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5323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领域中,60GHz无线通信属毫米波通信范畴,毫米波通常是指波长为1-10毫米的电磁波,其对应的频率范围为30GHz-300GHz,其在通信、雷达、导航、遥感、天文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已分配的60GHz免许可频段只有59-64GHZ的5GHz,根据IEEE802.1lad通信协议,将免许可频段进行信道划分,如图1所示,IEEE802.1lad采用的信道划分只存在2.16GHz 一种信道带宽,包括编号为1-4的信道,将编号1-4的信道称为大带宽信道,中国无线个域网标准工作组将对应于编号为2和3的两个物理信道带宽进一步划分为两个1.08GHz的信道5/6和信道7/8,将编号为5_8的信道称为小带宽信道。在图1中,信道5/6与信道2,7/8与信道3的信道不同,但频率重叠,互为同频干扰信道。例如,对于信道2来说,除了自身信道大带宽(2.16GHz)的干扰外,还存在两个与信道2重叠的小带宽(1.08GHz)信道5和6带来的干扰。由于在密集部署的网络环境中会存在大量同信道干扰问题,通常利用PCP/AP簇机制来抑制同信道干扰问题。PCP/AP簇机制允许各个簇成员PCP/AP通过调度以在不重叠的时段上发送帧。IEEE 802.1lad具有两种类型的PCP/AP簇机制:非中心式PCP/AP簇机制和中心式PCP/AP簇机制。非中心式簇使能并运行在相同信道上的邻近PCP/AP可以构成非中心式簇。簇中的PCP/AP可以接收其它PCP/AP发出的含有调度信息的定向多千兆位信标帧(DMG Beacon)帧和通告(Announce)帧,以在不重叠的时段上调度通信,减少相邻网络的干扰。簇中含有一个提供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的同步PCP/AP(S-PCP/S-AP)。簇中各成员均以S-PCP/S-AP的DMG Beacon帧为基准,在一组Beacon SP时间内,簇成员PCP/AP发送DMG Beacon帧,从而与S-PCP/S-AP保持同步。现有技术中非中心式成簇包括成为S-PCP/S-AP和成为簇成员两种情况。I)成为S-PCP/S-AP的过程具体为:PCP/AP至少每4个BI时间内发送一次DMGBeacon巾贞;DMG Beacon巾贞中必须含有族控制(Clustering Control)域,其设置符合S-PCP/S-AP的设置要求。2)以簇成员身份加入簇的过程具体为:当PCP/AP在收到一个S-PCP/S-AP发送的DMG Beacon巾贞后,监听信道,如果发现至少一个Beacon SP为空,则任意选择一个空的Beacon SP发送DMG Beacon,并将自身的B1、Beacon SP的长度、Clus ter ID等设置为与
S-PCP/S-AP对应项相同值,此时,PCP/AP完成加入该非中心式簇;如果PCP/AP没有发现空的Beacon SP,则不能加入该非中心式簇。但是,现有技术的方案也出现以下缺陷。现有技术的方案仅提供了相等带宽、相同信道的非中心式PCP/AP簇机制,不能解决运行在1.08GHz小带宽信道的PCP/AP与2.16GHz大带宽信道的PCP/AP的建立非中心式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与装置,用以实现在多信道PCP/AP之间形成非中心式簇。在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处于第一信道内的第一无线设备从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第一调度服务期;在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内,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将自身切换至第二信道,并在所述第二信道内发送探测帧,所述探测帧包括簇探测信元,其中,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用于使处于所述第二信道内的第二无线设备针对所述探测帧发送响应帧的定时信息;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根据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的定时信息,从第二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与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对应的第二调度服务期;当在所述第二调度服务期中接收到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响应帧时,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利用所述响应帧包括的扩展簇报告信元,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BeaconSP ;如果存在所述空Beacon SP,则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在所述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加入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扩展簇报告信元包括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利用所述响应帧包括的扩展簇报告信元,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Beacon SP具体包括: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利用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在Beacon SP内,识别是否存在所述空Beacon SP。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在所述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加入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无线设备确定可变信标间隔,所述可变信标间隔用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根据所述可变信标间隔继续在所述第二信道上发送信标帧;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根据所述可变信标间隔,将自身切换回所述第一信道,在所述第一信道中的信标发送期内发送所述信标帧。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于第一信道内的第一无线设备从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第一调度服务期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接收处于所述第一信道内的站点发送的通告帧,所述通告帧包括具有簇信道编号的簇报告信元;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根据所述具有簇信道编号的簇报告信元,在所述第一信道内,从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以识别是否存在所述空BeaconSPo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在所述第二调度服务期中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响应帧时,所述第一无线设备从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重新预留出多个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并对重新预留的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的位置进行随机调整。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道具体为1.08GHz带宽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具体为
2.16GHz带宽信道。在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处于第一信道内的第一无线设备在第一数据发送期中的第一调度服务期内接收从第二信道切换至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探测帧,所述探测帧包括簇探测信元,其中,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用于使所述第一无线设备针对所述探测帧发送响应帧的定时信息;当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已处于非中心式簇中,根据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的定时信息,所述第一无线设备从第二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第二调度服务期;在所述第二调度服务期内,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发送响应帧,所述响应帧包括扩展簇报告信元,用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利用所述扩展簇报告信元,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Beacon SP,当存在所述空Beacon SP时,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在所述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加入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于第一信道内的第一无线设备在第一数据发送期中的第一调度服务期内接收处于第二信道内的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探测帧之后还包括:所述第一无线设备识别自身是否已处于非中心式簇中;当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未处于非中心式簇中,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建立非中心式簇,并将自身设置为所述非中心式簇中的同步无线设备。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道具体为2.16GHz带宽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具体为1.08GHz带宽信道。在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处于第一非中心式簇中的第一同步无线设备接收处于第二非中心式簇中的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标帧;当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确定加入所述第二非中心式簇中,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标帧,在信标调度服务期Beacon SP内向所述第一非中心式簇中的簇成员发送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簇切换通告信元,用于所述簇成员根据所述簇切换通告信元,识别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信标帧,如果所述簇成员接收到所述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信标帧,则加入所述第二非中心式簇。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和所述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均可处于第一信道或者第二信道中的任一信道内。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道具体为1.08GHZ带宽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具体为2.16GHz带宽信道。在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所述装置处于第一信道内,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预留单元,用于从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第一调度服务期;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内,从所述第一信道切换至第二信道,并在所述第二信道内发送探测帧,所述探测帧包括簇探测信元,其中,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用于使处于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针对所述探测帧发送响应帧的定时信息;第二预留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的定时信息,从第二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与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对应的第二调度服务期;识别单元,用于当在所述第二调度服务期中接收到处于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发送的响应帧时,利用所述响应帧包括的扩展簇报告信元,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其月 Beacon SP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如果存在所述空Beacon SP,则在所述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加入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识别单元接收的扩展簇报告信元包括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所述识别单元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在Beacon SP内,识别是否存在所述空Beacon SP0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确定可变信标间隔,所述可变信标间隔用于所述发送单元根据所述可变信标间隔继续在所述第二信道上发送信标帧;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可变信标间隔,切换回第一信道,在所述第一信道中的信标发送期内发送所述信标帧。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处于所述第一信道内的站点发送的通告帧,所述通告帧包括具有簇信道编号的簇报告信元;所述第一预留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具有簇信道编号的簇报告信元,在所述第一信道内,从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以识别是否存在所述空 Beacon SP。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留单元还用于,当在所述第二调度服务期中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发送的响应帧时,从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重新预留出多个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并对重新预留的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的位置进行随机调整。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道具体为1.08GHz带宽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具体为
2.16GHz带宽信道。
在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所述装置处于第一信道内,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数据发送期中的第一调度服务期内接收从第二信道切换至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探测帧,所述探测帧包括簇探测信元,其中,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用于使所述装置针对所述探测帧发送响应帧的定时信息;预留单元,用于当已处于非中心式簇中,根据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的定时信息,从第二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第二调度服务期;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调度服务期内,发送响应帧,所述响应帧包括扩展簇报告信元,用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利用所述扩展簇报告信元,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Beacon SP,当存在所述空Beacon SP时,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在所述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加入所述装置所处的非中心式簇。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是否已处于非中心式簇中;设置单元,用于当未处于非中心式簇中,建立非中心簇,并将所述装置设置为所述非中心簇中的同步无线设备。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道具体为2.16GHz带宽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具体为1.08GHz带宽信道。在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所述装置处于第一非中心式簇中,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处于第二非中心式簇中的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标帧;发送单元,用于当确定加入所述第二非中心式簇时,根据所述第一信标帧,在信标调度服务期Beacon SP内向所述第一非中心式簇中的簇成员发送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簇切换通告信元,用于所述非中心式簇中的簇成员根据所述簇切换通告信元,识别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信标帧,如果所述簇成员接收到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信标帧,则加入所述第二非中心式簇。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和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均可处于第一信道或者第二信道中的任一信道内。结合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道具体为1.08GHZ带宽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具体为2.16GHz带宽信道。因此,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与装置,第一无线设备将自身从第一信道切换至第二信道,向处于第二信道内的第二无线设备发送探测帧,探测帧包括簇探测IE,当接收到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响应帧后,利用响应帧包括的扩展簇报告IE,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当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时,第一无线设备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内发送信标帧,从而加入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多信道成簇的问题,提高了多信道非中心式簇成簇过程的效率。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免许可频段信道划分示意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P预留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簇探测IE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1.08/2.16 BSS共存信息域格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共存管理帧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变信标间隔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簇报告控制域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流程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扩展簇报告IE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流程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簇切换通告IE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的结构框图;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的结构框图;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的结构框图;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下面以图2为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流程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施主体为处于第一信道内的第一无线设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具体包括个人基本服务集控制器(PBSS Control Point,简称,PCP)或者无线接入节点(Access Point,简称:AP)。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10、处于第一信道内的第一无线设备从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第一调度服务期。具体地,处于第一信道内的第一无线设备从自身的第一数据发送期(DataTranster Interval,简称:DTI)中预留出多个第一调度服务期(Scheduled ServicePeriod,简称:SP),该预留出的调度服务期用于在后续步骤中发送相关信息。进一步地,在一个例子中,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P预留位置示意图。在图3中,第一无线设备从自身的第一数据发送期内的前端和后端各预留一个SP。并使两个SP的时间长度L大于信标头间隔(Beacon Header Interval,简称:BHI)的时间长度,图3中所示的信标间隔BI为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简称:BSS)中的时间划分,该时间划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复述。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SPl和SP2的时间长度L大于BHI的时间长度,则第一无线设备在SPl和SP2中发送的探测帧,必有一个落入第二无线设备的DTI内,使得第二无线设备能在自身的DTI内以较大概率接收到第一无线设备的探测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信道具体为1.08GHz带宽信道,也可称为小带宽信道。步骤220、在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内,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将自身切换至第二信道,并在所述第二信道内发送探测帧,所述探测帧包括簇探测信元,其中,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用于使处于所述第二信道内的第二无线设备针对所述探测帧发送响应帧的定时信息。具体地,第一无线设备在步骤210中预留多个第一调度服务期后,在每个调度服务期内,第一无线设备将自身切换至第二信道,并在第二信道内发送探测帧,所述探测帧包括簇探测信元(Information Element,简称:IE),其中,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用于使处于第二信道内的第二无线设备针对探测帧发送响应帧的定时信息。其中,第一无线设备在发送探测帧之前,第一无线设备定义簇探测IE。 具体地,第一无线设备定义的簇探测IE格式如图4所示,在图4中,簇探测IE具体包括以下属性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IE编号(Element ID)、长度(Length) ,1.08/2.16BSS共存信息域(1.08/2.16BSS Coexistence Information field)、请求令牌(RequestToken)、SP 偏移(SP Offset)、SP 间隔(SP Space)、SP 持续期(SP Duration)、重复次数(Repetition Count)。进一步地,簇探测IE中各个属性的含义具体为:IE编号(Element ID):设置为簇探测IE的编号。长度(Length):指示长度以后的各字段的长度总和。1.08/2.16 BSS共存信息域包括以下子属性,如图5所示:信息请求(InformationRequest)、2.16GHz 禁止(2.16GHz Intolerant)、1.08GHzBSS带宽请求(1.08GHz BSS WidthRequest)、保留(Reserved)。信息请求(Information Request):设置为I时,指示作为发送端的第一无线设备正在请求作为接收端的第二无线设备发送一个包含簇同步与控制信息的帧,该帧的地址为第一无线设备的地址;设置为 O 时,SP 0ffset、SP Space>SP Duration和 Repetition Count等属性不出现在簇探测IE中。2.16GHz禁止(2.16GHz Intolerant):设置为I时,将阻止第二无线设备运行在
2.16GHz信道的BSS ;当设置为O时,将不会阻止第二无线设备运行在2.16GHz信道的BSS,该子属性用于BSS之间的通信。1.08GHzBSS 带宽请求(1.08GHz BSS Width Request):设置为 I 时,阻止第二无线设备运行在2.16GHz信道的BSS,将BSS转入20MHz信道运行。否则,设置为0,该子属性用于BSS内部的通信。请求令牌(Request Token):设置为由作为发送端的无线接入设备确定的一个非O值。SP偏移(SP Offset):设置为从包含簇探测IE的帧到首个SP的开端之间的时间长度,时间单位为TU。SP间隔(SP Space):设置为两个SP的开端之间的间隔。SP持续期(SP Duration):设置为单个SP的持续时间。
重复次数(Repetition Count):设置为所请求的SP的个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SP偏移、SP间隔、SP持续期、重复次数也为用于使处于第二信道内的第二无线设备针对探测帧发送响应帧的定时信息,换句话说,也即是,当第二无线设备接收到探测帧包含的簇探测信元后,根据簇探测信元包含的SP偏移、SP间隔、SP持续期、重复次数,设置发送响应帧的时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携带簇探测IE的探测中贞可以具体为探测请求巾贞(Probe Request)、定向多千兆位信标巾贞(DMG Beacon)、关联请求中贞(Association Request)中的任一中贞。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可确定共存管理帧,将簇探测IE携带在1.08/2.16BSS共存管理帧中,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共存管理帧示意图,所述
1.08/2.16BSS共存管理帧具体格式为:种类(Category)字段设置为公共(Public)、公共动作(Public Action)字段设置为簇探测、帧负载为簇探测IE。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信道具体为2.16GHz带宽信道,也可称为大带宽信道。步骤230、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根据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的定时信息,从第二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与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对应的第二调度服务期。具体地,第一无线设备在发送探测帧后,根据簇探测IE包含的定时信息,即SP偏移、SP间隔、SP持续期、重复次数,从第二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与第一调度服务期对应的第二调度服务期。根据前述步骤210中的例子,如图3所示,第一无线设备从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的两个调度服务期,在本步骤中,第一无线设备在第二数据发送期中也预留出时间相同的两个调度服务期,该预留出的调度服务期用于等待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相关信息。同时,在SP偏移时间开始后,第一无线设备在每个预留出的调度服务期内监听第二信道。步骤240、当在所述第二调度服务期中接收到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响应帧时,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利用所述响应帧包括的扩展簇报告信元,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其月 Beacon SP。具体地,第一无线设备在第二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与第一调度服务期对应的第二调度服务期后,在每个预留出的调度服务期内监听第二信道,当在第二调度服务期中接收到处于第二信道内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响应帧时,第一无线设备利用响应帧包括的扩展簇报告IE,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Beacon Scheduled Service Period,简称:Beacon SP),如果存在,则执行步骤250。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扩展簇报告IE包括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第一无线设备利用响应帧包括的扩展簇报告IE,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具体包括:第一无线设备利用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在信标调度服务期内监测第二信道,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进一步地,第一无线设备接收到响应帧后,解析并提取响应帧包括的簇报告IE,并对簇报告IE进行解析,从中提取到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并明确了一组信标调度服务期时间,第一无线设备根据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在一组信标调度服务期内,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
步骤250、如果存在所述空Beacon SP,则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在所述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加入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具体地,根据步骤240的识别,如果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则第一无线设备在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第一无线设备加入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如果未存在空Beacon SP,则第一无线设备不发送信标帧,同时,也说明第一无线设备无法加入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因此,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第一无线设备将自身从第一信道切换至第二信道,向处于第二信道内的第二无线设备发送探测帧,探测帧包括簇探测IE,当接收到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响应帧后,利用响应帧包括的扩展簇报告IE识别是否存在空Beacon SP,当存在空Beacon SP时,第一无线设备在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加入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多信道成簇的问题,提高了多信道非中心式簇成簇过程的效率。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步骤250之后还包括确定可变信标间隔(VariableBeacon Interval,简称:VBI)及切换回第一信道的步骤。通过确定可变信标间隔VBI,使第一无线设备在第二信道上发送信标帧时,与簇中的其他无线设备(例如,第二无线设备,同步无线设备)在不重叠的时段上调度通信,减少干扰。第一无线设备在加入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后,还可切换回至第一信道,继续在第一信道上发送信标帧(该信标帧与在第二信道上发送的信标帧相同),使得在第一信道上的无线设备在接收到信标帧时,在不重叠的时段上调度通信,减少干扰。根据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无线设备确定可变信标间隔,所述可变信标间隔用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根据所述可变信标间隔继续在所述第二信道上发送信标帧。具体地,第一无线设备根据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确定可变信标间隔,所述可变信标间隔用于第一无线设备根据可变信标间隔继续在第二信道上的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进一步地,第一无线设备确定的可变信标间隔如图7所示,在图7中,第一无线设备在原有信标间隔BI的基础上增加大带宽信标发送期(LargeBand Beacon TransmissionInterval,简称:LB_BTI)和(信道切换时的)保护间隔(Guaranteed Interval,简称:GI),其中,LB-BTI是第一无线设备用于在第二信道(大带宽信道)上发送信标帧的接入期,LB-BTI的开端与Beacon SP对齐。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根据所述可变信标间隔,将自身切换至所述第一信道,在所述第一信道中的信标发送期内发送所述信标帧。具体地,第一无线设备根据可变信标间隔的保护间隔GI,在保护间隔内,将自身切换至第一信道,在第一信道中的信标发发送期BTI内发送信标帧。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步骤240中,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即当在所述第二调度服务期中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响应帧时,所述第一无线设备从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重新预留出多个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并对重新预留的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的位置进行随机调整。具体地,当第一无线设备在第二调度服务期中为接收到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响应帧时,则,第一无线设备返回步骤210,即在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重新预留出多个第一调度服务期,并对重新预留出的第一调度服务期的位置进行随机调整,例如,将预留出的第一调度服务期的位置进行移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前述实施例及可选步骤描述的非中心式簇机制中的簇形成机制,在非中心式簇机制中还包括簇信息报告机制,无线设备通过簇信息报告可以在多信道中形成非中心式簇,或者根据簇信息报告在不重叠的时段上调度通信,减少干扰。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步骤210之前,还包括第一无线设备接收通告帧的步骤,通过接收的通告帧,第一无线设备执行加入第二信道中非中心式簇。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接收处于第一信道内的站点发送的通告帧,所述通告帧包括具有簇信道编号的簇报告信元。具体地,第一无线设备接收第一信道内的站点发送的通告帧,所述通告帧包括具有簇信道编号的簇报告IE。进一步地,第一信道上的站点(Station,简称:STA)在自身的数据发送期DTI中预留出多个SP,并在SP内切换至第二信道,监听第二信道,如果站点接收到第二信道中非中心式簇的信标帧,则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通告帧,所述通告帧包括具有簇信道编号的簇报告信兀。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信道上的站点向归属的第一无线设备发送通告帧。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根据所述具有簇信道编号的簇报告信元,在所述第一信道内,从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以识别是否存在所述空BeaconSP0具体地,第一无线设备在接收到通告帧后,解析并提取通告帧的内容,从通告帧中提取簇报告IE,在簇报告IE中提取簇报告控制域(Cluster Report Control field),从簇报告控制域中获取簇信道编号,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簇报告控制域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现有技术中的簇报告控制域中添加簇信道编号,通过该字段明确,站点接收到的信标帧的信道,其中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当簇信道编号设置为I时,表示站点接收到的信标帧为所处第一信道的非中心式簇发送;当簇信道编号设置为O时,表示站点接收到的信标帧为所处第二信道的非中心式簇发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簇信道编号为0,则站点接收到的信标帧为第二信道的非中心式簇发送。第一无线设备明确簇信道编号为O时,则开始执行在第二信道上成簇,在第一信道内,从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第一调度服务期,即执行步骤210至步骤250。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下面以图9为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流程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施主体为处于第二信道内的第一无线设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具体包括个人基本服务集控制器PCP或者无线接入节点AP。如图9所示,该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910、处于第一信道内的第一无线设备在第一数据发送期中的第一调度服务期内接收从第二信道切换至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探测帧,所述探测帧包括簇探测信元,其中,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用于使所述第一无线设备针对所述探测帧发送响应帧的定时信息。具体地,第一无线设备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探测帧,所述探测帧包括簇探测IE,其中,所述簇探测IE包含用于使第一无线设备针对探测帧发送响应帧的定时信息。前述实施例已明确说明簇探测I E的格式及各部分属性的功能,在此不再复述。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设备可通过多种方式接收探测帧,其中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无线设备自身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探测帧;或者,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由第一无线设备所在非中心式簇中的站点向第一无线设备上报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探测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道具体为2.16GHz带宽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具体为1.08GHz带宽信道。步骤920、当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已处于非中心式簇中,根据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的定时信息,所述第一无线设备从第二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第二调度服务期。具体地,当第一无线设备已在第一信道内处于非中心式簇中,即已经成簇时,第一无线设备根据簇探测IE包含的定时信息,即SP偏移、SP间隔、SP持续期、重复次数,从第二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第二调度服务期。步骤930、在所述第二调度服务期内,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发送响应帧,所述响应帧包括扩展簇报告信元,用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利用所述扩展簇报告信元,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Beacon SP,当存在所述空Beacon SP时,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在所述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加入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具体地,在第二调度服务期内,第一无线设备发送响应帧,所述响应帧包括扩展簇报告IE,用于第二无线设备利用扩展簇报告IE,识别是否存在空Beacon SP,当存在空Beacon SP时,第二无线设备在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巾贞,从而第二无线设备加入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其中,第一无线设备在发送响应帧之前,第一无线设备确定扩展簇报告IE。具体地,第一无线设备确定的扩展簇报告I E格式如图10所示,在图10中,扩展簇报告IE具体包括以下属性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IE编号(Element ID)、长度(Length)、请求令牌(Request Token)、下一个 BTI 偏移时间(Next BTI Offset)、簇控制报告(ReportedClustering Control)。进一步地,扩展簇报告IE中各个属性的含义具体为:IE编号(Element ID):设置为扩展簇报告IE的编号。长度(Length):指示长度以后的各属性的长度总和。请求令牌(Request Token):设置为与簇探测IE中对应的请求令牌相同。下一个BTI偏移时间(Next BTI Offset):设置为下一个信标发送期起始时刻相对于包含扩展簇报告IE的PPDU的偏移时间,以TU为单位。簇控制报告(Reported Clustering Control):设置为自身所处簇中的信标巾贞中的簇控制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扩展簇报告IE可以携带在定向多千兆位信标帧(DMGBeacon)、探测响应巾贞(Probe Response)、通告巾贞等巾贞内发送。其中,如果第一无线设备采用信标帧作为扩展簇报告IE的载体帧,则不能在信标帧内包含簇控制域,簇控制域必须包含在扩展簇报告IE内。因为,其它无线设备认为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含有簇控制域的信标帧是簇控制信息,造成其他簇成员无线设备的混淆。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无线设备可以具体为第一信道中非中心式簇中的簇成员,还可为非中心式簇中的同步无线设备。因此,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第一无线设备接收已切换至第一信道内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探测帧,并根据探测帧包括的簇探测IE确定响应帧,将响应帧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以便于第二无线设备利用响应帧包括的扩展簇报告IE,识别是否存在空Beacon SP,当存在空Beacon SP时,第二无线设备在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第二无线设备加入第一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多信道成簇的问题,提高了多信道非中心式簇成簇过程的效率。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步骤910之后还包括第一无线设备识别自身是否已处于非中心式簇中的步骤,通过识别自身是否已处于非中心式簇中,可简化第二无线设备加入第一信道的非中心式簇。所述第一无线设备识别自身是否已处于非中心式簇中。具体地,第一无线设备在接收到探测帧后,识别自身是否已处于费重视簇中,如果自身已处于非中心式簇中,则执行步骤920,否则,执行下述步骤。当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未处于非中心式簇中,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建立非中心式簇,并将自身设置为所述非中心式簇中的同步无线设备。具体地,当第一无线设备未处于非中心式簇中,则表明第一无线设备在第一信道内未单个无线设备,无法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响应帧,则第一无线设备建立非中心式簇,并将自身设置为该非中心式簇中的同步无线设备。成为同步无线设备的第一无线设备可在簇中提供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并要求簇成员以自身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为基准,保持同步。第一无线设备建立非中心式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复述。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前述实施例及可选步骤描述的非中心式簇机制中的簇形成机制、簇信息报告机制,在非中心式簇机制中还包括簇维护机制,无线设备通过簇维护机制在簇中的同步无线设备丢失后,对形成的非中心式簇进行维护和管理。下面以图11为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流程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施主体为处于第一 /第二信道内的同步无线设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同步无线设备具体包括个人基本服务集控制器PCP或者无线接入节点AP。如图11所示,该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10、处于第一非中心式簇中的第一同步无线设备接收处于第二非中心式簇中的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标帧。具体地,第一非中心式簇中的第一同步无线设备接收第二非中心式簇中的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标帧。
进一步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可通过多种方式接收第一信标帧,其中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同步无线设备自身接收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标帧;或者,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由第一非中心式簇中的簇成员、站点向第一同步无线设备上报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标帧。步骤1120、当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确定加入所述第二非中心式簇中,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标帧,在信标调度服务期Beacon SP内向所述第一非中心式簇中的簇成员发送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簇切换通告信元,用于所述簇成员根据所述簇切换通告信元,识别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信标帧,如果所述簇成员接收到所述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信标帧,则加入所述第二非中心式簇。具体地,当第一同步无线设备确定加入第二非中心式簇中,第一同步无线设备根据第一信标帧,在信标调度服务期内向第一非中心式簇中的簇成员发送第二信标帧,第二信标帧包括簇切换通告IE,用于簇成员根据簇切换通告IE,识别是否接收到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信标帧,如果簇成员接收到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信标帧,则加入第二非中心式簇。需要说明的是,簇成员在识别是否接收到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信标帧时,该信标帧可为第一信标帧,也可为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在第一信标帧后发送的第三信标帧。其中,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在发送第二信标帧之前,第一同步无线设备确定簇切换通告ffi。具体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确定的簇切换通告IE格式如图12所示,在图12中,簇切换通告IE具体包括以下属性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IE编号(Element ID)、长度(Length)、新信道编号(New Channel Number)、参考时间戮(Reference Timestamp)、族控制报告(Reported Clustering Control)。进一步地,簇切换通告IE中各个属性的含义具体为:IE编号(Element ID):设置为簇通告IE的编号。长度(Length):指示长度以后的各属性的长度总和。新信道编号(New Channel Number):设置为簇切换后的目标信道,即第二非中心式簇的运行信道。参考时间戳(Reference Timestamp):设置为介质访问控制MAC接收到目标簇的信标帧时刻TSF计时器值的低位4字节。簇控制报告(Reported Clustering Control):设置为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信标帧包括的簇控制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将簇切换通告IE携带在信标帧内发送,可被其簇中的簇成员接收。第一非中心式簇中的簇成员接收到信标帧后,解析并提取信标帧中的簇切换通告IE,并在保持原信道上发送信标帧的同时,按照簇切换通告IE中的参考时间戳、新信道编号、簇控制报告,尝试接收目标信道上的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信标帧。如果簇成员接收到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信标帧,则开始执行加入第二非中心式簇;否则,簇成员按照IEEE 802.1lad原有的簇维护协议完成簇维护。因此,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当第一同步无线设备确定加入第二非中心式簇中,第一同步无线设备根据第一信标帧,在信标调度服务期内向第一非中心式簇中的簇成员发送第二信标帧,第二信标帧包括簇切换通告IE,用于簇成员根据簇切换通告IE,识别是否接收到第一信标帧,如果簇成员接收到第一信标帧,则加入第二非中心式簇,从而当在簇中的同步无线设备丢失后,对形成的非中心式簇进行维
护和管理。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步骤1110之后还包括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判断是否确定加入第二非中心式簇中的步骤,通过判断自身是否加入第二非中心式簇中,可对形成的非中心式簇进行维护和管理。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判断自身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是否大于所述第二同步无线设备的MAC地址。具体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信标帧后,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判断自身的MAC地址是否大于第二同步无线设备的MAC地址,如果自身的MAC地址大于第二同步无线设备的MAC地址,则第一同步无线设备确定加入第二非中心式簇中,并执行下述步骤。如果所述自身的MAC地址大于所述第二同步无线设备的MAC地址,则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确定加入所述第二非中心式簇中。具体地,如果第一无线同步设备的MAC地址大于第二同步无线设备的MAC地址,则第一同步无线设备确定加入第二非中心式簇中,并执行步骤1020的后续内容,否则,第一无线同步设备不加入第二非中心式簇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和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均可处于第一信道或者第二信道中的任一信道内。所述第一信道具体为1.08GHz带宽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具体为2.16GHz带宽信道。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四还提供了一种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用以实现实施例一中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如图13所示,所述装置处于第一信道内,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预留单元1310、发送单元1320、第二预留单元1330和识别单元1340。所述第一预留单元1310,用于从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第一调度服务期;发送单元1320,用于在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内,从所述第一信道切换至第二信道,并在所述第二信道内发送探测帧,所述探测帧包括簇探测信元,其中,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用于使处于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针对所述探测帧发送响应帧的定时信息;第二预留单元1330,用于根据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的定时信息,从第二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与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对应的第二调度服务期;识别单元1340,用于当在所述第二调度服务期中接收到处于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发送的响应帧时,利用所述响应帧包括的扩展簇报告信元,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Beacon SP ;所述发送单元1320还用于,如果存在所述空Beacon SP,则在所述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加入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所述识别单元1340接收的扩展簇报告信元包括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所述识别单元1340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在Beacon SP内,识别是否存在所述空Beacon SP。
所述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135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确定可变信标间隔,所述可变信标间隔用于所述发送单元根据所述可变信标间隔继续在所述第二信道上发送所述信标帧;所述发送单元1320还用于,根据所述可变信标间隔,切换回第一信道,在所述第一信道中的信标发送期内发送所述信标帧。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1360,用于接收处于所述第一信道内的站点发送的通告帧,所述通告帧包括具有簇信道编号的簇报告信元;所述第一预留单元131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具有簇信道编号的簇报告信元,在所述第一信道内,从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以识别是否存在所述空Beacon SP。所述第一预留单元1310还用于,当在所述第二调度服务期中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发送的响应帧时,从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重新预留出多个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并对重新预留的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的位置进行随机调整。所述第一信道具体为1.08GHz带宽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具体为2.16GHz带宽信道。因此,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第一无线设备将自身从第一信道切换至第二信道,向处于第二信道内的第二无线设备发送探测帧,探测帧包括簇探测IE,当接收到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响应帧后,利用响应帧包括的扩展簇报告IE识别是否存在空Beacon SP,当存在空Beacon SP时,第一无线设备在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加入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多信道成簇的问题,提高了多信道非中心式簇成簇过程的效率。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五还提供了一种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用以实现实施例二中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如图14所示,所述装置处于第一信道内,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1410、预留单元1420和发送单元1430。所述接收单元1410,用于在第一数据发送期中的第一调度服务期内接收从第二信道切换至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探测帧,所述探测帧包括簇探测信元,其中,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用于使所述装置针对所述探测帧发送响应帧的定时信息;预留单元1420,用于当已处于非中心式簇中,根据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的定时信息,从第二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第二调度服务期;发送单元1430,用于在所述第二调度服务期内,发送响应帧,所述响应帧包括扩展簇报告信元,用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利用所述扩展簇报告信元,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Beacon SP,当存在所述空Beacon SP时,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在所述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加入所述装置所处的非中心式簇。所述装置还包括:识别单元1440,用于识别是否已处于非中心式簇中;设置单元1450,用于当未处于非中心式簇中,建立非中心簇,并将所述装置设置为所述非中心簇中的同步无线设备。所述第一信道具体为2.16GHz带宽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具体为1.08GHz带宽信道。因此,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第一无线设备接收已切换至第一信道内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探测帧,并根据探测帧包括的簇探测IE确定响应帧,将响应帧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以便于第二无线设备利用响应帧包括的扩展簇报告IE,识别是否存在空Beacon SP,当存在空Beacon SP时,第二无线设备在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第二无线设备加入第一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多信道成簇的问题,提高了多信道非中心式簇成簇过程的效率。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六还提供了一种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用以实现实施例三中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如图15所示,所述装置处于第一非中心式簇中,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1510和发送单元1520。所述接收单元1510,用于接收处于第二非中心式簇中的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
第一信标巾贞;发送单元1520,用于当确定加入所述第二非中心式簇时,根据所述第一信标帧,在信标调度服务期内向所述第一非中心式簇中的簇成员发送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簇切换通告信元,用于所述簇成员根据所述簇切换通告信元,识别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信标帧,如果所述簇成员接收到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信标帧,则加入所述第二非中心式簇。所述装置和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均可处于第一信道或者第二信道中的任一信道内。所述第一信道具体为1.08GHz带宽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具体为2.16GHz带宽信道。因此,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当第一同步无线设备确定加入第二非中心式簇中,第一同步无线设备根据第一信标帧,在信标调度服务期内向第一非中心式簇中的簇成员发送第二信标帧,第二信标帧包括簇切换通告IE,用于簇成员根据簇切换通告IE,识别是否接收到第一信标帧,如果簇成员接收到第一信标帧,则加入第二非中心式簇,从而当在簇中的同步无线设备丢失后,对形成的非中心式簇进行维护和管理。另外,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还可通过以下形式实现,用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如图16所示,所述装置处于第一信道内,所述装置包括:网络接口 1610、处理器1620和存储器1630。网络接口 1610用于与处于其他信道内的无线设备、或者本信道内的无线设备、站点进行交互通信。存储器1630可以是永久存储器,例如硬盘驱动器和闪存,存储器1630中具有软件模块和设备驱动程序。软件模块能够执行本发明上述方法的各种功能模块;设备驱动程序可以是网络和接口驱动程序。在启动时,这些软件组件被加载到存储器1630中,然后被处理器1620访问并执行如下指令:从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第一调度服务期;在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内,从所述第一信道切换至第二信道,并在所述第二信道内发送探测帧,所述探测帧包括簇探测信元,其中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用于使处于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针对所述探测帧发送响应帧的定时信息;根据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的定时信息,从第二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与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对应的第二调度服务期;当在所述第二调度服务期中接收到处于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发送的响应帧时,利用所述响应帧包括的扩展簇报告信元,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Beacon SP ;如果存在所述空Beacon SP,则在所述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加入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进一步地,所述扩展簇报告信元包括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访问存储器1630的软件组件后,执行利用所述响应帧包括的扩展簇报告信元,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具体包括过程的具体指令:利用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在Beacon SP内,识别是否存在所述空Beacon SP。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访问存储器1630的软件组件后,执行以下过程的指令: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确定可变信标间隔,所述可变信标间隔用于所述发送单元根据所述可变信标间隔继续在所述第二信道上发送信标帧;根据所述可变信标间隔,切换回第一信道,在所述第一信道中的信标发送期内发送所述信标中贞。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访问存储器1630的软件组件后,执行以下过程的指令:接收处于所述第一信道内的站点发送的通告帧,所述通告帧包括具有簇信道编号的簇报告信兀;根据所述具有簇信道编号的簇报告信元,在所述第一信道内,从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以识别是否存在所述Beacon SP。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访问存储器1630的软件组件后,执行以下过程的指令:当在所述第二调度服务期中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发送的响应帧时,从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重新预留出多个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并对重新预留的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的位置进行随机调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信道具体为1.08GHz带宽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具体为2.16GHz
带宽信道。因此,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第一无线设备将自身从第一信道切换至第二信道,向处于第二信道内的第二无线设备发送探测帧,探测帧包括簇探测IE,当接收到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响应帧后,利用响应帧包括的扩展簇报告IE识别是否存在空Beacon SP,当存在空Beacon SP时,第一无线设备在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加入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多信道成簇的问题,提高了多信道非中心式簇成簇过程的效率。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还可通过以下形式实现,用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如图17所示,所述装置处于第一信道内,所述装置包括:网络接口 1710、处理器1720和存储器1730。网络接口 1710用于与处于其他信道内的无线设备、或者本信道内的无线设备、站点进行交互通信。存储器1730可以是永久存储器,例如硬盘驱动器和闪存,存储器1730中具有软件模块和设备驱动程序。软件模块能够执行本发明上述方法的各种功能模块;设备驱动程序可以是网络和接口驱动程序。在启动时,这些软件组件被加载到存储器1730中,然后被处理器1720访问并执行如下指令:在第一数据发送期中的第一调度服务期内接收从第二信道切换至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探测帧,所述探测帧包括簇探测信元,其中,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用于使所述装置针对所述探测帧发送响应帧的定时信息;当已处于非中心式簇中,根据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的定时信息,从第二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第二调度服务期;在所述第二调度服务期内,发送响应帧,所述响应帧包括扩展簇报告信元,用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利用所述扩展簇报告信元,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Beacon SP,当存在所述空Beacon SP时,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在所述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加入所述装置所处的非中心式簇。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访问存储器1730的软件组件后,执行以下过程的指令:识别是否已处于非中心式簇中;当未处于非中心式簇中,建立非中心簇,并将所述装置设置为所述非中心簇中的同步无线设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信道具体为2.16GHz带宽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具体为1.08GHz
带宽信道。因此,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第一无线设备接收已切换至第一信道内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探测帧,并根据探测帧包括的簇探测IE确定响应帧,将响应帧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以便于第二无线设备利用响应帧包括的扩展簇报告IE,识别是否存在空Beacon SP,当存在空Beacon SP时,第二无线设备在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第二无线设备加入第一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多信道成簇的问题,提高了多信道非中心式簇成簇过程的效率。另外,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还可通过以下形式实现,用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如图18所示,所述装置处于第一非中心式簇中,所述装置包括:网络接口 1810、处理器1820和存储器1830。网络接口 1810用于与处于其他信道内的无线设备、或者本信道内的无线设备、站点进行交互通信。存储器1830可以是永久存储器,例如硬盘驱动器和闪存,存储器1830中具有软件模块和设备驱动程序。软件模块能够执行本发明上述方法的各种功能模块;设备驱动程序可以是网络和接口驱动程序。在启动时,这些软件组件被加载到存储器1830中,然后被处理器1820访问并执行如下指令:接收处于第二非中心式簇中的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标帧;当确定加入所述第二非中心式簇时,根据所述第一信标帧,在信标调度服务期内向所述第一非中心式簇中的簇成员发送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簇切换通告信元,用于所述簇成员根据所述簇切换通告信元,识别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信标帧,如果所述簇成员接收到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信标帧,则加入所述第二非中心式簇。进一步地,所述装置和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均可处于第一信道或者第二信道中的任一信道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信道具体为1.08GHz带宽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具体为2.16GHz
带宽信道。因此,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当第一同步无线设备确定加入第二非中心式簇中,第一同步无线设备根据第一信标帧,在信标调度服务期内向第一非中心式簇中的簇成员发送第二信标帧,第二信标帧包括簇切换通告IE,用于簇成员根据簇切换通告IE,识别是否接收到第一信标帧,如果簇成员接收到第一信标帧,则加入第二非中心式簇,从而当在簇中的同步无线设备丢失后,对形成的非中心式簇进行维护和管理。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处于第一信道内的第一无线设备从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第一调度服务期; 在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内,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将自身切换至第二信道,并在所述第二信道内发送探测帧,所述探测帧包括簇探测信元,其中,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用于使处于所述第二信道内的第二无线设备针对所述探测帧发送响应帧的定时信息; 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根据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的定时信息,从第二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与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对应的第二调度服务期; 当在所述第二调度服务期中接收到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响应帧时,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利用所述响应帧包括的扩展簇报告信元,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BeaconSP ; 如果存在所述空Beacon SP,则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在所述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中贞,从而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加入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簇报告信元包括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 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利用所述响应帧包括的扩展簇报告信元,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Beacon SP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利用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在Beacon SP内,识别是否存在所述空Beacon SP。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在所述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加入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无线设备确定可变信标间隔,所述可变信标间隔用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根据所述可变信标间隔继续在所述第二信道上发送信标帧; 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根据所述可变信标间隔,将自身切换回所述第一信道,在所述第一信道中的信标发送期内发送所述信标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于第一信道内的第一无线设备从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第一调度服务期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接收处于所述第一信道内的站点发送的通告帧,所述通告帧包括具有簇信道编号的簇报告信元; 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根据所述具有簇信道编号的簇报告信元,在所述第一信道内,从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以识别是否存在所述空Beacon SP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在所述第二调度服务期中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响应帧时,所述第一无线设备从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重新预留出多个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并对重新预留的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的位置进行随机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具体为1.08GHz带宽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具体为2.16GHz带宽信道。
7.一种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处于第一信道内的第一无线设备在第一数据发送期中的第一调度服务期内接收从第二信道切换至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探测帧,所述探测帧包括簇探测信元,其中,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用于使所述第一无线设备针对所述探测帧发送响应帧的定时信息; 当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已处于非中心式簇中,根据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的定时信息,所述第一无线设备从第二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第二调度服务期; 在所述第二调度服务期内,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发送响应帧,所述响应帧包括扩展簇报告信元,用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利用所述扩展簇报告信元,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Beacon SP,当存在所述空Beacon SP时,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在所述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加入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于第一信道内的第一无线设备在第一数据发送期中的第一调度服务期内接收处于第二信道内的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探测帧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无线设备识别自身是否已处于非中心式簇中; 当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未处于非中心式簇中,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建立非中心式簇,并将自身设置为所述非中心式簇中的同步无线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具体为2.16GHz带宽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具体为1.08GHz带宽信道。
10.一种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处于第一非中心式簇中的第一同步无线设备接收处于第二非中心式簇中的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标帧; 当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确定加入所述第二非中心式簇中,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标帧,在信标调度服务期Beacon SP内向所述第一非中心式簇中的簇成员发送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簇切换通告信元,用于所述簇成员根据所述簇切换通告信元,识别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信标帧,如果所述簇成员接收到所述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信标帧,则加入所述第二非中心式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和所述第二同步无线设备均可处于第一信道或者第二信道中的任一信道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具体为1.08GHz带宽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具体为2.16GHz带宽信道。
13.一种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所述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处于第一信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包括: 第一预留单元,用于从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第一调度服务期;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内,从所述第一信道切换至第二信道,并在所述第二信道内发送探测帧,所述探测帧包括簇探测信元,其中,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用于使处于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针对所述探测帧发送响应帧的定时信息; 第二预留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的定时信息,从第二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与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对应的第二调度服务期; 识别单元,用于当在所述第二调度服务期中接收到处于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发送的响应帧时,利用所述响应帧包括的扩展簇报告信元,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Beacon SP ;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如果存在所述空Beacon SP,则在所述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加入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单元接收的扩展簇报告信元包括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 所述识别单元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在Beacon SP内,识别是否存在所述空Beacon SP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的簇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确定可变信标间 隔,所述可变信标间隔用于所述发送单元根据所述可变信标间隔继续在所述第二信道上发送信标帧;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可变信标间隔,切换回第一信道,在所述第一信道中的信标发送期内发送所述信标帧。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处于所述第一信道内的站点发送的通告帧,所述通告帧包括具有簇信道编号的簇报告信元; 所述第一预留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具有簇信道编号的簇报告信元,在所述第一信道内,从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以识别是否存在所述空Beacon SP0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留单元还用于, 当在所述第二调度服务期中未接收到所述第二信道内无线设备发送的响应帧时,从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重新预留出多个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并对重新预留的所述第一调度服务期的位置进行随机调整。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具体为1.08GHz带宽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具体为2.16GHz带宽信道。
19.一种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所述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处于第一信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数据发送期中的第一调度服务期内接收从第二信道切换至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探测帧,所述探测帧包括簇探测信元,其中,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用于使所述装置针对所述探测帧发送响应帧的定时信息; 预留单元,用于当已处于非中心式簇中,根据所述簇探测信元包含的定时信息,从第二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第二调度服务期;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调度服务期内,发送响应帧,所述响应帧包括扩展簇报告信元,用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利用所述扩展簇报告信元,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Beacon SP,当存在所述空Beacon SP时,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在所述空Beacon SP内发送信标帧,从而加入所述装置所处的非中心式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是否已处于非中心式簇中;设置单元,用于当未处于非中心式簇中,建立非中心簇,并将所述装置设置为所述非中心簇中的同步无线设备。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具体为2.16GHz带宽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具体为1.08GHz带宽信道。
22.—种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所述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处于第一非中心式簇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处于第二非中心式簇中的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标帧; 发送单元,用于当确定 加入所述第二非中心式簇时,根据所述第一信标帧,在信标调度服务期Beacon SP内向所述第一非中心式簇中的簇成员发送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簇切换通告信元,用于所述簇成员根据所述簇切换通告信元,识别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信标帧,如果所述簇成员接收到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发送的信标帧,则加入所述第二非中心式簇。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和所述第一同步无线设备均可处于第一信道或者第二信道中的任一信道内。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具体为1.08GHz带宽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具体为2.16GHz带宽信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与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处于第一信道内的第一无线设备从第一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第一调度服务期;在第一调度服务期内,第一无线设备将自身切换至第二信道,并在第二信道内发送探测帧,探测帧包括簇探测信元,第一无线设备根据簇探测信元包含的定时信息,从第二数据发送期中预留出多个与第一调度服务期对应的第二调度服务期;当在第二调度服务期中接收到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响应帧时,第一无线设备利用响应帧包括的扩展簇报告信元,识别是否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如果存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则第一无线设备在空信标调度服务期内发送信标帧,从而第一无线设备加入第二无线设备所处的非中心式簇。
文档编号H04W72/12GK103118406SQ20131007670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1日
发明者李德建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