息,其中,该第一路径信息包括第一 MPLSTE隧道所经过的节点和链路等信息。然后,第一 PE按照第一路径信息使用RSVP-TE协议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在此说明,步骤202和步骤203的先后顺序并不限于此。步骤204、第二 PE根据从LDP标签分发消息中获取的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即第一标识符,获取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即第一路径信息。步骤205、第二 PE判断由第一路径信息反转得到的第二路径信息上的节点和/或链路是否满足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如果判断结果为满足,执行步骤206 ;如果判断结 果为不满足,执行步骤207。第二 PE获取第一路径信息后,将其反转得到第二路径信息。第一路径信息或第二路径信息包括了与其对应的路径上的节点和链路的信息,实际上包括了一系列有序的IP地址,第二路径信息包括的一系列有序的IP地址的顺序与第一路径信息包括一系列有序的IP地址的顺序相反。可选地,第二 PE获取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使用的属性信息,所述建立第二 MPLSTE隧道使用的属性信息为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第一隧道属性信息可以是第二 PE预先为L2VPN业务配置的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使用的属性信息,也可以是默认属性信息,还可以是第一PE建立第一MPLS TE隧道使用的属性信息。这些属性信息包括带宽信息、显式路径、亲和属性、快速重路由等信息。基于此,第二 PE将第二路径信息中各节点和链路的信息与第一隧道属性信息进行比较,可以确定第二路径信息是否满足第一属性信息的约束。步骤206、第二 PE使用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第二 PE根据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这样可以实现第一 MPLS TE隧道和第二 MPLS TE隧道的共路。在步骤206中,所述共路是指第一 MPLS TE隧道和第二 MPLS TE隧道经过相同的节点和链路,但是这两条隧道的方向相反。可选的,第二 PE可以将第二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即第二标识符,发送给第一PE,而第一 PE接收第二 PE发送的第二标识符。这样可以保证协议的完整性。步骤207、第二 PE根据第一隧道属性信息和第二路径信息计算出路径信息,然后使用计算出的路径信息建立第三MPLS TE隧道,其中所述第三MPLSTE隧道与第一 MPLS TE隧道部分共路。需要指出的是,步骤207中的第三MPLS TE隧道和步骤206中的第二 MPLS TE隧道都是从第二 VPN实例到第一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但这两条MPLS TE隧道并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 PE基于通过对第一路径信息反转得到的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这样可以保证两个方向的隧道共路或部分共路。如果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发生变化,那么第二 MPLS TE隧道的路径也可以较容易地随之调整。本实施例并不是通过静态配置的方式使第一 MPLS TE隧道和第二 MPLS TE隧道共路或部分共路,配置工作量较小,可扩展性较强。另外,本实施例也不是将两个单向MPLS TE隧道直接绑定实现的正反双向MPLS TE隧道共路的,当其中一条MPLS TE隧道的路径发生变化时,仅需要较少的处理,另一条MPLS TE隧道的路径也可以随之变化,不会出现直接绑定两条单向MPLS TE隧道实现共路时一条隧道的路径变化而另一条隧道的路径无法随之变化而出现正反双向不共路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第一 PE和第二 PE在L2VPN业务协商过程中,第一 PE将使用的MPLSTE隧道的标识符通告给第二 PE,第二 PE基于第一 PE通告的标识符得到第一路径信息,使用对第一路径信息进行反转而得到的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在网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现了第一 MPLS TE隧道和第二 MPLS TE隧道共路或部分共路,从而解决或减少了在进行BFD时由于不共路造成的多种问题。如果第一 MPLS TE隧道和第二 MPLS TE隧道不共路,则至少会带来关于BFD方面的问题。例如,当反向IP路径阻塞,而实际上正向的MPLS TE隧道的路径状态是正常的时,不共路会引发BFD状态会置down的问题。又例如,在部署有MPLS TE热旁路(Hot-standby)保护时,不共路还可能引发MPLS TE隧道发生不必要的切换,甚至切换不成功,需要等待硬收敛,造成大量丢包,业务的高可靠性无法保证的问题。
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MPLS TE隧道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A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以下内容。步骤301、当第一 PE上的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PE上的第二 VPN实例开展L3VPN业务时,第一 PE和第二 PE通过MP-BGP协议协商确定第一 PE上的第一 VPN实例为业务主动方,第二 PE上的第二 VPN实例为业务被动方。除了步骤301提供的通过协议协商方式确定业务主动方和业务被动方之外,还可以通过配置的方式确定业务主动方和业务被动方。本实施例以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开展L3VPN业务为例进行说明。步骤302、第一 PE向第二 PE发送第一 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一 RT。步骤303、第一 PE接收第二 PE发送的第二 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二 VPN实例标识和第二 RT。 第一 PE的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第一 VPN实例。第二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第
二VPN实例。第一 RT和第二 RT主要用于供第一 PE和/或第二 PE判断第一 VPN实例和第
二VPN实例之间是否具有业务对等关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 PE和第二 PE可以在确定第一 RT和第二 RT相等后,确定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具有业务对等关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 PE通过对MP-BGP协议进行扩展,除了通过第一 BGP更新消息向第二 PE发送现有技术中的一些信息之外,还通过第一 BGP更新消息携带第一 VPN实例标识发送给第二 PE。相应的,第二 PE接收第一 PE发送的第一 BGP更新消息,从中获知第一VPN实例标识。第二 PE向第一 PE发送第二 BGP更新消息,并在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携带第二 VPN实例标识。第一 PE接收第二 PE发送的第二 BGP更新消息,从中获知第二 VPN实例标识。通过以上方式实现对第一 PE和第二 PE上的VPN实例的标识,实现了 VPN实例的相互学习。具体的,第一 PE可以在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NRLI对象中携带第一 VPN实例标识;第二 PE可以在第二 BGP通知消息中的NRLI对象中携带第二 VPN实例标识。可选的,第一 RT或第二 RT也可以携带在NRLI中。
步骤304、第一 PE向第二 PE发送第三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 VPN实例标识、第一 RT、第二 VPN实例标识和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一标识符为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相应的,第二 PE接收第一 PE发送的第三BGP更新消息,从第三BGP更新消息中获取第一标识符。如果第一 VPN实例同时与多个VPN实例开展了 L3VPN业务,则在同一个第三BGP更新消息可以同时携带第一 VPN到多个VPN实例的多条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其结构如图3B所示。在图3B所示的第三BGP更新消息中,一共包括N个VPN实例和N个MPLSTE隧道的标识符,分别为第二 VPN实例标识I-第(N+l) VPN实例标识N和第二 VPN实例对应的隧道的标识符I-第(N+l) VPN实例对应的隧道的标识符N,第一 VPN实例标识分别为第一 VPN实例标识I-第一 VPN实例标识M。为便于图不,在图3B中未不出第一 VPN实例的RT0
步骤305、第一 PE给L3VPN业务指定隧道模板,通过隧道模板获取建立第一 MPLSTE隧道使用的属性信息,基于该属性信息驱动第一 MPLS TE隧道的建立。第一 PE通过使用隧道模板为L3VPN业务配置建立MPLS TE隧道使用的属性信息,不用为每条MPLS TE隧道单独配置,这样可以降低MPLS TE隧道的配置工作量,提高配置效率。具体的,第一 PE使用获取的属性信息计算出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即第一路径信息,其中,该第一路径信息包括从第一 MPLS TE隧道经过的节点和链路等信息。然后,第一 PE按照第一路径信息使用RSVP-TE协议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在此说明,步骤305和前述步骤302-步骤304的先后顺序并不限于此。步骤306、第二 PE根据从第三BGP更新消息中获取的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即第一标识符,获取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即第一路径信息。步骤307、第二 PE判断由第一路径信息反转得到的第二路径信息上的节点和/或链路是否满足第一属性属性信息的约束;如果判断结果为满足,执行步骤308 ;如果判断结果为不满足,执行步骤309。步骤308、第二 PE使用第二路径信息建立从第二 VPN实例到第一 VPN实例的MPLSTE隧道,即第二 MPLS TE隧道。步骤309、第二 PE根据第一隧道属性信息和第二路径信息计算出路径信息,然后使用计算出的路径信息建立第三MPLS TE隧道,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与第一 MPLS TE隧道部分共路。在此说明,所述步骤309中的第三MPLS TE隧道和步骤308中的第二 MPLS TE隧道都是从第二 VPN实例到第一 VPN实例的隧道,但这两条MPLS TE隧道并不相同。其中,上述步骤306-步骤309可参见步骤204-步骤207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 PE和第二 PE在L3VPN业务协商过程中,第一 PE将第一标识符通告给第二 PE,第二 PE基于第一标识符确定第一路径信息。第二 PE进一步地根据基于第一路径信息获取的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实现了正反双向MPLS TE隧道共路或部分共路。这样可以解决或减少由于两个VPN实例之间的两条方向相反的MPLS TE隧道不共路而引发的问题。例如,当反向IP路径阻塞,而实际上正向的MPLS TE隧道的路径状态是正常的时,不共路会引发BFD状态会置down的问题。又例如,在部署有MPLS TE热旁路(英文缩写为Hot-standby)保护时,不共路还可能引发MPLS TE隧道发生不必要的切换,甚至切换不成功,需要等待硬收敛,造成大量丢包,业务的高可靠性无法保证的问题。如图4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立MPLS TE隧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步骤401、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标识符,以使第二路由设备根据第一标识符识获取第一路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为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第一路径信息为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为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 VPN实例到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步骤402、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用于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的路径消息,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为从所述第二 VPN实例到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MPLSTE隧道,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是对所述第一路径信息进行反转得到的;步骤403、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与所述路径消息对应的预 留消息。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与第一 MPLS TE隧道共路且反向。所述路径消息和预留消息都是RSVP TE中的消息。经过以上步骤,就可以在网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所述第二MPLS TE隧道,从而解决或减少了在进行BFD时由于不共路造成的多种问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 VPN实例为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主动方;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为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被动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在确定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即第一标识符,之后,可以通过信令将第一标识符,通知给第二路由设备。第二路由设备根据第一标识符查询第一标识符和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即第一路径信息。进一步,第二路由设备可以将第一路径信息进行反转得到第二路径信息,之后基于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其中,第二 MPLS TE隧道为从第二VPN实例到第一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所述第一标识符和第一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是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在建立第一MPLS TE隧道的过程中通过路径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路径消息的RRO对象中携带有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即第一路径信息,路径消息的会话对象中携带有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可选地,通过协议扩展的方式,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或所述第一路径信息可以携带与path消息的扩展字段中。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第一MPLS TE隧道的过程和步骤401是相互独立的,可以不受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的限制。可选的,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可以为L3VPN业务,则第一路由设备可以使用MP-BGP与第二路由设备进行业务协商。基于此,第一路由设备可以对MP-BGP协议进行扩展,通过扩展后的MP-BGP协议将第一标识符通告给第二路由设备。在现有L3VPN机制中,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相互通告的是VPN私网路由和VPN私网标签。一个VPN实例中存在多个IP路由,VPN私网路由是指每个VPN实例中的IP路由。针对特定的VPN私网路由携带隧道标识符是没有意义的,因为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是关联业务的,而业务对应于VPN实例而不是VPN私网路由。基于此,对MP-BGP进行扩展通告第一标识符的过程包括对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进行标识的过程和在标识VPN实例之后通告第一标识符的过程。如图5所示,当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也业务为L3VPN时,图4中的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标识符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内容。步骤4011、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 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一 RT,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 VPN实例,所述第一 RT为第一 VPN实例的RT。步骤4012、第一路由设备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 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二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二 VPN实例标识和第二 RT,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所述第二 RT为第二 VPN实例的RT。第二 BGP更新消息是第二路由设备在确定第一 RT和第二 RT相等后发送的。 上述为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相互学习并标识VPN实例的过程,具体描述可参见步骤101。步骤4013、第一路由设备在确定第一 RT和第二 RT相等后,根据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二 VPN实例标识,确定第一标识符。根据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二 VPN实例标识可以确定第一 MPLS TE隧道,相应地,也就可以确定第一标识符。确定第一标识符的具体方法包括当第一 MPLS TE隧道已经被分配了第一标识符,则获取所述第一标识符;当还没有为第一 MPLS隧道分配第一标识符,则分配所述第一标识符并获取所述第一标识符。步骤4014、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三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标识符。可选的,第三BGP更新消息除了包括第一标识符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一 VPN实例标识、第二 VPN实例标识和第一 RT等信息。第一路由设备通过对BGP更新消息进行扩展,实现向第二路由设备通告第一标识符的目的,其具体过程可参见步骤101中的描述。进一步,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可以通过属性信息和NRLI来携带VPN实例的RT和VPN实例标识,或者通过NLRI来携带VPN实例标识和VPN实例的RT。基于上述,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 BGP更新消息的过程可以为第一路由设备将第一 RT封装在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属性信息中,将第一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第一 RT和第一 VPN实例标识的第
一BGP更新消息发送给第二路由设备。或者,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 BGP更新消息的过程还可以为第一路由设备将第一 RT和第一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第一 RT和第一 VPN实例标识的第一 BGP更新消息发送给第二路由设备。相应的,第一路由设备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 BGP更新消息的过程可以为第一路由设备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BGP更新消息,对第二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属性信息中获取第二 RT,从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获取第二 VPN实例标识。或者,第一路由设备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BGP更新消息的过程还可以为第一路由设备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 BGP更新消息,对第二 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获取第二 VPN实例标识和第二 RT。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VPN实例标识可包括RD信息和IP地址。例如,第一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一 RD和第一 IP地址;第一 RD为第一 VPN实例的RD,第一 IP地址为第一路由设备的IP地址。第二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二 RD和第二 IP地址;第二 RD为第二 VPN实例的RD,第二 IP地址为第二路由设备的IP地址。关于VPN实例标识的详细描述可参见步骤101的描述。可选的,在确定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分别在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中的角色之前,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比较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和角色确定规则来确定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角色和第二 VPN实例的角色。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角色确定规则设置为在所述第
一VPN实例标识大于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 VPN实例为所述业务主动方,所述第二VPN实例为所述业务被动方;也可以将所述角色确定规则设置为在所述第一VPN实例标识小于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 VPN实例为所述业务主动方,所述第
二VPN实例为所述业务被动方。·
·
可选地,除了上述确定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的方法外,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还可以根据预先从管理设备分别接收到的角色信息或者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中预先配置的角色信息来分别确定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的角色。另外,第一路由设备根据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二 VPN实例标识确定出需要在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之后,可以根据第二路由设备的IP地址以及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触发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的过程。具体的,第一路由设备可以根据预先配置的建立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建立第一MPLS TE隧道。更为具体的,第一路由设备可以使用预先配置的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计算出第一路径信息,然后使用RSVP-TE按照第一路径信息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进一步,第一路由设备还可以同时根据预先配置的建立MPLS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和使用预先配置的建立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建立MPLS TE隧道的隧道策略,建立第一MPLS TE 隧道。第一路由设备通过第三BGP更新消息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标识符的过程与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的过程是独立的,本发明实施例对其先后顺序不做限定。可选的,预先配置建立MPLS TE隧道使用的属性信息可以是预先配置建立MPLS TE隧道使用的隧道模板,然后使用隧道模板配置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使用的属性信息。其中,隧道模板可以看做是建立MPLS TE隧道使用的属性信息的集合。这样第一路由设备可以不用为每个MPLS TE隧道分配配置属性信息,可以降低对MPLS TE隧道的配置工作量。可选的,第一路由设备还可以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五BGP更新消息,并从第五BGP更新消息中获取第二标识符,所述第二标识符为第二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具体的,第二路由设备在确定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后,可以向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五BGP更新消息,第五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 VPN实例标识、第二 VPN实例标识、第二 RT和第二标识符。这样可以保证协议的完整性。可选的,第一路由设备还可以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所述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路由设备直接根据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MPLS TE隧道,或者,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MPLS TE隧道,或者,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不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根据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计算出的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所述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是指在不检测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与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方向相反且部分共路。可选的,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业务可以为L2VPN业务。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路由设备可以使用动态协议,例如LDP或BGP与第二路由设备进行业务协商。基于此,第一路由设备可以对LDP或BGP协议进行扩展,通过扩展后的LDP或BGP协议将第一标识符通告给第二路由设备。例如,第一路由设备可以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LDP标签分发 消息或第四BGP更新消息,所述LDP标签分发消息或第四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标识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将从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 VPN实例到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提供给第二路由设备,使得第二路由设备可以根据该标识符获取第一 VPN实例到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即第一路径信息,进而使得第二路由设备基于获取的路径信息反转得到的路径信息,即第二路径信息。第一路由设备接收到用于建立第二MPLS TE隧道的路径消息,并发送预留消息,在网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依照RSVP-TE与第二路由设备建立与第一 MPLS TE隧道反向且共路的第二MPLS TE隧道,可以减少或解决在进行BFD时由于正反隧道不共路引发的多种问题。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方式中,第一路由设备通知第二路由设备在无法建立第二MPLS TE隧道时,建立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并且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与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反向且部分共路,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在进行BFD时由于不共路造成的多种问题。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路由设备包括第一标识符接收单元71、第一路径信息获取单元72和第一隧道建立单元73。第一标识符接收单元71,用于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一标识符为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其中,第一 MPLS TE隧道为从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VPN实例到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第一路径信息获取单元72,用于根据第一标识符接收单元71接收到的第一标识符,获取第一路径信息,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为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可选的,第一路径信息获取单元72与第一标识符接收单元71连接。第一隧道建立单元73,用于将第一路径信息获取单元72获取的第一路径信息反转,获取第二路径信息,根据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第二 MPLS TE隧道为从所述第二 VPN实例到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与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反向且共路。可选的,第一隧道建立单元73与第一路径信息获取单元72连接。可选地,第一标识符接收单元71为一个物理接口,第一路径信息获取单元72为第一处理器,第一隧道建立单元73为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可以是同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不同的处理器。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与第一 MPLS TE隧道共路且反向。本实施例的第二路由设备的各功能单元可用于执行图I所示MPLS TE隧道建立方法的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本实施例的第二路由设备可以是PE,但不限于此。本实施例的第二路由设备可以与第一路由设备相互配合,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标识符,根据该第一标识符获取第一路径信息,然后将获取的第一路径信息反转得到第二路径信息,并在网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基于反转后的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TE隧道,使得所建立的第二 MPLS TE隧道与第一 MPLS TE隧道共路,从而解决或减少了在进行BFD时由于不共路造成的多种问题。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基于图6所示实施例实现。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路由设备也包括有第一标识符接收单元71、第一路径信息获取单元72和第一隧道建立单元73。本实施例的第一路径信息获取单元72可具体根据第一标识符查询第一标识符和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即第一路径信息。所述第一标识符和第一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是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在建立第一MPLS TE隧道的过程中通过路径(英文为path)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所述路径消息是指RSVP-TE中的路径消息。路径消息的RRO对象中携带有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路径消息的会话对象中携带有第一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可选地,通过协议扩展的方式,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或所述第一路径信息可以携带与path消息的扩展字段中。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的过程和步骤401是相互独立的,可以不受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的限制。可选地,第一路径信息获取单元72也可以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标识符获取单元71获取的第一标识符和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出第一标识符所标识的第一 MPLS TE隧道,根据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查询第二对应关系,获取第一路径信息。其中,第一对应关系为第一标识符和第一 MPLS TE隧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为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和第一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第一隧道建立单元73可具体用于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也就是说,第二路由设备不确定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是否满足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直接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在网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是可用的。可选地,第一隧道建立单元73也可具体用于确定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是否满足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在确定出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满足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后,使用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第一隧道建立单元73还可用于在确定出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不满足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后,根据第一隧道属性信息计算出第三路径信息,然后使用第三路径信息建立第三MPLS TE隧道。第一隧道属性信息为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或者为本实施例的第二路由设备预先配置的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或者为本实施例的第二路由设备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所需的默认属性信息。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与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反向且部分共路。可选地,本实施例的路由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消息接收单元78。第二消息接收单元78,用于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所述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 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或者,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MPLS TE隧道,或者,所述隧道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不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根据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计算出的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所述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是指在不确定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可选的,第二消息接收单元78与第一隧道建立单元73连接。可选的,第一 MPLS TE隧道包括主标LSP和备份LSP。基于此,第一路径信息获取单元72还可以具体用于根据第一 MPLS TE隧道中LSP的角色信息,分别获取主LSP对应的第一主用路径信息和备份LSP对应的第一备用路径信息。相应地,第一隧道建立单元73还可以具体用于分别将第一主用路径信息和第一备用路径信息进行反转,获取主LSP对应的第二主用路径信息和备份LSP对应的第二备用路径信息,然后分别根据第二主用路径信息和第二备用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中的主LSP和备份LSP。可选的,本实施例的路由设备还包括配置单元75。配置单元75用于使用预先配置的建立第二MPLS TE隧道使用的隧道模板,配置建立第二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可选的,本实施例的路由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标识符发送单元79。第一标识符发送单元79,用于向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五BGP更新消息,第五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二 VPN实例标识、第二 RT、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二标识符;所述第二标识符为第二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可选的,第一标识符发送单元79与第一标识符接收单元7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 VPN实例为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主动方,第二 VPN实例为第一 VPN实例为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被动方。可选的,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可以为L3VPN业务。当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为L3VPN业务时,本实施例的路由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消息接收单元74单元和第一消息发送单元76。第一消息接收单元74用于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 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一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一 RT,其中,第一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 VPN实例,第一 RT为第一 VPN实例的RT。第一消息发送单元76用于在确定第一 RT和第二 RT相等后,向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二 BGP更新消息,第二 BGP更新消息包括包括第二 VPN实例标识和第二 RT,其中,第二 RT为第二 VPN实例的RT,第二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第二 VPN实例。可选的,第一消息接收单元74与第一消息发送单元76连接。基于上述,第一标识符接收单元71具体用于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三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是第一路由设备在接收到第二 BGP更新消息后发送的。可选的,第一标识符接收单元71具体用于在第一消息发送单元76向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二 BGP更新消息之后,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三BGP更新消息。可选的,第三BGP更新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 VPN实例标识、第一 RT和第二 VPN实例标识。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第一消息接收单元74具体用于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 BGP更新消息,对第一 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第一 BGP更新消息的属性信息中获取第 一RT,从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获取第一 VPN实例标识。或者,第一消息接收单元74具体用于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 BGP更新消息,对第一 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获取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一 RT。相应地,本实施例的第一消息发送单元76具体用于将第二 RT封装在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属性信息中,将第二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第二 RT和第二 VPN实例标识的第二 BGP更新消息发送给第一路由设备。或者,第一消息发送单元76具体用于将第二 RT和第二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第二 RT和第二 VPN实例标识的第二 BGP更新消息发送给第一路由设备。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第二路由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身份确定单元77。第一身份确定单元77,用于根据第一消息接收单元74接收到的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二 VPN实例标识,确定第二 VPN实例为业务被动方。例如,可以把确定规则设置为当第一 VPN实例标识的值大于第二 VPN实例标识的值时,确定第二 VPN实例为业务被动方。当然,也可以把确定规则设置为在第一 VPN实例标识的值小于第二 VPN实例标识的值时,确定第二 VPN实例为业务被动方。可选的,第一身份确定单元77与第一消息接收单元74连接。可选的,第一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一 RD和第一 IP地址;所述第一 RD为第一 VPN实例的RD,第一 IP地址为第一路由设备的IP地址。第二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二 RD和第二 IP地址;所述第二 RD为第二 VPN实例的RD,第二 IP地址为本实施例的路由设备的IP地址。可选的,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可以为L2VPN业务。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为L2VPN业务时,本实施例的第一标识符接收单元71具体用于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LDP标签分发消息或第四BGP更新消息,所述LDP标签分发消息或第四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标识符。本实施例上述各功能单元可用于上述MPLS TE隧道建立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如图I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本实施例的第二路由设备与第一路由设备相互配合,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
一VPN实例到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根据该标识符获取第一 VPN实例到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即第一路径信息,然后将获取的第一路径信息反转,得到第二路径信息,并基于反转后的第二路径信息建立从第二 VPN实例到第一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使得所建立的MPLS TE隧道与第一 VPN实例到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在网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共路且反向,从而解决或减少了在进行BFD时由于不共路造成的多种问题。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式中,当无法建立与第一 MPLS TE隧道共路且反向的第二 MPLS TE隧道时,第二路由设备还可以建立与第一 MPLS TE隧道方向且部分共路的第三MPLS TE隧道,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在进行BFD时由于不共路造成的多种问题。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路由设备包括第二标识符发送单元90、路径消息接收单元91和预留消息发送单元92。所述第二标识符发送单元90用于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标识符,以使第二路由设备根据第一标识符获取第一路径信息,然后根据由第一路径信息反转得到的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所述第一标识符为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为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第一 MPLS TE隧道为从本实施例的路由设备上的第
一VPN实例到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第二 MPLS TE隧道为从第
二VPN实例到第一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所述路径消息接收单元91用于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用于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的路径消息,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为从所述第二 VPN实例到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MPLSTE隧道,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是对所述第一路径信息进行反转得到的。所述预留消息发送单元92用于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与所述路径消息对应的预留消息。所述路径消息和预留消息均为RSVP-TE中的消息。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与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反向且共路。可选地,路径消息接收单元91与预留消息发送单元92相连接。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可以与第二路由设备在可以在网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与所述第一 MPLSTE隧道反向且共路的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从而解决或减少了在进行BFD时由于不共路造成的多种问题。所述第二标识符发送单元90是用于帮助第二路由设备获取第二路径信息的,所述路径消息接收单元91和所述预留消息发送单元92是用于建立第
二MPLS TE隧道的。本实施例的路由设备可以是PE,但不限于此。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基于图8所示实施例实现。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设备也包括第二标识符发送单元90和路径消息接收单元91和预留消息发送单元92。可选的,本实施例的第一路由设备还可以还包括第三消息发送单元98。第三消息发送单元98,用于发送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所述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或者,所述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MPLS TE隧道,或者,所述隧道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不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根据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计算出的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第一隧道属性信息为本实施例的路由设备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或者为第二路由设备预先配置的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或者为第二路由设备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所需的默认属性信息。可选的,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可以为L3VPN业务。当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为L3VPN业务,本实施例的第一路由设备还包括第二消息发送单元93、第三消息接收单元94和第一隧道信息确定单元96。所述第二消息发送单元93用于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 BGP更新消息,第一 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一 RT,其中,第一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本实施例的路由设备上的第一 VPN实例,第一 RT为第一 VPN实例的RT。所述第三消息接收单元94用于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 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二 VPN实例标识和第二 RT,其中,第二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第二 RT为第二 VPN实例的RT,第二 BGP更新消息是第二路由设备在确定第一 RT和第二 RT相等后发送的。可选地,第三消息接收单元94和第二标识符发送单元90相连接。所述第一隧道信息确定单元96用于在单元确定第一 RT和第二 RT相等后,根据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二 VPN实例标识,确定第一标识符,第一标识符为从第一 VPN实例到第二 VPN实例的第一 MPLS TE隧道的隧道标识。可选的,第一隧道信息确定单元96与第二标识符发送单元90单元连接。可选地,第一隧道信息确定单元96与第三消息接收单元94相连接。基于上述,第二标识符发送单元90具体用于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三BGP更新消息,第三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标识符。可选的,第二标识符发送单元90用于在确定第一RT和第二 RT相等后,,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三BGP更新消息。可选的,第三BGP更新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 VPN实例标识、第一 RT和第二 VPN实例标识。进一步,第二消息发送单元93具体可以用于将第一 RT封装在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属性信息中,将第一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网络侧可达信息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第一 RT和第一 VPN实例标识的第一 BGP更新消息发送给第二路由设备。或者,第二消息发送单元93具体可以用于将第一 RT和第一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第一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第一 RT和第一 VPN实例标识的第一 BGP更新消息发送给第二路由设备。相应地,第三消息接收单元94具体可以用于接收第二 BGP更新消息,对第二 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属性信息中获取第二 RT,从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获取第二 VPN实例标识。或者,第三消息接收单元94具体可以用于接收第二 BGP更新消息,对第二 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获取第二 VPN实例标识和第二 RT。可选的,本实施例的路由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身份确定单元97。第二身份确定单元97,用于根据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三消息接收单元94接收到 的第二的VPN实例标识的大小,确定第一 VPN实例为业务主动方。可选的,第二身份确定单元97和第三消息接收单元94连接。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第一 VPN实例标识可以包括第一 RD和第一 IP地址;所述第一RD为第一 VPN实例的RD,第一 IP地址为本实施例的路由设备的IP地址。相应地,第二 VPN实例标识可以包括第二 RD和第二 IP地址;所述第二 RD为第二VPN实例的RD,第二 IP地址为第二路由设备的IP地址。可选的,路由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标识符接收单元99。第二标识符接收单元99,用于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五BGP更新消息,第五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 VPN实例标识、第二 VPN实例标识、第二 RT和第二标识符,所述第二标识符为第二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可选的,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可以为L2VPN业务。当第一 VPN实例和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为L2VPN业务,第二标识符发送单元90具体可以用于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LDP标签分发消息或第四BGP更新消息,所述LDP标签分发消息或第四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标识符。 本实施例上述各功能单元可用于执行上述MPLS TE隧道建立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将从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 VPN实例到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提供给第二路由设备,使得第二路由设备可以根据该标识符获取第一 VPN实例到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即第一路径 信息,进而使得第二路由设备基于获取的路径信息反转得到的路径信息,即第二路径信息。第一路由设备接收到用于建立第二MPLS TE隧道的路径消息,并发送预留消息,在网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依照RSVP-TE与第二路由设备建立与第一 MPLS TE隧道反向且共路的第二MPLS TE隧道,可以减少或解决在进行BFD时由于正反隧道不共路引发的多种问题。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方式中,第一路由设备通知第二路由设备在无法建立第二MPLS TE隧道时,建立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并且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与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反向且部分共路,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在进行BFD时由于不共路造成的多种问题。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0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MPLS TE隧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路由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一标识符为第一 MPLS TE 隧道的标识符,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为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虚拟专用网VPN实例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获取第一路径信息,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为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一路径信息反转,获取第二路径信息,根据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为从所述第二 VPN实例到所述第一 VPN 实例的MPLS TE隧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MPLSTE隧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为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3VPN业务;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标识符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边界网关协议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一路由目标RT,其中,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 VPN实例,所述第一 RT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RT ;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 RT和第二 RT相等后,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二 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二 VPN实例标识和所述第二 RT,其中,所述第二 RT为所述第二 VPN实例的RT,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 VPN实例;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三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符,其中,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是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在收到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后发送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PLSTE隧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MPLSTE隧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 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对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的属性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一 RT,从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网络侧可达信息NLRI对象中获取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或者,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BGP更新消息,对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网络侧可达信息NLRI对象中获取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所述第一 RT ;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二 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二 RT封装在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属性信息中,将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所述第二RT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的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或者, 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二 RT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所述第二 RT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的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一路由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MPLSTE隧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一路由区分符RD和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所述第一RD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RD,所述第一 IP地址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IP地址;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二 RD和第二 IP地址,所述第二 RD为所述第二 VPN实例的RD,所述第二 IP地址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IP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MPLSTE隧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为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业务;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标识符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标签分发协议LDP标签分发消息或第四边界网关协议BGP更新消息,所述LDP标签分发消息或所述第四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符。
7.根据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 的MPLSTE隧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获取所述第一路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和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出所述第一标识符所标识的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查询第二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第一路径信息,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和所述第一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获取所述第一路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查询所述第一标识符和第一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第一路径信息,所述第一标识符和第一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从接收到的用于建立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消息中获取的。
8.根据权利要求I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MPLSTE隧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具体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或者,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是否满足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如果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确定出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则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其中,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建立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或者,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预先配置的建立所述第二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或者,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所需的默认属性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的MPLSTE隧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果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确定出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不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则根据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计算出第三路径信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使用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建立从所述第二 VPN实例到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第三MPLS TE隧道。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MPLSTE隧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所述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或者,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 或者,所述隧道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 /或节点不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根据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计算出的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
11.根据权利要求I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MPLSTE隧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包括主标签交换路径LSP和备份LSP ;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获取第一路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中LSP的角色信息,分别获取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中的主LSP对应的第一主用路径信息和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中的备份LSP 对应的第一备用路径信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一路径信息反转,获取第二路径信息,根据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包括 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分别将所述第一主用路径信息和所述第一备用路径信息进行反转, 获取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中的主LSP对应的第二主用路径信息和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中的备份LSP对应的第二备用路径信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分别根据所述第二主用路径信息和所述第二备用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中的主LSP和备份LSP。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MPLSTE隧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预先配置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包括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预先配置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使用的隧道模板,使用所述隧道模板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配置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以及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MPLSTE隧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五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五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所述第二 RT和第二标识符,所述第二标识符为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
14.根据权利要求I至13任一项所述的MPLSTE隧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VPN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主动方,所述第二 VPN 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被动方。
15.一种建立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MPLS TE隧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标识符,以使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获取第一路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为第一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MPLS TE 隧道的标识符,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为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所述第一 MPLS TE 隧道为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虚拟专用网VPN实例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用于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的路径消息, 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为从所述第二 VPN实例到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是对所述第一路径信息进行反转得到的;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与所述路径消息对应的预留消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为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3VPN业务;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标识符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 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一路由目标RT,其中,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 VPN实例,所述第一 RT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RT ;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 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二 VPN实例标识和第二 RT,其中,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 VPN实例,所述第二 RT为所述第二 VPN实例的RT,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二 RT相等后发送的;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二 RT相等后,根据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三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VPN实例标识、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 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一 RT封装在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属性信息中,将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网络侧可达信息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的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或者,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所述第一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的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 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对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 从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属性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二 RT,从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 NLRI对象中获取所述第二VPN实例标识,或者,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BGP更新消息,对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获取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和所述第二 RT。
19.根据权利要求16、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一路由区分符RD和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所述第一 RD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RD,所述第一 IP地址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IP地址;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二 RD和第二 IP地址,所述第二 RD为所述第二 VPN实例的RD,所述第二 IP地址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IP地址。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为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业务;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标识符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标签分发协议LDP标签分发消息或第四边界网关协议BGP更新消息,所述LDP标签分发消息或所述第四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符。
21.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所述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MPLS TE隧道,或者,所述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 或者,所述隧道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 /或节点不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根据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计算出的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
22.根据权利要求15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PN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主动方,所述第二 VPN实例为所述第一VPN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被动方。
23.根据权利要求15至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用于建立所述第一 MPLSTE隧道的路径消息,所述路径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一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
24.一种第二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标识符接收单元(71),用于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一标识符为第一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为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虚拟专用网VPN实例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的 MPLS TE 隧道;第一路径信息获取单元(7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获取第一路径信息,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为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第一隧道建立单元(73),用于将所述第一路径信息反转,获取第二路径信息,根据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为从所述第二 VPN实例到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第二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为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3VPN业务;所述第二路由设备还包括第一消息接收单元(74),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边界网关协议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一路由目标RT,其中,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 VPN实例,所述第一 RT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RT ;第一消息发送单元(76),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二 RT相等后,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二 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二 VPN实例标识和所述第二RT,其中,所述第二 RT为所述第二 VPN实例的RT,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 VPN实例;所述第一标识符接收单元(7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三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符,其中,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是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在收到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后发送的。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第二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第二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接收单元 (74)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BGP更新消息,对所述第一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的属性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一 RT,从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网络侧可达信息NLRI对象中获取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或者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对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获取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所述第一 RT ;所述第一消息发送单元(76)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 RT封装在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属性信息中,将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 然后将封装有所述第二 RT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的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或者,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 RT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所述第二 BGP 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所述第二 RT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的所述第二BGP更新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一路由设备。
28.根据权利要求25、26或27所述的第二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一路由区分符RD和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所述第一 RD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RD,所述第一 IP地址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IP地址;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二 RD和第二 IP地址,所述第二 RD为所述第二 VPN实例的RD,所述第二 IP地址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IP地址。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第二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为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业务;所述第一标识符接收单元(7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标签分发协议 LDP标签分发消息或第四边界网关协议BGP更新消息,所述LDP标签分发消息或所述第四 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符。
30.根据权利要求24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径信息获取单元(7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和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出所述第一标识符所标识的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根据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查询第二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第一路径信息,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的标识和所述第一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第一路径信息获取单元(7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查询所述第一标识符和第一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第一路径信息,所述第一标识符和第一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为所述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从接收到的用于建立第一MPLS TE隧道的路径消息中获取的。
31.根据权利要求24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隧道建立单元(73)具体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 隧道,或者,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是否满足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在确定出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后,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其中,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建立所述第一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或者,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预先配置的建立所述第二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建立所述第二 MPLSTE隧道所需的默认属性信肩、O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第二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隧道建立单元(73) 还具体用于在确定出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不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后,根据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计算出第三路径信息,使用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建立从所述第二 VPN实例到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第三MPLS TE隧道。
33.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第二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消息接收单元(78),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 所述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MPLS TE隧道,或者,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 /或节点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或者所述隧道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不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根据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计算出的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
34.根据权利要求24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PLS TE隧道包括主标签交换路径LSP和备份LSP ;所述第一路径信息获取单元(7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MPLS TE隧道中LSP的角色信息,分别获取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中的主LSP对应的第一主用路径信息和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中的备份LSP对应的第一备用路径信息;所述第一隧道建立单元(73)具体用于分别将所述第一主用路径信息和所述第一备用路径信息进行反转,获取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中的主LSP对应的第二主用路径信息和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中的备份LSP对应的第二备用路径信息,然后分别根据所述第二主用路径信息和所述第二备用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中的主LSP和备份LSP。
35.根据权利要求3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单元(75),用于使用预先配置的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使用的隧道模板,配置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所需的属性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26至28以及30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标识符发送单元(79),用于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五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五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所述第二 RT和第二标识符,所述第二标识符为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
37.根据权利要求24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PN 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主动方,所述第二 VPN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被动方。
38.一种第一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标识符发送单元(90),用于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标识符,以使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获取第一路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为第一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所述第一路径信息为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所述第一 MPLS TE隧道为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上的第一虚拟专用网VPN实例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上的第二 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路径消息接收单元(91),用于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用于建立第二 MPLS TE隧道的路径消息,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为从所述第二 VPN实例到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MPLS TE 隧道,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是对所述第一路径信息进行反转得到的; 预留消息发送单元(92),用于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与所述路径消息对应的预留消肩、O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第一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为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3VPN业务;所述第一路由设备还包括第二消息发送单元(93),用于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边界网关协议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第一路由目标RT,其中,所述第一 VPN 实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 VPN实例,所述第一 RT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RT ;第三消息接收单元(94),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 BGP更新消息,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包括第二 VPN实例标识和第二 RT,其中,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 VPN实例,所述第二 RT为所述第二 VPN实例的RT,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二 RT相等后发送的;第一隧道信息确定单元(96),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二 RT相等后,根据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二标识符发送单元(90)具体用于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三BGP更新消息, 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符。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第一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BGP更新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
41.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第一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发送单元(93)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 RT封装在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属性信息中,将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网络侧可达信息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的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或者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封装在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然后将封装有所述第一 RT和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的所述第一 BGP更新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所述第三消息接收单元(94)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对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属性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二 RT,从所述第二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获取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或者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对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进行解析,从所述第二 BGP更新消息中的NLRI对象中获取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和所述第二 RT。
42.根据权利要求39、40或41所述的第一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一路由区分符RD和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所述第一 RD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的RD,所述第一 IP地址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IP地址;所述第二 VPN实例标识包括第二 RD和第二 IP地址,所述第二 RD为所述第二 VPN实例的RD,所述第二 IP地址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IP地址。
43.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第一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为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业务;所述第二标识符发送单元(90)具体用于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标签分发协议LDP 标签分发消息或第四边界网关协议BGP更新消息,所述LDP标签分发消息或所述第四BGP 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符。·
44.根据权利要求38至43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PN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主动方,所述第二 VPN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为所述第一 VPN实例和所述第二 VPN实例之间的业务的业务被动方。
45.根据权利要求38至44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还包括第三消息发送单元(98),用于发送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所述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直接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或者,所述隧道建立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二 MPLS TE隧道,或者,所述隧道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在所述第二路径信息上的链路和/或节点不满足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的约束时,使用根据所述第一隧道属性信息计算出的所述第三路径信息建立所述第三MPLS TE隧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隧道建立方法及设备。其中,一种隧道建立方法包括第二路由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VPN实例到第二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的标识符;第二路由设备根据该标识符获取第一VPN实例到第二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的路径信息,基于获取的路径信息建立第二VPN实例到第一VPN实例的MPLS TE隧道,使得正反双向隧道共路或部分共路,从而解决了在进行BFD时由于不共路造成的问题。
文档编号H04L29/06GK102724117SQ20121018402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6日
发明者李振斌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