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管理系统下的地址解析协议配置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管理系统下的地址解析协议配置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从三层接口A所包含的成员端口中确定第一物理端口,并记录第一物理端口对应的第一参数;获取所述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相连的链接数据,生成对应的链接数据参数;根据所述链接数据参数和所述第一参数查找出第二网元中与所述第一物理端口对接的第二物理端口的第二参数;判断所述第二物理端口是否对应第二网元中的三层接口B,如果是,则根据所述第二参数取得三层接口B的MAC地址;根据第二网元的IP地址和所述MAC地址创建ARP条目并保存。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和装置,提高了用户配置ARP条目的效率、有效杜绝了网管手工配置出错概率,提高了网管系统的易用性。
【专利说明】—种网络管理系统下的地址解析协议配置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管理系统下的地址解析协议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当一个网络设备向另一个网络设备发送数据时,除了要知道目的设备的IP地址夕卜,还要知道目的设备的物理地址(MAC地址)。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的作用就是将IP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0003]首先源设备广播带有目的设备IP地址的ARP请求,这个网络上的所有设备都会收到这个ARP请求。如果一台设备发现请求中的IP地址与自己的匹配,则向源设备发送一个包含MAC地址的应答。源设备通过这个应答获得目的设备的MAC地址。
[0004]为了减少网络上的ARP包,并更快的发送数据,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ARP条目)被缓存在本地ARP表中。当设备需要发送数据时,首先根据IP地址查找ARP表,如果在ARP表中找到目的设备的MAC地址,就不需要再发送ARP请求
[0005]现在的网管中三层接口可以基于很多种逻辑接口或物理端口创建,依赖每种逻辑接口或物理端口创建的三层接口的ARP条目又不能依靠设备发送ARP请求来自动生成,所以需要手工配置。手工配置ARP条目时,因基于创建的端口的不同,配置方法也不同。手工配置过程极其复杂,配置一条ARP条目不仅涉及了对端设备的物理端口、三层接口的查找,而且还涉及了 IP是否同一网段、MAC计算等算法。如果是不熟练的用户,操作过程中极易出现错误,而且事后排查定位时也相当费时费力,即使熟练的用户,都会存在操作效率低下的现象,因此,针对各种三层接口,开发一种采用按钮触发,自动计算ARP条目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管理系统下的地址解析协议配置方法及装置,解决先有技术中网管现有的三层接口的ARP条目手工配置差异性大、效率低、出错率高的问题。
[0007]一种网络管理系统下的协议配置方法,用于多个网元间的三层接口的ARP条目,该方法包括:
[0008]从第一网元的三层接口 A所包含的成员端口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并记录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对应的第一参数;
[0009]获取所述第一网元与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相连的链接数据,生成对应的链接数据参数;
[0010]根据所述链接数据参数和所述第一参数查找出第二网元中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对接的第二物理端口的第二参数;
[0011]判断所述第二物理端口是否对应第二网元中的三层接口 B,如果是,则根据所述第二参数取得三层接口 B的MAC地址;[0012]将所述第一参数与所述第二参数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根据第二网元的IP地址和所述MAC地址创建ARP条目并保存。
[001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络管理系统下的地址解析协议配置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0014]第一参数模块,用于从第一网元的三层接口 A所连接的成员端口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并记录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对应的第一参数;
[0015]链路数据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网元与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相连的链接数据,生成对应的链接数据参数;
[0016]第二参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链接数据参数和所述第一参数查找出第二网元中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对接的第二物理端口的第二参数;
[0017]参数比较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物理端口是否对应第二网元中的三层接口 B,如果是,则根据所述第二参数取得三层接口 B的MAC地址;
[0018]端口验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参数与所述第二参数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根据第二网元的IP地址和所述MAC地址创建ARP条目并保存;
[0019]有益效果:
[0020]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与现有手工配置相比,由于通过对网管中各种三层接口的ARP条目配置过程进行抽象建模,然后用XML结构表达模型在计算机中的实现方式,借助XML结构通过一系列算法自动计算出网管中三层接口的ARP条目,大大提高了用户配置效率、杜绝了网管手工配置出错的概率,提高了网管系统的易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发明一种网络管理系统下的协议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0022]图2是本发明方法的网管三层接口的通讯模型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发明方法的通讯模型在计算机中表达结构的DTD示意图;
[0024]图4是本发明方法VLAN接口创建的三层接口的XML示意图;
[0025]图5是本发明一种网络管理系统下的协议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发明方案通过对网管中各种三层接口的ARP条目配置过程进行抽象建模,然后用XML结构表达模型在计算机中的实现方式,借助XML结构通过一系列算法自动计算出网管中三层接口的ARP条目,大大提高了用户配置效率、杜绝了网管手工配置出错的概率,提高了网管系统的易用性。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7]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管理系统下的协议配置方法,具体包括步骤:
[0028]步骤101:从第一网元的三层接口 A所连接的成员端口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并记录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对应的第一参数;
[0029]步骤102:获取所述第一网元与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相连的链接数据,生成对应的链接数据参数;
[0030]步骤103:根据所述链接数据参数和所述第一参数查找出第二网元中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对接的第二物理端口的第二参数;[0031]步骤104:判断所述第二物理端口是否对应第二网元中的三层接口 B,如果是,则根据所述第二参数取得三层接口 B的MAC地址;
[0032]步骤105:将所述第一参数与所述第二参数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根据第二网元的IP地址和所述MAC地址创建ARP条目并保存。
[0033]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与现有手工配置相比,由于通过对网管中各种三层接口的ARP条目配置过程进行抽象建模,然后用XML结构表达模型在计算机中的实现方式,借助XML结构通过一系列算法自动计算出网管中三层接口的ARP条目,大大提高了用户配置效率、杜绝了网管手工配置出错的概率,提高了网管系统的易用性。
[0034]步骤101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是:
[0035]首先构建XML结构,所述XML结构的根节点下包括两个节点,分别是三层接口信息节点和链接数据节点,所述三层接口信息节点还包括两个子节点,分别用于记录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所述链接数据节点用于记录所述链接数据参数。
[0036]构建XML结构具体为:将网管中各种三层接口与物理端口的关系抽象为如图2所示的模型,并根据此模型构建计算机能表示的XML结构,此XML结构的DTD(Document TypeDefinition,一种关于标记符的语法规则)如图3所示。所述XML文档含有两个子节点分别为13interfaces (三层接口信息节点)和topolinks (链接数据节点),13interfaces节点又包括nativel3interfaces节点(本地三层接口信息节点,用于记录第一参数)和peerl3interfaces节点(对方三层接口信息节点,用于记录第二参数)。
[0037]根据计算接口名称取得其绑定端口,如果绑定端口是物理端口,则按照图3定义的DTD创建13interface节点,并将该节点添加到nativel3interfaces节点下;如果绑定端口是逻辑端口,则找到逻辑端口绑定的成员端口,如果该成员端口是物理端口,则按照图3定义的DTD创建13interface节点,并将该节点添加到nativel3interfaces节点下,如果该成员端口是逻辑端口,则进一步查找,直到查到物理端口为止,并按照图3定义的DTD创建13interface节点,并将该节点添加到nativel3interfaces节点下。
[0038]对于步骤102中获取所述第一网元与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相连的链接数据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从网管数据库获取所述链接数据,判断所述链接数据是否为空,若不为空,则生成连接数据参数,若为空,则结束流程
[0039]在具体的应用环境中,实现上述步骤的方法可以是:
[0040]从网管数据库中获取当前需要计算ARP条目的第一网元与其它网元相连的TOPO链接数据,如果得到的TOPO链接数据不为空,则以这些TOPO链接数据生成topolink节点,并将这些节点添加到topolinks节点下;如果得到的Τ0Ρ0链接数据为空,则停止计算。
[0041]步骤103中【具体实施方式】为:从所述第一参数中获取第一物理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并从所述链接数据参数获取形成所链接数据的两个对接端口的包括第二端口标识和第三端口标识;
[0042]将所述第一端口标识与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和第三端口标识进行匹配,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标识与所述第二端口标识相同,则根据所述第三端口标识创建所述第二参数;
[0043]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标识与所述第三端口标识相同,则根据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创建所述第二参数;
[0044]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标识与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和所述第三端口标识都不相同,则不创建所述第二参数。
[0045]在具体的应用环境中,实现上述步骤的方法可以是:
[0046]根据topolink节点信息(所述链接数据参数)查找nativel3interfaces节点(所述本地三层接口信息)下的phyport节点(所述第一端口),所述phyport节点的name属性值(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如果等于当前topolink节点的aport值(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则根据zport的值(所述第三端口标识)仓Il建新phyport节点;如果所述phyport节点的name值等于当前topolink节点的zport值,则根据aport的值创建新phyport节点;如果所述phyport节点的name值既不等于aport值也不等于zport值,则不创建新phyport节点。所述新创建的phyport可以用于创建所述第二参数。
[0047]步骤104中【具体实施方式】为:比较所述第一物理端口到所述三层接口 A的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物理端口到所述三层接口 B的连接结构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二物理端口对应第二网元中的三层接口 B。
[0048]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所述第一物理端口到三层接口 A所经过的端口数目以及经过端口的类型。
[0049]在具体的应用环境中,实现上述步骤的方法可以是:
[0050]根据所述新创建的phyport节点,查找该物理端口是否存在与nativel3interfaces节点下的phyport节点的父节点同类型的逻辑接口,如果存在则创建与nativel3interfaces下的phyport节点的父节点相同类型的节点,逐层创建直到查找到第二网元对应的三层接口,根据phyport节点新创建13interface节点(所述第二参数)并添加到peerl3interfaces节点下。根据MAC地址计算规则,取得peerl3interfaces节点下每个13interface节点(所述第二参数)所表示的第二网元的三层接口的MAC地址。
[0051]步骤105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都包括接口类型、VLAN和IP地址,则将所述第一参数与所述第二参数进行匹配包括:
[0052]判断所述第一参数的接口类型和所述第二参数的接口类型是否相同,如果是,则判断所述第一参数的VLAN和所述第二参数的VLAN是否相同,如果是,则判断所述第一参数的IP地址和所述第二参数的IP地址是否在同一网段,如果是,则确定第一参数与所述第二参数匹配成功。
[0053]在具体的应用环境中,实现上述步骤的方法可以是:
[0054]经过步骤101到步骤103后得到图4所示的XML文档,循环peerl3interfaces节点下的每个13interface节点(所述第二参数),判断其type、vlan属性值是否相等,ip、mask属性是否在同一网段,如果type、vlan属性值相等而且ip、mask在同一网段,则依据ip、mac属性的值以及nativel3interfaces节点下13interface节点的name属性的值,仓1J建ARP条目报文,并保存到ArrayList中。将ArrayList中的ARP条目与界面的ARP条目进行合并,得到需要配置的ARP条目。
[0055]如图5所示,根据图1所示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管理系统下的地址解析协议配置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0056]第一参数模块501,用于从第一网元的三层接口 A所包含的成员端口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并记录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对应的第一参数;
[0057]链路数据模块502,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网元与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相连的链接数据,生成对应的链接数据参数;
[0058]第二参数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链接数据参数和所述第一参数查找出第二网元中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对接的第二物理端口的第二参数;
[0059]参数比较模块504,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物理端口是否对应第二网元中的三层接口B,如果是,则根据所述第二参数取得三层接口 B的MAC地址;
[0060]端口验证模块505,用于将所述第一参数与所述第二参数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根据第二网元的IP地址和所述MAC地址创建ARP条目并保存。
[0061]另外,为了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能够适用于所有的计算机系统,则该装置还包括:
[0062]结构记录模块506,用于构建XML结构,所述XML结构的根节点下包括两个节点,分别是三层接口信息节点和链接数据节点,所述三层接口信息节点还包括两个子节点,分别用于记录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所述链接数据节点用于记录所述链接数据参数。
[0063]具体的,所述链接数据模块502可以自动找出第一网元与所有其他网元之间的连接关系,还用于从网管数据库获取所述链接数据,判断所述链接数据是否为空,若不为空,则生成连接数据参数,若为空,则结束流程。
[0064]在具体的应用环境中,实现上述模块的方法可以是:从网管数据库中获取当前需要计算ARP条目的第一网元与其它网元相连的TOPO链接数据,如果得到的TOPO链接数据不为空,则以这些TOPO链接数据生成topolink节点,并将这些节点添加到topolinks节点下;如果得到的TOPO链接数据为空,则停止计算。
[0065]具体的,所述第二参数模块503可以自动获得第二网元对应的物理端口信息,用于根据所述链接数据参数和所述第一参数查找出第二网元中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对接的第二物理端口的所述第二参数包括:
[0066]从所述第一参数中获取第一物理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并从所述链接数据参数获取形成所链接数据的两个对接端口的包括第二端口标识和第三端口标识;
[0067]将所述第一端口标识与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和第三端口标识进行匹配,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标识与所述第二端口标识相同,则根据所述第三端口标识创建所述第二参数;
[0068]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标识与所述第三端口标识相同,则根据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创建所述第二参数;
[0069]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标识与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和所述第三端口标识都不相同,则不创建所述第二参数。
[0070]具体的应用环境中,第二参数模块503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查找到第二参数:根据topolink节点信息(所述链接数据参数)查找nativel3interfaces节点(所述本地物理端口信息)下的phyport节点(所述第一端口),所述phyport节点的name属性值(所述第一端口标识)如果等于当前topolink节点的aport值(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则根据zport的值(所述第三端口标识)创建新phyport节点;如果所述phyport节点的name值等于当前topolink节点的zport值,则根据aport的值创建新phyport节点;如果所述phyport节点的name值既不等于aport值也不等于zport值,则不创建新phyport节点。所述新创建的phyport可以用于创建所述第二参数。
[0071]具体的,所述参数比较模块504可以自动验证第二网元是否是三层接口,判断所述第二物理端口是否对应第二网元中的三层接口 B包括:
[0072]比较所述第一物理端口到所述三层接口 A的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物理端口到所述三层接口 B的连接结构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二物理端口对应第二网元中的三层接口 B。
[0073]在具体的应用环境中,上述模块的实现方式可以是:根据所述新创建的phyport节点,查找该物理端口是否存在与nativel3interfaces节点下的phyport节点的父节点同类型的逻辑接口,如果存在则创建与nativel3interfaces下的phyport节点的父节点相同类型的节点,逐层创建直到查找到第二网元对应的三层接口,根据phyport节点新创建13interface节点(所述第二参数)并添加到peerl3interfaces节点下。根据MAC地址计算规则,取得peerl3interfaces节点下每个13interface节点(所述第二参数)所表示的第二网元的三层接口的MAC地址。
[0074]具体的,端口验证模块505将所述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进行匹配包括:
[0075]判断所述第一参数的接口类型和所述第二参数的接口类型是否相同,如果是,则判断所述第一参数的VLAN和所述第二参数的VLAN是否相同,如果是,则判断所述第一参数的IP地址和所述第二参数的IP地址是否在同一网段,如果是,则确定第一参数与所述第二参数匹配成功。
[0076]在具体的应用环境中,实现上述模块的方法可以是:经过第一参数模块501到第二参数模块503后得到图4所示的XML文档,循环peerl3interfaces节点下的每个13interface节点(所述第二参数),判断其type、vlan属性值是否相等,ip属性是否在同一网段,如果type、vlan属性值相等而且ip在同一网段,则依据ip、mac属性的值以及nativel3interfaces节点下13interface节点的name属性的值,仓ll建ARP条目报文,并保存到ArrayList中。将ArrayList中的ARP条目与界面的ARP条目进行合并,得到需要配置的ARP条目
[0077]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与现有手工配置相比,由于通过对网管中各种三层接口的ARP条目配置过程进行抽象建模,然后用XML结构表达模型在计算机中的实现方式,借助XML结构通过一系列算法自动计算出网管中三层接口的ARP条目,大大提高了用户配置效率、杜绝了网管手工配置出错的概率,提高了网管系统的易用性。
[0078]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07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网络管理系统下的地址解析协议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从第一网元的三层接口A所包含的成员端口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并记录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对应的第一参数; 获取所述第一网元与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相连的链接数据,生成对应的链接数据参数; 根据所述链接数据参数和所述第一参数查找出第二网元中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对接的第二物理端口的第二参数; 判断所述第二物理端口是否对应第二网元中的三层接口 B,如果是,则根据所述第二参数取得三层接口 B的MAC地址; 将所述第一参数与所述第二参数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根据第二网元的IP地址和所述MAC地址创建ARP条目并保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第一网元的三层接口A所连接的成员端口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之前,还进一步包括: 构建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结构,所述XML结构的根节点下包括两个节点,分别是三层接口信息节点和链接数据节点,所述三层接口信息节点还包括两个子节点,分别用于记录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所述链接数据节点用于记录所述链接数据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对应的链接数据参数之前,还进一步包括: 从网管数据库获取所述链接数据,判断所述链接数据是否为空,若不为空,则生成连接数据参数,若为空,则结束流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链接数据参数和所述第一参数查找出第二网元中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对接的第二物理端口的第二参数包括: 从所述第一参数中获取第一物理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并从所述链接数据参数获取形成所链接数据的两个对接端口的包括第二端口标识和第三端口标识; 将所述第一端口标识与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和第三端口标识进行匹配,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标识与所述第二端口标识相同,则根据所述第三端口标识创建所述第二参数; 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标识与所述第三端口标识相同,则根据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创建所述第二参数; 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标识与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和所述第三端口标识都不相同,则不创建所述第二参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第二物理端口是否对应第二网元中的三层接口 B包括: 比较所述第一物理端口到所述三层接口 A的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物理端口到所述三层接口 B的连接结构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二物理端口对应第二网元中的三层接口 B。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都包括接口类型、VLAN和IP地址,则将所述第一参数与所述第二参数进行匹配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参数的接口类型和所述第二参数的接口类型是否相同,如果是,则判断所述第一参数的VLAN和所述第二参数的VLAN是否相同,如果是,则判断所述第一参数的IP地址和所述第二参数的IP地址是否在同一网段,如果是,则确定第一参数与所述第二参数匹配成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二网元的IP地址和所述MAC地址创建ARP条目并保存后,还包括步骤: 将得到的所述ARP条目与已存在的ARP条目合并得到需要配置的ARP条目。
8.一种网络管理系统下的地址解析协议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参数模块,用于从第一网元的三层接口 A所包含的成员端口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并记录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对应的第一参数; 链路数据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网元与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相连的链接数据,生成对应的链接数据参数; 第二参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链接数据参数和所述第一参数查找出第二网元中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对接的第二物理端口的第二参数; 参数比较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物理端口是否对应第二网元中的三层接口 B,如果是,则根据所述第二参数取得三层接口 B的MAC地址; 端口验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参数与所述第二参数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根据第二网元的IP地址和所述MAC地址创建ARP条目并保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结构记录模块,用于构建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结构,所述XML结构的根节点下包括两个节点,分别是三层接口信息节点和链接数据节点,所述三层接口信息节点还包括两个子节点,分别用于记录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所述链接数据节点用于记录所述链接数据参数。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数据模块将从网管数据库获取所述链接数据,判断所述链接数据是否为空,若不为空,则生成连接数据参数,若为空,则结束流程。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参数模块根据所述链接数据参数和所述第一参数查找出第二网元中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对接的第二物理端口的所述第二参数包括: 从所述第一参数中获取第一物理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并从所述链接数据参数获取形成所链接数据的两个对接端口的包括第二端口标识和第三端口标识; 将所述第一端口标识与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和第三端口标识进行匹配,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标识与所述第二端口标识相同,则根据所述第三端口标识创建所述第二参数; 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标识与所述第三端口标识相同,则根据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创建所述第二参数; 如果所述第一端口标识与所述第二端口标识和所述第三端口标识都不相同,则不创建所述第二参数。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比较模块判断所述第二物理端口是否对应第二网元中的三层接口 B包括: 比较所述第一物理端口到所述三层接口 A的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物理端口到所述三层接口 B的连接结构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二物理端口对应第二网元中的三层接口 B。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验证模块将所述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进行匹配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参数的接口类型和所述第二参数的接口类型是否相同,如果是,则判断所述第一参数的VLAN和所述第二参数的VLAN是否相同,如果是,则判断所述第一参数的IP地址和所述第二参数的IP地址是否在同一网段,如果是,则确定第一参数与所述第二参数匹配成功。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ARP记录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网元的IP地址和所述MAC地址创建ARP条目并保存后,将得到的所述ARP条目与已存在的ARP条目合并得到需 要配置的ARP条目。
【文档编号】H04L29/12GK103701940SQ201210365725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杨杰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