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及手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79499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及手持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及手持设备。所述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包括:检测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所述感应区域设于所述触摸区域或非触摸区域;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获取感应区域上的手势信息,所述手势信息包括对应所述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的控制手势信息;当所获取到的手势信息为所述控制手势信息,发送所述手势信息以控制所述手持设备。本发明能够提高控制手持设备的处理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及手持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子通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及一种手持设备。【背景技术】
[0002]手持设备,比如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对手持设备进行有效控制是有必要的。现有技术的手持设备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建立使用者至手持设备的控制命令:
[0003]建立触摸控制区域,包括触摸屏控制区域及触摸按键控制区域;
[0004]建立机械式按键控制区域,包括手持设备触摸控制区域四周的各种机械式按键,比如设备侧面的音量键、锁定键及电源键。
[0005]可参考图1所示的一种手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手持设备I为一手机,包括触摸屏控制区域100、触摸按键控制区域101、音量键102、锁定键103及电源键104,其中,触摸屏控制区域100和触摸按键控制区域101构成触控区域10,其能够直接对唤醒状态的手持设备发出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能够控制手持设备的各种应用;音量键102、锁定键103及电源键104属于非触控区域11,其中:音量键102能够发出另一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能够控制手持设备的音频影像应用的音量或控制摄像头的对焦;锁定键103发出另一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能够将手持设备唤醒或锁定,以进入控制界面;电源键104能够发出另一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可以引起手持设备的关闭或开启。上述控制命令之间还可以结合,以完成一项控制功能。
[0006]但上述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的控制效率比较低:触摸控制方式和按键控制方式的结合使得手持设备的处理流程比较繁琐,并且,还包括触摸控制方式和按键控制方式结合产生的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的发送因不同的控制方式的切换而比较缓慢,影响手持设备的处理效率;此外,现有技术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包括机械按键式的控制方式,机械按键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容易损坏,且该种控制方式的功能扩展性能很差,不能够集成于触摸控制模块;由于手持设备体积的差异化,对于一些特别大的手持设备,机械按键式的控制方式也不能够满足人们操控需求。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控制手持设备的处理效率。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所述手持设备包括触摸区域和非触摸区域,所述手持设备还包括至少一块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设于所述触摸区域或非触摸区域,所述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包括:
[0009]检测所述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
[0010]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获取感应区域上的手势信息,所述手势信息包括控制手势信息;
[0011]当所获取到的手势信息为所述控制手势信息,发送所述手势信息以控制所述手持设备。[0012]可选的,所述手持设备包括感应检测电路,所述感应区域被划分为若干子感应区域,所述子感应区域分别连接至对应感应检测电路以形成感应区域上的感应通道;当所述至少一条感应通道被使用时且所述感应通道发生电荷变化,所述感应区域为有效状态。
[0013]可选的,所述感应区域适于发生接触,所述感应通道被对应子感应区域上的接触使用。
[0014]可选的,所述检测所述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包括:
[0015]检测所述感应区域上的接触;
[0016]当所述感应区域上的接触引起对应感应通道发生电荷变化,则判断对应感应通道被使用,所述感应通道发生的电荷变化与对应子感应区域上的接触面积相关。
[0017]可选的,所述感应通道发生的电荷变化与对应子感应区域上的接触面积呈正相关。
[0018]可选的,所述当所述感应区域上的接触引起对应感应通道发生电荷变化,则判断对应感应通道被使用包括:
[0019]当所述感应通道对应的感应检测电路至少连续两次感应到所述电荷变化,则判断对应感应通道被使用。
[0020]可选的,所述感应检测电路基于设定的检测频率连续感应所述电荷变化。
[0021 ] 可选的,所述电荷变化为合法电荷变化;当所述感应通道被有效接触所使用时,对应感应检测电路所感应到的电荷变化为合法电荷变化。
[0022]可选的,所述控制手势信息包括第一类手势信息、第二类手势信息和第三类手势信息;所述第一类手势信息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所述第二类手势信息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至少两次有效状态及相邻两次有效状态之间的时间间隔,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及该次有效状态下的接触位移。
[0023]可选的,所述感应区域具备对应所述控制手势信息的功能区域,所述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获取感应区域上的手势信息包括:
[0024]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所述第一类手势信息对应的第一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一类手势信息;
[0025]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至少两次有效状态基于所述第二类手势信息对应的第二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至少有相邻两次有效状态之间的时间间隔处于第一时间范围,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二类手势信息;
[0026]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对应的第三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该接触在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上具备接触位移,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
第三类手势信息。
[0027]可选的,至少一块第一功能区域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所述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获取感应区域上的手势信息还包括:
[0028]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第一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该接触在所述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第一功能区域上具备接触位移,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
[0029]可选的,至少在第三功能区域上的接触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0030]可选的,所述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还包括:
[0031]通过所述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所引起不同感应通道的电荷变化,计算所述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在相应子感应区域的接触面积;
[0032]根据所述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在相应子感应区域的接触面积,获取所述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位置;
[0033]根据前一次所获取的接触位置和本次计算得到的所获取的接触位置,获得本次计算时的接触位移。
[0034]可选的,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所对应的子感应区域至少在一个方向上的面积递增、递减或从递增到递减。
[0035]可选的,所述控制手势信息包括还包括第四类手势信息,所述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获取感应区域上的手势信息还包括:
[0036]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所述第四类手势信息对应的第四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该次有效状态的维持时间处于第二时间范围,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四类手势信息。
[0037]可选的,至少一块第四功能区域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所述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获取感应区域上的手势信息还包括:
[0038]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第四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该接触在所述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第四功能区域上具备接触位移,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
[003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手持设备,包括触摸区域和非触摸区域,所述手持设备还包括:
[0040]至少一块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设于所述触摸区域或非触摸区域,
[0041]检测模块,适于检测所述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
[0042]获取模块,适于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获取感应区域上的手势信息,所述手势信息包括控制手势信息;
[0043]发送模块,适于当所检测到的手势信息为所述控制手势信息,发送所述手势信息以控制所述手持设备。
[0044]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感应检测电路,所述感应区域被划分为若干子感应区域,所述子感应区域分别连接至对应感应检测电路以形成感应区域上的感应通道;当所述至少一条感应通道被使用时且所述感应通道发生电荷变化,所述感应区域为有效状态。
[0045]可选的,所述感应区域适于发生接触,所述感应通道被对应子感应区域上的接触使用。
[0046]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0047]子检测单元,适于检测所述感应区域上的接触;
[0048]判断单元,适于当所述感应区域上的接触引起对应感应通道发生电荷变化,则判断对应感应通道被使用;所述感应通道发生的电荷变化与对应子感应区域上的接触面积呈正相关。
[0049]可选的,所述控制手势信息包括第一类手势信息、第二类手势信息和第三类手势信息,所述子感应区域具备对应所述控制手势信息的功能区域,所述获取模块包括:[0050]第一类获取单元,适于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所述第一类手势信息对应的第一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输出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一类手势信息;
[0051]第二类获取单元,适于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至少两次有效状态基于所述第二类手势信息对应的第二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至少有相邻两次有效状态之间的时间间隔处于第一时间范围,输出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二类手势信息;
[0052]第三类获取单元,适于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对应的第三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该接触在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上具备接触位移,输出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
[0053]可选的,至少一块第一功能区域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
[0054]所述第三类获取单元,还适于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第一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该接触在所述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第一功能区域上具备接触位移,输出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
[0055]可选的,所述手持设备还包括:
[0056]计算模块,适于计算所述感应区域上的接触位移。
[0057]可选的,所述计算模块包括:
[0058]接触面积计算单元,适于通过所述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所引起不同感应通道的电荷变化,计算所述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在相应子感应区域的接触面积;
[0059]接触位移计算单元,适于根据所述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在相应子感应区域的接触面积,获取所述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位置;
[0060]接触位移计算单元,适于根据前一次所获取的接触位置和本次计算得到的所获取的接触位置,获得本次计算时的接触位移。
[0061]可选的,所述控制手势信息包括还包括第四类手势信息,所述获取模块还包括:
[0062]第四类获取单元,适于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所述第四类手势信息对应的第四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该次有效状态的维持时间处于第二时间范围,输出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四类手势信息。
[0063]可选的,至少一块第四功能区域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
[0064]所述第三类获取单元,还适于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第四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该接触在所述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第四功能区域上具备接触位移,输出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
[0065]可选的,所述触摸区域为手持设备的触摸屏,所述非触摸区域为手持设备的外壳。
[0066]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67]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于触摸区域或非触摸区域的感应区域,可将所述触摸区域和非触摸区域所发出的全部或部分控制命令集成于所述感应区域,也可在所述感应区域集成新的控制命令,建立感应区域上的手势信息与控制手持设备的命令之对应关系;通过感应区域获取得到的控制手势信息,建立使用者至手持设备的控制命令。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已有或新设的手持设备控制命令统一集成至所述感应区域及其对应芯片,能够大大提高控制手持设备的处理效率;所述感应区域及其对应芯片还可以与触摸区域重合或共存,与所述非触摸区域的机械式按键也可以共存,因而本发明技术方案具备良好的扩展性;所述感应区域及其对应芯片还可以代替所述非触摸区域的机械式按键,可以进一步简化手持设备的结构,有利于手持设备的进步性发展。
[0068]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中,所述感应区域有效状态的检测是以感应通道是否被有效使用来定义的,这种定义方式以感应通道中的电荷变化量为参考,其检测方式比较灵敏,且容易控制。在进一步的限定中,所述感应通道被对应子感应区域上的接触使用,且定义所述电荷变化是由感应通道的子感应区域上的接触所触发的,建立了接触面积与感应通道中电荷变化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能够提高控制精度。
[0069]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中,为了提高控制手持设备的处理效率和检测准确度,排除非使用者指令的产生,还设置了感应通道的感应检测电路的检测频率,仅当连续检测到感应通道的电荷变化量时,才认定感应区域具备有效状态。
[0070]本发明技术方案还根据感应区域上不同功能区域对应产生的触摸,设置不同类型的控制命令,并设置功能区域重叠时的优先级别,防止处理冲突,保证手势控制命令的有效传输,大大减少误触发的几率。
[0071]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另一则可选方案中,所述接触位移的获取是基于接触使用的不同感应通道的,通过感应通道的电荷变化,获取感应通道对应感应区域的接触面积的变化,从而得到接触位置,结合历史获得的接触位置,获取接触位移。在可选方案中,所述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所使用的感应通道对应的子感应区域,其面积是在特定方向上递增、递减或从递增至递减的,这种设置方式其一是能够有利于接触面积的变化趋势判断,易于获取接触方向,二是由于感应通道对应的子感应区域唯一且面积变化是规律的,能够大大减少计算接触位置的计算量,避免错误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准确率和手持设备的处理效率。
[0072]本发明技术方案还能够适用于各种型号及尺寸的手持设备,也可以在其他设备上使用,由于在使用时可以将常用功能集成于同一感应区域进行手势输入控制,可提高设备使用的便捷度,有利于功能扩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73]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手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74]图2为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手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75]图3为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提供的手持设备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0076]图4为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77]图5为实现检测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步骤的第一种方法流程示意图;
[0078]图6为实现检测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步骤的第二种方法流程示意图;
[0079]图7为实现检测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步骤的第三种方法流程示意图;
[0080]图8为实现识别手势信息的一种方法流程示意图;
[0081]图9为第一种感应区域上的子感应区域的分布情况示意图;
[0082]图10为第二种感应区域上的子感应区域的分布情况示意图;
[0083]图11为第三种感应区域上的子感应区域的分布情况示意图;
[0084]图12为基于图9感应区域的一种功能区域的分布情况不意图;
[0085]图13为一种计算触摸位移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0086]图14为基于图9感应区域的一种接触位移产生情况的示意图;[0087]图15为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的一则应用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8]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008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9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所述手持设备可以是手机、移动音频播放器或其他可触控的电子设备,以手机为例,所述手持设备包括触摸区域和非触摸区域。
[0091]所述触摸区域为触控区域,可以包括手机中的显示区域(显示屏)和按键区域(触摸按键),其能够产生所述手持设备的第一控制命令,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是由使用者对手持设备的触摸区域进行触控操作所发出的控制所述手持设备的命令。所述第一控制命令可以是触摸区域的按键区域中发出的返回命令,也可以是触摸区域显示区域中发出的开启某一应用的命令,还可以是触摸显示区域中发出的调节音频播放应用的播放音量的命令。
[0092]所述非触摸区域为手机上除触控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包括手机外壳、外壳上设置的机械式按键部分以及电池盖区域。所述非触摸区域能够产生所述手持设备的第二控制命令。所述第二控制命令可以是机械式按键部分的关机键发出的关机请求命令,也可以是音量调节键发出的调节播放音量的命令,还可以是锁屏键发出的锁定手机屏幕的命令。
[0093]所述手持设备还可以设有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具体可设于所述触摸区域或非触摸区域,对所述感应区域的触发可以形成所述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因而,设置所述感应区域的设备可以有另一种控制手持设备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与原有控制方式集成,也可以替代全部或部分原有控制方式。
[0094]可以在所述手持设备上设置一块感应区域,也可以设置多块感应区域:
[0095]如图2所示的一种手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手持设备2包括触摸区域20、非触摸区域21和感应区域22,其中,所述触摸区域20包括显示区域200和按键区域201,所述非触摸区域21包括音量键202、锁定键203及电源键204,感应区域22与所述按键区域201的全部或部分重合。
[0096]如图3所示,为手持设备2的背面,非触摸区域21还包括电池盖区域205,还可以在电池盖区域205设置感应区域23。
[0097]以上仅给出几种可实施的感应区域设置方式,但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感应区域的形状和位置,可以根据手持设备的形状和尺寸,在手持设备上设置符合使用者操作习惯的感应区域。
[0098]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手持设备具备感应区域,所述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包括:
[0099]步骤S100,检测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
[0100]本实施例的手持设备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手持设备,除了增设感应区域外,还包括感应检测电路;所述感应区域被划分为若干子感应区域,所述子感应区域分别连接至对应感应检测电路以形成感应区域上的感应通道;当所述至少一条感应通道被使用时且所述感应通道发生电荷变化,所述感应区域为有效状态。[0101]因此,本步骤中,检测感应区域是否处于有效状态,实际上是检测感应通道是否发生电荷变化,而感应通道的电荷变化机制是感应通道的自我检测及响应:各感应检测电路感应其对应的子感应区域上的电容变化,并发生电荷转移,所述感应通道的电荷变化即等同于所述转移电荷。
[0102]对于本实施例的手持设备,所述感应区域供使用者进行接触操作,所述感应区域上的电容变化可以是感应区域上发生的接触引起的,即所述感应通道被对应子感应区域上的接触使用。所述接触可以仅发生于一个子感应区域上,也可以发生在两个以上的子感应区域上,即发生在感应区域上的同一接触可以仅使用一个感应通道,也可以同时使用两个感应通道。
[0103]基于上述,所述检测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的一种实现过程,如图5所示,包括:
[0104]步骤S200,检测所述感应区域上的接触。
[0105]步骤S201,当所述感应区域上的接触引起对应感应通道发生电荷变化,则判断对应感应通道被所述接触使用。
[0106]从上述感应通道的电荷变化机制可知,所述感应通道发生的电荷变化是因接触在对应子感应区域引起了电容变化,感应检测电路感应的电荷转移量与电容变化量相关,而电容变化量则与该接触在对应子感应区域上的接触面积相关,即对应感应通道发生电荷变化与该子感应区域上的接触面积相关。本实施例认为上述相关关系为正相关。
[010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指的接触实则是指有效接触,但实际应用中,感应区域还可能发生触碰,所述触碰指使用者偶然在感应区域发生或非使用者在感应区域发生的接触,所述触碰也会使用感应通道并发生感应通道的电荷变化。
[0108]为了将接触与上述触碰进行有效区分,所述检测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的另一种实现过程,如图6所示,包括:
[0109]步骤S300,检测所述感应区域上的接触。
[0110]步骤S301,当所述感应通道对应的感应检测电路至少连续两次感应到所述电荷变化,则判断对应感应通道被所述接触使用。
[0111]在图6所示的实现方式中,是为所述感应检测电路设置了检测频率,这种设置原理是考虑到,一般有效接触的接触面积比较稳定,可以在一比较高的检测频率下被连续检测到数值较为统一的电荷变化,而触碰因其偶然性,被联系检测到的电荷变化的关系可能是振荡的,即不稳定。本实施例为所述感应检测电路设置的检测频率比较高,可为60次每秒;对于有效接触,一般在一个接触的有效状态下,其每次检测到被该接触使用的感应通道内的电荷变化数值几乎相同,电荷变化的关系维持稳定。
[0112]除了利用上述连续检测的方式以区分接触与触碰,以准确检测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本实施例还提供所述检测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的另一种实现过程,如图7所示,该实现过程包括:
[0113]步骤S400,检测所述感应区域上的接触。
[0114]步骤S401,当所述感应通道对应的感应检测电路至少连续两次感应到所述电荷变化且所述电荷变化为合法电荷变化,则判断对应感应通道被所述接触使用。
[0115]所述合法电荷变化是赋予了接触所引起的感应通道的电荷变化量的电荷范围,具备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0116]在集成对实施例S400至S401所实现过程的功能芯片进行设置时,一般对电荷量及电荷变化予以量化,比如,归一化量化,上述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是量化后的电荷变化量的阈值范围,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可以根据通常人体手指接触平面时的接触面积,因该接触面积引起的感应通道的电荷变化量进行设置,一般下限阈值和上限阈值所限定的阈值范围能够涵盖手指比较细的使用者及手指比较粗的使用者;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考虑接触习惯(接触方向,即手指与接触平面的倾斜角度)引起的接触面积,与上述手指粗细结合考虑以获得上述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
[0117]合法电荷变化处于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所限定的电荷范围,可以从接触所引起的电荷变化量是否属于合法电荷变化,来进一步区分接触和触碰;当所述感应通道被有效的接触所使用时,对应感应检测电路所感应到的电荷变化可认为是合法电荷变化。
[0118]当然,在一个接触同时使用两个以上的感应通道时,该接触的电荷变化量应考虑为所述接触所使用的感应通道的电荷变化量之和,此时步骤S401中,所述当所述感应通道对应的感应检测电路至少连续两次感应到所述电荷变化且所述电荷变化为合法电荷变化,则判断对应感应通道被所述接触使用包括下述技术内容:
[0119]若所述接触所使用的至少两个感应通道所对应的感应检测电路至少连续两次感应到的其电荷变化,并且上述电荷变化量之和为合法电荷变化时,则判断对应感应通道被所述接触使用。
[0120]此时,这类同时使用两个以上的感应通道的接触为有效接触。
[0121]继续参考图4,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还包括:
[0122]步骤S101,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获取感应区域上的手势信息。
[0123]步骤SlOl中的手势信息可包括对应所述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的控制手势信息,也可包括对应上述已有控制命令的部分控制手势信息,也可以是新设的控制手势信息。所述控制手势信息具体可包括第一类手势信息、第二类手势信息、第三类手势信息和第四类手势信息。可以进一步定义:所述第一类手势信息为单击手势信息,第二类手势信息为双击手势信息,第三类手势信息为滑动手势信息,所述第四类手势信息为长按手势信息。
[0124]所述第一类手势信息至第四类手势信息均是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进行定义的,假设芯片内设定检测到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为1,未检测到有效状态则为O,那么:
[0125]当从O跳变至1、再从I跳变至O时,可判断此时的手势信息为第一类手势信息,即单击手势彳目息;
[0126]当从O跳变至1、再从I跳变至O、接着重复一次“从O跳变至1、再从I跳变至O”的过程时,可以从两次“单击”之间的时间间隔判定是否为第二类手势信息,即双击手势信息;
[0127]当从O跳变至1,再从I跳变至O时,若在跳变至I时检测到接触位移,则判断此时
的手势信息为第三类手势信息,即滑动手势信息;
[0128]当从O跳变至1,再从I跳变至O时,若在跳变至I时持续状态1,则判断此时的手势信息为第四类手势信息,即长按手势信息;
[0129]基于上述可知:
[0130]所述第一类手势信息是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的。[0131]所述第二类手势信息是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两次有效状态及两次有效状态之间的时间间隔的;类似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手势信息还可以为包括双击手势信息的多击手势信息,所述多击手势信息对应的判断方式为多次“单击”且多次单击之间具备所需的时间间隔,此时,第二类手势信息是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至少两次有效状态及相邻两次有效状态之间的时间间隔的。
[0132]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及该次有效状态下的接触位移。
[0133]所述第四类手势信息是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及该次有效状态下的持续时间。
[0134]可以如上所示,直接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并通过有效状态的切换来识别控制手势信息,以实现步骤SlOl。
[0135]但是,考虑到单纯的根据接触所触发的有效状态来直接识别控制手势信息及控制手持设备是具备一定风险性的,因为手势信息本身可能复杂度不高,存在被误触发的可能,因此,还可以在上述状态切换的识别条件下,为控制手势信息的识别增加一个接触位置的识别设置,以提高控制手势信息的识别精度。
[0136]基于上述考虑,所述感应区域具备对应所述控制手势信息的功能区域,所述功能区域可以同时与若干子感应区域的部分或全部区域重合,也可以仅与子感应区域的部分或全部区域重合。
[0137]可以在感应区域设置:
[0138]第一功能区域,对于第一类手势信息,当触发所述感应区域有效状态的接触发生在所述第一功能区域的位置上,基于该次有效状态的手势信息才能够判断为第一类手势信息;
[0139]第二功能区域,对于第二类手势信息,当触发所述感应区域至少两次的有效状态的接触发生在所述第二功能区域的位置上,基于所述有效状态的手势信息才能够判断为第
二类手势信息;
[0140]第三功能区域,对于第三类手势信息,当触发所述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的接触发生在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且所述接触位移发生在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位置上,基于所述有效状态及接触位移的手势信息才能够判断为第三类手势信息。
[0141]这里,因在第三功能区域中发生的具备接触位移的接触(有效接触)是发生接触面积移动的,该接触位移所经历的感应区域是有位置变化的,第三类手势信息所发生接触的位置包括起始的接触位置和移动过程中的接触位置,其中,所述起始的接触位置首先触发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而所述移动过程中的接触位置则基于持续的接触而产生感应区域上接触面积的变动。针对不同的设置习惯或控制功能,所述当触发所述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的接触发生在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且所述接触位移发生在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位置上可以灵活设置:可认为起始的接触位置和移动过程中至少一次接触位置发生于所述第三功能区域,则可认为是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当然,也可以要求起始的接触位置和移动过程中所有的接触位置发生于所述第三功能区域,或者,要求仅起始的接触位置发生于所述第三功能区域,即可。
[0142]第四功能区域,对于第四类手势信息,当触发所述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的接触发生在所述第四功能区域的位置上,基于所述有效状态的手势信息才能够判断为第四类手势信息。
[0143]对于步骤S101,一种具体的实现过程可参考图8,包括:
[0144]步骤S500,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所述第一类手势信息对应的第一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一类手势信息。
[0145]步骤S501,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至少两次有效状态基于所述第二类手势信息对应的第二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至少有相邻两次有效状态之间的时间间隔处于第一时间范围,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二类手势信息。
[0146]所述第一时间范围一般可为O秒至I秒。
[0147]步骤S502,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对应的第三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该接触在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上具备接触位移,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
[0148]步骤S503,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所述第四类手势信息对应的第四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该次有效状态的维持时间处于第二时间范围,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四类手势信息。
[0149]所述第二时间范围为0.8秒至t秒,t的取值范围为30秒至60秒。
[0150]步骤S500至S503之间不具有先后识别关系,上述步骤是独立的识别步骤。
[0151]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感应区域面积大小有限,考虑到功能集成度、手持设备的尺寸及使用者发生接触控制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功能区域之间也会发生重合,此时,上述控制手势信息之间的判断可能会发生冲突,主要涉及第一功能区域和第三功能区域重合时发生的第一类手势信息和第三类手势信息之间的判断冲突、第三功能区域和第四功能区域重合时发生的第三类手势信息和第四类手势信息之间的判断冲突
[0152]首先,控制手势信息的判别过程都是基于在未检测到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时进行的,如此可解决大多数的判断冲突问题。
[0153]其次,当至少一块第一功能区域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所述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获取感应区域上的手势信息还包括如下冲突判断步骤:
[0154]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第一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该接触在所述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第一功能区域上具备接触位移,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
[0155]另外,当至少一块第四功能区域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所述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获取感应区域上的手势信息还包括如下冲突判断步骤:
[0156]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第四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该接触在所述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第四功能区域上具备接触位移,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
[0157]上述冲突判断步骤主要定义了第三类手势信息的优先识别。
[0158]需要特别论述的是,上述技术内容还涉及手势信息中功能区域和接触位置是否吻合的判定,即所发生的接触是否落入功能区域:
[0159]感应区域对应的各个感应通道里,电荷量变化可以对应感应通道的子感应区域上的接触面积。可以利用感应通道里电荷变化量得到所述接触的接触面积,基于所述接触面积获取所述接触的位置,得出接触是否处于功能区域的位置上。具体的,所述子感应区域为规则的、已记录其在所述感应区域坐标位置的几何平面,这里,所述子感应区域在所述感应区域坐标位置主要指其几何边界在所述感应区域的坐标位置,而所述子感应区域的设置比较密集,使得感应区域上的接触至少使用两个感应通道,即所述接触面积占用了至少两个自感应区域上的面积。此时,根据一个接触所使用的感应通道的电荷变化量,可以得到所述接触面积在至少两个子感应区域上的子面积,由于子感应区域规则的几何形状,可以比较精确地对接触位置进行定位,得到所述接触在感应区域上的坐标值。
[0160]需要额外考虑的是,存在平行边际的几何形状的子感应区域之间可能会有难以定位接触面积的问题,因此,可以设置各子感应区域的几何形状为在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具有面积递增、递减或从递增到递减的特定几何性质,以便于接触定位。
[0161]图9至图11分别给出了第一种至第三种感应区域上的子感应区域的分布情况:
[0162]对于图9,感应区域30包括子感应区域301至303 ;对于图10,感应区域31包括子感应区域311至315 ;对于图11,感应区域32包括子感应区域321至322。
[0163]以图9的感应区域30划分为例,如图12所示,包括第一功能区域至第四功能区域Π至f4,其中第一功能区域f I有三块且与第二功能区域f2完全重合,第一功能区域f I的其中一块区域与第四功能区域f4完全重合,第一功能区域fl全部被重叠至第三功能区域f3的区域,第二功能区域f3为感应区域30的全部区域。假设接触tap为一有效接触,其使用了子感应区域301和子感应区域302对应的感应通道,且处于第一功能区域f I和第三功能区域f3重叠的部分,此时,当接触tap使感应区域30处于有效状态,接触tap通过接触面积在子感应区域301上的子面积和子感应区域302的子面积,能够推算出接触tap在感应区域30上的坐标位置。一般的,感应区域30还可以为一滑动条区域,即其在图12的纵向宽度较窄,所述接触tap的接触面积可以在图12的纵向宽度上大于所述感应区域30,以方便和准确地推算接触tap在感应区域30上的坐标位置。
[0164]上述触摸位置的获取方式还应用于本实施例触摸位移的计算,如图13所示,可以通过如下步骤计算触摸位移:
[0165]步骤S600,通过所述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所引起不同感应通道的电荷变化,计算所述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在相应子感应区域的接触面积。
[0166]步骤S601,根据所述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在相应子感应区域的接触面积,获取所述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位置。
[0167]步骤S602,根据前一次所获取的接触位置和本次计算得到的所获取的接触位置,获得本次计算时的接触位移。
[0168]继续参考图12,并结合图14,假设接触tap发生接触位移S,接触tap的接触面积发生移动,到达接触tap’,通过接触tap’在子感应区域302上的子面积和子感应区域303的子面积,能够推算出此时接触tap’在感应区域30上的坐标位置。由于子感应区域301的面积递减,子感应区域302的面积从递增至递减,而子感应区域303的面积递增,接触tap’的接触面积在子感应区域301上的子面积变小至零,接触tap’的接触面积在子感应区域302的面积从增大至减小,接触tap’的接触面积在子感应区域303的面积增大,有利于迅速及准确地能够得到接触位移S,特别是迅速获取接触位移的方向。
[0169]当然,由于接触位移的计算涉及精度,可以仅在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上设置比较密集且具备一定规则几何形状,比如三角形的子感应区域,使得第三功能区域上发生的接触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有利于接触定位。对于除第三功能区域外的其他功能区域,其定位要求并不如第三类手势信息的判定那么高,还可以使用至少一个子感应区域作为其他功能区域(即子感应区域与功能区域是重合或被全部包括在所述功能区域中的),此时,仅以所述触摸是否只使用该子感应区域对应的感应通道来判定所述其他功能区域是否发生有效接触,而不必对其他功能区域上触摸的坐标位置进行定位。
[0170]继续参考图4,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还包括:
[0171]步骤S102,当所获取到的手势信息为所述控制手势信息,发送所述手势信息以控制所述手持设备。
[0172]比如,所述第二类手势信息能够在传递后,实现快速切换后台播放的音乐,或者实现后台播放音乐的快进、或后退。
[0173]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能够在传递后,实现播放音乐的音量控制,如音量的增减,还可以实现网页的拖动;
[0174]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在特定应用场景下,还能够感应区域的滑动手势,在摄像头打开拍照的情况下,实现手指拖动的手动对焦。
[0175]发生在感应区域的第三类手势信息还可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音量键,代替所述音量键在手机侧面的音量键位置设置感应区域,手指在所述感应区域上上下滑动实现网页拖动或音量的增减。
[0176]所述感应区域还能设于手机背部的电池盖区域,实现单击、双击和滑动的功能,做到显示页面上下拖动,或点击拍照功能。
[0177]对本实施例还需说明的是:
[0178]所述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具备维持期间,所述维持期间的取值范围为30秒至60秒。设置所述有效状态的维持期间能够避免有效状态误触发引起的设备异常控制及防止能耗。
[0179]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仅对部分控制手势信息进行定义,以实现手势设备的控制,即所述控制手势信息可仅包括所述第一类手势信息、第二类手势信息、第三类手势信息和第四类手势信息中的一种手势信息,也可以仅包括其中之二或其中之三的手势信息,其手势控制信息之间的定义或冲突解决关系,可参考上述内容。
[0180]基于上述内容所限定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下面给出一则应用例,可以具体实现于手持设备(如手机)的处理芯片中,如图15所示。图15主要涉及了在兼做第三功能区域的第一功能区域上的手势信息处理和上报流程,相较于单击手势,在上述兼做第三功能区域的第一功能区域上优先处理滑动手势的处理和上报,对于非法接触(即类似上述触碰)则直接作丢弃处理,需要说明的是:
[0181]所述计算有效状态的持续时间,即对上述感应区域有效状态的维持期间的计时;
[0182]计算解除有效时间则可是对感应区域检测功能进入待机状态的一步设置,具体可参考手持设备(比如手机)的自动睡眠状态的进入;
[0183]第一功能区域上实际通过发生接触,以标记对应第一功能区域的感应通道的ID,以进行单击手势的上报;
[0184]当计算接触在感应区域的位置处于上述兼做第三功能区域的第一功能区域上时,对应该第一功能区域的感应通道的ID也被标记;
[0185]若所述接触具备接触位移,则判断此时的手势为滑动手势,在设备内部处理过程中清除被标记的感应通道ID,以优先处理和上报所述滑动手势信息;
[0186]若所述接触并非具备接触位移,则判断此时的手势为单击手势,在设备内部处理过程中记录被标记的感应通道ID,并处理和上报所述单击手势信息。
[0187]在对其他手势信息进行处理、优先处理和上报时,也可以采用上述记录或清除被标记的感应通道ID的方式,以处理兼做两个以上功能区域的子感应区域上发生接触所代表手势信息的优先判断及上报过程:即对满足滑动手势的接触,取消基于单击手势等其他手势信息的感应通道ID标记并上报,而在并非为滑动手势的接触处理时,则记录对应感应通道ID的标记并上报。上述冲突解决机制也使用于其他手势信息的冲突。
[0188]该应用例的其他相关内容可参考本实施例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
[0189]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所述手持设备包括触摸区域和非触摸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设备还包括至少一块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设于所述触摸区域或非触摸区域,所述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 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获取感应区域上的手势信息,所述手势信息包括控制手势信息; 当所获取到的手势信息为所述控制手势信息,发送所述手势信息以控制所述手持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设备包括感应检测电路,所述感应区域被划分为若干子感应区域,所述子感应区域分别连接至对应感应检测电路以形成感应区域上的感应通道;当所述至少一条感应通道被使用时且所述感应通道发生电荷变化,所述感应区域为有效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区域适于发生接触,所述感应通道被对应子感应区域上的接触使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感应区域上的接触; 当所述感应区域上的接触引起对应感应通道发生电荷变化,则判断对应感应通道被使用,所述感应通道发生的电荷变化与对应子感应区域上的接触面积相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通道发生的电荷变化与对应子感应区域上的接触面积呈正相关。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感应区域上的接触引起对应感应通道发生电荷变化,则判断对应感应通道被使用包括: 当所述感应通道对应的感应检测电路至少连续两次感应到所述电荷变化,则判断对应感应通道被使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检测电路基于设定的检测频率连续感应所述电荷变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的检测频率为60次每秒。
9.如权利要求3至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变化为合法电荷变化;当所述感应通道被有效接触所使用时,对应感应检测电路所感应到的电荷变化为合法电荷变化。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势信息包括第一类手势信息、第二类手势信息和第三类手势信息;所述第一类手势信息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所述第二类手势信息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至少两次有效状态及相邻两次有效状态之间的时间间隔,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及该次有效状态下的接触位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区域具备对应所述控制手势信息的功能区域,所述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获取感应区域上的手势信息包括: 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所述第一类手势信息对应的第一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一类手势信息; 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至少两次有效状态基于所述第二类手势信息对应的第二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至少有相邻两次有效状态之间的时间间隔处于第一时间范围,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二类手势信息; 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对应的第三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该接触在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上具备接触位移,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范围为O秒至I秒。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块第一功能区域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所述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获取感应区域上的手势信息还包括: 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第一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该接触在所述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第一功能区域上具备接触位移,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在第三功能区域上的接触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所引起不同感应通道的电荷变化,计算所述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在相应子感应区域的接触面积; 根据所述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在相应子感应区域的接触面积,获取所述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位置; 根据前一次所获取的接触位置和本次计算得到的所获取的接触位置,获得本次计算时的接触位移。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仅在第三功能区域上的接触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所对应的子感应区域至少在一个方向上的面积递增、递减或从递增到递减。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具备维持期间,所述维持期间的取值范围为30秒至60秒。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势信息包括还包括第四类手势信息,所述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获取感应区域上的手势信息还包括: 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所述第四类手势信息对应的第四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该次有效状态的维持时间处于第二时间范围,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四类手势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范围为0.8秒至t秒,t的取值范围为30秒至60秒。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块第四功能区域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所述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获取感应区域上的手势信息还包括: 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第四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该接触在所述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第四功能区域上具备接触位移,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
22.—种手持设备,包括触摸区域和非触摸区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块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设于所述触摸区域或非触摸区域, 检测模块,适于检测所述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 获取模块,适于基于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有效状态获取感应区域上的手势信息,所述手势信息包括控制手势信息; 发送模块,适于当所检测到的手势信息为所述控制手势信息,发送所述手势信息以控制所述手持设备。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手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感应检测电路,所述感应区域被划分为若干子感应区域,所述子感应区域分别连接至对应感应检测电路以形成感应区域上的感应通道;当所述至少一条感应通道被使用时且所述感应通道发生电荷变化,所述感应区域为有效状态。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手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区域适于发生接触,所述感应通道被对应子感应区域上的接触使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手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子检测单元,适于检测所述感应区域上的接触; 判断单元,适于当所述感应区域上的接触引起对应感应通道发生电荷变化,则判断对应感应通道被使用;所述感应通道发生的电荷变化与对应子感应区域上的接触面积呈正相关。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手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势信息包括第一类手势信息、第二类手势信息和第三类手势信息,所述子感应区域具备对应所述控制手势信息的功能区域,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类获取单元,适于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所述第一类手势信息对应的第一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输出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一类手势信息; 第二类获取单元,适于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至少两次有效状态基于所述第二类手势信息对应的第二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至少有相邻两次有效状态之间的时间间隔处于第一时间范围,输出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二类手势信息; 第三类获取单元,适于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对应的第三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该接触在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上具备接触位移,输出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手持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块第一功能区域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 所述第三类获取单元,还适于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第一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该接触在所述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第一功能区域上具备接触位移,输出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
28.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手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算模块,适于计算所述感应区域上的接触位移。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手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包括: 接触面积计算单元,适于通过所述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所引起不同感应通道的电荷变化,计算所述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在相应子感应区域的接触面积; 接触位移计算单元,适于根据所述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在相应子感应区域的接触面积,获取所述使用至少两条感应通道的接触位置; 接触位移计算单元,适于根据前一次所获取的接触位置和本次计算得到的所获取的接触位置,获得本次计算时的接触位移。
3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手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势信息包括还包括第四类手势信息,所述获取模块还包括: 第四类获取单元,适于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所述第四类手势信息对应的第四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该次有效状态的维持时间处于第二时间范围,输出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四类手势信息。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手持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块第四功能区域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 所述第三类获取单元,还适于在`所检测到的感应区域的一次有效状态基于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第四功能区域上的接触发生且该接触在所述兼做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第四功能区域上具备接触位移,输出所述手势信息为所述第三类手势信息。
32.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手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区域为手持设备的触摸屏,所述非触摸区域为手持设备的外壳。
【文档编号】H04M1/725GK103605465SQ201310658856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6日
【发明者】丁俊, 王奇勇, 李俊杰 申请人:上海艾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