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闹钟提示的方法、装置和移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5467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闹钟提示的方法、装置和移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闹钟提示的方法、装置和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设备中的闹钟已被广泛应用至实际生活当中,给每天需要闹钟提醒的用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其中,通过设置闹钟提示用户按时起床是闹钟提醒功能非常重要的一项应用。目前,针对用户在闹钟提示之后还想多睡一会儿的问题,很多移动设备的闹钟提示都具有贪睡模式,在闹钟提示之后,用户可以选择延迟再响,当延迟一段较短的再响时间后,闹钟会重新再响;或者每隔一段较短的时间,闹钟就会重新再响提示用户,防止用户关闭闹钟之后重新睡着。如果用户希望在一次闹钟提示之后多睡一段较长的时间,但是又不能将闹钟直接关闭,在现有技术中,用户需要唤醒移动设备进入设置界面重新设置闹钟的提示时间或者延迟再响时间,操作流程复杂。另外,重新设置的闹钟提示时间会定格在新设置的时间上,如果用户忘记重新设置,将会影响第二天的闹钟提醒。另外,重新设置闹钟提示时间的过程也是同样复杂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闹钟提示的方法、装置和移动设备,通过设置两个闹钟再响时间间隔,达到快速修改闹钟再响时间而又不改变闹钟初始设置的技术效果。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闹钟提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设置第一延迟时间、第二延迟时间、闹钟提示时间和用户操作类型,其中,第一延迟时间为闹钟再响提示的默认 再响间隔时间;读取移动设备当前系统时间,当系统时间到达所述闹钟提示时间时,进行闹钟提示;若在闹钟提示过程中检测到与设置的所述用户操作类型对应的用户操作,将第二延迟时间设置为闹钟再响提示的再响间隔时间;否则,保持第一延迟时间为闹钟再响提示的再响间隔时间。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移动设备经过所述的第二延迟时间进行闹钟提示后,闹钟再响提示的再响间隔时间重新设置为所述的第一延迟时间。进一步地、设置的所述的用户操作类型包括:语音操作、机械运动操作和按键操作:当用户操作类型设置为语音操作时,检测所述移动设备是否接收到预先设定的语音;当用户操作类型设置为机械运动操作时,检测所述移动设备是否进行特定的机械运动;当用户操作类型设置为按键结束时,检测所述移动设备是否按下预先设定的按键。进一步地、所述特定的机械运动包括:向上甩动手机、向下甩动手机、向前翻转手机或者向后翻转手机。相应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闹钟提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第一延迟时间、第二延迟时间、闹钟提示时间和用户操作类型,其中,第一延迟时间为闹钟再响提示的默认再响间隔时间;闹钟提示模块,用于读取移动设备当前系统时间,当系统时间到达所述闹钟提示时间时,进行闹钟提示;检测模块,用于在闹钟提示过程中,检测用户操作,若检测到与设置的所述用户操作类型对应的用户操作,触发再响设置模块;再响设置模块,用于将第二延迟时间设置为闹钟再响提示的再响间隔时间。进一步地、还包括重设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设备经过所述的第二延迟时间进行闹钟提示后,将闹钟再响提示的再响间隔时间重新设置为第一延迟时间。进一步地、设置的所述的用户操作类型包括:语音操作、机械运动操作和按键操作:当用户操作类型设置为语音操作时,检测所述移动设备是否接收到预先设定的语音;当用户操作类型设置为机械运动操作时,检测所述移动设备是否进行特定的机械运动;当用户操作类型设置为按键结束时,检测所述移动设备是否按下预先设定的按键。进一步地、所述特定的机械运动包括:向上甩动手机、向下甩动手机、向前翻转手机或者向后翻转手机。相应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移动设备,包括所述的闹钟提示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闹钟提示的方法、装置和移动设备。通过设置不同的再响时间间隔,克服了当用户需要延长或缩短闹钟再响时间间隔时,需要重新输入闹钟时间或者闹钟延时时间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了快速修改闹钟再响时间而又不改变闹钟初始设置的效果。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闹钟提示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示的向下甩动移动设备的操作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示的闹钟提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图1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示的闹钟提示方法的实现流程100,该实现流程100详述如下:步骤101、设置第一延迟时间、第二延迟时间、闹钟提示时间和用户操作类型,其中,第一延迟时间为闹钟再响提示的默认再响间隔时间。在本实施例中,闹钟提示时间为用户设置的,希望进行闹钟提示的时间;第一延迟时间为闹钟再响 提示的默认再响间隔时间,第一延迟时间一般设置的比较短,例如:3分钟、5分钟或者8分钟等;第二延迟时间为用户自定义的较长时间间隔的再响间隔时间,例如:30分钟、45分钟或者60分钟等;用户操作类型为启动第二延迟时间的用户操作种类,包括:屏幕操作、按键操作、声音操作或者机械运动操作等。步骤102、读取移动设备的系统时间。在本实施例中,系统时间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的寄存器读取或者通过读取网络时钟获得。系统时间包括年、月、日、时、分、秒。采用通过移动设备的寄存器中读取系统时间的方法,即便在移动设备处于关机状态下,由于对系统时间进行计量的晶振和对系统时间进行存储的寄存器可由系统冗余电量供电,仍处于工作状态,因而可实现关机闹钟的功能;通过读取网络时钟作为移动设备系统时间的方法,可以实现闹钟提示时间的精准性。步骤103、判断系统时间是否到达预定的闹钟提示时间:若是,执行步骤104 ;否贝U,返回步骤102。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闹钟提示时间可以是一个到多个。当预设的闹钟时间有多个,判断系统时间是否达到预设的,与当前系统时间最接近的闹钟提示时间。步骤104、进行闹钟提示。在本实施例中,闹钟提示信息可以是由用户预设的、与闹钟时间相应的铃声,也可以是移动终端的振动马达发出的振动,也可以是铃声与振动的组合。步骤105、在闹钟提示过程中,判断是否检测到与设置的所述用户操作类型对应的用户操作:若是,执行步骤106 ;否则,执行步骤107。在本实施例中,与设置的所述用户操作类型对应的用户操作包括:点触移动设备的屏幕、滑动移动设备的屏幕、按下移动设备的按键、向左或者向右甩动移动设备、向前或者向后翻转移动设备或者预先设 定的语音等。步骤106、将第二延迟时间设置为闹钟再响提示的再响间隔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当判断检测到与设置的所述用户操作类型对应的用户操作,闹钟下一次进行闹钟再响提示时,会将第二延迟时间作为闹钟的再响提示的再响间隔时间进行闹钟再响提示。步骤107、保持第一延迟时间作为闹钟再响提示的再响间隔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当判断未检测到与设置的所述用户操作类型对应的用户操作,闹钟下一次进行闹钟再响提示时,会保持第一延迟时间作为闹钟的再响提示的再响间隔时间进行闹钟再响提示。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移动设备经过所述的第二延迟时间进行闹钟提示后,闹钟再响提示的再响间隔时间重新设置为所述的第一延迟时间。例如:当一次闹钟经过第二延迟时间设置的时间间隔进行闹钟提示后,例如:45分钟,闹钟的再响提示间隔时间将重新设置为第一延迟时间,例如:5分钟。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的所述的用户操作类型包括:语音操作、机械运动操作和按键操作:当用户操作类型设置为语音操作时,检测所述移动设备是否接收到预先设定的语音;当用户操作类型设置为机械运动操作时,检测所述移动设备是否进行特定的机械运动;当用户操作类型设置为按键结束时,检测所述移动设备是否按下预先设定的按键。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特定的机械运动包括:向上甩动手机、向下甩动手机、向前翻转手机或者向后翻转手机。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使用三维重力感应器或者三维陀螺仪检测所述特定的机械运动。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示的向下甩动移动设备的操作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不同的再响时间间隔,克服了当用户需要延长或缩短闹钟再响时间间隔时,需要重新输入闹钟时间或者闹钟延时时间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了快速修改闹钟再响时间而又不改变闹钟初始设置的效果。通过使用移动设备中普遍存在的重力感应功能,操作方便,简单,容易实现。在图3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闹钟提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示的闹钟提示装置300包括:设置模块301,用于设置第一延迟时间、第二延迟时间、闹钟提示时间和用户操作类型,其中,第一延迟时间为闹钟再响提示的默认再响间隔时间;

闹钟提示模块302,用于读取移动设备当前系统时间,当系统时间到达所述闹钟提示时间时,进行闹钟提示;检测模块303,用于在闹钟提示过程中,检测用户操作,若检测到与设置的所述用户操作类型对应的用户操作,触发再响设置模块304 ;再响设置模块304,用于将第二延迟时间设置为闹钟再响提示的再响间隔时间。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重设模块(未示出),用于当所述移动设备经过所述的第二延迟时间进行闹钟提示后,将闹钟再响提示的再响间隔时间重新设置为第一延迟时间。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的所述的用户操作类型包括:语音操作、机械运动操作和按键操作:当用户操作类型设置为语音操作时,检测所述移动设备是否接收到预先设定的语音;当用户操作类型设置为机械运动操作时,检测所述移动设备是否进行特定的机械运动;当用户操作类型设置为按键结束时,检测所述移动设备是否按下预先设定的按键。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特定的机械运动包括:向上甩动手机、向下甩动手机、向前翻转手机或者向后翻转手机。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使用三维重力加速度传感器或者三维陀螺仪检测所述特定的机械运动。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他们可以用计算机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 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闹钟提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设置第一延迟时间、第二延迟时间、闹钟提示时间和用户操作类型,其中,第一延迟时间为闹钟再响提示的默认再响间隔时间; 读取移动设备当前系统时间,当系统时间到达所述闹钟提示时间时,进行闹钟提示; 若在闹钟提示过程中检测到与设置的所述用户操作类型对应的用户操作,将第二延迟时间设置为闹钟再响提示的再响间隔时间;否则,保持第一延迟时间为闹钟再响提示的再响间隔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闹钟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移动设备经过所述的第二延迟时间进行闹钟提示后,闹钟再响提示的再响间隔时间重新设置为所述的第一延迟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闹钟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的所述的用户操作类型包括:语音操作、机械运动操作和按键操作:当用户操作类型设置为语音操作时,检测所述移动设备是否接收到预先设定的语音;当用户操作类型设置为机械运动操作时,检测所述移动设备是否进行特定的机械运动;当用户操作类型设置为按键结束时,检测所述移动设备是否按下预先设定的按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闹钟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的机械运动包括:向上甩动手机、向下甩动手机、向前翻转手机或者向后翻转手机。
5.一种闹钟提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第一延迟时间、第二延迟时间、闹钟提示时间和用户操作类型,其中,第一延迟时间为闹钟再响提示的默认再响间隔时间; 闹钟提示模块,用于读取移动设备当前系统时间,当系统时间到达所述闹钟提示时间时,进行闹钟提不; 检测模块,用于在闹钟提示过程中,检测用户操作,若检测到与设置的所述用户操作类型对应的用户操作,触发再响设置模块; 再响设置模块,用于将第二延迟时间设置为闹钟再响提示的再响间隔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闹钟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重设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设备经过所述的第二延迟时间进行闹钟提示后,将闹钟再响提示的再响间隔时间重新设置为第一延迟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闹钟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的所述的用户操作类型包括:语音操作、机械运动操作和按键操作:当用户操作类型设置为语音操作时,检测所述移动设备是否接收到预先设定的语音;当用户操作类型设置为机械运动操作时,检测所述移动设备是否进行特定的机械运动;当用户操作类型设置为按键结束时,检测所述移动设备是否按下预先设定的按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闹钟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的机械运动包括:向上甩动手机、向下甩动手机、向前翻转手机或者向后翻转手机。
9.一种移动设备,包括权利要求5-8之一所述的闹钟提示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闹钟提示方法、装置和移动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设置第一延迟时间、第二延迟时间、闹钟提示时间和用户操作类型,其中,第一延迟时间为闹钟再响提示的默认再响间隔时间;读取移动设备当前系统时间,当系统时间到达所述闹钟提示时间时,进行闹钟提示;若在闹钟提示过程中检测到与设置的所述用户操作类型对应的用户操作,将第二延迟时间设置为闹钟再响提示的再响间隔时间;否则,保持第一延迟时间为闹钟再响提示的再响间隔时间。该方法、装置和移动设备通过设置不同的闹钟再响时间间隔,达到快速修改闹钟再响时间而又不改变闹钟初始设置的技术效果。
文档编号H04M1/725GK103248759SQ20131011656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3日
发明者王杰 申请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